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相關文章

美學者評習朱會:習近平寸步不讓

美學者評習朱會:習近平寸步不讓

鐘辰芳05.05.2015 06:01華盛頓— 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台灣執政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會談已結束,各方開始解讀會談的意義。美國政府表示,支持台海兩岸任何足以降低緊張的作為,熟悉兩岸政治情勢的專家則認為,習近平對台灣維持了既定立場,寸步未讓。 習近平星期一在人民大會堂與朱立倫和他的代表團會面。朱立倫表示,希望台海兩岸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雙方能“求同尊異”在區域和平、環保和經濟整合方面​​合作。習近平則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表示雙方必須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協商,“聚同化異”。 對於這場自2008年以來國共領導人的首次會談,美國國務院重申支持兩岸降低緊張的作為。 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傑夫·拉特克(Jeff Rathke) 星期一在例行簡報上說: “我們歡迎台灣海峽兩岸為了降低緊張、改善兩岸關係而邁出的步伐。我們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繼續他們有建設性的對話,我們認為這些對話已經讓兩岸關係發生了顯著的改善。當然,這些互動的內容、速度和廣度,它應該要能夠被台海兩岸人民所接受,不過我們會讓參與會談的人來處理這些細節。”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台灣研究小組主任戈迪溫(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台灣研究小組主任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習朱會對朱立倫的意義,在於台灣2016年總統選戰開始之際,藉此展現國民黨在他帶領下有能力持續與中國交流,並且“在不損及台灣主權的情形下使台灣獲益”。至於這個目的是否達到,戈迪溫認為“還很難說”,因為習近平“寸步未讓”。 戈迪溫說,習近平一步都不讓,仍然堅持北京既有的“一中”原則及反對台獨立場,習朱會的結果儘管對朱立倫“沒有損害,但也沒有多大幫助”。 至於習朱會的結果對2016年台灣總統選舉是否有影響、是否可看出北京當局對民進黨重新執政有所準備,戈迪溫認為,民進黨目前所處的地位的確比2012年選舉時更好,儘管中國的立場民進黨也很難接受,不過在台灣民意普遍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抱持疑慮的情形下,影響選情的,將是中間選民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作何選擇。 戈迪溫說,許多台灣民眾認為國民黨的強項是與中國發展關係,弱點則是對台灣主權維護不足,但民進黨正好在這兩方面與國民黨相反,從去年兩岸服貿協議引起的爭議、 “太陽花”學運,以及去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來看,台灣人民現在更看重的是台灣主權的維護,因此目前情勢朝有利民進黨的方向發展。 戈迪溫今年一月曾經和哈佛台灣研究小組訪問團到北京與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並且和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成員舉行座談,分析台灣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以及台灣的政治情勢。
美國之音 2015-05-06
《紐約時報》中國權貴家族報導的起死回生

