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廷相關文章

張顯耀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張顯耀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陳為廷/島國前進發起人、清大研究生在宣布起訴參與太陽花運動的一一一名抗爭者的同時,北檢也同時宣布張顯耀案偵結,予以不起訴處分。王郁琦黯然下台。輿論視之為馬政府又一次的政爭失敗,而鼓掌叫好。但張顯耀到底有沒有洩密、有沒有危害國家安全?從檢方的不起訴理由,和近日報導來看,仍然疑點重重。從不起訴理由中可確知的是,張顯耀確實有將若干文件透過台商轉交給中國政府。但檢方認定,一方面這些文件本身只是「普通」等級,並非「機密」,比對監聽譯文與陸委會官員的證詞,也「無以斷定」張顯耀所揭露的內容是否屬於「機密」事項,難以證成調查局移送之初所指控的「通敵罪」事實;另方面,依據前國安局長蔡得勝的證詞,國安單位監聽、關注張顯耀赴中行動五年,但都沒有發現異狀,國安單位也沒有進一步偵辦,顯見張顯耀沒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但就在不起訴隔日,不具名的「國安人士」卻透過媒體有系統地放話:蔡得勝之所以做出「沒有異狀」的證詞,是因為蔡得勝「自以為」張顯耀的行動有得到馬英九的授權,因此在職期間並未將資料上呈給國安會,直到金溥聰接任國安會秘書長,調閱相關資料,才發現異狀,認為張顯耀「真的有問題」。馬英九在接受專訪時,也加碼表示對蔡得勝的「自以為」,感到「非常訝異」。應約談蔡得勝金溥聰  案情走到這裡,關鍵聚焦在:那個讓馬金覺得「真的有問題」的「相關資料」到底是什麼?蔡得勝「自以為」馬英九授意張顯耀去執行,而不向上呈報、甚至不向檢方透露「秘密行動」又是什麼?依據不起訴書,蔡得勝曾向檢方表示,呈遞給檢方的監聽譯文,就是他所得到的「所有資料」。與現在報導出來的「還有其他相關資料」,顯有出入。這可能涉及偽證罪的問題。檢方應該進一步約談蔡得勝、金溥聰釐清。 在進一步釐清之前,張顯耀案的真相,仍然卡在「國安黑箱」裡。公民只能看著蔡得勝的「自以為」、與馬金的一再「震驚」,而困惑傻眼。但不管張顯耀到底有沒有問題,我們都可以確知,兩岸協商的監督機制,是真的非常、非常有問題。回顧去年太陽花運動提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訴求時,行政院提出的對應方案,就是要再加上「國安審查機制」,在簽訂兩岸協議前,先經過行政院會審查、再送交國安會進行國安審查。馬政府當時一再保證,如此便能杜絕社會提出的國安憂慮。但自張顯耀案爆發以來,這套說詞就已經被證實是馬政府的自打嘴巴──如果這套過去執行已久的「國安審查機制」這麼有效,為什麼還會讓一個你們自己口中的「洩密者」成為談判前線官員,而不察?案情發展至今,我們更可以進一步追問,若「國安人士」的說法為真,那麼,為什麼一個國安首長,還可以僅憑「自以為」,就能選擇性地呈報、偵辦案件,而總統事先毫不知情,要等到事發後,才「非常訝異」?無論如何,馬政府對自己提出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版本所做的保證,都已經不攻自破。事實證明,行政權獨大、黑箱的國安審查,必將伴隨「政治利益」凌駕「國安」的隱憂。太陽花運動將滿一年。即使經過一番震盪,新任行政院長毛治國仍表示不願撤回政院版的監督條例,將其列為下會期的「優先法案」。國民黨新共主朱立倫則至今未置一詞。月底立院開議、加上大選提名在即,監督條例預料將成為下一輪的決戰點。我們必須力推民間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確保資訊公開、國會監督、公民參與、人權保障、政府有責等基本原則。因為唯有民主,才是真正的國安。
陳為廷 2015-02-16
誰要靠馬雲、雷軍?

誰要靠馬雲、雷軍?

