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努比相關文章

洪秀柱政見是對台灣人的羞辱

洪秀柱政見是對台灣人的羞辱

許多國民黨人正在畏懼,洪秀柱可能會讓這家百年老店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然而更進一步的思考,推出洪秀柱這種水準的總統候選人,並不只是傷害國民黨這麼簡單而已,而是對台灣選民的羞辱,同時她並不是特例,國民黨從馬英九、郝龍斌、朱立倫到連勝文,一路以來的提名思維都沒有把選民看在眼裡。 洪秀柱的政見,是對台灣選民的羞辱。(來源:自由時報) 洪秀柱自從獲得提名,提出「一中同表」、「無法說中華民國存在」等意識形態掛帥的說法,也就算了。接下來她又很天才的將颱風造成的「停電」和「核電」掛勾,聲稱要恢復核四運轉。這兩天則提出「加薪抵稅」這種老早被藍營學者打槍、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是繞了一圈、全民掏錢為自己加薪的政見。究竟是洪的腦袋有問題,她的幕僚腦袋有問題,還是他們認為台灣人這麼笨? 洪秀柱的水準,和川普( Donald Trump)差不多。川普剛提出他的第一份政策白皮書,有關移民,他主張在美墨邊境修築一道高牆,而且要讓墨西哥人來付錢,另外移民官增加三倍,並終結在美國境內出生即可取得美國籍的移民法令。這還只是移民政策,川普和洪秀柱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恐怕還會推出不少令人噴飯的政見。 一開始聽見覺得好笑,很有娛樂效果,但愈來卻愈覺得憤怒,提出這種連立委選舉水準都不到的政見,洪陣營究竟把台灣選民當成什麼東西? 很不幸的,有著這種水準的總統候選人,我們自己也必須擔負一些責任;畢竟有人說,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候選人。歌手王菲的「我願意」開頭唱著,「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其實玄的還不只思念,政見這東西也很玄。選民除了比較候選人出身、比外貌、學歷,也都要求候選人要有政見,要端出「牛肉」,問題是幾乎沒有人想仔細研究政見,超過50個字的政見就會在視線裡被自動遮蔽。 所以,馬英九兩次總統大選的政見呈現,可說是精準抓住了台灣選民的特點,「633」、「黃金十年」、「愛台12大建設」、「股市上萬點」、「準備好了」,簡單明瞭又乾脆、易懂,至於作不作得到,儘管有許多學者提出多少論點質疑,反正大家是信了。這些薄得像敷臉面膜的淺碟式政見,就算是口號又如何?等到跳票,還可以拗成633是計畫八年達成,反正大家也來不及後悔了。同樣的,郝龍斌、朱立倫、連勝文,沒有一個不是循著相同的模式,贏得提名,贏得選舉。 這些候選人沒有一個不具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博碩士學歷,不是行政經歷豐富就是混跡政壇多年,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認為選民這麼容易呼攏?第一是媒體的造神保護,第二,過去的選舉結果印證,凡事只看「kimochi」的選民確實很好騙,更有可能的是,雖然選民半信半疑,但寧願相信。 因為我們愛聽而且寧願相信,所以候選人就繼續講。問題是,國民黨憑什麼讓選民相信,它是更能振興經濟、更能守衛台灣主權的政黨?數十年來的謊言,夠了。一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謊話,都已經在這八年破功,夠了。 再想想縣市長和立委層級,那就更精彩了。國民黨立委黃昭順在競選高雄市長,曾提出「道路灑豆防飆車」的政見,胡志強說要用國際會展中心作為滯洪池,郝龍斌說要補助國小學生iPad,以減輕書包重量,台聯立委周倪安說可以考慮招募非洲黑人因應募兵困境,說憂慮解放軍持菜刀攻擊金門。天兵真是無窮無盡,很難相信他們是選民用「神聖選票」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代言人。 如果有這些候選人,那麼親身經歷戒嚴時期各項高壓管控政策的宋楚瑜,會說出「轉型正義讓我來作」這種話,還有什麼好讓人驚訝的? 要求選民認真的研讀選舉政見,確實是緣木求魚。但候選人所提出的政見,並不只是像某些人所言,只是騙取選票的手段和口號或選舉期間作為政治攻防的工具。政見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候選人的態度、準備和價值,它最起碼要尊重選民的智慧。 洪秀柱至今的表現,不只是國民黨的悲哀,也是台灣人的恥辱。她使我不太敢想像,未來五個月的競選期間會是什麼樣子。立委、縣市議員胡說八道也就算了,台灣政治已然淪落到總統大選舞台上也出現了小丑,不啻是老天對台灣民主開的一記大玩笑。
史努比 2015-08-18
如果國民黨那麼想倒,那我們就推它一把

如果國民黨那麼想倒,那我們就推它一把

洪秀柱民調過關,藍綠陣營同聲喝采。挺綠人士自然不是真正的高興,而比較類似偷笑,理由不僅是蔡英文總統大選看來必勝,也因為「國民黨法統藍和本土藍分裂格局形成」、「國民黨自掘墳墓向急統奔去」,一副國民黨快要倒台的樣子。 抹紅洪秀柱的是...她自己?(來源:蘋果日報) 史努比向來深信「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個政黨如果真的關門,對台灣乃至全人類都是件好事。不過我也認為,黨產清算與歸零是國民黨倒店的必要前提。政治組織說到底都得靠錢來運作,我們這種沒有大格局的窮人,很難了解四個小朋友到底有多好用;而台灣社會對解決黨產問題的信念和訴求始終不夠強烈,我的狗命恐怕不足以親眼見到國民黨拉下鐵門。。 「應該發生」不等於「會發生」。就像美國,史努比的狗腦一直想不通的是,如果大潮流是都市人、黑人、亞裔與拉美裔都傾向支持民主黨,加上社會價值持續向多元開放方向前進,共和黨如何贏得總統大選?但現實是,共和黨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這當然和美國大選的選舉人團制有關,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選舉會受到太多因素影響,選民不見得如同政黨想像的那麼單純。 逆流而行的國民黨 相同的,從大潮流發展來看,國民黨沒有不倒的理由。從任何方面來看,國民黨都像是幼年時去看魚兒逆流而上的蔣介石一樣,始終背對潮流而行。 在理念和結構上,國民黨從反共到聯共,從反中到親中,從反攻大陸、統一中國到被中國統一,另外也總是自豪的站在資本家的一方。逆流而行或轉換立場不代表百分之百的錯誤,但是需要正義的理由。我很不解的是,如果有這麼多人要求民進黨說明是否「棄獨」,為什麼沒有人要求國民黨解釋是否「棄統」,而國民黨又是否曾經向支持者說明政黨立場的180度轉變?「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國民黨做到了嗎? 結構上,中國國民黨是不折不扣的外來政黨,經過數十年紮根發展,成為外省籍和本省籍政治人物的微妙結合。儘管進入選舉時代,國民黨能贏多半還是靠本土地方型政治人物的動員和組織,但直到這一次的馬英九卡王和洪秀柱的出線,人們才驚訝的發現,原來這個政黨有著根深蒂固的「外省優越論(Mainlanders Exceptionalism)」,少數統治多數、以省籍去畫出一條深不可測鴻溝的潛意識,從來就未曾被驅趕出國民黨的DNA。 也就是說,中國國民黨在理念上無法拿下「中國」兩字,而在菁英結構上又無法轉化成一個讓人覺得它擁抱台灣、以台灣自豪的政黨。 支持者方面,國民黨似乎也缺乏有效的拓展。當年隨國府來台的「鐵桿藍」將近凋零,外省第三四代幾已不見非得含血含淚支持國民黨的堅持。年輕世代,以國民黨七年多來的執政成績以及去年太陽花運動時強力鎮壓的紀錄,很難相信年輕人找得到支持國民黨的理由。目前國民黨的支持者大約有三類人,第一是鐵桿藍,第二是資本家與能夠從該黨得到直接間接利益者,第三是堅信民進黨執政將帶來兩岸動盪乃至戰爭者。 社會氣氛方面,國民黨到目前為止成功的緊抓著台灣選民的保守心態,在多元成家與同性婚姻、廢死、核能等議題上,以販賣恐懼的方式作反動員的操作(亦即至少讓選民不支持民進黨)。兩岸關係方面也有相同情形,到如今國民黨販賣的依然是恐懼,告訴選民它才會是唯一能夠運作兩岸關係的政黨。但長遠來看,台灣社會朝向多元價值方向邁進著,也許再過兩個世代,主流意見會出現不同,不擅開創和面對社會議題的國民黨,前景並不看好。 實際的政治運作上,國民黨至今仍深信文宣就是一切,因此在1129大敗之後,它所想的並不是政策不為人民認同這回事,而是檢討文宣之不足,所以有加強網路戰、政務官上文宣課、強化與年輕人溝通的結論。這種看似擁抱潮流,實則不屑潮流的心態,說明了國民黨的反潮流。 洪秀柱的出線暗示什麼 史努比曾經異想天開,如果國民黨真的拋出黨產(或至少解決一部份)、把黨名的「中國」兩字拿掉,同時拋開外省優越論,由台灣人出任黨主席,說不定它的霸業能夠長長久久。 黨產是國民黨延續關鍵(來源:國民黨網站) 洪秀柱的初選出線,背後有許多原因,但是至少有以下幾個意義: 一、國民黨依然無法擺脫外省優越論,因此寧願讓B咖出征,甚至失去政權,也不許王金平拿下提名。 二、國民黨本土派終究有玻璃天花板,也被黨內外省權貴看破「沒有膽識造反」的手腳。或許國民黨內外省和本土派之間有著權力與資源的明顯不對等,但是像王金平掌握如此有利的情勢卻依然按兵不動,本土派的家奴心態是明顯易見的。 三、洪秀柱的初選政見大幅傾中,政見操盤者與支持者也不乏中國色彩濃厚者,如果有「抹紅」,這頂紅帽子也是她自己戴上的。在目前對中國疑慮漸增、信任漸失的社會氣氛下,很難想像,這真的成為一個準備角逐大位者的政見基調。 曾有人認為,台聯和基進側翼這些政黨的出現,將民進黨往統獨光譜的中間擠壓,為了政黨區分之故,國民黨唯一的選擇只有再往統一的一端靠過去以獲得立足之地。如果洪的意見確實代表國民黨立場,這個推論可能成真。 照理說,具有反省能力的政黨應該在選舉失利之後懂得檢討。以民進黨而言,他們很清楚自己在2000-2008年作錯了什麼,所以作出必要的調整。如果不是2006-2008年間敗得那麼慘,民進黨大概也還在醉生夢死。 同理,國民黨理應在1129之後斷尾求生,該斷的是大一統的意識形態和省籍心結,以及過度傾中的政策作法。孰料到最後他們在乎的,仍是法統,仍是意識形態。 或許這是國民黨120年來的毛病,1971年蔣介石在逐漸不利的聯合國會籍案情勢中為了維護「法統」,堅持不願接受中國入會並拿下安理會理事國,但ROC保有聯合國席次的「雙重代表案」安排,就這麼讓聯合國代表周書楷很帥的走出會場,從此望聯合國興嘆。 為什麼國民黨無法痛定思痛的改革?史努比認為,因為那個痛還不夠痛。嚴格說來,2000年雖然國民黨失去政權,但是有個綠頭藍身的政府,加上從未失守的國會,國民黨從來都不算是真正在野;更何況有黨產護體,國民黨的日子基本上還是蠻快樂的。 所以,雖然我還是不認為在黨產消失前國民黨會倒,雖然我還是覺得普遍的保守心態足以讓國民黨再撐上很久,如果國民黨那麼想倒店,你我為什麼不再推它一把呢?
史努比 2015-06-16
想要躺著選,會被打到趴

