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投行為何退出中國?

20230720 華爾街投行為何退出中國?

2004年6月,矽谷銀行(2023年倒閉)率領了包括紅杉、凱雷、經緯、KPCB、NEA等20多家美國知名風險投資公司到中國尋找投資機會。那次商務之旅過後,紅杉中國、啟明、光速中國、DCM中國紛紛成立。此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快手、攜程旅行網、如家酒店,美元創投基金的投資幾乎包含了所有中國網路領域的龍頭企業,而它們的全面崛起離不開這群創投的風險投資。中國網路行業各個領域的龍頭企業,也在上市後給這堆風投基金豐厚的股價回報。

2023年6月初,紅衫中國被紅杉資本宣布獨立。不但紅杉中國的英文名字從Sequoia China改成中文拼音的HongShan,獨立後的中國公司更將停止與原本在歐美的母公司共享IT、財務和會計等後台支持。

最重要的變化是,2024年3月以後的紅杉中國,將不可能再募集美元創投基金,這意味著未來歐美的技術與人員支持,也不會再透過美元創投基金流入中國的新創公司。

《華爾街日報》曾訪問百度的長期投資機構,請教它們成為百度長期投資人的心態,基金經理表示:「在美國已經有谷歌的企業成功模式之後,在中國這樣的封閉市場再玩一次,只要照抄相同的發展模式,就可以有類似的長期回報。」

過去中國的創新企業,就是按這個邏輯養出來的。搜索引擎谷歌成功之後,在中國就有了百度;網路商場亞馬遜崛起之後,在中國有了京東與阿里巴巴;Uber之後,在中國有了滴滴出行;特斯拉電動車成功之後,在中國有了小鵬、理想、蔚來。

中國模仿企業的橫空出世,永遠比美國正版晚了3年到5年,原因就是這群美元創投基金幫忙找錢又找人,在中國複製出相應的中國版本,然後在中國政府市場保護政策之下,成長壯大。

它們最終的歸宿就是到美國上市退出,美元資金投資初創企業,在美國上市後大賺美元資金,然後為期6年到8年期的創投基金就結束運作,這是華爾街在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標準的獲利方程式。

2023年上半年不只是紅杉中國被獨立,在產業鏈上負責幫華爾街出股票的一群大型投資銀行,也開始退出。2023年的香港股市表現不佳,原因在上期說過,中國如果要保住人民幣匯率,阻止資金外流,在香港的資產價格,就要因為港元利率大幅上升而被犧牲掉,不論是房地產市場或是股票市場都是如此。

美國的高盛證券與美林證券因此放棄了重要的新股上市交易,這在以往的年代極其罕見。新股上市是一切企業金融的根本,上市前有輔導費用,承銷上市時會有服務費,企業上市同時還會有融資需求,因此也有貸款業務的收入,券商的自營部門要負責次級市場的交易造市活動,同時有機會賺到可觀的資本利得;一家投資銀行放棄新股上市業務,等於承認它要退出整個市場。

下略

……

外資為何不想玩?

因為……

……

上略

A股的本質是中國的基本面,中國的流動性;港股的本質是中國的基本面,美國的流動性,因為港幣有緊釘美元的聯繫匯率。以前A股相對於H股長期有40%的價差,是為A股港股溢價指數(Hang Seng Stock Connect China AH Premium Index)。這個溢價意味著人民幣一旦開放自由兌換,合理的人民幣匯率就是10元兌1美元的意思。

因此,接下來香港股市只可能有兩種走法:第1,改用人民幣交易,股價向A股靠攏,全面反彈,但是沒有流出境外的自由,因為這個價格不是國際市場價,而是中國境內的自嗨價;第2,繼續用港幣交易,但是忍受港幣背後缺乏美元支持的高利率,讓股價打折再打折,直到完全喪失募集資本的功能。

選項一明顯是維持中國金融體系運作的較佳選擇!但是對所有外資來說,不論是1或2,差別就是拿不回資金,和拿回少量資金的區別而已。

 

< 資料來源:印和闐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