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忠相關文章

阿里還是泰森?民進黨因應中國攻勢的策略

阿里還是泰森?民進黨因應中國攻勢的策略

  2016年贏得總統選舉的蔡英文,尚未就任同樣面臨北京一波波的攻勢,從甘比亞建交到這兩天吵得沸沸揚揚的「世界衛生大會」邀請函打壓。(民報資料照,黃謙賢/攝) 如果用職業拳擊賽來形容民進黨執政時期的兩岸關係,2000年至2008年陳水扁時代面對的中國很像是拳王泰森 (Mike Tyson),擅長近距離的肉搏戰以及 KO 對手的左鉤拳,民進黨硬是要正面迎戰的結果,就是得承擔泰森的重拳伺候,加上主審裁判美國不公,多數觀眾也不給予同情,最後屢屢被逼到角落,固然維護了尊嚴,但也遍體鱗傷。 2016年贏得總統選舉的蔡英文,尚未就任同樣面臨北京一波波的攻勢,從甘比亞建交到這兩天吵得沸沸揚揚的「世界衛生大會」邀請函打壓,北京仍是以泰森自居,賽前就叫囂不斷要壓低蔡英文高票勝選的氣勢,擺明要給蔡英文的五二O就職演說施壓,讓她接受北京所定義的「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 不同的是,民進黨領導人這次懂得學習另一位傳奇拳王阿里 (Mohamed Ali),踩著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蝴蝶步伐,技巧性地閃躲北京凌厲出拳攻勢,企圖讓對手精疲力盡,再伺機而動反擊。而扮演這場拳賽裁判的美國也回歸公正角色,大部份的觀眾厭惡中國在其他議題上的蠻橫和霸權,給予台灣較多同情和支持。 這才是正確的戰略,因為台灣不能被中國的拳路招數節奏帶著走,如此只會自陷對手設定的戰場,忙著被動回應對手一波又一波綿密攻勢。今天是 WHA,下一個就是九月底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 參與角力,更遑論還有邦交國爭奪戰、陸客來台人數減少、兩岸官方對話機制中斷等可能變數。 釐清戰場與敵我優勢是作戰先決要件。問題核心在於:究竟是習近平壓力比較大還是蔡英文壓力比較大?在這場十二回合的漫長賽局裡,誰比較沉得住氣? 如果蔡英文的就職演說未能如習近平所願,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或是「兩岸同屬一中」等前提,習近平要如何對內部鷹派交待?所以北京先發制人,用 WHA 邀請函夾帶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和「一中原則」來對內安撫、對外宣示,就成了習近平因應蔡英文不願就範的策略。 蔡英文有何必要非得掉進習近平設定的戰場?首先,56%的最新民意和民進黨在國會多數是她最大的資本。習近平可以不在乎與日俱增的台灣意識和「厭中」情緒,但這卻是台灣社會賦予蔡英文的「授權」(mandate)。 其次,主審裁判美國這次比較公正,不但大選期間保持中立,今年三月歐巴馬在華府會晤習近平時,再次敦促北京要和就任後的蔡英文政府打交道。中國的崛起伴隨著在南海和東海的擴張軍力是近年來歐巴馬深化「亞太再平衡」的戰略思考,亞太國家也對中國戒慎以對。 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董雲裳 (Susan Thornton) 日前公開讚許蔡英文從競選到當選迄今言行一致,美國重視蔡英文「維持現狀」的保證,也不會對「九二共識」採取立場。 