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李敏勇)
李敏勇相關文章
文化的視野 文明的想像
中國上海。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希臘、羅馬已成為歐洲的文明根源相貌,而非只被「國家」視之,希臘、羅馬在世界的歷史意義與地位正在於此。從Cina支那到China中國或Chinese中華本為東亞的文明根源,但在世界的歷史意義與地位並不如希臘、羅馬,在於中國仍只執以「國家」被認識,強納滿、蒙、回、藏、苗,執於國家覇權而非文明的開拓。 今日世界的邦國形成,得益於西方世界發源於希臘、羅馬文化多,受恵於中國文化少。近代意義的世界,無論政治或經濟大多受西方世界文化或科技的影響,亞洲的日本、韓國是,南亞諸國也是,甚至中國也不例外。只是中國常自以為文化古國、文明大國,故步自封,被列強入侵覺醒。帝制被推翻後,先中華民國,繼而共產革命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馬列主義體制的國家。 中國沒有裂解成多國家,而是墨守大國形態。民主革命不能維繫,號稱人民革命卻成專制集權國家。沉醉在中華文化優越論的學者在西方民主國家生活,口口聲聲西方文化有問題,美國有問題,耽溺於觀念論,不去考察實踐性。 任何國家都有不同問題。國家是有機性的社會構造:政治、經濟、文化的形塑有其課題。文化要放在經濟、政治關連去思考,相互形成社會,在法條件下成為國家。美國歷史兩百多年,以歐洲文化為本,是從大英帝國獨立出來的國家。你可以說美國文化歷史淺短,但美國創造了有別於大帝國、老帝國的新國家想像,以合眾國的聯邦形式成為具有活力的大國,而且有變革的活力,美國的歷史延續歐洲基因,這是傲慢中國難望其項背的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共產主義立國,卻以走資化才發展出共體制無法達到的經濟成果,但政治的集權主義化、文化的名實不一論,無法形成近現代化的國家。不只中華民國時代中國人要移民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也一樣。不能在中國批評中國,但可以在美國批評中國,甚至批評美國。 中華文化優越論者也許期待中國分解成多個國家,發揚各種中華文化,相互爭艶。而不是言儒行法,獨尊馬列主義,自恃國大驕縱卻無大國堂皇的樣子,空談文化傳統的優越,卻無法形塑進步的生活文明。 日韓都受惠於中國的漢唐文化,形塑出他們想追求的國家樣子。文化是一種精神樣貌,並非只是物質。識者之見,取為所用,是文明開化的原因。文化中國,一些好的文化被取用成為別人的東西。中國應拋棄大一統國家觀,成為東方文化的某種母音,或許才能禆益世界。 世界史常引希臘、羅馬為文明的曙光;中國自認為禮義之邦卻是極權之國。現在強調的中國文化,其實已被馬列主義涵化,加上文化大革命,成文化異種異形。走資化的燈光娛影製造了表面華麗,掩飾不了內在的黑暗。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2-04
他造反有理 你民主有罪
香港四十七名泛民主派人士在四年前立法會選舉前夕發起初選,遭控國安法「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有四十五人十九日遭重判。(美聯社檔案照) 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武裝革命起家,革命在漢字語意即造反。中華民國號稱革命推翻清帝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以革命推翻中華民國。在中國,一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當代,沒有政黨輪替這回事,這是號稱禮義之邦的國度最大的反諷。 革命起家、造反可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取回英國殖民統治的香港。因毀信毀諾發生港人要求維持港人治港的民主運動,已拘禁三年八個月的四十五名泛民主派人士,因立法會改選問題,被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四年到十年重刑,舉世譁然。台灣的民進黨和民眾黨均表達譴責之意,中國國民黨則僅關切,不敢譴責。 中華民國革清帝國的命,中華人民共和國革中華民國的命。二戰結束,日本因敗戰放棄對台灣的殖民,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牧台灣,順勢進佔,對待「回歸祖國」台灣的種種暴虐被以「悲劇性的開端」描述,不及兩年,就發生二二八事件了。 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就從原生地中國被革命推翻,潰退流亡到台灣──這個原先不在中華民國領域的台灣,以戒嚴行黨國體制,一九八七年才解嚴。革命起家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曾長期以「民主有罪」維繫政權。 被割讓給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台灣,提供了中華民國以反共抗俄、反攻大陸為名的復興基地國土條件,但中華民國流亡殖民意識並不盡善待脫殖民的台灣。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待回歸的香港,東方之珠竟成老母雞屁股,硬是把歷史上替代中國割讓的被殖民際遇當做香港人的原罪。 香港和台灣在被殖民的歷史都形成了異於中國的法治。因為英國殖民的法制條件,香港人勿視了「民主 」的重要,回歸中國。台灣在二二八事件,許多文化人知識份子不逃跑被逮捕也是因為認為自己並未犯罪,相信「法律」,其實錯了。中國的法律不是法律說了算,是權力說了才算! 台灣和香港,一前一後,分別在回歸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中國「祖國」,就踏上不同的「悲劇性的開端」。台灣因為有某種形式的國家條件,可待重建追尋國家正常化,香港則因已被納入中國體制,除了許多人已被廹歸化前殖民者英國,成為英國公民,大多數香港人可能要面對中國困境。不只沒有「民主」可尋,「法治」的文明也徒乎奈何。民主,在中國有罪!這樣的中國,你要嗎?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1-28
政黨政治在台灣
