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最短命戒嚴?南韓總統尹錫悅同意解除戒嚴令 只維持約6小時
祝蘭蕙/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深夜無預警宣布緊急戒嚴,引發朝野反彈及國際譁然。國會議長禹元植4日凌晨隨即下令連夜召開全體會議,以190票全票通過要求解除戒嚴。根據《韓聯社》報導,在尹錫悅自己所屬政黨敦促他放棄戒嚴令,加上國會投票阻止,尹錫悅週三(4日)凌晨表示,他將解除戒嚴令。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政府4日凌晨在總統尹錫悅的主持下召開國務會議,並於當地時間4時30分(台灣時間4日凌晨3點30分)審議通過關於「解除戒嚴」的議案。 這場戒嚴自3日晚間10時25分許(台灣時間3日晚間9時25分許)宣佈實施戒嚴至解嚴,只維持約6小時。 尹錫悅3日晚間在首爾龍山總統府發表緊急談話,宣佈實施「緊急戒嚴」,以剿滅親北韓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重建並捍衛南韓的自由,以防國家走入亡國之路。南韓國防部立即召開全國主要指揮官會議,下令全軍強化緊急戒備及應對狀態。 緊急戒嚴令宣布後,隨即有大批民眾開始在國會大樓外集結,並試圖攀越大門進入,但遭到軍警阻擋。國會工作人員則是與戒嚴部隊搏鬥以阻止軍隊進入國會。 國會議長禹元植下令召開全體緊急會議,但當時已有武裝戒嚴部隊持槍守在國會周邊,共同民主黨等在野黨議員紛紛趕到國會議事堂準備投票卻不得其門而入,有些人甚至是翻牆進入國會,就連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黨,也到場表達此戒嚴行為是「違憲、違法」,場面十分混亂。 4日凌晨,國會全體會議有朝野190席議員出席,以「190比0」全數贊成通過要求解除戒嚴的決議。議長禹元植表示,「根據國會決議,總統必須立即解除戒嚴。現在戒嚴令已經無效。」他強調,「希望全體國民放心,國會將與國民一起守護民主。」 《韓聯社》報導指出,在國會通過解除戒嚴令後,南韓總統尹錫悅凌晨再次發表電視談話,表示他接受國會要求,已撤出投入戒嚴事務的兵力,並將召開國務會議解除戒嚴。他也要求國會立刻停止以彈劾、立法、預算為手段使國家系統陷入癱瘓的行為。報導並提到,據聯合參謀本部消息,投入緊急戒嚴事務的兵力已歸隊返崗。戒嚴司令部也已解散。 尹錫悅此番無預警宣布的緊急戒嚴令,是南韓第17次、也是逾40年來首次緊急戒嚴。前一次的緊急戒嚴要推至1979年10月26日,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遭刺殺身亡,由崔圭夏總理代理總統職務,並宣布10月27日凌晨4時起在濟州島以外的全國地區實施戒嚴,時間長達了440天。反觀此次戒嚴令在宣布短短數小時後,尹錫悅即態度軟化同意解除戒嚴令。
祝蘭蕙
2024-12-04
賴赴珍珠港 向陣亡將士致敬 花圈署名「中華民國台灣總統」
賴清德參訪亞利桑納號戰艦,為珍珠港事變陣亡將士默哀與獻花,花圈上署名「中華民國台灣總統」。(特派記者陳昀攝) 〔特派記者陳昀/隨行採訪報導〕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夏威夷,當地時間十一月卅日下午前往「珍珠港國家紀念館」並搭乘接駁渡輪至「亞利桑納號戰艦紀念館」,以「中華民國台灣總統」身分向陣亡將士致敬獻花。 賴清德在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陪同下,搭乘接駁渡輪至「亞利桑納號戰艦紀念館」,於陣亡將士名錄花圈前鞠躬致意,並撒花瓣至悼念池,向珍珠港事變中,於亞利桑納號戰艦壯烈犧牲的英魂表達敬意,隨後亦停留於亞利桑納號平面圖前聽取解說。賴獻花時,花圈上署名「中華民國台灣總統」。 亞利桑納戰艦是於珍珠港事變中被擊沉的殘骸,正上方建成一座紀念館。據指出,賴清德此次前來憑弔歷史,省思和平得來不易,背後意義是強調台灣作為南島世界一分子,面對區域複雜政治情勢,需要貢獻力量,共同維持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守護台灣的自由民主,並與全世界民主國家攜手合作,共同抵抗威權主義的擴張。
陳昀
2024-12-02
香港清剿民主派 萬人在囚
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清剿,公民社會和言論自由遭嚴重打壓,在囚人數增至9280人,創10年來新高。(法新社檔案照) 人數創10年來新高 陸委會示警人權危機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海外港人組織「香港人權資訊中心」近日發表「香港酷刑和不人道處遇報告」,直指二○二○年「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民主派人士被清剿,公民社會和言論自由遭嚴重打壓,香港在囚人數增至九二八○人,創十年來新高。陸委會示警,「港版國安法」下,人權保障出現系統性危機。 港警濫權 且無獨立申訴機制 「香港酷刑和不人道處遇報告」指出,香港人權狀況嚴峻,出現警察濫權、審前拘留、監獄內虐待,且無獨立申訴機制等,制度內的保障措施更被系統性削弱,不同的弱勢群體面對酷刑及不人道待遇問題。 反送中後 在囚人數5年激增1/3 據統計,二○一九年「反送中」運動後,港人在囚人數五年內激增三分之一,二○二○年至二四年上半年,由六九○二人增至九二八○人。更嚴重的是,未審先囚人數近十一年來大增逾一倍,二○一四年至二四年上半年,由一五六一人增至三五一四人,整體在囚人數比率由十八%增至卅八%,創下十年新高。 報告揭露,截至今年九月,因「港版國安法」被捕人士,高達六十九%無法獲得保釋,其中卅四人已遭囚禁超過千日。香港人權資訊中心呼籲,香港政府應立即向聯合國禁止酷刑委員會提交報告,以促進公眾監督和問責;中國政府不得阻礙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訪港,應為其調查無障礙地接觸提供便利。至關重要的是,中國須確保不會對這些訪問進行干擾,或針對與專家接觸的團體進行報復。 報告呼籲,中國政府必須允許專家參觀相關拘留場所,並對拘留場所的生活條件和待遇進行徹底評估,以解決相關人權問題。各國應認真看待中國及港府,以政府權力或非官方手段,持續對人權維護者進行報復、恐嚇和跨國鎮壓。 美眾院籲重估港經貿優惠待遇 與此同時,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廿五日也致函財政部長葉倫,指出自北京於二○二○年在香港全面實施「港版國安法」以來,「香港已由深受信賴的全球金融中心,淪為深化中國、伊朗、俄羅斯與北韓組成的極權軸心之間合作的關鍵要角」,在洗錢、逃避制裁和向俄國轉運遭管制的技術等方面,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呼籲政府重新評估香港的獨特經貿優惠待遇。