《紐約時報》中國權貴家族報導的起死回生

紐約時報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傅才德提供) 02.05.2015 08:33紐約— 《紐約時報》揭示亞洲首富王健林與中國權貴關係報導的作者傅才德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談他寫這篇再度涉及中國領導人家族財富敏感話題調查報導的來龍去脈。雖然他為寫這一題材的報導曾收到過死亡威脅,經歷了報導稿件不予刊發、本人被工作了13年的雇主停職的挫折,但他認為,中國太重要了,外國記者有責任給予中國領導人和美國總統一樣的待遇,那就是對他們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財富情況。 齊鄧股權轉給了公司職員 《紐約時報》發表的《萬達帝國王健林:游刃於商業與權貴之間》調查報導的作者傅才德,星期五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姐姐齊橋橋,雖然把她和丈夫鄧家貴的股權轉讓了出去,但仍有值得懷疑之處。“我們應該告訴讀者,這個新的股東是已經在齊橋橋、鄧家貴公司里工作了15年的職員。” 他在電話採訪中說,“2013年10月8日,齊橋橋把她在秦川大地公司的股權轉讓給一個人,徐再生,這個人是他們的職員,公司副經理。”他說,從工商局的內檔獲得的信息顯示,“徐再生從2000年開始就在齊橋橋和鄧家貴持股的深圳遠為投資有限公司工作,到2013年他已經跟齊橋橋、鄧家貴工作了13年了。所以,我們雖然不能說這些股份還是橋橋的,但是應該有一點懷疑。” 傅才德的報導說,在萬達集團還未上市的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姐姐齊橋橋就有機會成為早期購買王健林萬達企業集團股份人中的一位。 2009年,齊橋橋和丈夫鄧家貴以2860萬美元的價格購入的萬達股份,2013年轉讓時市值已達2.4億美元,相當於4年前買價的將近10倍。 當時她的弟弟習近平已經成為中國國家副主席,並被外界一致認為將成為中共下一任領導人。 齊橋橋從2012年開始退出數以億計美元的投資,當時習近平開始高調打擊官員腐敗。傅才德說:“拋售動作降低了他在政治上受到衝擊的可能性。” 傅才德的報導揭示了王健林的萬達集團富可敵國,他擁有360億美元資產;暴富速度驚人,在短短10多年時間內累積起來的財富包括,66座萬達廣場、38家五星級酒店、 980塊銀幕和57家百貨商場,還有63家卡拉OK店。2012年王健林收購了美國第二大連鎖院線AMC娛樂控股。2013年他在青島開工建設投資80億美元的影視製作中心,好萊塢明星趨之若鶩。 王健林暴富與權力的關係 從傅才德報導揭示王健林暴富的時間坐標上,可以發現他尋找的萬達帝國興旺與權力之間的隱秘內在關係。 傅才德說:“200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7月,時任中共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兆國兒子王新宇的北京銘豪控股公司,獲得了萬達集團2.5%股份,成為最大的外部股東。9月,時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賈慶林的女婿的公司中的潘永斌成為王健林大連合興公司的第5個股東。 傅才德說,“2007年10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月,中共17大開幕,王健林是17大代表;2008年3月他成為全國政協常委,賈慶林是政協主席。” 傅才德的報導說,2007年7月,王健林資產尚未達到10億美元,在當時胡潤排行榜上只排第148位。但就在那一年後,王健林在胡潤排行榜上的排位飆升至第20位,資產比一年前翻了一番多,達23億美元。儘管那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中國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但是,萬達集團卻能逆勢而上,破紀錄破土動工7座萬達廣場。 傅才德說,賈慶林和王兆國家族兩家公司擁有的萬達股權市值“已經漲了1000倍”。“他們買的股權價格非常便宜。賈慶林女婿公司的潘永斌花了120萬人民幣(20萬美金),王兆國兒子王新宇的公司花了300萬人民幣(50萬元美金)。”目前兩家公司擁有萬達股份市值分別超過2.5億美元和6.4億美元。 傅才德說,去年大連萬達在香港上市,“20個最大股東中有4個是這些家族的成員,賈慶林、王兆國、習近平,和溫家寶或是商業夥伴。現在他們的投資升值較快,市值總共是15億或16億美金。” 傅才德的報導還提到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為主要負責人的清華控股分持的一家投資基金,也是萬達的新股東。 傅才德的報導說,“沒有跡象表明,在親屬及生意夥伴擁有萬達股份的相關政界人物中,有任何人代表該公司干預了與政府進行的任何交易。也沒有證據表明,前述政界人物中有任何人自身從這些投資者的巨額利潤中獲利。” 白手套名字遊戲 傅才德說,在調查中國領導人財富的過程中最撲朔迷離的就是所謂“白手套”的名字遊戲。 比如,他在萬達帝國的報導中提到的王兆國家族和賈慶林家族在萬達持股,那兩個億萬資產法定持有人,一個是住在簡陋房子裡的普通人,另一個提供的合法住址可能是她母親30年前的房子。 傅才德說:“第一個是王兆國的外甥女楊欣,她的地址在北京,她的房子非常落後。但是,她真的住在那兒嗎?應該沒有。好像有可能是30年前她的媽媽住在這個地方。但現在我不知道她住在什麼地方。” 另一個是賈慶林的女婿李伯潭,他的手下潘永斌是王健林大連合興公司的第5個股東,現在市值2億美金,傅才德說,“他住很簡單的房子,完全是一個工人的態度,很普通的人,但在法律上是非常有錢的。” 傅才德說,溫家寶女兒溫如春的商業夥伴金怡更有意思,她身份證號碼跟萬達一個叫金怡的股東的一樣,應該是一個人。但是身份證上的不完整地址指向山西柳林,“我們的同事去政府的辦公室,那裡有這個地區所有人的名字,但沒有一個人姓金。很奇怪。有可能搬走了。但從來沒有找到。希望有網友可以幫我們的忙。” 不過他說,在中國,調查習近平家族的資料比溫家寶家族的要容易些,“因為習近平家族是個革命家族,父親是跟毛澤東一起的副總理,所以在共產黨的網站有他們家庭的照片,可以知道他的兄弟姐妹是誰,父母是誰,姐姐的丈夫是誰。其他的家庭如果沒有革命的背景,要發現誰是誰的兒子女兒是非常難的過程。所以,開始在網站查一下,然後可以用工商局的材料來證明他們的財富。” 領導人財富報導的死而復生 傅才德調查王健林萬達帝國與中國權貴的報導過程艱難曲折,歷經在美國兩大媒體中的死而復生。2013年,傅才德的團隊已經完成類似報導,但其雇主美國主要財經媒體彭博新聞社決定不予刊發;隨後,他本人被這家服務了13年公司停職;次年,他受僱於《紐約時報》,繼續對這一題目深入挖掘一年多,採訪了二、三十個人,增加了新發現的內容,才於今年4月28日發表。 星期五傅才德在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同意用“復活”一詞形容他在《紐約時報》發表的報導。“我在《紐約時報》的報導是更全面的,在調查中發現了王兆國的關係,還有溫家寶女兒溫如春商業夥伴的關係。”他說:在《紐約時報》,不能用彭博社的材料,不過“我的頭里面的東西還在。” 2013年底,傅才德先前的那篇調查王健林萬達帝國的報導,因涉及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國領導人家族財富而在政治上變得極度敏感,一時成為彭博新聞社的核心爭議。彭博新聞社的記者後來說,由於害怕中國當局進行報復,包括取消或拒絕對其駐中國記者的外國記者簽證,在最後一分鐘,該社高層槍斃了傅才德的報導。 傅才德告訴美國之音,2012年,他在調查王健林的時侯,偶然發現了習近平的姐姐齊橋橋擁有巨額資產,他很吃驚。2012年7月他著手進行調查。一年多後報導寫成,經編輯審核事實,法務部門審查,準備發表,但最後,由於高層擔憂得罪北京而決定槍斃這篇報導。據報導,彭博社以傅才德透露報導被斃為由,於2013年11月13日將其停職。2014年初,他受僱於《紐約時報》。進入《紐約時報》後,他先寫​​了一篇有關周永康的報導,不久,他又繼續開始了對王健林萬達帝國的調查。 在報導中共領導人家族財富方面彭博新聞社曾經和《紐約時報》並駕齊驅。 一切從薄熙來事件開始 傅才德說,一切都是從薄熙來事件後開始的。“以前對我們外國記者來說,對那些政治局常委不是特別有興趣,他們都是男人,領帶都是一樣的顏色,還有,說的都是比較無聊的干部話,'我們應該貫徹落實什麼、什麼'”。 他說,2012年2至4月間,《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最優秀,讓他們在彭博社的記者大有必須赶超之壓力,“我們要超過他們。當時我們在彭博社的記者覺得應該寫一個關於溫家寶家族財富的報導,但是,突然發現習近平家族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彭博社在2012年6月29日,發表《革命致富》系列報導之《習近平百萬親戚揭露精英財富》,當時的習近平還是中國的侯任最高領導人。報導說,“隨著習升上中共最高層,他的親屬也在商業利益上得以擴張,包括礦產、房地產和移動手機設備”,總資產高達3.76億美元。 該報導系列與《紐約時報》上海分社社長張大衛2012年10月26日的調查報導《總理家人隱秘的財富》,雙雙獲當年美國喬治·波爾克獎的外國報導獎。而彭博新聞社該系列報導的主要記者之一就是當時該社駐北京的記者傅才德。 這兩篇報導引起了中南海的震怒,認為彭博社和《紐約時報》已經越過了有關中國領導人財富和私生活不准報導的底線。兩家媒體的網站在中國立即遭封。中國政府下令取消訂購彭博資訊公司的金融數據終端。這使已經疲軟的彭博終端服務銷售雪上加霜。 要新聞還是要生意? 彭博新聞社是彭博資訊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金融數據終端營收占公司全部營收的85%;其新聞部門的營收中只佔4%,但記者人數佔了總員工人數的15%。現在,新聞團隊辛苦調查的新聞報導卻在給彭博在中國的主要生意帶來了實質性威脅,這引起內部一場新聞與生意孰輕孰重的辯論。 彭博資訊公司董事長高逸雅認為斃掉這篇文章是合理的,彭博新聞社應該更加專注於提供商業新聞,而不是撰寫其他方面的文章。據《紐約時報》報導,在斃掉傅才德的文章後不到一周,彭博新聞社還封殺了一篇關於中國高官子女受僱於外國銀行的報導。 《紐約時報》引用道瓊斯公司中國區前負責人麥健陸的話說“作為一家媒體公司,你在中國越來越需要做出一個選擇:要么做新聞,要么做生意,不能兩個都做。” 彭博公司所做的被高逸雅稱之為“壯烈之舉”的修補與中國政府關係的努力取得了成果。2013年7月,彭博新聞社獲得中國國務院頒發的提供金融資訊業務的更新執照;同年底,在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中國後,彭博社的一些記者也於次年初獲得了新的簽證。 與此同時,彭博新聞社也遭致外界更多對其自我審查的批評。但彭博社創辦人、前紐約市長佈隆伯格,以及該新聞社的高管們,一直對此加以否認。 《紐約時報》記者的中國簽證申請則接二連三地遭拒絕或置之不理。去年年底,習近平在北京與到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記者會時,點破了外國媒體對中國的負面報導與獲得記者簽證之間的關係,他說:“一輛車如果拋錨,我們都要下車檢查哪兒出了毛病,解鈴還須繫鈴人,希望大家可以找找自己的原因。”之後,《紐約時報》發表社論回應:“ 時報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導——不論是中國、美國還是其他任何國家。” 《紐約時報》公司執行長湯普森2013年11月表示,他們正在評估包括《紐約時報》中文網所有虧損的業務。他說,自從紐時刊登了中國領導人巨額財富的報導之後,中文版和英文版雙雙遭到屏蔽。湯普森說,由於不能正式進入中國,因此,收入沒有達到預期。《紐約時報》於同年10月初推出了專注報導生活方面的時尚中文版,不久也被屏蔽。 記者曾遭死亡威脅 傅才德本人在寫了第一篇習近平家族財富的報導後曾收到很多死亡威脅。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傅好文在該校《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上撰文指出:“第一個威脅是通過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學者轉的,這位學者把從一位中國熟人那裡聽到的談話傳給了他,含糊地警告說傅才德最好小心點。後來,傅才德接到了通過北京一位外國新聞同行轉達的類似訊息。” 當時傅才德的妻子、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洪理達說:“我深感不安的是當我們開始接獲死亡威脅時,彭博社卻告訴我們,別談論此事。”她比較了彭博社的處理方式與《紐約時報》在發表了獲得普利策獎的報導後對來自中國當局壓力的回應,她說,《紐約時報》對中國壓力的挑戰直言不諱,而彭博社只會壓制討論。 傅才德在採訪時承認,2012年夏天有一段時間確實令他們家庭感到害怕。“但是結果是我們覺得可以回中國。所以,我們2012年8月回北京,從那時到2013年8月(離開),完全沒有問題,完全沒有威脅。”他風趣地說,中國雖然有很多問題,但中國並不是俄羅斯。 現在傅才德只能從香港報導中國——跟其他紐時記者一樣,他拿不到中國簽證。不過,他說,他在北京、上海的辦公室有很多同事,可以幫他的忙;很多中國大陸人來香港,他也可以採訪他們,雖然“最理想是在北京和上海報導中國”。 給他們跟奧巴馬一樣的待遇 對於為什麼願意付出離開工作了13年的公司、冒著某種危險的代價還要堅持寫類似報導的問題,傅才德回答說,因為“中國太重要了”。他說,“中國有可能過5、6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所以,我們應該,我們的記者,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應該給中國的領導人一個奧巴馬的待遇,或者克林頓的待遇,或者布什的待遇,可以很詳細地看他們的情況,他們財富的情況。” 他說,中國不乏世界上最優秀的記者,但是他們沒有調查他們國家比較重要事情的自由。“有一天中國記者有了這樣的權利,那我們外國記者就可以放棄一點。但是,現在我覺得是我們的責任。” 他回應有人說他欺負中國、不愛中國,“因為它是這麼重要,我們才要犧牲很多時間調查這些我們覺得比較重要的事。” 他建議熱愛中國、關心中國大事人士和記者,“可以更詳細地看看萬達的股東,因為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股東,我們沒有時間,沒有辦法證明他們的關係,希望他們也可以調查一下,有可能他們會發現一些新的關係。”
美國之音 2015-05-02
廣島人不忘過去

