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秀相關文章

「嵐」的倒數2年休團震撼!日本國民天團的躊躇與溫柔

「嵐」的倒數2年休團震撼!日本國民天團的躊躇與溫柔

「我想要自由地生活看看。」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大野智帶著一如既往不慍不火的語調,衝擊了日本演藝圈與粉絲的心房,但同時又有些心疼,我們渴求不凡,對偶像而言,「平凡」卻是一種奢望。 「嵐」宣布要休團的消息佔盡各大報紙版面,同時也開始討論休團的「主因」。(攝影:陳怡秀) 今年出道20週年的日本國民天團「嵐」,於1月27日晚間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在2020年12月31日休團,隊長大野智陳述了自己的心聲。嵐於1999年出道,在演藝圈打滾已逾20年,不知不覺中,電視螢幕中閃閃發亮的偶像也已屆臨不惑之年了,大野智說,自從踏入這個圈子,他就沒體驗過普通的生活,因此想要暫別一下這樣的世界,去看看過卻未曾見過的風景。 1999年9月15日,10多歲的大野智、櫻井翔、相葉雅紀、二宮和也與松本潤,在夏威夷檀香山搭乘著遊艇,風光舉行出道記者會,宣布五人將組成名為「嵐」的團體,並在11月3日發行第一張出道單曲《A・RA・SHI》。現在是日本代表性的偶像團體,但這20年的歲月並非一帆風順,相葉雅紀曾在2002年因氣胸住院休養半年,他們也曾有過演唱會座位坐不滿的低潮,但綜藝節目裡不計形象地用盡全力,各自在主持、戲劇、電影各領域不斷累積自己,同時亦累積人氣,一點一滴的攢積有了收成,如今已是張張單曲都是暢銷冠軍、坐擁多檔節目、Live一票難求、連年擔任紅白歌合戰主持人的國民團體。 從數字來看,嵐的Fan Club會員數於2016年時便突破200萬,2018年的「支出喚起力」(指相關商品與服務等銷售額)高達328億日圓,TBS電視台的情報節目「ひるおび」日前針對各世代的100位男女進行調查,知道「嵐」的比率皆超過九成,10世代高達100%;而問及「心目中的國民偶像是誰」,嵐被10代至50代的受訪者選為第一名,被60代選為第三名(第一名為SMAP)。除了能見度高、可看性強,五個人融洽又有默契的關係,更是令粉絲與觀眾邊看邊微笑的一大主因。人氣絕頂之時,丟出休團的震撼消息,怎麼叫人不吃驚呢? 唱片行裡陳列的「嵐」音樂作品。(攝影:陳怡秀) 長約80分鐘的記者會,嵐的五位成員皆一同出席,他們說了很多,但最令人難忘,仍是五個人未忘卻的笑容,以及二宮和也的那一句:「如果因此讓Leader(大野智)被視為壞人,是我們的(表達)能力不足」。櫻井翔於隔日自己主持的新聞節目「NEWS ZERO」裡,也不諱言誇獎自家隊長大野智的才華洋溢,跳舞、歌唱、繪畫、書道都表現優異,「即使在其他領域也充滿可能性,但他卻和我們一起走過了20年的時光。」彼此相處的時光佔據了人生一半以上,雖然驚訝、不捨,但還是選擇陪伴與尊重的嵐成員彼此,也讓這次的會見獲得外界的高評價。 只是對於粉絲來說,又怎麼會是立刻接受、一笑置之的事呢?如果你身邊有「嵐」的粉絲,你該對他說什麼,又不該對他說什麼呢? 千萬不要說:「不過只是偶像而已嘛。」 「偶像」是一種既遙遠又靠近的存在。可能遠到超過六度分隔理論,又可以是保留在你的電腦中、耳機裡,當想逃脫無趣日常或沈悶生活之時,可以立刻依靠的解方,能夠是努力一整年的工作動力,也能是牽起嘴角的微笑理由,對很多人而言,毋寧說就是生活的一部份,特別重要、特別溫暖的那一部份。 「嵐」在我的迷妹人生裡,亦佔有重要地位。回溯源頭,就是因為注意到他們,才開啟了學日文的契機,為了想要更看得懂節目裡們他們在說些什麼、因什麼而捧腹大笑、歌詞又吟唱出什麼樣的意義與韻味,如今我已在東京生活、工作了,就是多虧這份「喜歡」帶來的緣分。在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為了「偶像」開發出更多新「技能」,也因此變得更勇敢、看見更多的風景、汲取更多美好的事物。偶像從來就不只是偶像而已。 也不要問:「嵐解散了喔?」 嵐的團體活動「休」止宣言並非「終」止宣言,雖說「5-1=0」,少了大野智,其他四人也不打算繼續以「嵐」之名進行團體活動,才會有這次的休止發表,不過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何必擅自否定任何可能性呢?日本Twitter上也出現了「#大野智の夏休み」(#大野智的暑假)這項熱門的hashtag,粉絲們紛紛揣想著,2021年時的大野智,會怎麼度過這場辛苦多年後終得的假期呢?大家不約而同地指出,每次一有空檔都會把自己曬黑的漁男絕對會在釣魚嘛!含淚的吐槽,釀成一種不捨卻溫柔的祝福。 「嵐」要休團的消息一出,不僅Fan Club人數暴增,他們的CD、DVD等商品也熱賣。(翻攝自日本電視台) 嵐的演唱會門票向來是供不應求,延續去年的巡演,今年更是破天荒加演50場,被台灣的粉絲們戲稱為「50嵐」,回過頭來想想,這份為了跟更多人見上一面的心意,更顯彌足珍貴了。沒有人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告別方式,但還不到說再見的時候,珍惜與應援之人共有的時間,才是最重要的事。
陳怡秀 2019-01-31
荒地般的世界遺產!「奈良平城宮跡」帶來什麼心靈撞擊?

荒地般的世界遺產!「奈良平城宮跡」帶來什麼心靈撞擊?

