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出賣魔法阿媽?

 

近來在 PTT引起熱議「被金馬獎背叛的《魔法阿媽》」,除了經典台詞「不要把阿媽賣掉」之外,你還記得多少呢?魔法阿媽除了是商業性質較濃厚的冒險故事,其中也包含了世代差異、傳統信仰、本土語言。敘事起承轉合明快,也有令人莞爾的幽默橋段,實屬台灣難得的長篇動畫。

當年評審批評魔法阿媽是鼓勵迷信、怪力亂神,筆者完全無法苟同。以日本而言,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曾隱約表示,他設計中的白色極簡概念,是從日本文化中發現大量而多樣的「白」;音樂中,也可發現傳統音階和現代音樂的融合;電影方面,小津安二郎圍繞在日本傳統的家庭觀,其中榻榻米視角更讓不少國際電影人為之著迷。除了日本,最近正夯的影集冰與火之歌,作者也是參考大量西方歷史、神話和基督教文化,才能化作風靡全球的影劇。

當他人積極的在自身文化中尋找創作的動機和靈感,台灣卻不少人怨嘆自家的戲劇走不出國際,雖然製作經費也佔了很大因素,但我們或許都忘了,讓我們走不出去的,其實是台灣內的某些人。

主流媒體一直都有污名本土文化的傾向在,這是一種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的鬥爭,目的就是要普羅大眾覺得「凡是本土,必然低俗」。於是,原屬於台灣的文化,受到中華文化的宰制與詮釋。我們時常在電視劇、國片裡,聽見主角「字正腔圓的國語」,而草莽氣息濃厚的配角或反派,罵起髒話來,八九不離十用的是「台語」。系統性的污名本土文化,目的是要讓我們失了根,失去文化上的自我定位,更造成了認同錯亂。

十八年後,經典動畫片魔法阿媽雖然在網路上獲得平反,但又有多少作品已死在灘頭上?若當年《魔法阿媽》能獲得藝文界肯定認同,那麼現在的藝文產業又會是何種光景呢?我們還會有這麼多的問題,需要「借問眾神明」嗎?

(作者為內科醫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