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形勢,離析現象

 

蔣氏黨國之後,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分崩離析有跡可尋。首先是一九九○年代,台北巿長開放民選一役,趙少康以新國民黨連線繼而中國新黨,挑戰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黃大洲,三人競逐,造成陳水扁當選。

中國新黨成員大多出身反共愛國聯盟,是右傾政黨。在台北都會區短期有一定政治聲量,議會及立法院都有些成員。一號高速公路圓山段十八標弊案後,清廉形象破滅,暴起暴落。

二○○○年總統大選,中國國民黨提名連戰,宋楚瑜不服,脫黨參選。連任台北市長失利的陳水扁,再託中國國民黨分裂之利,當選總統。二○○四年連宋搭檔競選,仍然落敗,陳水扁連任兩屆總統。馬英九繼之兩任。蔡英文兩任。二○二四年總統直選第八屆,但中國國民黨仍未台灣化,反而傾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同否定蔣氏黨國的反共基業。

趙少康反李登輝,係外省精英殖民意識作祟。宋楚瑜原為李登輝左右手,權力野望且輕視不盡外省人的連戰,壞了大局。但李登輝以台灣人終未能讓中國國民黨台灣化,台灣的後黨國時代民主化跌跌撞撞,確實是「省籍」,或更確切地說是「中國意理」和「台灣性」的衝突。這樣的中國國民黨已不適合民主化的台灣。

中華民國以流亡政府實存於台灣,在聯合國失去席位後,仍不能認清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是中國的現實。一個人民直選總統的政治體仍然存在「國家」地位不明的原因在此。蔣氏父子留下的難題,形同困局。

二○二四年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人選的困局,在於侯友宜和當年的黃大洲、連戰沒什麼兩樣,但他進退更失據,四不像。被提名後不適格性,民調暴跌;挾金權勢力的郭台銘即使沒有中國國民黨籍,仍被視同黨人,欲取而代之。後蔣時代,缺乏強權領導的黨,亂成一團,是必然的崩解之路。柯文哲亂中取勢,混水摸魚,機會主義者乘虛而入,是走一步算一步的免本生意,對民主化後的台灣國家建設只是破壞力量。

朱立倫口中牛鬼蛇神的地方派系,大多議長原是中國國民黨的腳與手,長期支撐其政權,把政治當成生意做,利益型態大於意識型態,二○○○年總統大選,大多投靠宋楚瑜。侯原不同流於牛鬼蛇神,更與韓國瑜掀起的怪旋風遠之。郭台銘取而代之,成為致命的吸引力,瓦解本來就缺乏黨格黨魂的中國國民黨。侯在末路,欲擁抱他曾拒否的勢力,但遲了。中國國民黨分崩離析,是歷史的必然。君不見,流亡殖民意識論的上層群落早已向亡其黨國的中國共產黨表態,台灣這種剩餘價值又算什麼?這樣的政黨不分崩,不離折,歷史能前進嗎?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