立法院。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正常國家的執政黨變動通常是右、左替換。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勝出,民主黨敗選,右取代了左。今年七月,英國大選,保守黨十四年政權換由工黨取代,即為左派取代右派。年中法國國會改選,右派聯合勝出,改變左派聯合,形成左翼總統右翼總理的雙首長現象。右左光譜是著重經濟自由或社會公平,民主化正常國家的政治,人民自由選擇政黨授予定期的執政權,但也可能形成雙首長的權力困局,或如德國紅綠左右聯合內閣的瓦解。 英國是君主立憲議會內閣制國家,國會下議院多數黨黨魁即為首相,民選的下議院多數黨或聯合成多數黨組閣施政。共和制國家也有右左政黨,例如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即分別為右左。聯邦政府採總統制,各州具有相當大的自治權,所謂的合眾國突出了美國的政制。法國雙首長制,現任總統馬克洪和國會最大力量不同陣營。 近代民主國家的政制發展,朝向民主化多元性,大多反國家趨向經濟自由或社會公平的方向,也涉及外交路線。反觀民主化不全國家,常陷於權力鬪爭,致生紛亂。台灣更陷於國家認同分岐,中華民國台灣的政黨政治,是黨國化被改變之後,一九九○年代末期後蔣時代展開的歷史。二○○○年才有政黨輪替執政,曾被譽為寧靜革命。 但中華民國糾葛在中國的或台灣的不同國家意理,政黨輪替並非一般的右左路線發展差異,而是擺盪在「台灣的國家」或「中國的國家」,後者其實只是殘餘中國,形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 當前立法院的亂象,名為國會改革實為國會擴權的政黨作為,其實是在破壞因為國家不全的脆弱民主,企圖破壞台灣的國家發展條件,趨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華民國為其消滅、接續國家的政略方針。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實在化或實存化,本為蔣氏父子黨國時代的自我鞏固政略,三十八年戒嚴即以此為依據,保護台灣並以自由地區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區隔即為戒嚴的理由。 在中國國民黨已無法獨佔台灣的統治權後,其政治動向已轉為「聯中制台」,連號稱蔣經國婚外後人的蔣(章)孝嚴、蔣(章)萬安也未必奉行蔣經國反共意志。 是意識形態的中國性?或利益形態的趨附強權?殖民症侯群的中國意識論黨徒其實已背離蔣氏父子,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輸誠,謀求將功扺罪,而被以牛鬼蛇神稱之的地方政客的被殖民症候群,則有見風轉舵的投機性,對台灣共同體的形塑沒有助益。 中華民國台灣要確立國家條件,民主化的政黨輪替要台灣的政黨輪替,而非台灣的國家或中國的國家的政黨輪替。現在的政治紛亂,不是左右而是統獨或純為權力奪取可白可黑,並非正常國家現象。台灣的政黨輪替因認同混淆更添紛亂,搖晃國家的存在條件,舉世僅見!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1-20
城市詩風景
瑠公圳公園。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台北市大安區光武里是忠孝東路、復興南路、市民大道和敦化南路之間,一個商業和住宅區域混合的地域,從前頂好巿場是座標,現在則是SOGO百貨忠孝店。頂好巿場臨忠孝東路廣場原是瑠公圳,從左前方延伸右後方,穿經SOGO百貨忠孝店後方,穿過復興南路,延伸過新生南路,滙合新生大排流經新生北路高架橋下,流注基隆河。頂好巿場前,SOGO百貨忠孝店後,現在是瑠公圳公園。 阿扁市長時代,瑠公圳公園,SOGO百貨忠孝店後方區域設置了一塊詩碑:詩題是〈日出印象〉,迎向東面,是一首二十九行詩: 「翻過夜的書頁/越過夢的褶曲/ 光耀的手/從地平線伸出/綻開草地的牽牛花 ⋯ 日出就像詩的開啟/⋯ 經過夜與夢/種子在光與熱中/獻身/ 繁茂成枝與葉/伸入土地/伸向天空⋯ 當初,瑠公圳公園翻修,熱心公益的里長徵求我提供詩作,選用這首詩。里長是人民作主運動成員,參與多次環島苦行,對台灣有文化想像。歷經多年,台北市長也換了多位。歷經多次公園整建,〈日出印象〉詩碑都在那兒。 公共設施整建似乎是公部門的例行公事,配合預算編列的必要作為。這個年度又大興土木,水泥舖面變大變多了。似乎為了時興的假日市集,市埸比公園,宛如水泥地比植裁。詩算什麼?說拆就拆;不,沒說拆就拆了。 市政府的公園管理就這麼回事?公園講求的不是林木扶疏嗎?怎麼水泥舖地愈來愈多? 還好,台北市光武里還有一面詩碑,是在敦化南路向東面的瑞記珠寶,這家店的黑色花崗石牆柱鐫刻我的詩行,紀念二二八事件:「樹仔會伸上天/⋯看著天星在閃熾」。珠寶店的主人也是人民作主運動成員,出生二二八事件發生當年,牆柱上的詩是為了記念父母。 刻在珠寶店牆柱的詩行不會像市府施設一樣被任意消失,這是私人產業,行人在巷口等紅燈時駐足觀看,有時小孩在大人身旁朗讀,沉浸詩的意味。城市的詩風景對映著城市的文化心。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1-13
民主的發展
美國的建國歷程始於一七七五年到一七八三年的獨立戰爭,民主的發展源於一七八七年夏天,費城的制憲會議。會議開始時是五月,入秋的九月完成「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建議書,提請各州批准。美國開國先賢包括華盛頓、富蘭克林⋯,都參與了制憲。總統府。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美國開啟了國民國家的歷史,不同於帝國轉型的君主立憲國家或共和國,美國是一群來自大英帝國的移民懷有民主信念的開拓者形塑的共同體,吸引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加入者形成的國家。 美國的民主發展立基於「美國憲法」的國家精神,從十三州擴充到五十州,星條旗飄揚在本土,及於世界。儘管期間的一八六一年到一八六五年,發生南北戰爭,幾近分裂,但最終維繫了一個廢除奴隸制,推動經濟的現代化,走向更文明的國家。標榜國家「民有、民治、民享」的林肯,成為開國元勳之後最令人崇敬的總統。 世界上許多帝國轉型國家或新興國家的人民面對自己國家困厄時,都喜歡移民美國。更甚者,一些專制獨裁國家的當權家族或富豪常避居美國,而不積極建構自己國家的適合生活條件,甚至是壓迫者的共犯。戒嚴時期的台灣,黨政軍特權力圈就氾濫著這種投機現象。 不努力建構民主的政治條件,卻嚮往他國的民主環境。世界上許多國陷於這種情境,反映民主的文化性:意義的形式和儀式。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權分立,加上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互動關係,形塑了權力構造的有效運作。美國之所以為美國,儘管政治衝突常在,總統、國會改選也見紛亂,反映族群多元化,以及意識形態和利益形態的衝突,但民主的發展保持持續化。 台灣,這個仍以「中華民國」為名,面對一九四九年被取代了立國時統轄領域,以殘餘中國在台灣倖存的不完全「國家」。一九八七年解除了戒嚴體制,民主化之路發展並不順遂。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形式上已是生活在台灣的人民的國家,存在著中國意理或藉中國意理阻礙國家從虛構、殘餘、他者的情境脫離出來的努力。 民主化讓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對在台灣這個國家具有權利和責任。台灣的國家困境、民主發展的困頓,每一個對民主國家有憧憬的台灣人民都須面對。比起民主黨賀錦麗或共和黨川普誰當選,台灣更重要的是意識到自己的國家要靠自己,更要關心台灣的民主發展。 美國的民主發展或許不完美,吸引許多國家的人民投奔。台灣與中國也有許多逃避自己國家責任或追尋美國夢的人們。珍惜台灣的民主化,生活在台灣的人民才有主體性的尊嚴。不能只是錢錢錢!國家是共同體的文化想像和政治構造,每一個國民都是國家的主人。台灣的民主發展是台灣這個國家國民的權利也是責任!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1-06