國務院發言人杜魯道 (Elizabeth Trudeau) 9日被問到WHA邀請函一事,重申美國信守基於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她強調美國樂見台灣接到邀請函出席今年5月23至28日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台灣過去七年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了世衛大會,美國強力支持在世衛大會這樣的參與方式,以及台灣有意義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工作及相關活動。台灣在世界衛生方面有重要貢獻,台灣在世衛大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工作方面的參與讓世界變得更安全和健康。至於包括日本在內許多國家更看重台灣未來在區域的建設性角色。 面對北京的近身騷擾和搏撃,民進黨光是用阿里的蝴蝶步保持距離仍然不夠,還要找尋最佳回擊時機。但回撃並不意味挑釁,而是運用現階段拳擊場觀眾對中國的憂慮甚至厭惡,轉為自身對外政策的利基,撐過艱辛的賽局。 例如善用台灣的「民主牌」來重新形塑民進黨的國際品牌。「女性總統」是最好的行銷起步,但更重要的是凸顯民進黨政府決策的穩定性、一致性和務實性。對照習近平的高深莫測與不可預測性,以及諸如美國和菲律賓一些新興政治人物的民粹至上主義,蔡英文恰可重塑國際對民進黨領導人的過往負面印象。 又如,用透明、改革、民主的「良好治理」(good governance) 來引領中國民主化開展,也讓台灣能夠實質參與全球民主社群。這也涉及台灣能否妥善整合公私資源,進一步拓展民主,協助其他國家的良好治理,也是「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 的精義。 此外,爭取有尊嚴地參與 WHA、ICAO 和國際刑警組織 (INTERPOL) 等國際組織當然重要,面對不合理的打壓我們也要據理力爭。但民進黨更有責任凝聚國內共識,讓多數民意充當拳撃手的啦啦隊,避免自家人扯後腿,因此公眾溝通與說服就非常重要。 最後,用諸如新南向政策、醫療外交、健康安全、人道互助的實質「巧實力」(smart power) 來拓展台灣的國際存在感,也是能夠堅定屹立在賽場上的聰明策略。
劉世忠 2016-05-11
習近平對金正恩的姑息無為與莫可奈何

習近平對金正恩的姑息無為與莫可奈何

  金正恩(圖右)為了鞏固權力,在五月北韓勞動黨大會前展現國家領導人威望,不惜惡化朝鮮半島衝突,與金正恩關係漸行漸遠的習近平(圖左)卻也莫可奈何。(圖:網路資料,民報合成)   如果說今年一月台灣總統大選蔡英文的勝選,對北京來說是預料中的結果,那年初迄今北韓兩度進行核試爆與發射長程導彈的舉動,才是真正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揮之不去的夢魘。 金正恩採取外交上不計後果、賭博式的所謂「邊緣政策」(brinkmanship),挑動的不僅是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也微妙地改變東北亞地緣政治平衡,拉近美、日、韓安全關係,同時置中國於尷尬處境,從南韓與中國的反應就可看出箇中端倪。 就在南韓總統朴槿惠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過電話後,南韓政府宣佈將研究引進部署美式高空區域防衛飛彈「薩德」系統(THAAD)。事實上此一政策風向球在上個月朴槿惠發表的對國民演說時已宣示。在今年以前,朴槿惠對華府積極遊說的「薩德」系統始終三緘其口,不願公開表態,避免得罪北京,包括她去年年底訪美時都未談及。但今年北韓的蠢蠢欲動讓朴槿惠不得不搬出最後底線。 對此美、日政府當然歡迎,因為若能在南韓部署「薩德」系統,無疑對美軍在亞太飛彈防禦系統的整合與強化注入強心針,也增強對北韓、中國和俄羅斯長程導彈的聯合防衛能力。