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事

廣東村民反核廠佔地 警封鎖鎮壓

廣東村民反核廠佔地 警封鎖鎮壓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上林村村民,因不滿當地興建的核電廠強佔土地,連日來阻止施工表達抗議,當局十二日凌晨出動兩千名警力鎮壓,據稱警方在持續五小時的暴力清場過程中,連小孩、婦女、老人都打,並逮捕十九人。 中國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上林村村民,抗議核電廠強佔土地遭警鎮壓。(取自網路) 根據「星島日報」、「南華早報」、「看中國」等媒體引述當地村民披露消息,陸豐市公安局十二日凌晨派出兩千警力,「圍攻村民、不讓村民進出」,村內通訊也全被切斷。社群通訊軟體「微信」轉貼的訊息指稱,「昨晚半夜三點,兩千多名警察帶著警犬、扛著警棍,圍剿上林村,不管男女老少,一律被抓,村里一切通訊全部被截斷……。」網友批評,村民捍衛自己權益,何錯之有?「狗官」層層貪污賠償金,卻動用手上權力壓迫手無寸鐵的村民。 切斷通訊漏夜清場 傳1死 「博訊」報導,警方暴力鎮壓五小時,直到上午八時才撤離。當天上午,村民到碣石鎮政府陳情,再度遭到鎮壓,又有多人被打傷、數十人被逮捕,甚至傳出一名村民死亡,但未獲證實。村民事後上網發佈的訊息,也被大量刪除。 陸豐公安局十二日透過官方微博證實,當天凌晨三時許,調派警力前往上林村,被捕者均為上林村民。 陸豐核電廠位於碣石鎮田尾山,由中國廣核集團投資一百二十億美元興建,被列入「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預計二○一八年完工。 博訊報導,三千村民為此多次抗議,但當局僅象徵性給予每平方公尺人民幣十二元(約台幣六十二元)的補償金。今年八月起,村民再度發動示威,連日在施工現場抗議,阻止工程進行。
管淑平 2015-09-15
達賴喇嘛:專制政權下的人民不能講實話

達賴喇嘛:專制政權下的人民不能講實話

BBC中文網記者威克發自英國牛津大學 2015年 9月 14日​ 正在英國進行訪問的達賴喇嘛14日早上在牛津大學舉行的一個新聞記者會作出上述表示。 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在回答BBC中文網記者提問時表示,西藏是否真的是中國說的那樣好,得要人們親身體驗。 正在英國進行訪問的達賴喇嘛14日早上在牛津大學舉行的一個新聞記者會作出上述表示的。 BBC中文網記者在記者會上提問說,中國政府前不久才舉行盛大活動,慶祝西藏成為中國的自治區六十週年,並說西藏目前處於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時期。 對此,達賴喇嘛回答說,他自己不能回去西藏親眼看,但是如果西藏真的是中國所說的那麼好,「為什麼還有藏人和中國朋友說如今的西藏很困苦?」。 親自去看才行 他指出,雖然中國政府在西藏興建了許多的新房子給人民居住,但是藏人卻不覺得幸福,問他們的話,可能每個人都說好,但是「專制政權之下的人民不能講實話」。 達賴喇嘛向在座的記者們表示「你們媒體應該去西藏看看,不要只是逛逛,要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他說這樣才能知道事實真相。 這位流亡藏人精神領袖還表示,所有的專制國家都一樣,人民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都是政府在說話。 先前他回答另外一位記者所提有關中國在西藏興建鐵路等基礎建設的問題時表示,要看這些鐵路和公路是作為何用。 達賴喇嘛說,興建的目的「是建設西藏還是軍事用途?」,他表示,中國所謂建設西藏的目的是什麼?是不是「讓西藏的資源可以被送到中國去?」。 在大約一個小時的記者會上,達賴喇嘛以差不多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解釋他推廣仁心和慈心的原因,剩餘的大約半個小時回答包括BBC中文網記者在內的提問。 轉世靈童問題 其中也有記者問到有關轉世的問題,達賴喇嘛表示,未來他是否經由靈童轉世來尋找下一世的達賴喇嘛,「交由全體藏人來決定」。 至於中國官方所選擇的班禪喇嘛,他表示現在沒人知道班禪喇嘛在哪裏,所以他認為「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達賴喇嘛也對目前歐洲出現的「難民危機」表示了看法,他說很高興看到歐洲國家開始接納從中東來的難民,但是接納幾萬的難民並不能解決問題。 他指出,要解決問題,就要從根本下手,化解當地的宗教矛盾,因為「還有更多的難民被困在那裏」。 (責編:董樂)
BBC中文網 2015-09-15
沖繩槓中央 將撤美軍機場興建許可

沖繩槓中央 將撤美軍機場興建許可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十四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撤銷名護市邊野古沿岸填海造地許可的手續。由於該處為駐日美軍普天間機場預定地,日本政府已著手施工,翁長推翻前知事的許可決定,無疑是與中央對槓。對此,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遺憾,防衛省也考慮透過司法途徑反制,雙方對簿公堂恐難避免。 日本沖繩反美軍基地民眾,持續在當地美軍營區前抗議。(歐新社) 名護市邊野古沿岸填海造地,是前任知事仲井真弘多在二○一三年底批准,防衛省沖繩防衛局也著手進行海底施工探勘等準備工作,日本政府希望早日完成新機場的建設與搬遷,以減輕普天間機場所在地宜野灣市居民的負擔。但翁長上任後阻擋工程進行,日本政府暫時停工,試圖與沖繩縣府協議,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密集協商,最後仍未談攏。沖繩防衛局於是在十二日重啟工程。 知事稱原許可有瑕疵 防衛省擬興訟 翁長在記者會上表示 ,前知事仲井真弘多的許可有瑕疵,因此,他將啟動撤銷許可的手續。他強調,將採取各種可能手段,阻止政府在邊野古興建基地,撤銷許可只是第一步。由於撤銷手續將耗時約三週,沖繩縣計畫在十月正式撤銷許可。 對此,防衛省強調,在邊野古填海造地的許可手續並無法律上的瑕疵,因此日前重啟的工程仍將持續進行。若翁長堅持撤銷許可,防衛省也考慮採取法律行動對抗到底,可能由國土交通省依法提出「取消許可為無效」的不服審查請求等。 菅義偉也反駁翁長的說法,指出仲井真弘多在一三年批准填海造地,已做出行政判斷,在法律上並無瑕疵,對翁長無視過去縣府的努力表示遺憾。
林翠儀 2015-09-15
日本鬼怒川潰堤 沖不倒神奇白磚屋

