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今年全球14重點國家舉行總統大選
台灣大選13日已落幕,是全球首場的總統選舉,今年還另有13個國家舉行總統大選,其中最重要的是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資料照)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台灣大選13日已落幕, 是全球首場的總統選舉,而今年還另有13個國家舉行總統大選,其中最重要的是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烏俄戰事尚未結束,而今年烏克蘭與俄羅斯都將舉行總統大選,不過,烏克蘭原訂3月31日舉行,可能因戰事調整。 根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彙整,今年全球共有14個重點國家舉行總統大選,除台灣在1月13日,薩爾瓦多也將在2月4日舉行,印尼是2月14日、俄羅斯則在3月15日至17日、烏克蘭原訂3月31日可能因戰事調整。 巴拿馬總統大選則於5月5日舉行、南非5月中旬、多明尼加是5月19日、墨西哥 6月2日、斯里蘭卡在9月前、烏拉圭10月27日並於11月24日舉行第二輪投票、美國11月5日、帛琉11月12日、委內瑞拉預估12月。 在國會改選的部分,孟加拉已在1月7日舉行、台灣是1月13日、巴基斯坦2月8日、印尼則與總統大選同步在2月14日、柬埔寨2月25日僅參議院改選。印度國會改選的日期未定,暫訂4或5月;韓國雖於2027年總統大選,但國會於今年4月10日改選;巴拿馬5月5日與總統同步選舉,南非5月中旬國會改選,並由議會選出總統。 多明尼加與墨西哥的總統與國會同步,分別是5月19日與6月2日,歐洲議會於 6月6日至9日改選;蒙古國總統大選2027 年舉行,但今年 6月28日先舉行國會選舉。斯里蘭卡預估3月國會改選,美國則與總統大選同步11月5日,帛琉為11月12日。英國也將於2025 年1月28日前國會改選,但日期未定。 根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彙整,今年全球共有14個重點國家舉行總統大選。(行政院經貿辦提供)
鍾麗華
2024-01-22
佛州州長退出初選 全力支持川普
迪尚特在21日公開宣布退選,並強調將支持川普角逐白宮大位。(歐新社) 黃其豪/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在共和黨愛荷華州初選拿下逾5成票數,佛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當時在初選中排名第二高。然而迪尚特21日在社群平台「X」上傳影片,公開宣布退選,並強調將支持川普角逐白宮大位。 綜合外媒報導,迪尚特在共和黨新罕布夏州初選前兩天公開退選影片,在迪尚特發表聲明後,川普競選團隊對此感謝他的支持,並呼籲共和黨人團結起來支持川普。迪尚特在影片中指出,雖然他和川普之間存在分歧,諸如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和川普提拔的前白宮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等議題上,但是川普比現任總統拜登更優秀。 迪尚特回憶,在競選過程中他不斷聽到與會者提到「要不是有川普,不然我會投給你」,迪尚特說,他很清楚大部分共和黨初選的選民想要給川普另一次機會。 迪尚特表示,他承諾支持共和黨提名人選,他也將遵守此承諾、為川普背書。迪尚特強調:「因為我們不能回到往昔共和黨守舊派或是將海利(Nikki Haley)代表的陳腐統合主義(corporatism)重新包裝。」 在迪尚特退選之後,海利成為川普在此次初選中的唯一競爭者,不過海利在先前的愛荷華州初選中位居第三。 新罕布夏州大學調查中心主任史密斯(Andrew Smith)表示,新罕布夏州約有三分之二的迪尚特支持者將川普視為他們的第二選擇,本週將登場的新罕布夏州初選對海利明顯不利。此外民調顯示,川普除了在新罕布夏州領先之外,在海利的家鄉南卡羅萊納州也佔有絕對優勢,該州將在2月24日進行初選投票。
黃其豪
2024-01-22
日本登月成功! 無人探測器SLIM降落月球表面
日本輕量級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圖為探測器登陸時的假想圖。(歐新社) 李秋明/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太空計畫中的「月球狙擊手」(Moon Sniper)輕量級無人探測器,在20日凌晨成功登陸月球,日本繼美國、前蘇聯、中國和印度之後,成為第5個完成在月球「軟著陸」壯舉的國家。 日本曾在2022年首度試圖在月球上投放探測器,但失敗收場,而去年7月發射的新型火箭又在升空後爆炸。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目前將希望寄託於暱稱為「月球狙擊手」的輕量級無人探測器SLIM(Smart Lander for Investigating Moon),該探測器僅2.4公尺高、2.7公尺寬、1.7公尺長,約700公斤重,在去年9月7日順利升空,經過4個月飛行後,在日本時間20日凌晨開始從月球軌道降落,並於20分鐘後成登陸月球。著陸後已建立通訊。 JAXA在今天凌晨宣布「月球狙擊手」成功登陸月球,但同時也說明太陽能電池無法發電,將優先考慮從月球表面獲取數據,以供後續的計畫分析研究。 日本太空計畫成功登月後,研究開發機構JAXA隨即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美聯社) JAXA釋出探測器在著陸前巡航的假想畫面。(歐新社)
李秋明
2024-01-20
布林肯:賴清德當選是對民主的肯定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見圖)指出,賴清德當選是「對民主的有力肯定」,並警告中國不要打破台海和平。(路透) 李秋明/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副總統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後,中國方面頻頻放話恐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今(17)日聲援台灣,他稱賴清德當選是「對民主的有力肯定」,且台海的穩定對全球經濟發展來說極為重要,警告中國不要輕舉妄動,破壞台海穩定。 《法新社》報導,布林肯在瑞士達沃斯(Davos)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表示,賴清德贏得台灣本次總統大選是「對民主強而有力的肯定」。 布林肯接著指出,台灣海峽是全球重要的商業航道,「如果這種情況受到干擾,會對整個世界產生影響,這是我們最不願見到的,尤其(全球經濟)正從武肺疫情復原之中。」 布林肯隨後更提到,台灣是一個先進半導體的主要生產國,「台灣在世界上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國家,對維護和平與穩定有著強烈的興趣。」
