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自由的人們應相互關照

 

這幾天網上都在談立陶宛,國人突然對這個原本很陌生的國家,產生了好感(可惡,我竟然連一瓶啤酒都沒搶到)。我對於立陶宛的印象,來自於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那一年,大家關注的焦點,第一,是我國成棒隊一路挺進到冠軍賽,第二,喬丹領軍的美國男籃隊一路勢如破竹般的殺進冠軍賽。

棒球就先不說了,總之,球迷都知道郭李建夫很猛。而籃球,那時著迷NBA因此看著美國隊大勝當然很爽,但因為球賽如同秀場,反而失去球賽的緊張感。也就在那時知道了立陶宛原來是籃球強國,而且在銅牌戰中,打敗了獨立國協,後來的俄羅斯。

那場勝利,對於剛剛獨立的立陶宛而言,相當具有重要性,舉國歡騰,在球場上回擊曾經在1944年起,讓立陶宛失去獨立地位的俄羅斯,這當然很重要。

立陶宛的歷史很複雜,我昨晚讀了一篇紐約時報的報導〈我外祖父是立陶宛的民族英雄,但他也是納粹〉,那是一段發生在1940年代的複雜歷史,在德國與俄國的相繼入侵過程中,立陶宛人成了屠殺猶太人的幫兇,據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猶太人遇難。那時,立陶宛出身最著名的猶太人、小提琴家海飛茲已經出國,否則二十世紀的小提琴演奏家的歷史,將失去最輝煌的那一頁。從這些線索再找到了以色列太屠殺博物館中的那些苦悲歷史的細節,集中營的大規模屠殺,讓人看來毛骨悚然的照片。

蘇聯統治立陶宛後,有數千個立陶宛家庭被流放,獨立後,一個民主的政權,必然要面對自身轉型正義之路,除了前蘇聯問題,猶太人屠殺的歷史也免不了被討論,看起來國內意見也並不一致,但基於基本的人權與歷史正義的問題,這個國家在獨立後,還是面對了很複雜的歷史傷痛。

因為如此,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所說的「愛好自由的人們應相互關照」,我們應該有著可以彼此共鳴的體會。

 

< 資料來源:謝仕淵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謝仕淵

謝仕淵
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