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廖仁德)
廖仁德相關文章
中天捧熊貓污名石虎黑熊 學者斥:媒體不能沒有事實與常識
圖片來源:Pixabay (芋傳媒記者廖仁德報導)熊貓來不來高雄?儘管當初提案的中國人大代表許沛早已出面澄清「絕無此事」,但國內某些特定媒體仍抓緊熊貓當作公共議題,至今討論不斷。中天新聞今(13 日)就出現一則刻意「貶台灣褒中國」的假新聞,內容指出熊貓可愛療癒無攻擊性,但台灣的石虎黑熊卻兇猛又具攻擊性。對此,傳播學者管中祥教授便在臉書發文痛斥:「媒體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有事實、沒有常識。」 熊貓再度成為中國統戰的政治工具,雖然動物是無辜的,但台灣有更多人提出,希望能夠多花點心思與資源在本土的保育動物身上,如台灣石虎跟黑熊,此話題在網路間引以熱烈討論。然而,中天新聞卻製作一則新聞「刻意貶低」石虎與黑熊,該新聞先是認為,關注石虎、黑熊的說法是在「酸」,並扭曲石虎和黑熊是「兇猛的攻擊性動物」;反之,卻極力吹捧熊貓「可愛、療癒又沒有攻擊性」,讓人不禁感到有一種「中國什麼都好,台灣什麼都壞」的操作。 不過,中天新聞的此番舉動,卻被自己「穿越時空打臉」。2011 年 5 月 3 日的中天新聞,一則題為「肉食天性難改?大熊貓咬死孔雀」的報導:「湖北省武漢動物園五歲大貓熊『希望』,前天演出一齣『貓捉老鼠』獵殺孔雀實境秀,提醒大家,憨厚的外表也改不了牠肉食的天性。依《中國自然保護區網》介紹,大貓熊的始祖是肉食動物,但現在幾乎完全靠竹子維生,最喜歡吃大箭竹、華西箭竹等七款;偶爾開葷,像貓熊棲息地有種俗稱「竹溜子」的地鼠,專吃箭竹根,肉質鮮嫩可口,一旦鼠穴曝光,通常難逃遭大貓熊剝皮食肉命運。」 此外,2016 年 12 月 29 日,《蘋果日報》引用中國四川的《成都商報》的消息:「四川成都大熊貓保護中心的一名員工,被大熊貓『喜妹』瘋狂撕咬,腳筋、腕骨都被咬斷。事發在本月 17 日,飼養員將喜妹引入隔離籠,但喜妹可能不適應新的環境,顯得緊張,當飼養員準備離開時,喜妹追上來擋住去路,從左後方咬到他的左手手掌外側,飼養員本能地想掙脫,可喜妹把他咬得很緊,將他拖倒在地後,更瘋狂地撕咬。過程長達 5、6 分鐘,其他飼養員幫忙引誘,才把大熊貓引走,被咬的飼養員渾身是血,送院救治。大熊貓咬人不算新鮮事,2008 年在香港海洋公園的大熊貓『安安』,亦曾經將一名女護理員的小腿咬傷。」(【國寶發狂】大熊貓獸性大發 飼養員被撕咬 6 分鐘重傷) 而英國 BBC 在 2017 年 6 月 9 日,刊登一篇〈貌似可愛柔弱實則令人生畏的動物〉文章,作者 Richard Gray 在文中首先描述:「一些動物有著毛茸茸的面孔,膽小的個性和矮小的身材,但是你無法想像它們實際上有多危險。」 內文介紹許多兇猛動物,結果赫然發現「可愛大熊貓」竟出現在內:「雖然它們可愛又迷人,但大熊貓仍然是熊,就像傑克・布萊克(Jack Black)的《功夫熊貓》一樣,不容低估。(中略)美國史密森尼生物保護學院(Smithsonian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研究熊貓的生物學家比爾・麥克西亞(Steve McShea)說:『老獵人會把牲畜的腿骨用作誘餌,大熊貓真的會咬碎骨頭,而不只是啃啃而已。有很多報導稱大熊貓衝進牲畜的圈欄,吃山羊和綿羊。』(中略)大熊貓的進攻性主要是針對同類的。『在交配季節,雄性的肩部和頭部會有嚴重的咬傷,這些都來自其他雄性。最近大熊貓在中國野化放歸,導致年輕的熊貓被其他大熊貓(很可能是成年的)殺死。」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最後,該文補充,2017 年 2 月所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有研究人員認為如此吸引人的黑白面部斑塊,實際上可能是「兇殘的信號」。 再來看看「台灣石虎」,體型與家貓大致相仿,以外表來看容易誤認為家貓,甚至偶有野生石虎被當家貓收養的例子。你有聽過有人被家貓「瘋狂撕咬,腳筋、腕骨都被咬斷」嗎? 而台灣黑熊則屬雜食性,以小型動物、昆蟲、植物嫩葉、嫩芽、果實為食,也喜歡吃蜂蜜和蜂蛹,或是在河邊捕魚、螃蟹、蝦子等食用。