日本鬼怒川潰堤 沖不倒神奇白磚屋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茨城縣常總市上週因颱風來襲發生重大洪災,鬼怒川潰堤的河水淹沒住宅區,電視畫面拍到許多樹木和民宅遭洪水沖走,但有一棟白色兩層樓建築卻在濁流中屹立不搖(見圖,取自網路),網友直呼太神奇,讓這棟房屋的建商「旭化成」成為熱議焦點。 日本茨城縣常總市鬼怒川潰堤,大水沖垮民宅,一棟鋼骨白磚建造的兩樓層建物卻屹立不搖,成為網路話題。(取自網路) 周遭房屋大都被沖垮 常總市三板町地區10日上午因大雨造成鬼怒川潰堤,洪水夾帶泥沙湧入住宅區,湍急的水流幾乎淹沒住家、沖垮許多大樹和房屋。電視台當天下午即時轉播災區慘狀,當地時間10日下午2點半左右,拍到一名男子攀在電線桿上求救,附近有兩棟分別為咖啡色及白色的兩層樓建物,也有住戶站在2樓陽台等待救援,其中咖啡色房屋遭大樹擊中呈現傾斜。20幾分鐘後,咖啡色房屋被沖垮,但白色房屋屹立不搖。 自衛隊員在救援行動中當機立斷,先搶救危樓居民再救攀在電線桿上的男子,成為當天媒體報導焦點。不過,網路上還有另一個話題延燒,亦即在濁流中文風不動的白色建物實在「太威了」,電線桿上的男子也因為白屋擋住水流而獲救。 這棟白色建物是日本建商旭化成房屋的主力商品「Hebel Haus」,使用向德國建材公司「Josef Hebel」引進的高壓蒸氣養護輕質混凝土磚(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ALC),亦即俗稱的「白磚」。這種輕質磚構材料具有隔音、隔熱及防火等優點,可用於外牆、樓梯、隔間、圍牆等,旭化成以白磚建材配合鋼骨結構,標榜房屋的防火及耐用性。 鬼怒川潰堤讓旭化成的白磚屋意外爆紅,該公司最近也主動在官網上提供各項諮詢,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林翠儀 2015-09-15
日本百歲人瑞 破6萬大關

日本百歲人瑞 破6萬大關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5年來日本的人瑞人數不但年年刷新,今年更首度突破6萬大關!全國100歲以上的人瑞達6萬1568人,比去年增加2700多人,其中女性佔8成7。 日本112歲老翁小出保太郎8月21日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現存最長壽男性。小出目前住在名古屋的長女家,身體依然健康,還可以用真牙咀嚼食物。關於長壽的秘訣,小出表示,「不勉強,什麼都欣然接受」,「只要能幸福地活著就很值得感激了」。小出曾是一名西服裁縫師,80歲時還能自己縫製西褲。(美聯社) 這項數據是統計到9月15日法定的「老人之日」為止。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從1963年起開始統計百歲人瑞的人數,並於當年的老人之日加以表揚,當時人瑞僅有153人,但從1971年起,人瑞數量每年增加,1998年突破萬人大關,2012年突破5萬人,短短3年後再破6萬大關。 今年6萬1568名人瑞中,女性達5萬3728人,男性僅有7840人。以人口分布來看,島根縣比例最高,每10萬人中有90.67人,其次為高知縣85.37人,第三名鹿兒島縣有80.40人。埼玉比例最低,僅有28.68人,已連續26年排名墊底。 日本目前最高齡者為東京都澀谷區的一名115歲女人瑞,出生於1900年3月,姓名並未公開。最長壽的男性則為家住名古屋市守山區的小出保太郎,出生於1903年3月,現年112歲,他已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球現存最高齡男性。
林翠儀 2015-09-14
蘇格蘭民族黨 將再推獨立公投

