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相關文章

與高中生談役期恢復

與高中生談役期恢復

  役期恢復議題受到社會廣大關注,尤其筆者在高中兼任全民國防教育課程,身分又是備役,也有個高中兒子,常常遇到高三學生問起此事,許多想法湧上心頭。 像是如何讓「國軍」在戰時能發揮最大戰力、平時能獲得民眾最大支持?除了訓練、還是訓練!對於現行僅有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期,國軍現役幹部多持「不好說」的態度,筆者直接問這群高中生,他們也都認為「四個月軍事訓練,應該很難有很好的戰力……。」 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所發表的民調,有六成九、廿歲以上的台灣民眾認為面對中共武力威脅,役男只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是「不合理」、七成三以上同意「役期恢復至一年」才是「合理」。而會反對兵役恢復者,大多是尚未入伍的役男或某年次以後的年輕學子,原因不外乎擔心影響生涯、怕太操、擔心沒有自由等。 最新民調,20歲以上台灣人中,73.2%同意台灣役男服役至少要1年才合理,17.6%不同意。(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不過,再反問這些年輕人,如果台灣像烏克蘭一樣被侵略了,能靠誰?他們的答案一致:「只能靠我們自己」。 筆者向學生們分享自己當年在高中畢業時,投身軍旅的初衷時,不少學生反問:「老師,妳也贊成讓兒子服一年以上的義務役嗎?」筆者毫不考慮地回答:「不管是幾年,我當然舉雙手贊成啊!與兒子也有共識,這是義務,也是榮譽與責任。現在台海情勢這麼險峻,絕不能坐以待斃。而且當兵經驗絕對有助於未來待人處事。」解說之外,順勢舉以色列、瑞士、新加坡同樣是中小型國家,他們為何如此強調「全民國防」的重要性。 以色列位處周邊都曾與之交戰過的阿拉伯國家之中,讓敵人不敢輕啟戰端的原因,是以色列不忘「亡國」的危機意識。他們在高中畢業後,不論男女都去當兵,甚至為了要能被選上特種部隊,還自費報名民間特訓班以爭取佳績。在二至三年服役期間的加強教育、培養管理專長、參與軍事演習磨練應變能力、體能訓練等,都是他們蛻變為「成人」的必經儀式。至於瑞士與新加坡,雖沒有明確的外敵威脅,但仍如此堅持維持國防戰力,除了國家的「全民皆兵」政策外,最重要的是全民「國防人人有責」的共識。 我國當前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期,目標是至少達到「當一個合格的步槍兵」標準,但現實上,若是台灣進入戰爭狀態,這樣的標準對這些未來可能得上戰場的役男,並不是「福利」,身為母親的筆者清楚知道,「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不只是一句口號。讓士兵能具備並熟稔作戰技能與應對戰場狀況,才是真「福利」。 既然大部分的國人,尤其是本身曾在部隊服過兵役的經驗者們贊成兵役恢復,現在,也請您多向役男或青少年們分享您的看法,因為這是國家安全的關鍵。 (作者是陸軍備役上校,新北市民)
張玲玲 2022-12-29
從中國退伍軍人抗爭談白紙革命