出國旅行時,什麼樣的景點會讓你感到失望呢?可能是因為距離太遠,也可能是偏離了旅人們的想像,到了才發現「很普通」、「什麼都沒有」;但轉個念,這片「空無一物」,有時候才是最珍貴的保存與擁有,就讓我們一起神遊到日本奈良縣的平城宮跡走一遭吧。 平城宮跡/攝影:陳怡秀 一位曾經有導遊經驗的朋友笑稱,只要景點的名稱後面有個「跡」字,他就覺得不妙了,因為他將可能面對一片空地,以及團員們的各種問號。位於日本奈良縣的平城宮跡,對他而言,大概也會是個棘手的例子。 平城宮跡在1998年12月時,以「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為主題,和東大寺、春日大社、藥師寺等建築群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之中。西元710年至794年間,奈良曾為日本的首都,因此這段期間也叫做「奈良時代」,而古都奈良又稱為「平城京」,平城宮則是當時的宮室,包括了天皇的住所、處理政事的大極殿、舉行儀式時的朝堂院與官員辦公的官衙。不過,794年時,桓武天皇選擇遷都於平安京(現京都),平城宮遂繁華盡落,成為一片農地田野。這片土地沈睡了一千年,直至1897年,大極殿的遺址才被奈良縣的技術官員發現。 人們懷抱著好奇心,古今中外都不變,許多觀光客爭相想一睹大極殿的風采,但往往敗興而歸,因為他們大多都找不到遺跡究竟何在。這件事情激發到一位奈良人,棚田嘉十郎,他是一位植木職人,當觀光客們興高采烈地向他問路時,身為當地人的他卻不知正確位置在哪裡,覺得尷尬之餘,他便請朋友帶他到正確的平城宮跡造訪,沒想到所見到的景象卻是一片堆肥的放牧地!過去的皇城竟然落魄至此,悔恨地流下淚水的棚田,下定決心要開始推展保存活動,四處奔走、散盡家財,盼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珍惜這片土地。 可惜,在保存運動中,為了經費和資源,棚田與官方、其他參與保存運動的夥伴產生摩擦,性格剛烈的他最後以自殺明志。殘酷又諷刺的是,他的死換來了團結與效率,他死後隔年,大極殿與朝堂院被國家指定為歷史遺跡,逐漸受到重視與認證。1998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之後,又陸續復原了原有的建築物,如朱雀門、庭園、大極殿等。一旁也設有「平城宮跡資料館」,展示了多年來的考古成果與建物模型、歷史文物,可以讓旅人多了解平城宮的歷史。 我是選在秋季的一天午後前往平城宮跡的。不巧的是,當天正好是平城宮跡資料館的休館日,這下似乎更沒有東西可看了,畢竟雖已復原了數座建物,但平城宮跡佔地廣大,平心而論,還是「跡」的氣息較重。然而,在拜訪平城宮跡的過程,仍像是一場穿入時空間隙的旅行時光。 電車與大極殿的「合影」/攝影:陳怡秀 我並非直接搭乘公車前往大極殿,而是從車站一路慢慢走到平城宮跡,因此得先穿過雜草蔓生的荒地,中間還會經過會有近鐵奈良線通過的平交道。有電車穿過的古蹟聽起來很神秘吧?不過別擔心,電車路線未來有地下化的規劃,姑且就感受一下這份傳統建築與科技體現的奇妙交會吧。花了一段時間,才走到大極殿前的「朝堂院」,如果對朝堂院的概念很模糊的話,大家可以想像傳統古裝劇裡,臣子們上朝時在皇上宮殿前跪拜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場景,臣子們所站的地方就可以想成朝堂院,那是平城宮當時的氣勢與神采,如今的朝堂院就是一塊廣漠的空地。 面對著還有一段距離的大極殿,我猶豫了起來,中間隔著朝堂院的遺跡,該怎麼過去呢?後來才發現我的遲疑根本是杞人憂天,踩上去就對了!這裡明明是世界遺產,卻什麼都沒有;明明是古蹟,卻又能輕鬆自在地通過,甚至還有爸爸帶著女兒來騎腳踏車,少女帥氣地轉過頭來瞥我一眼,我想這就是奈良人的瀟灑與餘裕,同時也是外來者自以為是的禮貌與顧慮吧。 在平城宮跡前相遇的日本人父女/攝影:陳怡秀 穿過朝堂院,我還發現石縫與石縫之間鑽伸出來的長長草梗,筆直堅挺地矗立著,彷彿古代臣子恭敬朝拜的站姿,透過妄想與聯想,旅程再增添了一絲奇幻色彩。碰上平城宮跡資料館休館雖然可惜,倒也不至於覺得遺憾,中間的大極殿,也展示了過去給天皇坐的高御座、屋瓦、雕刻技法的說明等等,沒有厚重豐富的內容,卻也簡單明瞭,資訊量令人能輕鬆汲取,剛剛好的感覺,也很好。 大極殿內展示的高御座/攝影:陳怡秀 奈良出身的傑尼斯偶像、KinKi Kids的成員堂本剛,曾經2008年於奈良電視台播出的電視節目《堂本剛、心呼吸。ふるさと奈良を歩く》中,踏上平城宮跡,他坐在遺跡的一角,在天空下彈著吉他,輕聲吟唱自己最愛的音樂,同時述說了他對故鄉的感情。他提到,「在遼闊的天空下,留存下這樣一片廣大的土地,並不單只是作為土地留存下來,而是與歷史一同被傳承下來,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在已過度現代化中的社會,不是去一股腦地使用、開發,而是讓土地以它原有的方式存在,再透過它的存在,和人們的感覺、意識與價值觀產生化學反應,都是很值得想像的方向。 大極殿,正式名稱為「第一次大極殿」。事實上,在奈良時代之間,西元740年因戰亂而一度遷都,大極殿曾一度被拆除,745年後首度再遷回平城京時,又再重建,所以後來重建的被稱為「第二次大極殿」,相對而言一開始的大極殿就被稱為「第一次大極殿」,目前看到的第一次大極殿於2010年完工,第二次大極殿目前僅修復基座。/攝影:陳怡秀 一片看似大而無用的土地,實則蘊含了太多提示、保留下太多訊息,而旅行也不只吃喝玩樂,待旅人親身蒞臨一塊奇妙的空間,去感受、去放鬆,然後留給自己一份思考的時間,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美的事。
陳怡秀 2017-11-22
當個幽默的「DJ Police」 日本警察動手前先練習動口