陳鈺馥
2024-11-27
香港民主派遭祭國安法重判 在台港人團體:司法獨立蕩然無存
香港法院19日對「民主派47人案」宣判,共有45名民主派人士因「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遭司法迫害,最重者遭求刑10年。(香港邊城青年提供)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香港民主派四十七人案」昨日宣判,四十五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等罪名,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被重判十年,其餘被告被判四年二個月至七年九個月不等。在台港人團體「香港邊城青年」痛批,香港的法治與司法獨立已蕩然無存;對港共政權而言,只要不喜歡的人,便可以隨意將其羈押、控罪。 香港邊城青年表示,民主派四十七人案是「港版國安法」實施後最大規模案件,從二○二一年一月六日的大逮捕,到二○二一年二月廿八日以「港版國安法」正式起訴,部分參與者被拒絕保釋以來,已被還押逾一千三百天。 香港邊青指出,這場由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不設陪審團的「審判」,結果並不讓人意外,但依然令人憤慨。除判刑標準完全缺乏邏輯,這齣以法律介入公民政治參與的荒謬劇,顯示過去象徵香港的法治與司法獨立,如今已蕩然無存。 法律介入公民政治 如港版二二八 香港邊青批評,四十七人案的參與者是經民間初選投票產生的候選人,預備代表民主派陣營參與立法會選舉,目標僅是透過合法途徑成為服務市民的立法議員,港府卻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扣押,究竟何罪之有?許多被告被拘捕、搜查,逮捕規模與對公民參政的直接迫害形同「港版二二八」。 香港邊青質疑,對於港共政權而言,只要不喜歡的人,可以隨意將其羈押、控罪,甚至刑滿後再以其他罪名繼續監禁。即便部分人僥倖獲釋,也難以真正重獲自由,因為各種形式的監控持續存在,中共與港府對抗爭者的打壓必定會持續。 另外,曾與戴耀廷於二○一四年發起佔中運動,現於台灣中研院擔任客座研究員的陳健民昨天表示,他對判刑感到「既悲傷亦憤怒」。 陳健民指出,四十七人初選只是相同理念的參選人,為避免惡性競爭而進行的內部甄選工程,建制派政黨亦有相同安排,並無違反任何法律。四十七人中有部分人同意,若取得立法會多數議席,將否決財政預算,迫使特首辭職重選,此舉亦為「香港基本法」所容許。 陳健民說,行使憲法容許的權利,竟被判意圖顛覆國家罪,確實顛覆了對自由和法治的理解,消滅了對「一國兩制」僅餘的信心。戴耀廷做為憲法學者,一直努力以和平方式拓展民主運動的空間,卻被判刑十年,讓他既悲傷又憤怒,也要呼籲大家莫失莫忘,守候公義到臨的一天。
陳鈺馥
2024-11-20
共和黨掌參眾兩院 川普完全執政
在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表態支持下,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13日贏得眾院共和黨提名,可望繼續留任議長。(彭博)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大選共和黨再下一城,共和黨已奪回參議院控制權,也保住眾議院多數席位優勢,眾議院共和黨議長強生將繼續連任議長,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未來將完全執政,也代表著一個由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 MAGA)運動徹底改造的共和黨,即將全面主導美國政經發展。不過,參議院共和黨人沒有選擇川普的盟友史考特,而是選出建制派的圖恩成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 川普力挺 眾院議長強生連任 在代表亞利桑那州選區的一名共和黨眾議員勝選後,美聯社十三日深夜宣布,判定共和黨率先取得二一八席過半席次,贏得眾院多數地位。目前仍有九席尚未開出,民主黨取得二○八席。眾院議長強生將在川普支持下連任。這位路易斯安那州保守派議員承諾以「火炬」般改革重塑聯邦政府,檢討民主黨主導的福利政策,並將在百日內推動一系列改革。川普團隊已擘畫施政藍圖,包括大規模遣返非法移民、延長減稅、整頓政敵、重塑經濟。共和黨掌控國會後,這些政策將面臨極少阻力。 有利內閣人事與大法官任命 與二○一六年川普首次當選時不同,當時黨內仍有大老抵制其政策,最高法院也維持自由派色彩。如今川普將與經改造的共和黨,及其任命的保守派大法官主導的最高法院共治。 由於部分選區結果尚未揭曉,共和黨在新國會的眾院席次優勢可能僅有數席,加上川普已決定延攬包括獲提名任司法部長的佛州眾議員蓋茲等三名議員入閣,席次優勢微薄恐影響議事運作,強生盼在一月三日新國會開議前完成補選,所幸三個待補選區向為共和黨囊中物。過去兩年共和黨掌控眾院期間,派系鬥爭不斷。儘管強生在川普協助下壓制反抗,但隨川普勝選,黨內右翼勢力日益壯大。能否獲得以中間派形象當選議員支持極端提案,仍待觀察。 參院領袖則由建制派圖恩拿下 至於共和黨參院領袖之爭,南達科他州的圖恩以廿九票對廿四票擊敗德州的柯寧,川普陣營支持的佛州參議員史考特在首輪就遭淘汰。現任領袖麥康奈在位十七年、寫下參院史上任職期間最長的歷史紀錄,將交棒給這位昔日副手。圖恩為第四任期參議員、支持自由貿易,在關稅、烏援等議題與川普立場不同,但已表態願與新政府合作。圖恩的勝利顯示參院似乎會保留一些有別於川普的獨立性。 共和黨在參院握有五十三席優勢,讓內閣人事與大法官任命更為順利,但川普提名蓋茲任司法部長,卻引發國會譁然。由於蓋茲涉及性醜聞及毒品案,正接受倫理調查,連川普的參院盟友都不敢表態支持。 美國聯邦參議院共和黨人13日推選「建制派」的南達科他州參議員圖恩(左),為新任參院多數黨領袖。川普核心圈人士支持的佛州參議員史考特,則在第一輪投票便遭淘汰。右為參院共和黨黨鞭巴拉索。(美聯社)