廣島人不忘過去

美國之音 最後更新13.04.2015 23:20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很多國家都計劃舉行紀念活動,但是每個國家紀念的意義也不同。在日本,尤其是在廣島,也就是美國在二戰結束前夕在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的地方,一些上了年紀的居民在努力將他們的親身經歷過,讓下一代知道,並希望世界上有一天不再會有戰爭。 1945年8月6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幾個月之內,當地35萬居民當中,有14萬死於原子彈爆炸。如今,當年的倖存者在廣島縣還有6萬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是80歲了。其中一些人擔心,將來人們是否還會記得當年的驚恐和慘劇。 原田曾經擔任廣島博物館的負責人,他說: “我們這些倖存者年紀越來越大,剩下的人不多了。如果不將當年的經歷告訴下一代的話,很多人可能就不會知道當年到底是什麼樣一種情景。所以我覺得,必須要講;這或許就是廣島的命運吧。” 85歲的原子彈倖存者加藤真紀子   實際上,廣島的倖存者當中,有很多人並不願意把親身經歷過的悲慘對外人講,甚至不願意跟家人講;或者是因為那段記憶實在太恐怖了,或者是因為怕因此而給自己或者是後代招來歧視。85歲的加藤真紀子多年來一直不願意跟家人談起她所經歷過的。“不過最近我改變了想法,覺得我應該告訴他們,因為到了現在這個年紀,不知道哪一天就不在了。” 很多人在1945年的原子彈爆炸中都失去了親人。76歲的文昭就失去了妹妹。他說,在原子彈被投放之前,父母為了安全起見,已經把妹妹送到鄉下去住了,但是妹妹堅持要回到城裡,跟家人在一起。後來,每年8月6號這一天,他母親都要在佛像前面哭上好幾個小時。這些都促使他努力跟外界講述原子彈的傷害、 以及消除這一致命性武器的重要性,希望人們都能夠從廣島事件中學到一些東西。 廣島人不忘過去 相關內容 廣島原子彈爆炸69週年安倍決心廢核 廣島原子彈轟炸機組最後一名成員離世 美大使現身廣島長崎稱美致力銷毀核武 日本紀念廣島遭原子彈轟炸68週年 美國駐日大使首次出席長崎核爆紀念儀式 美國銷毀最後的冷戰“巨彈” 多媒體文檔 視頻 廣島人不忘過去      
美國之音 2015-04-14
 台灣藏人團體紀念西藏暴動56週年

台灣藏人團體紀念西藏暴動56週年

 相關內容 流亡藏人發起紀念西藏暴動55週年長途遊行西藏青年大會的流亡藏人計劃舉行長途遊行,紀念1959年西藏起義55週年,喚起人們對西藏人權問題的關注。1959年發生在西藏的藏人抗暴事件迄今已近55年。流亡印度的西藏青年大會星期天說,他們將二月八日至三月十日將舉行“西藏暴動長途遊行”。中共建政以來大事記台灣藏人團體燭光晚會悼念死難者中國定節日慶祝平息西藏暴動多媒體文檔視頻台灣藏人團體紀念西藏暴動56週年  美國之音最後更新10.03.2015 06:36華盛頓—數百名流亡藏人星期天在台北參與了一個名為“下一站·西藏”的遊行活動,紀念藏人在56年前的3月10日為反抗中國軍事入侵而發生的抗爭,也聲援藏人爭取自由、人權的訴求。參與活動的示威者穿著藏族服裝、揮舞著西藏旗幟,並舉橫幅高呼“停止迫害圖博人權”、“達賴喇嘛回西藏”、“停止圖博文化大屠殺”的口號。這個年度活動標誌著56年前西藏首府拉薩發生的一場反抗中國軍隊佔領的行動,那次行動促使達賴喇嘛流亡到印度。在台藏人福利協會會長扎西次仁(Tashi Tsering)說,他希望國際社會能為藏人的困境發出聲音,對中共在西藏的高壓統治施加壓力。扎西次仁說: “我們的訴求是跟中共說我們要宗教自由,還有人權、自由、民主、達賴喇嘛要回去西藏、政治犯要釋放。這些都是我們平常在講的,但是中共完全不聽。所以我們希望每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要講幾句話,為西藏的人權和自由,我的要求和訴求就是這些。”在台藏人福利協會副會長丹增南達(Tenzin Namda)還提到,保留西藏文化是流亡藏人最重要的任務。丹增南達說:“我們要追求的是自治區,一個高度自治的西藏自治區。為什麼我們要追求這個?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土地,我們追求的是有一千年的宗教信仰文化,還有我們的語言,這些我們要保留下來。如果我們現在要追求地的話這些就會滅掉,那麼有地也沒有用。一個民族的存在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文化和它的語言。”中國一直以來都在為其嚴厲的西藏政策進行辯護,表示西藏以往都處於貧窮、殘暴的剝削和經濟停滯狀態,一直要到1950年中共軍隊“和平解放”西藏才改變情況。
美國之音 2015-03-10
台灣紀念二二八悲劇68週年

