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論,國家觀

 

台灣的政治困局常常在民族論的陳腐巢臼糾葛,說什麼「兩岸都是中國人」,「兩岸一家親」等等。國家不等於民族,這已是幾百年的發展現象,從前世界有幾個國家?現在世界有幾個國家?一民族多國家,一國家多民族,已是世界的現況。

所謂「中國人」,是取自「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共同頭尾,其實是「中華民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的斷章取義。更別說中國有漢、滿、蒙、回、藏,所謂的五族共和說,更有各地域的「本省人」、「外省人」之分,中日戰爭時人口遷移出現的詞語,延伸到戰後台灣。

近代國家已經是立憲國家,不盡是舊帝國。看看海峽兩岸,中華民國也罷,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罷,黨政軍關係人都喜歡移民,宣誓效忠美國,或其他自由民主國家。從原初大英帝國子民創建合眾國,到現在幾乎含納世界上所有國家、不同民族為國民。標榜人民共和的中國,還在強調後設的中華民族論,真是荒天下之大謬!

台灣不只原住民+早期移入:福建、廣東為主,已認同台灣的台灣人;二戰後,特是中華民國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分仍在流亡、殖民性的「外省人」;更有新移入者。各自民族論已不符新的、現實的國家觀,美國是借鏡。台灣、中國都人有另易國家認同,成為美國國民。

台灣要有自己的民族論,新的民族論;也要有自己的國家觀,新的國家觀。台灣的總統選舉要有這種新視野,這是檢視候選人的重要指標,是否適格的要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既有民族論和國家觀相互矛盾、衝突,不應成為生活在台灣,對新國家有憧憬、有想像、有期待,想追尋的人們所繫。民族不等同國家,家族不同於家庭,已是常識。民族論和國家觀也許應該有新視野。

若說台灣與中國具有民族的某種程度共同性,或許成立。但台灣與中國不盡是同民族。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有歷史因素也有現實因素。台灣既已結束黨國時代,成為民主化的生活在台灣的國民國家,不應再沈溺於國民黨中國和共產黨中國的歷史情結。獨立的台灣和獨立的中國才能形成相互鑑照的榮光,展現民族論與國家觀的新視野。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