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節」從張燈結綵​到廢除爭議

 
【專文】「台灣光復節」從張燈結綵​到廢除爭議
「台灣光復?」是個新議題,它既是史實也是史觀的雙重話題,往後的日子只會升高爭論,而不會因70年的時光流逝而消失。(圖:wikipedia)

 

二戰終結後,同盟國太平洋戰區統帥麥克阿瑟將軍,簽署一般命令第一號命令:中國戰區(東北除外)、台灣及越南北方日軍應向蔣介石將軍投降。於是,台灣部分,於1945年10月25日,由中華民國政府派陳儀為代表,在台北市公會堂(即今中山堂)接受日本政府台灣總督安藤利吉的投降,翌年(1946年)起同日則訂為「台灣光復紀念日」,為放假慶祝節日,故又稱「台灣光復節」。每年均由台灣省政府舉辦盛大慶祝節目,數十年不斷,直至1998年「精省」為止,已是每下愈況,2000年更因實施週休二日,行政院將光復節調整為紀念而不休假,自此,「台灣光復節」徒具形式且近年反而引來一番政治歷史的論戰,方興未艾。

筆者自1977年起經所屬報社派在省政小組採訪,負責範圍以省議會為主、省政府為副。而「台灣光復節」的慶祝活動是由台灣省政府和台灣省議會共同聯合主辦。每年的光復節,在省政府省訓團內的大禮堂,嘉賓雲集,包括中央的行政院長丶部會首長和各國駐台大使或代表,台省各縣市長及省議員⋯⋯都會到場慶祝。儼然是台灣省垣的「省慶日」,而照例院轄市長都不會到場,凸顯此日子是「台灣省」的節慶,院轄市不與焉,不來混淆光彩焦點。

在筆者長期的省政採訪工作中,每年的光復節是必定出席的慶典,禮堂台上有台灣省交響樂團的全場演奏,會場中是雞尾酒和點心佳肴,上千位來此歡渡此一佳節。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蔣經國總統和行政院長孫運璿一起參與節慶,是空前絶後之舉。猶記蔣經國在省主席和省議長等眾人簇擁下,緩步繞行會場和各界來賓打招呼,神情愉快。

其中有個小揷曲,筆者跟在以蔣經國為核心的集團後面,無目的隨著往前移動,忽見前面有一高大身影,隔著幾層人牆在往前張望,旁邊也沒有人和他談話,這不是孫運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