蘇格蘭民族黨 將再推獨立公投

明年議會選舉前訂時間表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致力推動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SNP)黨魁、蘇格蘭首席大臣史特金(Nicola Sturgeon)十二日表示, SNP將再次發起脫離英國獨立的公民投票,該黨在明年蘇格蘭議會選舉前,將提出競選政綱,訂出再次舉辦獨立公投的時間表。 蘇格蘭民族黨黨魁史特金十二日表示,民族黨將在明年大選前提出政綱,其中包括設定二度舉行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時間表。(法新社檔案照) 史特金表示,這份政綱將在SNP下月召開年度黨大會時公布,其中將明訂適合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的時間表,以及適宜舉辦的條件。SNP去年九月曾舉辦獨立公投,但最後以四十五%贊成、五十五%反對而未能過關。今年五月英國國會改選,SNP在蘇格蘭的五十九個選區中攻佔五十六席,令蘇獨聲勢再起。 民調︰55%蘇格蘭人挺獨立 儘管SNP大勝,工黨甚至因此被邊緣化,英國首相卡麥隆仍說,蘇格蘭人已於去年「明確地」拒絕脫離英國,因此不會再舉辦獨立公投。 然而,史特金在接受「週日前鋒報」(Sunday Herald)訪問時表示,SNP的政綱會對現狀提出看法,並就二次發動獨立公投時機設定可能的時間表。然後,再交由蘇格蘭民眾決定是否接受該黨政綱,公投可能在「五到十年內」舉行。據接近史特金人士指出,SNP政綱還包括當遭遇重大或突發事件時,蘇格蘭民眾有權舉行公投。 英國市場調查公司Ipsos Mori為蘇格蘭電視台STV所做的民調顯示,若再舉行公投,五成半的蘇格蘭選民將會支持獨立。 史特金表示,支持獨立的民眾過去一年有所增加,「我一點都不感到驚訝」。她批評卡麥隆政府違背下放新權力給蘇格蘭的承諾,還推動嚴苛的撙節計畫,讓蘇格蘭選民大為不滿。卡麥隆發言人則重申,將致力兌現賦予蘇格蘭更多權力的承諾。 英若脫歐 蘇格蘭也辦脫歐公投 此外,史特金還警告,若英國通過脫離歐盟的公投,蘇格蘭也會再次舉行公投,交由蘇格蘭民眾決定是否續留歐盟。 工黨十二日選出激進左派的柯賓(Jeremy Corbyn)擔任新黨魁。由於蘇格蘭民眾對卡麥隆的保守黨政府不滿,史特金指出,若柯賓領導的工黨無法在下次國會大選中擊敗保守黨,蘇格蘭民眾會認為脫離英國是對付卡麥隆政府的唯一選項,支持蘇獨的選民還會再增加。史特金強調,英國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反對黨。 但蘇格蘭保守黨領袖戴維森(Ruth Davidson)批評,史特金背棄去年公投結束後的承諾,當時她曾說,「一個世代」內不會再舉行獨立公投,但現在顯然想再次將蘇格蘭帶往另一次充滿未知、分裂的獨立公投。
李信漢 2015-09-14
加泰隆尼亞爭獨立 140萬人上街頭

加泰隆尼亞爭獨立 140萬人上街頭

十一日為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國慶日」,爭取加區獨立民眾湧入巴塞隆納舉行大遊行,期望獨立派在二十七日的議會選舉中取得過半席次,令獨立運動更上一層樓。西班牙政府指約有五十萬人加入遊行,但巴塞隆納市警局估計有一百四十萬民眾參與。(路透) 遊行民眾有人舉著大箭頭,意指「通往加泰隆尼亞共和國自由之路」。(路透) 街頭人龍萬頭攢動。(路透)    
自由時報 2015-09-13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出乎意料」高票蟬聯執政

新加坡大選:執政黨「出乎意料」高票蟬聯執政

李慧敏BBC中文網東南亞事務特約記者 發自新加坡 新加坡國會大選最終結果出爐,人民行動黨獲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蟬聯執政。 新加坡國會選舉選區最終結果出爐,人民行動黨獲得壓倒性勝利,成功蟬聯執政,也收復了一個在野黨選區,結果出乎很多人意料。 連續執政50年的行動黨在大多數選區均取得較高的得票率,總票數為69.86%,表現優於上屆選舉取得的60%。 反觀本屆選舉中聲勢浩大的在野黨得票率顯著滑落,表現「差強人意,出人意料」。 最大在野黨工人黨保住了重鎮後港單人選區、阿裕尼集選區6個國會議席,分別以57.69%以及50.95%險勝,但以48.24%失去了補選中贏得的榜鵝東單人選區。 檢討選舉策略 工人黨在答謝選民支持時表示將檢討選舉策略。 該黨秘書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恭賀行動黨取得勝利,但他也說:「希望行動黨政府接下來能在人民與國家機構,包括公共服務、司法機構以及主流媒體之間建立起信任…為了爭取籌碼而將這些機構政治化並不符合新加坡的利益」。 人民行動黨秘書長李顯龍在記者會上對選舉結果表示滿意。他形容這次選舉是「分水嶺」、「重大轉捩點」,認為選舉結果反映後李光耀時代人民對該黨的領導以及所制定政策的支持。 他感謝選民給予的明確信任與委托,也對年輕選民的支持感到欣慰,表示希望與人民合作,打造更美好的新加坡。 被視為黑馬的新加坡民主黨則全軍覆沒,黨魁徐順全領軍的荷蘭—武吉知馬四人集選區僅獲得33.38%選票。其他在野黨也鎩羽而歸。 在過去幾天,新加坡各地舉行多場熱鬧的競選群眾大會。在野黨工人黨和民主黨的大會都吸引了大批人潮出席,甚至擠爆場地。不過,集會出席者眾多並不保證該黨會在投票日當天穩操勝券,這次選舉結果更是印證了這點。 「不同因素導致選票回流」 不少分析師、網民都對選舉結果表示震驚。 曾任國會官委議員的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慶文告訴BBC中文網,相信多數人都會感到難以置信。 他估計,行動黨獲得壓倒性勝利的因素應該是多重的,包括政府推出的多項惠民政策、今年國家慶祝獨立50年國慶的歡騰氣氛、對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的感恩情緒,以及政府在過去四年來採取措施應付棘手問題等,都是導致選票回流的原因。 此外,他認為,區域環境以及全球經濟不穩定等因素也讓選民對前景感到擔憂,因此選民會選擇一個「經過考驗」的政府來處理這些問題。 在競選過程中,一些行動黨候選人強調新加坡外部環境險峻,呼籲人民慎重選擇一個強大的政府帶領人民披荊斬棘,應付挑戰。 陳慶文也指出,選舉結果並不意味著選民不希望見到國會擁有多元聲音,而是認為必須給予行動黨明確的委任與信任以應付挑戰,而這些在他們的眼中比起建立兩黨制更為急迫。 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主編許淵臣同樣對選舉結果感到震驚。據他觀察,對多數選區選民來說,候選人的素質未必是左右選民投票的因素。 他認為,在選舉之前,行動黨候選人一直公開表示如果選民支持在野黨,行動黨將無法取得足夠議席成功連任。 許淵臣對BBC中文網表示,選民或許擔心行動黨失去執政地位導致政局不穩定而將選票投給行動黨。 (責編:立行)
李慧敏 2015-09-12
日本地下道淹水照 讓中國、台灣網友震驚!

