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擇義相關文章

評管中閔專訪:故意扭曲或提供不完整資訊的誤導

評管中閔專訪:故意扭曲或提供不完整資訊的誤導

  管中閔說:「不論『獨董』、『赴陸』事件,都早有數百位教授如此,但政府卻可突然說你這東西不對,且沒有說別人不對,就只有你不對,那類似的事,之後是否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圖/取自CM Kuan臉書 經濟學在討論事情時,對資訊是否正確、充分或者故意選擇性提供資訊、有沒有被扭曲非常重視。因為這對理性的經濟人在做決策時,有非常重大的影響,這在財務金融依舊這樣,他們稱資訊對不對稱。我想管中閔教授出身經濟系,當過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現在又是財務金融系的特聘教授。應該對資訊重要性瞭然於心。但他這一篇專訪文章,卻充斥著不完整的資訊,來誤導大家,令人非常遺憾。 看了管中閔教授這篇專訪:「民進黨政府吃銅、吃鐵、吃台大」,再想想他剛在南加州台灣大學校友會演講,竟沒有人對他在校長遴選過程中的幾個爭議點,向管教授提出問題請教。實在讓人很難將這一篇評論寫下去。因為以他的邏輯、思考方式,有什麼條件資格當行政主管?更不用說台大校長?而他的內閣部會首長,又是怎樣當的呢?在此,我不方便把他的本業頭銜,台大教授,拿出來評論,因為這樣對他太殘忍了。 管中閔說:「不論『獨董』、『赴陸』事件,都早有數百位教授如此,但政府卻可突然說你這東西不對,且沒有說別人不對,就只有你不對,那類似的事,之後是否也會發生在別人身上?」這種話是以不清楚的資訊,來模糊閱聽者的判斷。獨董案限制是台大明白規定,管教授豈是文盲不識字?赴陸兼職案,百分之百違法,不是廈大和國台辦替你撒謊説了算。 獨董案的問題,是你在有機會兼任違法時,依照當時的規定,你違法。你在競選校長時,你沒有將這個資訊提供出來,出現關係利害人爭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你當過大學教授、行政主管時,都是非常重要的入門(不管是台大批准、遴選合法)基本條件。而且在事發之時的各種反應,如「表格是別人填寫,我只是簽名」、「我都按照規定辦理」等,深究過程的人,都令人訝然!且當各方請你解釋,你不僅不開正式的記者會說明,甚至都避而不談。至於赴陸,不是你不可以,是你是否在內閣閣員時期去中國?你去的時間點對不對?你未經核准在廈門大學長期的任教兼職違反政府規定問題。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因你的事件而做「最短期部長」吳茂昆請辭原因,除了那個有程序瑕疵的什麼草藥小專利案外,他曾去中國開會,第一場有政府核准,第二場「順便」加開,不到一天,也構成違法及離職原因,但管中閔呢?何止幾百場,何止一丶二年,都沒領薪水?都不算兼職,那廈大利用你名字當詐騙集團?你為何臉不紅氣不喘? 並不是「數百位教授」都是違法,也並不是「數百位教授」當過內閣閣員,更不是「數百位教授」都受到中國國立大學那種接近乎專任教授如此違法的對待。