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民進黨躺著選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最近四處上媒體說明他的臨時參選動機,其中有個理由可能頗能引發其支持者的共鳴,那就是:至少要讓國民黨成為一個制衡的力量,不能讓民進黨與蔡英文躺著選。這個目標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也是政黨競爭促成進步的常態,相信外界不會持負面看法。

二○○八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就是「躺著選」的典型產物,他挾著長期包裝下的政治明星人氣,未能轉化為自我修練與惕厲的鞭策,趁著扁家身陷金錢風暴失去政治信賴的時勢,輕鬆重挫民進黨、當選國家元首。「躺著選」的理所當然,也帶來「躺著幹」的後果,七年多的執政績效,造成全民受害。

健康的選舉競賽,確實不應該出現「躺著選」的觀感;「躺著選」的肇因,通常是對手出錯、太爛,所形成的相對結果。因此,朱主席如果不想讓蔡主席「躺著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國民黨不要「太爛」,要飛快地奔跑趕進度,而且不要光說不練,若此,民進黨如何敢「躺」?

問題是國民黨怎麼做才不會「太爛」?朱主席上場救援至今,民調所反映的民意趨勢,朱沒比洪好到哪裡去,說明國民黨顯然沒有抓到問題的所在。例如,最近朱主席抱怨:國民黨「雞兔同籠」、「南轅北轍」,本土與都會、深藍與淺藍,想法極度不同,甚至極度敵對。還說:民進黨雖然也有派系,但只要選舉號角響起,所有部隊就會集合。這段看法描述了表淺的現象,即未直擊核心。

這個問題可以分兩部分來看,首先,「雞兔同籠」、「南轅北轍」並不構成必然的裂痕,關鍵在是否做到公平正義,否則連一黨皆不可治,未來又如何處理由四大族群、全國城鄉所組合更為多元的台灣事務?其次,國民黨之所以號角響了還會不斷爭吵,關鍵在競選過程就是爭奪資源的開始,擁有豐厚黨產的國民黨人,隨時都要抓住機會「坐地分贓」,因此如何能夠不爭?怎麼可以不吵?

至於朱主席所「羨慕」的民進黨人,與所有的正常政黨一樣,得奪下江山,才有吃香喝辣的可能,為了這個共同目標,再怎麼樣都要把人性的若干成分壓到最低,以免壞了大局才好。說穿了,竟是這麼簡單的道理,卻也點出了國民黨人之所以無法做到不要「太爛」的癥結所在。而朱主席又待何時才能真誠面對黨產這個問題呢?

馬英九八年提供民進黨「躺著選」的優勢,很大的原因是國民黨幾乎已經成為保守、反對一切求新變革的代名詞,凡是涉及到少數既得利益的問題,只要有國民黨在,一律動彈不得,不惜拖垮國家財政的軍公教年金制度即是顯例,在這種情況下,總統參選人繼續顧左右而言他,選民當然會思考制衡的工作是否交給其他正派政黨來做,從而排山倒海地期待國民黨的當選率愈少愈好。講白了,讓民進黨「躺著選」的,正是國民黨。

朱主席如果真心想讓蔡主席不要「躺著選」,被馬英九玩殘的兩岸牌已經無效,國會改革除非同時提出完整憲政擘畫,否則失之權謀,對症下藥的最起碼辦法還是上述的黨產與年金改革最能破釜沉舟,贏得尊敬。前者是國民黨握在右手裡的鈔票,後者是握在左手中的鐵票,如果朱立倫有勇氣前所未能的把兩隻手掌打開,既可以促成國民黨人團結,更可能挽救廣大勞工與年輕世代的選票。

三個月的選舉時程,要依循傳統、苟且舊法,很快就會過去;若願意針對問題,則是一念之間,以立法院目前的多數席位,國民黨可以立刻啟動改革,時間充裕得很。究竟朱主席能不能讓國民黨脫胎換骨,成就為改革的品牌?關係到民進黨這回是不是真的能「躺著選」!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