國家的追尋
美國第六十屆總統大選,以及眾議院435席全額改選,參議院其中33席改選,即將在十一月五日舉行,以產生119屆國會。自一七八九年,華盛頓總統開始的美國歷史,從十八世紀末,歷經十九、二十世紀,邁出二十一世紀二○年代的新歷史。在紛亂的時代,更受到世界矚目,台灣也異常注,但也要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國家追尋。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左)、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右)組合圖。(美聯社) 川普,男性,白種人,德裔美國人,共和黨籍;賀景麗,女性,有色人種,父親牙買加裔和母親印度裔美國人,民主黨籍。美國確是種族的大鎔爐,國民幾乎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雖然建國者是大英帝國子民,但在美洲新大陸經由獨立建國、民主形塑,建立了一個不同於帝國轉型的新國家。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更成為民主世界的領導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聯合國在美國紐約成立。當時的同盟五國:美、英、法、俄、中,以常務理事國身份領導聯合國,但形勢丕變:先是中國變異,再而蘇聯解體,美英法與中俄對立。和平的世界並未實現。 紛亂的世界,許多國家的人民因為逃避自己國度的問題性,或因國家交戰,流亡或移民美國。中華民國時代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代的中國,都有流亡或移民潮,美國成為優先選擇。美國吸納了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流亡者或移民群,秀異份子或邊緣群落,豐富了美國,也形成了美國的問題,幾乎是世界的縮影。 二戰後長時期的美蘇對抗,自由資本主義對峙共產專制主義。蘇聯解體後,中國誘引美國藉由走資化而取代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形成美中對抗的新形勢。美中各為強國,也互為敵國。舊帝國轉型的中國與脫帝國獨立的美國,走在分岐的大國道路上。 不同於中國:現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名,中國共產黨專政;美國是:五十州形塑的合眾國,憲法標榜的精神,落實在國家的追尋。美國也吸納了許許多多華裔國民,甚至成為美國公職,參與國家的治理。而中國,以人民民主專政為名,只想染指世界,成為驕妄大國。 美國雖然顯示容納世界流亡、移民群落而產生的形式紛亂,顯現民主可能的程序紛爭,但自由、民主的追尋,展現的國家價值受到珍惜維護。相對的,專制獨裁的共產中國依歷史規律應會崩壞或瓦解,即使構築鐵幕也禁錮不了人民的心。 看看美國,看看國。生活在台灣,糾葛在新生國家和殘餘國家之間的迷惘和迷障,要追尋什麼樣的國家呢?要怎樣進入後進國家之林?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0-30
兩國論的歷史與現實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成為代表中國的國家。當時,在代表盟軍接收台灣而倖存,堅稱為中國正統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隔著台灣海峽兩個不同的中國,應該是台、中「兩國」的緣起,雖然雙方都堅持自己才是正統中國。 聯合國總部。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以所謂的人民革命推翻中國國民黨的中華民國。面臨美蘇對抗的世界形勢,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成為對抗共產國家的前線,一直保有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一直到一九七一年,中國國民黨所稱的「排華納匪」,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在2758號決議案通過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而代之。 當年,聯合國大會處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代表權,刻意延續當年日本放棄對台灣的殖民未交予中國,保留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彈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主張因此而未及於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收順勢進佔治理的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和台灣,因此形成的不只是雙邊而是三角關係。 美國或說聯合國當年為台灣保留了國家的活路,惠及中華民國。依聯合國2758號決議案,台灣人民保有決定台灣及附屬島嶼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相屬繼承範圍的權利。 李登輝卸任總統前,以特殊兩國論委婉處理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比起原先中國國民黨的「我漢你賊」、「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敵對兩國時代,䆁出橄欖枝卻未能開啟和平友好的兩國論新時代。陳水扁總統時代的一邊一國其實也是兩國論,彰頻台灣、中國分立分治。不只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接受,中國國民黨也不支持。藉兩國論而存在中華民國,但失去絕對統治權力的中國國民黨人逐漸心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 賴清德總統拋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自祖國論,也是兩國論,以中華民國台灣化維繫中華民國的再生。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受這樣的存在論,也可能成為解決一九四九年以後的歷史紛爭,或許海峽兩岸走向共存共榮新時代。但中國國民黨的殖民意識中國論者,心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似乎寧願降附中國也不願中華民國在台灣新生成為事實的難題。中國國民黨執政時,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事實兩國,只因失去執政權,就反對兩國。馬英九們並非真正在意中華民國,他們在意的是中華民國是中國而不能是台灣。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0-23