日本地下道淹水照 讓中國、台灣網友震驚!

淹水照相當清澈。(圖擷取自臉書) 2015-09-10  14: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異議政治漫畫家「變態辣椒」在臉書PO出日本地下道淹水照片,引起中國、台灣網友注意,都讓他們震驚了! 變態辣椒表示,這幾天日本大風大雨,受颱風影響,濱松站地下通道變成了游泳池,這幾張圖轉發到微博上之後,中國網友評論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積水的清澈程度了,紛紛稱這是他們見過的最乾淨的暴風雨積水...。 台灣網友看到後,紛紛驚呼,「比泳池水還乾淨」、「誇張到我都懷疑是不是真的 這不科學阿」、「日本人真的太變態了... 」、「這可能比中國的飲用水還乾淨了」。 日本地下道淹水照。(圖擷取自臉書) 中國網友看到後,相當震驚。(圖擷取自臉書) 網友直呼,這乾淨的程度不科學啊!(圖擷取自臉書) 還有網友拿出日前中壢車站積水照片作比對。(圖擷取自PTT)
自由時報 2015-09-11
疑洩密中國 美搜查NASA華裔科學家

疑洩密中國 美搜查NASA華裔科學家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快報」(The Columbus Dispatch)八日報導,曾參與美國航太總署(NASA)研究案的俄亥俄州立大學(OSU)華裔美籍教授李榮興,疑將國防機密資料洩漏給中國,去年無預警辭職並消失,已遭聯邦調查局(FBI)申請搜查令調查中。 參與美國航太總署(NASA)火星計畫的俄亥俄州立大學(OSU)華裔美籍教授李榮興,去年突然辭職、人間蒸發,聯邦調查局(FBI)正就其是否將國防機密洩漏給中國展開調查。(取自網路) 曾參與火星計畫 去年突離職消失 五十六歲的李榮興,因在二○○三至○九年參與NASA火星探索計畫而出名,曾擔任OSU繪圖與地理資訊系統研究室主任,同時也是土木、環境與測量工程學系講座教授。他突然辭去教職消失後,校方並未多做解釋,僅將李榮興十八年來的在校資歷從網站移除。 調查人員發現,李榮興與上海同濟大學過從甚密,包括曾擔任其空間資訊中心的主任,還參與中國政府科技計畫、並擔任主持人。 根據搜查令,OSU以李榮興「不尋常的離職與其部分研究含有敏感資訊」為由通知FBI,指李榮興藉由研究,可存取國防部與承包商雷神之間和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相關的資訊。 為此,國土安全部在李榮興太太田迅(Jue Tian,譯音)同年三月赴中之前,扣留其電腦、手機及隨身碟,在隨身碟中發現國防機密資訊。
顧佳欣 2015-09-11
全球最大稻田畫 日本埼玉現蹤

全球最大稻田畫 日本埼玉現蹤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埼玉縣北部行田市與在地農民合力創作的「稻田畫」,8日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全世界面積最大的稻田畫。這幅稻田畫佔地2.7公頃,以7種顏色的水稻編繪出橫跨古今的太空幻想曲,包括太空人與古代裝扮的嫦娥,以及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等,十分壯觀。這是行田市第二次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今年6、7月兩次遭遇大雨,稻子被水淹沒、差點破功,農民們趕緊重新插秧修補,終於在8日通過審查,此稻田畫將展示到下月中旬。 (取自網路)
林翠儀 2015-09-10
《衛報》艾未未專訪:北京是言論自由的監獄

《衛報》艾未未專訪:北京是言論自由的監獄

艾未未說,「北京早已不再是舊北京,它已經不再屬於那裡的人民。」(圖擷取自《衛報》專訪影片) 2015-09-09  10:3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著名異議藝術家艾未未,遭政府打壓並扣押護照多年,終於今年7月重獲護照赴德國,但卻被外媒傳出「艾未未變了」,開始替中國政府說話。 艾未未說,「我不會把北京視為監獄,但北京絕對是言論自由的監獄。」(歐新社) 近日英國《衛報》專訪艾未未,他述說對於家鄉北京的看法,並說「我不會把北京視為監獄,但北京絕對是言論自由的監獄。」 艾未未提到,他在草場地的工作室是他人生重要的地點。很多移民者來到草場地,試圖在異鄉尋找工作,包括新興的藝術家以及藝術學院的學生。在草場地,他們能自由地進行藝術創作,因為他們並不違法,也不需要申請,當地人也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但艾未未說,「北京早已不再是舊北京,它已經不再屬於那裡的人民。它很大、很廣闊,但它不再設計給平民生活,所以你不會把它當作你的城市、你的家鄉,或承認它是你的鄰居。」 艾未未說,「在中國,不管你身在何處,你永遠都會被共產黨所控制。」例如,北京大街小巷充斥折監視攝影器,因此艾未未為了反制,就在那些攝影機旁掛上節慶的「大紅燈籠」,使人們一抬頭,就注意到紅色燈籠旁冷冰冰的監視器。 艾未未說,他不會把北京視為監獄,因為他的父母都待在那,但「北京絕對是言論自由的監獄。」他認為,像他一樣的藝術家,需要更大的空間讓他們說話,所以他致力於創造這樣能自由說話的城市。 艾未未最後說道,如果他可以改變北京,「那將會是個徹頭徹尾的改變,因為你不能只是改變一小部分。」但他坦言,北京現在是個非常非常難改變的城市。 《衛報》艾未未專訪影片:    
自由時報 2015-09-09
歐盟新訂難民配額 德國4萬最多