當個幽默的「DJ Police」 日本警察動手前先練習動口

「警察是人民保母」,這句話雖然老梗到有些老套,卻是人們對於警察最基本的定位與期待。人們是畏懼權威也討厭強權的,警察除了要盡到保護民眾的責任,還得好聲好氣謹守分寸,最多眉眉角角、把禮節這件事做到極致的日本人,身為警察時又要怎麼進行「宣導」呢?日本警視廳總部於2月6號,舉辦了一個有趣的活動——「DJ Police」技能競賽大會,不比體力耐力、不比柔道段數,而是要比警察們的「廣播技術」。 這場競賽的內容是,警視廳各警察署選出的菁英們,要一邊看著螢幕上煙火大會的影像,一邊要進行宣導——提醒民眾人潮擁擠要小心安全、疏導人潮引導方向、提供目前的狀況給民眾知道等等,端看警察們的廣播技巧,是要用強硬的態度「命令」,還是要跟著現場情形加入一些諧音借意的好埂,來舒緩民眾煩躁的心情,或者是要柔性勸導「放下自己優先的心態,多前進一步就能讓多一個人欣賞到煙火喲」,都考驗著警察們的臨場反應與觀察能力。 來源:作者提供 至於為什麼叫「DJ Police」?話要從2013年6月4日說起。那天夜裡,日本足球代表隊確定可以參賽2014年FIFA世界盃足球賽,被視為是足球迷聖地的澀谷車站前十字路口,頓時被塞爆,球迷們熱情地歡騰喧鬧,嚴重影響交通,也因為恐有歡喜過頭而產生摩擦衝撞的「疑慮」,警視廳佈好陣勢嚴陣以待,讓充滿笑聲的現場突然增添了一份緊張而微妙的氣氛,自然也有很多人覺得警察們未免太「掃興」 。   不過,負責宣導廣播的警備隊員,透過麥克風的喊話「動之以情」,他說:「在這麼好的日子裡就別動氣了,我們都是隊友,所以民眾朋友,請聽聽隊友的話呀!」又說:「大家都是第12號選手(足球場上有11人,意指民眾們也是球隊的一份子),請像日本代表對一樣團體合作、慢慢前進,如果受傷的話進入世界杯也不好打了啊!」還說:「雖然警察們的表情都很可怕,但我們並不想被各位討厭的,我們也都打從內心為可以打入世界盃感到高興喔!」認真跟足球「攀關係」,跟民眾「搏感情」,一路上笑聲跟喝采不斷,澀谷車站當天沒有逮捕任何一個人,也沒有造成任何事件,這位警備隊員的廣播過程被上傳到網路上,獲得了廣大的讚賞,也被暱稱為「DJポリス(DJ Police)」。 據說這位DJ Police,在2013年也負責明治神宮初詣參拜(新年參拜)的廣播,那時他的勸導用詞是:「再怎麼急神明也不會跑掉,再怎麼急獲益也不會改變」,走冷面笑匠風格,但事實證明,都挺好用的,DJ Police本人很低調,婉拒了各種採訪,但這樣的宣導手法,卻開始被廣泛運用,甚至靜岡縣警察學校的招生活動,還特別再現了DJ Police技巧,吸引學生的興趣,傳達警察工作並非死板就能盡職,還有許多技巧可以活用,「話術」亦是關鍵。 來源:作者提供 同樣會聚集許多「狂熱份子」的,還有演唱會。聲光效果豪華美好的演唱會,總是能帶給粉絲們如夢似幻的感動經驗,但當散場時,簡直就像從天國墜入地獄,這時候運用說話技巧,來安撫群眾心情的「 DJ們」,就很重要了。 傑尼斯偶像團體嵐,每年幾乎都會進行巨蛋巡迴演唱會,而在札幌巨蛋附近的福住車站,總會有「DJ警衛」來逗樂粉絲們。到札幌來看演唱會的歌迷們有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外地,因此這裡的警衛們,在疏導之餘還會兼具北海道觀光指南,再夾雜跟嵐有關的埂,甚至演唱嵐的歌曲、改編RAP,都讓數萬名人潮相互推擠的煩躁與不耐,轉化為笑聲,DJ警衛甚至也成為粉絲到札幌巨蛋參加演唱會時的另一項「朝聖要項」。 當然,如果是換做DJ Police做到這麼「專業」的話,恐怕又會被一些正經魔人投訴了吧,但靠著說話技巧就能紓緩氣氛、讓大家更和和氣氣,可以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警視廳舉辦的「DJ Police」技能競賽大會,可不只是單純炒話題,而是真的著眼於務實面。 來源:作者提供 我想到日本有一種說法,叫做「空気を読む」,指的是看場合說話、行動,用漢字直譯的話就是「閱讀空氣」,我滿喜歡這樣的語義情境——閱讀空氣——判讀周遭氛圍再選擇做事方法,這也是想要在日本好好生活下去的必備技能,所以不只是平凡的老百姓們呀,警察也一樣,要學著理解閱讀空氣之奧義。
陳怡秀 2017-02-11
PPAP熱潮席捲全球?PIKO太郎「魅力」大解密