命運共同體 國家共同體
台灣,並未充分形成命運共同體意識;台灣,也未充分形成國家共同體形貌。糾葛在殘餘中國和新生台灣的國家意理之間,應該如何體會意義?值得深思!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結束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放棄台灣、韓國(當時的朝鮮)殖民地。朝鮮獨立,但分裂為南(韓國)和北(朝鮮),是兩個國家。沒有自己國家意識的台灣選擇回歸祖國:已從清帝國成為中華民國的國家,但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即被革命推翻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從此捲入國共鬪爭的歷史漩渦。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隨中華民國體制流亡到台灣的一些中國有識之士曾期待中華民國在台灣成為民主國家,或以民主體制成為遷佔國家,但在蔣政權時代,有良心的異議份子徒然被迫害。 一九六四年,彭明敏師生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期待「台灣住民」共同形成一個新國家。曾經被蔣介石延攬到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團擔任顧問的這位國際法專家批評「反攻大陸是不可能的神話」,成為政治犯,流亡海外,一直到蔣經國體制結束,李登輝擔任總統的一九九○年代初,才得返台。這時已距聯合國驅逐蔣介石中國代表權二十多年了。 中華民國的李登輝體制,曾以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的住民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同開創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體制新國家,期許台灣的國家願景,但並未被黨國體制殖民意識論群接受。其實,這些黨政軍特團大多是以反共愛國長期在戒嚴體制成為共犯結構、分贓體系的群落,在台灣民主化以後成為反動份子,阻礙台灣共同體的形成。許多殖民意讖中國論者口喊中華民國,家人率多取美國籍形同風險逃避,以反共愛國起家的馬英九就是典型例子。 一九四九年,隨中華民國體制遷佔來台灣的許多所謂「外省人」已認同台灣,但黨政軍特團餘緒以及在文化上有發言權的一些「外省人」並未認同台灣為新的共同國家,共同形塑民主化的新國度。韓國瑜以政治丑角竟成中國國民黨壹號人物,以國會議長承擔國慶活動的擧辦,他將蔡英文總統兩任總統以「中華民國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稱為:「過去八年中華民國像個小老頭,營養不良,被關在黑屋。」他要為之出一口氣,弄了一套韓氏政治學節日風情,包裝低俗當幽默的醜態。 是誰消滅中華民國?是誰一直追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嗎?終結中華民國的流亡、殘餘、他者性,在台灣新生重建,把中國屬性還給中國,結束主權糾葛狀態,才有命運共同體和國家共同體的新歷史。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0-16
選舉罷免 權利責任
選舉比罷免重要,所以要慎用選舉權。 「選賢與能」的口號喊了又喊,但事實呢?從前,選舉買票的一大堆,而且大多是中國國民黨人。有段時期,台灣中部更時興買票時祭出神像見證以防選民拿錢不辦事。更甚者,有「黑道大哥拿錢要求包票的離譜情事。「選舉無師父,用錢買就有。」真是見笑代誌。郭台銘想選總統也惹出一堆賄選風波,暴露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欠缺,灰頭土臉。 罷免比選舉困難,要更費力氧。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罷免是高雄市罷免韓國瑜的那一場,高雄市民甚至以高於韓當選市長的得票數罷免他。他被罷免是因為當選市長以後的荒腔走板,更因為位子還未坐熱就去選總統,選輸了還想回到原來的位子。原先韓國瑜意外當選高雄市長,高雄人曾被嘲笑,罷免韓國瑜讓高雄人被刮目相看。 不同於選舉,候選人多位競爭,罷免是被罷免人自己和自己,被反對和被支持之間的競爭。不同於選舉是人民正面選擇想授予權力的政治人物,罷免是取消授權。但政治人物各有支持者,不見得都是選賢與能,有各種緣故關係,行使罷免權時不見得選舉人都就事論事,加重罷免的困難。 看看基隆市的罷樑行動,明明是市長謝國樑施政荒腔走板,滿意度吊車尾,成為基隆的羞恥。明明是公民的自發性行動,中國國民黨硬要將之說為民進黨對中國國民黨的政治鬪爭。政黨知道不能輕易啟動罷免,因為吃力不討好,也有反挫的可能。若非政治人物確實荒腔走板,不適其位,不會有人發動罷免。政黨更不會! 看看基隆市的罷樑行動,明明是市長謝國樑施政荒腔走板,滿意度吊車尾,成為基隆的羞恥。(資料照) 力保自己黨內政治人物,也要得宜。是非不分,良劣不明,惡質性也會被看破手腳。不看其他,只看花大量預算送電動機車,卻買人家淘汰的公車,就知道這樣的市長沒有現代都市的交通治理視野。只會賄賂選民,近似買票。如果基隆市民想要城市進步,還是要淘汰這種不適任市長。離譜的程序杯葛只會更激發市民罷免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選舉時,慎用選舉權,而不是選出不適任人選搞得要勞師動眾免。謝國樑擔任市長,只看天天反罷免,徒成笑柄。基隆的選擇還是看基隆市民的一念!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0-09
文化論 國家觀