這「數百位教授」更不敢說若被台灣政府調查是否違法時,有中國國台辦出來替他撒謊丶背書。 內文又說:「管中閔認為,如此寒蟬效應已經開始,像北檢連遴選委員陳校長(指陳維昭)都敢約訊,以後哪個正常人敢當遴選委員,或敢出來選?他們只要想到自己跟執政黨不是特別來往,再想是否也會被像管中閔一樣被翻案,就會被嚇到。」北檢連總統、立法院長、行政院長、部會首長都敢約訊了,你認為約訊一位卸任校長,又有什麼不可以呢?請別誇張得太過分。而上述的職位,不是有千百人爭破頭要當,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又有何不敢出來呢?隨便亂用「寒蟬效應」,措詞不當的。 內文指出管中閔講「這一切的關鍵,都在統治者的一念之間。」,我只想說若參與遴選的任何一位教授,例如吳瑞北教授,出來講:此次遴選不公!我要和遴選委員、參選者就參選資料、相關重要訊息如論文抄襲、赴中國教學等,進行一一比較。這就像選舉結果後,有人提出選舉不公的訴訟那樣。你說這樣可不可以?而吳瑞北教授所提的這些質問,不就是現在社會上對管中閔的質問嗎? 管中閔只要召開一次公開的記者會,讓記者與關心這些事情的人,將問題問開,將你所認為的實際是什麼,講清楚,不就好了嗎?為何管中閔不講呢?而這些又和統治者有何關係?管中閔是當過內閣閣員,政府高層運作方式是知道的,這是他身為被專訪者必須的自我認知。也是閱聽者在此,應該清楚知道的資訊。 內文隨後又說:「他前段時間因眼睛開刀沒出門, 4月後比較能出門,幾乎走到哪裡都有非常多的人,直接走過來鼓勵、支持他。甚至在小店或醫院拿藥時,回家會發現包裡藏著紙條寫著「我們都支持你」,甚至到附近的小吃店,店家都會多送一盤菜給他,讓他看到真正的民心,並不是像執政黨看到的一樣。」我不曉得管中閔上述話真實性如何,但他躱四個月不公開解釋,原來是「眼睛開刀」,不能出門?早講嘛,何必讓大家誤會你那麼深。至於拿藥有暗藏支持紙條,你是不是碰到陳文茜在319案故意製造的「奇美小䕶士」? 現在管眼睛好了,可以遠至南加大演講,那非常的好。就請管教授召開公開的記者會,連同他的論文抄襲一事,向社會說明清楚。若不敢,又推説眼疾復發來或那裡怎麼樣了,「花無百日紅」,只要不是見不得人的隱疾,請要公布一下,不要讓大家又誤會你故意「神隱」了。 管中閔不是一般教授、商科教授,而是當過行政主管、政府高層,有政治歷練的教授。也因為有這樣的條件,台大校務會議代表、遴選委員才有人想說這種人符合被遴選、當台大校長的好條件。然而在這個專訪中,管中閔將自己那些經歷、經驗都不談,彷彿像位「誤入政治叢林的小白兔」。由此,我們看不出管中閔對此事有過反省,或者願意真實面對。 管中閔拿「大學自主」來為自己辯護是不對的,因為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要在現代法律體制下爭取自主自治,就要有比現在法律所要求的標準更自律,而且受到整體國民的肯定。管中閔的問題,在在都出現在法律所不允許,台大內規所認定違紀違法。連法律起碼標準都不夠,為何敢強調自治、自主呢?拿來當神主牌嗎?胡扯如此多且巨,也真叫人無言。
林擇義 2018-07-27
他們的院士走下神壇時,我們的院士登壇拜將日