陳成良
2024-11-15
通過挺台動議 加拿大眾議院:聯大2758決議不涉台
加拿大眾議院六日無異議通過挺台動議案,動議案指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主權,也未決定台灣在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的參與。(圖擷取Youtube「Yves Perron」) 〔記者黃靖媗/綜合報導〕加拿大眾議院六日無異議通過挺台動議案,動議案指出,眾議院將繼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主權,也未決定台灣未來或在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的參與。 攜手理念相近國家 挺台參與國際組織 這項挺台動議由曾於今年七月來台參與「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的魁人政團(Bloc Québécois)聯邦眾議員佩龍提出。佩龍在眾院全會提出動議時,向議長表示,各黨已針對此動議案進行協商,內容獲全體一致同意。 佩龍宣讀動議指出,考慮到加拿大與台灣的經濟文化及民間交流關係日益密切且持續成長,雙邊貿易、投資、科技、教育、青年交流、產業、藝術、文化及原住民事務等領域合作,極富成效且符合加拿大外交政策,加拿大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一同為台灣發聲,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組織。 動議案也指出,眾議院認為聯合國一九七一年十月廿五日通過的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也未決定台灣的未來或其在聯合國機構或國際組織的參與。 外交部昨透過社群平台X表示,肯定加拿大眾議院一致通過動議,「民主國家必須為了守護價值而團結一致」。
黃靖媗
2024-11-08
美總統大選 川普宣布勝選 「迎接黃金年代 讓美國再次偉大」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美國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六日確定擊敗民主黨對手賀錦麗,將以美國第四十七任總統之姿重返白宮。 根據紐約時報,截至台灣時間六日晚間,儘管阿拉斯加州、亞利桑那州、緬因州、密西根州與內華達州仍在計票中,但選舉結果已大勢底定。川普以拿下二七七張選舉人票跨越當選門檻勝出,全國普選得票數七千一百多萬票,得票率五十一%;賀錦麗只拿到二二四張選舉人票,全國普選得票數六千六百多萬票,得票率四十七.五%。 由於川、賀兩人的選舉人票差距達五十三票,即使尚未開出的五州共卅七張選舉人票均歸賀錦麗,賀錦麗也無法翻盤逆轉勝,遑論五州中選舉人票較多的三個搖擺州亞利桑那、密西根與內華達,很有可能會被川普拿下。倘若如此,意味選前備受各界重視的七大搖擺州全數挺川,奠定川普的勝利基礎。 爭取男性選票、守住女性 媒體分析:川普策略奏效 媒體分析,川普的致勝關鍵在於積極爭取男性選票、守住女性選民的策略奏效。但美國的盟友和對手都對川普回鍋審慎以對,擔心他的第二任期會如第一任期般,充滿動盪和不可預測性,包括他將如何應對烏克蘭戰爭、中東情勢、與中國的關係及台海政策等。 川普六日稍早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選情之夜派對上發表勝利演說,自稱是「歷來最偉大政治運動」的領導者,克服無人認為有可能克服的障礙,他將帶著「前所未有強大的選民託付」重返白宮,協助美國療傷復原,並迎接「黃金年代」來臨,「讓美國再次偉大」。 此外,五日的大選堪稱共和黨的勝利日,不僅光復白宮,還以掌握過半席次(五十二對四十二)重新成為聯邦參議院多數黨;至於本就由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截至台灣時間六日晚間仍無法確定哪黨過半,但共和黨暫時以一九七席領先民主黨廿席。 儘管川普在總統任內曾兩度遭彈劾(但未定罪),卸任後又遭刑事起訴與定罪,但仍憑藉高人氣成為繼一八九二年的克里夫蘭以來,第二位隔一任的非連續當選的美國總統。
張沛元
2024-11-07
美總統大選已46州揭曉!《美聯社》:川普277:224賀錦麗
川普暫時以277:224領先賀錦麗。(路透) 黃邦平/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大選5日登場,各州陸續開票,根據《美聯社》報導,已有46州結果出爐,川普拿下277張選舉人票,領先賀錦麗的224張選舉人票。《美聯社》宣布2024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當選。 美國總統大選採用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的間接選舉制度,而非公民普選,亦即由各州選舉人團依照民眾投票結果,除了內布拉斯加和緬因這兩州的部分選舉人票是按「國會選區」來分配,其他各州理論上均採「勝者全拿制」,也就是贏得普選票的候選人拿下該州所有選舉人票。美國總統大選總共有538張選舉人票,因此任一總統候選人獲得270票即代表過半。 緬因州有2選區,參眾議員各2人,所以有4張選舉人票。在緬因州全民投票中勝出的總統候選人可取得2票;剩下2票依州內眾議院選區(第1選區與第2選區)得票數分配。內布拉斯加州則有5張選舉人票,在該州全民投票中勝出的總統候選人可先取得2票;剩下3票依州內眾議院3個選區得票數分配。 此次美國總統大選,基本上被列為搖擺州的共有7州,分別為內華達州、北卡羅萊納州、威斯康辛州、喬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亞利桑那州。搖擺州採取選舉人團「勝者全拿」制度,使得搖擺州成為候選人競選重點地區。 