中國,是源於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通稱,其實是權宜的國家概念。與歐洲從大帝國分解為多國家相比,最大差別起於秦帝國併六國成大一統國家,內部存在著多元民族。自認為漢人帝國,其實元帝國是蒙古人統治,清帝國是滿人統治,你民族中有我,我民族中有你。 歐洲工業革命後市民社會興起,帝國轉型為君主立憲民主國家,向世界擴張的時代,清帝國仍坐井觀天,自以為是天朝。漢字文化的言語性經歷長時間的演化,名實之問有極大的對應關係,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相沿成習。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中國意理辯證反映名實論詭異,其來有自。 中國文化(去國家識別稱中華文化)文勝於質,相形之下,台灣文化質勝於文。一個譬喻:中國文化的言語狀況源於歷史悠久,彷彿鈔票印刷精美,但準備率不盡充分,可能是偽鈔;台灣文化的言語狀況相對淺短,有如鈔票印刷略嫌粗糙,但準備十足。中國文化有廟堂歷史,善於舞文弄墨,語言城府深;台灣文化源於庶民,較為素直,語言純樸。 中國文化優越論吹噓成風,諸子百家鬪艷,蒙古人入侵建元帝國,滿州人入侵建清帝國,均被吞噬於中,顯赫武功徒成形式,面對文治仍被含納。元帝國、清帝國,官僚體系仍賴漢字文化系統。相互異化或互相內化,涵容成中國的形色。 近代意義的世界是以歐洲文化形塑的文明,中國自恃優越採取拒否態度,曾有東亞病夫之稱。以民主革命為名的民族革命推翻清帝國,走向中華民國。民主化未成,再經社會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馬列主義大國,文化變形嚴重。 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台灣與中國短暫再連結。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在接收代管,在原已割讓日本的台灣上倖存,台灣文化從原本清治條件,歷日治五十年經由日本歐洲化的文明洗禮,在二戰後再中國化,殖民與被殖民相互涵容,再加上美國文化影響,形成雜種體質。 歷史積累沿習形成的台灣文化交織世界文化性格,文勝於質和質勝於文並置。台灣文化含有中國文化(去中國化是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化,擔心脫歷朝中華文化多慮了)、日本文化、美國文化甚至歐洲文化之說也成立。 台灣的特殊歷史構造形成多元文化形貌,前近代、現代、後現代交織,經驗主義實用化,工具性強,有助於經濟發展,但仍須提升精神高度。同為漢字文化圈國家,台灣要像日本和韓國一樣,也要從國家主體性的視野發展語言、文化。廣義的中國或說中華文化在台灣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不要本末倒置。看看近代中國政治的樣子,中華文化需要的是反思而非美化!更不要自我吹捧!台灣文化也要自省精進!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10-02
辜負了台灣心
戰後台灣經歷二二八事件後,台灣人大多蹲伏著。一九六四年,彭明敏師生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事件」燃起星火,但未燎原。直到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才翻轉形勢。台灣民主化的開展充滿血淚,在黨外時代逐漸推倒中國國民黨砌造的戒嚴專制城牆。 那個時代的黨外人士演講場合,人們常塞錢給政治運動參與者,以物質力量支持民主化的努力。月夜風高,活動結束時,工作人員常收到人群中的贊助鼓勵款項。 二○一四年,柯文哲以似被體制打壓的台大急診部主任、葉克膜操作醫生,競選台北市長備受民間支持。盼擴大改革運動能量,不只支持民進黨也期待更大的社會力。柯文哲應有感受到許多人偷偷塞錢支持他,以及社會賢達集資贊助的熱情,出錢出力只盼擴大改革力量。 柯文哲被期待過,直到台北市主辦世大運,曝露柯文哲被認為「檳榔柯」綠皮紅肉的一面,走向背反,一起進入市府的協力官員紛紛離去,走向情斷義絕的地步。批判他的人大多是當年支持他的人,因為他的初心在政治權力染缸變質了,柯涉及多項弊案而被法官裁定覊押於看守所,柯粉急降,柯黑劇增。柯文哲的素人從政、白色政治,淪為話柄,尤其,揭發他惡意、惡行的人,許多出自他的幕僚群,揪出內幕重重。 柯文哲被期待過,直到台北市主辦世大運,曝露柯文哲被認為「檳榔柯」綠皮紅肉的一面,走向背反,一起進入市府的協力官員紛紛離去,走向情斷義絕的地步。(資料照) 他的人格特質並不適合承擔公共事務,他不拿手術刀,而是適合矇著頭,面對葉克膜操作體外維生系統的外科醫生。他父親反對他參選是對的,他母親在權力周邊的煽風點火,惹人厭惡。他若仍在台大醫院急診部地下室做他擅長的事,不致落得今日下場。他妻子愛數鈔,慨嘆「家破人亡」,哪裡是,「身敗名裂」倒是真的! 台灣人期盼的心,被柯文哲辜負了,想當年,對政治改革有期待的人紛紛解囊,那種心情,目睹柯文哲戴手銬走向囚車、走進看守所、被提審,真是十年一覺!是誰害了他?包圍著他鼓掌的人?還是他自己? 小草們單純、無辜。他們被蒙蔽,終會覺醒,曾支持柯文哲的許多人也走過這條路,可鄙的是操弄仇恨的政客,罹患轉向症侯群的政客想收割柯文哲的負面政治遺產,但那是權力的黑暗!醜聞尚非柯文哲帶來的最大問題,他帶來的最大問題是消耗破壞台灣民主化的成果。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9-25
京華煙雲
台北的京華城,一座二○○一年到二○一九年營業約廿年的購物中心,因改建商辦大樓捲入官商勾結的容積獎勵違法圖利案,包括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威京集團老闆沈慶京及相關涉案多人被法官裁定覊押在土城看守所。官商勾結在沈慶京,並不令人意外。在柯文哲,則令人吃驚。 威京集團的中華工程不久前才爆發涉及空軍作戰指揮部在台北公館的營區建築弊案,另有魚果巿場也傳出官商勾結,而以京華城容積案最令人矚目。廿多年前,京華城開幕,這個只適合日用品雜貨大賣埸的地點開設購物中心,顯示有些台灣房地產商人投資事業的意氣用事。八德路與市民大道之間的基地原本是工業區,立地條件缺乏零售商業引力,有車流而無人流,並非繁榮地段,若京華城創造出足夠的商業引力或可成事,但並無足夠條件。 拆除京華城改建商辦大樓,著眼的並非有什麼商辦引力,而是容積獎勵增加的利益。這是台北市許多藉危樓改建以爭取容積獎勵的利益,而拆除不必要拆除的建築物,不重視城市文化歷史,重利輕義的例子。我曾以日本東京銀座一棟歷史久遠,只七層樓的和光百貨成為地標,比較台北拆除敦南誠品總店的事況,批評台灣一些商人缺乏企業家精神就見於此。這棟建築物原是國泰機構蔡辰男為萬年久遠而在蔡家發跡地為企業興建的總部,一九八○年代末受弟弟十信案牽連,售予新光人壽,成為新光人壽大樓。在陳水扁台北市長任內,媒合租給有心人吳清友誠品書店展業,並以廿四小時營業,成為文化地標而出名。後來售予蔡家另系,只以地產利益盤算,沒有文化價值的視野,拆除改建了。 圖為2019年台北市京華城舉行熄燈儀式,創辦人沈慶京致詞畫面。(資料照)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政府的「危樓改建」容積獎勵固然解決一些舊建築的安全問題,其實也被投機利用,京華城是例子。沈慶京在臨信義計劃區邊緣的「陶朱隱園」何嘗不是?那棟建築物原是「亞太會館」,應該也被以危老建築拆除改建。在拆除和新建之間隱藏著投資者的巨大利益,一來一往,極為可觀。 據報導,天價的陶朱隱園實際只作價售出一戶給沈慶京自己。難道日後又有什麼名目可以拆除改建牟利?敦化北路王永慶時代興建的台塑大樓都更案,也是忽視城市建築歷史文化的例子。 戒嚴時期,黨國資本主義控制經濟發展。民主化以後,企業的社會責任論並非大多數商人關切的課題,政商形成的共犯結構危害社會正常發展。柯文哲、沈慶京烏雲罩頂,存在政治、經濟、文化的病理。台北京華城和陶朱隱園都是京華煙雲,只留下台北一些商人牟利的陰影,彷彿京華煙雲,不見文化形色,更非城市空間的光榮歷史。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9-18