想要躺著選,會被打到趴

儘管對外正式發言總是小心謹慎,部份民進黨人已流露出2016總統大選必勝的眼神。無論國民黨推出什麼樣的候選人,四年前失利的蔡英文都已更加成熟、更有準備,加上社會情勢的改變、馬英九和國民黨的沈淪,讓人無法相信她會再吞敗仗。用媒體慣用的形容詞是,躺著選就能進總統府。 (圖片來源:民主進部黨臉書) 如果民進黨真的相信以上論調,就要有被打到趴的心理準備。理由並不是只有「驕兵必敗」或是「藍營基本盤大於綠營」這麼簡單,而是台灣政治和總統大選的架構使然。 因為胡忠信都先講結論,所以我也先講結論──第一、在國民黨黨產終結和台灣選舉文化得到徹頭徹尾的改變之前,我絕對不會看衰國民黨的選情,尤其是總統大選。第二、無論情勢如何看好民進黨,民進黨的總統大選永遠會是「守勢選舉」。 永遠不要小看國民黨 2004年,尋求連任的陳水扁面對連宋集結,雖擁執政優勢卻淪為守勢,最後驚險過關。2008年面對聲勢如日中天的馬英九,被扁案搞得頭昏腦脹的民進黨還是守勢。2012年,民進黨和蔡英文信心滿滿要終結藍色執政,結果再挨宇昌案、空心菜和92共識幾記悶棍,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最終依然飲恨。 這些歷史告訴我們的是,如果把道德擺一旁,國民黨的選舉技巧並不如一般人想像中的差。首先,扁案、宇昌案、MG149案等種種前例證明,國民黨不但擅於負面選舉,更擅長和媒體分進合擊,只要把白的說成黑的、死的說成活的,謊話說一千次也會變成真的,一旦能夠塑造選民心中的既定印象,就等於戰術成功。「暴力小英」、「空心菜」也是相同作法下的產物,而且十分有效。「投籃姿勢再怎麼難看,進籃框就算兩分」的哲學,在國民黨得到完美的貫徹。 前副總統蕭萬長在九合一選舉後接受日本媒體專訪說,國民黨就是不如綠營擁有許多媒體幫襯才會敗選,各位怎麼想我是不知道,不過我已經笑到在地上打滾了。 以最近為例,候選人尚未產生的國民黨,已經和藍媒聯手完成了數波攻勢,例如「民進黨執政後將放棄南海主權」,例如列出民進黨「廢死立委」名單,雖然該提案明明就是赦免法修正,只要能夠達成「反廢死投國民黨、挺廢死投民進黨」,就算達陣成功。至於一年四季、每天三次的92共識,就不用提了。 兩岸問題亦同,明明不是民進黨的弱項,但國民黨的運作硬是運作到連民進黨自己都相信兩岸是弱項,直到太陽花學運和1129九合一選舉改變一切。 黨產和選舉文化 要打這種媒體文宣戰,除了道德水準要夠低、臉皮要夠厚,口袋也要夠深。我們大可以嘲笑國民黨「沒有錢就不會選舉」,但事實是──他們就是很有錢啊!國民黨黨產的議題,幾乎每個人都聽過,卻經常被忽視與低估。團結國民黨人的,使國民黨屹立不搖的,從來都不是什麼國父遺教或是以人民為念,而是黨產;黨產亡,則國民黨亡。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國民黨形塑選戰主軸的能力,也超乎一般的預期。「633、愛台十二建設、黃金十年、馬上好、準備好了、股市上萬點」或許現在看來很可笑、很低級,但是當時確實抓住選民的心。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狗屁比十年政綱更觸及人心。 這導出第二個面向,也就是台灣的選舉文化。以往大多數台灣的選民想像,政見多半停留在硬體、實質建設或是實際目標(如經濟成長、GDP)導出的相應政策。如今,韓國李明博的747和馬英九的633都已跳票,愛台十二建設證明是場笑話,加上自由經濟體系下的利益從未合理的分配到全民之中,或許也該是台灣選舉進階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刻了。我們或許應該迎向價值取向的選戰,與其要總統達成5%GDP成長率,我們不如仿效國民幸福指數的概念,要求公平正義取向的政策。選戰中討論的是同性婚姻、長照福利、資源分配、能源發展......等等議題,甚至是否廢死亦可。 有人說,台灣選民心態在去年的1129大選中已出現戲劇化的改變,台灣政治將從此不同。對於這一點我較為保守,總覺得1129還要連同2016總統大選一起觀察才能論定,因為總統大選性質畢竟和縣市長有很大差異。如果選民最終還是執著於大發展、短期利益優先的舊思維,那麼國民黨操作選戰的能力還是有可能獲勝。 變數:第三勢力、國民黨後無退路的決心 無論是國內政經或是亞太地區,大環境確實對民進黨有利,卻也不是沒有變數。第三勢力在台北市扳倒國民黨,同時外溢全國其他選區之後,組黨參政之路反而意外連連、褒貶參半,甚至為了立委選舉而和民進黨之間出現問題。最慘的狀況,除了賠掉反國民黨陣營的立委選舉之外,說不定連總統大選都會被拖累。 此外,國民黨儘管目前一片混亂,但是它非常了解失去政權的滋味,在黨籍候選人產生之後,不是沒有可能重拾一定程度的團結,先謀求拿下總統大選保住共同利益。那時的國民黨,和現在會大不相同。 最後,民進黨面臨一個很無奈的局面,對它最有利的是主攻馬英九政績,但馬英九卻不是候選人,最慘的是,罵馬英九已經沒有票房。在守勢之中,民進黨唯一之計是逼候選人針對是否跟隨馬英九路線表態,如此而已。而不管怎麼作,都絕對不存在「躺著選」這個選項。
史努比 2015-06-02
不要再玩「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了

不要再玩「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了

根據媒體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有點像是柯P上身,在5月6日的常務會議上「震怒」。他說,有一個公民要出國旅遊,緊急連絡人填了媽媽的名字,結果有關政府部門要求他提供材料,證明「你媽是你媽」。李克強說,拿著無關緊要的事情刁難民眾,這是個「天大的笑話」。 馬英九玩「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樂此不疲。(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其實馬政府也在玩著「證明你媽是你媽」的遊戲,只不過他們玩的題目是「如何證明沒有是沒有」,不是嗎?總統大選都還沒正式開打,就看到某人整天說「九二共識是兩廂情願」、「九二共識已存在23年」、「九二共識是捍衛主權的最好模式」、「沒有九二共識,沒有現狀」,再不就是追著民進黨問:我們有九二共識,你們有什麼呢?前兩天還喜孜孜的拿著文件說:這個東西,李某人有簽名哦! 九二共識:有?嘸? 九二共識,先不談內容。參與1992年香港會談的已逝大老辜振甫在回憶錄中表示,當時沒有達成共識。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和陸委會主委黃昆輝說,沒有共識。曾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自己也曾說,兩岸會談「功虧一簣」。 所謂九二共識,真正的命名應該是「2005國共共識」。為什麼?因為九二共識是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自己承認,在2000年4月28日,也就是政權交替前基於「善心」而「發明」的名詞。從這一天起,九二共識突然從沒有變成有了。但是我們要注意,在2000至2005年之間,北京從來不曾承認有什麼九二共識。然而在民進黨執政的背景下,中國也慢慢覺得,這個名詞用來牽制台灣政府好像也蠻好用的,於是在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中時,首度提了這個名詞。接下來,某些美國前官員和學者因為只想要兩岸之間波平浪靜,再不然就是拿了好處,你們說什麼也就什麼了,也跟著說有九二共識。 中國是如何利用九二共識同時牽制國、民兩黨,讓九二共識成為一個走不出台灣的概念,這個大家都很清楚了。 這些發展的結果是,民進黨陷入了一個超級大的「三人成虎」困境。用新聞學上的例子來說明,當一個、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人都說,森林裡有一棵樹倒了,那棵樹究竟倒了沒有?當身邊的人都說有九二共識,你要如何去證明「沒有是沒有」? 只有我能維持現狀 相同的邏輯,可以延伸到國民黨如何回應民進黨提出的「維持現狀」。馬英九故意裝可愛的說,「民進黨說我親中賣台,又說要維持現狀,難道是要維持親中賣台的現狀嗎?」這同樣是在玩文字遊戲,而且有自婊的嫌疑。馬真正的意思是說,現狀只有國民黨得以維持;無論民進黨怎麼作,都無法維持現狀。 但無論如何,從一年到頭在作的兩岸關係民調,就可以很簡單的判斷什麼是台灣人想要的現狀,那就是:兩岸實際上是國與國的關係、不接受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希望台灣與中國交往,但不能以犧牲主權與民主自由為代價。 現狀是變動的,也需要被定義。我們目前至少知道的是,馬政府的現狀,和民進黨的現狀、台灣人民想要的現狀,都已經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從馬英九在10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依然不改其色的堅稱,國民黨主政下的兩岸交流帶給台灣更好的經濟與未來,就可以知道他自我催眠的意志有多麼堅強,因此糾纏在現狀的爭辯,同樣會陷入「證明你媽是你媽」的荒謬。 真正的重點:一中和人民幸福 其實,國民黨真正應該作的,已經不是在「九二共識」和「維持現狀」上玩文字遊戲,而是正視由馬英九起頭、而且很可能要由朱立倫承繼的一中論述,已經由聲稱的「一中各表」往「一中框架」,再往「兩岸同屬一中」傾斜的趨勢。 兩岸同屬一中,不能只單純視為兩岸人民或政府的一種政治意念,而是具有法理上的後座力。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日前不小心講出事實:「一中」說法會讓人誤以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的說法不僅直接戳穿一中各表的虛假,也直指問題核心──長久以來,美國的一中政策之所以從來未曾、也不敢承認「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份」,是因為如果承認,將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基礎。兩岸同屬一中的說法,形同將台灣問題限縮為中國的內政問題,因為一中的「中」指的就是PRC,而絕不會是ROC。世界各國的承認一中,只不過是為了應付中國,而非真心相信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換句話說,馬與朱為箝制民進黨的說法,是從根本上危害了國家的未來,而且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形勢。 最令人擔心的是,由於媒體清一色聚焦於兩岸議題,以及國民黨堅持打兩岸牌,2016總統大選將再度被許多煞有介事卻毫無意義的兩岸口水淹沒。真正攸關2300萬人民幸福的經濟、財政、長照、食安、能源議題,將被拋在一邊。選民需要的,是一個能像媽媽一樣照顧國民的好政府,而不是「你要如何證明你媽是你媽」。
史努比 2015-05-12
台商比國民黨老實

