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伶銖相關文章

加拿大卑詩省 首見3台裔省議員

加拿大卑詩省 首見3台裔省議員

〔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溫哥華九日報導〕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九日舉行省選,自由黨政府以四十三席力克新民主黨的四十一席,取得少數政府地位。台裔候選人在這次省選中大放異彩,新當選三名女省議員康安禮、馬博文及陳葦蓁,均是在台灣出生或父母來自台灣,三人當選打破卑詩省議會從未選出台裔省議員的紀錄,讓在加拿大的台灣鄉親感到特別驕傲。 台灣出生的康安禮。(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攝) 當選卑詩省議員的陳葦蓁來自台中,父親是前台中市議員陳瑞德。(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攝) 馬博文(左二)。(取自馬博文臉書) 代表新民主黨在本那比—鹿湖選區參選的康安禮(Anne Kang)在台灣出生,父親是牧師康榮發,小時候舉家移民加拿大。康安禮會說流利台語,在小學擔任音樂老師。她由於語言能力強、台風佳,經常在大型聚會擔任主持人,因此獲得新民主黨注意,九年前參加本那比市的選舉,已擔任三屆市議員,直到去年決定轉換跑道,改選省議員,並擊敗自由黨提名、來自中國的候選人王小寶。 康安禮在發表當選感言時,特別感謝一路支持的丈夫和父母。康榮發則說,台灣雖然在國際間常常受到打壓,但台灣的孩子特別懂得選舉,因為台灣本來就是一個政治發達的國家。 新民主黨在本那比—洛歇選區參加的候選人陳葦蓁(Katrina Chen),則是十多年前到加拿大留學,之後留在加國。她在西門菲沙大學(SFU)畢業後不久,即擔任聯邦新民主黨國會議員朱理民(Peter Julian)的助理,三年前當選本那比市教育局學務委員。 陳葦蓁出身政治世家,父親是曾擔任台中市議員的陳瑞德。陳葦蓁說,她的父母支持她從政,她在知道自己當選時,已在第一時間和父親分享這個好消息。 至於在北溫—龍士代選區參選的工程師馬博文(Bowinn Ma),父母在年輕時移民加拿大,父親在卑詩大學(UBC)教書。
張伶銖 2017-05-11
訪加拿大被問人權問題 王毅暴怒

訪加拿大被問人權問題 王毅暴怒

斥記者充滿偏見及傲慢 〔本報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綜合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一日與加拿大外交部長狄安(Stéphane Dion)召開記者會時,一名代表加國多家媒體聯合提問的加拿大女記者追問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及加拿大人蓋瑞特(Kevin Garratt)被捕案,進而提及中國的人權紀錄。不料王毅罕見動怒,除了指責記者提問充滿對中國的偏見及傲慢,還說「最了解中國人權狀況的不是你,而是中國人自己,你沒有發言權,而是中國人有發言權」。王毅的強橫態度,令在場記者傻眼。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右)一日在國會接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美聯社) 這名女記者向狄安與王毅提問,加國是否利用這次會面機會,表達對蓋瑞特案的關切,又加拿大與中國加強關係,如何利用此關係改善中國人權情況?輪到王毅答覆時,王毅一開始即斥責記者的問題充滿對中國的偏見與傲慢,他完全不能接受。 加國公民在中國被押 王毅在答覆時明顯動怒,他以中文回答,再由翻譯一字不漏的翻譯成英文。王毅反問,「你了解中國嗎?你去過中國嗎?你知不知道中國從一窮二白面貌,讓六億以上的人脫離貧窮,人均收入八千美元,現在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中國不能好好保護人權的話,中國能夠取得這麼大的發展嗎?你知道中國已將保護人權列入憲法嗎?」 王毅最後說,他要建議記者,請記者不用再作這種不負責任的提問,中國歡迎善意的建議,但拒絕無端的指責。 加拿大公民蓋瑞特住在與北韓交界的中國丹東市,與妻子在中國已居住卅年。蓋瑞特拘押一年多後,在今年一月被中國政府起訴,罪名為「為加拿大從事間諜活動並竊取中國國家機密」。
張伶銖 2016-06-03
自由黨席次過半 加拿大變天

