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時代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

「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也要捍衛你說這句話的的權利。」這句表達民主精神的話,一般人都認為是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名言,但有人認為是別人在介紹伏爾泰時引伸出來的話。不論此語是否為伏爾泰所講,但絕對是符合他的思想。不過,有一句名言,應該是他的話無誤,那就是他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批判:「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今天是啟蒙時代的法國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伏爾泰(Voltaire)的冥誕。

伏爾泰於1694年11月21日出生於法蘭西王國的巴黎。

父親希望他學法律,他偏偏喜愛詩歌、戲劇、哲學...。伏爾泰在高中畢業後,開始創作諷刺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天主教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他也評論朝政,他的犀利筆鋒極吸引讀者,但也因此他也遭到封建專制統治者的不斷迫害。

1717年,他因寫諷刺詩影射宮廷的淫亂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獄關押了11個月。在獄中,他以筆名「伏爾泰」(Voltaire),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本,諷刺攝政王的《俄狄浦斯王》(Œdipe)。「伏爾泰」因此聲名大噪。

1726年,伏爾泰又被捕投入巴士底獄達一年。出獄後被驅逐出境,流亡英國。

流亡英國的三年期間,伏爾泰觀察君主立憲的政治制度和當地的社會習俗,深入研究了英國的洛克等學者的理論,以及牛頓的物理學,形成了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政治主張和自然神論的哲學觀點。回國後他也開始翻譯介紹牛頓的著作。

1734年,伏爾泰正式發表了《哲學通信》,宣揚英國改革後的成就,抨擊法國的專制政體。出版後即被查禁,並被巴黎法院通緝。他逃至密友夏特萊侯爵夫人的莊園,隱居15年,著書立說。

伏爾泰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在言論審查制度十分嚴厲的時代,伏爾泰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伏爾泰的著作和思想,對美國的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產生極大的影響。與盧梭、孟德斯鳩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俠」。

1778年,83歲的伏爾泰回到闊別29年的巴黎,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但不久即病逝。臨終前,伏爾泰對自己的後事還開了一個玩笑,他交代: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裡,一半埋在教堂外。如果上帝讓他上天堂,他就從教堂這邊上去;上帝如果要他下地獄,他可以從棺材的另一頭溜走。其實,這位一生為思想和言論自由而戰的啟蒙鬥士,最後被葬在巴黎的先賢祠。

< 資料來源:李筱峰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