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台灣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孫國祥)
孫國祥相關文章
中共可別說美國聯軍「不講武德」!
在中共政權統治下的黨政官員連神都不信了,那怕人,「中國誰也不怕」!中共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近日記者會上的一段話:「誰的挑戰也不怕;誰的威脅也沒用」,所展現的氣勢頗有「刀槍不入、神功護體」似曾相識的感覺。遙想當年,清朝拳民赤手空拳面對八國聯軍的洋槍大砲也從沒怕過,自稱擁有「金鐘罩、鐵布衫」的上乘功夫,最後証明「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中國社會充斥有馬保國、雷雷、田野之流,吹捧自己「武功蓋天下」,最後自己都信以為真,走上擂台進行「實戰」,自然落得KO下場,賽後還指責「年輕人不講武德」及狡辯「術高莫用」之道。然而中國畢竟是泱泱大國,人才濟濟,頭腦清楚者大有人在;前有馬雲的「功守道」,即便電影中打遍天下無敵手,但現實遇到「華山派…出所」,都不得不低頭;後有「務實派」中共軍方高級智囊姚雲竹少將,暗指楊潔篪以「義和團式」逞口舌之快,若不能快速化解中美危機,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1900年清朝義和團以出神入化的「自我催眠」神功向全世界宣戰,以為口念咒語就能讓八國聯軍心驚膽顫,以為可將遍地草木化成兵,就可「扶清滅洋」一統江山,且還擄獲慈禧芳心讚譽有嘉。2021年中共政權,確實已經不是120年前的中國,戰狼公然斥責他國的「嘴炮功夫」,也可將以假亂真的「實力」說到自己都信以為真的程度,別人已沒有資格同中國說話了,更不能對中國說三道四,領導人好大喜功猶如慈禧太后,自認「中國一黨治理模式可成為他國政治制度的另一種選擇」,不僅已可「平視世界」,更能「居高臨下」,中國在習大大的治理下已偉大復興! 2022年習近平「大限」即將到來,習家軍為了「延年益壽」,口味越下越重。從修改憲法刪除「國家主席連續任期不得超過兩屆」限制,讓指定「接班人」制度陷入困境,背離鄧小平集體領導遺志,擘劃2035年經濟全面超越美國大餅,釋出「祖國統一不能留給下一代」美夢,並嗆聲全世界「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藉以凝聚內部民族主義並打擊異己,以鞏固「習核心」的領導地位,為「恢復帝制」終生執政做好準備。 習家軍對外戰狼攻勢的底氣,或許來自於「義和團式」的勇氣,也或許昧於不知自己政權「造假」的功力,更不理李克強的實話,全國仍有6億人所得僅有人民幣1000元,高階核心技術受制西方的窘境;且不管中國經濟成長率的高低,或解放軍戰力指數的強弱,都維繫在揣摩上意官員的「彈指之間」;殊不知自己政權己根基腐敗、法制不彰、道德失範、造假成習現象,已陷自己可能因官員「欺下瞞上」犯了前伊拉克總統海珊自認為「厲害了我的國」的前車之鑑;當兩軍對壘,解放軍恐遭美國聯軍以拉枯催朽般致命一擊。 國王的新衣是經不起考驗的,習家軍最好不要「以假亂真」。目前中共政權內部只有「務實派」清楚,傳統武術只能強身健體,真正實戰可能如同馬保國的下場;只有「務實派」願意承認,自己在軍事技術的遠程投送、或武器準備、或材料研究、或戰略思想等都遠遠落後民主同盟,其中武器質量更至少落後美國半個世紀,美國海軍兵力更相等於後面排名17個國家的總和,在太空及網路空間也領先群倫,現在根本難有撼動美國的「實力」或組成同盟制衡美國的軍事力量;「主戰派」不宜輕浮冒進、鋒芒畢露、挑釁以美國為主的印太聯軍。 中國官場有句話:「官出數、數出官,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習家軍的「主戰派」還是要懂得「敬天畏人」的道理,仍要心存敬意,保持谦卑之心,不是只要習皇喜歡什麼都可以,一旦「海水退潮就知道有沒有」,到底是真大砲還只是在耍嘴炮。另外「主戰派」也要懂得「盜亦有道」的道理,認真評估整體戰略局勢,提升自已實力威勢,改變印太情勢,超越民主同盟的均勢,不要陷習大大於不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屆時真正以「實力」對決,就別說美國聯軍不講武德! (作者:前駐美人員)
孫國祥
2021-03-29
中國外交官 書讀到「尻脊骿」!