 陳為廷/島國前進發起人、清大社會所研究生同在兩岸企業家峰會主辦活動的邀請下,中國兩大近年崛起的「重量級」資本家──經營阿里巴巴的馬雲、以「小米機」迅速崛起的雷軍,在過去一個月內相繼來台訪問,並發表演講。無巧不巧,演講的主題都鎖定「青年」、並且發下豪語︰「台灣企業家不幫,我來幫!」雙雙喊出將設立基金,協助台灣年輕人創業。作東的高官現場反應熱烈。國民黨副主席、海基會董事長更忍不住在馬雲演講完後,脫口而出那句後來在各大媒體上反覆播放的:「還是這個馬主席厲害!」主流媒體、各家財經雜誌,也接連幾個禮拜,競相追捧兩人帶來的「紅利」,並以專題方式強調兩人如何「白手起家」,短短幾年就顛覆市場。有趣的是,這些報導、簡介的內容,都巧妙地繞過了一個重點。那就是,他們和「黨」的關係是什麼?我們有必要來複習一下,兩人在此波宣傳中被隱去的背景。去年七月,《紐約時報》揭露,馬雲能夠不公開地運用政府資源、快速崛起,原因正在其背後有高官家族的投資。早自二○一二年,中共太子黨就藉由博裕資本、中信資本以及國家開發銀行等單位,在阿里巴巴插股獲利。相應地,馬雲的「表現」也可圈可點。他曾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公開表示六四鎮壓是「正確的決定」,也曾透過旗下企業關閉擅於批判政府的「一五一十」部落格網站。至於雷軍,他本身就曾擔任中國政協委員、二○一三年更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自從「小米機」入台以來,最大的爭議,就是它嚴重的資安問題。NCC主委石世豪就曾坦言,這款手機會將異常的資料量回傳給北京的伺服器,對消費者的個資帶來威脅。這些個資被回傳到北京去做什麼?無人得知。另外,自二○一三年中至今,雷軍在台設立的「獵豹移動」公司,也大舉鎖定台灣科技公司人才進行挖角、藉機竊取技術。此舉讓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怒批,雷軍這樣靠抄襲、挖角的公司,不可能創新、也不會培育人才。回過頭來追問,為什麼馬雲、雷軍要在這個時刻相繼來台「協助青年創業」?有些評論從商業角度主張,這是兩人看準台灣CP值極高的勞動力、也是配合自身企業要拓展海外市場的免費行銷;也有評論以政治角度主張,這正是中共統戰的新策略,眼見過往屢屢跳出來主導政治走向的郭台銘、王雪紅等人的輔選績效頻頻「落漆」,乾脆直接端出中國的明星資本家籠絡青年。這也符合中共在三一八運動過後,強調要加強對台「三中一青」統戰工作的戰略宣示。事實上,兩者都有道理。這個「跨海峽政商集團」的行事邏輯,本來就是既要滿足企業的獲利、又能鞏固中共的政治勢力。政治與經濟,從來不可分割。那麼,台灣青年是不是就真的該買單,張手擁抱這樣的「協助」,一起和雷軍大喊:「不被人嘲笑的夢想,就不叫夢想!」事實上,這並不是大家敢不敢作夢的問題,而是在台灣過去二十年高度財團化的結構下,青年早已喪失創業的空間。根據社會學者林宗弘的研究,自一九九○年代末,產業與資本加速外移,留下的都是資本高度集中的產業,新創企業難以存活,像郭台銘那樣搭上全球電子業轉型的機會,已難再現。而這種高度財團化的主因之一,正是過去十年兩岸經貿的大幅開放。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該怎樣相信一手拿出創投基金,一手又支持兩岸經貿持續開放、加速台灣財團化,且以國家級規格持續挖角人才、竊取技術,阻礙台灣產業升級,同時配合中共政權實行政治控制的馬雲、雷軍,會是解答?說到底,「自己國家自己救」並非自絕於「經濟發展」的短視,而是我們深思台灣政治、經濟永續發展的許諾。馬雲、雷軍,還是交給這些貪婪的政客們去靠吧!