且按習性,台灣黑熊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若碰上,最好是靜靜、慢慢地退開即可。 黑熊正舒服地使用人工吊床。 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如此對比下來,可以證明,中天新聞不只刻意貶低台灣本土保育類動物的形象、污名化其習性,甚至是有意識地製造「假新聞」以混淆閱聽眾是非。對此,傳播學者管中祥教授看不下去發文斥責:「媒體可以有立場,但不能沒有事實、沒有常識。」 就連網紅議員「呱吉」邱威傑也直批:「不愧是台灣最噁心的媒體」。 至於,熊貓到底賺不賺錢?又能賺多少錢?請參照以下報導: 討熊貓也遭打臉 韓國瑜上任高雄負債爆增六億
廖仁德
2019-03-13
自我介紹?韓國瑜造勢喊政治人物鬼混都要下台
(芋傳媒記者廖仁德報導)台南市第二選舉區的立委缺額補選在即,高雄市長韓國瑜 9 日幫國民黨候選人謝龍介站台,期間韓國瑜語出驚人:「這次鄉親們的頭腦要清醒,所有鬼混的政治人物和政黨都要下台!」,引入網友紛紛留言狂酸:「我記得某個政治人物直播喝酒完要請假兩天半個月內只上班幾天這人是誰阿?」、「全部政客就你韓導最會鬼混」、「不是有個市長一直請假嗎?」「能撈就撈,能混就混」、「這是自我介紹嗎」等。 韓國瑜致詞時,激動地高喊,「為台灣前途打拚的政治人物,才能獲得選票、贏得勝利,這次鄉親們的頭腦要清醒,所有鬼混的政治人物和政黨都要下台!」沒想到,此話一出,隨即被挖出韓國瑜的「鬼混行為」及「鬼混言論」。 將時間倒轉回韓國瑜擔任立委時期的表現,以第四屆第五會期為例,韓國瑜在經濟委員會共計 24 次的質詢次數中,口頭質詢只有一次,另外 3 次用書面質詢,質詢率僅 16%,若以現在公督盟評鑑標準來看,等於「鬼混」到極致的立委,完全不及格。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再來,2017 年民進黨政府推動年金改革時,引發許多軍公教不滿,當時前行政院人事行政局長陳庚金曾呼籲軍公教「能撈救撈、能混就混,大家來拖垮這個政府!」然而,這段發言事實上是出自韓國瑜的在旁擔任「引言人」。根據 2017 年 2 月 16 日的錄影畫面,韓國瑜當天談及,「如果軍公教(法案)這個立法院強渡關山,未來台灣社會,軍公教也會有兩種現象,第一能撈則撈,反正政府都不管我了,我手上有公權力,我能撈就撈,我也要養老婆孩子;第二能混則混,我何苦那麼認真,政府對不起我,我這麼認真不是無聊嗎!」 而今年的 2 月 18 日,甫就任高雄市長一個多月的韓國瑜,在酒吧開完直播之後,夜宿高雄彌陀漁村。但隔天上午原訂由韓國瑜主持的市政會議,卻在會前通知無法出席,連同當天下午幾個發紅包的行程也一併取消。對此,高雄市新聞局長王淺秋也對外說明,因韓國瑜行程太滿、過於操勞,加上有點感冒不適,才決定要在家休養一下。 不過,卻有網友在 PTT 上爆料,公開了一張 19 日當天的市政會議紀錄,驚見宣稱因病在家休養的韓國瑜,在會議紀錄上的缺席原因竟被標註為「公出」,令人質疑韓國瑜到底是否「以公務之名在家睡覺?」至於算不算「鬼混」,就交由讀者自由心證。 圖片來源:擷取自 PTT。 而隨後出訪完新加坡、馬來西亞後,韓國瑜連續神隱超過三天,相關行程全都都取消,有人擔心是不是健康亮紅燈?但韓國瑜卻在臉書發文澄清自己沒感冒,「只是在練龜息大法」。這種輕挑態度使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看不下去,在臉書上表示,聽說剛回國的韓市長又請假休養了,然後去助選,接著又要出國去了,這是種「上學前都會肚子痛,下課休假就一尾活龍」的概念嗎? 圖片來源:擷取自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 臉書 從以上的新聞資料、影片佐證,不難看出「鬼混」與否,就交留給讀者及民眾自行評斷。
廖仁德
2019-03-11
討熊貓也遭打臉 韓國瑜上任高雄負債爆增六億