再加上朴槿惠上任以來採取「經濟親中」、「安全依美」戰略,與日本安倍政府的關係直到去年年底才解凍、進行元首會晤,如今因為金正恩攪亂一池春水,讓南韓在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之後,在安全上回歸美日的安保合作,怎能不令北京跳腳? 北京的難處在於:既不能過度制裁北韓讓北韓崩潰,造成難民危機,又不能坐視美、日、南韓深化飛彈防衛合作,更遑論北韓的長程飛彈與核武能力提升對北京也構成威脅。更重要是,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必須應付來自國際建制的施壓,善盡區域大國的責任,管控北韓這位小老弟的失控行為。因此北京仍將北韓這次舉動定位在發射衛星,同時對其藉此執行彈道飛彈技術試射的行為僅表示「遺憾」,但對美韓進行有關部署「薩德」系統則是強力批判,表達「嚴正關切」。由此可見北京更在乎的是後者。 只是金正恩為了鞏固權力,在五月北韓勞動黨大會前展現國家領導人威望,不惜惡化朝鮮半島衝突,與金正恩關係漸行漸遠的習近平卻也莫可奈何。2014年習近平打破過去中國國家主席上任後先訪北韓再訪南韓的慣例,先造訪首爾,當時平壤就毫無預警地朝日本海發射兩枚短程火箭表示抗議,迄今金正恩與習近平都尚未互訪。 至於歐巴馬上任以來對北韓採取的是孤立、嚇阻以及透過國際合作以制裁北韓的策略, 其中尤其鎖定傳統上與北韓關係密切的中國施壓。二月初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訪問首爾前即向北京喊話,要求北京遏止北韓的核武發展野心,或者若北京不接受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更強硬的制裁方案,美國與其安全盟友將聯手採取北京不樂見的制裁措施,而美國國會也同意授權歐巴馬政府對北韓設訂更嚴格的制裁手段。在這次長程導彈試射之後,南韓隨即關閉與北韓共同開發的「開城工業區」,這個工業區僱用五萬多名北韓工人。 歐巴馬政府深信可將美國與伊朗的限制核武發展協議模式運用在北韓身上,而且制裁只是工具,迫使對手走上談判桌才是目的,但解鈴還須繫鈴人,球在北京那一邊。歐巴馬政府為確保北韓危機不致成為壓倒他卸任之前外交政績的最後一根稻草,準備施壓北京對北韓採取更嚴厲的新制裁措施,包括禁止所有北韓船隻進入中國港口、中斷中國對北韓的石油輸出,以及斷絕北韓對外貿易往來的銀行關係。如果中國和俄羅斯一樣繼續消極抵制,北京承擔的壓力鍋將愈發沈重。
劉世忠 2016-02-18
葡式燉飯vs.台南鹹粥

葡式燉飯vs.台南鹹粥

徐徐緩慢的城市節奏,才能品嚐出料理的真實美味和故事。這是我如此鍾愛里斯本和台南的原因。 跳上百年歷史的復古黃色木造28號電車(Electico 28),一路嘎吱作響、氣喘噓噓、老態龍鐘的牽動引領,穿梭在高低起伏、蜿蜒不定的里斯本街頭。忽而停靠市區最高點的聖喬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在百年老城堡Miradouro Largo Portas do Sol鳥瞰里斯本全景。接著不經意彎進曾經是摩爾人居住的阿爾法瑪(Alfama)、龐巴爾(Baixa)等舊社區,彷彿駛進中世紀古城夢幻境地。沿途還經過市集、廣場、港區等市井小民聚集地,不到一小時,除了對里斯本這座歷史古城有了初步地理輪廓的理解,更好似穿梭在城市演進的時空隧道之中。 里斯本港口拱門(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黃色列車的交會之間,穿雜著漫無秩序的人影跟隨,車頂看似雜亂糾纏的電聯線,導引電車順利交錯,承載城市大步邁前的動力。我閉上雙眼,昔日里斯本港都的繁華容景,再次躍然眼前。 里斯本黃色電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台南舊市區,一樣適合徒步慢行,輕鬆騎著單車,或者搭乘人性化路線的公車,悠遊在主要小吃與景點之間。