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實現的繁榮:中國的兩岸經濟融合詐術

 

中國商務部日前再砍ECFA早收清單,並稱正在研擬進一步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及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消息一出,本已因選戰受到激烈爭辯的兩岸經濟議題又再度掀起新一波討論熱浪,為數不少的言論因擔憂逐步失去中國市場,致臺灣產業衰敗、經濟衰退,故大力主張我國應順應對岸之要求──承認九二共識(甚至是一中原則)以尋求兩岸經貿磋商。

中國商務部日前再砍ECFA早收清單,並稱正在研擬進一步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及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路透社)

且不論此種思考模式中底層的政治邏輯,諸如認同兩岸一家親、促統思想等,純自經濟發展角度觀之,會出現此種主張,不外乎是認為中國市場規模龐大且經濟實力強大、兩岸文化語言相通交易溝通管道較為通暢及兩岸產業互補,如兩岸經濟相互開放,不僅台灣可於對中貿易中獲取大量利益,經濟融合亦可使兩岸共同繁榮,大幅改善我國民生。

上述主張實與中國於實施對台經濟統戰時慣用的口徑一致,若觀察中國發布「惠台措施」常有的說詞,可以發現諸如「中國(或某行政區)經濟發展長期穩定向好,動能充沛、機遇廣闊、對台合作優勢明顯,盼台灣同胞積極參與擴大交流合作及深化融合發展,積極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進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以實現共同繁榮」等論述不斷重複出現。實際上,類似論述也常被中國官方用於推進「一帶一路」的大外宣當中。

惟兩岸經濟融合是否真能為台灣帶來前所未見的繁榮?在筆者看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具體而言,若為尋求兩岸合作而承認九二共識,未來勢必將走向如同香港一般的「一國兩制」,而在「回歸」中國後的香港經濟,基本上全被中國中央當作內地經濟發展的嫁衣,說好聽一點是溝通中國與西方世界的金融經貿橋梁,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切都遭中國內地榨取利用,在英治時期建立完善的金融、司法體制,在短短20餘年間全遭消耗殆盡,最終甚至面臨經濟衰退的窘境。看似美好的「一國兩制」,卻讓香港付出人民變窮、房價飛漲、社會對立及自由受限等代價。

即便兩岸並未統一而無「一國兩制」的問題,亦不代表經濟融合可以為台灣帶來繁榮,否則一帶一路怎麼會為其他國家帶來債務陷阱?義大利為何會退出一帶一路?與我國斷交的宏都拉斯為何白蝦養殖業反而面臨崩潰?歷史的種種經驗都告訴我們,中國政府所謂的普惠措施,大多是為騙取政治影響力,或是欲對外行「經濟殖民」之實的糖衣毒藥。因此,若再考量政治因素上的不利,台灣完全沒有必要進一步尋求兩岸經濟融合,逐步脫離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絕對是正確的方向。更何況在半導體愈發重要的現代,究竟是我國需要中國,還是中國需要我國,還尚未可知。

(中國大陸研究所研究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