台商比國民黨老實

5月3日,英國董氏全球金融公司董事長董淑貞贏得了她人生中的15分鐘。 (作者提供) 這名事業有成,而且據說也是大慈善家的台商,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訪中座談會裡表示,該談的是國共合作,而不是只有2300萬的人口,不需要考慮台灣人的聲音,否則台灣走不出去。同時強調,落腳中國、在中國成家立業的台商多達百萬以上,如果返台投票,「國民黨還不會贏嗎?」 和每一個台灣公民一樣,董董事長當然有她政治信仰和言論上的自由,就算她擁有馬英九世界後援會副總會長、中國國民黨第18、19屆黨代表、中國江西省政協海外代表和中國中央統戰部海外聯誼會理事的身份,主張「解放台灣」也是OK的。 而像這樣的台商言論,台灣人也聽多了。自從2005年3月,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在反分裂法大遊行前一天拋出「反台獨」言論震撼彈,賞台獨陣營一巴掌以來,在中國作生意的台灣商人,無論是出於自願或非自願,總會選擇「適當時機」,例如王雪紅,例如郭台銘,例如向胡錦濤報告「我們買下中時了」的蔡衍明。 這些台商因為是重量級,通常他們的言論都確實發揮了作用,嚇唬了部份選民,特別是在大選前;通常他們也都被網民罵翻,什麼「無良台商」、「去當中國人啊」、「有種就不要回來」啦;就算發動抵制這些台商的產品,成果也是有限。 不過,我對這種言論倒是持歡迎態度。一來,畢竟商人就是商人,他支持九二共識和反台獨,名聲臭歸臭,又不違法。他為了尋求自身最大利益,可以不要祖國,不管其他那2,300萬人,用力鼓吹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說「我就是要賣台啊」。這是很好的,因為「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見即所得)」,清清楚楚,民眾也透過這些發言了解到他們是什麼樣的商人,聽多了會有更多人對兩岸關係有所頓悟也不一定。第二,這些發言娛樂效果實在很高。 從這方面來看,我對於這些台商和愛國同心會的「敬意」──如果有的話──還比對國民黨多很多。 國民黨自重返執政以來,身為執政黨不得不在兩岸政策上包裝它真正的企圖,以免嚇壞選民。事實上它唯一的憑藉,就是2005年以來和中國共產黨重修舊好而建立「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戰略伙伴關係;只有這層關係是真的,在戰術層面的「九二共識」等等都是假的。也因為有這層關係,因此它在大選只需要對民進黨祭出「我有你沒有」這101招,逼迫綠營也進入尋找通關密語的遊戲,就打算搞定選舉。 但任何人都可以感覺出,國民黨「嘴上不說,身體倒是很誠實的」,馬英九政權下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已經大幅傾向中國,而它的兩岸政策,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它說了什麼,而是它什麼沒說。從這方面看來,我們不但可以說,台商至少比國民黨老實,更重要的是,觀察圍繞在國民黨外圍的台商、學者群怎麼說,形塑了什麼氣氛,總比解讀國民黨的官方說法更為準確。 台商確實可以不管2,300萬台灣人的感受,坦白說,那不是他們的使命,但國民黨不能不管。商人可以沒有祖國,但政黨不能。台灣兩岸政策今日最大的問題,倒不在於在野黨是不是找到了一個能夠「讓台灣人民滿意、讓美國接受、讓中國忍受」的達文西密碼(其實它可能不存在),也不是台獨議題(台獨無法也不會在一夜間發生,今日台灣已需要一套新的、完整的台獨論述),而在於國民黨在經濟整合(ECFA、FTA)和台灣國際空間上描繪的未來全數跳票,加上所謂的兩岸和平紅利僅由少數中的少數人獨享之後,已經無法解釋別人對它「離北京比離台灣人民更近」的指控。 而國民黨未來很可能只會和北京愈來愈近,我們只要看朱立倫在5月4日朱習會上的談話,已經進一步將九二共識延伸到國際層級,同時將九二共識解釋為「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意義有所不同」,就能體會到國民黨並沒有打算減緩它向台灣海峽西岸的位移。顯然,胡錦濤、馬英九和連戰共同設下的一中框架圈套,朱立倫也無法擺脫。 但是,彷彿一次1129大敗還不夠似的,國民黨未來似乎仍將和現在一樣,假裝太陽花未曾發生,假裝ECFA為台灣帶來偌大利益,繼續用精美話術去包裝禍心和完全忽略人民感受的政策,繼續追問在野黨「我有XX,你有嗎?」。他們明明知道太陽花為什麼發生,明明知道社會分配不公,卻還是要強調只有國民黨繼續執政,台灣人才會繼續幸福。他們明明知道,美國不會有一個民主黨和伊朗、北韓搭建的平台去決定國家政策,卻不認為透過國共平台搞兩岸政策有什麼問題。 套句艾爾頓強的名曲「I guess that's why they call it the blues」,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是藍營的原因。  
史努比 2015-05-05
太陽花出關療傷,跛腳馬還在飛奔

太陽花出關療傷,跛腳馬還在飛奔

太陽花運動屆滿一週年,最近舉辦了一場類似同學會的週年活動,讓人不禁有著「哇,一年了」的慨歎。Facebook上的「臉友」們紛紛貼出無論是在場或不在場的照片,追憶去年此時。參與活動的太陽花們,同樣在回憶這場運動,到4月10日「出關播種」週年之時,想必會掀起另一個高潮。 (來源:作者提供) 活動起落沈澱到今天,太陽花的朋友們開始回首三百多天之前,不僅止於回憶戰果,好像更多了一點找尋自己在這場龐大運動之中身影、定位的味道,並試圖在這具有紀念性的一刻開始去還原活動過程、釐清當初沒來得及搞懂的問題、爬梳那些當初被暫時埋藏在運動強大能量底下的人性因素──愛與恨、信任與背叛、團結與分離、光明與陰暗。 讀完之後,我有點刻意的讓這些訊息在臉書時間流裡就這麼流走。儘管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可能也不在意,但是搞清楚what、how和why,對當下的他們來說似乎是個必要而無法被阻擋的過程;正如同25年前的野百合學運一樣。而這場前後有數十萬人參與的運動和能量是那麼巨大,彷彿是個超巨大的氣球,你非得要等到它消氣之後,才能知道它原來長得是什麼樣子。 太陽花凋零了嗎? 一年前的4月10日,運動者在退出立法院之際以「出關播種」自勉。12個月下來,運動者本身或是政治社會環境已經起了巨幅的變化。這些被泛稱為「第三勢力」的人之中,有些決定參政,形式包括入黨、參選和組黨,甚至已經很快的在組黨過程中分裂、退出政黨或是在參選過程中折翼,有些人維持著不走政黨路線,繼續分散、集結的尋找新的化學組合。或許還有更多人,不是走不出所謂的「運動傷害」,就是已經決定消失在社會的某個角落。 有人說,太陽花運動如果和後來確實促成國會改選、老賊退位的野百合相較,並沒有達成實質的成果,所以不算成功。但以第三者的視角而言,這個論調實在嚴苛也不公平了一點。太陽花運動即使沒有實際成果,卻同時鼓舞了年輕的一代,振奮了因為悶得太久而準備放棄的前幾個世代,更敲響了忙著彼此鬥爭的政黨和政治人。最重要的,是棒喝了一心一意要入島入戶入腦、而且誤認為台灣已經唾手可得的北京。 以這個角度來看,太陽花運動幾乎可以形容為一場規模大到改變台灣軸心的地震,它很明顯的讓台灣的軸心距離中國更遠了一些。 不過,也因為這場運動的能量是如此之巨大,在短期之間匯集了太多的人、團體和關注,當它結束之後,就必定要經過一番沈澱期,也註定因為人的因素和社會環境的改變,還要經過再一次的轉化和重組,而這段時間可能長達數年之久。 從目前的情況觀察,我們幾乎可以說,不會再有另一個太陽花運動了。這麼說並不代表著,沒有下一個太陽花就是件失敗的事。如果這股太陽花勢力真正能夠如他們所說的分進合擊,那麼演化之後的結果可能對台灣是件好事;如果分進合擊只意味著力量的分散,以及因為太陽花運動而衍生出的恩怨情仇,那麼「台灣就交給你們了」這句話仍是來得太早的禮讚。 馬不等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值得憂慮的是馬英九日前接受旺中集團專訪中透露出來的雄心大志。馬英九在專訪中表示,92共識有效的解決了最敏感的一個中國問題,建立了兩岸關係的超穩定架構,完全沒有「過時」的問題。其次,馬英九列出總統任期內要完成的三大目標:完成貨貿談判、兩岸互設辦事處、持續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並加入TPP、RCEP。此外,他明確表達反對調降公投門檻和下修投票年齡至18歲。 這段專訪很明顯說明了三件事,第一,雖然大家很喜歡用「我想念我自己」來虧馬英九的失憶症,事實是他的內心比誰都還雪亮。當大家已經忘記服貿、貨貿和互設辦事處時,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第二,馬英九先前不承認他是跛腳總統,不是說假的,他還在追求自己的歷史定位,所以擺明了要和太陽花運動的主張對作,無視台灣社會的情勢變化,持續推進他的政治議程,宛如太陽花未曾發生一般。 第三,有人會認為他這些主張只是困獸之鬥或是虛張聲勢,但我們不能忘記,他即使已經不是國民黨主席,但他還是現任總統,整個行政機器還要受他掌控長達一年之久。也就是說,他不僅說得到,也很有可能作得到。 當馬英九真的這麼作,值得我們觀察的兩點是:第一,由朱立倫率領的國民黨要如何反應?國民黨對馬英九路線的回應,基本上將決定了國民黨候選人的整體路線,也將會成為國民黨2016大選的測驗。如果國民黨無法擺脫由馬英九設下的政治路徑,接下來就輪由選民回應。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台灣民間如何回應?2015年是選舉年,焦點將不可避免的由大選和政黨競爭主導。在太陽花勢力不可能重組、不可能於短期內再度大舉集結,而所謂的「第三勢力」又還無法決定他們是否要信任民進黨和蔡英文,甚至依然唾棄「沈淪的民進黨」之際,如果社會力削弱到一定程度,政黨力量又無法獲得足夠的信任,跛腳的馬英九還是有可能跑到終點衝線。 大家總愛說「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是事實,但國民黨從未倒過也是事實,台灣只是經歷過政權輪替而已,國民黨從來就沒有真正倒過。我只能希望,太陽花過後的社會力盤整時間不要拖得太久,而政黨能夠真正重新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期待。有一天,我們要兌現許信良說過卻尚未達成的那句話──讓國民黨從地球表面消失。唯有如此,太陽花運動者和他們之前世世代代的人們所經歷的犧牲、忍受的傷痛和流下的眼淚,才會真正值得。  
史努比 2015-03-31
那些想選總統的男人