美國從大西洋岸到夏威夷共橫跨6個時區,各州、地區法規不一,選務人員還必須處理爭議票,此外,郵寄選票雖會提早送達,駐外美軍和僑民的選票通常會陸續送達,還要費時驗證,亞利桑那等數州會讓選票簽名不符的選民在5天內提出證明,因此最後確認開票結果恐怕要好幾天。 川普勝出州 印第安納州:11張選舉人票 肯塔基州:8張選舉人票 西維吉尼亞州:4張選舉人票 田納西州:11張選舉人票 南卡羅來納州:9張選舉人票 阿拉巴馬州:9張選舉人票 佛州:30張選舉人票 密西西比州:6張選舉人票 奧克拉荷馬州:7張選舉人票 阿肯色州:6張選舉人票 北達科他州:3張選舉人票 南達科他州:3張選舉人票 懷俄明州:3張選舉人票 路易斯安那州:8張選舉人票 內布拉斯加州按比例劃分選舉人票,川普拿下4票 俄亥俄州:17張選舉人票 德州:40張選舉人票 密蘇里州:10張選舉人票 猶他州:6張選舉人票 蒙大拿州:4張選舉人票 堪薩斯州:6張選舉人票 愛荷華州:6張選舉人票 愛達荷州:4張選舉人票 北卡羅來納州:16張選舉人票 喬治亞州:16張選舉人票 緬因州按比例劃分選舉人票,川普拿下1票 賓夕法尼亞州:19張選舉人票 威斯康辛州:10張選舉人票 賀錦麗勝出州 佛蒙特州:3張選舉人票 麻塞諸塞州:11張選舉人票 康乃狄克州:7張選舉人票 羅德島州:4張選舉人票 馬里蘭州:10張選舉人票 紐澤西州:14張選舉人票 德拉瓦州:3張選舉人票 伊利諾州:19張選舉人票 紐約州:28張選舉人票 科羅拉多州:10張選舉人票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3張選舉人票 緬因州按比例劃分選舉人票,賀錦麗拿下1票 加州:54張選舉人票 華盛頓州:12張選舉人票 奧勒岡州:8張選舉人票 新墨西哥州:5張選舉人票 維吉尼亞州:13張選舉人票 夏威夷州:4張選舉人票 內布拉斯加州按比例劃分選舉人票,賀錦麗拿下1票 新罕布夏州:4張選舉人票 明尼蘇達州:10張選舉人票 《美聯社》最新統計結果。
黃邦平
2024-11-06
「人類不需要這樣的管制」 杜琪峯:香港沒有靈魂、人權與自由
香港知名導演杜琪峯接受《BBC中文網》專訪專訪,直指受到「環境」影響,導致香港和他都沒有了靈魂。(歐新社) 郭顏慧/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知名導演杜琪峯,近日接受《BBC中文網》專訪,坦言近幾年拍戲遇到「環境(暗指中共統治)」問題,導致香港和他都沒有了靈魂,而這裡所謂的「靈魂」是指人權和自由,並感嘆這可能是他執導以來最艱難的時期。 在《BBC中文網》專訪影片中,杜琪峯被問到近期似乎產量大減,他則透露「最近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在「環境」改變後會影響很多思維,以前自己對電影的構思很強,不過現在想了一些卻只能扔掉。杜琪峯說,以前拍片沒錢不代表沒有理想,但如今是真的沒了(指理想)。 至於之前說過假如《黑社會3》拍出來可能就會被「放逐」一事,杜琪峯表示「放逐」是指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需要解釋得太清楚,明白的人自然就會明白。杜琪峯說,假如真拍出來還會影響到別人(暗指演員會被中共連帶打壓),所以必須要仔細考慮。 對於自己過去所推動、由香港藝術發展局所資助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遭受政府停發資金的事件,杜琪峯不禁感嘆「如果藝術發展變成政治上的東西較大,那任何藝術發展都會出問題。」 近期還有另一個香港當局主辦的短片節IFVA停辦,杜琪峯坦言這是因為港府對人民、對社會沒有信心,應該撤的反而沒撤銷,「放些煙花就當香港很繁榮,你騙誰啊?阿婆也騙不到。」 另外,香港推行港版國安法後,修訂「電影檢查條例」,有不少電影因此過不了「電檢紅線」無法上映,杜琪峯不願多談哪些主題有可能觸碰紅線,但同時也透露不想被懷疑的話,只要不拍太多香港政治上的事就好,多拍愛情、親情、動作片即可。 至於香港乃至中國當代導演所面臨的「困境」,杜琪峯坦言自己有時會去想為何「他們(暗指中共)」要控制某些東西呢?簡單來說就是對人民沒信心、對國家沒信心,要是真有信心的話根本不會有這些規範,「人類不需要這樣的管制。」 杜琪峯說,香港屬於「一國兩制的特殊地區」,他仍然相信「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過僅限於原來那個,過去也有人找他去拍「主旋律」電影,但自己構思出來的就不是主旋律,後來也就慢慢地沒人找了。
郭顏慧
2024-11-02
432:60 駁斥中國扭曲聯合國2758號決議 歐洲議會挺台 譴責中國軍事挑釁
新一屆歐洲議會24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挺台決議,強烈駁斥中國扭曲詮釋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譴責中國持續針對台灣的軍事挑釁。(歐新社)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新一屆歐洲議會廿四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本屆第一個挺台決議,強烈駁斥中國扭曲詮釋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以及譴責中國持續針對台灣的軍事挑釁。這是該議會迄今對中國曲解聯合國該決議的最明確表態。 歐洲議會廿四日在史特拉斯堡召開大會,以四三二票贊成、六十票反對、七十一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的錯誤解讀,及其持續環繞台灣的武力挑釁」決議。 決議文提出廿一項主張,重申支持台歐洽訂雙邊投資協定,以及歡迎台灣現任與卸任政治人物來訪等,並要求歐盟運用政策工具對中國破壞台海現狀與灰色地帶的活動劃下紅線。 歐洲議會在新聞稿中,譴責中國在十月十四日的台海軍演以及持續對台軍事挑釁,堅決拒絕任何片面、尤其是透過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 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議會也強烈拒絕中國企圖扭曲歷史和國際法規,強調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就台灣採取立場;呼籲歐盟及其成員國,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也敦促聯合國,賦予台灣國民和記者進入聯合國設施的權利。 新聞稿指歐盟依然堅持「一中政策」為歐中關係的政治基礎,但議員強烈譴責中國宣稱在台灣問題上,永遠不會放棄使用武力的權利。議員強調,使用脅迫手段達成統一違反國際法,唯有台灣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能夠代表台灣人民。 議員表示,中國愈加侵略行徑、尤其是在台海和南海等鄰近地區,對區域及全球安全構成威脅,歐盟及其成員國應加強在該區域的海上能力。