PPAP熱潮席捲全球?PIKO太郎「魅力」大解密

最近「鳳梨」和「蘋果」這兩個水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風潮,沒錯,原因就出在《PPAP》這首歌,如果你沒聽過,那實在是太落伍了!由三個小學生程度的英文單字構成的45秒歌曲,風靡全世界,在YouTube上的影片瀏覽率近7400萬次,堪稱日本2016下半年最大商業奇蹟,不過到底這首歌紅在哪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TpRfDdyU0 「PPAP」是一首歌,出自自稱「PIKO太郎」(ピコ太郎)的一位中年男性藝人之手。老實說要稱它為一首歌,還真的有點心虛,畢竟它長度不到一分鐘、要說旋律不如說只有一股奇妙的節奏,歌詞如下: 「I have a pen(我有一支筆)/I have an apple(我有一顆蘋果)/Oh~apple pen(噢~蘋果筆)/I have a pen(我有一支筆)/ I have a pineapple(我有一顆鳳梨)/Oh~pineapple pen(噢~鳳梨筆)/Apple pen(蘋果筆)/Pineapple pen (鳳梨筆)/Oh~ pen-pineapple-apple-pen(噢~筆鳳梨蘋果筆)」 就連在這裡貼出來(還翻譯),都有種騙版面的心虛感,完全毫無意義的歌詞,配合PIKO太郎老派又富有獨特節奏的舞動姿態,讓人忍不住發笑。那PIKO太郎又是誰?他其實是本名為古坂和仁的搞笑藝人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角色,梳著超復古油頭,黃色基調的一身華麗豹紋裝,不開口時看起來令人生畏,甫一唱歌就令人莞爾,充滿「反差萌」,是PIKO太郎的魅力之一。 古坂和仁1973年出生於日本青森縣,北國男兒的他,於1991年投入演藝圈,原本是三人搞笑團體「底ぬけAIR-LINE」的一員,後來團體解散,他漸漸往音樂界發展,他不只是玩票性,而是真有一把刷子,善於編曲混音,曾與鈴木亞美、大和美姬丸(mihimaru GT)和AAA等音樂家合作。後來他又回到搞笑圈,以「古坂大魔王」的身份活動,他和許多如今已是大咖的演藝圈人士都是好朋友,這些人稱古坂富有搞笑才華與頭腦、夠聰明也夠有趣,即使古坂始終毅力十足、觸角各遍地留在演藝圈中,卻沒真的大紅大紫、轟轟烈烈過一遭。 這回,他化身成PIKO太郎,花了10萬日幣租了六小時的攝影棚,錄了20首歌,然後今年8月底丟上Youtube。網路無國界,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觀眾,只是PIKO太郎的觀眾大咖了些,是加拿大歌手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小賈斯汀9月28日在Twitter上轉貼了《PPAP》的Youtube連結,稱這是他近期「最喜歡的影片」,然後一夕之間,國際知名,不僅以第77名之姿,空降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榜(上一次有日本人登上這個榜單,已經是1990年時松田聖子的《The Right Combination》了),還因為作為「最短但最熱門的入榜歌曲」,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讓PIKO太郎不禁大呼「感謝網路的魔力」。 而PPAP的熱度還在持續延燒中,10月28日,他出席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的國際記者會,10月31日日本電視台TBS的萬聖節音樂節目也少不了他,朝日電視台的招牌音樂節目Music Station也找他上節目,甚至還有人期待,年末的紅白歌合戰會不會也有他的一席之地,他也將在12月份推出他的處女作專輯。 日本的「幽默」市場非常龐大,從古典的「落語」(單口相聲)這種說話藝術,到雙人組、多組合這種一方負責裝傻、一方負責吐槽的搞笑形式,都是透過文字的運用、雕琢,藉由諧音借字、抽換詞面、更改語氣、引用時事等元素,造成最大的「笑」果,真正地實踐「唇槍舌戰」與「舌燦蓮花」,但相對的,最麻煩的是語言、文化、社會環境的隔閡,可謂是最難推廣的文化產業。 PPAP整首歌僅短短40秒,歌詞全都是英文,透過身體的舞動、魔性的旋律與簡單的單字,輕易跨越了語言隔閡,絕對有許多人認為這首歌非常「無聊」,但有些人卻在這「無聊」的臨界點被逗笑,而這種無來由的、無意義的發笑,其實是最經濟實惠的娛樂方式,所以一旦被點燃的笑點,就會一連串地星火燎原下去,被逗笑的人不斷改編、再創文本,Youtube上和PPAP相關的影片就多達一萬則以上,除了用更多方式傳遞了這首歌,也在其間形成了「參與感」,模仿者在創造的過程中,又得到了一次樂趣。 而對於日本人來說,PPAP的有趣之處還是回到了語言本身。向來對英文敬而遠之的日本人,對於那些永遠都發不出來的正常音調感到自卑,而PIKO太郎在唱這首歌時,其實又裝模作樣地試圖發出標準的音調,「This is a pen.」是最初接觸到英文教材時最常見的例句之一,apple則是用背單字時最早出現的A字首單字,所以被拿來當「自虐」橋段,也很輕易抓住日本人的笑點。     後來我又跑去看了其他PIKO太郎的作品,長約1分20秒的《KASHITE KUDASAIYO》(拜託借我啦),歌詞中用力地唱著「拜託我10萬元啦/我會還你5萬的/下週我會還的啦/我會還你5萬的/你坐的車可以借我嗎/我想在Yahoo拍賣上賣掉/賣掉的車錢裡/我會還你5萬的」,還有戴著太陽眼鏡時不斷地重複唱著「好暗好暗好暗好暗...」,然後脫下眼鏡地瞬間改唱「好亮」,接著又大唱「好亮好亮好亮好亮...」,這會反過來戴回太陽眼鏡改唱「好暗」的莫名曲子《NEO SUNGLASSES》,真的一個比一個無聊,卻又中毒性地讓人一則一則點下去。       同樣的場景、同樣的短小簡潔、相似的笑點,這份笑點很爽快也很速食,PIKO太郎與《PPAP》的爆紅,必然會讓我們想到前幾年風靡全球的PSY,重點就在於續航力。日本人稱那些一時活躍又一夕退燒的人物為「一発屋」(いっぱつや),在外國特派員記者會中,曾有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要開演唱會,他則是笑笑地說歌曲這麼短實在很難開呀,藝齡如此長,看過演藝圈冷暖的古坂和仁,絕對知道這份熱潮不會長長久久,如何再創「無聊」高峰,持續看著一則又一則影片,我居然開始期待了起來。
陳怡秀 2016-11-04
擔心熊本熊的安危,一點也不奇怪

