「畫家—哲學家」尼古拉.普桑

請你先欣賞這幅題目叫〈秋天〉的畫(見下圖),這是作者的一系列作品《四季》之一。作者曾自信地說:「我沒有遺漏任何東西」,他認為他的作品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是嗎?我們不妨以此圖檢視一下,試看看畫中有哪一項拿掉了之後會不會減少其美感與意義?

這位很有自信的畫家,是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首屈一指的大畫家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

今天是普桑的冥誕,他在1594年6月15日出生於法國諾曼第的安德利鎮。

普桑服膺亞里斯多德對藝術的解釋:「藝術的目的不在於呈現事物的外表,而是其內在的意義。」所以普桑的畫作背後有太多隱藏的涵意,他認為滿足感官的享受稱不上藝術,那只是輕浮愚昧。他深信「繪畫必須表現人類以理性的態度做出最適合當下的努力,所表現出的真誠和高尚情操」。因此他被尊稱為「畫家—哲學家」。

普桑29歲時(1630年),因嚮往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風,移居到義大利的羅馬,他在羅馬住了很長的時間,深受拉斐爾的古典風格影響,造就他古典主義派的畫風。他的代表作《阿爾卡迪的牧人》(見下圖)就是在羅馬時期的作品。

他在羅馬時期,獨立作畫,愉快自如;但是1640年他被法王路易十三世召回巴黎替國王作畫,國王還派多位助理協助他作畫,他卻極不情願,免搶替國王畫了不少畫。

短暫停留巴黎替國王作畫之後,普桑又跑回羅馬。

1665年11月19日(71歲)於羅馬逝世。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