台灣紀念二二八悲劇68週年

 方正 02.03.2015 16:05台北—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六恰逢2月28號,這是台灣紀念”228”的日子。全島各地舉辦了各種活動來回顧、反思這個歷史悲劇,包括在台北228公園內主題為“追思國殤”的紀念大會。現場包括不少228受害者的家屬。音樂家周芳如多次參加類似的活動,她這樣理解當時的背景,“國民黨從中國大陸回來,來了一堆殘兵敗將,他們的素質非常不好。當時受了日本統治一段時間的台灣人其實是很有規矩的嘛,整個在融合上有很大的問題。1947年初的台灣社會、歷史環境相對複雜,雙方衝突之下導致了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的228悲劇,二戰結束後前來接收、管理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這個話題一直是社會禁忌,解嚴後的台灣政府才逐步公開資訊,進入認錯、道歉、賠償階段。從1997年開始,2月28日成為台灣的法定紀念日和公休假日。不過這段歷史的更多細節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清理。周芳如希望,“我們第一個要知道下令的人是誰,第二,做的這些人是誰,應該把轉型正義釐清楚。而現在的政府並不做這樣的事情,它只是要模糊焦點,認為是官逼民反,這個是我非常不能贊成的事。”用來描述台灣走向民主化進程的“轉型正義”是許多人尋求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訴諸於政治手段似乎無法避免。現場參加活動的人絕大多數來自支持民進黨的泛綠陣營。台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往228追思會途中。(美國之音記者方正拍攝)周芳如曾經擔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競選總部主任,她說,“看起來要換政黨才有機會做轉型正義。”參加紀念活動的民進黨主席、2016年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如果有機會再次執政,將認真推動轉型正義和民主教育,讓年輕人對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確保歷史錯誤在當下這一代終止。台北義光教會228追思會上林義雄唯一倖存的女兒林奐均與丈夫、孩子在一起。(美國之音記者方正拍攝)68年前發生的228事件給台灣社會造成的創傷一直沒有完全癒合,35年前台北的一處小巷內發生的另一起悲劇則如同於傷口上的一大把鹽。義光基督教會由台灣著名律師林義雄的家改建而來,他一直致力於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曾經因此而被捕、判刑。1980年、恰好也是2月28號這天,歹徒進入林家,殺害了他的母親和年僅6歲的雙胞胎女兒,9歲的長女林奐均受重傷。這起血案至今仍然未破,但教友林美瑢認為責任在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她說,“那分明是第二次的228嘛,我們那天後來才恍然大悟。因為當天林義雄先生是在開庭的時刻。”台北義光教會228追思會上的林義雄。(美國之音記者方正拍攝)其後的30多年,義光基督教會一直堅持在2月28日當天舉行追思紀念,林義雄夫妻和他們倖存的女兒林奐均都會到場。教友林美瑢說,“我們對歷史還是不清楚的嘛。就是因為這樣子,我們每一次追思心裡都特別痛,因為加害者還沒有承認他是加害者。”林義雄的長女林奐均後來與一位美國牧師結為夫妻,他們給林義雄夫妻帶來了5個外孫女。教友林美瑢從信仰的角度看待林家遭遇重大悲劇以後的療傷過程,“如果你知道奐均生孩子是很痛苦的,因為她受傷,被殺的是內臟,肺、肝都受傷的,所以我們看到她的孩子就看到上帝的賜福。(基督徒)是要用愛來影響整個台灣社會的,而不是用仇恨。我們希望上帝的愛在這個島嶼能夠充滿在每一個人的心中,當然我們要先被充滿。因為如果我們要有仇恨,我們就沒有辦法影響別人。” 
美國之音 2015-03-02
 狂歡後中國要面對經濟這隻倔強的羊

狂歡後中國要面對經濟這隻倔強的羊

2015喜慶圖林楓20.02.2015 01:05華盛頓—春節的節日喜慶過後,面對中國領導人的將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在進入農曆羊年後將面臨諸多挑戰。外資正加緊撤離從2014年末開始,在中國的外國企業掀起了一股撤資潮。美國微軟公司去年年末宣​​布,將在2015年春節前關閉在北京和東莞的諾基亞手機工廠,並將部分生產轉移至越南。韓國消費電子巨頭三星在越南投資30億美元興建一座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以削減成本,同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廠商競爭。2月5日,日本著名鐘錶企業西鐵城(Citizen)在春節假日到來前突然將位於廣州的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關閉,並遣散全體員工。富士康也於2月份與印尼簽署一項總額達10億美元的合作意向,將在印尼建設全套生產線,包括研發、設計、製造和電子產品裝配。日本知名家電企業松下將把立式洗衣機和微波爐的生產從中國搬回日本靜岡縣和神戶市。此外,優衣庫、耐克、LG和英特爾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業也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建廠,準備從中國撤離。外企的大舉撤離讓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風光不再。用工成本上漲是外企撤離的一個原因。數據顯示,考慮到各種福利待遇,中國的工資水平在過去六年里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上漲。與其他主要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的最低月工資標準高於印度、印尼、菲律賓和越南,正在接近馬來西亞和泰國。從2015年起,中國多地的社保費用上調,導致“五險一金”的比例占到工資的40-50%,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到負擔沉重。連中國副總理馬凱也坦言,中國的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偏高。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認為中國的經營環境正不斷惡化。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一項年度調查發現,60%的受訪企業認為它們正成為中國政府各類調查的對象,包括定價、反腐敗和反壟斷。美國移動芯片生產商高通(Qualcomm)剛剛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而被國家發改委處以近10億美元的巨額罰款。製造業出現萎縮外資企業的撤離從一個側面反應出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巨大壓力。南方都市報等媒體不久前發起的一項調查顯示,廣東東莞150多家受訪企業有六成表示2014年接單量下降,近七成的企業表示訂單利潤下滑,32%的企業表示經營虧損難以為繼。去年12月,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位於蘇州的聯建科技倒閉,隨後其在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也相繼倒閉,三家工廠的工人總數近萬人。聯建科技曾經為蘋果手機供應屏幕,輝煌時員工人數達到兩萬,但從2014年開始每況愈下。東莞是“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的縮影,也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中國官方公佈的1月份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首次跌至50以下,顯示中國製造業呈現萎縮。東莞的衰落意味與出口有關的私營部門正遭到打擊。雖然中國1月份PMI指數下降與春節假期來臨有關,但有人擔心當長假結束後,這些位於珠三角的工廠可能不會再開工。房地產持續低迷曾經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房地產業進入羊年後也將繼續低迷。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房地產價格指數顯示,1月份中國新房價格同比下跌5.1%,是自2011年統計以來的最大跌幅。在統計的70個城市中,64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下滑,其中北京房價同比下跌3.2%,上海下跌4.2%。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目前有20%的新房處於空置狀態。雖然去年12月中國新樓盤開工量已下降26%,但仍高於銷售水平。樓市需求疲軟導致很多三、四線城市的中小型開發商資金鍊吃緊、甚至斷裂,一些一二線城市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也處於承壓狀態。中國央行去年底下調了基準利率,又在2月份降低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鼓勵銀行房貸。但這些舉措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沒有起到明顯效果。購房者擔心房價會進一步下跌,因此大多持觀望態度。房地產業以及與之相關的建築、水泥、鋼鐵、家具等產業占到中國經濟總量的近四分之一。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大雖然中國央行以往總是在春節前採取措施給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但今年的降準凸顯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高壓反腐導致資本外流給銀行系統帶來的壓力。中國官方的外匯占款數據顯示,去年12月資本外流達到1183.65億元,為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高值。今年1月份中國外匯占款又減少1082.6億元人民幣,連續兩個月下降幅度超過千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分析師劉暢(音)對美國之音表示,央行的舉措更多的是緩解銀行的壓力,難以對中國實體經濟產生影響。他說:“央行這次的行動基本上是流動性管理(liquidity management)。我們預測今年RRR(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還會再降三次,基準利率再降兩次。”政府或重回投資老路除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外,中國刺激經濟的手段似乎不多。中國總理李克強年初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時承諾,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將注重調結構和穩增長。中國政府從去年開始大力宣傳所謂“一帶一路”戰略,設立400億美元基金,為沿線國家以及中國西部和東南省份基建、能源和金融方面提供金融資本支持。不少經濟學界人士認為,“一帶一路”的本質是將中國過剩的產能向海外輸出,從而達到緩解中國國內經濟困境的目的。但這一戰略在具體實施上仍面臨許多挑戰。有鑑於此,已有多個省份公佈巨額投資計劃,顯示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財政和就業壓力陡增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回到靠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路上。政府投資曾幫助中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迅速走出困境,在全球經濟哀鴻遍野中一枝獨秀。但過度投資和放貸導致中國經濟嚴重失衡。由國家發改委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2009年到2013年,“無效投資”占到中國經濟總投資的一半,被浪費掉的投資高達6.8萬億美元。
美國之音 2015-02-21
台經長會美官員尋求支持台入TPP