擔心熊本熊的安危,一點也不奇怪

日本熊本發生地震,災情傳出,令許多人擔心該地情況,也有人認真地擔心起熊本熊的安危。 熊本熊是熊本縣的官方吉祥物(介紹請見文章:【日本想想】 吉祥物行銷:為何熊本熊完勝虱目魚?),雖然是個創造出來的虛擬角色,形象作為卻一點都不縹緲,他被賦予「公務員」身份,是該地的營業部長、幸福部長,不只認真擔起宣傳熊本的職責,也不侷限在日本南部,全國跑透透,和其他縣市的吉祥物感情亦不錯,他夠敬業、夠賣力,我們會在電視螢幕上看見他因為太興奮而不小心摔下樓梯的脫線表現,也看過他輸人不輸陣半身泡進溫泉的超狂舉動,就算在台灣,也對他不陌生,因為他甚至還跟大學生一起尬過舞呢。 熊本熊當起「浪人劍客」,為電影拍攝的宣傳海報。(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但隨著地震發生後,熊本熊便銷聲匿跡,他的最後一篇訊息還停留在14日,當時正在認真宣傳著2019年的橄欖球賽事。我們何曾想過一個虛擬的人物,會讓我們如此掛心呢?這其實是很值得思考的現象。就算沒見過本人,我們也可以透過熊本熊的官方臉書、twitter觀看他細細分享的生活,那些都以第一人稱敘述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對熊本熊的認識有了雛形,有好多好多他的故事可轉述,透過影片、照片、文字各種傳媒傳遞出來的小插曲,都包含著他憨憨暖暖的笑容,因為他,熊本這個地名變得熟悉、親近,他稱職地做足宣傳職責,這也讓我們在聽見熊本發生憾事時,思緒也不禁飄向他。 一次到沖繩的旅行中,也瞥見了熊本熊的身影。(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人與生俱來都是懷有同理心的,台灣與日本緊密而幽微的關係,讓我們更容易對這片土地的人民投射情感。熊本地震發生後,人們紛紛掛念著熊本熊的去向,就連我FB、twitter的塗鴉牆上,不分台日都有臉友跟推友在問著同樣的問題。對於一群素未謀面的居民,我們懷抱著的那些無以投遞的憂慮與關心,自然而然投注到了該地中我們最熟悉的標誌、一位每天都認真發文貼圖分享生活推廣熊本的憨憨熊身上。因此雖然詢問熊本熊的安危與去向,雖然有些不合時宜、「不正經」的感覺,其實卻非毫無道理,當然也不是單純的為賦新詞強說愁。 發生地震後,熊本熊的吉祥物好友們紛紛上網留言表示關心與擔憂。(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搜尋到熊本熊的官方網站,發現工作團隊於15日發出了訊息,指出團隊以援助地震活動為最優先工作,因此會暫時停止所有SNS的發文,等於算是幫熊本熊「報平安」。熊本熊消失了,他雖一時沈寂,但平日累積的人緣與人氣卻並未白費,他的吉祥物好友們,紛紛在第一時間貼出關心訊息,集氣為熊本和熊本熊加油,熊本熊不在,卻也人在不同的角落出現,發揮號召力。 接著,熊本熊的工作團隊又發出熊本熊圖案特別授權制度,透過特定開放制度,讓有心運用熊本熊icon投入復興事業的機關單位,可以先跳過申請程序,之後再進行資料補件,以儘速進行募款、慈善活動。在講求版權的日本,熊本熊圖案的授權已經算是寬鬆,在非常時期,更是化「簡」為「更簡」,熊本熊自身避免「親自出馬」可能造成的質疑聲浪,而是透過授權,讓他的影響力可以繼續維持,也不得不佩服團隊之專業。 網路上亦發起了「くまモン頑張れ絵」(熊本熊加油畫)的串連活動,網友們紛紛把自己描繪的熊本熊傳上網,一百個人的畫作,一百種筆觸,但不約而同的是每個人筆下的熊本熊,依舊都頂著元氣無限的笑靨,而知名漫畫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也都用自己的手稿畫作,將熊本熊入畫,他借漫畫主人翁魯夫之口,霸氣加油也承諾「一定會去找你!」 災難發生後,讓專業們各就各位,發揮能力是最重要的工作,救災之於以宣傳為工作主軸的熊本熊團隊,看似有些遙遠,因此最初團隊選擇先噤聲,是很理所當然的選擇。住在日本東京的A和我分享,那幾天她把電視轉到NHK,總是時不時聽見地震警報的通知警示音,讓她覺得神經緊張,而看著畫面中的悲慘畫面,亦讓她感到疲倦,她想被治癒,然後她就突然想念起熊本熊,期待可以趕快看見他。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熊本熊設計者之一的小林薰堂也認為,越是這個時候,熊本熊更應該發揮他帶給人們元氣的能力,而非躲在幕後。20日,小林薰堂讓熊本熊打破沈默,他設計了熊本熊的募款箱,雖然熊本熊本人沒出現,但那隻懷抱著紅色愛心、依舊笑得傻傻的熊本熊被畫在官方色彩的募款箱上,還是讓人對熊本熊的復出,懷抱期待。 數以百計千計的熊本熊畫作,甚至是熊本熊本人再怎麼賣力,也許無法餵飽任何一個災民,但這其中必然聚集了非常多的正面之氣,包裹著祝福與勇氣,期待著任何一位需要鼓勵、能量的人,前來汲取。不能救人,但期盼能救心,哪怕只是一瞬、一點或一滴,我期待著熊本熊再一次地綻放笑容。熊本加油!
陳怡秀 2016-04-22
音樂不滅! 戰後一路走來的紅白歌合戰

