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銘相關文章

港版國安法下的你我她

港版國安法下的你我她

筆者為土生土長香港人,台灣讀大學,大陸讀碩士,再回台灣讀博士,本文就近日港版國安法的頒布,敘述中港兩地一些人和事去了解真實的感受和觀點。 陸委會指出,「港版國安法」規制範圍橫跨全世界,監聽、搜索、調查亦不用經法院同意,且中共掌握該法所有解釋權,亦即「中共說你有罪,你就有罪」。(彭博社)   我父母支持國安法,年近八旬的他們當年因為害怕共產黨戰後清算而偷渡香港定居至今,所以雙親對中共統治有一種潛在的害怕心理,寧當順民也拒絕反抗,還叮囑我寫文章勿用真名字。但矛盾的是,那一代人卻又認為中共能從文革後的殘破經濟銳變成大國崛起,共產黨還是有功勞的。這便是「穩定勝於一切」的邏輯,正如李敖曾公開支持共產黨就是基於它的富國強兵。而這維穩思維更是大陸人民及大中國主義者的關鍵論調,因此不反對六四鎮壓,甚至批評自由民主會擾亂、衰退國家政經發展。但諷刺的是,文化大革命乃中共發動,令民族落後的元凶,如以「結果至上論」,那是本末倒置、選擇性忽略中共最隱晦的黑歷史,若以「穩定」作託詞,隨時可以扼殺自由、迫害人權,香港和新疆正受害其中。 當年的中小學同窗,有九七回歸前隨父母移民美國、加拿大的,如今均慶幸二十三年前的離開決定。其實當年他們也猶豫,躊躇中國的未來是專制獨裁還是民主開放?畢竟遠走他邦,一切重新開始,也是篳路藍縷。但時移勢易,鄧小平「五十年不變」承諾未及一半,中英聯合聲明已變成歷史文件,一國兩制更是壽終正寢,殘酷的事實和現實敲醒了他們舊日的困惑,原來共產黨的確不可信! 仍留在港的同窗雖已屆中年,仍紛紛計畫移民,以澳洲、新加坡或台灣為目的地,縱使英國放寬BNO歸化入籍申請,但當地物價及失業率的高攀,遷居帝國很可能成為搬磚頭、摘水果的「低端人口」。這一代港人的徬徨,是他們明白離鄉背井不單寄人籬下,更喪失原來的專業職位和薪資,可是為了下一代自由和幸福,也只好作出無奈的人生抉擇。 當年曾資助我的國文啟蒙中學老師,要求我寫的文章和論文感謝辭都不要提及她名字,與我切割關係。 反差最大的,是大陸碩士班同學,今南京一所大學教師,她難以置信香港的逃亡潮,她認為國安法是更有利香港穩定,有強大中國做後盾,香港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她們只想看到祖國的領土永遠不可分割。 一本國安法,二地中國人,迥異的文化背景塑造光明與黑暗的極端世界。 (作者為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在台港人)
陳德銘 2020-07-12
台灣是香港人的理想國嗎?

台灣是香港人的理想國嗎?