台灣尚有幾人還記得早期國民黨的歷史教育:「中國是禮儀之邦」,意即中國是一個講究禮節和儀式的國家。從最近中國最高外交官中共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及外交部長王毅在阿拉斯加「超時賣力演出」的嗆辣言詞及中國駐法使館在推特辱罵法國知名學者「小流氓」的失禮行徑,還有人會認為中國是一個「崇禮尚義」的文明國家嗎? 中國駐法使館辱罵法國學者是「小流氓」,引起法國政界及網友群情激憤。圖為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歐新社) 中國政客最喜歡高調自許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禮義之邦,行事喜歡講儀式論排場,崇尚「宮庭政治」文化;領導人更擅長暢言高歌吟詩作對,且不乏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或「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等帝王詩人之作,當然在國際場合搭配現代才貌兼具的女性傳譯就有「畫龍點睛」之效,讓外交詞令更有「力量乘數」(force multipliers)的效果。 維護國家利益和形象是外交官的天職,如果國家利益和形象受到威脅和損害時,外交官確實有「衝上去拚命守護」的責任,但不是以原始「洪荒之力」辣嗆對方或「公然斥責」(publicly rebuke ),甚至將對方形容為「瘋狗」,太多太兇,把自已「戰狼外交」行為合理化。難道中國的「孔子學院」不教聖人之道:「遠人不服,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嗎?難道不先反躬自省、捫心自問,如何化干戈為玉帛嗎?還是只聽「政治強人」的話,遵循「奉天承運」,唯中國獨尊? 中國外交官的粗俗無禮、失控暴走、及狂妄自大行為,信手拈來不可勝數,可謂「族繁不及備載」!僅就去年先有高階外交部長王毅公開威脅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率團訪台將「付出深重代價」;後有低階外交官擅闖我國駐斐濟代表處國慶酒會鬧事,真是上樑不正下樑歪。中國這些外交官書讀到那裡去了?不覺「斯文掃地」嗎?外交官對外代表國家,理應端正儀表,熟稔國際禮儀,處事圓融待人謙和,具備語言、思考、分析、組織、管理及應變能力,並具有高度親和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 亞太報導(Asia Pacific Report)披露台灣駐斐濟代表處8日舉行國慶酒會時,遭兩名中國外交人員強行闖入,甚至攻擊台灣駐處人員。 圖:亞太報導Asia Pacific Report 中國人不是喜歡談論儒家高尚的道德準則、禮儀規範及傳統美德嗎?難道中國外交官不懂詩經:「發乎情,止乎禮」的道理嗎?不知論語「不學禮,無以立」的處事之道嗎?不識荀子修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所帶來的風險嗎?或只需要察言觀色、揣摩上意,選讀「毛語錄」或「習寄語」或是習的「治國理政」,就能官場平步青雲、呼風喚雨。 中國官場向來是說一套做一套,外交場合更展現「中國人也不吃別人那一套」。中文「官」字兩個口,逢事有兩手,中共的外交「高官」則有四個口,可「狼仗人勢」蠻橫不講理;因此,外交禮儀似乎只能中共說了算,別人沒有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反倒是美國的民主不是美國說了算,還要由中國及世界人民來評斷。 美國不曾自稱「禮儀之邦」,或自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然而,筆者首次外派美國服務時,真正感受到所謂「禮儀之邦」的文化震撼,美國的禮儀沒有「八股教條」,也沒有「高深學問」,都是些簡單可身體力行的生活習慣,如車輛禮讓行人、前人為後人扶門入內、遇人會親切微笑問候、路上遇到校車stop sign雙向必停、路上車輛拋錨總是有熱心人士及時相助等等;是一個尊重人權、崇尚自由、民主及法治的美麗國度。 中國的孔夫子認為「仁」是政治最高理想,「禮」是仁的外在體現,「禮」不僅是個人克己修心的外在道德規範,也是調和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的儀節形式,更是讓國家政治制度臻於至善的良方;因此,「禮」被視為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基礎。如今中共第一線外交官自毀斯文、敗壞根基、又「狼煙四起」,這群不學無術「戰狼」外交官,鐵定會讓中國「至聖先師」盛名再度蒙羞。 (作者為政府前駐美人員)
孫國祥
2021-03-24
中共難跨「民主紅線」取代美國!
