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伯洋相關文章

抹黑認知作戰

抹黑認知作戰

  台灣正在面臨中國系統性的攻擊,包含中國在金門擴張執法權(法律戰),增強海巡的壓力(心戰),以及透過網路影音或統戰系統帶風向(輿論戰,俗稱的認知作戰)。面臨這個「三戰」,台灣可說是毫無抵抗能力,而中國也打算在五二○以前,徹底讓新政府難堪。 今年在國防部的業務報告中,提到「中國官媒」以及「在地協力者」如何在台灣「帶風向」,然而這樣的講法有一個問題—到底誰是在地協力者?目前根本沒有一個標準。最後,這會形成政治人物之間在互扣帽子—隨口一句在地協力者,便會引起對立,最終形成混亂。而這個混亂,正是中國想要看到的。 那要怎麼避免這個對立呢?簡單來說,我們應該對「事」不對「人」。重點不是這個人是不是在地協力者,而是整起事件從頭到尾的操作,可能是中國認知作戰的「分數」有幾分。愈高分,我們就愈需要應對機制,至於參與者是在地協力者(agents),還是只是有用的笨蛋(useful idiots),就不是那麼重要。 要怎麼打分數呢?例如金流是否可疑、散播謠言者的隱蔽、潛伏、或持續程度、目標對象是否為中國所標記等等。我在學界撰寫的報告總共提出八個標準,這些透明的標準,才是建立民主社會的基石。對事不對人,才有辦法讓大家彼此合作、共同抵抗敵人的入侵。 然而,這樣標準的提出,就會讓那些想要製造紛爭、對人不對事的敵人們感到頭痛,因為他們見縫插針的機會變少了。所以,鋪天蓋地對認知作戰相關研究的抹黑,在這幾個月完全沒有間斷,重點就是想要塑造成「民進黨認為,只要反對民進黨的都是在地協力者、都是認知作戰」,然而,我所提出的正正相反,我們想要在透明的標準之下,共同建立一個分數機制,讓執法和幕僚單位有脈絡可循,畢竟敵人在對岸,急著把自己人當敵人,不會讓事情更順暢。情報機關需要做的事,跟抵抗認知作戰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 做為政治參與者,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來守護國家與社會。在此是要提醒國人,認知作戰研究不是在抹紅,認知作戰研究是要有系統地「料敵機先」,以此做為社會穩定的機制。 (作者為立法委員)
沈伯洋 2024-03-19
我在質詢中提出八個標準

我在質詢中提出八個標準

我的主張很簡單,可惜台灣有兩份報紙的投書與社論就是聽不懂中文。 我認為,與其一黑一白去定義在地協力者,不如對事不對人,用具體標準去判斷「事件」,所以我在質詢中提出八個標準。藉由這些標準來認定「事件」的分數來應對,比找在地協力者好。 短短幾句話而已,而且我還是主張在地協力者定義不清楚的人,現在變成「沈伯洋在抓在地協力者、認為只要不利民進黨都是認知作戰」,做影片、投書、社論、樣樣來。 你們根本沒有想要這個國家好。完全沒有。可恥。    
沈伯洋 2024-03-18
大量留言是沒有效率、有錢人的打法

大量留言是沒有效率、有錢人的打法

看到洪申翰委員的臉書被出征,心有不忍,但是我奉勸大家不要急。 我過往比較專注在中囯網軍的研究,但一樣的方法套用在台灣的公關公司當然也不會差太多。 先講結論:大量留言是沒有效率、有錢人的打法。 我舉圖中當作一個例子,這是我最近在看一波輿論的攻防(我就不講是哪一個例子)。左上角藍色是對DPP的攻擊,右下角綠色是DPP支持者防守。可以看到,防守幾乎沒有效果,只是鞏固同溫層而已。 為什麼?兩個原因。 第一、左下角有一塊藍+紅,那一塊是中立網紅,但是在這個事件突然導向攻擊方,獲得極大的聲量,因此把人往左拉。 第二、搭配這個中立網紅,最左下角有大量深藍色,那是機器人,用來幫忙中立網紅做擴散。這邊中囯網軍。 因此,有什麼平常中立的人,突然導向我們嗎?沒有。有大量機器人幫我們嗎?沒有。那這一個議題風向就被帶著走。 不過,這是純網路議題(沒有包含電視),加了電視會更複雜。 至於支持者(酸民)出征呢?在圖的右上角,這種不但效益低,甚至反而讓人厭惡,從而造成抵銷的效果。想想,對方一天造晚造謠,也常常有人過去酸,會改變整體結構嗎?不大。也因此,不是不能,但就是不要讓自己太消耗。      
沈伯洋 2024-03-17
PMESII spectrum 混合戰應用

