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不是民主的特長

2015-01-12 09:50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台後,雷厲風行,口頭宣示決心外,也以行動證明其效率,一連串積極快速的施政,讓大家耳目一新,似乎看到台北市政府這隻大象跳起舞來了!

然而大象的專長不是跳舞,結果有人反彈,有人掛冠求去。因此,在柯市長的政通之外,也陸續有勉勵他注意人和的建議。例如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在稱讚柯市長的高效率的同時,亦提醒施政太快也是有危險。

效率本來是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在政治經濟學興起後,被引進政治學的討論。1990年代政府改造運動流行期,將私部門市場、以顧客導向、追求效率的原則,帶進公部門的管理。效率包含成效與速率,速率是成效中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潤的計算中,時間延長必定增加成本,因此必須加以節制。

但是公共事務畢竟不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政府施政並非快就是好,成效才是彰顯效率的重點。一昧追求速度可能欲速則不達,或是只達成表象的成果。所以台灣的俗諺說,緊事慢辦、呷緊弄破碗。做的快之外,還要做的好才有用。就像最快寫完考題交卷的,不見得都是成績最好的人。

民主制度並不是完美無瑕,經常受到非議的就是效率問題。民主講究公平,必須有制衡的機制(check and balance),才能兼顧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於是在決策的過程必須多元參與,不同利益的聲音意見都需被充分尊重,這種兼顧程序正義的過程必定冗長。但是如果以此否定民主的價值,那就可能掉入極權領導的陷阱。

環視近代歷史與當前情勢,最高效率的政府往往都出現在非民主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西斯政權便是以效率為名,行極權統治之實。當今的中國也是以效率作為統治的正當性,看看2008年北京奧運的效率背後,是多少人身家自由的犧牲所造成的假象。再像2014年APEC會議期間,中國政府可以有效率到使北京的天空變得異常清澈。這種效率不會出現在民主國家,因為它根本違反民主更重要的價值和原則。

自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挾著龐大的資金行遍全界,以經濟財力展現其大國的地位。許多人以結果論來看,中國模式雖然不民主,但是在數字上傲視全球,於是,有「民主無用論」,或是類似「民主能當飯吃嗎」的呼聲出現,根本地看輕民主的價值。

民主的可貴在於法治,可以防止權力的濫用。以效率為名,賦予領導人無上的權力,可能成就建大功、立大業的英明領袖,卻也可能造就獨裁專制的暴君。所以民主可能形成無能的政府,但是不會產生危害更大的獨裁者。

當然,我們不是以此為政府的效率不彰找尋藉口,只是提醒大家,切勿一昧地以效率督促施政,甚至上綱至最重要的標準,以致對民主有錯誤的期待。

< 資料來源:民報〈社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