權力的咀咒
二○一三年十二月廿八日,面對許多民進黨支持者考慮支持黨外人士柯文哲競選台北巿長,我在本專欄的〈柯文哲現象〉指出:支持他以無黨籍競選台北市長,是「一、那是對於非政治人物形成動力的期待,也就是對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寄託;二、是對中國國民黨之外的黨外全新意義的描繪;三、對於勝選的實際考量。」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柯文哲在民進黨禮讓並支持、協力下,當選台北市長。就職前一天,十二月二十四日,我又在本欄以「現象,如何成為價值」留下這樣的結論:「現象是一時的,價值才是久遠。柯文哲現象改變了在台北市的中國國民黨政治權力桎梏,柯文哲正承擔了解放後的責任。固然,葉克膜政治讓台北市這個政治病體開始了自由的呼吸,但如不充分把握病理狀況,治理出一個讓人刮目相看的新首都,柯文哲現象就不能成為柯文哲價值。即將上任的權力位置舵手們,深思!」兩篇專欄文章都收錄在「一個詩人的台灣守望2013-2014-《台灣,自由之路》」。 柯文哲上任,只讓人看見林欽榮以工務副市長拆除忠孝西路無用高架橋的高效率政績。未幾,投入市府協助他的一干政務官,包括副市長林欽榮、秘書長蘇麗瓊、都市發展局局長林洲民、觀傳局長簡余晏,都掛冠而去,還被他以沒得到好處羞辱。指責前朝的五大弊案也不了了之,甚至兩任後自己也超過五大弊案。 柯文哲口說別人之罪,現在都迴向自己。他背離原先支持他協助他的民進黨之後,空口說蔡英文前總統身邊的人都貪污。他用「藍綠都是垃圾」污名化別人,突顯自己,又與藍營眉來眼去一起打綠,原來是騙術。以高智商標榜自己,素人的他說財團刀叉吃人肉,自己卻落入咀咒別人的陷阱。 柯文哲口說別人之罪,現在都迴向自己。圖為北檢10日首度提訊柯文哲釐清是否違背職務收受賄賂。(資料照) 他辜負了小草,在柯文哲的騙術中以為政治有絕對清廉,而且是他,忽略了只有相對清廉的現實。客觀上,民進黨比中國國民黨清廉,遇涉貪事件,民進黨的處理也明快得多。民眾黨是主席柯文哲自己掉下深淵,就在新竹市長高虹安在國會涉及侵佔助理費被起訴停職不久。咒語成了施放咒語者的廻力鏢,射中柯文哲。 柯文哲十年政治,我原以為是「性格」問題,後來才意識到還有「品格」問題。其實,十年前,一些台大醫院的醫生就對柯不以為然,歡喜他離開;前院長李源德對他的負面評價讓人恍然大悟。柯文哲因涉圖利財團,雖尚未判定是否貪污,已被覊押禁見。權力果然像魔戒,一上手就擺脫不了。什麼「新政治」?騙人的口號!柯文哲現象沒有形成政治價值!他糟蹋台灣的民主化!柯文哲有「獨裁者」傾向,若續授予權力,將危害台灣!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9-11
白色
色彩有象徵意涵及延伸意義,這是文化。色彩用於政黨表示立意,用於國家更是象徵性的精神彰顯。藍白紅,法國垂直三色旗象徵自由,平等,博愛,是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象徵色彩。國旗常見三色,以色彩的抽象性作為國旗,最為普遍。俄羅斯水平白藍紅三色旗,象徵高貴、忠誠、勇氣,原應是蘇聯解體後新的國家象徵,但在普丁極權統治後已破壞。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顏色有象徵性原義,但在認知與實踐仍受考驗。好的政黨實踐和國家治理才能彰顯色彩的意義,口說自由、平等、博愛,卻任意妄為,會破壞意義。波蘭導演奇士勞士基以《紅》、《藍》、《白》,在東歐脫共產體制後,拍了三部電影,從文化而非政治的角度詮釋心目中的國家,這是藝術家的觀照。三部電影在解嚴後的台灣上映過,相信有人仍然有所記憶。 「國家」的意義在台灣常出於政治人物之口,但台灣政治家稀罕,常見政客甚至政棍,口說與實踐不一。重商主義的台灣,看錢很重,政客或政棍看重的只是錢。資本家也對「國家」有發言權,但常重利輕義。文化意義上的「國家」較少受到領略。追求意義的社會或國家和追求利益的社會或國家不一樣,追求意義的政治家和追求利益的政客或政棍也不一樣。 民眾黨是柯文哲一人黨,他的白色力量應是標榜純潔。以「藍綠都是垃圾」潑墨競爭政黨,搏取選民支持,更以「財團刀叉出人肉」批評政商勾結。但第一任市長的「性格」問題,第二任市長加上「品格」問題,被看破手腳。民進黨原先禮讓並支持他選台北市長,欲在台灣國家重建之路分進合擊,但柯文哲別有居心,背離原先支持力量,圖謀異軍突起,被認為刻薄寡恩。 他先想利用宋楚瑜的親民黨,但宋是何等人物?後來與中國國民黨眉來眼去,其實只謀壯大自己政治版圖,也被利用來反制民進黨。中國國民黨脆弱多數也要柯的民眾黨助力,形成各懷鬼胎的恐怖合作。背綠附藍,形同背反。一些年輕人支持他以為白色力量純潔無比,更成為他亂政的勢力。 柯文哲兩任市長施政無方,滿意度評比常吊車尾。他空口白話,語無倫次,初上任打前朝五大弊案,卸任後自己超越五大弊案,仍說大家只認為他無治國能力,並未懐疑他的誠信。他只會亂政,對國家並無建樹。 台灣的政治應多從文化來觀照,不能只魅惑於政客或政棍之言。白色,純潔之色,只是柯文哲假藉的政治色彩。白也延伸白目,白賊之意。柯文哲被批評為沒有中心思想、核心價值,行事風像粗鄙投機政棍。他在權力鞦韆上擺盪,人格幾近掃地。白色白白被玷污了。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9-04
扺抗之外 還要自我批評
台灣民主化的形成,在於扺抗中國國民黨黨國戒嚴統治的結果。但民主的鞏固不盡穩定,在於自我批評的欠缺,也因為國家主體性未形成。只扺抗,彷彿問題都出於宰制者,把責任都推給中國國民黨,但少數統治得以形成,殖民症候群得以任恣遂行壓迫,台灣人一一尤其是被殖民症候群,這樣的台灣人自己沒有責任嗎?國民黨中央黨部。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同樣被日本殖民的韓國,二戰後獨立,雖分裂為南韓、北朝,但韓國的文化界不斷清算的歷史,檢討自己。 台灣脫日本殖民後,面對所謂祖國的類殖民統治,一些半山在二二八事件助紂為虐,狗去豬來的隱喻讓台灣對外來統治的批評略去帝國日本,指向中國。台灣,未清算的歷史淤積在歲月流逝的暗影。 從日本殖民,二戰後中華民國的類殖民,民主化後的中華民國台灣,歷史積累的污垢存在於時代轉型的隙縫,未充分清冼而留在歷史裡。詩人錦連(一九二八–二○二三)曾在他的詩〈他〉,述及戰後初期台灣一些人見風轉舵,附和權力的黑暗面。 「他對歷史很敏感/有什麼旗子漸趨流行他也拿/ 有誰舉起的旗子很雄風他也拿/有什麼旗子較明顯他就搶/ 有什麼口號較響亮他也喊/ (中略三段十八行) 寬恕他吧 我奉勸你/以極度沮喪和哀切的口吻/ 我奉勸你 寬恕他吧/就如同寬恕你我自己一樣」 這首詩,與其說是扺抗,更是自我批評。這位詩人是跨越日本語到通行中文的台灣詩人。青年時期經歷二二八事件的他,人生揮不去政治陰影。 戰後,台灣人在祖國的迷障和迷惘中,沒有選擇獨立自主的國家之路。悲劇性的開端延伸坎坷的國家之路,至今仍糾葛在共產黨中已成幻影的國民黨中國的政治牢結。台灣的民主化之路不平坦,物質重於精神,經濟成就大於文化發展,形塑了生產與消費的亮光,但是國家條件並不充分,內部相互傾軋,反映殖民症候群與被殖民症候群的社會病理。 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映照扺抗的力量,也是民主化的榮光。但民主化運動缺乏自我批評的精神,台灣社會存在著阻礙國家重建的力量。一些政治投機份子,風向論者,譁眾取寵,混水摸魚,阻礙了台灣的國家正常化發展之路。一個一個詩人錦連詩中的「他」,形成未清算歷史的新污垢。除了扺抗,台灣也要有自我批評,因為台灣也有殖民、類殖民時期參與宰制體制得到非份利益者。民主化後台灣的國家重建,破壞的力量也來自台灣人自己。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8-28