(芋傳媒記者廖仁德報導)高雄市觀光局長潘恆旭在 10 日確認,中國熊貓將送至壽山動物園,並成立熊貓小組。不過,儘管議題延燒,卻被中國全國人大代表許沛戳破謊言,稱自己根本沒和潘見面。此外,又有網友在 PTT 專業分析「養貓熊超燒錢」,並秀數據指出,韓國瑜就任高雄市長至今,短短兩個月負債就爆增六億元。而韓國瑜今(12 日)僅含糊回應,表明自己「不是一個亂花錢的人」。選前選後兩樣情,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豈料,提出此「建議」的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台聯副會長許沛率先戳破高雄市政府的謊言。許沛今(12 日)受訪解釋,前段時間的確有重慶交流團到台灣,當時提到高雄動物園和重慶動物園之間可以對接、交流,但「和熊貓事情沒有關係,不是說重慶動物園的熊貓要去高雄,沒有說這個事情」。許沛也補充,自己絕對沒有和潘恆旭見面,因為潘恆旭說一個星期之前碰面,「那時間點已經在北京開會」,所以不可能和他見面。(影/重慶贈高雄貓熊? 許沛:僅個人建議、沒和潘恆旭見面)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今年一月份的新聞指出:「高雄市議會 18 日臨時會市政質詢,國民黨議員陳麗娜關心高雄實際負債狀況,財政局長李樑堅指出,加上內部隱藏債務,高市府負債已超過 3100 億;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會向中央如實報告高雄沉重債務,希望爭取更多補助,或更寬鬆的政策,讓高雄更靈活發展經濟。」(高雄負債到底有多少?財政局長:超過 3100 億) 既然沒有錢,為什麼韓國瑜有錢養熊貓?網友 TigerLily 在 PTT 發文,每年每對 100 萬美元的租借費,100 萬美元支持科研保護項目,以及飼養嬌貴熊貓的巨額支出,已令美國動物園不堪重負, 3 年虧損了 3300 萬美元,從 2000 年到 2003 年,在展出收入和開支相抵之後, 4 家動物園已經在 9 隻熊貓身上累計虧損了 3300 萬美元。因此,他認為壽山動物園根本養不起這種東西,因為現在壽山動物園已經虧損連連了,再養熊貓的話大概會破產。 而根據壽山動物園去年入園人數有 80 萬人, 1 年虧損 2100 萬元,對比台北木柵動物園, 1 年則有 270 萬人次,1 年虧損約 4 億元,看看養熊貓的木柵動物園虧到 4 億,就知道這兩隻帶給市府多大的負擔。 韓國瑜才上任短短 2 個月,又燒掉高雄 6 億元,網友整理出財政局的報表直說「可以看出最新一期的 1 年以上非自償負債,跟 107 年 11 月相比多了 6 億」。圖片來源:擷取自 PTT 另外,他還秀出先前審計部匯整至 2018 年年底,各地方政府的公共債務餘額的數據,高雄市以 2431 億位居全台之冠。該名網友直批,韓國瑜才上任短短兩個月,又燒掉高雄 6 億,他並貼出財政局的報表指出,「可以看出最新一期的 1 年以上非自償負債,跟 107 年 11 月相比多了 6 億」。 回頭看看陳菊擔任高雄市長期間,從 106 年 12 月跳到 107 年 1 月時,債務反而是減少 8 億,結果今年韓國瑜負債不減反增,代表他在增加高雄的負債沒錯,現在還想繼續燒高雄的錢,真的是想把高雄搞得更老更窮。「如果年底韓導讓高雄負債真的突破 2500 億的話,真的就該提出罷免讓他下台了!」 對比陳菊 2016 年剛上任時的數據。圖片來源:擷取自 PTT 文章曝光後也引發不少網友砲轟,「這是有做什麼事嗎,不然為啥債務會增加」、「高雄到底在幹嘛啊」、「養熊貓超燒錢,都負債了還養…」「89 萬高雄人的選擇」。針對這樣的爆料,韓國瑜僅回應,「從我當市長以來,所有高雄市政府所花的錢,我都是謹慎再謹慎」,同時強調,「他絕對不是一個會亂花錢的人」。 然而,從選前狂批民進黨執政期間高雄市舉債多少,對照今日的做法,以及「高雄發大財」的口號,不僅是打臉自己,也賞了高雄市民一個大耳光。
廖仁德
2019-03-12
高雄市府隱匿愛河鐵人三項選手離奇死?網酸:難道也是韓流發威