那些想選總統的男人

 去年水門案滿40周年,該案歷史與華盛頓郵報記者伯恩斯坦(Carl Berstein)和伍華德(Bob Woodward)於同年(1974年)合著的「總統的人馬」(All the President’s Men,1976年被改編成電影),又被拿出來大肆討論。其實men在原書名中只是泛稱尼克森手下的那群爪牙,並非性別指稱。但最近幾個被估計有可能參選總統的台灣男人們,直讓人想把書名改成All Those Men Who Want to Be President。圖片來源:維基圖庫。距大選僅剩11個月,綠營定於一尊之際,非綠營陣線傳出有可能參選者眾,包括朱立倫、吳敦義、王金平、郝龍斌,甚至宋楚瑜和施明德。個個都是打滾政壇多年、內力強勁的資深政客,接下來兩個月的政治新聞版面保證又很熱鬧。說起總統大選這檔事,歷史一再顯示,政見說不定是選舉中最不重要的一環。選民不是不重視政見,但大概只關心大方向,真正看的,是這些候選人夠不夠「presidential」,也就是說有沒有總統的樣子。Presidential這個名詞極難言傳,所謂總統的樣子,大約是他們的外表談吐、人格特質,以及說服民眾他們之所以要競逐大位的正當性的集成。就這一點看來,我們不得不承認,2007年的馬英九是非常的presidential。當年的他既有外表,人氣又紅不讓,信任度高到破表,許多人都相信他是出生來當總統的。民進黨的謝長廷雖然也是個好人選,但受扁案和整體氣氛牽連,註定要敗。所以,檯面上這些想走進重慶南路一段122號的男人們,夠不夠presidential呢?先從朱立倫來看,他幾乎是當年馬英九的翻版──至少被塑造成這個樣子,也的確是藍營實力最強勁的競爭者。但也正因為他是另一個馬英九,我不確定台灣選民是不是還想再被騙一次。尤其朱立倫在諸多議題,例如黨產、黨務改革、憲改方面,不是舉棋不定、避而不談,就是有著奇怪的想法。其次,九合一選舉在新北市僅低空險勝,多少暗示他為了佈局未來而忽略市政、輕忽對手、錯估時勢,這恐怕不太presidential。朱立倫和綠營的賴清德面臨著同一個困擾:無論因為什麼原因,2016年並非他們出征的最佳時機,但時間是政治人物最大的敵人,沒有人能確定2020年會發生什麼事,而支持者也都認為強棒沒有不上場打擊的道理,因此兩人躊踖再三。即使朱已多次表明不參選,卻依然被列為國民黨出賽名單的理由在此。假設朱最後真的被國民黨拱出來,他和以下將提到的人物將必須回答一個問題:他們會不會承繼馬英九那種一面倒而不計代價、卻已經遭到多數民眾質疑甚至否定的兩岸路線?是否承繼馬英九那種「兩岸高於外交」的戰略思維?這會是國民黨2016年大選重點中的重點。藍營老愛砲轟蔡英文兩岸政策說不清,老愛質問綠營是否繼承陳水扁路線,歷史是公平的,現在輪由他們來回答這個真正對台灣選民至關要緊的問題了。王金平參選是個有趣的驚喜,如果他當選,搞不好會成為台灣的LBJ──不是劉寶傑,也不是打籃球的LeBron James,而是美國第36、37任總統林登強森(Lyndon Baines Johnson)。強森混跡參眾兩院長達25年,深諳國會運作,進而促成民權法案的通過,儘管是南方大老粗一個,最後卻讓自己躋身近代偉大總統之列。長袖善舞的王金平或許也有此功力,問題是參選總統並不是他的第一選擇,只不過是無法再掌立院的順勢之舉。長年奉行老二哲學的王金平突然參選,正當性和說服力都要打個對折。在馬王之爭尚未停歇的背景下,想要以「非主流」身分贏得提名,難度更是高。宋楚瑜如果三度參選,也算是個奇蹟了,創紀錄的意義比較大,但連續三次打進世界大賽都輸球的痛苦,恐怕也不是一般人足以承受的強烈。老宋到現在還在電視上花他20年前的「省長紅利」,而且選民也還很買帳,對宋省長的執政能力和政治分析讚不絕口。始終令人覺得奇怪的是,一個把黨員拱手送給國民黨,到現在感覺只剩下一個黨主席的政黨,一個在主要政策上又向來是國民黨雙胞胎兄弟的政黨,要如何說服選民它具有執政能力,而選給親民黨又是不是形同投票給國民黨呢?郝龍斌有意角逐大位,有人能確定這不是個笑話嗎?究竟,是命運的安排、情感的糾結,還是另有隱情,又或者是非善惡的因果循環,讓一個人在收了馬英九八年爛攤子、有時X在心裡口難開之後,還想再收八年呢?擔心會不會被嗡嗡嗡小蜜蜂盯得滿頭包,才是郝龍斌應該認真面對的問題,其他就別想太多了。至於史上「最受歡迎」的副總統吳敦義,在無薪假發明者贏得諾貝爾獎和白海豚學會轉彎之前,唯一能夠確定的是,他絕對是泛綠選民最支持的候選人。不是故意要酸他,畢竟算命的說他有皇帝命,但總統大位就是這麼回事,一輩子想選的人說不定連機會都沒有,有條件的人說不定硬是不受選民歡迎,很殘酷的事實是,吳敦義的presidentiality大概是這幾個候選人中最差的。施明德也算得上是以總統大位為職志的人物,對任何事務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想要留下參賽紀錄證明此生無憾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施明德前半生累積的政治資本,這些年下來已耗費殆盡,只怕連連署關卡都過不去,這是政治現實。檢視以上人物,看不出有任何人具備足夠的正當性、使命感和條件,單以國民黨競逐者而言,也看不出他們能給選民任何在2016年支持國民黨的理由。當然,這不代表所謂的中間選民就會支持綠營,也不代表蔡英文得以「呷菸等自摸」。不過,在馬英九勢力完全退場之前,這些即將為總統大位搶破頭的男人們,終究必須體會當年謝長廷和蘇貞昌的滋味吧。更重要的是,在罵人家「穿裙子」、「講不清楚」之前,自己先照照鏡子。
史努比 2015-02-19
面對魔鏡的蔡英文