台經長會美官員尋求支持台入TPP

台灣經濟部長鄧振中(美國之音鐘辰芳拍攝)鐘辰芳13.02.2015 10:02華盛頓—台灣經濟部長鄧振中這個星期在華盛頓與奧巴馬政府官員會面,尋求美國對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議,以及與台灣簽署雙邊投資協議的支持。鄧振中說,台灣正在加快經濟自由化步調,希望國際社會接納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鄧振中星期四在台灣駐美代表處舉行記者會,介紹了在華盛頓4天訪問期間和美國各界人士會晤的情形。他說,台灣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他這幾天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國務院官員會面,也和重要智庫、美國財星排名500大企業人士、全國性商業和產業協會領袖會面,目的就是要表達台灣希望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意願,還要加強和美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關係。鄧振中說:“我們是很清楚的希望他們能在達成協議以後就接受新的國家來進行談判,對這個部分他們還沒辦法給我們一個確定的答案,到底是一結束就開始跟新的國家開始談,還是等到它生效以後再跟我們談,他們並沒有給我們很清楚的答案。”鄧振中說,美國政府現在正在努力推動國會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如果這個法律能通過,TPP的談判步調將能加快進行。在答復有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仍然未能簽署,美國是否有所關切的提問時,鄧振中表示,美國和國際間都關心兩岸服貿協議的進展,但是由於台灣民間對此協議仍有疑慮,必須等到台灣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之後才能有進一步發展。鄧振中表示,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也希望能和美國簽署雙邊投資協議,進一步強化彼此的貿易合作關係。他說,美台貿易投資架構協議(TIFA)談判是美台討論全面經貿議題的最佳平台,希望今年的談判能盡快舉行,“越快越好”。另外,對於台灣開放進口牛內臟和美國豬肉的問題,鄧振中說,他已向美方明確表示,由於台灣民意仍然強烈反對,此時並非談美豬問題的適當時機,至於牛內臟的部分,他說,這要經過專家風險評估,不過,台灣已經在逐步放寬對不屬於內臟的美國牛雜項目的進口。
美國之音 2015-02-13
油價大跌,中國是最大贏家嗎?

油價大跌,中國是最大贏家嗎?

 林楓24.01.2015 01:05華盛頓—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一路下跌。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跌破每桶五十美元,接近六年來最低水平,跌幅超過50%,是否觸底仍然不得而知。對於國際原油價格出現“斷崖式”暴跌,海內外輿論大多認為,作為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無疑是低油價的大贏家。據世界銀行估計,國際原油年均價格每下跌10%將可以起到推高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0.1-0.2%的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估算,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低油價今年將幫助中國提高GDP 0.4-0.7%,明年則可達到0.5-0.9%。中國在2013年9月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目前原油需求的60%來自進口。去年12月,中國原油日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715萬桶,使全年原油進口量達到3.08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瑞銀(UBS)1月22日最新發布的報告認為,低油價對中國經濟有益,國際油價每下降10美元/桶,中國就能將進口原油的​​成本降低230億美元。2013年,中國全年原油進口量約為2.8億噸,共支出2196億美元。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估算,2014年中國在原油進口上節省的開支可超過300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2013年政府財政收入的4%,全年GDP的0.9%。在油價可能長期處於低位的預期下,高盛的分析師甚至把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率從7%上調到7.1%。由於石油是經濟活動中最基礎的資源之一,因此有分析認為,低油價將降低中國製造業和運輸業的成本,同時使普通消費者直接受益,特別是在中國政府致力於調整經濟結構,讓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際。然而,這些分析往往是從理想的經濟學角度出發的,並沒有考慮到其他因素。首先,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已成為“新常態”,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降至7.4%,沒有達到政府設定的增長7.5%的目標,是二十多年來最低的增長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內對石油的需求實際上是呈趨平甚至是減少的趨勢。此外,為應對大氣污染日趨嚴重的問題,中國各大城市紛紛出台了私家車限購、限行的措施,中國乘用車銷量增長大減。因此,2014年雖然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但新增的原油進口很大部分是被用於擴充戰略儲備,而並非是市場需求增加。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原油的精煉與加工量並未出現大幅變化,說明大部分額外進口很可能進入了儲備基地的油罐。第二,中國國內的油價跌幅實際上一直遠遠低於國際市場。1月12日,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不到兩個月內第三次上調燃油消費稅。在這三次上調後,汽油、石腦油、溶劑油等燃油的消費稅從每升1元上升到1.52元,上漲幅度超過50%,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等燃油的消費稅從每升0.8元上升到1.2元,漲幅也在50%。現在還不清楚在低油價有助於刺激國內消費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大幅上調消費稅的原因。官方的解釋是,上調成品油消費稅是為了治理大氣污染、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環境。消費稅的上調意味國際油價跌幅的一半以上在中國被抵消。如果將中國國內汽柴油的最終價格對應成油價,則一桶原油的價格在中國大約為70-75美元,遠遠高於國際的不到五十美元一桶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普通消費者、以及以國內業務為主的企業沒怎麼感受到油價下跌帶來的好處的主要原因。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估算,在1月12日中國第三次提高燃油消費稅後,中國政府2015年的財政收入將增加16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14年稅收的1.54%。第三,雖然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但同時自身也是最大的產油國之一。油價大跌會使得有“三桶油”之稱的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利潤和海外投資受到較大衝擊。國際能源署中國項目辦主任塗建軍表示,油價大跌給中國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但損失最大的是在石油產業鏈上游佈局比重較大的中石油和中海油。他說:“中國的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在過去為了支持中國政府的能源·走出去·戰略,在海外有很大的佈局,投入了重金購買海外的能源資產。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收購是在高點買入的,隨著油價下降,現在看來它們會有投資的損失。”有輿論認為,油價大跌使此前中石油與俄羅斯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之間達成的能源合作協議受到衝擊。2013年6月,中俄簽署25年的原油供應協議。根據協議,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將向中國提供3.65億噸原油。按當時的價格,這項協議價值2700億美元。2014年5月,中俄又簽署了天然氣合作協議。雙方一直商業機密為由沒有對外界透露天然氣的定價,但已知的是俄羅斯向中國供應的天然氣將與油價掛鉤。由於這兩份協議均在油價仍處於高位時簽訂,因此油價暴跌會導致中石油巨虧。儘管中方已多次強調,俄羅斯輸送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會以國際油價為基准上下浮動,但從俄方透露出的信息來看,雖然雙方同意就價格問題以互惠互利的原則進一步協商,但俄方可能會堅持按每桶70-80美元的價格結算,而不是目前50美元的水平。由此看來,雖然中國可以趁油價大跌進行抄底,擴充戰略儲備,但低油價對於提振中國經濟的貢獻可能將會是有限的。 相關內容 低油價推動美國汽車銷售油價下跌對中國有利有弊 油價持續暴跌重創高成本石油產業  
美國之音 2015-01-24
美司法部長: 記者不會因為盡本職而坐牢

