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養成貴族需要三代人」

求知是內心有餘裕的人才會做的事情

然後,所謂『養成貴族需要三代人』,比較常見的一般性解讀是,第一代人累積財富,第二代人累積知識跟教養,第三代人累積品味跟名譽,然後才進入真正的上流社會。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第一代人發了財未必是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他可能只是剛好抓到機遇,也可能他剛好天賦異稟有超常的機智,可是那是無法複製的,正常來說,大部份情況之下他的財富傳給沒有能力複製他能力機緣的第二代後就會被揮霍掉。

除非,對,除非,除非他很在意對兒女的教育,因為天賦跟機緣都是要看命無法複製的,可是學習成就是可以複製的,如果他從小教育兒女管理財富的能力,而且他的兒女也都如法炮製,這筆財富才有辦法長久繼承下去,他的兒女才脫離了暴發戶這個階級。

可是衡量貴族不是只看你有多少錢,別人還會去看你的教養、品味、儀態等等各種細節表現,而小時候在貧窮家庭長大的人,限於他們的生長環境造就的價值觀,他們很難有那樣的眼界,也錯過了學習時間去培養那些東西,舉個例,中國很多富豪就算想要證明自己,也只會用土豪胡亂撒錢這種在上流階級被笑話的方式,這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的成長環境使他們想像不到從小在上流社會長大的人是如何生活,一直到從出生起就過著衣食無缺、有充份時間學習的第三代孫子輩,才會從行為表現到價值觀到言行教養,看起來都跟真正的上流社會沒有兩樣。

反過來也可以這樣講,第一代累積財富資產,第二代提高教育跟生活品質,第三代累積品味,而後才會被上流圈子接納認同是自己人,這是無法過程顛倒的。

因為如果一個中下層階級的人,明明家裡沒有足夠財富,卻要模仿第二代用自己負擔不起的費用維持高生活品質,那就只是沒有理財能力的生活白癡,假如他還自不量力模仿第三代要用奢侈品展現品味,那就單純只是一個敗家子而已。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你看到上流階級的小孩子從小學鋼琴小提琴學馬術,所以認為如果我家小孩子也去學,是在培養小孩將來也成為上流階級,那就完全是老農的金鋤頭,眼界限制你的想像力了。

人家小孩從小去學那些東西,那是因為人家的家庭已經有餘裕可以去學那些東西,而且人家的家庭已經富裕到不需要像中下階級一樣只能靠電視影劇小說這類免費或者廉價的東西來娛樂,有能力負擔更加昂貴的休閒活動,所以為了不要在其他上流階級面前顯得像是個土包子,所以才去學的,換言之人家根本用不著擔心如果學習才藝佔用掉太多課業時間怎麼辦,因為人家未來工作根本用不上文憑,所以重視的東西跟你不一樣,而不是因為會了這些才變成上流階級。

階級不是單純的在比誰的存款多誰就比較上面,而是在面對同樣的事情時,比你高的階級他們可以選擇的選項永遠比你多,馬斯克創業用不著他父母真的給一毛錢,只是因為他知道他就算失敗賠錢好幾次也有家庭支持他東山再起,他的勇氣跟能選擇的方式就遠比你多,反過來說,不能活用財富增加自己的選項的人,提高了存款並不會提高自身的階級。

亞洲家長之所以特別在意這些東西,是因為戰後快速工業化、很短時間累積財富的亞洲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靈創傷,就是亞洲的富裕家庭在老牌工業國家眼中都還只是上述觀念的第一代暴發戶,不會被老牌工業國家接納認可是真正的上流人,哪怕賺了再多錢在人家眼中也是土包子,所以內心特別在意別人是不是瞧不起自己。

我不就是不會外語、不會彈鋼琴、不知道康德是誰、不會騎馬開遊艇,你們才瞧不起我嗎?然後就把這種內心挫折感投射在孩子身上。

可是人家給孩子學那些,那是因為他們『內心有餘裕』,他們不擔心每天花兩個小時學琴的話萬一課業跟不上人生會撿角,所以覺得小孩子花兩個小時學琴無所謂,他們也不擔心繳了學琴的學費之後每個月的治裝費跟娛樂費得要因此精打細算,所以才覺得給小孩學琴是一件好事情,而不是以為『頂尖的孩子都學琴,所以我家孩子也得學』。

就像我常常說,什麼情況讀書是求知,什麼情況讀書是學習技能?當你明明覺得學了大概也沒用,可是你還是照樣去學,因為你樂意,那才是求知,你覺得你必須學會才能跟得上別人的東西,嚴格說都是一種職業訓練,求知是內心有餘裕的人才會做的事情。

成人應該自己面對自己的心靈創傷,我覺得給小孩最適度的保護是使他們成為內心有餘裕的人,財富上跟精神上,而不是逼迫他們成為自己希望成為可是辦不到的人。

< 資料來源:周布雅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