有人說,台南的巷弄最適合尋覓驚喜,往往不起眼的轉角處,就出現一棟百年歷史古厝,或是老屋翻新的人文風格餐廳和咖啡館。我偏愛隨意遊走在永樂市場和水仙宮市場之間的西門、民族、民權、民生、海安幾條路之間的巷弄,感受最在地的城市脈搏和呼吸。 城市慢行的好處,當然就是探索美食。 葡萄牙美食不是只有蛋撻,正如同台南料理也絕非僅有擔仔麵。熱愛歐洲地中海式烹調風味的我,葡式海鮮燉飯(Cataplana)是我的首選。同樣是伊比利半島上擁抱海鮮飯的國度,西班牙海鮮飯和葡萄牙海鮮飯道理相同、作法和炊具卻大相逕庭。源自西班牙瓦倫西亞的海鮮飯(Paella Valenciana),善用在地盛產的稻米,加上雞肉、蔬菜和海鮮做成了海鮮飯,生米在平底大圓鍋裡用洋蔥和海鮮高湯炒煮,陸續加入食材,最後摻進有壯陽補精之效的蕃紅花就大功告成。口感略硬的米粒吸飽海鮮的天然鹹味,是早年討海人吃粗飽、又營養的大鍋飯。 葡式海鮮燉飯則另有一番風味。它是用葡萄牙傳統的銅鍋烹調的海鮮雜匯料理。銅鍋比起平底鍋導熱更快,烹煮時間較短,最適合早年打漁人家補充辛勤工作流失的體力。附上銅蓋直到端上桌子才打開的一瞬間,香味撲鼻、令人垂涎。葡式燉飯的材料有海蝦、淡菜、干貝、魚肉等,再加上紅、黃椒或櫛瓜等蔬菜,味覺和視覺同時挑逗食慾。為了要有飽足感,再加入馬鈴薯或是米為燉煮的主食材。葡式燉飯比起西班牙海鮮飯更濕潤,帶著濃密海鮮原汁,食用過程中,米粒慢慢吸附湯汁,口感綿密厚實,猶如動人音符餘韻繚繞,令人齒頰留香。 葡萄牙海鮮燉飯(圖片來源:作者提供)在時代歷史軌跡上同樣是以海港為城市發展軸線的古都台南,在府城眾多美食中,同樣有一道鹹粥適合在有點冷冽的清晨讓人細細品嚐。傳統台南人早餐吃粥,已經是一項不證自明的真理,因為它是人類生理最根本的需求。經過整夜休息的胃囊,在大清早準備開展辛勞幹活的一天,來碗熱騰騰的鹹粥,溫暖的不只是脾胃,還有心靈。享受台南鹹粥這道平民美食最好是一大早就來到西門路、府前路口的阿堂鹹粥,或是西門路、民族路口的悅津鹹粥。這兩家鹹粥都坐落在圓環,呈現早年台南勞動市民集散的影子,因為圓環是車輛和人潮往來最熱絡的交匯點,所以直到現在總還是可以看到歐吉桑一大清早騎著歐兜賣或步行前來點一碗鹹粥,配幾樣小菜,然後滿足地在大批遊客到來之前,摸著飽漲的肚皮、帶著淺淺的微笑離去。 台南鹹粥的材料也多以海鮮為主,充份利用台南在地的虱目魚、土魠魚、蚵仔、魚肚、魚皮、魚腸,加上韭菜末等食材,再配根油條,或者用油條吸附湯汁入口。口感嚐來猶如葡式燉飯,吃下去的不只是料理,還有久遠的在地文化味道。我看著西門圓環的車水馬龍,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里斯本蜿蜒曲折、人聲鼎沸的街頭景像。 台南鹹洲(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在里斯本和台南這兩座城市,發現巧妙的連結,也見證文明轉型的感動。昔日曾是西歐最大貨物進出口港的里斯本,享有葡萄牙帝國輝煌壯盛的海洋強權光榮。如今隨著百年電車徐緩的步履指引,只能緬懷、憑弔這座歷史城市的蒼老容顏。台南也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市,縱使沒有黃色電車喚起對歷史過往的記憶,卻藉由斑剝褪色的城市圖像,吸引人們前來重新探索、認識這座城市最寂靜、原始與真實的角落。 里斯本電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城市的老,才是最珍貴的資產。一座屬於海的城市,總是帶著些許風華已逝的滄桑與孤寂。黃色電車駛過的歷史軌跡帶不回往昔驕傲繁盛的美麗回憶,車來人往的圓環秩序也攔不住城市的勇敢前進。或許最好的對待,是在電車交會的短暫瞬間,給城市生生不息偉大精神一個崇敬而謙卑的禮讚。正如同在翻轉老城的同時,也必須嚴肅尊重陳舊歷史的動人詩篇。
劉世忠 2015-12-20
蔡英文訪美為什麼如此成功?