美司法部長: 記者不會因為盡本職而坐牢

獲得過普利策獎的《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里森。(資料照)海倫22.01.2015 07:42華盛頓—新聞自由和國家安全出現衝突的時候,要如何取捨?奧巴馬政府從上任開始重拳打擊國家安全信息洩密問題,司法部此間因洩密罪名而控告的案例比往屆政府的總和還要多。上週,即將卸任的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宣布修改檢察官指南,清除了在傳喚記者方面的漏洞,檢控當局想要強迫記者交代消息來源變得更加困難。相關內容 美國記者力爭保護消息來源 中國被指抓記者最多環時否認 美司法部獲取美聯社電話記錄引發媒體人強烈反彈 長達約7年之久的《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里森(James Risen)揭露中情局(CIA)醜聞一案,上週一有了結果,記者里森將不會再被要求出庭作證、指認他的線人。隨後,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於週三宣布,將修改司法部指南中針對新聞媒體的內容,為記者提供更多保護。里森曾兩度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在他2006年出版的《戰爭狀態》(State of War)一書中,披露了很多中央情報局的“秘密”,例如中情局在戰前已獲知伊拉克沒有核武器的事實,以及中情局在伊朗的失敗行動等。這些敏感信息之後為里森招來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的法院傳票,讓他公開書中內容的信息來源,但是里森拒不出庭,堅守與消息來源之間的保密協議。此案在美國引起了大家對於國家安全以及新聞自由的熱議。2014年早些時候,美國最高法院拒絕乾預此案的態度,讓人們不禁為里森捏把汗,他是否會因為拒絕透露信息,面對藐視法庭的指控而被捕入獄。現在《紐約時報》一顆懸著的心也終於落地。司法部長霍爾德將里森從這個中情局洩密案中解脫出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大衛•波森(David Pozen)對美​​國之音說,雖然從政治角度來看,里森沒有被強迫出庭指證,但是在法律上,此案作為先例以後還會讓記者們煩惱。上週三當霍爾德宣布修改指南時,他說:“修改後的指南會在職責為保護美國人民的執法機關和保證信息自由流通的新聞媒體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霍爾德與新聞行業的代表們不斷商討,最終得出新的方針。如果案件調查人員想要從使用機密文件和秘密信息來源的記者那獲得信息,那麼他們需要司法部長的批准。在舊的司法部指南中,須有部長親批的那項政策適用於“普通的新聞採訪”(Ordinary Newsgathering)。何謂“普通”,難以界定,不免留下了一個漏洞。而修改後,這一政策將適用於所有的新聞採訪活動。這也就意味著,記者和他們的線人獲得了更多的保護。史蒂夫•阿夫特古德(Steve Aftergood)是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政府保密項目(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Project on Government Secrecy)的主管。他認為霍爾德此舉賦予了新聞媒體更多的自由,而將重點轉向懲罰那些沒有得到允許私自洩密的人。法律專家波森則說:“霍爾德這麼做,一方面證明他對於新聞界的擔憂是敏感的,另一方面也阻止了這類法案的及時通過。”他分析稱,若是霍爾德沒有作出改變,記者和倡議人士反而會更加努力去促成新聞記者保障法的通過。美國已有49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出台了保護新聞記者的信息來源的條例,但是尚未通過這方面的聯邦法案。即便是在這些現有的各州條例中,國家安全機密仍是一個特例。如何平衡政府保留機密的需要和記者披露新聞故事的渴望,是一個無法立刻得出答案的複雜話題。波森告訴記者,美國的法律從書面上來看是非常嚴厲的,但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有包括1917年間諜法(Espionage Act 1917)在內的法案,從未真正因為發布機密信息而追究新聞記者。阿夫特古德認為,新聞媒體和政府兩方面都需要一些自我克制。如果媒體對於敏感信息的發布稍加限制,政府也減少其執法機關對記者和線人的追擊,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容易掌控。很多專家都批評奧巴馬政府執政期間對於政府洩密官員的打壓十分嚴厲,影響新聞自由。阿夫特古德卻對美國之音表達了另一方面的看法,他說:“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記者的動機是不單純的。除了新聞價值和告知公眾以外,也有諸如爭得獨家、挫敗競爭對手,或者披露好故事這些出發點。這些不一定是決定題材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正確動機,而這使事情都複雜化了。”儘管如此,對於中國記者甚至外國記者在中國以洩密等罪名受到政府騷擾或逮捕的情況,阿夫特古德認為,任何政府都應該認識到,新聞媒體的質疑為政府帶來的更多是好處。他說:“當媒體是獨立存在的時候,人們就有信心,錯誤和犯罪都會被報導出來,即使有時候這讓政府難堪。當媒體受到政府管控,人們可能會持有懷疑和嘲諷的態度,因為他們會懷疑他們被隱瞞了什麼事情。”去年8月,《紐約時報》的詹姆斯•里森尚且無法預測自己之後的命運會是如何,但因為他一直以來冒著自身自由的風險,對保護線人的大膽堅持,他獲得了美國報業工會頒發的新聞自由獎。
美國之音 2015-01-22
美國:未參與劃設台海新航路

美國:未參與劃設台海新航路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瑪麗•哈夫(圖片來源:美國國務院)相關內容 台向民航組織表明立場反對中國新航線 中國新航線計劃在台灣引起反彈 葉林16.01.2015 06:51華盛頓—美國國務院星期四否認美國參與了中國東南沿海新航路的劃設過程。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瑪麗·哈夫星期四在華盛頓外國記者中心介紹美國外交政策最新發展時說:“美方沒有在這幾條新航路上與中國進行合作。”星期四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北京表示,中國民航局在2007年就和美國聯邦航空局合作完成安全評估,國際民航組織(ICAO)批准並指派了航線代號。哈夫重申,美國的關注重點是航空安全。她說:“美方在此非常關注航空安全。我們要確定,飛機的所飛之處有非常明確的交通規則。這是我們的關注重點。我知道中國一直在與國際民航組織合作。國際民航組織主管一些航空事務,美國也是這個組織的成員。但是,我們的主要擔憂是航空安全問題。你必須要非常明確誰在哪裡飛、什麼時候飛,我想原因顯而易見。”哈夫沒有對中方是否曾通知美國將宣布劃設新航路的問題作正面回答。但她表示,鼓勵中國與那些受到新劃設航路影響的各方接觸和磋商,從而保證那些有關航空安全的問題得到解決。中國民航局1月12日發佈公告說,將在東南沿海劃設4條新的海上飛行路線,定於3月5日正式啟用。台灣民航局表示,中國未與台灣達成共識前就片面公佈,對此無法接受。台灣官員說,新航路可能影響這一區域的航空安全。 
美國之音 2015-01-16
美國在台協會:升旗事件不可重演