他們的院士走下神壇時,我們的院士登壇拜將日

  但當幾個國立大學校長的遴選過程,都因選委員會運作,而產生爭議時,這個體制難道不需要檢討嗎?(圖/張家銘) 一群中央研究院院士出來挺管中閔,認為教育部應該依《大學法》精神,支持大學校長遴選。(「院士會議通過 支持大學校長遴選」連結)我對這個決議覺得很荒謬,而這樣的一群學術界地位崇高的人,就在這個決議中,被請下學術神壇了。 要支持大學校長遴選,其前提就是先支持大學依法自主、自治。在這個結構下,檢視校長怎麼選舉出來?在選校長的諸多辦法中,遴選是其中之一。也才出現「院士會議通過 支持大學校長遴選」。那麼,這一群人什麼時候曾經支持大學自主、自治? 就拿其中很積極的丁邦新院士來說,他的「一個中國人的想法」被視為是保守派的反撲,差點掀起一場文字獄。之後也沒有聽過他對大學、社會有怎樣的看法。而他在被何懷碩批判後,也承認他對某些社會事情不清楚。這位語言學家竟然不知道國民黨在屠殺台語(也就是丁邦新嘴巴裡面的方言)時,是用「講台語要掛狗牌子、罰站」,這種從人格到民族、家族認同的強烈羞辱方式在進行。他曾經支持大學自主、自治嗎? 其次,若真的要這麼談,那就不應該先談遴選,而要談之前因為被教育部糾舉「應注意而未注意之責任」而放棄競選連任的楊泮池校長。有,他們的大學自主自治,楊泮池不應該被糾舉,也就不會出現他放棄投入校長遴選。 依照這些院士的看法,應該先處理楊泮池的事情,而不是管中閔。所謂「有關國立大學校長遴選制度與遴選結果,請教育部遵照《大學法》規定及精神,執行校長聘任事宜」,僅提遴選,不談自主、自治,基本上是閹割《大學法》精神的決議。僅強調挺管,卻忽略在他們邏輯中,所謂《大學法》的精神,而被教育部修理的楊泮池前校長。不僅不公,更且無法交代。而爆發「台大前校長楊泮池也投了擱置一票。不少台大人對楊泮池這一票不以為然」(「楊泮池仍投擱置 台大人氣炸」連結)則是新聞花絮。從這些院士的論點與論述邏輯來推,沒有為楊泮池搶回正義,就沒有挺管的正當性。 再者,《大學法》適用的範圍,包含所有國內大學。僅就遴選來說,我們是否也應該討論教育部之前對師範大學黃光彩校長的處置(「黃光彩沒資格當大學校長」連結)、成功大學校長遴選(「成大校長遴選黑箱爭議滿週年 學生2度癱瘓校務會議」連結),最近陽明大學選出副教授當校長(「郭旭崧「副教授」能當陽明校長? 教育部:遴選會自己決定」連結)的處置,餘如高醫、文化大學都一樣。都要一併討論。其中成大事件,法官的判文是教育部可以介入。現在問題來了,院士怎麼從他們的學術訓練,來看待法官判決的問題。 當這些院士,高舉他們的論點時,可又要同時接受他們所任職學校的檢驗。特別是在歐美大學任職的院士。包含該學校的經費得自某些政府單位,該政府單位能否就學校運作的某些問題,包含違法與程序不合法等問題,進行監督?更不用說,此次管中閔所引發三個面向的爭議,做事、提供資料的行政基本要求問題、論文抄襲的學術倫理問題、到敵對國家講學、敵對國家頻繁配合演出的問題,提出必要的論述。 換另一個角度,檢視成大、陽明、台大等國立大學校長出線的方式,都跟遴選委員會有關係。同時,遴選委員會選出來的,不是有爭議,就是並非那個眾望所歸的人。遴選委員會竟然成為該校可以黑箱作業的地方。或者說他成為該校在選擇校長時,可能可以跳過比較具民意基礎的校務會議等,選出這遴選委員會想要的人。 我們當然不認為校務會議選出來的人,就會是比較好。甚至也認為經由法律規定的程序正義運作,比較能恰如其份的選出比較好的校長。但當幾個國立大學校長的遴選過程,都因選委員會運作,而產生爭議時,這個體制難道不需要檢討嗎?更清楚的說,這個爭議經常是選出來的人,與現在的本土發展出來的學術與脈絡,產生相當緊張的關係。在這個爭議中,可以他們各說各話,但遴選出來的人恰好都是藍軍人士?放置在權力脈絡中,隱含這些藍軍從全面掌握大學,到透過制度與人脈,緊縮為掌握遴選委員會,以遂行以往橫行大學的慣例。 你可以說這是國民黨泛藍軍的反撲。依此來看管案後來的發展,幾乎挺管的人都以藍軍為主軸,且都不講述管中閔曾經犯下的錯誤。這又和成大校長遴選案的處置方式一樣。 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的表態,當然發揮挺管的功能,但卻又同時暴露出他們藍色的特性。這也是一種以表面中立的權威位置,如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教授等頭銜,誆騙社會大眾,以為他們出自正義、行業內的規範,所做的行為。但實際上卻是實現他們黨派互相合作的結果。 說他們派系,還真的有制度性的因素在支撐著。他們在選院士的規定,則包含中國,選海外院士,則以華裔為主。(《自由廣場》改革中研院院士選舉,建立開放的國家科學院」連結)顯然在建構屬於他們期待的學術殖民體系金字塔。 這一場走下神壇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戲碼,或許是台灣解構國民黨在教育界、學術界迷思,必要的一個途徑。當中央研究院院士,或者更精準的說,中華民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走下神壇後,我們應該要登上的,就是一個屬於台灣全體人民的台灣中央研究院—台灣國家科學院。
林擇義 2018-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