  香港人造反,中國便頒布國安法並成立「駐港國安公署」,把鎮壓法理化。鄰近的台灣,與香港同有反共背景,加上民進黨獨立建國目標與部份港人訴求相似,因此支持這次反對運動便冠上道德義務。早在三月份高雄韓國瑜提「香港村」計畫,六月廿日蔡英文參加民主高峰會時強調「她的心與香港人同在」,七月一日中央將成立「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專案協助港人來台,剎時一陣移民熱,黃秋生已到、正在拍劇,下一位未知會否是杜汶澤?但台灣真是港人烏托邦嗎?專業人才和資金均能吸納到寶島來?我們先了解香港近代移民史。 每有大事,香港人都想到逃離,從二戰重光、六七暴動、《中英聯合聲明》簽訂、六四事件和九七回歸等,但台灣從不是選項。殖民母國是最早考量,隨著經濟富裕,加拿大、澳洲、美國等最熱門。而台灣因沒有國際引渡條款,落腳的都比較「非主流」,如五億探長呂樂、毒犯東方馬氏;又或者發展不順遂而赴台的藝人,如郭天王、劉錫明;更有會考落第而來台讀大學的僑生。曾幾何時,台灣只是無可奈何的避風港。 九七大限是頂尖人才和資金外移巔峰,留下的中層小康只能坐困愁城,今香港動亂,想走的便是這一群。然而就算英國政府延長BNO居住年期或修改移民政策,也難吸引普羅大眾,因為帝國物價高求職更是困難。相對地,移民台灣便宜,台幣六百萬投資金,約香港房價三、四成,但政府防投機取巧,申請人必須成立公司並僱二台籍員工一年。若以最低工資算,一年六十萬。這當然是小數目,但對於「逃難」的中青年言,也許是不必要的負擔。來很容易,活下來才是考驗,香港公車司機月薪最低台幣六萬起,台灣只有四萬五,打工的更慘,只有三萬多。談創業,資金寡市場窄,以移居的港人經驗,通常到台南或宜蘭買一幢別墅經營民宿或文創、住北部城市經營小餐廳,或投入職場,以房仲、保險業和銷售業務為主。畢竟台灣稅賦不輕、股市不穩及戰爭問題等,都令經濟能力強的人和財流到新加坡去。 在國家認同上,香港人著重「家」的觀念比國家意識高,普遍反共不反中,難以捨棄中國人身分,這與台灣日漸形成的「台灣人主體意識」甚至有所矛盾,簡單一問,他們願意用生命捍衛台灣國家的安全嗎?還是再收拾行囊亡命他國? 港人移台,政府要實事求是面對利台的社會階級,而擺脫那東方之珠鏡花水月的幻影。 (作者是在台港人,中興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陳德銘 2020-06-24
我們的貪生怕死 葬送了自由大業

我們的貪生怕死 葬送了自由大業

香港的抗爭運動從一開始便注定失敗的命運。 毛澤東說過:「革命不是請客食飯」,革命是需要犧牲的,從昔日汪精衛炸載灃、杜聰明毒袁帝,均是拋頭顱灑熱血,壯士一去不復返。當年的中國共產黨便是靠暴動反體制起家的,他們更是經驗十足。 對比這次香港運動,雖宣稱「時代革命、光復香港」,但既不敢革習近平共產黨的命,也欠缺建立新地方政權的思想號召,充其量只是統治條件的爭取和談判,尤其高喊「光復」二字,更令人懷疑是眷戀龍獅旗的殖民奴化光輝。 反差過去的政治冷漠到今天的狂熱政治,剎那間把一切美化得太悲壯、太浪漫,卻不切實際了!哪有革命是平時去上班,假日才出動的?哪有反抗是害怕逮捕而蒙面逃竄,拒絕承擔法律責任的?百年前「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如今卻淪落為畏首畏尾的「勇武派」。 香港遮打大廈花園聚會期間舉行反對警察暴行的標誌。(法新社)     或許孫中山曾說:「革命要先破壞後建設」,但隨意的火燒公物、毆打異見者、丟地磚、砸玻璃,這仿如恐怖份子的暴力破壞,又拉遠了尋求安定的百姓和嚮往繁榮的資本家認同距離,本來堂堂正正的追求民主大事業,卻形同群眾盲動主義,只有熱血沒有智慧,只有被捕沒有勝利。 全香港警察約四萬人,相對過去遊行抗爭者最多達百萬人計,雖然警隊配備武器精良,而百姓只有手中的雨傘,但這還是雙方都存在的不對等戰力,你有催淚彈我有群眾心,就算抗爭現場警察出動上百人,不論速龍小隊三、四十人,或所謂黑警亂打亂捉,只要有計畫,齊心不畏怕,就算赤手空拳,群眾也可以手牽手將全香港警察包圍,世界記者的鎂光燈便是保障生命和公義的最大利器,就像六四屠城的歷史將永遠被道德唾棄和清算一樣。 可惜,經歷過百年殖民的香港人,習慣溫馴服從而失去捨身的悲情奉獻,縱使反抗烽火已燃起,但行動卻如烏合之眾,就是缺少一個香港的施明德,致令敵人步步進迫、惡法橫行。我們的貪生怕死,葬送了自由大業,成為再起不來的奴隸。 (作者為在台港人,歷史學博士生)
陳德銘 2020-05-29
陸客旅遊泡沫化 不能賴給蔡英文