陳為廷 2015-01-26
陳為廷宣布參選苗栗山線立委補選

陳為廷宣布參選苗栗山線立委補選

 跟大家報告一個決定。我將以無黨籍的身分,投入2015年,苗栗山線選區的立委補選。過去這幾天,綜合媒體的報導、及與朋友的討論,大概有以下這些結論。首先,是媒體炒作的「兵役」問題。這其實根本不是問題。《選罷法》並沒有規定要先當兵才能選。選上後,只要我有學籍,仍然可以緩徵。我目前才碩一,學籍到2018年。若選上補選,做完任期完全不是問題。這並不是逃避兵役。有些網友幫忙找出家中特別因素可以免役的規定,但我並不考慮。時間到了,該服的兵役我一樣會服。這對我的學業也不構成問題。辛苦一點而已。反而社會學的論文,本來就在處理政治、社會結構的問題。我將把我的參政經歷,作為我的田野,設法寫出一本無愧於心的論文。再來,這幾天,也有許多朋友的善意「勸退」。朋友們的意見,不外乎,選舉是殺紅眼的。我又不是什麼道德完人。沒有必要在這一場就撩下去,耗盡自己的政治光環。應該把握機會出國念書,儲備自己,為二十年後的台灣做準備。或如果真要選,也該去找個「好選」的都會區選,沒必要打風險那麼高的選戰。但我總是覺得,「政治光環」、「社會影響力」,本來就不該是我個人的資產。這不過是一連串運動過程中,我所擁有的僥倖。眼下苗栗的艱難、與台灣的改革之勢,正當其時,當用則用。應該盡可能地把這些虛名,轉化成紮實的組織、與運動,讓問題得以被彰顯、讓理念得以實踐,才真正是無愧、且有益於這個社會。至於「挑個好選的選區」,則從來不曾出現在我的考量範圍內。我們的初衷,本來就是實踐理念、而非要個位置來鋪排晉升之路。苗栗是我的家鄉。家鄉有難,你不能背離你的家鄉。--這條返鄉之路,曲曲折折,走了五年。時代的浪潮,不由分說,將我們擺盪在城市、與故鄉之間。2006年離鄉北上求學,見識了樂生、三鶯、野草莓等運動後,在高中最後一個學期,我回到故鄉,與一群高中生辦起「苗栗後生讀書會」。在故鄉的小書店裡,我們每個月一次,從教室借來桌椅,辦起苗栗文學、歷史的講座,與學長共同進入大南埔農村訪調,重新認識腳下的土地。2009年,「鏟田事件」前兩個月,我第一次踏入大埔。在如今不知所蹤的被徵收戶陳大姐的家中,我第一次理解在「發展」大帽下,人民身上的苦難。後來,參與台灣農村陣線的隊伍,走遍苗栗各地受浮濫徵收之苦的農鄉。至今,仍難以忘記,在那些先我們而去的大埔朱阿嬤、張大哥,以及灣寶張大哥的喪禮中,及眼睜睜看著張藥房倒下的時刻,胸中鬱悶、陣痛的感覺。2012年那個暑假,期末考完那天,看到報導。騎著摩托車到頭份華隆罷工的廠區,認識朦朧幼時聽媽媽隱約提起過的,這座她曾經投注七年青春的工廠,及她的同事。在那個罷工帳棚下、那個徒步百里走上台北的酷暑中,我和一群來自各地的學運社團夥伴,共同體認到工人爭取一點微薄生存權利的艱難。後來,北上投入反媒體壟斷運動。直到2013年暑假,在張藥房倒下後的瓦礫堆中,來自各地的夥伴、及苗栗的朋友,共同組成「捍衛苗栗青年聯盟」,除了投入後續的大埔抗爭,過去一年,這群夥伴以竹南咖啡為基地,籌辦小農市集、主持地方廣播、出版刊物、也持續投入華隆自救會的抗爭。再來是風風雨雨的三一八。然後,我們來到這裡。劉政鴻行將卸任,國民黨仍舊拿下苗栗的政權。眼下的苗栗,在劉政鴻的摧殘下,其財政狀況已被列為全國倒數第一、「瀕臨腦死」的地步。大埔案仍未解決。新任縣長徐耀昌在當選的第一刻,公然表態,劉政鴻任內規劃的許多爭議開發案,仍將全力執行。土地徵收條例更遲遲未修。華隆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當然,我必須慚愧地說,從三月過後,我就暫離苗栗,投入島國前進的組織運動。這最後一段路程,我並沒能陪著工人走完。)但《勞基法》一天不修,仍有更多退休勞工曝於風險。除了法令的亟待修改,更迫切、進一步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走出泥濘,為苗栗找出活路,讓年輕人能夠回鄉、讓鄉人得以安居樂業?我不敢說自已「深耕」苗栗,但至少,過去這些年,我們的確不曾懈怠地、正視著這些苦難和問題。