音樂不滅! 戰後一路走來的紅白歌合戰

      「跨年要幹嘛?」「看一〇一煙火啊。」這大概是12月31日時在台灣的基本應答。那換成日本版本呢? 「跨年要幹嘛?」「看紅白啊。」從歷年收視率來推測,這幾乎會是半數日本人的答案。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跨年夜,當台灣幾乎都把焦點關注在巨大仙女棒之一〇一時,日本民眾也大部分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窩在電視前看一檔名為「NHK紅白歌合戦」(以下簡稱紅白)的音樂節目。紅白今年已經邁入第66屆,近年收視率大約落在40%左右,1963年(第14屆)時甚至創下了81.4%現今看來不可思議的佳績,在在印證了紅白是日本除夕夜時,家家戶戶理所當然的傳統。但這檔在台灣人心中就像是有點「俗」味的新春聯歡晚會,何以長年受到日本人的關注呢? 從頭說起吧,那是日本最黯淡的一段歲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從廣播中聽見天皇的「玉音放送」,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告終。他們失去了親人、家園、財產、信心與歡笑的權利,美國人的全面接管,讓低靡的氣氛與箝制感蔓延到每個角落。 對講求效率的美國人來說,如何趕快「教化」這些不懂民主主義的東方民族,是當務之急,他們將觸角伸向主管廣播等公共放送傳媒的日本放送協會(現今的NHK)。盟軍最高司令部接管廣播局(GHQ)為了宣傳民主主義精神,指派民間情報教育局(CIE)監督、審查、指導所有公開播放的節目。 不同的文化思想影響審視標準的角度,比如說經典故事《忠臣藏》等都因為其包含了忠誠主君的旨意,被CIE視為是踩到「軍國主義思想」紅線,日本許多傳統演說娛樂都被禁演,老百姓的休閒生活、喘息空間一再被限縮。 就連全家可以齊聚一堂共度閑靜時光的大晦日(除夕),眼看都要受敗戰氣氛感染,讓年關難過,放送協會的製作人之一近藤積,發起了一個要製作與現今時代相應的廣播節目提案,他以炫目的「Speed, Sexuality, Sports」(速度、性別、競技)三要素,並且用劍道中的「紅白試合」的分組概念,來說服GHQ讓他們製作以男女分組比賽的新式音樂節目「紅白音楽合戦」。 雖然GHQ一度以「戰敗國還敢談『戦』?(battle)」為由,刁難節目名字取得不好而駁回,但最後以語意較接近「切磋琢磨」的「試合」(match)替換,且答應結果無關勝負,他們最終集結了十數名著名的男女音樂家、表演者,在戰敗年的12月31日除夕當晚廣播撥出難得歡樂的音樂節目。 吃不飽穿不暖,誰又有那個閒功夫聽廣播呢?但也許最低落的時刻,音樂更能發揮它的力量,節目獲得廣大迴響與好評,五年後,1951年以「第1回NHK紅白音楽合戦」(後來改名為紅白歌合戦)之姿捲土重來,第三屆(1953年)開始登上電視,節目逐漸站穩腳步、為人所知,當年最紅最有人氣的歌手明星才有資格受邀,時至今日,紅白的舞台仍被大部分的演藝人員視為最高殿堂,歌手登台演出,演員或運動選手也以被邀請擔任審查員為榮。 「沒有娛樂的餘裕」這個想法聽來耳熟,在2011年東日本震災時也曾經提起過,當時藝能活動自肅,似乎嘻笑就是不謹慎,是罪過。然而,無論何時,豈不是都不該失去歡笑的權利呢?當時,迪士尼樂園土壤液化,加上限電,曾經一度宣布無限期停止開放,讓人們沮喪,因為似乎連作為美好幻想世界象徵的米奇米妮都被擊敗了,但過一陣子,樂園一步步恢復正常,甚至可以看見米奇到電視台「出差」,上綜藝節目表演打鼓神技,那張永遠都掛著笑容的臉,配合上激烈的鼓聲和輕巧移動的雙手,想必誰都會跟著打從心裡一起發笑。該年,米奇也帶著他的朋友們一起登上紅白的舞台。     我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就懷抱著到日本一闖的夢想,但當時的地震災情之重,讓我除了為日本感到難過之外,更失望地感嘆要實現夢想恐怕遙遙無期。但紅白當日轉開電視時,看見米奇跟著帥哥偶像們唱唱跳跳時,我突然又覺得一切不會是不可能,得繼續抱持期待與信心。而我現在人就踏實地站在日本的土地上。 紅白當然並非毫無缺點、只有光明面,有些歌手對紅白很「無感」,比如日本搖滾天團Mr. Children受邀卻拒絕的原因就是「音樂沒有輸贏,不該拿來當作比賽」,有些人在跨年就有自己的演唱會,他們也寧可多花時間照料自己的粉絲而婉拒出席,亦經常傳出龍頭級演藝事務所用影響力施壓NHK,演出人員自己分配自己玩,當然,歌手們最尷尬的「對嘴疑雲」也層出不窮,此外年輕觀眾的流失,節目不符合時代潮流的疑慮都常被指出來。 但老招牌不會這樣輕易倒下,他們頑強地求生存,哪怕時常迷失方向,卻依舊不斷製造傳說。我們來說說一位老江湖,台灣人也都挺熟悉的小林幸子女士吧。 小林幸子是日本有名的老牌演歌歌手,她小學四年級時,就開始投入演唱相關工作,出道曲賣出20萬張,還參與過電影、電視戲劇、舞台劇等演出,「守備範圍」極廣。她從1979年首度參加紅白演出後,便連續33年受邀,小林幸子的演出總是吸引人目光,因為她的演出衣裝實在太豪華,第60屆的紅白中,她站在比自己大上15倍的媽祖像手中演出的那一幕,想必也讓許多台灣人記憶猶新。     但小林幸子於後期的紅白演出中多唱舊作,在紅白企圖要革新以吸引年輕族群的考量以及複雜的演藝圈恩怨情仇交換下,2012年她中箭落馬,斷了長年的紀錄,2013、2014年也沒她的份,媒體還曾經報導,沒有舞台的她,只得尷尬地中斷了豪華服裝的製作工程。不過小林幸子沒有認輸,紅白覺得她跟不上潮流,她就自己去親近年輕人,她主動投稿影片到日本線上彈幕影片分享網站「ニコニコ動画」,引起網友超熱烈討論。 過去網友們就常常私下調侃小林幸子和她的豪華衣裝,笑稱她像是電玩裡的「大魔王」,但調侃的對象卻自己主動上門,還釋出善意,甚至出席該網站的實體活動,演唱了網友們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代表作「千本櫻」。傳統演歌女王高歌一曲虛擬女神之作,代表意義非凡,沒有紅白當跨年舞台,小林幸子和電腦前的網友們一起度過,舉手投足都收服了宅宅們的心。小林幸子的深耕不懈,人氣回溫,總算今年以特別演出的身份,再度重返紅白殿堂。 雖然拒絕了小林幸子的是紅白,但紅白本身遇到的困境,其實跟小林幸子相似,同樣都扛著傳統包袱與老店舖名號,卻得調整步調,找出自身與時代潮流的平衡點。小林幸子的逆襲,讓人看得直叫好,那紅白又要如何不吃「老本」,得發掘新意,尋找突破關鍵,抓住更多觀眾的心與眼呢? 身為電視機前握有轉台權的我,拭目以待。
陳怡秀 2016-01-08
從發車音到下水道孔蓋,處處暗藏細節巧思的日本