(芋傳媒記者廖仁德報導)2019 第 13 屆維士比盃愛河國際鐵人 3 項於上週日(3 日)舉行,湧入近 600 名好手挑戰賽事,豈料,一名 45 歲的張姓選手卻在游泳項目的過程中,被人發現失去意識臉部朝下,緊急送醫後宣告不治。由於意外過程沒有其他目擊者,家屬痛心之餘,也透過網路尋求監視畫面還原事發過程,更有網友質疑主辦單位為何沒有在第一時間公佈消息,是否有刻意隱瞞真相的嫌疑;此外,也有人揶揄記者只會整天窩在高雄報韓市長新聞。 此事件在網路造成討論。 圖片來源:擷取自PTT PTT鄉民留言。 圖片來源:擷取自 PTT 高雄巿體育會鐵人三項委員會主委姜寄生表示,今年已是第 14 年舉辦活動,卻是首度發生有選手死亡的憾事,3 月 3 日舉行比賽時,張姓男子當天上午六點半下水,之後救生人員在近七點時,於中正橋前發現張有異狀,緊急救起送到市立大同醫院,到院前已沒有生命跡象,經搶救後仍回天乏術。 事後,一名「張太太」7 日上午透過友人在臉書發文,指出「當天游泳時在接近轉折點處(中正橋前)時間大約七點前是否有同好家人或相關監視器有拍到事發經過,如果有請麻煩提供給我,因為先生現在還死因不明;80 幾歲的老父母還有我及孩子們天天流淚,想到先生因熱愛三鐵而也葬於三鐵的悲劇,享年 45 歲,實在令人我們悲痛不已,希望各位可以幫幫我找找看當天事發的影片」 圖片來源:擷取自網路 對網路提出「主辦單位隱匿消息」的說法,致使遺孀張太太在網路徵求事發畫面。姜寄生則回應,是該日檢方即介入調查,隔天解剖遺體,偵辦期間「不宜多說話」。而根據高雄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葛光輝指出,確切的死因仍須待法醫研究所的鑑定報告出爐才能釐清。 然而,就整起事件的走向來看,因為事發五天後才有媒體報導,對此,一個自稱是「馮光遠粉絲」的臉書粉絲專頁「馮粉知己」即發文嘲諷說:「可能是會影響『愛情產業鍊』所以新聞被壓,看看當初阿扁市長時,拔河比賽造成民眾斷手事件,被『藍營』罵成什麼樣子,用藍營的邏輯,這可算是高雄市府過失殺人了⋯⋯」 「馮粉知己」臉書專頁發文嘲諷。 圖片來源:擷取自「馮粉知己」臉書
廖仁德
2019-03-09
歷史會說話 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
過去國民黨的大中國史觀,為了符合「反攻大陸」的政治需要,透過教育洗腦、宣傳等,將台灣定位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故「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概念,或許早已深植許多人的腦中。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經常宣稱「台灣自古即為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使到今天,這種觀念仍是很多人的錯覺想像。對此,藝人焦糖哥哥(陳嘉行)便透過粉絲專頁教導大家,「如果再次聽到這樣的言論,請先翻他一個白眼,再貼一篇台灣歷史的深度文章送他。 該篇文章引用公共電視與日本 NHK 合作拍攝的紀錄片《人類誕生》(Out of the Cradle),從全人類的角度探討人類誕生、演化和遷徙的故事,進而切入台灣的祖先是如何遷徙。文中指出一個要點,即「台灣不是歷史的邊陲或邊緣,而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節點』」。此外,內文也提到「台灣進入文字社會的時間很晚,但是在歷史過程長河中,人類由此向東北亞、向南(島嶼東南亞、南太平洋)開枝散葉,我們台灣都不曾缺席,而且極其重要」,正是反駁「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言論。 貼文一出,也引來許多網友留言,有人說「中共自建國以來從來沒有一天統治過台灣,台灣自古以來也不是由中國統治」、「平平都是從大陸來的,不要分那麼多!(我是說非洲大陸)」、「美國當初也是從英國過去的,都講英文,但是也沒人說英美同一國阿」等,紛表贊同。 不過,焦糖哥哥所引用的《3 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如何從台灣小島開枝散葉?》一文,應屬於「史前文化考古」的性質,雖有相當程度的幫助我們理解台灣身世,但若從文字的信史角度來解讀,或許也能以另一種觀點來看台灣的過往。 把時間拉回到 17 世紀初,中國正好是明朝,而在《明史》的〈外國列傳〉中,記載著關於「雞籠山」,上面寫著:「雞籠山在澎湖嶼東北,故名北港,又名東番,去泉州甚邇。 …… 」很明顯,雞籠山就是指台灣。