選舉過後,有些人一再重複「苗栗人沒救」的論調,我也並不能同意。過去這些年,每一次的運動,我們總能夠找到更多的夥伴,加入改革的行列。在運動過後,我們確也看見更多細微的改變。我一直相信,苗栗人不是看不見問題。苗栗人只是缺一個足以信任的選擇。這場選戰的意義所在,正在於號召更多的苗栗年輕世代,一起積極承擔、謙卑地傾聽故鄉的聲音,進一步提出解決的方法。--以上這些,就是我參選的理由。目前,我已與捍衛苗栗青年聯盟、和島國前進的夥伴,組成初步的競選團隊。未來兩週,在正式登記之我們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我們的競選主軸、和詳細政見,同時,這次選戰的關鍵,我們將大量召募苗栗在地、或旅外的年輕人,共同投入選戰。召募方式,也將在近期推出。補選的任期不長,我們希望能夠集中焦點在修正幾項從苗栗這些運動中提出的關鍵法案,同時,面對馬英九最後一年半的任期,我們也將延續三一八運動的訴求,推動退回服貿、中止貨貿談判,依據民間版原則訂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並進一步延伸落實《公投法》、《選罷法》的修正,及國會、和憲法改革。當然,我並不相信,光靠一席立委,就能促成這些目標的達成。體制內的改革,仍需要體制外運動的相輔相成。但至少,進入立院,我們就多了一項運動過程中的槓桿,取得更多運動的籌碼。更重要的,在選戰的過程中,本身也就是一次運動力量的匯集。未來一年,是改革的關鍵時刻。千萬不能讓這些重要議題,淹沒在總統大選的口水戰中。--寫到這裡,想到在華隆罷工的一個集結廠區門口、阻擋資方出貨的下午。聽到警方在舉牌警告時,念到我的名字。激情呼喊口號的同時,我竟忍不住落下淚來。勾著身旁阿姨的手,我想起我的媽媽。我想起,我這一輩子,並沒有機會為我的母親做過什麼。但那一刻,和她的同事們坐在一起。我覺得我總算好像也為她,做了些什麼了。對我來說,故鄉如同母親。抱著這樣的心情,誠摯地邀請所有的苗栗鄉人、所有在外漂流的苗栗遊子,這一次,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陳為廷 2014-12-09
要林飛帆還你牛之前,釐清幾個事情

要林飛帆還你牛之前,釐清幾個事情

 林飛帆當初的意思,是指民進黨世代交替的問題並非是單純指游錫堃的意思現在鄉民出來罵無疑就是一種成王敗寇的心態(轉載自陳為廷臉書)******************************要林飛帆還你牛之前,我覺得有必要釐清幾個事情。首先,讓我們回到一年前的那個歷史現場。當時跟游錫堃競爭黨內提名的另一個主要候選人是誰?他叫做羅致政。今年五十歲,和林佳龍同齡、大鄭文燦三歲,同屬民進黨內的中壯世代。曾任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2000年開始進入扁政府,擔任外交、陸委會等諮詢工作。同樣出身苗栗,他是我相當尊敬的政治人物之一。過去研究政治理論、兩岸和平協議等問題,都參考過他的論文。2011年,他首次投入新北市的立委選舉。最後以1.5%的差距落敗。之後擔任新北市黨部主委,這三年,蹲在地方黨部深耕,為今年的縣市長選舉做準備。但是,在2013年11月,他卻開記者會控訴黨中央的提名機制並不公平,憤而退選。直到2014年3月,陳菊還證實,民進黨所有執政縣市的首長,還曾連署要求黨中央暫緩提名游錫堃。當時這波爭議,就圍繞著「蘇貞昌為結盟游系以抗英系,而搓掉英系的羅致政」這個命題展開。那個時候,318運動還沒發生,民進黨的「兩個太陽」還纏鬥正熱,蘇貞昌還在想著隔年要與蔡英文爭黨主席、與總統大位。--有些朋友以「游錫堃好歹是經過民進黨的提名機制產生的候選人,請尊重黨內機制」為由,來為當時的程序辯駁。但細看當時的程序,的確很詭異。這種被包裝得很「制度化」的體系,其實根本充滿人治色彩。民進黨的初選機制,主要就是若有一名以上參選人,就先協調、若協調破裂再進行黨內初選。