從發車音到下水道孔蓋,處處暗藏細節巧思的日本

在日本的生活,雖然不算長,也無法堪稱一帆風順、萬里無雲,卻也扎實地體驗到一些生活風情,趁著年末回顧一番,來分享一下最感動我的,莫過於日本人對細節的追求與堅持,無論耳朵聽見的、腳下踩的、電視上看見的,細膩無處不在。 圖片來源:koemu@flickr (CC BY-NC 2.0) 第一次到東京旅行時,我在車站月台盼著列車進站,伴隨著從遠方逐漸逼近的光芒,幾個輕巧的音符也同時流瀉著,跟在台北捷運上聽見的單調警示音完全不同,意料之外的「聲音」,成為我的日本遊中,最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台灣,乘坐臺北捷運也漸漸能聽見悅耳流暢的進站音樂取代急促的嗶嗶嗶,30秒的空檔,變得更有餘韻,最近台北市推行的「台北聲音地景計畫」,讓我想起了日本人這份更早以前就開始的,專注小細節的細膩質感。 日本的進站/發車音樂,最早從明治5年(1872年)的新橋站開始試用,以「銅鑼聲」來提醒列車發車,明治7年(1874年)時大阪車站則是採用「鐘聲」,而經過一百年後,1970年有鐵道公司用電子音聲響來取代,不過因為乘客聽不太習慣,未受好評。但有別於單調音的發車音樂(発車メロディー)的做法,在1988年時由千葉車站的女性工作人員發揚光大,她們邀請YAMAHA一同來參與製作計畫,綜合了鋼琴、豎琴、鈴聲等不同的樂器,產生出不同氛圍的發車音樂,後來影響東京都的新宿、澀谷車站也導入。 演變至今日,許多車站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不同發車音樂,有些使用與該站所在地有關連的音樂,也些則是邀請在地出身的音樂家來量「聲」打造,以展現當地的特色與氣息,像是迪士尼樂園所在地的舞濱車站,就會使用「It's A Small world」(小小世界)」或「Happiness Is Here」來當發車音。 每個人都討厭等待,因為那是事件進行式中的空白片段。如果是要等著和喜歡的人會面時,還能帶著點甜蜜的期待感,但等車時光,大概可以說是最無奈的白費時光了吧,可是只要多添增一些音符,就能讓等待者心情大不同,在網路上搜尋日本電車的發車音樂,會發現有許多網友都認真地把各路線各站的音樂串在一起,就彷彿是一份名為「山手線」、「中央線」或「京濱東北線」的音樂探險地圖。         透過細膩的小細節,那些我們未曾注意或已習以為常的事,在某一次暮然回首時,都會因為發現這些小確幸而會心一笑,在日本總可以在不經意的角落找到驚喜的存在,前陣子最讓我驚喜的,莫過於「下水道孔蓋」。 旅行時我們總習慣把視線落在前方,以探索更多遠方,但日本人卻細心地經營了腳下的風景,把各地特色融入下水道孔蓋的設計中,比如到橫濱市,路上邊走,就邊能發現著名景點橫濱海灣大橋、橫濱港灣局,甚至是當地的職業棒球隊橫濱 DeNA 海灣之星都被刻成繁複的花樣,靜靜地棲息在下水道孔蓋上,除了讓在地人感受一體感,更可以想成是旅人們的地陪,無聲地導覽當地特色。如果把視線轉到關西,大家最喜歡的「餵鹿聖地」奈良市,自然也將可愛的鹿兒們融入下水道孔蓋的主題中。 下水道孔蓋的地景設計很低調,卻像是不成文的規定,成了遍佈全國的大規模計畫,在城市中步行,低頭,就能發現有的下水道孔蓋僅簡單刻上地區名稱(但字型卻又不盡相同),還有海洋生物、花草樹木、動物鳥類、風景景點等象徵該地名產特色的圖案,甚至有特別關注下水道孔蓋的同好們組成「日本マンホール蓋学会(link is external)」(日本下水道孔蓋學會),廣收日本全國各地不同造型設計的下水道孔蓋照片,而學會幾乎每天都在新增照片。 我想起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建築史家藤森照信與插畫作家南伸坊三人合著的《路上觀察學入門》一書,他們倡導一種不必花錢、也沒有非具備什麼鑑賞知識不可,只要走出家門、散步、四處停看聽,就能發掘出更多想法與樂趣的觀察法,下水道孔蓋跟發車音樂,都很符合這個觀念,不過反過來想,恐怕也得具備如日本一般暗藏許多細節的環境,以及一顆細膩的心,才能擁有這麼多。 就算沒有來日本旅遊的人,其實也可以在電視螢幕上瞥見日本人細緻的一面。今年秋季日劇《產科醫鴻鳥》(コウノドリ),講述的是婦產科醫師與病患們之間、病患與他們的家人之間的溫馨故事,每一集出現的新生兒,都「借來」不同的孩子來飾演,即使在觀眾看來,新生兒長什麼樣子實在不是劇情的重點,就算用同一個嬰兒恐怕也看不出來,但觀眾看不看得出來,似乎也不會影響到日本人的認真作風。 另一部日劇《朝五晚九》(5→9〜私に恋したお坊さん〜)中,最後一集演到男主角貼心地親筆寫信給女主角所有的親朋好友,那些信其實只出現了一幕,但看了官方的twitter才發現,那些信值得激賞的不只有用毛筆寫下的漂亮字跡,就連內容也都不一樣,這也讓我原本在看劇時,覺得這段頗矯情,在發現劇組如此用心後,反而開始自省自己的不細心,對這部日劇的評價再上升。
陳怡秀 2015-12-25
自己的銅像自己救:從二宮金次郎、八田與一到蔣介石