陸客旅遊泡沫化 不能賴給蔡英文

一位導遊的觀察:陸客旅遊泡沫化 不能賴給蔡英文 4135 出版時間:2018/05/22 09:37    面對陸客團來台人數不斷緊縮,台灣社會將矛頭指向蔡英文,指責她上任後兩岸關係變差,令台灣入境旅遊業踏入寒冬,但實情真是如此嗎?資料照片 陳德銘/導遊   很多人都怪蔡英文,指責她上任後兩岸關係變差導致陸客不來或減少了,令台灣入境旅遊業踏入寒冬,哀鴻遍野、叫苦連天。這一切都是蔡英文造成的嗎?沒有蔡總統,陸客繼續來台便會使台灣致富嗎?   筆者從事旅業已二十多年,尤從事陸客接待工作愈十餘年,即台灣未開放陸客旅遊觀光正常化前已在其他地方從事此業務,我敢斷然,今天局面便是陸客旅遊產業的必然泡沫化而已,絕非蔡英文造成的,徵結是過去前朝只是一味「量」的追求,而忽略了最重要「資金源」的問題。   經濟就是錢的問題。陸客來台觀光,到底是誰花的錢? 是他們帶錢來台灣讓台灣人民賺的嗎? 如果真的如此藏富於民,那為什麼卻人民無感,國民黨親中路線大敗再度政黨輪替呢?其實,陸客來台一切一切的硬件花費都不是由他們自身負擔的,這便是最致命的答案。   以目前中國大陸遊客來台八天七晚的常規行程言,機加酒加餐加住加車加司導,合共約3000多人民幣,台幣1萬5000多左右,有時候淡季特價變人民幣2000多,最便宜也是最離譜的是一團天津團,團費才人民幣1080即台幣5000元,包括全程吃住機票門票及交通,這些團費連付兩地機場稅都差點不夠,更遑論住宿了,試問這樣的負資金來源又怎麼能正向振興台灣當地經濟呢?   而且這種低價團絕非個別事件,是仍在至今每天都在上演中,這種紅海割喉式生意又怎能做的呢?當然是靠購物,以佣金彌補虧損並從以獲利。購物團是自由經濟中一個模式,沒有對與錯,假若全民購物,既帶動觀光發展又能藏富於民、刺激經濟,活潑各項產業,真是共嬴局面。但如果這是成功法則,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應該備受全民推崇,而不會導致後來的民進黨上台、蔡英文大勝、馬總統只有百分之九的超低支持率。這些一切一切都証明了陸團人數只是數字遊戲,真金白銀從來沒來過這個土地,台灣只是成為一個讓資金流動的平台,那錢到底去那了?   問題源頭便是最後錢被大部份拿走了。這個局是這樣子佈的,一開始大陸組團社以不合常理的超低價吸引客源,然後再將旅客賣給台灣地接社以賺取真正的利潤──人頭費,台灣旅行社付團費接團,並要安排團隊的食住行,因此住宿飯店和餐廳賺的錢根本不是大陸旅客所帶來的資金,而還是台灣本地的錢,依靠旅行社補貼或購物店贊助。旅行社為了降低成本或已造成買團的損失,遂千方百計用盡方法去抵消「原損失」。   以日月潭遊船為例,每每新聞訪問船家都表示門前羅雀,空船乏人,但如果陸客來了船家真的發財了嗎?