如果你還有印象,在台中,當時主要有林佳龍和蔡其昌做競爭,兩個人有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初選,最後在12月30日進行民調,林佳龍勝出。在台北,除了後來的柯文哲,還有顧立雄、姚文智等人。民調前,還進行了一次完整的辯論會,公平競爭。本來默默無名的姚文智,還趁那次機會大秀道具,拉抬不少聲勢。最後在2014年的6月12日才完成民調,做出禮讓柯文哲的決定。其他縣市,平均都是2014年的4到5月完成提名。甚至新竹市,直到8月才確定提名林志堅。那麼,新北市是在什麼時候完成民調?2013年的12月2號。為什麼那麼早?根據當時同樣參與初選的莊碩漢的說法,他和羅致政向協調小組提議循「台中模式」,有兩個月初選時間,卻遭協調小組否決。由於當時游錫堃民調數字暫時較高,游當場提出三天內就進行民調,最後協調小組決定兩個禮拜內就進行初選。遠比不上台中的兩個月、更遑論台北更公平競爭的公開辯論。那個時候,才十一月中。我們要問的是,民進黨在趕什麼?新北無疑是這次地方選戰的重頭戲之一,要對抗未來的「國民黨共主」,民進黨不可不慎。那到底為什麼在台中可以、在台北可以,在新北,卻不給參選者有更公平的機會來競爭、讓選民有機會檢視候選人,以求更札實的勝選?依照其他縣市的案例,即使游第一時間因為全國知名度高而有較高的民調數字,但未經競爭,誰也說不準經過兩個月的初選,羅是不是能夠更獲選民認同。為什麼游一定要「三天內民調」?為什麼民進黨這個機會,連給都不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游當時極力撇清「蘇游同盟鬥蔡」的說法,但還是難以博得信任。--我的論點不是游錫堃這個人的好壞、我的論點也不是民進黨應該不顧體制,變成一個法西斯政黨。甚至,蘇游到底有沒有同盟,只顧鬥爭不顧選舉?現在也難以查證、那也不是我的重點。我的論點是,作為一個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這種提名程序,根本難以服眾。開票完那晚,我們一方面為新北的戰果感到興奮,確實,也佩服游錫堃打了一場漂亮的仗。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扼腕。不禁想,如果羅致政有機會參與更公平的初選,會是什麼結果?如果提的是羅致政,現在會不會連新北也拿下?當然,有另一種說法是,正是因為對手是游,所以藍軍才大意、而有今天的結果。但這種說法有兩個謬誤。第一是,這種說法恰恰反倒侮辱了游。也過度投機,一個政黨應該以勝選、而非小輸為樂。第二是,就算當時就預見羅致政會因為強碰朱立倫,激起雙方的激戰而落敗。我還是支持羅去選。因為政治是看長期的,這次選輸了,羅還是有累積,大可在2016、甚至2018再戰,慢慢擴大版圖。反觀游錫堃,2018時,他已經70歲了,他同世代的大老早都退居二線,台中、桃園這次接班的野百合世代,都已經有四年執政的磨練、準備競選連任。游還打算再選嗎?這次有整個大勢的加持得以小輸,下次,面對國民黨世代交替上來比朱立倫更年輕的對手,還行不行?我沒有定論。我只是覺得,這些命題,早就該在初選時,有公平的程序供選民檢視。就好像球賽是要看整個賽季的,台灣隊在國際賽表現如何,都不會改變中華職棒有待檢討的事實。民進黨這次不改,未來永遠有同樣的困擾。--最後,再強調一次,我還是感佩游錫堃「台灣牛精神」,長久以來,對台灣的貢獻。新北這仗,的確是漂亮的一役。這篇文章,無意再挑起戰端。但選舉過程這些瑕疵,無論如何,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寫出來,交社會公斷。我不是民進黨員,或許也沒什麼資格去檢討人家的黨內事務。事實上,我覺得這種檢討也顯得無力。台灣極需要一個有力的第三政黨,去與民進黨做良性的競爭,加速這個最大在野黨的改革。但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希望,政黨的進步與改革,是沒有盡頭、永無止盡的。
陳為廷 2014-12-04
「經濟」選民,為誰服務?

「經濟」選民,為誰服務?

