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和良知

直覺和良知

今年是2023年最後一天,這一年總共跑了七場馬拉松,2400公里,跟去年差不多,六年來已經跑了15,700多公里。

六年前的今天,像這樣的早上,突然想說去跑一場全馬送走這一年,就出門到附近的公園自己去跑了一場很慢的馬拉松,很快就六年了。

每天早上當然可以繼續留在床上做夢,在夢裡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可以起來面對自己真實的人生,這是兩種不同的選擇。昨天11點多才從電影院離開,早上一樣五點就起來。我的生活習慣不管幾點睡,都是早上五點起來,因為我愛我自己,所以盡可能讓自己早睡。

「決心」才是真正的天賦,但選擇的當下往往是「直覺」。有些人喜歡把自己客觀的條件列出來,做個S W O T的表格,然後再去做決定,像我爸就常常這樣,看起來是非常聰明的一種做法,就我看起來是浪費時間,如果沒有訓練那種正確選擇的決心和直覺,再怎樣理性的分析都沒有辦法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當年一個成績比我好比我優秀的大學同學,他因收集太多留學德國的資料,有許多悲慘的下場,因而決定不去德國唸書。公費留學座談德文組的指導老師經驗分享了自己很多的辛酸故事,有兩個其他領域的同學,就從德文組跑到英文組。

困難的選擇都是直覺,念第幾類組、要不要出國唸書、跟誰結婚、做什麼工作、要不有小孩、拋頭露面出來開記者會、一直到跑馬拉松,這些都不是理性可以決定一切。

當面對艱難的決定,我們的理性達到極限時,人們常說:「聽從你內心的聲音」,這個聲音就是直覺。

列出優缺點 SWOT清單或許在某些情況下有所幫助,但當無法預見某個決定的後果時,表格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困難的決定都不是這樣做出來。

我想要什麼,什麼讓我快樂?我是誰,我認同什麼?很難說出哪條路才是正確的:無論是工作、愛情,還是生活本身,連睡覺、還是跑步,這麼簡單的問題其實也是直覺。

如果有直覺,當計算的理性失效時,直覺為我們指明方向,保證我們不會走入迷途,在沒有機會進行長時間權衡利害的情況下,像魔法一樣讓我們做出正確的行動。

什麼是直覺?我們經常將直覺與情緒感覺劃上等號,仔細想想,這種能力遠遠不止於此,甚至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直覺指的是對某一對象的突然理解,並且是完整的理解,直覺與感覺無關:它是純粹思想的行為,這是一種近乎神聖的靈感,它似乎憑空而來,讓我們能夠在選擇的迷宮中找到正確的道路。

跟直覺很像另外一種東西叫做良知,有些人很容易出賣別人,有些人很難出賣別人,這是種很神奇的狀況。

直覺和良知到底是如何顯現的?換句話說,神聖如何進入我們世俗的存在?不用感覺、沒有理性思考、五官和大腦不需要發揮任何作用。

這是一種近乎形而上學的決策力量,所謂「良知的呼喚」。不是身體的感覺,並非來自慾望,甚至不是理性邏輯分析之後的選擇。

這是一種內在的聲音,考慮自己的存在,能夠聽到這一種呼喚的人,不會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而做出這樣或那樣的決定。

有直覺的人會為自己獨特的存在做出決定,這種存在從無窮的可能性中顯得明亮而耀眼。

這種直覺與我們自己的有限性密切相關,人生只有一次,而死亡無可避免,這樣的想法讓我們往往能夠直覺地做出正確的決定。

當然對直覺的決定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懷疑,那些盲目信任自己直覺的人很少會質疑自己的決定,而是可能將其視為某種啟示,認為它能夠像神聖的真理一樣抵抗所有論點。有堅定的信心,同時又能夠自我懷疑檢驗,這是高度智能的表現。

沒有直覺,幾乎不可能做出任何重大的決定。決心才是真正的天賦,具體的展現就是直覺,明顯的衡量是良知,這是尋找人生意義重大的啟示。

再見了,2023 !

祝大家新年快樂,有一個直覺決定的2024!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