自由時報
2024-10-25
147:3 歐洲首例 荷蘭眾院:2758號決議不涉台
荷蘭國會眾議院十二日以一百四十七票比三票,壓倒性通過友台動議,指出「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擁有主權,也未排除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資格。荷蘭也成為歐洲首個通過類似動議案的國家。 荷蘭:中國扭曲聯大決議 阻擋台灣 上述動議案也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扭曲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阻擋台灣的國際參與。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皆符合荷蘭國家利益。 外交部昨對此表達高度肯定及誠摯感謝,並指出,現時值第七十九屆聯合國大會召開之際,通過此項動議甚具意義。 荷蘭國會是繼今年七月「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通過「IPAC針對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各國議會決議範本」及澳洲聯邦國會參議院通過相關動議後,全球第二個通過類似動議案的國家,並為歐洲國家首例。 荷蘭國會眾議院十二日以一百五十票中一百四十七票贊成,壓倒性通過友台動議,指出「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並未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擁有主權,也未排除台灣參與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 據悉,荷眾院此友台議案由民主六六黨(D66)眾議員、IPAC荷蘭共同主席帕特諾特等十三位跨黨派議員共同提出,是荷蘭眾議院於今年四月通過支持台灣國際參與,以及五月通過動議案籲請荷蘭政府聯合歐盟等國家反對中國環台軍演與支持維護台海現狀後,第三度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
方瑋立
2024-09-14
美英紐同步 控中國駭客網攻民主體制
中國支持的7名駭客針對美國官員、記者、企業和海外異議人士發動網路攻擊,美國國務院懸賞1000萬美元。上排左起分別為翁明、彭耀文、孫小輝;下排左起:趙光宗、倪高彬、程鋒、熊旺。(取自美國司法部官網)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英國、美國和紐西蘭指控受中國政府支持的駭客團體,對西方國會議員、民主機構和基礎設施進行一連串攻擊,英、美並為此祭出制裁措施。這是這三國政府罕見同聲公開指責中國支持的網路攻擊行動,顯然意在聯手向北京究責。同時,澳洲雖並非這次攻擊行動目標,但是也加入譴責行列。 駭侵多國14年 美英聯手制裁 美國司法部、財政部和國務院廿五日聯手針對中國政府駭客採取行動。司法部起訴七名中國籍嫌犯,指控他們鎖定美國和外國批評中國者、企業和政府官員,在全球進行長達十四年的駭客行動,協助中國「經濟竊密和掌握外國情報目標」。 美制裁中國國安部幌子公司 起訴7網軍、懸賞千萬美元 財政部為此制裁「武漢曉睿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指控其為中國國安部的幌子公司,「掩護多起惡意網路行動」,與該公司有關的趙光宗和倪高彬兩人涉嫌入侵美國國防、航太和能源等關鍵基礎設施產業,包括一家為美軍製造飛行模擬器的國防承包商。趙、倪與另外五人遭司法部以涉嫌入侵電腦、電信詐欺起訴,國務院同時宣佈,對這七人懸賞一千萬美元。 華府指控這些攻擊是中國國安部的「網路間諜計畫」,由名為「APT31」的團體執行(APT意指「進階持續性威脅」)。光是在二○一八年幾個月的時間就寄出超過一萬封惡意電子郵件給白宮、司法部等多部門的高層官員及其顧問,以及十多州的民主、共和黨參議員,電郵暗藏追蹤連結,獲取目標IP位址,讀取電郵、雲端帳戶和電話通訊紀錄等,其中一些帳號甚至被監視「多年」。司法部長賈蘭德表示,此案證明了中國政府為了打擊和恫嚇批評者所採取的手段。 英國宣布制裁中國2人1公司 英國政府同日指控同一團體在二○二一到二二年間攻擊多位批評北京的國會議員帳號,以及很可能入侵了選舉委員會,接觸到數百萬名選民資料,英國制裁相關兩人和一家公司。 紐國點名中國支持駭客 入侵國會系統 紐西蘭廿六日也罕見點名中國政府支持駭客在二○二一年入侵紐國國會。國防部長柯林斯表示,該次攻擊歸咎於中國政府支持的駭客團體「APT-40」。「政府通訊安全局」(GCSB)局長克拉克說,這是紐國首次把惡意網路活動歸咎於中國。 紐西蘭被視為西方最挺中國的國家之一。新任總理盧克森廿六日坦言,點名中國是「一大步」。紐國已向中國大使傳達對此類活動的憂慮,外長皮特斯說,「這種外國干預令人無法接受」。不過,紐國因無這方面懲罰法律,不會跟進制裁中國。 澳洲政府跟進 表態譴責中國駭侵 澳洲外交部廿六日也呼應譴責中國政府支持的駭客攻擊英國民主機構和國會議員,表示澳洲雖非攻擊目標,但是這類行動將影響民主與開放社會。 針對這些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批評,美國出於地緣政治目的,鼓動五眼聯盟「編湊散布各種中國駭客威脅的虛假信息」,夥同英國大肆炒作所謂中國網路攻擊,制裁中國個人和實體,「這純屬政治操弄」,敦促美、英停止將網路安全問題政治化、停止對中國的抹黑污衊和單邊制裁,美國不要「賊喊捉賊」。
管淑平
2024-03-27
俄國民眾:抓得到反對派卻防不了恐攻?