李秋明
2024-01-17
中國反核廢水 日也吃TikTok苦頭
全球目前已有數十個國家對TikTok發布全面或局部性禁令,主要原因均為中國構成國家安全方面的風險。(路透資料照)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編譯林家宇/綜合報導〕台灣總統大選假消息滿天飛,受到日本媒體矚目,尤以短影音分享平台TikTok扮演的角色最受議論。事實上,去年福島核一廠啟動含氚廢水排海後,日本也因TikTok散播假訊息,吃了不少苦頭,雖有國會議員主張對TikTok建立一套防堵機制,但至今仍未定案。 日本去年八月下旬啟動福島核一廠核廢水排海作業後,引發中國強烈反彈,將核廢水稱為「核污水」。當時中國的「微博」和「抖音」等社群平台,出現許多中國年輕人以電話騷擾日本政府機關的短影音,還有將長崎出現「赤潮」造成大量養殖魚死亡一事,與核廢水排放扯在一起。 日本政府雖已禁止處理機密訊息的政府官員在手機上使用TikTok,但並沒有直接限制使用TikTok的相關法規。日本成蹊大學客座教授高橋曉子指出,TikTok在日本十到廿多歲年輕人之間普遍流行,使用者有個資遭到中國政府刺探的風險,還充斥假訊息,如果放任不理,日本年輕人可能會被灌輸有利於中國的訊息和主張。 全球目前已有數十個國家對TikTok發布全面或局部性禁令,主要原因均為中國構成國家安全方面的風險。西方國會議員和立法者持續表達對TikTok及其北京母公司「字節跳動」的憂心,唯恐用戶敏感資訊落入中國政府手中,抑或北京當局利用TikTok演算法散播假訊息。 在二○二○年六月與中國爆發嚴重邊境衝突、造成數十名士兵喪生後,印度便以安全和主權為由,全面禁止TikTok和其他五十八種中國應用程式。美國方面,白宮、聯邦政府機構和軍方皆已禁用TikTok,多所大專院校也封鎖校園無線網路連上TikTok。 蒙大拿州政府在去年五月簽署全面封殺TikTok法令,創全美首例。不過,在TikTok提出法律訴訟後,聯邦法官認定該案牴觸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頒布禁令阻止法案生效。
林翠儀
2024-01-17
選前網攻季增624%、年增3370% 專家直指「中國搞鬼」
黃筱薇/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24總統暨立委大選已於13日圓滿結束,選前有關中國頻繁介選的消息受到國際關注,跨國科技企業CloudFlare上週公布一份報告就指出,台灣在選前遭遇網路攻擊的次數,相較2022年同一季度同比增加624%、年增3370%! 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跨國科技網路安全公司CloudFlare,本月9日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DDoS威脅報告」。所謂DDoS(阻斷服務攻擊),是一種網路攻擊手法,目的在於使目標電腦的網路或系統資源耗盡,使服務暫時中斷或停止,導致使用者無法正常訪問。CloudFlare表示,用通俗一點的比喻就是塞車,駕駛因為交通堵塞無法順利到達目的地。 報告中指出,在去年10月至12月,台灣因為大選將近,加上其與中國的緊張關係,針對台灣的DDoS攻擊相較2022年10月至12月,增加了624%;若按整年比較,2023年全年與2022年相比增加3370%,台灣成為全球受網路攻擊的第四大受害者。前三名分別為新加坡、美國和加拿大。 美國麥迪安網路安全公司(Mandiant)也警告,中國針對台灣政府、科技和關鍵基礎設施開展大量「間諜活動」,儘管這類攻擊已存在多年,但台灣大選前幾個月來發生的數量相當「引人注目」。
黃筱薇
2024-01-16
菲律賓總統賀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中獲勝,包含美日德法等國都發聲祝賀,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見圖)也罕見發文祝賀賴清德,文中還祝賀賴當選「台灣總統」。(歐新社) 曾德峰/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中獲勝,包含美日德法等國都發聲祝賀,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也罕見發文,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 賴清德隨即也在推特轉發小馬可仕的道賀貼文,並表示「非常珍惜台灣與菲律賓之間持久的友誼」。他也期待加強雙方的經濟和民間聯繫,以及捍衛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 台灣大選於13日圓滿完成,在三方競逐下最終由賴清德勝出,包含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的外交部,以及美國國務院都陸續發布聲明,祝賀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及我國順利完成選舉。其中德國政府更是睽違12年來首次祝賀台灣選舉,凸顯對台政策的轉變。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海德利(Stephen Hadley)及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組成的跨黨派資深代表團也來台訪問及祝賀。 除此之外,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也罕見透過社群平台X發文,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下屆總統。小馬可仕也提到:「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年內密切合作,強化共同利益,促進和平,確保我們人民的繁榮昌盛。」 由於菲律賓在1975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就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因此祝賀我國總統當選人之舉非常罕見,且相較於其他國是透過外交部單位發言,小馬可仕是親自透過社群網站發文祝賀賴清德,還稱呼「台灣總統」,也是小馬可仕上任以來前所未見。