歐盟新訂難民配額 德國4萬最多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正當難民問題成為歐洲團結抑或是分裂的試煉之際,消息人士透露,歐盟正草擬成員國接納難民的新配額,預定九日公布。根據新提案,歐盟前兩大經濟體德國與法國將承擔最多責任,各接收共四萬與三萬難民。 大批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七日突破馬其頓警方在東南部城市蓋夫蓋利亞(Gevgelija)附近設置的路障,展開前進塞爾維亞南部城鎮普雷舍沃(Presevo)的旅程,該段旅程僅是所謂的巴爾幹走廊一小部分,敘利亞難民以土耳其為起點,必須穿越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等國,才能抵達歐盟門戶匈牙利。(歐新社) 德國與奧地利本月五、六日允許難民入境,兩日共逾萬人湧入德國。圖為六日在德國南部第一大城慕尼黑中央車站月台等候的難民,他們從奧地利第四大城薩爾茨堡搭乘火車,前來這個難民最嚮往的國度。(美聯社) 總額再增加十二萬人 消息人士表示,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九日將公布新提案,建議在先前提議接收的四萬難民之外,多增加十二萬個名額,其中德國接收三萬一千多人,法國兩萬四千多人,西班牙接納一萬四千多人。至於英國、愛爾蘭與丹麥,則不受歐盟庇護政策規範。 英國首相卡麥隆則在國會宣布,今後五年將接納兩萬名敘利亞難民。 法配額三萬人第二多 歐洲許多成員國六月間反對歐盟訂定約束性配額,但難民人數日益暴增,各國自願接收的名額還不及四萬人。歐盟執委會在德、法支持下,將敦促成員國接受新配額。一旦強制配額公布,宣稱無力應付的成員國,勢必又會出現反彈聲浪。例如波蘭曾表示可接收約兩千人,但根據新配額,華沙將被要求接納近一萬兩千人。 德國總理梅克爾七日表示,近日德國人展現無比的同情心,張開雙臂歡迎難民的畫面「非常動人」。她說,「現在我們正在經歷的是,未來多年會佔用我們許多心力、會改變我國的事情。希望這是正面的改變,也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德國明年將額外動用六十億歐元(約台幣兩千兩百一十億元)經費照顧難民,梅克爾並呼籲歐盟國家接納更多難民,因為「只有歐洲團結一致,我們才做得到」。七日稍晚她將會晤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塞爾維亞是巴爾幹半島難民前往西歐的重要驛站。 歐蘭德警告申根體系將瓦解 法國總統歐蘭德七日也證實,準備依據歐盟規範接受配額。被問到五成五法國人反對讓更多難民入境時,歐蘭德說,民意多變,但庇護不只是憲法賦予的權利,也是一種道德責任,這是攸關法國形象與立場的問題。歐蘭德警告,歐盟若無一致政策讓各成員國分攤難民配額,申根簽證區無國界的體系恐將瓦解。他在一年兩次的記者會上表示,「如果沒有共同一致政策,這個機制將無法運作而瓦解,然後導致難民大量湧入……申根區將告終,然後恢復各國邊界。」 儘管德國接納難民的做法贏來讚許,國內外的反對聲浪卻也蠢蠢欲動。一旦各界的同情心消褪,反移民聲浪越來越大,梅克爾勢必壓力大增,德國推動更公平分配難民的努力,也勢必受到影響。
自由時報 2015-09-08
新加坡部長︰幸好不是中國人

新加坡部長︰幸好不是中國人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新加坡人力部長林瑞生(Lim Swee Say)三日出席執政黨人民行動黨造勢大會時,一番「幸好」自己不是中國人或馬來西亞人的言論,在國際間引發非議,更遭網友痛批,要求他向兩國道歉。林瑞生五日表示,他無意冒犯中國人和馬來西亞人,只是他身為新加坡人,當然會說自己的國家比較好。 (取自網路) 以國家為榮 慶幸當年父親離開中國 身為人民行動黨東海岸集選區候選人的林瑞生,在一場造勢大會中表示,自己人生中有兩個「幸啊(福建話,意指幸虧)」,首先是父親從中國來到新加坡,「後來父親認識我母親結婚,生了六個小孩,所以今年我們慶祝新加坡建國五十週年時,我在想,如果我父親沒有坐上來新加坡的船,我現在可能是中國公民」,台下傳來掌聲和笑聲。他又說,幸好新加坡一九六五年脫離馬來西亞,不然現在新加坡人就是馬來西亞人了。 網友批白目 也有人同意他說出事實 林瑞生這番言論不僅透過電視放送,還被放上網路,大馬媒體也有相關報導。報導播出後,隨即引發批評,許多人批評林瑞生貶低他國的經濟進展。有網友說,看到一位來自應該「已經成功開發的」國家部長,表現如此白目,真讓人嚇一跳,「很傲慢,我希望他選舉選不上,學個教訓」。 另一名網友則說,「難怪人家跟我說,新加坡是個沒有愛心的國家,沒錯,馬來西亞現在遠遠落後於新加坡,這是事實,但沒必要藉著貶低別人來突顯自己,這樣很膚淺,很站不住腳。」但也有人同意,「林部長的說法可能比較沒有政治敏感度,但他說的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林瑞生五日回應說:「我看到網路上有人覺得我看不起他們的國家,不是那樣的。無論你是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或中國人,我們都希望為國家取得的進步感到驕傲,所以我希望中國與馬來西亞的人民不要誤會,我並沒有惡意。」他想做的是提醒新加坡人,國家走到今天的艱辛歷程。他說,他確定其他國家的人也會說出類似論點,「我想,中國也有很多人會說,幸好父母沒去新加坡,幸好待在中國」。
自由時報 2015-09-07
數據說升息 市場卻說不