中國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曾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中共歷代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也常借其意來描繪國家對外的行事韜略,言談話語間充滿智慧與謀略;但事實上,中共對外關係卻經常反其道而行,與印度在邊境對峙、非法主張南海主權、辣嗆美國、染指台灣、又覬覦約魚台,連遠在歐洲的法國與英國都要派遣潛艦及航母部署印太,協助美日制衡中國。 近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上將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稱:中國正加速取代美國並有可能6年內犯台。戴將軍是衡酌中共意圖及在其周邊蠢蠢欲動的「肌肉秀」攻勢,警示印太地區的民主國家及台灣必須要有「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準備。然而,一個不重視基礎科學與創新研發,以及國內資訊產業和製造業有90%半導體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他國手中的國家,難以想像能短時間內「超英趕美」發動戰爭成就霸業;中共不思孫武首要伐謀伐交之道,或鄧小平生前所留「韜光養晦絕不出頭」之政治策略,四處與鄰為敵,恐難「不戰而屈人之兵,決勝於運籌帷幄之中」。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右) 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威脅確實來自於長期的經濟發展所逐步建立的現代化軍事實力,但是否有能力在未來六年、十年、甚至三十年,發動對台侵略戰爭及挑戰以美國為首的印太聯軍,恐受相當的質疑。雖然中國近三十年來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高達9% ,經濟總量14.3兆美元,己達美國21.4兆美元7成,但仍不是最先進的經濟體,其經濟內容與精密程度難望美國向背;尤其中國經濟仍面臨許多嚴重挑戰,特別是擁有約15萬家國營企業,因缺乏效率導致營運虧損占中國所有企業60%;另外諸如債務總額逐年增長已超過GDP的300%、經濟成長率下滑、人口、市場及國際化紅利減少、未變富先變老現象明顯、以及社會貧富日益懸殊、環境惡化、人口大規模遷徙、社會安全網不足、官場貪污腐敗及法治不彰等。 中共雖然宣示將在2027年達成國防及軍事現代化,2021年投入國防預算估計超過3000億美元,預定在本世紀中葉接近美國水準,但以累積的現代軍事裝備數量而言,美國仍保有十比一的優勢,且不含美國盟友軍備;在傳統領域上,中國缺乏盟國、海外基地、長程後勤支援,在全球軍事佈署及投射能力也差美國一大截,更遑論資訊、生物、奈米等創新科技、軟實力、軍事同盟與實際作戰能力。因此,近日美國「國防部官員闡述印太情勢」公開聲明:直接挑明中國不是美軍對手,且警告中共領導人勿輕舉妄動,以免自食惡果。 中國如果想要完成民族復興,恢復往日地緣中心的盛世,應思考能對全人類帶來什麼公共財,而不是靠「胳膊粗、拳頭大」擴張版圖;如果只採窮兵黷武的軍事戰略,只會促成印太國家組成對抗同盟。中國要想想19世紀的英國,因對全球提供貿易的公共財,帶給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封號;20世紀美國對全球提供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以及安全保障與開放市場的公共財,讓美國成為以美元及軍力為核心的超級強權(Dominant Power),成就一種單極體系的善霸(benign hegemon)角色。 21世紀是否將如歷史學家Niall Ferguson所說「屬於中國」,則要看中國對全球提供的公共財是什麼?「帶路倡議」有債務陷阱的疑慮,「中國夢」或「人類命運共同體」又似乎只是中國的強國夢或新的朝貢體系。因此,中共如果想學孫子兵法伐謀戰略成就亞洲霸權,除了要思考如何為全球帶來良善貢獻外,就是要好好落實如何「與鄰為善、與鄰為伴」,而不只是一句期盼與美國零衝突、零對峙、互相尊重、合作雙贏,行為卻與事實背道而馳,辣嗆「別人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話」;如果真的不自量力跨越「民主紅線」,中共政權將付出慘痛代價! (政府前駐外人員)
孫國祥
2021-03-23