俄國莫斯科郊區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Krasnogorsk)綜合商業場館「番紅花大會堂」的音樂廳22日遭恐攻,造成逾百人死亡,事後民眾接受外媒採訪時質疑官方的安全措施。圖為綜合商業場館「番紅花大會堂」遭恐攻後起火。(美聯社) 黃邦平/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俄國莫斯科郊區音樂廳恐攻造成至少133死、121傷,雖然俄國總統普廷矢言追查、嚴懲所有幕後黑手,但針對安全的疑慮已在俄羅斯民眾之間發酵。有人接受美媒訪問時質疑當局的安全措施,強調為何俄羅斯官方動不動就追蹤、攔截反對派人士,卻無法預防槍手在音樂廳內掃射? 根據《美聯社》報導,莫斯科市民葉卡傑琳娜(Ekaterina)受訪時質疑:「到處都有攝影機可以追蹤參加集會的反對派人士,他們甚至在地鐵裡被攔截,但基本的安全措施卻在公共活動中起不了作用。這是不是代表監視器的目標是那些『拿著書的人』,但是當你拿著炸彈或AK自動步槍就沒問題?」 《美聯社》報導指出,由於當時音樂廳內正有演出,據稱已採取安全措施,但這些措施顯然無法阻止槍手進入恣意橫行。葉卡傑琳娜說,這起意外發生後,她不想再「人擠人」,取消了23日到劇院觀賞演出的計畫。 另一市民巴特辛(Mikhail Batsyn)表示,他擔心未來俄羅斯可能會回到「車臣戰爭」時代。民眾埃爾維拉(Elvira)提到,她的部份朋友相信「烏克蘭干涉此事件」的說法,但她無法想像這是現實會發生的事。市民奧爾加(Olga)質疑:「為什麼外國安全部門警告,我們的政府卻完全無動於衷,2024年怎麼還會發生這種事?」
黃邦平
2024-03-24
蕭美琴晤波海3國國會外委會主席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左二)會晤愛沙尼亞國會外委會主席梅馬侃(左一)、立陶宛國會外委會主席帕季格(右二)、拉脫維亞國會外委會主席柯理和(右一),四人拍照時做出「疊掌打氣」姿勢。(圖取自推特) 四人「疊掌打氣」 宣示團結為自由奮鬥 〔記者蘇永耀/台北報導〕正在歐洲訪問的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期間會晤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波羅的海三國的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立陶宛國會外委會主席帕季格,昨在社群平台X貼出三人與蕭美琴的合照,照片中共同做出「疊掌打氣」姿勢,並強調他們將團結為彼此的自由奮鬥。 三位外委會主席 去年八月組團訪台 包括愛沙尼亞國會外委會主席梅馬侃、拉脫維亞國會外委會主席柯理和及帕季格,去年八月曾組聯合訪團來台訪問。 梅馬侃當時拜訪立法院時表示,這是波海三國外委會第一次組團訪台,主要目的是希望更加認識台灣局勢。我們現正處於動盪時代,全球民主社群應更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比二戰時期更為巨大的威脅。 梅馬侃表示,俄羅斯不只要消滅烏克蘭,更想重寫歷史、改變全球秩序,其目的和中國一樣。全球民主陣營應更加警惕,尤其現有的國際秩序是小國賴以生存的基礎,衝突與戰爭只會帶來災難,我們都在廿世紀見證過,因此民主陣營更應團結站在一起,確保威權主義政權不會成功顛覆世界秩序。 蔡英文總統當時接見時曾說,這幾年來,台灣和波海三國在各領域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希望能夠協助促成台灣參與設於波海三國三個「卓越中心」,包括愛沙尼亞的CCD-COE(北約合作網絡防禦卓越中心)、拉脫維亞的StratCom COE(戰略傳播卓越中心)及立陶宛的EnSec COE(能源安全卓越中心),將有助於台灣和波海三國在國防、資安以及全民防衛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 但據了解,這部分合作還有待進一步討論。 歐洲學者貼文透露 蕭曾訪波蘭華沙 蕭美琴雖低調訪歐,但部分參與晤談人士則在社群媒體公開,包括國際共和研究所(IRI)駐波蘭主任沃利奇昨也透過X平台,貼出與蕭美琴合照,他幽默地說,不能讓立陶宛外委會主席獨自吹噓和蕭美琴會晤,他很高興日前能在波蘭首都華沙見到蕭美琴。據指出,蕭美琴是在參加華沙當地的論壇後,再轉往立陶宛訪問。
蘇永耀
2024-03-24
民調顯示港人認同獨裁?分析:中國「洗人口」的後果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日發佈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台灣和香港均有逾8成受訪者認為,民主是良好的治理方式,但香港仍有超過4分之1的受訪者崇尚強人獨裁統治,認為軍事統治更有利的受訪者竟達15%。 分析認為,原因可能是中國和港府「洗人口」政策發揮作用,再加上大批支持民主的港人移民,影響民調結果。 皮尤公布一份去年夏天進行的民調,詢問受訪者哪一種政治體制比較能夠達到良善治理。在台灣,84%的成年人認為,一個有著2個以上政黨參與選舉的民主體制,是良好的治理模式,香港也有82%受訪者表達相同看法。 然而,在有關專制統治的選項中,台灣只有7%受訪者認同一黨制度更好,香港卻有21%;由強人領袖獨裁統治,台灣只有5%受訪者表態支持,香港卻有27%。至於更極端的軍事統治,台灣只有7%受訪者支持,香港則多出一倍,達到15%。 民調同時發現,台港兩地民眾對政治體制的看法,往往因為教育程度而有極大差異。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更傾向於支持一黨專政、專家統治、獨裁和軍事統治。在香港,表態支持選舉中只有一個政黨參與的民眾,教育程度較低者比教育程度較高者多出一倍,分別達26%與12%。 在台灣,教育程度較高者有高達9成3偏好多黨民主體制,教育程度較低者也有7成7持相同看法。 在香港,民眾態度也會因為對中國的依附程度多寡,而有所不同,有中國情結的港人,更傾向於對一黨體制、技術官僚、獨裁和軍事統治持正面態度。例如,有中國情結的港人當中,32%認為強人統治香港是好事,對中國沒有特殊情感的港人則僅18%持相同觀點。台灣方面則沒有因為中國情節而有所不同。 台灣香港協會理事長桑普向自由亞洲電台(RFA)表示,香港有近4分之1受訪者支持獨裁,可能與從中國移入的「新香港人」有關,還有大批人口在2019年「反送中」抗爭後移出香港,可能影響到整個香港民意的轉向,「究竟這個調查針對的是哪一類型的人物?就要看調查本身的『純度』問題。」 香港官方上月公布,香港至去年底的最新人口為750萬3100人,比2022年底的747萬2600人增加3萬500人,成長幅度為0.4%。據稱人口增加主要是有5萬1700名香港居民淨移入,其中包括4萬800人從中國移居香港,以及1萬800名其他香港居民淨移入。 「反送中」運動後,香港出現移民潮,從2020年中到2021年間,居民淨移出8萬9200人;2022年中,香港人口下降至729萬1600人,比2021年中減少12萬1500人。
自由時報
2024-03-21