數據說升息 市場卻說不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美國聯準會(Fed)月中開會討論升息前,最後一份重要就業報告出爐,卻傳達出衝突混雜的訊號;華爾街缺乏明確指引,導致美股道瓊指數四日大跌逾二七二點(一.七%)。市場對美國升息路線仍感困惑,擔憂出現貨幣上「Y2K恐慌」。 美國八月就業數據傳遞出好壞參半訊號,投資人擔憂升息不確定性升高,導致美股道瓊指數四日收跌一.七%。(美國八月就業數據傳遞出好壞參半訊號,投資人擔憂升息不確定性升高,導致美股道瓊指數四日收跌一.七%。(法新社)) 就業報告相互矛盾 美股大跌 聯準會九月十六、十七日將召開決策會議,討論是否啟動近十年來的首度升息。美國八月就業報告好壞參半,非農就業人口新增十七.三萬,遠不如市場預估約廿一.七萬;失業率從五.三%降至五.一%,落在聯準會認為完全就業的範圍;每週平均時薪年增二.二%,優於預期。 美國全職人口則攀升至一.二二億人的最高紀錄,兼職人口降至近四年半新低。興業銀行美國證券(SGAS)分析師夏立夫指出,美國勞動市場的確有很大進展,但不意味已完全回到衰退前的健康水準。美國八月全職占總就業數的八十一.九%,仍低於衰退前的平均八十三%。 過去經驗顯示,美國就業數據通常在後續幾個月可能大幅上修。美國第二季GDP季增年率近日也甫自二.三%上修至三.七%。紐約復興總體研究的分析師杜達表示,數據說「升息」,但市場卻「說不」,「聯準會唯一可用來合理說明不升息的依據是通膨率,或全球經濟及其對美國造成的風險」。 保德信金融集團分析師克羅斯比表示,美國升息可能是貨幣上「Y2K恐慌」,如同兩千年前夕全球對電腦系統當機的疑懼般,但焦慮最終仍需移除,繼續往前邁進。 穆迪公司經濟學家史威特預期,美國九月會升息,但也有延緩升息可能,不確定性增強,「從溝通角度來看,九月決策較聯準會預期的更困難。」高盛集團經濟學家哈齊亞斯認為,聯準會在九月仍將按兵不動,延至十二月才開始升息。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合約顯示,九月升息的可能性從就業數據出爐前的廿七%降至十九%。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評估,聯準會陷入兩難,因不欲見到決策造成全球金融不穩定,最後可能決定再觀望。駿利基金經理人葛洛斯說,就業數據平庸,卻足以支持九月或十二月升息。
楊芙宜 2015-09-06
《歐洲觀察》逃離鐵幕記憶 德國溫暖接待難民

《歐洲觀察》逃離鐵幕記憶 德國溫暖接待難民

德國在這波歐洲自二次大戰後最嚴重的難民危機上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總理梅克爾表明願意接納八十萬難民,人民更是蜂擁擔任志工,張開雙手歡迎難民。究其原因,在於一九八九年大批東德難民假扮觀光客逃往西德,當時匈牙利並未封鎖車站,放手讓東德民眾通過邊境,最終促成柏林圍牆的倒塌,也就是這一段經歷,讓德國民眾對敘利亞人民的苦難感同身受。 德國慕尼黑一家社會援助企業,員工四日正在整理各界捐獻救濟難民與移民的物資。(法新社) 梅克爾四日表示,德國有能力處理這場難民危機,因為這是「共同的國家任務」,再加上許多德國人民共襄盛舉,她深深感謝願意為難民付出的所有人,「你們正在做好事,讓今日的德國變成一個希望之國」。 德國政府已先編列卅七億美元預算作為明年協助難民融入德國社會的經費。政府並正研擬承擔難民責任的措施,有意讓各社區、邦與聯邦政府分擔責任。如果要整合所接收的難民進入德國勞工市場,估計必須提供相關福利、語言與訓練課程等,到二○一九年時,相關支出就可能增加至七十九億美元。 在每天有近兩千難民湧入的慕尼黑市,中央火車站出現志工團體整理來自四方的捐贈物,以及免費醫療團替難民醫傷看病。另外還看得到警察分送巧克力給難民,一張年輕德國警察將自己的警帽給一個難民男孩戴上,蹲下來微笑跟男孩交談的照片,在歐洲媒體上廣為流傳,一洗德國警察歷來肅殺的形象。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亞邦因每天超過三千難民的湧入,人手嚴重不足,其他各邦已趕忙派人支援。 在柏林甚至出現「歡迎難民網」(http://www.refugees-welcome.net/),以「難民專用的Airbnb(短期租房平台)」概念,希望提供難民生活住所,讓其逐步融入當地社會,幫助他們異地重生。目前該網站只限德、奧國民使用,當地居民可上網登記分享住房資料,該資料轉給難民組織核對後,使用民眾捐款資金當月租即可找人入住,難民組織還會連絡語言跟生活輔助機構進行後續輔導。 該網站預計未來將推廣到歐洲其他國家,包含希臘、葡萄牙與英國都已表達興趣。除了德國外,冰島女作家Bryndis Bjorgvinsdottir也在臉書發起協助收容難民行動,立即吸引約三萬名冰島人表示願意參加,提供住家給難民,也讓冰島政府不得不表態願意收容更多難民。
胡蕙寧 2015-09-05
難民童遺體沖上岸 「照」喚歐洲共承擔