曾德峰
2024-01-16
中國抗議無效 林芳正︰台日夥伴 將深化合作
日本政府發言人林芳正。(資料照)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編譯楊芙宜、記者楊堯茹/綜合報導〕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這次台灣總統大選中獲勝,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於第一時間發表談話,表達日方祝賀之意,引來中國駐日大使館抗議「干預內政」。日本政府發言人林芳正在十五日記者會上重申,台灣是共享自由、民主、基本人權和法治等基本價值的重要夥伴和珍貴友人,強調日本對於台灣圓滿舉行的民主選舉,向來都會表達祝賀之意。 上川在十三日晚間賴清德確定當選台灣新任總統後發表談話,表達祝賀之意,四年前蔡英文總統成功連任時,時任外相茂木敏充也在第一時間發表談話,儘管內容幾乎相同,但已成為日本政府的慣例,每次也都引來中國抗議。 林芳正十五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中國抗議一事,他表示,外交上的應對他不便透露,但台灣是日本共享基本價值、擁有緊密經濟關係與人員往來交流的極重要夥伴,同時也是珍貴的友人,「台灣圓滿舉行的民主選舉,我國(日本)向來都會表達祝賀之意」。 林芳正還強調,日本政府將維持與台灣之間的非政府間實務關係的立場,致力於深化日台間的合作與交流。 菲總統恭喜賴勝選 盼密切合作 路透報導,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十五日晚在社群媒體平台「X」上貼文,祝賀副總統賴清德在甫結束的台灣總統大選中贏得勝選,「代表菲律賓人民,我恭喜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勝選,成為台灣下任總統」、「我們期待在未來幾年密切協同合作、強化共同利益、促進和平,並確保我們人民的繁榮」。 此外,法國、德國及義大利外交部也在十四日陸續發布聲明,祝賀我國順利完成總統及立委選舉,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感謝。法國外交部表示,法國期盼繼續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法方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呼籲各方尊重現狀,並期盼兩岸恢復對話。 法、德、義也祝賀我完成大選 德國外交部表示,台灣自由民主選舉顯示台灣厚實的民主基礎,以及選民與民主價值的緊密連結;另台海和平穩定對區域及世界至為重要,德方重申台海現況僅能透過和平且經雙方同意的方式改變。義大利外交部對我國和平、民主的選舉表示讚賞,期盼持續加強與台灣在經濟、商業及文化方面的關係,並希望透過和平及建設性的對話維持台海現狀。
林翠儀
2024-01-16
5大日媒頭版報導台灣大選 主流民意支持「維持現狀」
日本5大紙媒今天均以頭版報導台灣總統大選。(記者林翠儀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14日報導〕日本主要紙媒今天多以頭版頭條報導台灣總統選舉的結果,顯示對台灣總統大選的重視程度,各報均強調民進黨首次連續3屆執政,也點出賴清德的當選台灣將維持現狀、繼續走向親美路線和對中強硬路線。 這次總統大選日媒大舉派員訪台觀選報導,5大主要媒體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和每日新聞今天均大幅報導大選開票結果,並分析對未來的影響。 5大媒體頭版標題,產經:「民進黨首次連3屆執政」、「在中國的威脅下守住台灣」,讀賣:「民進黨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對中維持現狀」,日經:「執政黨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維持對中強硬路線」,朝日:「親美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中台緊張恐將加劇」,每日:「台灣總統民進黨勝利」、「賴清德首次當選 繼承與美合作」。 除了強調民進黨首次打破8年魔咒連續執政第3屆之外,賴清德代表的親美路線和對中強硬線路,以及台灣主流民意支持「維持現狀」,是日媒解讀這次選舉的主要重點。 各報也以社論或觀點分析這次選舉的意義,朝日的「視點」指出,台灣社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僅占2.5%,絕大多數均認為台灣已是事實的獨立,沒人想和中國統一。所以在這次選舉中,經濟政策成為選民關注的焦點,導致多數的選票流向民眾黨,民眾黨主張「討論獨立或統一沒有意義」。分析中也指出,選民會有這種的想法,主要是背後有包容多元意見的民主和國際社會支持的支撐力。台灣人知道,不管由誰擔任總統,都不能悖離民意採取任何行動破壞中台現狀。 讀賣的社論則呼籲中國習近平政府,面對台灣大選的結果,應該尊重台灣民意,克制對台武力壓迫的言行。社論中指出,台灣選民選擇了繼續現任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的路線。 社論中也指出,中國認定賴清德是「獨立派」,對他懷有敵意,但越是用武力威脅新政府,就越會加速台灣居民「遠離中國」。習近平政府應認清到這種情況對中國沒有好處,更應與台灣進行對話。 日經的社論也持相同的看法,社論中指出,日益民主化的台灣繼續選擇與共產黨獨裁體制的中國保持距離。其意義也在於中台的「維持現狀」。中國有必要尊重台灣選民的民意,克制對台的軍事威脅。 產經社論指出,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正在加大對台灣的併吞壓力。台灣民眾透過大選展現成熟的民主主義面貌,意義重大。 社論中還正告中國,應該為對民主的干預和攻擊感到羞恥,不能再犯。對於即將在5月上路的賴清德政府,也應克制各種騷擾行為。
林翠儀
2024-01-14