中國「十分」自由 這下可「九」了!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獨裁國家,早年原有機會走向「十分自由」的民主體制。(湯森路透) 自由之家近期發布「2021年世界自由度報告」發現,由於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所引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及中共大規模對香港民主抗議活動殘酷鎮壓等各類衝突,使全球自由度連續15年下降、民主加速衰落,專制威權主義的擴張變得更加大膽;印証了美國總統拜登就職演說所言:民主非常脆弱,民主彌足珍貴! 民主對許多像臺灣這樣「完全自由」國家的人民而言,只是一種很自然在某個時間透過普遍參與選出政治領導人的生活方式,選舉過程雖有對立、論辯、競爭、甚至衝突,但最後結果仍能保持和諧與尊重,並謹守道德底線及法律規範;但民主制度並非施行於每個國家,目前全球仍有超過120個國家無法普遍享有「自由」的生活,其中有60多個國家的人民身處在「不自由」的環境之下。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獨裁國家,早年原有機會走向「十分自由」的民主體制。當美國自1972年尼克森政府對中共政權採取「交往戰略」(Engagement Strategy)政策以來,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中國在經濟的發展會帶來政治的開放與多元的民主社會,並成為美國前副國務卿Robert Zoellick 所說的「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但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中共領導人一句話。 早期中國內部出現民主化的聲音或訴求,主要都發生在中共領導權有所爭奪時。在1976年毛澤東逝世後,鄧小平為挑戰新毛派華國鋒的權力,發動及援引社會力量,鼓勵中共黨員及社會群眾解放思想,造成一股主張言論及新聞自由,以及要求實施民主法治與平反冤案風潮;隨後在北京出現了「民主牆」及「北京之春」櫥窗。但鄧小平在面對198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及天安門廣場百萬莘莘學子對自由民主的渴望時,並沒有做出制度性的妥協或改變。 隨後的江澤民與胡錦濤也曾多次提過「政治體制改革」言論。其中江澤在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提到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實行民主選舉,讓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也強調要穩健推進民主法治之政治體制改革,總理溫家寶更在聯合國大會甚至說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順者昌,逆者亡」,要在能力範圍內推動政改,「風雨不倒,至死方休」。然實際上,江胡時期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都只是口惠而實不至並無任何具體進展。 習近平於2012年接任中國第五代領導人之後,對各領域的直接控制超越任何時期的領導人,對內整風肅貪力道直追文革,民間思想言論急速緊縮,不僅不再談論「政治改革」,更透過各種監視手段,控制每一個人的行動;對外施展銳實力(Sharp Power),藉由文化交流干預他國學術自由,以利誘、施壓及恐嚇等手段干涉民營組織及他國內政,完全是一個「骨子裡沒有民主」的人;中共的行徑被自由之家主席Michael J. Abramowitz視為「危及全球民主化前景」。 中國在2020年世界自由度報告中以「10分」(滿分是100,0是最差,100是最好)被評為「不自由」國家;今年中國在政府透明度上再降一點,僅獲得總分「9分」成續,刷新過往紀錄。近年中共對此不僅毫無愧對中國人民之心,虛心思考「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的改革之道,回應中國人民殷切期盼,反而加大國內外虛假訊息和審查力度、破壞香港民主制度、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政策,更在全球輸出具中國特色威權主義的政治模式;但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像台灣一樣的國家,致力捍衛自己的生活方式,堅定展現追求民主的非凡韌性!中國人民在中共一黨專政的統治下,想要「十分自由」的生活,從過去幾任領導人的民主素養來看,恐怕仍要等很「九」很久! ※作者為政府前駐外人員
孫國祥
2021-03-22
可憐啊!香港 林鄭月娥