難民童遺體沖上岸 「照」喚歐洲共承擔

土耳其外海翻船 男童母親與哥哥也喪命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一張敘利亞三歲難民幼童遺體被沖刷到土耳其博德魯姆(Bodrum)海岸的照片,三日席捲全歐洲媒體版面,「人性被沖上岸」(#KiyiyaVuranInsanlik ,土耳其語)成為推特上最熱門的標籤,輿論紛紛籲請歐洲各國不要再袖手旁觀,在龐大民意壓力下,法德領袖三日宣布,將向歐洲聯盟提議設立接納難民與移民的永久機制,由全歐盟成員國公平分擔。 一張敘利亞難民孩童遺體被沖刷至土耳其海岸的照片震撼全歐,輿論紛紛要求各國領袖拿出辦法應對。圖為三日英國各大報頭版不約而同刊出該名罹難孩童照片。(歐新社) 這名孩童名叫庫迪(Aylan Kurdi),他側面趴在海岸上,隨後一名巡警將他抱起。庫迪與家人據信是為了去希臘,但不幸在土耳其外海翻船,成為至少十二名身亡難民之一。他的五歲哥哥與母親同樣喪命,但父親阿布杜拉倖存。 這批難民大部分來自逃離「伊斯蘭國(IS)」戰火的敘利亞邊境庫德族城鎮科巴尼。土國三日則逮捕了與這次沉船有關的四名人蛇疑犯。土國總統艾多根將難民之死全數怪罪西方國家,稱土國已收容近兩百萬難民,西方國家才二十萬,「在地中海淹死的不只是難民,而是人性」。 男童家人 曾向加拿大申請移民遭拒 阿布杜拉在安卡拉說,他只想回到家鄉埋葬親人。庫迪的阿姨提瑪在加拿大是髮型師,已透過募款,將贊助阿布杜拉返回敘利亞。提瑪說,她曾幫庫迪一家人向加拿大政府申請移民,但遭駁回。加拿大移民部長亞歷山大說,庫迪之死「讓全球人心破碎」,他將調查為何庫迪一家申請遭拒。 庫迪遇難的照片在媒體與網路上發酵。英國每日電訊報說,「張張怵目驚心的照片,顯示了難民危機的真正悲劇」;獨立報指出,「若這些死亡敘利亞孩童被沖上岸格外震撼的照片都不能改變歐洲對難民的態度,還有什麼能呢?」連曾將難民比喻為「蟑螂」而挨轟的太陽報也改變風向,呼籲英國首相卡麥隆拿出辦法。 輿論轉向 籲歐洲各國領袖勿袖手旁觀 卡麥隆三日就庫迪的悲劇表示,「作為一名父親,我相當感慨。」承諾英國將在難民危機上,「實現道義責任」,但仍然沒有提出具體做法。已有超過十萬英國民眾連署要求接納更多難民,該請願將可望送交國會討論。自敘利亞內戰以來,英國只接收了聯合國背書的二一六名難民,另有五千名敘國難民用自己的方式抵達英國。 德國總理梅克爾三日再度強調,難民的責任應由全歐分擔,公平解決危機;法國總理瓦爾也疾呼歐洲應拿出行動應對。德法三日宣布,同意對此建立永久機制,將向歐盟提案,並訂出各個成員國接納難民的配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三日在與匈牙利總理奧班的共同記者會上宣布,歐盟會員國必須公平分配至少十萬難民。奧班二日堅稱,難民危機是「德國問題」,三日還投書德國報紙,警告接納穆斯林難民會危害歐洲的基督教根基。
顧佳欣 2015-09-04
紀念二戰 歐巴馬︰戰後美日宿敵變盟邦

紀念二戰 歐巴馬︰戰後美日宿敵變盟邦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二日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國務卿凱瑞今天都發表聲明,紀念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結束,除哀悼二戰中成千上萬的死亡民眾,也向死於太平洋戰爭的十萬美軍致敬。不過歐巴馬和凱瑞都強調,二戰結束使美日關係走向新紀元,更是從宿敵走向盟邦,一個強權和解的模範。歐巴馬相信,美日關係會繼續深化。 台北駐美代表沈呂巡二日在美國二戰勝利紀念儀式上代表盟國獻花,因為花圈上有中華民國國徽而讓受邀的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缺席抗議。(駐美特派員曹郁芬攝) 中國九月三日舉行大閱兵,國際社會一般相信對日本有針對性。今天由美國全國二戰紀念之友會、全美國家公園服務處聯合在二戰紀念碑舉行的慶祝二戰勝利紀念活動,歐巴馬政府未派任何官方代表參加。華府外交界認為,美國不想讓現任盟友日本難堪是主因。今年五月,華府舉辦歐洲戰場勝利紀念儀式時,不但有二戰老飛機飛越華府上空的儀式,國家安全顧問賴斯還代表政府致詞。 聲明完全沒有提到中國 歐巴馬說,七十年前,美日盟邦關係是難以想像的,今天是一個反思美日共同利益、價值和能力的適當時刻。他在聲明中,完全沒有提到中國在二戰的角色。凱瑞則說,過去七十年,亞洲從戰爭的毀滅中站起來,美國是一個感到驕傲的夥伴,亞洲奇蹟不但讓千百萬人脫離貧窮,讓亞洲變成經濟成長引擎,民主的擴張更讓人民能行使基本自由和權利,以塑造其政治命運。美國會繼續成為一個常駐亞太的國家,與盟邦及夥伴合作,促進和平與穩定。 今天的二戰勝利紀念活動,同時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與台北駐美代表沈呂巡,做為盟邦代表出席。沈呂巡獻上的花圈有中華民國國徽,引起中國官員抗議,崔天凱臨時決定杯葛不出席。 沈呂巡表示,他在交涉時告訴美方,不希望二戰時為中國戰死的軍人亡靈看不到自己以生命捍衛的那面旗子,美方聽進去了。 對於花圈上的國徽,沈呂巡說,二戰時,每一個戰死的中國軍人,帽上都有這個國徽,中國如果要紀念抗戰,應該在這個國徽之下進行。美方也肯定中華民國在二戰中的貢獻,今天他來參加紀念儀式並和其他盟邦一起獻花,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要感謝美國朋友的幫忙。
曹郁芬 2015-09-04
北京閱兵 西方領袖多數缺席