自己的銅像自己救:從二宮金次郎、八田與一到蔣介石

根據教育部字典釋義,銅像意指「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念有特殊勳勞的人。」 最近在台灣,蔣公銅像命運多舛。而在日本有一個人物,同樣是銅像,卻命運大不同。日本電視台由偶像團體嵐所擔綱主持的節目《嵐にしやがれ》(台譯:嵐的大挑戰)於5月30日播出的內容中,包含了一項搶救「二宮金次郎」銅像的計畫。 二宮金次郎,又名「二宮尊德」,他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農政家、思想家。從小父親過世,必須要幫助家計的金次郎,並未因此荒廢學業,他勤勉向學,白天砍柴晚上編草鞋,忙得很,所以連走路的時候都捧著書不放,只求爭取時間多學點,後來也出人頭地,深受藩主重用,並且用所學技術回饋鄉裡,日本的二宮神社就是用來祭祀他,而各地小學也廣設他的雕像,其中又最常用他兒時邊走路邊看書的形象,來傳達勤學精神。 千座以上的二宮金次郎銅像遍布日本全國,但由於少子化,許多小學開始面臨廢校命運,二宮金次郎的銅像從此無人瞻仰,只能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嵐成員中的二宮和也,因為也姓「二宮」,於是節目變策畫了搶救銅像單元,要二宮和也到東京都青梅市七所被廢校的小學中,「救出」同宗家的二宮金次郎銅像,爭取市公所同意,再把它轉送到需要的教育機構裡。 節目是以一種調侃卻不失禮的態度進行,用背景音與特效來烘托出這些被遺忘的二宮銅像有多孤單,也不忘介紹二宮金次郎生平,工作人員後來又在岐阜縣本巢市、長野縣北佐久郡中找到了一共三座孤苦無依的銅像,公開在節目的官方網站上募集願意收留這些銅像的教育機構、團體。 節目的應募到8月底,所以這些銅像到底何去何從還未可知,但以嵐的感召力,以及社群媒體上的熱潮來看,已經話題十足,尋家計畫應該很容易達成。 二宮金次郎 歷史、記憶,都是抽象的,所以我們必須訴諸文字、塑造實物,來讓後世人們有實感,對故事更有感,才能進而感同身受、觸動心弦,內化到自身的精神中。日本的八百萬神信仰,萬物皆有靈,讓日本人製作的銅像、認定的古蹟更多元,容易睹物思人,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苦等死去主人的忠犬小八也能有一席之地,在澀谷車站還有一個以牠聞名的「八公口」。 重點就在於感動人心的,是故事本身,傳達的那些意念令人會心,所以那些銅像足以屹立不搖,如果他們變得孤單、逐漸被世人所遺忘時,會有另一群人去拯救他們,因為還有值得他們去努力的理由與動力存在。 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客委會的台灣客莊文化數位典藏庫裡,有這麼一筆資料: 「日本時代幾乎各學校也都設有二宮尊德銅像,當時的瑞穗公學校也不例外,當時學生們還給祂取了一個外號『讀書小童』或稱『勤勉小童』。後來二次大戰開打,日本缺乏金屬,這位勤勉小童銅像就為國捐軀了。根據瑞穗公學校校友朱阿忠老師回憶:『當年他們在二宮脖子上繫上紅帶子,許多同學還特地的送祂到瑞穗車站,看他離開,大家都非常的不捨。』 民國98年瑞美國小興建專科教室大樓,二宮銅像基座面臨拆除命運。不過在校長及家長會長的支持下,最後將基座搬遷至恩師之碑旁安置。如今當年的小朋友都成了阿公級的老人了。民國101年6月,在新任校長翁玉女士及歷任校長的支持下,在瑞美國小代課的黃家榮老師委託日本朋友前往日本購得一尊高66公分的二宮尊德塑像,並在瑞美國小家長會的支持下,將此塑像重新安置於原二宮尊德基臺上。」 台灣目前存在的日本人物銅像還包括了頗為知名的八田與一,二戰末期,南部民眾感念八田貢獻,在日本政府大肆徵收金屬材料之際,偷偷藏起銅像,後來又擔心國民政府銷毀,直至1981年,這尊銅像才在烏山頭水庫重新立起。殖民時期,固然留存了一些痛苦的回憶,但或許我們仍可相信,有些記憶,有些過往,並不是那樣二分法,而是能超越國界,永續地被記憶,被留存,因為他們值得。 八田與一銅像及八田夫婦墓碑(圖片來源:ellery 來自維基共享資源,根據GFDL授權) 有趣的是,最近有關二宮金次郎銅像的爭議再起──因為如果把手上的書換成手機的話,不就是現代人邊走邊玩手機的壞習慣翻版嗎?不會教壞小孩們嗎?文明病爭議出現,又惹得一群大人們傷腦筋了,不過,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陳怡秀 201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