書與咖啡
台灣的書店經營不易,因為閱讀並未成為生活的必要。書籍的社會構造:作譯者與閱讀者形成兩端,中間有出版社、印刷廠與書店。書店因書而存在,有多種形貌和規模。一個國家,可以從書店的質量看出文化的樣貌。「世紀先覺對談」,李登輝、彭明敏兩位戰後台灣政治史的典範人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談「跨越兩個國度的人生」。圖片來源: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二○○一年秋天,我在圓神出版事業機構擔任社長策劃一場「世紀先覺對談」,邀請李登輝、彭明敏兩位戰後台灣政治史的典範人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談「跨越兩個國度的人生」,約三千人參與,台視實況轉播,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一九二○世代的兩人在日治時期的知識與文化養成反映閱讀條件,他們在類似大學預科的高等學校時期,幾乎遍讀約五百本世界名著。愛讀書使他們卓越非凡,兩人的政治際遇成為我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九歌出版)。 日本經由大唐維新形塑傳統文化內涵,再經明治維新歐洲化形塑近代文明。台灣因被日本殖民,也因此受到影響,台灣人把被殖民的傷痕化為勳章。書與咖啡在戰前的台灣與日本,是知識與教養的象徵,也成為生活中的「氣持」。戰後,日本語曾被禁止,二二八事件大量台灣人精英被屠殺,閱讀的文化被破壞。重物質輕精神的社會風氣瀰漫,加上國語文教育的封建八股桎梏,書的意義被破壞了。 書店因出版與閱讀的低迷而沒落,但咖啡館興盛。在於閱讀經由心智,啜飲咖啡經由口腹。政府不斷提出出版振興方案,但生活中缺乏文化志向,徒具形式,徒勞無工。缺少類似明治維新的文化政策,國民生活無法養成閱讀的普遍習慣。過度實用目的性的文化態度,書在生活中並不必然需要。以書為核心的閱讀以及其間的出版,書店也困頓。 咖啡館無須政府振興方案,一家一家在街頭巷尾林立。台灣一年的咖啡消費大約卅億杯,但出版總值下滑至一年約二百億元,平均每人每年購書不到一百元。相形之下,書與咖啡不能相提並論。為什麼? 戰後之初的語言和政治病理並未療癒,閱讀成為不盡必要,文化上缺乏自我啟發性。曾以《流浪者之歌》在台灣也風靡一時的德語詩人赫曼.赫塞,在他的一首詩〈書〉說「這世界的書/並不是都會帶給你幸福/但它們會悄悄地/教你回來到自己內部/在那裡「藏著你需要的一切/太陽、星星以及月亮⋯」引人深思。 閱讀在生活中像飲用咖啡一樣成為日常,書店才能振興,出版才能發達。台灣需要更多好的作家,包括詩人、小說家、散文隨筆家、⋯以及眾多閱讀者,形成文明社會,不能只見粗鄙白賊政客譁眾亂政。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8-21
省思八一五,形塑新國家
八一五是二次大戰終戰日,七十九年前這個歷史時點關係著戰後台灣的際遇。日本戰敗,放棄對台灣、澎湖的殖民統治,在當年的台北公會堂現今中山堂,台灣、澎湖交由代表盟軍的中華民國接管。在台灣地位未定的狀態下,順勢由中華民國治理。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被革命推翻,原版圖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域。從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倖存獨立,以反共為名的戒嚴專制三十八年。經民主化,並因應時勢,成為權宜的中華民國台灣,正進行國家共同體的形塑。 日本戰敗,放棄對台灣、澎湖的殖民統治,在當年的台北公會堂現今中山堂,台灣、澎湖交由代表盟軍的中華民國接管。(維基百科) 戰後台灣因為不同於許多被殖民地選擇獨立,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就倍嚐以祖國之名的類殖民統治艱辛。被以「悲劇性的開端」稱之的戰後台灣史序幕充滿血腥淚痕,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接連不斷。台灣人以歡迎祖國始,以憤懣以對終,恰與台灣被割讓予日本的扺抗始,和解終相反。曾挾持中華民國流亡殖民台灣的殖民意論群在反攻大陸不成後,似從反共而聯共,共謀台灣。 二戰結束後,普遍仍有漢人情結的台灣人認為中華民國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沒有意識到國共內戰的紛亂,左右兩翼中國論都有台灣思慕者。被進佔統治後的台灣成為《新英文法》作者柯旗化筆下的監獄島,兩次被以涉嫌叛亂罪入獄服刑十七年,他敍述在綠島時與同是政治犯的柏揚、陳映真台灣前途談話,期待台灣追求獨立的柯旗化說:柏揚是民主派;陳映真期待共產黨中國解放台灣,反映了政治犯的差異認同。戰後的台灣如果選擇獨立的國家,歷史會這樣顛沛嗎?國共的紛亂或已止於一九四九年了!台灣說不定在北京設有大使館,國交正常化。 悲劇性的開端是錯誤的選擇造成的,從唐山移民來台的台灣人祖先和台灣原先住民,因為沒有共同建構國家共同體,形同缺乏主體性,經歷多次被殖民,民主化但仍陷於國家困境。八一五是省思台灣歷史際遇與發展情境的日子,台灣原先住民、唐山移民來的台灣人,戰後逃離變色中國的移入新住民,應該體認命運共同體形成的歷史際遇,以自由、民主的共同之愛,跳脫被殖民和殖民症候群的病理,建構台灣的國家。台灣的中國問題,中國的台灣問題,應該這樣理解,這樣處理,才能走出歷史困厄之境。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8-14
政治 權力 眾生相