從中國退伍軍人抗爭談白紙革命

「白紙革命」運動不僅發生在中國內地,也在全球開花。在「永遠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專政統治下,大陸整個社會形同壓力鍋,爆發是遲早的事。 中國在二○一八年時,發生了解放軍退伍官兵因退撫安置問題,集結到北京進行群體上訪(抗爭)維權事件。這群人不只「突襲」到北京,而且還是到中央軍委、中紀委大樓外,還犯了中共的另一項大忌,就是跨省跨區。由於退伍軍人過去的組織與訓練,具有一定程度的默契與網絡,故在聯絡方式上有技巧地避開了中共的監督與管控,着便服搭乘大眾運輸,到集合點後才統一換穿軍服;成千上萬的中國老兵穿著軍服在北京抗爭驚動中共高層,也引發全球關注。此事件也曾讓許多人以為會撼動中國共產黨執政或影響習近平領導地位,因畢竟「思想純正」、服從性高的退伍軍人竟會群體抗爭,這對中國來說是非比尋常。最後在習近平以提高補貼、要求地方軟硬兼施、加強管控下,使得後續抗爭變得零零落落,不再成氣候。 當時筆者在博士班進修,正針對此議題撰文,於選修的社會所課程中遇到一位傳播所大陸博士生。有一天,教授於課間直接問他,「是否覺得習近平上台後,對你們的言論管控管得很嚴?還有什麼『七不講』…」他輕輕地點點頭說:「嗯…,好像有……」下課時,筆者特別跑去請問他對解放軍退伍官兵集體陳抗事件有什麼看法,他竟告訴我他完全不知道這件事,還要我將相關報導傳給他看。我相當詫異,心想在中國大陸相關的報導被中共當局與網軍刪除、洗版、管控就算了,連他人在台灣都不能看到報導嗎?事後猜想,或許他極有可能須要對我有所保留,免得惹禍上身吧! 此次「白紙革命」最終應該還是不致達到「革命」程度(一般認知:其一、有意圖推翻或改變中共政權或國家體制;其二、讓習近平下台)。中國在天安門事件後,對於每次的社會重大上訪事件都能圍堵在一定可管控範圍,一來是讓這些抗議群眾能有個適時宣洩機會;二來會想方設法不讓工、學、農各業別串連;其三則運用通訊媒體的管控防止其上訪行動有跨區、省,演變成全國事件的可能。「白紙革命」事件,中共與習近平可能還是可以同處理二○一八年退伍軍人抗爭維權的方式一樣,「安撫」加「管控」軟硬兩手策略暫時平息群眾怒火;只是,繼續悶燒中的中國社會,還能忍多久? (作者為陸軍備役上校,新北市民)
張玲玲 2022-12-01
台灣在第一島鏈的戰略價值

台灣在第一島鏈的戰略價值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川普,任內力推「印太戰略」,曝光的相關國家安全文件中透露,台灣是該戰略中第一島鏈的合作夥伴,亦是受保護、避免中國侵略的國家。筆者對此不覺驚異,此正呼應過去台灣在第一島鏈的傳統地緣戰略地位,也延續韓戰時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形容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之戰略價值。 「島鏈」(island chain)的地理概念,是由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在一九五一年冷戰時期首次明確提出。當時的目標對象是蘇聯、中國等極權共產主義國家,目的是在地理上對其實施圍堵、形成「反共」陣營;在政治與軍事上,則希望形成威懾態勢,集結反共意識與號召民主自由精神,大家團結一致,避免強調武裝鬥爭、壓迫人權的共產勢力向外擴張、赤化。也因此,最明顯的案例就是台灣和南韓,歷經多年努力與蛻變,如今可蔚為亞洲民主國家的典範,享有在共產威權國家體制下的國民,無法擁有、只能暗地稱羨的人權與自由。 台灣在第一島鏈上,位於中間位置與中堅地位,在「封鎖鏈條」上,則是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略通道,也能提供與第二島鏈(指北起伊豆群島、關島等一線)內海域的有利航道及通向遠洋的便捷航路。台灣亦曾是反共的前哨,現在更是。面對近一、兩年中共不斷以軍機、軍艦擾台,其目的即在企圖對我國與國際釋放威嚇訊號,只是「戰狼外交」每每無法奏效,反而引來更多反感,讓台灣獲得更多民主國家的聲援。 全世界面對中國崛起的威脅,即使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台,該威脅不會、也不可能稍減,相信美國的「印太戰略」仍會、也只能延續,方能與盟國共同遏止中國的擴張;而台灣在第一島鏈上的戰略地位與價值也不會改變。台灣的自由與民主價值,在現今國際詭譎多變、大國互疑下,仍要靠著我們自己的軍事實力與全民抗敵意志來維持及保護。 我們不會寄望敵人永不來犯,也不能期待依賴在他國的保護傘下。當我們實力強化,更足以展現保衛自己國家的決心與自信,也能在需要時與盟友協調合作,阻敵來犯;如此,台灣也才能長治久安,人民也才能無懼中共持續對台發起「灰色地帶衝突」的混合威脅。 (作者是軍人)
張玲玲 2021-01-14
親身經歷中國網軍肆虐