出身礦工家庭、出席過安倍葬禮 日媒介紹賴清德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大選中勝出。(資料照) 曾德峰/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在大選中勝出,日媒也開始向日本民眾介紹台灣準總統,指出賴清德出身礦工家庭、出席過安倍晉三葬禮,同時也相當熱愛棒球。 據《讀賣新聞》報導,賴清德來自礦工家庭、自幼喪父,透過努力學習成為了醫生,他曾說過「父親留給我的最大資產就是貧窮」,展示出他克服逆境的力量,至於賴清德從醫後進入政壇的動機,來自於1996年的台海危機,當時中國在台灣總統民選前朝台海發射了飛彈。 《讀賣新聞》指出,賴清德個性相當嚴謹,就算是參加小型活動也會記住參與者的名字、理解他們的訴求。賴清德擔任過台南市長和行政院長,之後將會就任總統,其看重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曾出席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葬禮。 在任職台南市長期間,賴清德因為議會議長涉嫌賄選,長達230天拒絕前往議會而受到矚目,其「清廉與固執」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另一方面,賴清德相當喜歡棒球,和許多政客受邀去球賽只待一下就離開不一樣,他會觀看比賽直到最後一局。
曾德峰
2024-01-14
日媒:中共阻賴清德失敗 光靠壓力難讓台灣朝向統一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向競選總部的支持群眾揮手。(記者塗建榮攝)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東京報導〕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即使中國習近平政府大舉以軍事和經濟壓力,全力阻止被其視為「台獨份子」的賴清德當選,但最終未能成功,報導指出,經過這次大選已經證明台灣的主流民意希望「維持現狀」,中國光靠壓力很難讓台灣走向「統一」。 報導指出,中國的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去年底聲稱,民進黨正在「讓台灣離戰爭、衰退越來越近」。他還批評賴清德是「頑固的台獨工作者」。 習近平政府片面將台灣的總統和立委選舉定位為決定「和平與戰爭,繁榮與衰落」,逼迫選民做出選擇。在選舉之前,中國的氣球連續越過海峽中線,並中止台灣生產的12項化學製品原料關稅的優惠待遇,持續介入擾亂台灣輿論。 在5月新任總統就職前,民進黨政府面臨的壓力將會更大。在經濟方面,中國透過事質的禁運等措施以分裂台輿論。今年3月之後,當台海風浪較為平靜,預料中國將會加強使用航艦等裝備提高軍事脅迫的力道。 不過,報導也指出,經過這次大選已經證明台灣的主流民意希望「維持現狀」,中國光靠壓力很難讓台灣走向「統一」。報導還指出,賴清德任期中的2027年,中共將召開全國大會,習近平為爭取連任第4屆總書記,恐將挺而走險。
林翠儀
2024-01-14
賴清德勝選 華爾街日報:台灣政經繼續遠離中國
民進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13日晚間勝選後感謝選民支持。(路透)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贏得13日的總統選舉,《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選民抗拒北京,未來會繼續政治、經濟遠離北京的路線。美國聯邦眾議院議員表示,預期美國會持續挺台政策。 《華爾街日報》說,賴清德勝選,台灣現狀以及與台灣有關、和美中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都會持續;選舉結果釋放出,台灣會繼續現任總統蔡英文任內所建立,政治、經濟遠離北京的路線的訊號。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國計畫主任孫韻(Yun Sun)說,「預期北京將對賴清德強硬」;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李振廣說,兩岸關係展望「極為嚴峻」,「對抗與衝突或許會成為常態」,這股趨勢將對兩岸人民交流造成極為負面衝擊。 《華盛頓郵報》指出,在國際上,將以如何管控愈加好戰的北京,以及是否能避免區域爆發一場重大危機,來評斷賴清德的總統任期。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引述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委員、民主黨籍議員加勒曼帝(John Garamendi)看法,賴清德勝選「基本上意味著台灣當前政策的延續,以及在台灣正取得進步以及正在處理與中國非常困難的情勢之際,美國持續支持台灣的政策。沒有人想要與中國戰爭,存在至今五十多年的這種模糊將會繼續」。 他說,「這場選舉重要的一點是,此刻台灣人民對獨立、對融入中國體系都沒興趣,他們想要維持現狀,有自己的民主,在不受中國統治下展望自己的未來」,他說未來四年,「緊張還是在,美國也將會繼續提供經濟、商業以及軍事支援」。
管淑平
2024-01-13
台灣今大選 美日韓提高對中警戒
台灣今舉行總統大選,將牽動兩岸局勢,引發國際關注。(歐新社) 布林肯會晤中共外聯部長 日防相︰密切監視共軍動向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台灣十三日舉行總統大選投票,美國國務院十一日重申對台灣民主程序充滿信心,美國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與惡意影響;另一方面,國務卿布林肯將於台灣大選前夕,在華府與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會晤,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美國國務院首席副發言人巴特爾十一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國務院是否擔心中國干預台灣選舉、是否與北京溝通將派代表團訪台一事,巴特爾重申美方一貫立場,表示美國的立場一直非常明確,美國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與惡意影響台灣的選舉,也對台灣民主程序深具信心,相信是由台灣選民在不受外部干預下,自由決定下任領導人。國務院一名高層官員前一天在針對台灣大選的背景簡報上,也表達同樣立場。 中央社報導,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十二日也針對台灣大選,強調「將密切關注包括台灣周邊在內的中國軍隊動向」,持續警戒監視,確保因應措施萬無一失。 