保留蘋果日報舊報紙恐違法 香港基本法23條要點一次看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在香港主權移交27年後,港府今(19)日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的憲制責任;立法會三讀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俗稱基本法23條立法草案)旨在加強香港對國家安全的保障,以因應近年來在香港發生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和社會動蕩。以下是其要點: 一,建立國家安全法律框架:法案建立了一個國家安全法律框架,以規範和保障香港的國家安全。這個法律框架將定義和禁止任何危害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行為。 二,禁止分裂、顛覆、恐怖主義和外國干預:法案禁止任何分裂、顛覆、恐怖主義和外國干預行為,這些行為被認為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這包括但不限於參與或組織分裂國家、顛覆政府、恐怖活動以及接受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等。 三,設立國家安全機關:法案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國家安全機關,負責執行國家安全工作,包括調查、監視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四,訂立國家安全教育和宣傳活動:法案要求香港特區政府訂立相應的國家安全教育和宣傳活動,以提高公眾對國家安全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五,充分保障人權和法治:法草案強調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同時,必須充分尊重和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並堅持法治原則。 六,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法案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國家安全法律框架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和相應的執法機制,以確保國家安全法得到有效實施。 上週香港立法會審議基本法23條立法草案期間,有議員提問,若有人將蘋果日報舊報紙當作紀念放在家,是否觸犯「管有煽動刊物」。官員稱,法例通過後仍持有具煽動意圖的物品就是違法,這要取決持有人有無「合理辯解」。
陳成良
2024-03-19
23條立法發酵 自由亞洲電台撤出香港
香港立法會法案委員會自8日起審議基本法23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14日完成逐條審議,預料很快就會交由全體議員審議,並進行表決。圖為人稱「王婆婆」的王鳳瑤8日在港府總部外抗議,反對23條立法。(彭博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陸續有外國媒體將香港分社轉移至亞洲其他城市,另有部分香港媒體停止運作。而在香港基本法廿三條加速立法的陰影下,由美國國際媒體署資助成立的「自由亞洲電台」(RFA),也將在三月底撤出所有在港員工,辦公室預計四月中旬前關閉,部分員工將調往台北或華府。 南華早報和香港01等香港媒體引述電台內部消息報導,自由亞洲電台約於二月下旬通知香港部門員工,準備在三月底撤出香港辦公室。目前電台有四名全職員工及三至四名兼職員工,部分員工將分別調往台北辦公室與華盛頓總部,另一部分員工將遭資遣。在人員撤出後,香港辦公室預計在四月中旬前正式關閉。 自由亞洲電台成立於一九九六年,是一家由美國國際媒體署資助的私營非營利性新聞機構,該台過去曾因報導香港政治新聞,而被親建制派的香港媒體指為「美國代理人」。今年二月,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便為了廿三條立法相關報導,點名該台引述錯誤評論。 香港立法會法案委員會自八日起審議廿三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期間港府根據議員提議做出若干修訂,經過約一週會議後,十四日完成逐條審議,預料很快就會交由全體議員審議,並進行表決。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分為九部分,列明各種涉及國家安全罪行的定義和罰則等,包括叛國;叛亂、煽惑叛變及離叛,以及具煽動意圖的作為;與國家秘密及間諜活動相關的罪行;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境外干預及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組織。 另一方面,路透十四日引述知情的前美國官員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曾授權中央情報局(CIA),二○一九年起在中國的社群媒體上展開秘密行動,設法將中國輿情扭轉為反對北京當局。三名前官員透露,中情局為此成立一個特務小組,利用假的網路身分散播不利於北京當局的負面言論,同時對外國新聞媒體釋放有關中國的誹謗性情報。 如法炮製 美曾反制中國大外宣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這支中情局特務小組的手法,包括指控中共黨員將非法所得藏匿於海外,以及抨擊「一帶一路」倡議既腐敗又浪費,其實都有事實根據。這些擾亂中國國內輿情的行動,目的在於激化北京高層動用資源,追查在中國網路上帶風向的入侵行為。
自由時報
2024-03-15
美眾院通過 字節跳動不撤資TikTok就下架
美國眾議院13日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字節跳動限期撤資TikTok的法案。(路透) 祝蘭蕙/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風靡全球,據統計,全美國約有1.7億人使用,但因中資背景深厚,衍生的資安疑慮及中共大外宣洗腦問題也開始受到民主陣營重視。美國眾議院能源與商業委員會上週全票通過要求母公司北京字節跳動限期撤資TikTok的法案,今天(13日)進行全院投票表決,獲得352比65壓倒性通過! 根據《路透》 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日前提案,要求中國的字節跳動公司在6個月內從旗下短影音社群應用程式「TikTok」(抖音國際版)撤資並切割出售,否則將把TikTok從美國的應用程式商店全面下架。眾院商委會本月7日全票通過,今天法案交由院會表決,由於美國會兩大黨都質疑TikTok恐成中共情蒐工具,此前外界都認為該案高機率會通過。 而今結果不出所料,該法案以352張贊成票對上65張反對票,壓倒性通過。目前該法案已在美眾院完成三讀(提案階段、委員會審查階段及院會審議階段),接下來就是送交參議院進行審議,兩院都通過並送請總統簽署後才能正式成為法律。 《路透》表示,參議院有些議員認為不必這麼強硬地要求字節跳動撤資TikTok,可以用別的方法來對TikTok進行監管,因此該案要在參議院通過存在不確定性,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尚未在這件事表態。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得知眾院商委會通過撤資案後就表示,該法案一通過,將馬上簽署法案使之成為法律。
祝蘭蕙
2024-03-13
美年度預算首度單獨列台灣
