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後台灣的國家僵局

 

台灣的民進黨承續李登輝總統時代,經由修憲形塑的中華民國,但習慣黨國體制的中國國民黨殖民意識論群自認失去他們的「國家」。這應是二○○○年政黨輪替後,台灣的政治難題。經過六任三次政黨輪替,情況愈演愈烈。

戰後,長期以反共為國策,標榜堅守民主陣營卻實施戒嚴宰制。中國國民黨藉此壟控了(一九四五–一九九六)的五十一年統治權。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經由直選,再維繫了四年政權。他經由修憲嘗試以中華民國台灣化維繫國家的實存,並以民主化建構政黨輪替的可能性。

儘管這不盡符合台灣不屬於中國而確立為台灣的國家條件,但折衷方案經由民主化促成台灣國家化,應是李登輝「寧靜革命」的用意,保守取其穩健。李登輝藉以回報蔣經國知遇的籌謀,並未得到流亡殖民體制的支持,甚至被迫離開中國國民黨。

中華民國要台灣化,蔣氏父子可實現。蔣介石不可能,蔣經國或可能,可是時不予人。若蔣經國與李登輝合力將中華民國轉型,或許寧靜革命真正能成為世界政治史的佳話。可惜,蔣後的李登輝並無力真正帶動仍存流亡殖民性黨國的轉化。

二○○○年,連宋競逐總統大位,李登輝左右手反目相向。宋既輕視連,流亡殖民意識論群也不相信連的中國性。連宋相爭,漁翁得利,政黨輪替提早形成。李登輝被連戰趁勢逐出中國國民黨,二○○四年,連宋配再戰,連戰連敗。連去中國表態,被流亡殖民意識論群擁抱。中國國民黨的台灣性不盡可信,馬再續政權八年,更露出馬腳。

馬後的中國國民黨虛構「九二共識」,雖然習近平已定錨沒有「一中各表」,中國國民黨仍無無法擺脫中國牢結。習近平的指導性已超越蔣經國教條,台灣的國家僵局形成於中國國民黨俯仰中國共產黨的病理。

中國國民黨心目中的國家,台灣不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台灣。即使亡中華民國是中國共產黨,也寧愛中國,不愛不是中國的台灣。轉向中國輸誠表態,意在拋棄昔日附隨蔣氏黨國反共的罪責,兼有戴罪立功之意。民主化以後台灣的國家僵局在此,建構中存在著解構的病理。人民直選總統,即將進入第七屆,真正的台灣國家共同體形成,似仍在未定之天。台灣擺盪在台灣的台灣或中國的台灣,形成不安的國家僵局。

(作者是詩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