韓外長與布林肯通話 力挺台海穩定 韓聯社報導,布林肯十一日與南韓新任外長趙兌烈通話,雙方決定繼續合作因應北韓的安全挑戰,支援台海與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布林肯重申韓美同盟在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方面的重要作用。 布林肯十二日將在國務院與負責和各國政黨發展關係的劉建超會談。劉建超被視為中國下一任外交部長可能人選,美國之音引述熟悉會面安排的消息人士說法,這場會晤被認為是美中保持溝通管道暢通、負責任管控兩國分歧和因應一系列問題所做努力的一部分,包括對全球和區域安全的關切,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也將參與這次會晤。 這是美中兩國這週進行的一連串會晤,包括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台灣、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與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副主任宋延超,八日到九日在五角大廈舉行美中防務政策協調會談;美國首席副國安顧問費納十日與劉建超會談,討論去年拜習會主要成果的落實情況,費納在會談中也強調台海、南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等。路透指出,這些會談顯然一部分目的在於避免美中關係出現通常在台灣選舉後導致的摩擦。
管淑平
2024-01-13
美國聯邦眾議院 無異議通過2項挺台法案
美國眾院通過由共和黨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見圖)與民主黨籍眾議員葛林提出的「不歧視台灣法案」。(圖擷自X.com) 〔中央社〕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天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與「台灣保護法案」2項友台法案,前者推動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後者則是要求若台灣安全受到中國行動威脅,美英全力排除中國於國際金融體制與組織之外。 美眾院今天無異議一致通過「台灣保護法案」(Pressure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o End Chinese Threats to (PROTECT) Taiwan Act)與「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 「台灣保護法案」由眾議員魯卡斯(Frank Lucas)提出。法案要求,若台灣人民的安全、社會或經濟制度因為中國的行動造成威脅,美國應在最大可行範圍內將中國代表排除於20國集團(G20)、國際清算銀行(BIS)等國際金融機制與組織之外。 「不歧視台灣法案」由共和黨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Young Kim)與民主黨籍眾議員葛林(Al Green)提出。法案呼籲美政府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參與IMF有關台灣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定期監管活動、提供台灣民眾在IMF的工作機會,及讓台灣接受IMF技術援助與培訓。 金映玉在法案通過後隨即透過X平台表示,不能允許中國共產黨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她將永遠為全球熱愛自由的夥伴代言。 在眾院通過這2項法案後,法案將送交聯邦參議院審議。待參院同意後,法案將送交白宮交由總統拜登簽署正式生效。 金映玉在法案通過後,隨即透過X平台發聲,不能允許中國共產黨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圖擷自X.com)
中央社
2024-01-13
力挺台灣民主大選! 美國聯邦參議院「無異議火速通過決議」
美國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於美東時間11日,於美國聯邦參院發言挺台。(擷取自蘇利文官方影片) 〔記者楊丞彧/台北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於台北時間12日以無異議方式,通過友我決議案,創下歷年來國會從提案到通過友我議案的最短時間紀錄。該決議案肯定台灣樹立民主典範,並關切中國介選情形,重申無論選舉結果,美方均將致力維持台美夥伴關係。外交部今(12日)對於美國國會兩黨一致支持台灣的民主選舉,並重申對台美關係及協助維護台灣民主制度的堅定承諾,表示誠摯感謝。 外交部指出,本決議案由聯邦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及凱恩(Tim Kaine)共同領銜提案,獲得參議院近半數的49位重量級議員連署,包括民主黨黨鞭杜賓(Richard Durbin)、共和黨黨團主席巴拉索(John Barrasso)、撥款委員會主席莫瑞(Patty Murray)、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及及共和黨首席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等人。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10日曾聲明,稱中國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官方接觸,並堅稱華府必須避免「干涉台灣選舉」。 該決議以「讚揚台灣民主選舉史,並支持台灣民主制度」開頭,提及台灣自民主化以來,已歷經7次總統選舉、9次立法院選舉和多次地方選舉,所有選舉都是自由、公正且代表台灣民意。台灣已3度政黨輪替、和平移交總統權力,鑑於2024年1月13日台灣將舉行民主化以,來第8次總統選舉和第10次立法委員選舉,因此,美國聯邦參議院讚揚台灣不僅在太平洋地區、也在全球樹立自治之典範,也強調台灣的民主是自由世界一股強大的戰略力量,更是當代美台關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決議也指出,美國聯邦參議院持續關注中國共產黨干預台灣2024大選。