面對魔鏡的蔡英文

 聯合報最新民調(link is external)顯示,高達65%選民看好民進黨於2016年重返執政,只有10%認為國民黨還能維繫政權,此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黨內互比民調中以46%比18%勝過台南市長賴清德,政黨對比民調則以47%比33%大勝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就是說,如果蔡英文贏得黨內提名,而且大選過程中沒有任何突發因素,她應該能夠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女總統。蔡英文(來源:蘋果日報)日前台灣指標民調(link is external)針對12名政治人物進行的好感度民調,則呈現另外一種結果。整體選民而論,高雄市長陳菊以72.5%的好感度居首,台北市長柯文哲71%居次,接下來分別是賴清德(65.3%)、立法院長王金平(63.6%)和新北市長朱立倫(62.1%),蔡英文以60.9%排名第六。泛藍選民好感度中,蔡排名第11,應該沒有什麼意外;有趣的是,在泛綠選民中,陳菊仍以94.3%居首,柯93%居次,賴89.3%第三,蔡僅以88.8%排名第四,甚至連朱立倫都贏得過半的好感度(52.1%)。民調有其不準確性,但一個在黨內與政黨總統大選民調都領先的人物,卻在好感度排行榜只交出差強人意的成績,不能不說是個詭譎的結果,其中不但必有緣故,還可能隱藏著乍看之下不容易發現的危機。距離總統大選投票至少還有11個月,如果是我,我會要求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緊張起來。不再新鮮 不夠清楚蔡英文的好感度落後,有其不可抗力因素。最主要原因是,她已經「不再新鮮」,比不過白目嗆辣、舉手投足皆新聞的當紅炸子雞柯文哲,是很自然的結果。依稀停留在大家記憶中的「非典型小英」,當初也曾有過風光的一段歲月,但經過七年來的挖掘、一再的曝光和大選洗禮,已經沒有什麼和小英有關的事是大家不知道的,大家對她已失去好奇心。其次,蔡英文和其他人相較,由於從未擔任行政首長,儘管率領民進黨選戰戰績不惡、一路上昇,但缺乏實際政績為個人背書。除了「新鮮感」因素,政治人物,特別是有志於大位者,是否能夠如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說的「領導者應走在民眾前方,但距離不宜太遠」,長期引領著全國民眾的信心,激發全民對未來的熱誠,贏得全國信任,也很重要。蔡英文從2008年「出道」以來,以謹慎細心、不說作不到的話、不挑動激情與對立聞名,這是她之所以「非典型」並得以重塑民進黨形象的關鍵。很微妙的,長久下來這些正面特質竟反過來在坊間成為「謹小慎微、保守乏味、缺乏感情與想像」的缺點,她的發言逐漸變成選民可以「過目即忘」的內容,她那雙握著選民的手彷彿少了一點溫度。蔡英文最討厭被形容為「女版馬英九」,但很諷刺的,橫跨藍綠的不挺蔡群眾聲稱,她和馬愈來愈像。有不少支持蔡英文的人表示,他們不會放棄對蔡的支持,因為無論如何國民黨都無法贏得他們的選票,但他們也同時認為,距大選僅剩一年,蔡確實「有不少該說的話沒有說清楚」,令他們十分憂慮2012年大選的舊事會重演。所謂沒說清楚的話,大致上不脫民進黨的台獨立場、兩岸關係,以及民進黨在不獲中國青睞情況下的國際經濟策略這三點。至於為什麼「說不清楚」,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許是故意不說清楚,保留彈性和迴旋空間,也或許是不知道怎麼說清楚,更或者是因為沒有對策,所以說不清楚。如果是故意不說清楚,那麼在柯文哲旋風與太陽花運動之後我們或許要有所體會,現代公民社會和選民都已經愈來愈無法忍受模糊,愈來愈傾向候選人必須明顯表態;因為只要邏輯服人,他們能夠欣賞大膽而獨特的創見,甚至「異見」,卻無法忍受模稜兩可、兩邊討好不得罪的鄉愿。另外有人認為,蔡那種慣於保留空間、可預測式的發言,意味著她仍具有強烈的、不輕易透露底牌和策略的談判者性格,然而對內政策溝通和詮釋並不是談判,選民也不能被當作談判對手。如果是不知道如何說清楚,這代表著政策說服力還有很大努力空間。如果是第三項,因為沒有對策所以根本說不清楚,那是最慘的。在這一點上面,美國總統歐巴馬是很好的對照組。儘管許多人認為歐巴馬總是「出一張嘴」,說的和作的有落差,政績也不突出,但不能否認的是,歐巴馬在重要場合的演說,如民主黨全代會總統提名、就職,乃至每年的國情咨文,屢屢靠著優異的講稿和口頭表達,有數字、有故事、有激情、有邏輯、有歷史、有未來,感動人心,維繫全美民眾的信心和希望。現代政治,說得好和作得好一樣重要,因為溝通也是領導者必備的一項技能。「魔鏡,魔鏡,什麼樣的人是好總統?」我很確定,蔡英文絕對不是沒有對策。翻出2012年大選的「十年政綱」──有人還記得這玩意嗎?十年政綱的18個大項內容,如果我們在三年後的今天回過頭去看,會發現無論在核能、憲改、社福、農業、性別、區域治理、兩岸經貿和金融監理方面,都幾近符合近兩年來公民社會呼聲,經得起時間與太陽花運動的試煉。但是,這份政見當時卻被嫌棄為「大堆頭」、「沒人想看」,最後仍不敵馬英九空泛的「黃金十年八大願景」和超級好用無限期的「633」。所謂綠營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其實有著雙重意義,最後一哩路不只是在實質的兩岸和經濟政策上,也很有可能在人格特質和如何形塑、溝通政策身上。我承認自己在雞蛋裡挑骨頭,但如果把2012大選結果、近來民調結果,以及最近幾椿挺賴反蔡的新聞放在一起綜合觀察,這暗示著儘管蔡英文和以前一樣努力,卻可能已經和支持者,以及那群還在猶豫要不要支持她的人們,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疏離,她的努力並沒有換來相同程度的支持。我們可以說,小英不是還不想──或不習慣──把百分百的自己掏出來見光,就是未能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選民徹底了解自己的想法。而無論是哪一者,政治情勢瞬息萬變,民意如流水,今日的民調領先很可能成為明日的昨日黃花,在剩下一年的時間裡面,站在魔鏡前面仔細審度自己,開始自我再造的工程,恐怕是極其必要的。無論再怎麼痛苦和不願意,無論朱立倫最後是否代表國民黨參與總統大選,都必須讓已經80分的自己攀上90分不可,因為她不能再被「空心菜」、「模糊」和中美聯手的攻擊擊倒,她的支持者也不允許。畢竟擔任總統,在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口中是「壯烈的悲哀」(splendid misery),第七任總統傑克森則形容是「被人尊榮的勞役」(dignified slavery),原本就得有著超乎想像的犧牲與學習。彭滂沱「打造美國總統(link is external)」一書中引述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政治系教授狄克勒里可(Robert DeClerico),狄氏對總統的「有效領導」設下這些條件:同理心、溝通能力、可信度、時機掌握能力、勇氣、果決、遠景、彈性和善用權力。蔡英文多年下來的政治領導,應該足以說服民眾,她符合了這些條件中的絕大多數特質;只要再多一點點勇氣,只要再多一點點溝通能力。羊年將屆,向來溫和謙遜的蔡英文,在這個關鍵年度之中,或許該更努力的當一隻勇闖山林的狼,而不是令人安心卻擔心的羊了。
史努比 2015-02-10
厚道與幽默感:死亡之握和那些鄉野傳奇

厚道與幽默感:死亡之握和那些鄉野傳奇

 台灣政治人物普遍缺乏幽默感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否則馮光遠就不會顯得如此特殊;而許多政客更糟糕的是將所有的嘲諷(parody)都視為惡意,打壓這些嘲諷不遺餘力、賤招盡出,至於他們自己,卻可以無限制的製造種種指控和抹黑。這就是為什麼,前總統府秘書長羅智強近日「死亡之握殺的是人的厚道」一文值得好好探討。羅智強護主反擊「死亡之握」說(來源:蘋果日報)簡單的說,網路、媒體上流傳的馬英九「死亡之握」,在英文裡被稱為詛咒(curse)或是田野傳奇(urban legend),既然是鄉野傳奇,一笑置之可也;身為政治人物,更應該要有那種被消遣和察納批評的雅量。但是,羅智強一定要這麼說(link is external):「你可以不喜歡馬英九,也可以譏諷馬英九,但請不要踐踏,人與人之間應有的同理心與尊重,那是屬於台灣的一份厚道!」「死亡之握,殺的是人心裡的那一份厚道,殺的是就事論事的理性」。如果說死亡之握殺了人的厚道,羅智強應該解釋,2006年3月出現在聯合報上的「什麼樣的DNA,造就馬英九魅力(link is external)」這篇馬屁文,是不是殺了科學。當然,這也是嘲諷。不過說起聯合報,我們確實不能忘記,扁政府時期廣為流傳的「阿扁魔咒(link is external)」,也是由聯合重工在內的藍媒熱炒「阿扁總統觀賽,主場球隊必敗」而成,這厚道嗎?如果羅智強和馬團隊這麼重視厚道,那麼我們必須請教,一天到晚形容蔡英文是「空心菜」,厚不厚道呢?馬團隊和國民黨炮製的宇昌案、MG149案,有就事論事嗎?馬英九競選黨主席時說王金平是黑金,九月政爭時鍘王,又厚道了?又有人與人之間的同理心與尊重了?請教羅智強,馬團隊有多少這種邪惡的campaign,是你們這些幕僚發明出來的呢?馬英九與甘比亞總統賈梅握手(來源:蘋果日報)其實,所謂「詛咒」也者,古今中外有太多橫跨政治、運動和音樂等各種領域而流傳民間的傳奇。例如美國的「甘迺迪詛咒」(The Kennedy Curse),牽涉到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家族一系列被暗殺、空難死亡或車禍意外的事件,這也是媒體和鄉民整理出來的,以羅智強的標準,恐怕對喪家也不夠厚道。搖滾史上亦有知名的「27俱樂部(link is external)」(27 Club)詛咒,形容多名知名搖滾樂手都在27歲那年死去的巧合,這些英年早逝者包括Nirvana主唱Kurt Cobain、滾石合唱團的Brian Jones、吉他神手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The Doors主唱Jim Morrison和女歌手Janis Joplin等人。運動史上最知名的詛咒之一,則是「運動畫刊封面詛咒(link is external)(The SI cover curse)」。這個詛咒描述運動員或隊伍只要成為全美聞名的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封面人物,接下來就會遭遇莫名噩運,連勝中斷、衛冕失利、受傷退休都是小事,甚至還會丟了小命。1954年8月16日,美國職棒亞特蘭大勇士三壘手Eddie Mathews成為SI史上第一個封面人物,結果勇士九連勝馬上中止,Mathews接下來摔斷手。1958年賽車手Pat O’Connor登上封面後四天,在Indy 500大賽中殞命。1969年6月,準備衛冕美國公開賽冠軍的高球名將李崔維諾,上封面之後在該屆比賽前兩天後慘遭淘汰。1987年4月,美國職棒克里夫蘭印地安人在封面被SI譽為即將竄起的勁旅,結果該季戰績101敗,全聯盟最差。2000年10月,美國女子田徑好手瓊絲(Marion Jones)登上SI雅典奧運特刊封面,後來瓊絲使用禁藥東窗事發,奧運金牌全遭追回。2010年4月,美國職棒洋基隊的基特、李維拉、派提特和波薩達四名核心大將上封面,短短一週內,除了基特外的其他三人全受傷,當年基特的打擊紀錄亦為生涯最差。2012年2月17日,當時還在紐約尼克的林書豪,靠著他的灰姑娘故事躍上SI封面,結果球隊七連勝馬上中斷,球季結束後林書豪亦未獲續約。以上這些只是運動畫刊封面詛咒的冰山一角,可見這個鄉野傳奇有多可怕。這個如今已傳遍全球的詛咒,對運動畫刊而言公平嗎?厚道嗎?但另一方面,籃球之神喬丹上了封面四十幾次,從來也沒什麼詛咒,可能因為喬丹的實力太過強大。所以我們應當了解,羅智強更必須了解的兩點是:第一、真正有實力的人,才不會在乎什麼死亡之握或封面詛咒;第二、附加於政治人物上這種「穿鑿附會 」的詛咒,通常來自製造者的負面印象,我喜歡江蕙,當然就不會去製造她的負面訊息;馬英九之所以引來「馬賽傳奇」和「死亡之握」,是因為政績不佳,再加上不知民間疾苦等等因素,和前陣子網民瘋狂kuso連勝文,來自完全相同的原因。羅智強該問的是,作為幕僚,你們真正作了什麼協助這個總統,是協助他作善還是作惡?如果是後者,還要藉「幕僚之路」這樣子的文集硬拗、漂白,那就是惡上加惡,那才是不厚道。羅先生是辯論高手,但光是這樣詭辯沒有用,幾篇綿裡帶針、大喊不公平的文章,並不會讓馬團隊成為歷史上最清明優秀的執政團隊。去年3月,因為推動健保計畫而被轟到滿頭包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出人意料的親上火線,接受喜劇演員查克・葛里芬納奇(Zach Galifianaki,電影「醉後大丈夫」主角之一)主持的網路脫口秀「Between Two Ferns(link is external)」訪問。短短六分多鐘,葛里芬納奇對歐巴馬毫不留情的冷嘲熱諷,例如稱歐巴馬為「笨蛋(nerd)」、「可能是美國最後一個黑人總統」以及硬稱歐巴馬出生於肯亞,但歐巴馬展現絕佳的幽默感,嘲笑葛胖的「醉後大丈夫第三集」票房不佳,同時藉機再推銷他的健保政策。結果這段網路訪問收視奇佳,歐巴馬某種程度上為健保政策加了分。以歐巴馬為例,奉勸馬團隊,政治和人生一樣,還是要有點幽默感和肚量。能夠從容接受批評,才是雍容大度的政治家,別忘了你還是總統,而這一切會發生也正因為你是總統。至於馬團隊的作為和爛帳,那算是嚴肅的事,2016年5月之後我們慢慢算。
史努比 2015-01-05
全部公開透明!議會不是臉書,不需要隱私設定