猶記1987年鄧小平豪氣干雲對外承諾香港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維持「香港保留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但短短不到一半光景,香港從過去被視為「聲色犬馬」的生活,不僅已變成「人仰馬翻」景象,在中共鐵蹄蹂躪下,更是處處哀鴻遍野,年輕人為爭自由、爭民主,遭警濫權暴力相向;香港「愛國特首」林鄭月娥則輕描淡寫說道:「香港仍自由」! 香港「仍」自由!或許道出林鄭月娥的無奈,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窘境;但也或許林鄭月娥甘效犬馬、為習鞍前馬後、披肝瀝膽、誓死效忠。然而,一項鐵錚錚的事實就是香港過去的繁華己成昨日黃花,從前歌舞昇平的自由日子,己被「鎮暴公安」的催淚瓦斯、胡椒噴霧、橡膠子彈等化學毒氣與致命武器所籠罩。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 (TMHK提供) 香港的自由已「牢牢掌握」在「愛國人士」手中。在2021年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對全球自由度調查報告,香港的評分已逐年呈現下滑,「政治權利」獲得15分(滿分40分),「公民自由」拿下37分(滿分60分),總計52分,被列為僅有「部分自由」的地區,遠遠落後於亞洲主要民主國家日本(96分)、台灣(94分)及韓國(83分)之後。 追求「當家作主」為民服務,理應是政治人物一生懸命的目標,也是民主社會政黨競爭的常態。既然「中英聯合聲明」賦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共黑手修改香港選舉制度,並以「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濫捕香港民主派人士,自然受到英國的「嚴正聲明」譴責及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澳洲及日本等民主國家的關切、撻伐與制裁。所憐者!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對於中共人大蠻橫出手改變香港制度,還要唾面自乾聲稱「無法獨自解決政治架構問題」,甚至還需臨表涕泣謝主隆恩,高呼「習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真是令人不知所云。 林鄭月娥自我感覺良好,以每日遭到各界批評證明香港仍享有自由權利,殊不知自己不是個「咖」外,倘若指教習大大可能面臨被失縱、被落海或被墜樓的命運;其實,香港人想要的只是一個公平、公開、公正、普遍參與選擇自己領導人的權利,及不受中共政權干預的公民社會、以及個人可以自由自我支配、憑藉個人意志追求自已所偏好的信仰、思想、經濟及政治事務。 香港享有50年不變的「一國兩制」自治權利已蕩然無存。中共政權一貫舌燦蓮花、請君入甕、並成待宰羔羊的「養、套、殺」技倆己不再掩飾,民主派要達到「愛國者」標準才有更多參與選舉機會也是緣木求魚。今日香港也可能是明日台灣,台灣人對中共政權華麗的統戰言詞能不戒慎恐懼如履薄冰嗎? (政府前駐美人員)
孫國祥
2021-03-17
中國憑什麼說要武統台灣
最近威權中國武統民主台灣聲音甚囂塵上,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後記者會揚言兩岸必然統一,中共在台灣問題上沒有妥協餘地,沒有退讓空間;前新黨主席郁慕明隨後呼應高喊要武統,親中媒體人黃智賢也附和:拖越久台灣會越神經。但話說回來,中國憑什麼統一台灣?難道是靠「胳膊粗、拳頭大」,就能任意「恃強凌弱」嗎? 中國政府武統台灣的主張與法與理都與事實大相逕庭,毫無正當性與適法性。(湯森路透) 中國侵台理由千篇一律了無新意,不外乎認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這是歷史和法理事實」,以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但中國政府的主張於法於理都與事實大相逕庭,毫無正當性與適法性。 首先中國從來就沒有固有疆域,無所謂不可分割的部分。從西元前211年秦始皇至1949年毛澤東統一中國,歷經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各朝代主權所及之處從來就沒有所謂「固有領土」;即便習近平在2018年慷慨陳詞:「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但習的賣力演出卻與中國過去事實完全不符。自中共建政後,隨即承認親蘇聯的外蒙古獨立、到1950年代主動將新疆部分地區割讓巴基斯坦、將雲南江心坡與南坎地區割讓給緬甸、再到1960年代把半個長白山與天池割讓給朝鮮等等。中國過去丟失的土地還含蓋唐努烏梁海、貝加爾湖、庫頁島、海參崴、外興安嶺、江東七十二屯、海蘭泡、黑瞎子島、藏南、夜鶯島等。 其次中國不享有歷史性權利主張。中國歷朝對台設官統治,有學者認為最早在12世紀時的宋朝曾派兵駐守澎湖,但未及於台灣;直到1662年荷蘭降鄭後,「台灣自此正式劃入中國版圖」,之前真正統治台灣的是荷蘭在1624-1661年間,主要以台灣南部嘉南平原一帶,以及西班牙在1626-1642年間,以台灣北部的淡水為主。