試想,如果「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又怎麼會與朝鮮、安南、日本、琉球、呂宋等,同被列在〈外國列傳〉中呢?另,西元 1602 年(明萬曆三十年)七月,倭寇流劫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隨後竄入當時稱作「東番」的台灣(今台南)。明朝將領沈有容遂起兵剿之,而當時就有人問沈有容:「賊往東番,非我版圖,何必進剿?」而隨行的陳第也寫下一篇〈舟師客問〉,「賊之所據,誠非版圖。如必局守信地而以遠洋藉口,則賊亦終無殄滅之期。」意即,倭寇所盤據的台灣,確實不是中國領土,但若受此侷限,以遠洋為藉口,而不出兵進剿,則倭寇永遠無消滅之時。這就證明,當時的台灣非中國版圖,只是因為倭寇盤踞,藉以騷擾褔建,所以才出兵討伐。 到了西元 1683 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帝國消滅了台灣的鄭氏政權,卻一直猶豫要不要將台灣併入版圖,導致清廷內部引起一陣「棄留之爭」。而原先主張放棄台灣的康熙皇帝認為:「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向)化,……」、「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詳見《清聖祖實錄選輯》)就連之後的雍正皇帝也說:「台灣地方自古不屬中國,我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詳見《清世宗實錄選輯》)這應該已經寫得非常白話了,簡單說就是︰「台灣這個地方自古以來不屬中國,因我父親深具謀略威望,才把台灣納入版圖。」 國民中學認識臺灣(歷史篇)教科書封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述的歷史不斷地為「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背書,且尚只是眾多史料中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已經出土的文獻記載著「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可自行查閱。然而,退一步説,就算台灣自古曾是中國的一部份,就「現代國家」的組成要素與概念而言,只要是在某個特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集體意識和共同體,就足以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這絕對不單是「血統」或者「曾經屬於誰」可以解釋得通的。
廖仁德
2019-02-06
網友稱桃園有豬瘟 農委會已澄清為不實謠言
(芋傳媒記者廖仁德報導)為防堵中國非洲豬瘟的入侵,台灣當局始終繃緊神經,深怕一個不小心出現防疫漏洞,同時,也透過學校教育與政令宣導,向民眾傳遞正確的防疫觀念,以避免造成無謂的恐慌。然而,今(15 日)卻有署名「Gina Lin」的網友,透過臉書散佈不實謠言,聲稱桃園已經有豬瘟,呼籲民眾不要去買豬肉吃,引起騷動。芋傳媒記者也致電農委會防檢局追蹤實際狀況,防檢局表示,已請桃園市政府動保處和警方協助調查,動保處處長陳英豪隨後證實,目前已確認該消息為不實謠言,也將依法追究,請民眾勿過度緊張。 造謠網友臉書。 圖片來源:擷自 該網友臉書 該名網友在臉書發文:「桃園已經有豬瘟了,敬告朋友們不要去買豬肉吃,所有的食品和豬有關係的都不要去吃,傷身體划不來,我們還沒看見賣國賊菜 78(指蔡英文)死,我們都要照顧好自己身體,我們要準備放鞭炮」,該貼文立刻引起民眾議論與批評。 圖片來源:擷自 該網友臉書 底下有留言直指「政府沒有做好防疫」,不過,也有人勸她説「講這種話沒證據會被罰很重喔」,但該名網友仍認為「菜 78 封鎖新聞第一名」。這名網友似乎不是第一次,在此之前也曾發佈類似的文章,有人說「小英就是要讓豬瘟事情擴大,使人民恐懼,在(再)將豬瘟全部連結中共,這樣她就有票啦」。 圖片來源:擷自 該網友臉書 圖片來源:擷自 該網友臉書 對此,桃園市政府動保處處長陳英豪談到,下午接獲農委會的告知後,即發函請警方協助調查,以駁斥不實謠言。陳英豪指出,若在網路上散播沒有根據的言論,涉及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 43 條「散布有關動物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傳播不實之流行疫情消息」,可處 5 萬元以上、100 萬元以下罰鍰。 因此,陳英豪呼籲民眾,應共同抵制造謠的行為,並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而農委會也按此事特地闢謠,並在臉書上發文澄清,目的在確保台灣豬產業與民眾享用國產安心豬肉的權益。
