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才是最大輸家

     
作者:林泉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民黨在本次總統與立院選舉嘗到「歷史性大潰敗」,已是不爭的客觀事實。然而,倘從本次大選對台灣社會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抑或將視角置於大選反映出「中國崛起」下包括「天然獨」在內台灣社會對中國離心力的急速變化來看,則如假包換的最大輸家恐怕是北京。
 
自從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表面上似乎都是藍綠之間的對決,實則不願意坐視的北京也暗中「參與」了大選。一方面是因為兩岸關係一直成為大選的主要焦點,另一方面則是北京或直接干預台灣選舉,或放話以企圖左右大選選情所致。
 
時至四年前的總統大選,北京開始有了明確的支持對象。一方面是由於在馬英九總統主政後兩岸開啟了歷史性雙向交流,符合胡錦濤的「兩岸和平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因為馬總統克制批評中南海所致。因此,北京以認同「九二共識」為前提,暗中動員台商返台投票,又向財經界施壓,導致王雪紅等齊齊站出來挺「九二共識」。結果北京挾「經濟牌」的策略奏效,成功左右了選情,馬英九順利連任。
 
然而,台灣社會對馬總統推動的兩岸和平與經濟一體化政策的態度,以「太陽花學運」為分水嶺,從原來的正面肯定,逐漸變為負面否定。原因是台灣主流社會擔憂「中國崛起」下隨著兩岸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共會利用其龐大的經濟力量來干預台灣政治的自主與改變台灣社會的價值。
 
對台灣社會的此一變化,最難掩錯愕神情的恐怕是北京。過去三十多年來中國在籠絡台灣民心問題上不得其門而入之後,好不容易找到「經濟牌」這一竅門,最終卻因愈發強大卻繼續維持專制、反民主體制的中共未能獲得台灣人民的最終信任而破功。
 
本屆大選前發生了衝擊兩岸三地關係的香港銅鑼灣書店負責人的「被失蹤」事件及周子瑜「台獨」風波。此二事件不過是「中國問題」的兩個小例子,卻對蔡英文與民進黨在選前最後階段氣勢的鞏固及進一步上揚扮演了臨門一腳的角色。
 
回溯過去三十多年來北京苦心經營的對台政策,觀其最基本的目標,不外乎:一、希望台灣人民更支持統一;二、希望台灣人民更想當「中國人」。然而,檢視過去三十年來的各項民調,不難發現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台灣人愈來愈不想與中國大陸統一,也愈來愈不想當「中國人」。本次大選結果所揭示的,正是中共多年來對台政策的徹底失敗。
 
放眼未來,時下「天然獨」年輕世代的精神面貌,更是讓北京無法樂觀。在「經濟牌」失效的今天,北京在籠絡台灣民心方面已無計可施,唯一可以突破的方向,或許正是自我改革,將自己發展成一個自由、民主、開放的中國,以重新吸引台灣。誠如宋楚瑜在選後感言中對中南海的忠告:兩岸的距離,不是海峽,而是民心。
 
然而,對仍然堅持權力至上的中共而言,從它對壓制香港民主運動的強悍態度,也看得出這又是絕不願意去努力的方向。倘若如此,台灣當然也只能繼續地「愈走愈遠」了。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