而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都將致力於在外交、資訊、經濟和文化領域繼續保有強勁的夥伴關係,並維持以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及六項保證所確立的美國政策。 蘇利文及凱恩12日在參院院會發言時,均肯定台灣民主制度是民主典範,足以讓中國等獨裁政權擔憂。兩位參議員高度關切中國干預我國選舉情形,並呼籲國會議員共同支持台灣。 蘇利文辦公室透過新聞稿指出,這是個動盪且具有潛在危險的時期,因此從大選結束至5月就職典禮,美國需表現出持續且堅定不移的承諾和決心支持台灣民主。最重要的是,美國現在最需要加強於台海的威懾力。今天聯邦參議院一致通過的這項重要決議,將有助於實現此目標。 蘇利文強調,台灣每一次的選舉都威脅到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假定,即一個永遠掌權的獨裁者,知道怎樣才是對14億人最好的。中國數以百萬計的人民都關注著台灣的選舉,並捫心自問:「台灣能?為何我們不能?」而這對習近平而言,是極大的弱點。 蘇利文指出,台灣對人權、宗教自由、新聞自由的尊重,以及成功的經濟體,在在證明了讓所有台灣人民參與民主真的是好極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堅定不移地支持台灣的民主」。
楊丞彧
2024-01-12
支持台灣民主!美國參眾議員挺台決議 引中使館跳腳
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10日強調,13日大選到5月就職典禮期間,美國必須展現承諾與決心支持台灣民主。(路透資料照) 蔡百靈/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我國總統大選將於13日舉行,至少28名美國參議員與至少35名眾議員,10日不分黨派聯合支持一項決議,讚揚台灣民主,承諾不論選舉結果如何,將致力提升與台灣的夥伴關係,此舉引發中國駐美大使館強烈抗議。 綜合媒體報導,參議院的決議草案受到至少28名共和黨及民主黨議員支持,除讚揚了台灣的法治、公民社會、經濟和穩定的政治體系,更與中國現況進行對比。決議指出「參議院決心傾美國所有力量、提供有效威懾,支持台灣的自衛權和人民自由。」 決議草案可望於本週獲得一致通過。與民主黨參議員凱恩(Tim Kaine)共同主導該項決議的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受訪表示:「我認為美國以兩黨合作的方式,對台灣民主展現穩定、堅定不移的支持與承諾,並持續加強跨黨派政策、強化台海嚇阻,無疑至關重要。」 蘇利文強調,決議支持者將不會在台灣總統大選中選邊站,「有3位強而有力的候選人、3個強大的政黨。我們只需盡力確保過程的公平性,不被北京脅迫舉動破壞」。 凱恩則表示,台灣是民主蓬勃發展的國家,也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之一。鑒於台灣即將舉行大選,美國應堅定支持台灣的民主制度,讓台灣人民清楚知悉「獲得美國支持」。 凱恩並認為,決議已發出明確訊息,亦即中共對2024年台灣大選的任何干預都不會被容忍,同時重申美國致力於與自由民主台灣建立夥伴關係的承諾。 參議院提出決議草案後,眾議員康諾里(Gerry Connolly)、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貝拉(Ami Bera)、巴爾(Andy Barr)隨即在眾議院提出配套決議,並獲得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與民主黨籍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附議,至少有35名眾議員參與連署。 眼見挺台決議在參眾兩院廣獲支持,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10日發出聲明,稱中國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官方接觸,並堅稱華府必須避免「干涉台灣選舉」。
蔡百靈
2024-01-11
美國務院促中國 勿惡意對台介選
(取自美國國務院臉書) 美智庫學者籲華府 要求中國尊重台灣選擇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台灣十三日舉行總統大選前夕,中國各項介選行動不曾停歇。美國國務院表態,敦促中國不要「干涉或惡意影響」台灣選舉,並要中國停止對台灣的外交、經濟和軍事施壓。此外,美國智庫學者也呼籲華府要求中國尊重台灣選擇。 針對中國於台灣大選前加強恫嚇行徑,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八日告訴美國之音(VOA),「我們敦促北京當局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和經濟施壓,這根本背離和平及穩定的目標」。他強調,美方對台灣的民主進程充滿信心,並相信台灣選民應該在不受外界干涉的情況下選出下一任領導人。 美國務院發言人︰北京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 發言人補充說:「北京在台灣海峽的持續挑釁行動表明,北京試圖單方面改變幾十年來維護了全球和平與穩定的現狀」。 報導指出,隨著中國在選舉前加大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華盛頓重申了其立場,即台灣海峽是一條國際水道,並警告北京不要利用台灣的選舉做為不穩定的藉口。在華府發表強硬言論前,中國在台灣投票前加大了恐嚇力度,在台灣海峽附近部署了軍用飛機和海軍艦艇,並釋放了幾個氣球飛越台灣及其軍事基地附近。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商業和經濟高級顧問兼主席甘思德表示,中國不斷升級的軍事活動「意在恐嚇」台灣,但他淡化了實際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他說:「我不認為它們(中國軍事活動升級)是實際攻擊台灣的意圖的開始,或者通過禁運或人們談論的其他情況製造其他類型的危機」。
陳成良
2024-01-10
中國最堅定的投資者 也打包要潤了