前總統李登輝在其所著「餘生」一書中指出,台灣在過去400多年間,歷經6個外來政權,分別為荷蘭、西班牙、鄭成功、清朝、日本及國民黨國民政府;台灣在1991年修憲將憲法有效行使限縮於台澎金馬及其他離岸島嶼,承認中共統治中國的合法性,正式與「中國正統」畫出界限;並且在1996年第一次由人民直選舉總統後,台灣人真正當家作主。至於中共對外主張擁有台灣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就如同2015年聯合國南海仲裁案,中國對南海主權的主張不享有「歷史性權利」。 第三中國主權主張違反國際法。再就國際法而言,領土或疆域是指主權國家所管轄的地區範圍;一個國家在長期歷史演化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屬地,但國家領土很少是一成不變的,由於各種原因,國家可以取得新的領土,也可以失去領土。因此,依國際法領土取得有各種方式,如先佔、添附、割讓、購買、交換、贈與、征服、及公民投票等。現代國際法嚴格禁止侵略戰爭,以征服取得被征服者的領土主權,是無效且非法的。如1990年伊拉克入侵兼併科威特並宣布為其第19個省,聯合國不僅宣布伊拉克的行為無效且授權其成員國對其進行制裁。中共建政後,不管與美國所簽訂的三個聯合公報或其他國家的建交文書,主要國家都不承認(recognize)台灣是中國一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也不是中國神聖的固有疆域。因此,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普遍共識是一個擁有「良善力量」、「完全民主」、「具關鍵經濟」、及「防疫典範」的主權獨立國家。 綜合上述,中國想統一台灣與中國領導人對外所持主張無關。中國歷史本就是一部戰爭史,版圖的擴張都是經由戰爭取得,疆域的限縮也是受制於強敵的環伺,現在只是「中國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要展現「厲害了我的國」!解決了香港問題,緊接就是「驅逐美國收拾台灣」、準備觊觎日本釣魚台,隨後恐將主張琉球、朝鮮、越南是中國固有屬地,想重新建立中國新的朝貢體系。 ※作者為政府前駐美人員
孫國祥
2021-03-15
我們很快就會懷念川普?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於1990年發表「為什麼我們會很快懷念冷戰」(Why we will soon miss the Cold War)一文,預測當歐洲恢復「多極」體系時,過去五世紀因權力不平衡所招致的戰禍恐捲土重來。1月20日卸任總統川普透過電視轉播向7,400萬支持選民發表告別演說,強調「我們很快就會再見」(we’ll see you soon)。川普如何再度引起世人關注,或許可從美國民眾最關心的經濟問題及美中大國博弈,預測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是否會讓我們很快就會懷念川普。 川普過去四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外乎在2018年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致使美國企業及外資回流,創下700萬個就業機會,讓失業率下降到疫情前的3.5%,達到半世紀以來最低點;人均從上任時約5.2萬美元到2019年約6.6萬美元;去年10月蓋洛普(Gallup)公布民調,56%受訪美國人認為生活比4年前更好,數據超過雷根、小布希及奧巴馬執政時約10%;未來拜登如何再創美國榮景,悠關民眾是否很快就會懷念川普。 再就美中大國博弈,川普將中共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及「修正主義國家」,對中採取「脫鉤與圍堵」政策,屬於競爭遠遠多於合作策略,讓美國人知道「抗中」才能抵禦威權入侵,保有後代子孫現存的生活方式與制度,帶給國家安全與和平;並且讓自由民主聯盟真正看清中共霸權意圖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自由國際秩序,以及強調社會控制及不可問責的中國模式。 反觀拜登上台前多次提及將在全球暖化和大流行病等問題與中國合作、在科技領導地位與中國競爭,在軍事擴張、侵犯人權或不公平貿易等問題與中國對抗,並聯合民主同盟國家共同應對中共威權對全球的威脅;戰略思維偏屬傳統「交往與抑制」政策,屬於既聯合又鬥爭策略;然從歐巴馬政府過去與中共交手經驗不難找出案例說明美國長期對中「溫良恭儉讓」的交往政策,只會養虎為患,讓中共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諸如習近平於2015年向歐巴馬承諾不追求南海島礁軍事化,卻在2018年在爭議島嶼部署導彈、擴大軍備及建造跑道。