全部公開透明!議會不是臉書,不需要隱私設定

 一個星期沒看新聞的人可能會精神錯亂,九合一大選之後黨內大亂的不應該是國民黨嗎?怎麼變成民進黨?議長選舉的大敗和跑票、亮票、派系對抗,突然間讓民進黨拿下13席縣市長彷彿兩年前的記憶一般遙遠,感覺好像快亡黨似的。圖片來源:自由時報不過這是好事。每個人都知道我們的國會與地方議會平常在幹些什麼勾當,但如果不是張慶忠的30秒,大家還不會感受到國民黨團和馬英九的粗暴,說不定也不會有太陽花運動。所以,如果不是台南市的「跑票事件」,我們或許也無法體會到地方議會的行徑究竟有多扯。跑票合理嗎?在民主原則之下,跑票並不是不行,但是要討論正副議長選舉的跑票問題,可能必須先參考一下美國總統大選的例子。美國總統大選看似直選,其實是有點像「委任直選」的選舉人團制,在普選結束之後,數目各不相同的各州選舉人(Elector)必須於州政府所在地依據普選結果投下全國合計538張的選舉人票,總統大選才算正式完成程序。換句話說,這些選舉人是秉持選民的託付投票,如果民主黨在本州獲勝,他就不能將票投給共和黨候選人。違背選民意旨的人,叫作「不忠選舉人」(Faithless Elector);歷史上共出現157個不忠選舉人,例如2000年大選,來自華府的選舉人Barbara Lett-Simmons就沒有投給高爾(Al Gore),而是投下空白票,作為她認為華府在國會代表性不足的抗議。反觀台灣議長選舉,基本上它的精神應該可以援引美國選舉人團制,縣市議員在議員選舉獲選民支持,有責任遵循選民意旨圈選議長;畢竟一群民主黨議員去支持共和黨議長,是太奇怪的事。所以,跑票是失信於選民的行為,但只要有充分理由,同時向公眾說明,並非不行。問題在於,台灣的議長選舉,乃至各級民意機關對於人事的投票,多半為不記名。這個制度其來有自而且明定於地方自治法,實務上,各黨都希望能夠策反對手黨議員跑票,儘管本身也可能有人跑票,還是支持這項規定。所以我們可以見到議員諸公不是用「太緊張投錯票」就是用「不小心」為由大跑其票,而且從未有人公開解釋,為什麼不支持本黨提出的候選人。我們應該要理解,議長選舉是不折不扣的公共事務,可不是學生用不記名方式選班長以免破壞同學感情。相同的,在立法院或議會中的任何投票,無論是對人或對事、法案,都是民意代表基於選民授權決定公共事務,理論上都該公諸於世而不適用於「秘密投票」原則。公共事務不是玩臉書,帳號持有者可以隨個人喜好設下種種隱私設定,我想讓你看,你才看得到;不想讓你看,你打死都看不到。台南市議會發生的事,可以用女搖滾歌手Joan Jett在1980年的一首歌「直到失去方知擁有什麼(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形容。她唱道:「我大吃一驚,因為你另有計畫。你發誓作到,卻違背承諾...你真是無恥啊!我給你如此的愛,如此真實的愛,你卻遠走他方。你真的不知你搞砸了什麼...」。台南市議員的罪惡,不只是違反信託原則的跑票,甚至還可能有違法的收賄。這並不是台南市議會第一次出現這麼誇張行徑,如果我們注意一下,今年5月,部份議員就曾因為擔心「質詢內容逕為流出,可能遭有心人士在沒有全程轉述下斷章取義或自行剪輯,不僅可能對當事人產生危害或負面影響,甚而涉及議員言論自主權,」而修訂議會錄影、錄音管理規則,阻止會議錄音錄影公開。透明是唯一的方向公開透明與否,原本就是衡量政府民主表現與效能向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台灣在這方面也一向有很大努力空間。立委和公民團體向行政單位要不到應予公開的資料,乃至選民查不到立委、議員質詢內容、投票紀錄,都是常見的畫面。正因為公部門拚命阻擋,公民只好自力更生,所以出現了公督盟和零時政府等等,致力於推動資訊透明化與民意代表監督的公民團體。然而這並不正常,因為主動公開資訊應該是政府自己該作的事。必須了解,不是只有行政部門要去落實「權責政治」,立法部門和民意代表,一樣要接受選民不分人事時地物的檢驗。再次強調,這不是玩臉書,民意代表沒有設定隱私的空間。即使100名選民中有95人不在意,但只要其中五人想要檢驗、想要了解,所有政府部門就有義務接受全盤檢查。當然,透明化並不會解決所有問題。柯文哲光是在台北市推動局處首長iVoting,也吃了不少苦頭,有人嫌他還是黑箱、不夠透明,有人說他這麼搞是搞亂了權責政治。也有人會說,無論如何,立法院和地方議會永遠存在私下政治運作的空間。然而潮流和趨勢不會等待我們,我們在過去幾年也親身體驗,民主是不努力就會後退的。透明化、加強公民參與和檢驗,絕對是台灣民主要向下一階段再深化的唯一方向。我們努力的目標至少應該是:推動全方位的記名投票;民意機構中所有發言、提案與投票記錄的數位化、保存、公開與檢索機制;以及落實各級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與查察。透明化的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可以實事求是的依照民意代表問政內容和投票記錄來檢驗他們。正如同歐巴馬在2007年民主黨初選檢驗希拉蕊柯林頓對於出兵伊拉克的投票記錄(希拉蕊2002年投票支持出兵,但後來轉為反對),選民也理應可以逐項檢驗民意代表對於土地開發、多元成家、兩稅合一等各種議題的態度。這樣子的公開資訊,或許可以將選民和媒體焦點,從某某議員上摩鐵這種八卦轉向有意義的公共討論。改正基層政治的關鍵人物:你!如果我們經過這麼多次地方議會荒腔走板的演出,真心認為台灣這種已經爛到根的地方政治應該改善,那麼除了以上種種,我們還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和無比的決心,公民參與──我們每一個人從社區事務到全國事務的關心與介入──將會是最重要的一環。最近美國Pew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針對發展中與新興國家所作的一項調查(link is external)發現,這些國家的公民有高達78%曾經投票,但是只有32%曾參加造勢活動、15%曾參與抗議,曾經參與各種連署或曾在網路上發表政治性留言的比例都只有9%;這說明這些國家公民與政治的疏離。在政治參與度方面,高政治參與度公民比例在中東最高,占53%,非洲為44%,拉丁美洲為31%,亞洲最低,只有24%。其中亞洲人的低政治參與度最高,達到40%。這個調查結果顯示,在民主尚未成熟的國家,政治之所以不彰,往往是因為選民並未真正的參與政治;他們所參與的政治,其實只是投票而已,投完票就撒手不管,並天真的認為政治從此清明,國家從此進步。殘酷的事實是:選民只有在投票日那天才是主人,其他日子仍是奴隸。這項調查也應該能夠反映台灣的政治現況,我們熱衷於投票,瘋狂的程度幾乎是世界之最,選票一開,當選人一確定,我們就自顧自的鑽回自己的生活之中,既不在乎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是否兌現了政見,也不在意自己支持的民代在議會中的所作所為。如果我們心裡依然相信,地方議員本來就該是「那個樣子」,本來就是應該拿來爭取開路、清水溝、銷罰單、喬病床;如果我們心裡依然相信,每個人總是要和至少一兩個議員搏麻吉以便不時之需;如果我們還是認為,除了以上事務,他們在議事廳裡作什麼都不關我們的事,那麼,台灣的地方政治就還要再爛100年。
史努比 2014-12-30
重估2014年度台灣代表字:爆