北京閱兵 西方領袖多數缺席

〔編譯魏國金/綜合北京三日外電報導〕中國三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定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活動」的大閱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校閱逾一萬兩千名部隊,由於中國在領土主權爭議上態度日漸強硬,多數西方領袖拒絕出席。站在習右方的俄國總統普廷成為與會最受矚目的外國領袖,南韓總統朴槿惠則被安排在普廷右方。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三)昨在天安門城樓觀禮台上,鼓掌歡迎閱兵儀式開始。在他左側站著前國家主席江澤民與胡錦濤,站在他右側的是俄國總統普廷,再來是南韓總統朴槿惠與哈薩克總統納札巴耶夫。(法新社) 南韓學者:這是軍國主義活動 首爾延世大學中國專家魯樂漢指出,「由於這是極為民族主義與軍國主義的活動」,使許多國家元首有所忌諱,「整個亞洲與美國全都對中國崛起的硬實力憂心」。「紐約時報」也指出,在西方國家領袖幾乎不出席下,習近平似乎錯估了亞洲普遍對中國崛起民族主義的焦慮。 紐時:習錯估亞洲對中國的焦慮 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胡錦濤、前總理李鵬、溫家寶與朱鎔基等人也現身天安門城樓,站在習近平左側,江澤民精神不錯,而胡錦濤的手不停顫抖,多維新聞指其健康恐出狀況。 胡錦濤手頻顫抖 健康恐出狀況 閱兵儀式前後約一個小時,在七十響禮炮後,先由廿架直升機打頭陣於空中排出「70」字樣飛越天安門,隨後超過一萬兩千名部隊,包括來自俄國等十七個國家的分遣隊依序行進。接續登場的是各型飛彈、坦克及兩百架凌空飛越的軍機,一共展示逾五百種自製武器,據稱有八十四%是首度亮相。 日本媒體認為,中國在閱兵展示東風二十一丁與曾飛抵釣魚台列嶼附近的無人機,制約美日的用意不言而喻。 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解放軍少將彭光謙指出,所展示的武器顯示解放軍已做好作戰準備,他說:「這表示解放軍的訓練策略已改變:更著重於實際作戰上。」
魏國金 2015-09-04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 首度獲參政權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 首度獲參政權

女性可投票 也可成為候選人 〔編譯李信漢/綜合報導〕沙烏地阿拉伯十二月十二日將舉行地方選舉,這次沙國首度開放女性參與選舉,允許女性可以註冊投票資格或登記成為候選人,創下沙國女性參政紀錄。 沙烏地阿拉伯港市吉達一名女子,八月三十日前往當地投票站登記,打算參與十二月舉行的市議會選舉投票。這是沙國首次開放女性參與選舉。(法新社) 沙國極為保守,至今對女性還有諸多限制,像是禁止女性開車,在公眾場所必須穿著罩袍,將全身包裹住。女性外出遊行、工作、申請護照或結婚,需徵得男性監護人的同意。 沙國已故國王阿不都拉於二○○五年還是王儲時,引進地方市議會選舉制度。上次地方選舉是在二○一一年,只有男性可以參選和投票,其中半數議會議席是選舉產生,另外一半由當局指派。 今年這次的地方選舉,將改選全國三分之二的地方市議會議員席次,剩餘的席次則由政府指派。阿不都拉在今年元月過世,王位由沙爾曼繼承。 沙國全國二百八十四個自治市共有一千二百六十三個投票站,其中四百廿四個已被保留為女性專用投票站。沙國從八月卅日開始,開放女性前往投票站註冊,而投票站的職員悉數為女性。女性註冊投票截止日為九月十四日,候選人登記截止日為九月十七日。 資訊缺乏 僅16名女性登記投票 在麥加省吉達市完成投票登記的一名卅五歲女子告訴法新社:「我非常興奮參與這項全新的經驗」。然而,據沙國當地媒體報導,迄今全國只有十六名女性登記投票。沙國女權工作者表示,沙國女性缺乏選舉意識,加上缺少教導女性如何登記投票的資訊,可能都是阻止女性參與政治的原因。 此外,沙國仍有保守的民眾對開放女性參政抱持懷疑態度。已有反對人士在社群網站「推特」上發起反制,指選出女性市議員很危險。甚至有宗教人士引用神諭,暗指女性應被禁止參政。有沙國網友發文諷刺說:「如果參選的女候選人計畫做蛋糕給鄰居吃,那我會投票給她。」 「人權觀察」稱讚沙國開放女性參政是「向前的重要一步」,這項決定也平息了沙爾曼與強硬派宗教保守勢力關係密切,可能會放慢女性參政權改革步調的傳言。 但「人權觀察」說,開放女性選舉還不夠,惟有當沙國女性能與男性平起平坐、為國家作出貢獻,才能打破男性監護體制,掌控自己的命運。
李信漢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