 陳為廷╱ 島國前進發起人、 清大社會所研究生中、韓兩國宣布實質完成「中韓FTA」談判兩週以來,馬政府、郭台銘、王文淵等政商集團大打「恐嚇牌」,紛紛呼籲「經濟選民」應支持國民黨迅速通過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並指責在野黨、三一八運動是導致台灣「鎖國」的元凶。事實真是如此嗎?經過兩週的雙方辯論,讓我們盤點一下下列幾個主要爭點。首先,做為馬政府主要對外宣傳的「台灣五年內減少六五○○億產值、降低○.五%GDP的說法」,已被證實是誇大。經濟部長也自承,自己並不瞭解中韓FTA的細節,因為根本尚未公布。目前做為主要文宣的評估數字,都是「中韓關稅全面降至零」、且「FTA利用率達到一○○%」為基礎來計算。問題是,就目前的消息,至少面板、工具機就可能分別在十年、二十年內才會逐年調降,汽車更是被排除在降稅項目外,「全面調降關稅」根本是誇大假設;FTA利用率方面,一○○%的利用率根本是天方夜譚的數字,依據世界平均值,頂多三十%是合理數字。馬政府的回應,是得「料敵從寬」,但這次也未免太寬。不解釋計算基礎的差異,第一時間拿最誇大的評估報告來誤導民眾,就是在鼓動民粹。再者,馬政府常將「韓國已與世界各國簽訂FTA,台韓的FTA覆蓋率比是六十二比九,台灣已大幅落後」掛在嘴邊,讓民眾以為FTA覆蓋率就等於出口成長、就等於有助發展。但這顯然是過於簡化的概念。包括經濟民主連合賴中強、和碩董座童子賢及《工商時報》社論都一再指出,雖無FTA,但我國做為WTO會員國、受資訊科技協定(ITA)之惠,出口中國已有六十九%貿易額免關稅,二○一二年輸美、歐則分別有七十一.五%、五十四.九%免關稅;且加上近期ITA2擴大納入項目,這個數字還會升高。就整體表現而論,行政院主計總處十月底也才剛發表一篇打馬英九臉的統計報告。報告顯示,台灣今年度前三季的經濟表現,較亞洲各國為佳,並強調,即使韓國與美、歐簽訂FTA,台灣的出口成長率仍以三.五%略勝於南韓的二.九%。馬英九的「鎖國論」,根本言過其實,甚至「滅自己威風」地略過自己的統計報告不談,真不知是何居心。第三,面對上述的質疑,馬政府會回應:「六十九%輸中的貿易額,只侷限在十五%的產業項目上,另外八十五%的產業項目仍要關稅。貨貿是為了這些產業撐開空間。」那麼,我們就得一一檢視,到底馬政府想為誰撐開空間、又將有誰受害。前面已經提到,中韓FTA裡面,面板十年內降稅;工具機列為中國重點保護的民族工業,是否開放還未知;汽車被排除開放;鋼鐵、塑膠、紡織也是中國近年重點扶植的內需工業,開放了,台灣還得擔心面對中國傾銷。盤點下來,最亟需「撐開空間」的產業,只剩下石化業;其中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叫做「聚丙烯」,也就是高雄氣爆的元凶。在石化業轉型議題都尚未定案的此刻,我們真的要放任石化財團在台灣依據舊有產業模式擴產嗎?為了「撐開」這樣的空間,可能受害的產業就包括貨貿開放後,即將擴大進口的包括八○○多項農產品的二○○○多項產業;舉例,過去ECFA過程中,已造成紡織業整體產值衰退四百億、近五千人失業。另,馬政府自己列舉將「得利」的產業中,事實上也有「上/下游」廠商的境遇差異;以鋼鐵業為例,近年就發生中國以冒名、變相補貼出口鋼材的方式,大規模衝擊我國上游鋼鐵業者,國貿局事前毫無所悉、事後也無力救濟,讓業者大呼︰「現在就這樣,貨貿過了還得了?」這些受害產業背後凸顯的盲點,正如近期許多業者、評論者指出的︰「台灣最大的敵手,並非韓國,而是中國。」試問,若台灣現行就已在面對中國大規模傾銷的挑戰,簽了貨貿,又該怎麼應對?因此失業的勞工,由誰負責?馬政府至今只會跳針似地告訴我們,ECFA在簽訂之初,就已編列九五二億元基金輔助勞工。但事實上,由於請領困難,至今,根本一毛錢都發不出去。說到底,郭台銘講什麼「經濟選民」來幫連勝文拉票,根本是荒天下之大謬。馬英九繞開上述這些問題來強推服貿、貨貿,根本就是民粹式的選舉操作。反倒是這些懂得去質疑政府數據、一一檢視其中利弊得失的反對者,才是真正在理性地面對這些問題。事實上,人人都是經濟選民。只不過,我們腦中的「經濟」是在為勞動者、為弱勢服務的;而郭台銘、馬英九的「經濟」,則分別在為他們自己的荷包、選票,以及馬英九念茲在茲的兩岸政治談判服務。騙人不懂,什麼「經濟的歸經濟,政治的歸政治」?馬英九那種談法,才真正是最政治的。
陳為廷 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