美國在台協會:升旗事件不可重演

台灣駐美代表處1月1日在華盛頓雙橡園舉行元旦升旗儀式。(照片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提供)美國之音09.01.2015 00:14美國在台協會星期四就台灣在華盛頓升旗事件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美國在台協會是美國在台灣的代表機構。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金明重申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兩天前的話說,對台灣在沒有事先與美方諮商情況下舉行升旗儀式,美國感到“失望”。國務院發言人莎琪說:雙橡園不是私人住宅,它是台灣政府的事實代表機構的駐地。她指出,這樣的事件“不符合美國的政策,”並且強調升旗儀式舉辦時沒有任何美國官員到場。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金明在台北補充說,美國希望台灣採取行動,“以確保此類事件未來不再發生,”以顯示台灣政府嚴肅認真對待美國對台關係的立場。金明強調,美-台關係仍然保持良好;但是美國政府希望“類似雙橡園升旗事件”不再重演。
美國之音 2015-01-10
 美國務院:對台升旗儀式違反彼此理解失望

美國務院:對台升旗儀式違反彼此理解失望

台灣駐美代表處1月1日在華盛頓雙橡園舉行元旦升旗儀式。(照片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提供) 鐘辰芳07.01.2015 06:06華盛頓—台灣駐美代表處2015年1月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升旗儀式引發中國抗議,美國政府星期一表示對此事並不知情,星期二,台灣外交官說已在事後取得美國諒解,並稱美國並未有指責台灣之意。但美國國務院卻在當天回應說,美台之間仍就此事持續討論中,美國對台灣違反長期以來雙方對彼此非正式關係行為的理解感到失望。台灣的中央社報導,目前人在台北的台灣駐美代表沈呂巡星期二在台北表示,雙橡園升旗典禮事前沒有通知美國政府是出於善意,避免中國抗議引起美國的困擾,可能部分美方官員並非直接接觸雙橡園事宜所以可能有所誤會,不過事後已經與美方充分溝通並獲得諒解。沈呂巡在台北外交部受訪時並不同意美國國務院星期一的聲明有指責之意。他說,“請大家去看美國務院聲明,就知道美方沒有指責的意思。”不過星期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莎琪卻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台仍然就此事在持續討論中,美國對台灣舉行升旗儀式的做法感到失望。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莎琪莎琪說: “我想我們一直在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們對升旗的做法感到失望。升旗儀式違反了雙方長期以來對美台非正式關係行為的理解。我們在文化層面的關係十分活躍,但我們沒有外交關係。我們將繼續與適當的官員討論這個問題。”對於有關雙橡園升旗是是私人活動的說法,莎琪表示,雙橡園“是一個代表機構的場地,並非是一個私人住宅。”(It's a representative compound. It's not a private person's home.)升旗儀式引起中國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星期一要求美方“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美國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東亞研究教授夏威廉(William Sharp)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對升旗儀式的抗議是過度反應。夏威廉說:“中國對於這一類事情過度反應。在我看來,任何觸及主權的問題中國總是會過度反應,但基本上他們這麼做只是給台灣更多它原來不會有的能見度。我的意思是說,美國媒體大致上多少都會忽略台灣,這是由於中國的關係。但現在它只是給了台灣更多能見度,這應該不是中國真正想要的。”在中國表示抗議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莎琪星期一曾說,台灣的做法不符合美國政策,美國政府對升旗儀式事先並不知情。據中央社報導,沈呂巡說,“在美國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當然不符美國政策”,雙橡園是中華民國產權所有,升旗典禮是內部活動,台灣不需要“像小媳婦一樣”每件事都去“拜託”美國同意。他說,重要的是,美國強調美台關係並沒有因此而改變。雙橡園自1937至1978年期間,是當時與美國有外交關係的中華民國大使官邸。英文《台北時報》在當地1月7日刊出的獨家專訪中,援引一名要求匿名的奧巴馬政府資深官員的話說,升旗儀式將形式置於實質之上,“這使得彼此致力於發展這個關係的努力有所倒退。”這名官員說,華盛頓希望台灣確保這類事情今後不再發生。
美國之音 2015-01-07
中國近年來踩踏事故頻發

中國近年來踩踏事故頻發

美國之音01.01.2015 19:59踩踏事故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並非罕見。上海新年前夕發生36喪生的踩踏事件之前,中國2014年至少還發生了三起多人喪生的踩踏事件。一個多月之前,四川甘孜康定縣因發生地震造成塔公鄉一所小學學生恐慌並引發踩踏事故,有42名學童受輕傷。2014年9月,在雲南昆明明通小學,由於樓道被一塊倒下的海綿墊阻塞造成先期下樓的學生摔倒,後續下樓的大批學生不明情況向前擁擠,釀成6名學生死亡、 26名學生受傷的事故。2014年1月,寧夏西吉縣北大寺為信眾髮油餅時因過於擁擠發生踩踏事故,造成14人死亡,10人受傷。2013年2月,湖北老河口一所小學近因教師未將唯一鐵門打開造成踩踏事故,4名學生死亡。2009年12月,湖南湘鄉發生校園踩踏事故,下晚自習的學生在下樓過程中擁擠踩踏,造成8名學生當場死亡,26人受傷。2009年3月,同樣在重慶,一個保健品廠商搞促銷活動,免費發放洗衣粉,引發眾多老年人哄搶,造成兩人死亡,11人受傷。2007年11月,重慶一家家樂福超市因食用油打折促銷引發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傷。在此之前,上海一家超市也因為類似的促銷活動引發踩踏事故,造成10人受傷。中國商務部隨後禁止商家再搞限時搶購的促銷活動。
美國之音 2015-01-01
前副總統呂秀蓮為救扁舉行絕食