親身經歷中國網軍肆虐

日前發生高雄中山大學有十多位兩岸關係與政治學者,遭假帳號監看電子信箱,且時間長達三年,因為入侵者的IP有從美國、中國、香港登入的紀錄,尤其近期高度集中在香港,陸委會懷疑中國將監控系統運用在校園裡面,透過監控師生行為,擴大政治掌握力度。筆者以自身經驗與認知來看,此事一點也不令人驚訝。 中山大學傳出有10多位政治、兩岸相關專業的教授遭到不明人士監看長達3年。(法新社)   約十四年前,身為職業軍人的筆者,公餘在某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進修,突然接獲國軍資訊安全業管單位通知,班上的電子郵件群組人員全被鎖定,並植入木馬程式,竊取了我們的電腦資料,國軍是被行政院相關資訊管理部門通報的。當我看到承辦人員手上拿著我的論文、報告、通訊錄…等列印出的紙本資料,完全傻眼。心想我們這群幾乎都是國軍幹部的碩士生,就這樣被對岸的網軍鎖定而毫不自知。自此事件開始,我對網路的安全性非常謹慎,完全不敢輕忽。 後來隨著網路科技發展,國軍特別加強通資安全的教育,以預防非傳統的網路安全威脅。二○○七年在我到韓國短修前的通資安全加強教育中,我才真正由教官的實務操作課程中認識了一些基本的駭客手法,當時無孔不入、各種樣態的網路攻擊與埋伏手段對我來說又是場震撼教育。 而上次被駭事件原本以為只是群體性被駭,沒想到我也會成為中共網軍鎖定的個別對象。二○○八年當時我擔任韓文教官,階級只是中校,前後收到兩封一看就是網軍寄來的全韓文電子郵件,一封知道我人在韓國,標題是通知我在韓國被人提告,附檔是訴訟書;第二封是知道我是韓文教官,以台灣某大學要聘我為韓文講師,附檔是聘書。因已有基本資安認知,看到標題即予以刪除,但感覺到敵軍就在網路乘機監控,實在不是滋味,也可想像網軍人力之多。 故此次中山大學學者們被監控事件對我來說不足為奇,但非當事人或一般人常不知其嚴重性,尤其對中國「網軍」、「五毛黨」若沒有基本認識,甚至不以為意,就只能讓其利用與操控而不自知,影響力度到國安層級是無庸置疑;務請大家警惕呀!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治教官)
張玲玲 2019-11-11
中國對台「認知空間作戰」

中國對台「認知空間作戰」

  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的「一國兩制」訓示事件及長期透過校園交流管道遂行「內地化」統戰,是冰山一角,也非新議題;去年我國安單位早已證實,中國假消息「攻」台,以其「巨魔工廠」專門培養自媒體,包含解放軍、文宣部門及涉台系統都有網軍,在微博、臉書、YouTube、推特等社群媒體建立帳號,對台展開「認知空間作戰」,網攻火力全開,以層出不窮假消息打擊政府及對民眾全面施以統戰工作,嚴重性已不言而喻。 「認知空間(或認知場域)」是廣告心理學用詞,美國蘭德智庫解析其有多點特色,包括大量產生訊息、多元管道傳播、迅速持續重複、逼真細膩包裝、反覆無常混淆。中國則稱其為「認知域」,定義其為「信息化戰爭」中作戰人員的意識領域,認為其是由感知、理解、信念和價值觀組成的一個無形的軍事範疇,通常表現在「作戰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部隊的凝聚力、作戰經驗和訓練水平、戰場態勢感知程度,以及社會輿論…等」,不只針對我國,包含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即曾對「中國架設釣魚網站騙取機敏資料」,以及「透過網軍影響輿論」兩大手法提出警告。 中國對台的「認知空間作戰」是延續過去對我實施「入島、入戶、入腦、入心」的統戰工作,現再將現代科技與網路合併了長此以往的各種心戰伎倆與宣傳手段,雖也不是新鮮事,但重點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統戰讓民眾不易察覺與警惕,著實令人相當擔憂。 我國務須檢視是否已做好萬全的「反統戰」準備,以及如何讓台灣民眾具備足夠的敵情觀念。須逐一檢視及強化立法、教育、社會宣導各方面工作。若民眾都具備洞悉敵人意圖與詭計的能力,政府能參照美、英、德等國法制規範,方足以防堵中國勢力操控我國輿論、滲透民間分化,確保國家與人民安全。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治教官)
張玲玲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