蔡英文訪美為什麼如此成功?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此次訪問美國如此成功,從「出口轉內銷」的角度而言,對已經穩定領先的選情錦上添花,更將美國可能干擾未來選情的變數減至最低。對照上次大選華府明顯出手「打蔡助馬」,這次美國不只嚴守中立,同時給予蔡英文高規格接待與長遠期待。成功原因主主要有三: 一是兩岸與亞太區域環境的轉變與美中之間競爭的更形齟齬惡化。 儘管去年11月歐巴馬訪問北京與習近平簽署數項重要協議,美中關係看似有所進展,但隨即被中國推動亞投行以及在南海填海造陸之舉破壞。就在亞太各國密集進行以制衡中國為主軸的合縱連橫、結盟自保「穿梭外交」之際,蔡英文此時訪美,給予華府重新思考台灣在歐巴馬「亞太再平衡」政策面臨中國崛起挑戰時的戰略重要性。 蔡英文此次訪美,從「出口轉內銷」的角度而言,對已經穩定領先的選情錦上添花,更將美國可能干擾未來選情的變數減至最低。(蔡英文訪美記者團提供) 二是台灣內部藍綠實力消長。 執政的國民黨歷經去年11月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的打擊,以及太陽花公民運動對馬政府推動《兩岸服貿協議》的反撲,不僅未能重新振作,反而持續軟弱分裂,迄今無法推出強而有力的總統候選人。華府當然清楚民進黨明年勝選的可能性,若是重蹈11年打壓蔡英文的覆轍,恐將引發台灣選民反彈,不如理性務實與蔡英文對話,確保未來民進黨新政府下的台海情勢能在華府的「政治雷達」上穩定運行。無論是即將卸任的民主黨歐巴馬政府,還是可能接任的另一個民主黨政府或共和黨政府都抱持如此態度。「與民進黨重新交往」(re-engaging the DPP)已經是華府共識。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民進黨與蔡英文的進步,包括擴大對美外交斡旋與政策諮詢的團隊以及蔡英文本身對美國溝通的自信心提升。 有鑒於上次大選訪美的不愉快經驗,民進黨早於去年九合一選舉大勝後就啟動蔡英文訪美工作的準備。除了陸續向美方提出《國防藍皮書》與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基本態度與準備,蔡英文也透過中國事務委員會凝聚黨內更多務實的對中作為,包括民進黨執政各縣市成立兩岸事務小組以及在立法院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本會期優先審查法案。這些都是具體的務實行動。 民進黨執政各縣市成立「兩岸事務小組」以及在立法院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列為本會期優先審查法案。都是蔡英文訪美前具體的務實行動。(記者王敏為攝) 美方當然不只要看民進黨的「行動」,更要蔡英文的「保證」。因此蔡英文一步一步提出對美的「戰略再保證」(strategic reassurances)。蔡英文年初針對兩岸關係先拋出「三個有利」和「三個堅持」,接著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背書下提出維持台海和平與兩岸穩定發展的「維持現狀論」。民進黨中央的「戰情室」針對訪美進行無數次沙盤推演與文稿推敲,核心幕僚數度訪問華府先行溝通說明,抵達華府前蔡英文先於「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撰文,提出多元外交對話、有意義參與國際事務、確保經濟自主性以及「有原則」的對中交往政策,為訪問華府行程定調。 這些鋪陳,都是為了向歐巴馬政府官員證明,她這次是有備而來,訴求強化全面、而非單一議題的台美關係,而且背後有著民進黨團結一致的支持,更考量到近年來台灣社會民意對兩岸關係的新態度與亞太政經安全情勢的變化。 蔡英文抵達華府前先於《華爾街日報》撰文,提出多元外交對話、有意義參與國際事務、確保經濟自主性以及「有原則」的對中交往政策,為訪問華府行程定調。(AFP) 更重要的,她在智庫CSIS的公開演說再三強調一致性、可預測、延續性等關鍵字,並且具體保證在當選總統之後,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以及兩岸之間應該珍惜並維護「二十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這些都是華府想聽、而在上次大選沒有從蔡英文口中聽到的。至於國民黨重施故技的放毒、消風、抹黑、卡英等小動作都只是曝露黔驢技窮的窘態而已。 蔡英文對美國與國際社會提出的「戰略再保證」,後續當然要用行動來證明其一致性、可預測、延續性。但是一個成長中的民進黨,歷經過去對美關係的碰撞、摸索與傷痕,應該有所成長進步,強化與美國多層面的「戰略合作」(strategic convergence)與信任感,才能替未來民進黨的對美關係,奠下新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基礎。
劉世忠 2015-06-08
美國「第一先生」柯林頓?