又如歐巴馬在2020年出版的回憶錄《應許之地》,陳述在2009年首度訪問中國時受到中方嚴密監控;該行歐巴馬也被認為太遷就中共立場,致不能表述民主價值及對人權的關切。另外,拜登總統就職當天,中共旋即宣布制裁川普政府28位官員,試圖挑起美國政黨歧異、分化支持者對立,意圖警告拜登新政府國安官員「自我審查」,以避免日後中共「秋後算帳」。 拜登政府首位國務卿Blinken去年10月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中國如何威脅美國民主」一文,直指美國自1930年代以來外交政策最大失敗,就是忽略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剛卸任的前國務卿Pompeo也提醒美國人:「如果我們現在屈膝,我們後代子孫可能會受中國共產黨擺佈」。 綜觀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只要中共意圖改變現狀又具備軍事武力,就脫離不了約翰米爾斯海默所預測強權政治的悲劇;拜登政府如果再視中共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再度維持過去的綏靖政策,不能認清中共恢復「朝貢體系」霸主地位意圖,則恐重蹈過去50年「交往政策」失敗覆轍,讓世人很快就會懷念起川普政府的時候了! (作者為北美駐外人員)
孫國祥
2021-01-25
美國對台政策將出現根本性轉變
從去年美台歷史性「川蔡通話」,到今年川普總統簽署「台灣旅行法」,任命反中友台立場堅定的John Bolton擔任國家安全顧問,再到批准給台灣潛艦國造行銷許可證(Marketing License),讓面對中共不斷文攻武嚇的小英政府驚喜連連。就短期而言,台灣或成部分政客所慮為川普「美國優先」政策下對中貿易戰的籌碼;但從國際關係理論及中國崛起過程研判,美國對台政策出現根本性轉變是必然趨勢。 美國密西根大學政治學者A.F. Kenneth Organski於一九五八年提出「權力轉移」理論,認為戰爭源於主要強權之間綜合國力的差異及對現況(status quo)的滿意程度;當雙方國力呈現均勢(parity)時,戰爭機率隨之增加。現代攻勢現實主義學者John Mearsheimer更直言不諱指出,如果中國持續以目前速度發展,中國將不會和平崛起,中美必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走向強權政治悲劇宿命。 近日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演說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強烈對美釋出中國有能力「共商全球治理及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並暗批川普「美國優先」之貿易保護政策,是一種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妄自尊大及獨善其身的行為;句句向美國霸權發出不滿意圖及挑戰訊息。 美中兩強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與日俱增,除台海、東海、南海及朝鮮半島等區域可能引爆衝突對峙外,雙方最根本的衝突源係來自以美國為主的區域安全保障「聯盟體系」對中國霸權的制衡、美中兩國不同的「戰略文化」對於國家安全側重的差異,與兩國不同政治與經濟體制的「政權類型」所致,以及出自於雙方「國內的政治因素」都傾向於衝突及對抗的氛圍。 目前美國戰略目標非常明確,就是遏制中國非和平崛起,所採方法是「戰略」與「貿易」並行的兩條新型圍堵策略。在戰略上,已從過去「戰略夥伴」、「戰略競爭者」,到去年迄今所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及「核武態勢」三份報告中,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及「修正主義國家」,並要求日本、南韓、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德國及中南美洲友邦加入「反中聯盟」。在經貿上,已從過去以區域經貿組織圍堵中國對外擴張,演變到今日史無前例對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及強制技術轉移,祭出以三○一法案名義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貿易大戰。 台灣在美中兩強大國博弈之中,原可成為美中台戰略三角「親美和中」角色,讓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衝突性危機降低;惟中共不接受小英政府「九二會談」的事實及限縮「九二共識」的解釋,將台灣逐步推向「反中聯盟」。美國面對中國強勢崛起,及中國以今非昔比嗆美「奉陪到底」的決心,讓美國對台政策自然走向根本的改變,如同美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訪台所言:「不能再讓台灣不公平地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 (作者曾任政府駐外人員)