那可不一定,因為旅行社為了抵消台幣一150元的船資,便和地方人士及船家以販賣旅行紀念香菸方式,銷售全台灣最昂貴,謊稱宋美齡抽的香煙,一條台幣2500元,但經過各方經手人的層層抽成,遂使旅遊產品的品質以劣充優、物非所值,甚有誤導欺詐之疑,結果相關人士牟了短利,旅遊卻得了壞名聲,陸客財也到不了老百姓的口袋。   如果設立相關旅遊產品的公司都是台資公司,那台灣政府或人民都算有正數的收益,但遺憾的是他們大多有外資公司註冊背景,這是稅的問題。綜觀台灣開放至今經營陸客的購物系統商家有一半是非台藉背景,為2008年開放後才開店接客,這些公司也並非我們所了解的港資陸資這麼簡單,他們最終都有一些例如南太平洋島國之類的商業註冊背景,而在台灣主事的也只是被聘請充當字面上的負責人而已,這樣我們政府能完全徵收到百分百稅收嗎?也許可以也也許不可以。   而為了降低成本並增加利潤,旅遊產品甚至從對岸進口再借台灣地緣名目又銷售回陸客,例如高雄竟然變成了高技術乳膠加工產地,從國外輸入產品冒充台灣加工,張冠李戴、指鹿為馬,造成連旅遊產品都不是台灣生產,只形成銷售,對增興我國的輕工業手工業絲毫沒有發展和幫助,台灣又只剩下本台的角色。那,購物店解決了台灣就業問題了嗎?答案是既肯定又不肯定的,因為購物店「以華制華」的思維,大多聘請的都是陸配,她們聽話亦容易受剝削。   那麼,陸團來台又對台灣餐飲業帶來商機了嗎?其實開放了快十年,接待陸團的台灣餐廳倒閉了不少,如台南一著名擔仔麵業者也早跳離了市場,為什麼呢?不是陸團商機很多很好嗎?實際是,以目前陸團的餐標台幣150論,首先商家要與旅行社配合便需回1成退佣,另外開立發票繳稅又減1成,再扣除餐廳經營成本,一個陸客大概的毛利被壓縮到50元以內,最要命的還有收款期限,絕大多數旅行社付款期都是兩三個月,到時候再打一個折數,七除八扣,等於旅遊餐廳要先塾款備料,薄利很久才能回收,還要承受旅行社倒閉的風險,試問這生意好做、能做嗎?   綜觀所有環節,從資金的源頭,過程中的層層剝削,以及購物商品低價進口和外資背景規避稅收等等,到底這十年的陸客開放旅遊觀光,台灣人得到了些什麼呢? 蔡英文試圖改變這單一市場投資,引入多元發展,有平衡才能有更健康的競爭,這又何罪之有?台灣人的經營有「蛋塔」效應,一窩蜂,如香蕉的種植過剩價格崩盤,從不遠看市場前景只著重近利所得,我們是在跟敵人做生意互相利用,本來風險就大,最後投資失敗了便怪責政府,所有過錯都是別人錯自己永遠都是對的,這對嗎?假若二年後國民黨重返執政,兩岸又好了,我們又能繼續賺陸客財嗎?團費又能回到當初的八千人民幣,來的都是大老闆或是大官嗎?   開放是對的,北朝鮮敵對美國也會迎來美國的客人,因為旅客消費便能增加國家外匯收入。但如果一切「資金源」都是買空賣空,根本沒有流入土地,這過去十年親中發展和現在的陸客經營模式,是成功的嗎?再加上中共對台灣經濟統戰的手段目的,我們台灣人真的需要思考,一籃雞蛋全壓在一個隨時會翻轉的盤子上,繼續與虎謀皮,只是讓少數商人得著眼前的金錢近利而犧牲國家的獨立和前途而已。
陳德銘 201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