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拼音 連結什麼名「堂」?


李道勇/城南文史工作室

1931年,台北帝國大學「語言學研究室」出版《新港文書》,該書收錄的原件,書寫1683~1813年,南部平埔族的歷史社會狀況,它是漢字以外,最早出現的文字,也是第一個出現的羅馬字書寫系統。荷蘭、西班牙走了之後,台灣的書寫系統又脫離拼音系統;日本時代雖用平假名拼音書寫,但與羅馬拼音截然不同(但羅馬拼音原民聖經仍留在偏鄉)。但國民黨統治時期,禁止原民教會使用母語聖經,台灣人又被迫使用另一套注音符號拼寫,連各族群說母語,都要被罰。

2005年,教育部與原民會頒布「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自此,台灣原住民族又能像其他外國人一樣,借用「羅馬字」拼寫「原住民語言」,但很多人卻已不習慣羅馬拼音,台灣人走了300餘年冤枉路。

如果我們持續17世紀以來的書寫傳統,保持原住民族姓氏,藍統還能指責我們用羅馬拼音書寫姓氏?還能誣衊我們「消滅中文,消滅中國姓氏,消滅中國意識,消滅台灣人的中國靈魂」?

受到漢化的因素,原住民族群放棄了原本的姓氏和命名方式,改用漢姓的過程中,又奉送祖譜,產生了許多漢人、平埔族,姓氏混淆的狀況。

乾隆23年(1758),諭令歸化平埔熟番賜姓:潘、蠻、陳、劉、戴、李、 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他們如果仍用羅馬拼音書寫,也不至於連結什麼:陳(潁川堂)、王(太原堂)、張(西河堂)、黃(江夏堂)、李(隴西堂)。

如今高雄市內門區木柵里姓「力、東、蘭、買、兵、蒙、及、机、雞、姬」的,都是西拉雅族,要連結什麼堂?如果非要不可,我建議內門堂或高雄堂。

< 資料來源:《民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道勇

李道勇
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