黑石集團是全球資產管理龍頭,同時也是中國堅定的投資者。(彭博資料照) 黑石集團一直是中國堅定的投資者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黑石集團(Blackstone)是全球資產管理龍頭,該集團一直是中國堅定的投資者,而黑石執行長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更是美中關係長年以來重要的橋梁。習近平在去年11月訪美,在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峰會後,與眾多美國知名企業領袖進行晚宴,蘇世民就是其中一人,其他與會者包括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橋水達里歐(Ray Dalio)、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等人。 這場晚宴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主辦,入場費據報要2000美元(約新台幣6.2萬元),若是想要與習近平同桌用餐,更是要花費4萬美元(約新台幣124萬元),才能取得「特等席」,而1桌只能容納8個人。不過蘇世民才剛與習近平同桌用餐,黑石隨後就傳出,集團正計劃出售在中國價值1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34.9億元)的11個物流園區,這項消息讓不少人猜測,過去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黑石,信心是否不再。 中國國家主席去年訪問美國期間,包括蘇世民在內的幾名美國商業領袖曾與習近平同桌吃飯。(法新社資料照) 黑石計畫將11物流園區全打包出售 知情人士向中國媒體《澎湃新聞》透露,黑石集團正在打包拋售中國境內的物流資產,總價值超過人民幣100億元(新台幣約434.9億元),分別為龍地南京濱江冷鏈物流園、龍地常熟經開物流園、太倉龍地和泰物流園、樂創德清物流園、龍地廣州空港物流園、龍地佛山南海物流園、武漢樂盛物流園、龍地長沙空港物流園、成都龍地東百新津物流園、龍地西安空港物流園、龍地青島港物流園等11處物流園區。 這11個園區總建築面積約達220萬平方公尺(約66.55萬坪),平均出租率80%,佔地面積最大的是前身為「廣州市國際機場富力綜合物流園」的龍地廣州空港物流園;佔地面積最小的則是南京濱江冷鏈物流園,雖然僅60畝(4公頃),但出租率達100%。 知情人士指出,黑石集團此舉是為了「投資回報率更好的項目」,出售部份「收益不特別理想的項目」。不過,《中國房地產報》隨後報導稱,黑石集團發言人表示,目前並未與任何一方就出售11處物流園區進行談判。 黑石集團執行長蘇世民(Steve Schwarzman)長期以來是美中關係的重要橋梁。(彭博資料照) 黑石CEO是美中關係重要的橋樑 蘇世民和中國政府之間關係根深蒂固,中國新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在黑石2007年IPO(首次公開發行)之前,宣佈向該公司投資30億美元(約新台幣931.8億元),作為交換中國政府獲得了約10%的無表決權股份。直到2018年中國出售股份,才結束了對黑石長達11年的投資。 在習近平上台不久後,黑石集團的蘇世民砸下1.17億美元(約新台幣36.3億元),資助一項獎學金計劃,吸引美國和其他國際學生到中國清華大學就讀。從那個時候以來,蘇世民一直是美中關係重要的橋樑,與中國官員關係密切,在川普政府時期,華府與北京爆發貿易衝突時,蘇世民是負責接洽對話的金融家之一。 從某些方面來看,蘇世民是美國與中國的完美中間人,在過去幾十年內,他贏得了中國領導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當地擁有廣泛的商業和慈善關係,與此同時,蘇世民在美國也獲得一定的肯定。 近日傳出黑石考慮拋售中國資產,讓外界猜測,過去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黑石,信心是否不再。(法新社資料照) 美中貿易戰初期 8度代表美政府訪中 在2019年出版的回憶錄《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What it Takes: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一書當中,蘇世民提到了過去和中國高層官員的會面,試圖緩解美中經濟緊張局勢,向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中國官員解釋美國的立場,光是2018年他就代表了美國政府8度訪問中國。 蘇世民寫道,自己協助促成中國官員訪問華府,但在預定舉行會談的前3天,時任總統川普宣佈對價值2000億美元(約新台幣6.2兆元)的中國商品課徵新關稅。蘇世民坦言,這對於美中關係是一大打擊,中國人丟了面子,表明他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能信任誰。 到了2021年,中國當局對民營企業全面的進行監管打壓,由於中國監管機構審查拖延,黑石不得不放棄以30億美元(約新台幣931.8億元)收購房地產開發商SOHO中國多數股權的交易。 黑石曾計劃以30億美元收購房地產開發商SOHO中國,卻因中國監管拖延導致交易告吹。(彭博資料照) 黑石將目光放到日本印度 隨著資本加速外流,中國官員開始試圖挽留外資,在提振房地產市場的措施未能重建投資人信心後,中國央行總裁潘功勝在去年10月會見了蘇世民,討論中國政府解決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市場等計劃問題。 不過以黑石集團資產配置來看,2023年黑石在歐洲房地產的投資超過了在任何其他地區的投資,在年度房地產投資資金中,超過55%配置在英國等地的歐洲不動產。 展望2024年,黑石也將目光放到其他市場,集團全球私募股權主管巴拉塔(Joe Baratta)表示,印度和日本預計將成為接下來這1年公司在亞洲最活躍的市場。巴拉塔指出,印度目前的成長率最高,同時擁有活躍的市場;日本市場也相當有趣,當地經濟似乎與全球其他地區的情況脫鉤。
歐祥義
2024-01-09
以色列學者轟中國非善類 疾呼調整對中戰略
