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價波動的原因

【蛋價波動的原因】

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 350 顆蛋,大約每人每天都要吃 1 顆蛋,對雞蛋的熱愛度可說遠高於其他國家。

但自從去年人為導致異常的缺蛋恐慌後,很多人便開始關注為什麼台灣的蛋價經常有漲有跌?其實排除人為炒作因素之外,雞蛋的價格本就會有自然波動,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 雞太熱 / 雞太冷:蛋雞適合產蛋的溫度為 13-24 度,近年極端氣候影響下,氣溫時常白天還在過夏天、晚上就得穿冬衣,連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對溫度敏感的蛋雞?因此高低溫會減少產蛋量,價格自然也會上漲。

2. 雞生病:台灣的種雞幾乎由美國進口,2022 年全世界爆發大型禽流感疫情,總計有 6536 戶養雞場受到 H5N1 病毒侵襲,導致全球都在鬧蛋荒。另外台灣的養雞場多半採用傳統籠飼,雞隻之間空間擁擠,一旦發生疫情就容易傳染,幸好當時在農民與防疫人員全力配合下,僅有 74 個養雞場發生疫情,其中蛋雞場共 15 場,撲殺了 22 萬隻蛋雞。

3. 雞換毛 (羽):換羽是鳥類為適應環境而演化出的自然現象,在換羽期間鳥類不會產蛋。一般蛋雞產蛋時期約為 3 年,為了延長蛋雞產蛋期限,會透過強制換羽手段延長飼養期,換羽期雞蛋產量會下降,有時也會用以調節產量過剩。但長期未汰換的老雞,也會導致產蛋效率越趨下滑,並降低雞隻免疫力,提高罹病風險。

4. 雞食貴:由於國際通膨以及烏俄戰爭的影響,國內的黃豆與玉米又多來自進口,至今雞飼料價格已漲近 5 成,飼料成本又佔蛋雞約 7 成左右,蛋農生產成本提高,造成增加產能的意願下降。

即便有那麼多因素會導致雞蛋價格波動,國內產蛋量仍大致足夠,會有大波動多半是人為因素導致,例如上游蛋價貴,下游不願以較高價格收購;或者盤商會選擇優先供應購買較穩定的餐廳等契約客戶,導致零售市場上看似缺蛋。

另外農業部未來也會透過韌性經濟家禽產業升級計畫,協助傳統開放式雞舍改建為非開放式或密閉水簾雞舍,從根本提升禽場生物安全及抗溫度變化能力,以提升經營效率,並確保蛋農收益及兼顧消費者權益。一些大型通路如家樂福也宣布 2025 年起停售籠飼蛋,相信也可以加快蛋場轉型的速度。

參考資料:

- 農傳媒《蛋價波動從何來?臺灣雞蛋供需現況與對策剖析》
- 關鍵評論網《台灣蛋價持續上漲一年,背後成因有哪些?》
- 中央社 / 關鍵評論網《全球性雞蛋減產》系列報導
- TVBS《蛋價漲到歷史新高 背後原因一次看》
- 公視新聞網《蛋價漲到歷史新高 背後原因一次看》
- 環境資訊中心《家樂福2025年停售「籠飼雞蛋」》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迫換羽:用惡劣手段逼出低落產能》
- 願地瓜與你同在《台灣人一年吃多少蛋?》
- 維基百科《換羽》條目

instagram.com/p/C3W…

 

< 資料來源:issue.monster_awww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