PMESII spectrum 混合戰應用

PMESII spectrum 混合戰應用 只要有研究混合戰,就應該知道,spectrum(光譜)是超級常用的用語。說國防沒有這個用語,那很抱歉,表示這個人的國防專業有問題,如果KMT確定要打這點,我奉陪喔。 混合戰的討論之所以會大量使用spectrum,就是因為應用了傳統的PMESII spectrum架構,所以裡面也才會提到,當每一個軸線(經濟、軍事、資訊等)的光譜。所以我才會在質詢的時候建議國防部,資訊類的「光譜怎麼認定很重要」。 結果現在國內公關公司要打我「自創名詞」,可以喔。這方面我發過不少論文和研討會,我很願意討論細節。事實上我在質詢已經提出八個光譜認定標準喔。 附圖是美軍、北約等等在討論混合戰的文件,短短30頁出現23次spectrum喔。還是說現在要改打,說美國和北約都不懂軍事、自創名詞?    
沈伯洋 2024-03-15
在立院一個多月的雜感

在立院一個多月的雜感

在立院一個多月的雜感 1. 好多議題,一個結束,兩個馬上跟上來,完全沒有喘息空間。被洪流沖著走又要保持好初衷真的需要毅力。 2. 爾虞我詐不少,壞人很多,相比之下學術界和補習界好像還好。我自以為遇過很多壞人結果我錯了。 3. 我有時候跟別的委員打招呼太大聲(委員早!)會嚇到對方。 4. 常常會來不及吃飯。 5. 可以即時回應事情雖然很好,但會力不從心,幸好有一堆隊友carry。 6. 委員的專業取決於助理的專業。 7. 價值排序更重要了,因為想要改的事情太多了。 8. 好幾個人真的是有攝影機和沒攝影機是兩個完全不同人格。有麥克風跟沒麥克風也是兩個人。Literally上一秒還在跟你哈拉,下一秒拿麥克風六親不認。 9. 真的很像大學,有福利社、有兩個學期、同黨的伙伴很像一個班級。然後也有別的班級努力在完全不同的方向。 10. 然後要很混或很認真也完全取決於自己。說真的我也完全理解為何有人很混也照樣可以選上。 11. 真的要權衡各方利益,雖然早就知道了,但還是比想像中更難一些。 12. 要很早起,本來是我最難適應的地方,但是後來很快解決,因為每次聽到造謠和聲音就整個腎上腺素來了。
沈伯洋 2024-03-14
警告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警告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常看我臉書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很常講法律戰。我再整理一下。 1. 輿論戰(認知作戰)和法律戰是互相搭配的。 2/14 中國否定三無,這是否定前提的開始,標準輿論戰(製造前提,否定事實)。 2/17 中國藉此否定台灣主權,標準法律戰第一步(限縮你權力)。 2/18 中國開始常態性質法,法律戰第二步(擴張執法權力)。 2/18 王毅發言,升高到一個中國層次。定調「反對台獨」。 2/20-24 回歸輿論戰(第二次),把反抗論述打掉,開始作假對話圖、放假影片,並且在地協力者(學者、政治人物一堆)開始應和(抹黑期)。 接下來會是什麼呢?很簡單,輿論風向成熟以後,就要進入法律戰第三步:協調並承認。讓中國的擴張執法變成「被承認的法律事實」(協調期、承認期)。 第四步,如果協調成功,不會結束,一定會再發動一次輿論戰。比如說宣染原有議題,加碼其他案件,並進一步再擴張法律管轄權框架。(加碼期) 第五步,根據新的輿論戰,再度制訂新框架。我認為中國會推出新的內國法,什麼國家一統法之類的類似名稱(法律戰最終)。 製造前提->限縮權力->擴張權力->抹黑->承認->加碼->法制化 以前作為一個學者,就是一直警告而已,現在位子不同了,必須趕快補破洞。 (一)針對第一次帶風向,絕對不可掉入對方框架。對方說漁民,我們應該強調是走私船,這個是應對問題。台灣官僚體系真的比人民還需要上課。 (二)針對法律戰,要有我們的法律定義應對;亦即只要擴張執法出現,即進入XX模式。這個模式類似武裝衝突法或反恐法,我上個月受訪就有說,我會儘速提出這個法案。 (三)針對抹黑輿論戰,比較重要的是,因為有在地協力者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直接修反滲透法,讓(二)的模式出現之後,倡議中國官方者的四類人,必須要有查緝金流等法律授權。這個大概已經準備好了。 (四)另外,最好的反制措施是常態性公布執法影片,這是整個2023年菲律賓的作法,我們必須要趕快讓衛星+監視器變成常態性,並且制訂我們自己的FM100-20。說真的,我最害怕的就是連這個前提都是被設計的,那一開始的應對就真的是大問題。 (五)針對最後一波的法律戰以及輿論戰,必須依靠堅強的人民意志。 我知道國會沒過半很難做,但我也只能都先準備好,並且警告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以上報告。
沈伯洋 2024-02-28
不要被帶風向,密切注意台灣應和者