孫國祥
2018-04-19
中共官媒的阿Q勝利法
行政院長賴清德除日前因在立法院表明他「是台獨工作者」引起對岸強烈反彈,《環球時報》更公開要求以《反分裂國家法》「全球通緝賴清德」。資料照片 孫國祥/曾任駐外人員 近日行政院長賴清德重申「台獨工作者」立場,引來北京官媒《環球時報》公開要求以《反分裂國家法》「全球通緝賴清德」。環媒的誇大行徑,不得不讓人聯想起中國大文豪魯迅於1922年所著《阿Q正傳》中的角色,一個善於投機、卑怯、狂妄、自尊的人,總以精神勝利法,自我矮化屈從強者,又極度自我膨脹欺壓百姓。 中國經濟的崛起,或許帶給許多大陸人民對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些許優越感,或許也自認不久的未來其整體經濟產出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軍事的現代化及擁有230萬大軍,將成為亞太區域霸權;其全球「軟實力」的攻勢,可讓各國政要、媒體、民意代表、甚至個人產生「自我審查」機制;對於環媒自我膨脹的言論,部分人士可能信以為真,各國都會配合集權中共打壓民主台灣政府首長言論。 事實上,不管從經濟、軍事或軟實力方面,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尚難達到「一呼百諾」或「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霸權地位。就經濟而言,中共領導人多次重申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2017年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為美金8836元,世界排名約在第70位;即便預估2020年GDP 高達12兆美元,仍低於美國的20兆美元 ,預期直到2030年或更久的將來,中國在國民人均收入仍將遠遠落後許多國家。此外,直線預測經濟發展尚未考量中國所面臨人口趨勢、污染問題、資源有限、以及缺乏效率的國營事業等挑戰。 就軍事而言,中共總理李克強在今年13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2018年軍費支出預算將達人民幣1萬1069.51億元(約美金1776億元),僅次於美國的6391億美元,為全球第二大國防支出國家;倘就現代化軍備價值累計,美國已超過三兆美元,中國估計不超過5000億美元;再就整體現代化軍備庫存,美國對中國的優勢至少10比1,且尚不包括美國盟友的力量。 就軟實力而言,一個國家受到他國的尊重或追隨,進而產生吸引力、感召力與影響力,通常來自於該國的文化、政治制度及外交政策;如今中國的軟實力被喻為「銳實力」,主因是中共仍深信「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道理,被認為總是透過收買、利誘、金援、操控等手段干涉他國學術及內政,以達到境外壓制言論及操控意識形態的目的。 今日《環球時報》公開揚言「要全球通緝賴清德」的言論,不正如《阿Q正傳》的主角所展現的惡行與劣根性,在中國社會逐步要求走向「民主」的新時代,仍無法拋開過往「順我者昌、逆我則亡」的舊思維,並昧於國際人權與言論自由保障,一味聽從或揣摩上意,活在卑微又無自主的情境,只能默默以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世界各國都會配合中共政權通緝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行政首長。在魯迅鋒利筆下,阿Q 的種種陋習顯露無遺,看完《環球時報》的報導不禁為這種中共官媒文化感到幾許悲哀。
孫國祥
2018-04-09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台灣是天堂,也是童話的國度
Emily Chiu
美中戰爭已經結束了
coapman
環保膠,你們真是一群賤骨頭
Jeffrey Wang
親中學者稱「台軍是紙老虎」
天櫻
教育部、政大不用處理這個內賊嗎?
蕭瑩燈
媒體高層親中仇日的黨國遺訓
曾韋禎
史上最荒唐的捐款濫用,就是花蓮王,就是國民黨人
James Hsieh
「把畫捐還給台灣」
陳小雅
台灣是天堂,也是童話的國度
Emily Chiu
台灣有高鐵為什麼不說都是陳水扁的成就?
胡采蘋
國民黨支持者在想什麼?
Jeffrey Wang
高明到連自己都騙的騙子
只是堵藍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台灣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