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票「自動配票」面面觀

 

政黨票「自動配票」面面觀
年輕人和中產階級「自主性」很高,民進黨恐怕不容易改變他們的「算術」,泛綠的時代力量丶台聯、綠社盟⋯⋯都可能獲政黨票挹注,敲開立法院之門。(黃謙賢攝)

 

距元月16日大選只剩8天,總統選舉大勢底定,113席國會改選,有34席是由政黨票比例分配的不分區立委,另平地、山地原住民各3席,其他73席就是「單一選區」選出的區域立委了。區域立委選舉中,有部分已經勝負大致分明,但也有部分屬「拉鋸激戰區」,就如NBA籃球賽進到「延長加賽時間」,戰況緊綳激烈,不到票開出來,鹿死誰手都難逆料。另外有34席不分區立委的競爭,也像「鴨子划水」一樣,為各政黨檯面上下「打拼」的目標,變異性還不小。

對於大部分選民而言,總統、區域立委的選擇,已經是「心有定見」,不容易有所變動或游移,唯有在關係不分區立委分配之「政黨票」方面,尚有所「懸念」。易言之,有一部分選民,對政黨票極有可能尚處於「游移」狀態,而且立場較偏綠或偏藍,狀況大不一樣。

實際而言,雖然修憲實施立委「單一選區兩票制」,已經經過兩次立委選舉,2016為第三次,但仍有部分選民對「政黨票」的概念仍然模糊不清。坊間還傳出有選民的認知是,立委或總統選舉那個政黨的候選人,政黨票就要蓋那個政黨,也有選民「認號碼不認人」,搞不好三張選票都蓋同一個號碼,也不無可能。這種對政黨票較為「生疏」現象難免,也算是民主制度變革的「小陣痛」。

不分區立委34席占總席次113席的3成,根據過往2008及2012的選舉結果,前者是由國丶民兩大黨囊括,後者除國丶民兩大黨外,新增了台聯和親民黨兩小黨,均跨過5%門檻而各獲得3席及2席不分區立委分配,也才因而使立法院「黨團」增為四個,較以往多元化。

直白地來説,「單一選區」的區域立委和以全台灣為選區的原住民選舉,基本上對於有基層組織的國丶民兩大黨比較有利,其他政黨或無黨籍候選人要「突破重圍」,終究得須有其他大型政黨的「協力」才有可能,能憑一己之力而嶄露頭角者,鳳毛麟角。故而,由政黨票比例分配的不分區立委,就成為大黨之外的小黨「登陸」立法院建立灘頭堡的寄望所在,政黨票也讓朝野兩大陣容的內部,既合作又競爭「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所在。

在泛藍營而言,國民黨依舊是政黨票的「嫡長子」,此與長久掌握政經資源有關,而他在各區域選區均有一定實力的區域候選人,政黨票依附之,因而水漲船高也是常理。但2016有一大隱憂,即是國民黨在選舉大局的大幅衰退,加上內部的紛爭,瀕臨分裂邊緣,政黨票隨之銳減,也是必然。在2012年中,國民黨獲16席不分區,只差一席就達34席總數的一半,然2016大選中,政黨票有部分往中間移動,另有部分會被親民黨和新黨所瓜分,尤其「換柱案」和「炒軍宅案」,加上王金平列不分區第一名的刺激,及郝柏村等大軍頭的招手,使國民黨「鐵票部隊」黃復興等同發生「嘩變」,區域立委票或無所選擇,政黨票可就長了腳,往系出同門的親、新等黨跑,並不令人意外。因而,國民黨不分區能不能保住「兩位數」或掉至個位數,殊值懷疑。

但在泛綠營方面,情勢又不一樣,不是因分裂而產生變化,而是站在求不分區「最大值」的考量。此肇因不分區有5%門檻,跨過至少有兩席,跨不過則等於廢票零席,此乃泛綠營政黨票已開始縕釀「自動配票」的關鍵因素。易言之,「分強濟弱」使有希望跨過門檻的泛綠政黨得以「躍龍門」,取得兩席的基本席位,増加綠營在立法院「側翼」的攻防力量,十分划算。據稱,大黨政票高峰時,每3%才能多取一席,如用在5%門檻內,則1%~2%就可能多增2席,如同姚立明教授所說:「這是簡單算術問題」。

正因為泛綠營有求不分區極大值化的強烈趨勢,民進黨2016在總統和區域立委選舉,大有可能獲得有史以來的最好佳績,但在不分區立委,2012年獲13席,2016最樂觀時原上看17丶18席,勢必要往下調,雖不致於少於2012的13席,但要超過國民黨在本屆的16席也有難度。故蔡英文在6日召集動員不分區候選人「固票」,即顯示民進黨也感覺到支持者「自動配票」影響力的傳達。問題是,支持民進黨的選民尤其年輕人和中產階級「自主性」很高,民進黨恐怕不容易改變他們的「算術」,果如此,泛綠的時代力量丶台聯、綠社盟⋯⋯都比較可能獲政黨票挹注,敲開立法院之門。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