廖仁德
2019-01-15
政府忙闢謠《蘋果日報》狂刷假新聞
(芋傳媒記者廖仁德報導)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要「還利於民」,將 400 億超徵稅收的大紅包規劃發給經濟弱勢族群,對此,名嘴朱學恒 9 日稱所謂的「超徵稅收」中,綜所稅有七成都是來自薪資,更直指「收的就是你的薪水啊!」卻慘遭財政部透過臉書打臉回應,財政部指出,超徵稅收是以營利事業所得稅占最多,甚至還請朱學恒「先動腦思考,以免成為假萬惡假新聞的幫兇」。 財政部說明,歲計賸餘的 386 億元分別是: 稅課收入增加:景氣回溫、稅制調整 非稅課收入增加:國營事業獲利及政府轉投資收益增加 政府支出節流 同時表示,歲計賸餘超過半數來自於去年,數據會說話,貢獻最多的即營利事業所得稅,去年較前年同期增加的稅收中,營利事業所得稅占了 45.25%。 圖片來源:擷自 中華民國財政部 臉書專頁。 另外,針對 400 億大紅包的去留,行政院也早已親上火線闢謠,指因應總統的指示,以及經濟弱勢和低薪者分享「經濟紅利」,部會一度研議鎖定月薪 3 萬元以下、60 萬中低收入戶,採一次性、現金發放方式補助,估總經費 400 億元、約 300 萬人受惠,平均每人可拿到 1 萬多元,然而此構想遭罵翻「政策買票」;行政院發言人 Kolas Yotaka 解釋,目前尚未定案,如何運用稅務盈餘仍須從長計議,過年前還不會決定。 儘管已經作出澄清,但是《蘋果日報》依舊「狂刷」負面假新聞,試圖引導讀者、混淆視聽,且該文都是掛名「即時新聞中心」,意即沒有記者名稱的匿名報導,連帶也迴避該承擔的責任。 圖片來源:擷自 不禮貌鄉民團 臉書專頁。 光是 1 月 7 日,就有好幾篇以「即時新聞中心」為名義刊出的文章,如標題「他譙發紅利是爛招 『跟著禿子走才是康莊大道』」,內容引用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鄭世維的批評言論:「施捨一條魚,為什麼不給一根釣竿?是誰造就了台灣低薪的國恥?是誰治國無能,讓我們貨出不去,人進不來?大家口袋空空?」,甚至還要大家「跟著禿子走才是康莊大道」。 圖片來源:擷自鄭世維臉書頁面 另一篇文章,更直指政府的「分享經濟紅利」政策是「史上最大的賄選」。 圖片來源:截自蘋果日報網站 此外,標題「政府散財400億 單親媽怒:超收我的稅無腦補助低薪族」一文,開頭便寫「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政府若有盈餘將與經濟弱勢者「分享經濟紅利」,目前又傳出政府花費三、四百億元預算,補助月薪 3 萬元以下的民眾,平均每人可分到萬餘元。」 蘋果日報連發聳動新聞標題。 圖片來源:截自蘋果日報網站 對於該議題,以「傳出」的臆測式筆調來批判議題,不僅缺乏真實性,也失去了作為媒體應該做好查證工作的專業精神,甚至草率擷取網友留言如:「蔡英文的作為就是共產黨,她才是中共同路人吧」、「就是有一個強盜搶你錢,覺得搶太多去發給自己小弟的概念」等,過度簡化議題,加上皆以「即時新聞中心」為名義刊出文章,不禁讓人質疑,台灣是不是有某些特定媒體已經被「收買」了? 該系列文章大多未有署名記者。 圖片來源:截自蘋果日報網站
廖仁德
2019-01-11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習會將登場 魯比歐:美不會放棄支持台灣
黃靖媗
亞塞拜然拒發簽證 國際法官協會聲援台灣
楊國文
國民黨重回馬英九手中
林保華
始政日或光復節及歷史魅惑
李敏勇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