自由黨席次過半 加拿大變天

黨魁杜魯道 從民調第三衝上第一 〔國際新聞中心、本報駐加特派記者張伶銖/綜合報導〕加拿大國會大選結果十九日揭曉,前總理之子、四十三歲的賈斯汀.杜魯道(Justin Trudeau)領導的自由黨壓倒性勝選,終結總理哈伯九年執政。一般認為,杜魯道主打對富人增稅、為中產階級減稅的政策深得民心,讓他在選戰最後階段迎頭趕上,從民調第三竄到第一;哈伯則因主打平衡預算,未承諾銳意革新,失去期盼改變的選民民心,最終丟掉政權。 杜魯道(左)確定獲勝後,在蒙特婁發表勝選演說,也不忘在台上和妻子曬恩愛。(彭博) 原執政黨保守黨 從166席掉到99席 根據計票結果,國會三百卅八席中,自由黨囊括一百八十四席,無須與他黨結盟即可組成政府,保守黨從原有席次一百六十六席掉到九十九席,新民主黨四十四席,魁北克政團十席,綠黨一席。其中自由黨包辦大西洋沿岸卅二席,在關鍵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表現突出,西部各省分也都有斬獲。 選舉結果確定後,杜魯道發表勝選演說表示:「今晚,加拿大成了以前的那個國家,…人民明確傳遞一個訊息:國家是時候改變了,是時候真正地改變了。」他說,正面的政治促成他的勝選,「我們用團結加拿大人的正面理念,戰勝了負面和對立的政治」。至於哈伯承認敗選後,已表示將辭去黨魁。 對加拿大選民而言,這場選戰就像是對哈伯執政風格的公民投票。尋求三連任的哈伯強調九年來的政績,包括帶領國家度過二○○八年金融海嘯,但他量入為出、平衡預算的訴求,卻無法打動求變的選民,許多行事風格還被批評為獨斷獨行。自由黨或新民主黨選戰時都強調換黨做做看,甚至打出「任何人都可以,就是不要哈伯」(Anyone but Harper)的口號,堅定了不滿保守黨執政的選民決心。選戰後期的民調顯示,多達七成選民表示,已經厭倦了保守黨執政。 這場選戰為期七十八天,是加拿大自一八七二年以來最長的一次選戰,從初期到後期,自由黨始終落後保守黨及新民主黨,但選前最後一週局勢丕變,自由黨突然異軍突起,民調一下子衝到最高,領先保守黨七個百分點。選情的丕變也反映在高達六十八.五%投票率上,比起前兩次大選的六十一%和近五十九%高出許多,顯然是選戰最後關頭的翻盤激起選民的熱情。 自由黨在選戰最後階段後來居上,專家分析最大原因就是「杜魯道熱」。他不在乎赤字,願意在經濟不景氣的現在大舉進行基礎建設、創造就業機會的政見深深打動選民,而他保證執政後首要就是立法為中產階級減稅,也讓許多保守黨支持者臨陣倒戈。 唐民凱(Tom Mulcair)領導的新民主黨二○一一年選戰拿到第二,原本希望此次延續氣勢,一舉贏得執政;但選戰後期新民主黨由盛轉衰,尤因反對禁止穆斯林戴全臉面紗,在魁北克省失去重要支持,最後表現不如預期,落居第三大黨。 哈伯任內在連接美加的基石油管計畫、伊朗核協議等議題上和美國總統歐巴馬意見分歧,杜魯道執政後美加關係可能有所改善。但曾任加拿大駐美大使的伯尼表示,現在已經不是賈斯汀之父皮耶.杜魯道(Pierre Trudeau)的時代,賈斯汀現在的挑戰是在國際舞台上證明自己,並在全球緊張情勢升高的此時,加強他的對外事務經驗。
張伶銖 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