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能成為「民主黨」嗎?

中國國民黨的主席之爭,雖然是在野黨了還是熱鬧。有人主張黨主席應由「新生代」領導,但該黨沒有改變的遊戲規則儼然注定了,這個暮氣沉沉的黨一時不易改由「新生代」領導。而提出改革主張的「草協聯盟」、「制度者聯盟」,看起來予人不無悲涼之感。至於民進黨,據指出昨天早上的立法院黨團會議,已連署「黨產處理條例」。國民黨再不自我改革,只能等著被改革了。

有人覺得奇怪,國民黨也不是沒有人才,但每次敗選的改革口號,總是在新主席產生之後便壽終正寢,而且,真正的改革派永遠不可能當上黨主席。包括黨名上的「中國」、深受詬病的「黨產」、基層只有聽命投票的分,百年老店百年改不了,因此保障了少數特定身分的「黨國之子」。君不見,這次的主席選舉,還不是這一類背景者的禁臠?其中的關鍵在於,國民黨的「列寧黨」體質。

一般人很容易注意到,「中國」外來政黨屬性,導致不公平競爭的「黨產」,以及所謂的「鐵票」。但「列寧黨」的屬性,近年相對受到忽視。「列寧黨」,是由政治專業戶主宰權力組織(政治局、中常會等),它雖有聆聽基層意見的機制(小組會議),但最後還是由個位數的菁英壟斷,若其中一位總攬黨政軍特警,便成了獨裁,這種模式叫「民主集中制」。問到底,就是集權。而中國國民黨,一九二四年改造之後,就確立了由上而下的「列寧黨」。

兩蔣來到台灣,為了反共抗俄,又提出「革命民主政黨」一詞,但「列寧黨」換湯不換藥。六十多年來,國民黨的權力運作,選拔幹部梯隊,唯有從「列寧黨」的角度才得以理解。而且,從屢次敗選反應來看,名列高幹名單者永遠抗拒改革,攔阻該黨向民主政黨轉型,否則這一類人的「權」與「利」就保不住了。國共交流以來,甚且成為鋪陳兩岸政商串聯的特權身分。此所以,該黨「新生代」要改革「老生代」,先天上便處於不利地位。「本黨」真要講改革,一定要看清這一點。

每逢選舉,那些名列高幹名單的人,常喊「捍衛中華民國」。其實,他們心中只有「中華黨國」,沒有「中華民國」。「列寧黨」以黨治國,他們是以黨治國先鋒隊,基層黨員、普羅大眾只是啦啦隊。總之,他們真正捍衛的,不過是自己的特權地位,所謂的「鐵票」只是他們的「票奴」。「本黨」要從外來政黨走向在地化,非得自己將「列寧黨」的根刨除才有機會啟動。否則,「政黨法」等轉型正義工程,就要從旁協助開通道路。

另外,國民黨威權統治下成立的民主進步黨,並非仿效歐美國家的柔性政黨,反而仿效了國民黨這個剛性政黨,黨綱黨紀如山。甚至,台灣的其他政黨,不乏小「列寧黨」。這是台灣民主邁向成熟的隱憂,以故有識之士談論「政黨法」,皆同意必須參考德國二戰後制定「政黨法」前例,強制要求政黨內部民主秩序、經費來源公開、不得有礙民主秩序或危害國家存在。有鑑於台灣面臨「裡應外合」危機,此一「民主自衛機制」確屬必要。

面對黨內改革呼聲,國民黨「老生代」又是指責「新生代」也是既得利益者,又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質疑何不出走組黨,不一而足。那些「黨國之子」,捍衛自己的「權」與「利」,比總統大選還要積極。國民黨的改革力量要「救黨」,就得選對戰略對症下藥,結合新國會的進步力量,一舉完成黨內民主、黨產歸零、在地認同等改革議題,同時徹底防止台灣出現「危害國家」的政黨。如此,國民黨才有機會浴火重生,這個「民主黨」才會捍衛二三○○萬人所組成的國家。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