民主化的政治,權力之我執我要更為鮮明。政治人物在所屬政黨爭取脫穎而出,競逐政治公職。政治的我「要」怎樣!不同於經濟的「會」如何?也不同於文化的「應該」怎樣?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本質不同。 台灣人習慣於經濟領域發展,取其合理性。一加一等於二,明確無疑。台灣的經濟發展得力於台灣人民胼手胝足、儉錢揑肚的結果。只有「錢」才真正摸得到,靠得住。文化,是什麼?政治,曾經碰不得! 戒嚴長時期,台灣經濟成果鞏固統治體制。重經濟、輕文化,放棄了人文、思想、價值、意義的探討,多數台灣人形同扮演脖子以下「肉體」的角色,支撐脖子以上「心靈」的地位。肉體與心靈,反映的是「物質」與「精神」,台灣是重物質輕精神的社會。 民主化以後,台灣參政的人多了。原先屈附的於中國國民黨,仰仗黨國提攜的台灣人,大多把參政當做分享特權。「共犯結構,分贓體系」說的就是。當年,把「要不要入黨」當「要不要吃糖」的笑話,是真的!學校教官,軍隊輔導長都拉黨員,其實許多是機會主義耆。 救國團是仿共青團的組織,是三民主義青年團,是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是對抗共青團的國青團。其實,繡花枕頭對刀槍棍棒,吃糖對吃銅吃鐵的。戒嚴後期,中國國民黨引入政壇的青年才俊,大多是吃中國國民黨的糖長大,為戒嚴體制貢獻良多。戒嚴體制結束後,這些黨國之子仍為中國國民黨協力者,在台灣國家重建之路形成負面角色。 帝國轉型的民主國家或一般國民國家,人民是主人,政治人物受託定期執行治理國家。但在台灣,公民意識或公民權不盡形成,政治人物常成特權買辦,並傳襲封建性,成為世襲階級。把政治當做生意,而且是無本生意,形成另一套邏輯,反映台灣重經濟輕文化的社會病理。 民主化的台灣,國家重建和社會改造問題重重。若政治只是權力的爭奪而不是責任的承擔,只會是政客的利益盤算,不合是共同體建構的追尋。什麼超越藍綠?初嚐權力即成自己口中的垃圾!韋伯說的「政治作為一種志業」只會是文明社會政治家的寫照,不會是世俗社會大多奪權趨利政客的追尋。台灣人作為國家的主人,承擔了政治的權利,也承擔相對的的責任。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8-07
台語 通行台灣話
台灣話、台語,通常是說大多數台灣人源自閩南已台灣化的母語,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就被稱為台灣話。日本語文的台灣新文學運動興起時,台灣話文的新文學運動也發生。戰後中華民國體制獨尊中文為「國語」,各種台灣話文都被壓迫。民主化以後,台灣本土文化的自我重建,在語文方面,通行台語最為積極,客家話則因客委員會的成立而有振興,原住民各族語言也獲保障。這是好的文化現象,語言反映文化,振興語言即振興文化。 台灣本就是中國馬列化以前的漢字文化圈社會,戒嚴時期中華隊文化獨大,中文已具普遍條件,內化成為台灣文化的成份。動輒誇大中華文化危機的本國語文教師,常借題生事製造恐慌,或把文言文教條化,其實背後是政治問題、國家認同問題,不無製造內部紛亂的假象。 一些藉台灣話文的台語正名,刻意挑起本土語言重建、文化重建紛擾現象,製造通行台語與客語之間的衝突,忽視了戰後長期通行中文獨佔國語現象,把中文與各種台灣話文之間的矛盾轉移為通行台語之間的矛盾。台語強以閩南語名之,那華語中文也要以北京話正名? 原住民委員會,客家委員會成立時,曾經有人為說通行台語的族群叫屈,但為了更弱勢的原住民和客家,仍樂觀其成。在文化事務上,原住民、客家與通行台語族群、通行中文族群都在文化部關照範圍,此外另設有原住民、客家的文化機構,是台灣特殊歷史構造形成的政治現象。 不要把閩南話強加為已發展成通行台語的台灣話,這是刻意矮化台灣。當然了,客家話,原住民語也是台灣話,但畢竟不若通行台語的普遍性。從語言發展來看,不再有政治限制就都有存在與發展條件。各種語族的話文仍有賴於使用群體的活用、開展。台灣客語也是客家台語,有這種自信就要鼓勵說這樣的話。旅美的台灣核工科學家、出版過詩集的鄭德昌,曾以「福台語」、「福客語」說通行台語和客語,亦即福爾摩沙台灣話和福爾摩沙客家話,有其創見。 福台語和福客語、原住民語都曾是「國語」政策受害者,千萬不要互相敵視,落入別有居心議論的挑撥。好好立基於台灣,好好自我振興才是!台灣話語包括台語,華語、客語、原住民各族語。基於歷史,台灣台語若以通行台語名之,或較順口合宜。台灣客家話若以台語稱之,也有其道理,但能否通行是另一回事。新加坡是多族群國家,官方語言是馬來語、英語、坦米爾語、新加坡華語,其中馬來語是國語。若為團結台灣的國家條件,或可支持客語爭取為象徵性、無壓廹性的台灣國語。 (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7-31
國會起乩 政治亂舞
罵人、咬人、擋人、踹人、抓人⋯,立法院怎麼了?成了什麼院了?東歐諸共產政權於廿世紀末解體,走向自由化,相較之下,台灣的差別是轉型正義不全,存留舊體制黨國意識政黨,國家意理糾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性。中國國民黨和台灣民眾黨藉以滋事,製造紛亂。 立法院是與行政院相對的國家治理機關,與司法院形成三權分立的國家治理輯。考試院和監察院的設置形成五權,是孫文所創,為中華民國獨具的體制。中國國民黨未珍惜民主化後在台灣的正常發展機會,濫用極微小多數;民眾黨辜負人民對新政黨期待,附和轉型不全黨國幽靈,助紂為虐。 若文化的意義形式和儀式來看:形式上行政院和立法院是對應機構;行政院向立法院提施政計劃和預算,立法院則對行政院質詢及預算審查,形成儀式關係。行政、立法,各有職權,中華民國憲法採總統制,類似國家元首,地位一如君王,但經由人民選擧產生,有任期,由他任命的行政院長率閣員治理,但總統仍掌國防、外交。 立法院的相對國家治理機構是行政院,源於在中國領域成立的中華民國憲法設計,在台灣經幾次修憲而成為當下樣貌。憲法是條款,治理是被賦予特殊權力的行政、立法政治公職。上焉者政治家,中焉者政客,下焉者政棍。黨國戒嚴時期,以「動員勘亂臨時條款」凍結部分人民權利,以遂獨裁專制統治之需要,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七年,為期卅八年,政棍多於政客,政治家寥寥無幾。 當年,立法院充塞來自中國的任期無限委員,遍佈中國各省及許多特殊地區,職責是配合蔣氏父子反共,形成民主裝飾,後來被稱為老賊,其出身以中國士農工商之「士」為主,換句話說是讀書人。現在,中國國民黨政客頗多不學無術,漂白轉化或帶罪出身的地方牛鬼蛇神,新賊更無法無天。 台灣的寧靜革命被世界稱譽,創造了華人為主社會不流血的政黨輪替民主化。反觀自稱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習近平類似稱帝的民主倒退,台灣的普世文明化本應為不分先來後到,新的命運共同體形成的契機,但舊時代黨國幽靈腐蝕台灣的民主化亮光,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窺視台灣。破壞台灣國家的正常發展,想打破鑑照中國的一面民主鏡子,難怪立法院被藐視,國會不被敬重! (作者是作者是詩人)
李敏勇
2024-07-24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賴清德:台灣最大挑戰是中國威脅
陳昀
透過民主機制達成共識 完成民族融合
吳國棟
「中國台灣」也可以?馬英九打臉馬英九!
林子堯
1203每日國際新聞擇要
自由時報
燦爛的星辰—李鎮源
李筱峰
最短命戒嚴?南韓總統尹錫悅同意解除戒嚴令 只維持約6小時
祝蘭蕙
晶片禁令發威 南非對我國前倨後恭的關鍵
吳國棟
川普將如何面對騙子習近平?
林保華
台灣,有沒有普萊特?
李筱峰
建構東北亞的F-35空優屏障
吳國棟
城市詩風景
李敏勇
燦爛的星辰–移川子之藏
李筱峰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