美國「第一先生」柯林頓?

2016年台灣可能出現第一位女性總統,但會不會有首位「第一先生」還不知道。2016年美國也可能出現首位女性總統希拉蕊,而且她還是前「第一夫人」。更戲劇性的是,美國可能的首位「第一先生」柯林頓也是前任總統,連帶他們的女兒雀兒喜也將兩度披上「第一女兒」的頭銜。這場歷史性劇碼如果成真,對華府政治生態的張力、媒體報導題材的豐富性,乃至於美國與全球關係的影響將更勝於「紙牌屋」(House of Cards)裡的戲劇效果和想像。 2016年美國可能出現首位女性總統希拉蕊,而且她還是前「第一夫人」。(美聯社) 美國前第一夫人和前國務卿希拉蕊已經宣布她將參選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儘管距離投票還有20個月,共和黨看似群雄並起、卻仍缺乏「救世主式」的候選人。希拉蕊雖然樹大招風,近來深受「電郵門」事件干擾民調有所下跌,但依然穩定領先共和黨可能競爭對手。弔詭的是,美國輿論更感興趣的不是首位女性元首的出現,而是未來「第一先生」柯林頓的角色。 這個問題早在2007年希拉蕊有意角逐民主黨總統初選時就已浮上檯面。當時仍活耀於美國政壇與國際舞台的柯林頓說,他當然希望有機會重回白宮,而儘管角色和希拉蕊互換,他也樂意延續過去「第一夫人」的功能。就連當時與希拉蕊競爭的歐巴馬都曾說過,他有時覺得他其實是在和柯林頓競選。 弔詭的是,美國輿論更感興趣的不是首位女性元首的出現,而是未來「第一先生」柯林頓的角色。(法新社) 但這下問題來了,傳統美國「第一夫人」的「既定工作」包括白宮佈置與花卉展示、國宴菜單調配、復活節陪孩童撿蛋、耶誕節聖誕樹點燈等。倒不是說男人不應做這些事,柯林頓也說只要希拉蕊總統要他繼續此類慈善、社福、公關事務,他都樂於接受。甚至外界該如何稱呼他也成了熱門話題。有人建議正式職稱是「總統第一先生柯林頓」(President First Gentleman Clinton),柯林頓則自嘲叫他「比爾」即可。 玩笑歸玩笑,雖然美國憲法並未規範總統配偶的職責,而屬象徵性,且自從甘迺迪總統任命他弟弟羅伯甘迺迪出任司法部長後,美國法律就規定總統不得任命親屬擔任政府職務。但翻開美國「第一夫人」歷史,並不全然都是花瓶角色,「枕邊人」影響國政或是餐桌旁決定政策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詹森總統夫人瑪莉對內閣人事任命經常提供建言;威爾遜總統中風短期無法視事時,他的夫人艾迪斯儼然成為「地下總統」;古巴飛彈危機時,甘迺迪總統與妻子賈桂琳分享最高情資;迷信占星學的前「第一夫人」南西據傳還曾藉此決定雷根總統的部份行程;希拉蕊當「第一夫人」時更在白宮西廂成立專屬辦公室,更強勢主導健保等議題。而「第一夫人」良好的形象也有助挽救總統威望下跌,轉移民意對總統施政不滿的焦點。小布希總統夫人蘿拉端莊、慈母、溫柔的人格特質和關懷女性健康和權利就是範例。 希拉蕊當「第一夫人」時在白宮西廂成立專屬辦公室,強勢主導健保等議題。(美聯社) 如果加上柯林頓這位可能的「第一先生」曾經當過8年總統這項經歷,以及他卸任迄今累積的豐沛國際人脈聲望和國內高支持度,果真希拉蕊入主白宮,除了開啟「柯林頓王朝」(The Clinton Dynasty)夫妻先後擔任總統的美國歷史新頁,柯林頓的影響力絕對是深遠而廣泛的,他也將徹底顛覆「第一夫妻檔」(The First Spouse)的傳統運作模式。 關鍵在於如果希拉蕊當選總統,如何運用柯林頓較擅長聆聽與溝通的人格優點,補強她較強勢、容不下異見的領導風格,甚且這樣的互補模式從選戰就要開始。加上柯林頓總統任內成功平衡赤字的優秀政績和國際影響力,以及希拉蕊擔任歐巴馬首任4年國務卿走遍112個國家的外交歷練,可以想像這對白宮「第一夫妻檔」的權力將遠大於歷任美國總統。 當然,「第一先生」是否過度干政往往是主觀認定的問題,而且柯林頓的魅力常常搶過希拉蕊的風采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將是希拉蕊邁向白宮之路的挑戰,也是若能成功奪下白宮寶座後持續的挑戰。