前副總統呂秀蓮為救扁舉行絕食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右一)為營救陳水扁舉行無限期絕食。(美國之音許波拍攝) 許波29.12.2014 18:59台北—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要求馬英九政府釋放前總統陳水扁而舉行的絕食進入第二天。她說,絕食是長期抗戰,也是考驗政府。一些民進黨和綠營人士在呂秀蓮星期天開始絕食時到場聲援。台灣總統府表示,一向尊重法務部依法作出的決定,希望呂秀蓮保重身體,為國珍重。呂秀蓮宣讀絕食宣言(美國之音許波拍攝)絕食中度過一夜的呂秀蓮星期一表示,她昨天夜裡睡得還好,因為有心理準備。她對媒體說,絕食是長期抗戰,也是對政府的考驗。星期天下午,呂秀蓮在總統府附近的二二八公園內台灣博物館前廣場展開承諾已久的絕食。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前秘書長蘇嘉全、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嘉義市長涂醒哲以及陳水扁的家人到現場聲援。*救老長官*呂秀蓮在絕食帳篷前發表六點聲明,她說33年前她曾為美麗島事件坐牢時舉行過絕食,未料今天為了老長官陳水扁的健康和自由又要以絕食來抗爭。她說:她說:“我們並肩作戰,甚至雙雙中彈。也因為他兩度邀請為搭伴參選,所以我才有幸成為中華民國歷屆副總統當中唯一可以連任8年的副總統。”*批國民黨*綠營民眾到現場聲援,​要求釋放陳水扁(美國之音許波拍攝)呂秀蓮說,陳水扁目前百病纏身,形容枯槁,只有還他自由,社會才能止痛療傷,實現藍綠和解。她對馬英九政府在陳水扁保外就醫問題上表示出的“權力傲慢”感到憤怒。她說:“權力是人民給予的。我建議,我們所有人都有權把傲慢的人的權力收回來。”呂秀蓮也向民進黨喊話,她說如果你們連引領民進黨邁向執政里程的陳水扁都救不了,“誰能相信你們能救台灣,救2300萬人?”到場聲援的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說,陳水扁入獄六年來,民進黨中央至少通過10次決議,要求國民黨政府基於人道主義原則,允許陳水扁保外就醫。他痛批政府無視民意,激化藍綠對抗。*扁家不捨*陳水扁兒子陳致中接受媒體採訪(美國之音許波拍攝)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在現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除了前來聲援之外,也轉達父親陳水扁的口信,對年屆七十的呂秀蓮絕食表示不捨。他說:“ 我父親他也再三交代我,今天也是受父命,是不是能夠(勸說)先不要絕食,因為禮拜一鑑定小組會來開這個會議。”*藍綠對立*一些綠營團體到絕食現場聲援,他們手持“釋放阿扁”的標語,高呼“台灣獨立”、“一邊一國”的口號,人數不多,但氣勢高昂。前紅衫軍成員單槍匹馬闖綠營,嗆陳水扁是“貪污犯”(美國之音許波拍攝)一位身材瘦弱的婦人手拿話筒站在絕食現場的一個角落裡,不停地呼喊“陳水扁是貪污犯,不准釋放”。這位許姓婦人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她是當年抗議陳水扁貪腐的紅衫軍中的一員。她說:“我就是當年被憲兵摀嘴的那個瘦弱的女子。他就是在A老百姓的錢,他們要把貪污的錢拿回給老百姓。”一群綠營民眾的怒罵很快淹沒了現場唯一的反對聲音。總統府發言人馬瑋國星期天發表聲明說,總統府一向尊重法務部依照醫療專業和法律規定所做之決定,總統府理解呂秀蓮的訴求,也呼籲呂秀蓮不要絕食,保重身體,為國珍重。
美國之音 2014-12-30
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苦戰固守

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苦戰固守

國民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胡志強(中)(美國之音許波拍攝)  18.11.2014 08:46台北— 距離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還剩下11天,各媒體和機構紛紛發布最後的選情民調。原本在地方執政版圖中佔優勢的國民黨面臨困境,不但首都台北告急,台中選情也岌岌可危。民進黨氣勢逼人,籌劃以地方包圍中央,為兩年後總統大選積累能量。 *選前最後民調* 根據台灣選舉規則,選舉日十天之內禁止公佈民調數據。所以各媒體都趕在封關日前公佈最後一輪民調。 綜合各家最新民調,全台灣六個直轄市和16個縣市中,執政的國民黨目前在9個縣市領先,在野的民進黨佔優勢的縣市有8個,無黨籍執政的縣市有可能由目前的一個增加到兩個,而中部雲林、彰化和南投三個縣則選情緊繃,最終鹿死誰手還難以確定。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夫婦(右一、右二)在造勢大會上(美國之音許波拍攝) 在國民黨執政了16年的首都台北,具有綠色背景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在各家民調中都呈大幅度領先態勢,領先幅度從11%到18%不等,其中以自由時報日前公佈的領先幅度最高:柯文哲支持度為44.27%,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支持度25.66,領先幅度高達18.61%。 *台灣六都國民黨只在兩市有勝算* 國民黨的警報不僅在首都台北拉響,縱觀全台六都選情,國民黨目前只在新北市和桃源兩地佔有明顯優勢,台北選情國民黨岌岌可危,就連多年的老根據地台中似乎也難保,而台南和高雄兩市是民進黨大本營,國民黨無法染指。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難掩興奮的心情,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 “以目前黨中央所做的民調和各報發表的民調來看,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看起來應該有大幅度的增長,這是我們共同期待的。” 有記者問他如何看待台中的選情,柯建銘表示,台中的總體趨勢是人心思變,所以民進黨這次在那裡有很大的機會。 *決戰中台灣,台中是關鍵* 台灣中部重鎮台中市選戰激烈,國民黨候選人胡志強已連任三屆市長,他的民進黨對手林佳龍打求變牌,氣勢如虹,支持度一路領先,但最近領先幅度縮小。自由時報最新民調公佈顯示兩位候選人仍保持15%的最大差距,而中國時報的民調顯示雙方差距已經縮小到3%。聯合報的最新數據顯示雙方的差距由三週前的16%拉近到12%。 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媒系教授胡幼偉認為,台中選戰的意義不遜於台北,因為台中的歸屬將決定台灣的政治版圖。 *台中失守綠營將逾濁水溪* 他說:“過去幾屆的地方選舉大概都呈現出北藍南綠的分佈狀態,就是說以濁水溪為界,濁水溪以北國民黨的政治版圖是比較大的,濁水溪以南民進黨的政治版圖顯然大得多。北藍南綠,分庭抗禮,可以想見,如果誰能拿下台中,那就在整體上會勝出一些,所以才有決戰中台灣之說。” 民進黨目前提出“坐9望10搶11”的目標,希望以目前6個執政縣市為基礎,力拼台中市、澎湖縣及基隆市藍天變綠地,更盼拿下彰化縣和嘉義市,讓民進黨在地方執政過半。 *大環境不利於執政黨* 觀察人士認為,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緩慢、貧富差距拉大以及薪金增長緩慢導致民怨四起,損害了執政的國民黨和馬英九政府的形象。保持兩岸和平及經貿交流曾經是馬政府的最大亮點,但早些時候發生的太陽花學運以及最近爆發的食安風暴卻讓人們覺得兩岸紅利並沒有惠及百姓,而只是肥了與對岸往來密切的特權人物。 研究大眾傳媒與選舉行為的胡幼偉教授說,大環境對執政黨不利,國民黨候選人必須概括承擔不良政績的後果,但現在就說國民黨將失去台北和台中兩個最大堡壘似乎還為時過早。 *國民黨力拼藍營基本盤回歸* 他說:“在台北市,雖然柯文哲是無黨籍候選人, 但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他過去的政治立場,主要支持他的票源都是綠營的票。他現在的支持度大約是百分之45,差不多已經達到綠營在台北的飽和點了。我們推測目前還沒有表態的選民中,如果他們最後出來投票,投給連勝文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各家民調都發現,台北和台中兩地尚未表態的選民比例最高,都有百分之20以上,他們大多是藍營選民,只因對執政黨或候選人不滿而投不下手中的票。胡幼偉教授說,選舉最後關頭藍營基本盤能否回歸,是決定這兩個城市選戰勝負的關鍵。
美國之音 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