美國副國務卿韋瑪(Richard Verma)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再次確認美國對台灣安全援助的承諾、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美聯社資料照) 〔中央社〕美國首度在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經費,協助台灣強化嚇阻力,金額為1億美元。美國官員說,這是預算案首度單獨列出台灣,展現對台安全承諾。另外,因應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預算案也首度編列5億美元,用於補充美國庫存。 白宮今天公布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在國務院編列1億美元(約新台幣31.4億元)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是筆「歷史性」投資,將用於包括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管道援助軍備等方式,提升台灣嚇阻力,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 有外媒在記者會指出,過去已經有多筆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美國對台軍售案,為何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 美國副國務卿韋瑪(Richard Verma)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再次確認美國對台灣安全援助的承諾、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我認為這非常明確。它本身就能夠說明一切」。 有媒體追問這1億美元的細項用途,以及是否與傳言美國派駐特種部隊在台灣協助軍事訓練有關。韋瑪答覆時指出,他不這樣認為,這筆經費是傳統安全援助,以及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IMET)援助。他也補充,必須從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來看待這筆預算。 美國同意透過「外國軍事融資」管道提供台灣軍備,源自於包含在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023)的「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該法案授權國務院從2023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提供台灣高達20億美元的軍援。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也在國防部編列5億美元的經費,用於補充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PDA),提供台灣軍援後的美國武器庫存。 國防部在預算文件指出,這5億美元的經費將用於補充提供給台灣的武器,旨在應對該區域的軍事壓迫,確保美國對盟友的支持,同時也讓美國能更換其彈藥和裝備的庫存,保持備戰狀態。 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同樣源自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金額為每年10億美元。總統撥款權是加速提供安全援助的授權辦法,美國總統得以在緊急情況下,不經國會許可即轉移美國庫存中的物品和服務。 美國國防部說,2025年的預算案是首度編列經費,補充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所消耗的庫存,「理想狀況下,我們希望能編列接近10億美元」,但受限預算額度,「5億美元是個不錯的開始」。 拜登去年7月首度宣布動用總統撥款權,提供台灣最高3.45億美元軍援,同年8月也宣布首度透過外國軍事融資提供台灣8000萬美元軍援。此外,拜登也在今年2月宣布他上任後的第13度軍售案。
中央社
2024-03-12
巴拉圭外長:堅守與台灣外交關係 不與中國建交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巴拉圭外長拉米雷斯(Ruben Ramirez Lezcano)在《日經亞洲》11日刊出的專訪中表示,巴拉圭不打算效仿其他國家與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建交。他強調,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基於和平、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等重要原則,這些原則對巴拉圭至關重要。 巴拉圭是唯一與台灣保持正式外交關係的南美國家,兩國的友好關係可追溯至1957年。儘管全球自2016年以來,已有10個國家與台北斷交,轉而與北京建立正式關係,但巴拉圭仍堅守承認台灣的政策。 拉米雷斯在專訪中指出,雖然中國是世界參與者,但巴拉圭不接受與中國建立關係的條件,因為台灣對巴拉圭非常重要。他強調,巴拉圭從與台灣的合作中獲得重要經濟利益,特別是在技術、衛生和教育領域。目前約有600名巴拉圭學生在台灣就讀,部分獲得台灣政府的獎學金支持。此外,雙方正積極合作引入半導體產業到巴拉圭,而台灣在該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拉米雷斯說:「我們與台灣接觸是基於和平、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這些非常重要的原則,這些原則對我們很重要」。他說,只要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na)政府執政,巴拉圭就將「非常堅守」目前承認台灣的政策。 在去年的總統大選中,貝尼亞戰勝了曾暗示與中國建交的反對黨候選人。 據報導,除了與台灣的合作外,巴拉圭計劃通過南共市場(Mercosur)框架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南共市場由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組成,目前由巴拉圭擔任議長國。此外,巴拉圭還計劃與日本展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特別是希望增加農產品出口。去年南共市場已與新加坡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並積極尋求與更多亞洲國家達成類似協議。 最後,拉米雷斯透露,巴拉圭政府正籌備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的計畫。他希望透過此次訪日,加深兩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領域以及通訊等領域的合作。
陳成良
2024-03-11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