重估2014年度台灣代表字:爆

 轉眼間2014年又將過去,日前票選的年度代表字中,「黑」字雀屏中選,二至四名分別是「餿」、「油」和「怒」。「黑」描述了心態,「爆」卻更精準說明了今年度的動態。一整年從上到下、由南到北,綿延春夏秋冬、有形與無形,台灣爆得令人傷心、不可置信又極富啟發性,或許2014年終將成為台灣歷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高雄氣爆事件(來源:自由時報)仲夏夜的兩爆,爆出台灣公共安全的脆弱。7月23日復興航空馬公空難造成48死10重傷,僅僅一週之後的7月31日深夜,高雄氣爆事件帶走32條人命,外加321人受傷與如同戰區的殘破街容。用80個生命,換來眾人對離島機場設施、飛航安全準則和執行,以及高雄作為一個重工業城市、在日本與國民黨政府統治下近百年來為台灣所付出的犧牲,是不是太沈重的代價?寒風之中回顧那兩夜的汗水與淚水,我們所作的,是否已讓所有英魂得以安息?在震驚全台的兩爆之外,也有其他不那麼令人震驚的爆點,因為它們彷彿已是每年台灣行事曆上保證固定發生、重複循環的事件。是的,今年我們又迎來了彎彎、九把刀、阿基師和所謂「太陽花女神」劉喬安的緋聞,而且依循往例,在事件炸開之後非得要在公眾平台上鬧到大家看了想吐為止。類似事件一爆再爆,一邊有人大喊受不了,另一邊有「正義軍團」疾呼當事人向粉絲和支持者道歉,相關新聞則照舊大賺點閱率和收視率,究竟是媒體惡質,還是台灣人性喜偷窺他人的私生活,似乎已經沒有人分得清楚,也沒有人知道這種悲哀和瘋狂要持續到什麼時候。初春的那個三月晚上,學生和民眾衝進了立法院議場,開啟為期近月的「太陽花運動」;緊緊掌握秋天的尾巴,近兩年沒有機會高喊「凍蒜」的台灣人,在11月29日夜用選票賞給中國國民黨創黨以來最大的選舉敗仗。春秋時節炸出的這兩個大窟窿,徹底爆掉了馬英九政權和國民黨。太陽花運動和九合一選舉都在告訴馬英九政府,兩年前人民給你的授權並非無限上綱,國民並非在選舉投票那天才是主人、其他時間是奴隸,無論是行政權或是立法權,只要你脫離正軌、背棄人民,人民隨時可以用合法或是公民不服從的方式取回授權,而這一切都不是用「依法行政」、「謝謝指教」幾句廢話就可以搪塞過去。比對藏在318和1129背後的意義和國家現狀,和馬政府口口聲聲兩岸關係和台美關係均為「60年來最佳」、「國家大方向並沒有錯誤」,同時近乎囈語式的自誇政績,令人有時空錯亂之感。如果說這不是國民黨創黨以來最大危機,如果說這不是國民黨騙術行將山窮水盡的前兆,什麼才是?那麼,如果國民黨至今仍不願面對公民力量與改革呼聲,一方人馬忙著安全下莊,一方人馬急著畫出新權力地圖,然後全黨上下還想試圖逃過人民的階段清算(全面清算還要等等),我們可以說,國民黨將面臨急速縮短的半衰期,這場Big Bang,不會在2014年12月31日畫下句點。也就因為有著這樣失能的政府,以及永遠揮之不去的政商關係和裙帶經濟,因此會出現一隻手已經數不完的食品安全風暴。在太陽花和九合一之外,食安風暴可說是爆掉了國民對這個政府的最後一絲信任。但話說回來,從食用油到豆乾,從餿水油到銅葉綠素鈉再到灌水豬、牛肉,爆出的豈止是失能政府?不還有台灣商人為了賺錢不顧一切的可怕心態?此刻再敢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也算是不要臉到極點了。我們還要迎接2014年的最後一爆──101大樓的跨年煙火秀,除非主辦單位耍大寶,否則這應該會是賓主盡歡的一爆。隔天的台灣,會不會更美好呢?
史努比 2014-12-24
民進黨什麼時候才能開心

民進黨什麼時候才能開心

 11月29日晚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率黨部主管迎接1949年以來該黨的最大挫敗。同一時間,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率黨內人士一字排開,奇怪的是他們臉色也很凝重,感覺比較像是敗選記者會而非勝選。接下來,湧出一卡車的評論警告民進黨「不要太開心」、「今夜不是民進黨的成功」。勝文不開心,國民黨不開心,藍營支持者傷心,懲罰國民黨的選民這一票投得不開心,連民進黨也不開心,真是奇妙的一場選舉!(取材於蔡英文臉書專頁)民進黨在狂勝之後的嚴肅氣氛,一來是為了不再激化正為敗選神傷的藍營支持者,畢竟,六年前民進黨也身為遭受選民重懲的那一方;另一方面,如此巨大的勝差,使民進黨已形同地方執政黨,執政的開始,就是挨罵的開始,壓力隨之而來。但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勝利卻無法開心,亦不受肯定」的景象,不但很貼切的描述了這個最大在野黨自2008年以來的處境,也暗示著它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向。自2008年失去執政權以來,民進黨在台灣政壇成為「尷尬的第三者」。清廉招牌竟遭國民黨接收,反被打為貪腐黨;儘管國民黨貪污紀錄歷歷在目。自黨外時期以來併肩合作的社運界,引民進黨執政時期的「背叛社運」紀錄,紛紛唾棄這個政黨;儘管國民黨永遠站在更反動落伍的一方。太陽花運動期間,民進黨立委被譏為只能替學生守門,民進黨被抓來作為策動太陽花的兇手;儘管運動的起源和鎮壓者都是國民黨。最尷尬的是本次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以不提名、貢獻策士幕僚的方式襄助柯文哲的在野大聯盟,依然要忍受柯P「讓民主進步黨更進步」的嘲諷。全國22縣市拿下13選區,仍要接受選民「不是民進黨好,是國民黨爛」的警告。以一個政黨而言,還能有比這更不尷尬的嗎?某方面來說,民進黨的尷尬有值得同情的一面;它作了不少小小的好事,它還堅守著部份的創黨價值,然後背了幾個黑鍋。但是在宏觀面,它並沒有達到選民的要求。許多台灣選民自認對促成台灣民主化的民進黨早已不再有任何虧欠,既然這筆「民主人情債」已經還清,就沒有什麼非得含恨含淚支持、「非A即B」的道理。同時,這個政黨已經背離初衷,而且長期陷入派系利益大於政黨與國家利益的深淵。有關黨內派系之爭,民進黨大概沒有什麼好爭辯的,因為那是鐵的事實。陳水扁宣布解散派系之後,派系從來未曾消失過。要求派系消失,恐怕是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但選民要求的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至上,這是民進黨員,特別是大老們必須銘記在心的。九合一大勝,民進黨之所以沒有開心的本錢,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來自上述的「地方準執政黨」壓力因素。第二,從選後言論可以看出,選民在此次對國民黨的不滿並未完全轉化為對民進黨的支持。第三,國民黨或許大敗,但它並未崩潰。簡單的形容,國民黨如同棒球場上的日本隊,打十場你贏他兩場或許是有的,但下一場球它的強大還是在那裡,你還是有可能輸。第四,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就議題性來看和本次九合一大選截然不同。無論是如某些分析引「鐘擺效應」論述,預測國民黨有可能輸了九合一卻贏得總統大選,或是統獨和藍綠之爭將在全國性大選再現,現在要論斷民進黨2016必勝,都是過早的預言。第五,柯文哲在台北的大勝與選民懲罰國民黨、警告民進黨的現象,似乎暗示著現代選民已愈來愈不相信政黨,也隱約透露出公民意識自太陽花與無數街頭運動以來,進一步滲透到選舉之中的味道(雖然這一點還有待下一次全國大選驗證),這對意圖挑戰重返執政的民進黨是個警訊。夾在實力依舊強勁的國民黨與對政黨成績不滿的民眾和公民社會,民進黨未來的任務,已經不僅是訴求「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和大選勝負這麼簡單了。選民或許尚未到達對政黨政治死心的程度,但很明顯的提高對政黨的要求,同時抱持著「如果政黨不作,我們自己來作」的想法。他們不僅在這一次重懲國民黨,也隨時準備著下一個違背人民的政黨和政客。這不代表國民黨不該倒,它確實該倒;至少就轉型正義的角度來看,它必須經過檢驗、清算與重組才能再生,而取回政權是促進轉型正義的條件之一。然而民進黨真正該努力的,並不只是打倒國民黨、持續勝選而已,而是將修憲、政黨法、修正公投法,以及檢討台灣中央地方體制、地方自治制度、選舉制度這些總被認為是苦差事的基本議題,紮紮實實的納入優先議程──因為這場選舉大地震已經告訴我們,選民的要求重新回到最基本的「作人處事101」,先檢驗你的價值,檢視你是否落實價值,符合公平正義,同時要求政黨和政治人物講實話、作實事、解決問題,不要浪費時間。所以,民進黨什麼時候能真正開心?我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那將在它這一次交出幾近完美的地方執政佳績、將人民對該黨的信心倍增之後,更絕對在它把自己、將國民黨、將台灣政治文化,乃至這個國家體制拉回正常的軌道上之後。是的,這彷彿意味著民進黨還要歷經漫長的不開心、尷尬、掙扎和苦鬥,但這正是它在台灣歷史上的宿命,也是它的使命。
史努比 2014-12-03
捍衛中華民國,從球場開始吧