以哈爆發戰爭以來,中國並未譴責哈瑪斯,以學者認為,在以國最困難的時刻,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並非友善國家,呼籲調整對中戰略。(示意圖,路透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去年10月7日突襲以色列以來,雙方衝突至今約3個月,中國從來沒有站隊以色列,而以色列多年來卻對中資抱持開放態度,中資在以投資多項戰略性基建,包括上海國際港務投資興建的海法新港,海法港對於美國海軍意義重大,這是美國海軍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港口。另外,中企承建的特拉維夫首條輕軌也在2023年8月開通。以色列學者開轟,在以色列最困難的時刻,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並非友善國家,以色列應該從對中國的幻想中醒來。 北京發起反以言論 以色列看清中國 以哈戰事正在進入另一個階段,以軍後備軍人即將從加薩撤離,重返工作崗位拚經濟。這次衝突爆發至今3個月,中國的態度令以色列重新檢視對中政策。 以媒開轟,自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北京並未譴責哈瑪斯,即使在10月7日4名中國公民被殺之後也是如此。北京也沒有譴責葉門叛軍的海上恐怖行動,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襲擊紅海的中國船隻。以色列外交官更對中國掩蓋去年10月1名穆斯林男子,在北京當街刺傷以色列駐中使館職員家屬的事件感到失望。 而且,中國外長王毅重申了中國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並與其他中國高官一樣承認巴勒斯坦人的回歸權,中國顯然在這場衝突中與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無視以色列的權益。中國的立場超越了外交範疇,還與巴勒斯坦人結盟,在社群媒體上發起反以宣傳,影響全球輿論。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INSS)以中政策研究中心學者傑林(Tuvia Gering)說,中國對來自巴勒斯坦恐怖組織、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的伊朗「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所採取攻擊,採取雙重標準,在擔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期間拒絕譴責,更不用說採取行動反對了,甚至進一步利用這一立場對以色列扣帽子、譴責西方。 傑林認為,中國選擇支持(巴勒斯坦)主權回歸(習近平提出的兩國方案),對巴勒斯坦恐怖主義而言是一種鼓勵,也是公然干涉以色列內政,這就像以色列支持台灣獨立一樣。(意指這些全都不關中國的事)。 傑林並稱,更糟的是,中國並沒有利用其對伊朗的巨大影響力來規避遭制裁的石油,而是與那些主張摧毀猶太國家的人,一起反對以色列。 中資在以投資多項戰略性基建,海法新港就是其中之一。(法新社資料照) 中資投資基建 以安全官員憂心 傑林強調,以色列與中國脫鉤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中國仍將是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在我們的安全受到挑戰的情況下,以色列應該從對中國的幻想中醒來,因為「在以色列困難時刻,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並不友善」。 報導並列出中國在以投資狀況,北京在以色列獲得了一系列戰略資產。包括以色列鷹眼監視系統中,嵌入了中國公司海康威視的攝影機,目前海康威視已被美國列入黑名單。海法新港由上港集團管理;中國港灣子公司PMEC在阿什杜德興建南部港口,以及Sorek海水淡化廠的興建與營運。 其中,海法港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意義重大,這是美國海軍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以色列港口,基地內還停泊有以色列裝備核武的常規動力潛艇,因中資進駐後,美國第六艦隊好幾次不再在海法港停錨。 中國承建以色列特拉維夫輕軌。(路透社) 中國企業也深度參與特拉維夫輕軌項目,中國光明食品十多年前就收購了當地主要食品製造商Tnuva的控股權。 對於中國進軍以色列市場,以色列國家安全局(Shin Bet)前局長阿加曼(Nadav Argaman)早就發出警告。2019年,他在特拉維夫大學閉門演講示警,中國在以色列的影響力,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項警告對中國收購金融集團菲尼克斯(Phoenix)和克拉爾保險公司(Clal Insurance)發揮關鍵作用。只是其他警告卻遭到忽視,為中國大規模滲透以色列鋪平道路。 以色列安全局Shin Bet前官員曼施瑞(Harel Menashri),近日也對以國財經媒體Calcalist說,儘管我們的安全部門幾十年來一直示警,但中國政府仍在以色列的戰略項目上進行了大量投資。當時機成熟時,「中國也許能夠阻止以色列關鍵基礎設施運行」。
陳麗珠
2024-01-07
日餐館擊退小粉紅 店內掛「莫惹台灣」慶功
西太后店內掛上黑底綠字「莫惹台灣」毛巾慶功。(翻攝自推特/SakunaiHinata) 劉晉仁/核稿編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東京一間中華料理餐館「西太后」,因疫情期間在門口張貼「中國和韓國人禁止入內」字條,自去年12月不斷遭小粉紅及抖音網紅騷擾,後來業者聽從台灣網友建議,改貼如「習維尼」、「8964」圖片及「香港獨立」等敏感詞句和圖文,成功阻止小粉紅繼續鬧事,抖音影片亦遭下架。事過境遷,有日本民眾4日去西太后用餐,發現老闆在店內掛上黑底綠字「莫惹台灣」毛巾慶功。 民眾透過推特(Twitter;已改名「X」)表示,自己4日去西太后吃飯,抵達時尚未營業,但老闆就邀請她可先入店,不禁感嘆老闆「出乎意料地親切」。她也提到,既然特地到訪,就點兩道菜,雖然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會再來,若餐點好吃的話,就帶家人一起來吃。 貼文同時附上多張店內照片,其中可見店內百葉窗上掛著黑色毛巾,用綠字寫著「莫惹台灣」,疑似在為擊退小粉紅慶功。對此,不少網友們紛紛留言,「哪裡可以買啊?」「越來越辱了,笑死」。 事實上,這條毛巾是由「雜画店」徐玫怡工作室所設計跟製作,介紹欄位指出,「台灣需要堅定團結的意識,一起守護我們的生活。不要惹台灣,勿忽視台灣是國際局勢的關鍵角色。我們雖然小,但我們很重要。莫惹台灣」。
劉晉仁
2024-01-06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在變局中前行:民主台灣的國際責任與文明自信
羅浚晅
北京不把國民黨主席當回事
林保華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國民黨的「中國結」困境
李敏勇
張俊雄為美麗島辯護意外從政 卸下閣揆成平民志工晚年回歸樸實
溫貴香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