劉世忠 2015-04-14
 馬連的Trick or Treat

馬連的Trick or Treat

  選情「穩定落後」的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一改1年前批判馬英九政府是「大明王朝」的新世代改革形象,前倨後恭地配合馬英九協助輔選。圖:新頭殼資料照片距台北市長選舉僅不到30天,選情「穩定落後」的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一改1年前批判馬英九政府是「大明王朝」的新世代改革形象,前倨後恭地配合馬英九協助輔選,甚至無顧總統維安陣仗龐大、安全執法過當、造成對立衝突的風險,在台北市鬧區進行掃街演講拜票。連勝文選情低迷固然與馬政府長期執政無能積累的印象有關,再加上受到近來食品安全引爆民怨等大環境牽連,但連勝文作為候選人本身條件不佳、欠缺自我領導哲學、競選團隊效率不彰、文宣作戰慘不忍睹才是主因。偏偏他仍不自知,執著於砸大錢用傳統且不切實際的working stay和long stay來進行形象包裝,造成反效果,也愈發凸顯其財大氣粗的權貴形象,讓連勝文無法脫離國民黨保守退步勢力,難怪和多數年輕選民距離更遠,泛藍支持者不是無顏表態、選擇神隱,就是失望不滿、放棄投票。為了刺激多數未表態的泛藍選民出來投票,連勝文近來繼續延續國民黨慣有選戰技倆,猛打恐嚇牌與危機牌。除了警告泛藍選民若國民黨輸掉首都台北市長一役,未來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恐將遭砍、衝擊台灣產業與財經、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將倒退等,更打出陳水扁和吳淑珍牌來影射無黨籍參選人柯文哲與陳佩琪。如此「不投票就完蛋」(show up or screw up)的選戰策略,呈現在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的氛圍裡,愈發顯得黔驢技窮、進退失據,明顯低估台北選民的智慧。相較世界其他國家都會市長選舉,2011年韓國首爾市長補選,「人權律師」朴元淳以獨立候選人參選,擊敗執政黨保守陣營的候選人,也是10年來進步力量出線的首位首爾市長。當時朴元淳高舉「市民運動家」與「市民候選人」的旗幟勝選,選舉結果為韓國政治帶來重大變化,亦即讓市民在對舊體制的憤怒失望之餘,選擇了新的時代的來臨。特別是20-40歲的年輕人壓倒性支持朴元淳。當時首爾年輕人對失業與高房價不滿,對政黨政治失望,朴元淳的市民形象廣獲民心。朴元淳也以「舊政治勢力vs新市民勢力」的對決為訴求,今年更順利贏得連任。近年來日本大都會諸如大阪和東京市長選舉,大多都由無黨籍候選人當選,也逐漸改變日本地方選舉政治文化和趨勢,因為他們讓市民相信新的市長能超越黨派,根據市民利益來與主要政黨協調合作。縱使非無黨籍市長當選的例子,例如紐約新市長白思豪,即是打著為小市民爭取公平正義、縮短貧富差距的競選旗幟當選。年初就任之後,立即將興建平價公共住宅與提供窮人孩子公共學校教育為優先政策。長久被視為天龍國的台北市民,享受全國最多的財政資源,坐擁台灣政經中心,在馬英九與郝龍斌2位國民黨市長治理16年下,其實只要捫心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決定要不要投票或是要投給誰,那就是:你的生活有比以前過得更好嗎?然後再問另一個問題:如此的連勝文可以做得比前任台北市長還好嗎?答案已經很清楚。
劉世忠 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