捍衛中華民國,從球場開始吧

 週日晚間,穿著「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球衣的台灣代表隊,在台中洲際棒球場以9:0完封日本隊,拿下21歲級(21-and-under)的世界盃冠軍。大約在同一時刻,台灣隊在台北體育場東亞盃足球資格賽第二輪出戰香港,場邊有球迷拿著這麼一幅海報,上面寫著「郝伯伯,快來球場和我們一起捍衛中華民國」;終場主隊不幸以0:1敗北。(取材自蘋果日報)每個人都為棒球隊的表現喝采,但發生在足球場上的事件,似乎更值得思考。為了紀念港人占中第50天,同時表示台灣人的聲援,球迷在這場難得一見湧入8860人的比賽中發動「五百黃傘撐香港」運動,在中場休息時舉起「我要真普選」布條。東亞足球協會(會長為中國籍的張劍)和中華足協人員試圖沒收布條。據現場球迷表示,足協人員以台灣世界排名已經是很悲慘的世界第188名為由,說球迷「來亂」可能「害我們辦不成比賽被扣分」。球迷大怒,有人說「排名188是我們的錯嗎?」也有人說,台灣是民主國家、主權國家,還有人舉起「台灣魂」和上述的「郝悲悲海報」作為反制。運動迷想必對這些畫面都感到熟悉,稍有政治意識的運動迷,更不可能對這一切不感到憤怒。所以,在此時聽到郝柏村疾呼台北市長選舉是中華民國和台獨的對決,藍營政治人物也紛紛搬出中華民國時,真讓人不知今夕是何夕。如果要說失去中華民國,我們都還沒和蔣介石算堅持退出聯合國這筆帳。如果不是他老兄的漢賊不兩立,台灣不需要為了重返國際體壇,在1981年接受「亞奧會模式」這個詭異的設計,讓台灣運動員從此不得不背上莫名其妙的「中華台北」之名和奧會梅花旗。可笑的是,這樣的權宜之計、不得已的措施,長久下來竟成了許多人心中的必然和習慣,一天到晚開口閉口中華台北,還跨場子跑到政治領域,成為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名稱,更成為最喜歡捍衛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權作為不捍衛中華民國的藉口。2001年12月在台北舉行的亞洲盃女足賽,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援引「奧會模式」,派出警力直上看台沒收球迷手中的中華民國國旗。2005年,儘管瓊斯盃為自辦賽事,不受奧會模式拘束,籃協為了邀請中國球隊來訪,主動援引此模式,把「中華隊」(其實也是完全不正確的名稱)活生生改成「中華台北隊」。當時的體委會數度指出,奧會模式僅規範賽事與參賽運動員、隊伍,並不適用於觀眾席,換言之,球迷有權攜帶並展示任何旗幟;同時體委會也表示,採取奧會模式是「不得已」的措施,國內主辦賽事毋需延用該模式。然而,馬政府硬是不予理會,當時的籃協也一再搬出似是而非的理由。回到東亞盃足球賽事件,這項賽事採用奧會模式,所以我們的國家隊必須叫作中華台北,這也就認了,但是這次連球迷自發性的聲援占中,都遭到阻止,顯然是再一次的誤解了國際賽事規定。國際奧會(IOC)和國際足總(FIFA)憲章中,都禁止「運動員與隊伍」在「場中」表達政治訴求,但觀眾席無論如何不包括在內。最近的一個範例是2012年倫敦奧運的南韓足球隊,在銅牌戰擊敗日本之後,朴鍾佑高舉「獨島(日本稱為竹島)是我們的領土」的海報,一度引發國際爭議,同時使他的銅牌遭國際奧會沒收(數月後才領回);但奧會憲章管不到觀眾席去。中華民國政府在自己管轄的國土境內禁止展示國旗,自稱中華台北,已經很匪夷所思了,還胡亂引用規則,配合中國人士打壓聲援占中運動的訴求。連在中華民國境內都不見中華民國、無法享受中華民國國民依憲法享有的表達自由,這中華民國不知是怎麼捍衛的。這些把中華民國領土捍衛到丟掉300分之299的人,卻每到選舉期間就喜歡打恐嚇牌,連1994年趙少康就使用過而且證明失敗的「陳水扁勝選,中華民國即毀滅」論,都不惜搬出來冷飯熱炒。如果真的那麼擔心中華民國毀滅,麻煩這些人士,先從球場開始作起。因為從足球到籃球,從棒球到網球,運動迷和台灣民眾的耐心,如同其他領域一般,已經如同一顆快要撐破的氣球。
史努比 2014-11-18
不該支持胡志強和朱立倫的形而上因素

不該支持胡志強和朱立倫的形而上因素

 身為一個和新北市和台中市都頗有淵源的人,儘管知道全國目光焦點都主動或被迫集中在台北市長選舉,卻一直很希望大家千萬別忘了這兩個地方。平心而論,台北市無論是誰當選,你都知道它就差不多會是那個模樣,至於新北和台中,如果繼續由朱立倫和胡志強連任,那可就很不一樣了。圖片來源:蘋果日報理由很簡單,但也有點複雜,因為新北和台中所缺的,並不是政見,也不是諸如公路、文化中心這些眼睛看得見的公共建設,而是那些我幾乎想要形容為「形而上」的東西。而朱立倫和胡志強兩人,在這方面有著極為近似的貧乏。就出身背景而言,朱胡二人都在相對年輕的年紀任官,而且在國民黨內卡到高位,兩人都擅於經營媒體,同時以「中道」著稱,不像某些藍營政治人物,一副看到綠營人物就忍不住要翻白眼的樣子,因此擁有很不錯的形象。奇怪的是,要說起他們的成就,我打賭十之八九說不出來。你仔細想想,這簡直是「前2008」的馬英九翻版。回過頭來看選舉,有人不認為這兩人對市長職務的承諾(commitment)都大有問題嗎?胡志強甚至在2010年選舉之前,就對台中市長興趣缺缺,認為自己遭流放邊疆這麼久,該是時候回中央了。真的,世事就是如此諷刺,老胡可不是心甘情願要挑戰17年的市長紀錄,如果有機會,他會第一個跑回台北啊!至於朱立倫,雖然已經公開聲明作滿四年,但很難相信他會放棄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挑戰總統大位機會;而且不是放棄四年,更可能是八年。對於中途落跑這件事,有人告訴我,支持朱的選民,絕大多數不會反對朱成為落跑市長,挑戰總統。好吧,如果台灣選民真的不在乎承諾和說謊,那也是沒辦法的事。計較某甲已經快當了17年市長和某乙有可能作不滿四年,放在選舉的大脈絡之中,好像有點可笑。但在我眼中最重要的是,這兩人對新北市和台中市的定位、遠景和作法,完全是錯誤的。胡志強的口號是「世界的大台中」,我經常搞不清楚,為什麼台中在成為「台灣的大台中」之前,就可以先成為「世界的大台中」。事實是,台中人並沒有那麼想成為世界的或宇宙的大台中,他們寧願要多一點點光榮感,那種和現在的台南人、高雄人、宜蘭人一樣,可以對朋友說台中如何如何的驕傲,而不是太陽餅和好天氣。你知道,太陽餅在台中已經存在一百年了,未來一百年也還會在,而天氣好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胡志強的政績。老胡不僅是明顯的發展主義信徒,最慘的是,他還是個與土地斷裂的發展主義信徒。客家土樓、歌劇院、台灣塔、七期重劃區(或七百期重劃區),可以在台中,也可以在屏東,在那裡都可以。這些政策之所以形成,是因為胡雖號稱出身台中,卻對這座城市的歷史完全不了解,更無意從歷史中找方向,所以只能胡亂抓瞎並套上「世界」「國際」的字樣,矇混了事。一個如此缺乏土地感情、歷史思考與反思的市長,不要說17年了,你給他70年也是不夠的。再說朱立倫和新北市。自從北台灣被分割出台北市和台北縣這樣的行政區域之後,在台灣中央政府的執政思維之下,就註定了新北市要作為台北市的「支援城市」和「衛星城市」的概念和命運,數十年來從未改變過。新北只是在台北工作卻不住、或住不起台北的人,晚上睡覺的地方而已,出了台北市就感覺「進入鄉下」,正是這種治理思維的惡果。就這一點來看,新北人和基隆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同樣的悲情。但是我不相信,多數具備「國內移民」背景、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北居民,沒有扭轉安身立命之地命運的想望。一個好的新北市長,應該要具備這樣子的企圖心、願景和能力。朱立倫的競選口號是「doer」,doer是作事的人,不是只會出張嘴的人。但朱市長沒有弄清楚重點,亂作或作邪惡的事(do evil)的人,也都是doer;所以台灣並不缺doer,上面的胡志強是一個,苗栗的劉政鴻也是一個。不要說領導者,即使一般民眾也都應該是一個好的doer,doer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必備條件,而不會是政見。領導者,更應該是一個具備勇氣和同理心的夢想者(dreamer),指引出未來的方向並帶領人們抵達該地。有海有山、歷史悠久而豐富的新北市,在朱立倫心目中會是什麼模樣呢?就算把市長標準降低到doer,朱立倫的成績也是相當令人質疑的。三環三線到底在那裡?中央尚未核定就動工不算do吧?社會住宅、淡水河曼哈頓和淡水河整治在那裡?有do了嗎?然後你好意思說自己是doer?「作就要作好」,但你真的作好了嗎?台灣近代史中以一己之力、以leadership改變城市的最佳範例,很諷刺卻也很正確的,是如今讓許多人討厭的陳水扁。但再怎麼討厭阿扁,都無法否認台北市在那幾年之中的躍升,這說明領導人的重要,並不只在於他蓋了什麼院、什麼塔或是他是不是個doer而已。這種實際存在於人心之中卻又難以筆墨形容的感受,才應該是在新北市、台中市選舉中真正應該重視的因素,才應該是我們在漫天選舉支票和競選口號之餘,晚上抬頭望著其他都市居民也同樣看著的月亮,好好想想的事。
史努比 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