不要被帶風向,密切注意台灣應和者

剛剛接到記者電話,主要是因為國台辦又出來。 國台辦,或者說共產黨,擅長否定前提 ,然後在發出質疑。今天海巡的執法,前提是因為越界、拒檢、蛇行,最後海巡依法行政所造成。故意忽視這個前提,然後指責台灣暴力。 團客的事情也是。中國先禁團客在先,並且更動M503,導致我國做出反制,但中國和台灣在地協力者,只會故意一直討論我國反制之後造成的損失,你們為什麼不問中國先造成我國什麼損失? 中國想用這樣的輿論風向,最後目的就是要 1. 利用機會讓執法擴張(巡航等),向台灣推進,造成既定事實。 2. 再用既定事實去交換地方利益,比如說提出offer,說金門或其他地區中國先開放團客,製造中央不力、只有地方能溝通的矛盾假象。 我們能夠做的: 1. 不要被帶風向,密切注意台灣應和者。 2. 立法制訂中國法律戰SOP,以後一發生,法律馬上生效特定措施。 3. 儘速在地面/網路集結台派,接下來場場硬仗。有一些措施會慢慢來進行。  
沈伯洋 2024-02-21
禁團令的法源

禁團令的法源

【禁團令的法源】 很多人對中國法律戰不瞭解。中國的法律戰是搭配輿論戰而生的,最終的目的都是要限縮台灣地位、限縮台灣權力,擴張中國權力,利用法律讓中國「師出有名」。 例如,中國當時要發給台灣人民居住證,就是要擴張權力行使,讓台灣主權界線模糊;屏東釋迦的事情也是,讓認證變成是中國在認證(其他農產品都有一樣的問題);中國片面更改M503也是在灰色地帶遊走,並藉由不讓團客來台施壓。 最後再藉由台灣的在地協力者帶動輿論。 如果大家還記得,中國在2016還直接規劃旅遊團只去國民黨執政的八個縣市。只要某些縣市認同,中國就開綠燈,這樣做法可以直接侵蝕台灣主權(然後還是每四年大家都會在那邊講說地方選舉跟統獨無關)。 因為中國可以自己創造法律基礎,使得他要做這些措施完全沒有顧忌,可以肆無忌憚地進行。作為被法律戰的被害者台灣,由於我們是民主國家,一個一個應對幾乎是沒有辦法,也因此會發生這次的現象:台灣想要反制,還要尋找法源基礎,嘗試解釋舊的法律來應對新的M503狀況,捉襟見肘。 因此,現在是應該要有一個通盤的應對中國法律戰方式,在符合憲法以其他法理原則之下,訂定通盤性的法律戰對策,並藉由立法方式堅實法源基礎。 這次禁團令事件,這兩天看到國眾兩黨發聲關心法源基礎,覺得是正確的一步。希望在台灣推出相關抵抗中國威脅法令的時候,尤其是應對法律戰的部份,國眾能延續這個精神,團結一致對外。 國會調查權亦然,如果能夠調查各縣市統戰,以及Tiktok在台經營公關,畢竟這才是立法(反滲透法)需要的調查,希望兩黨也能夠繼續支持。
沈伯洋 2024-02-18
國會調查權的議題其實很簡單

國會調查權的議題其實很簡單

國會調查權的議題其實很簡單 有調查權的,目前主要是檢察官等執法單位,或者弱化一點的監察院。所以該問的是,為什麼還需要另一個擁有調查權的單位?那麼多人都可以調查不會很擠嗎? 比如說作為一個立法委員,我想要瞭解抖音,我可以不調查,而是調閱相關單位對抖音的調查報告。事實上,美國國會議員就是直接請FBI這個執法單位提交抖音的調查報告。別人都幫你調查好了就不用那麼累。 然而,麻煩的是,如果抖音都沒有違法,那執法單位自然可能也沒有什麼調查報告給你調閱,因此,在這個狀況之下,如果立委想要立法管制抖音,又想多瞭解抖音,就可能要靠自己調查了。 也就是說,在符合立委的目的(立法)之下,所產生的調查權,才是目前台灣國會調查權的核心(也是釋字585意旨)。其他的像人事等立法委員的職務,都可能會需要這種調查。這樣的調查權可以輔助立法委員做出更正確的判斷。 然而,這種調查的結果,最終也只是發布報告,沒有什麼的拘束力,畢竟立法院就不是執法單位,國會調查權只是一個協助立法委員能夠更順暢執行職務的一個配套。 當然,我是覺得,很多人可能用了這個調查權也做不出什麼正確的判斷。更不要說那些一天到晚造謠的,我實在很懷疑他的調查能力。但這是個人問題,先放下不談。 好,那麼,現在喊出來的國會調查權,是前面說的這個樣子嗎? 完全不是。這幾天喊出來的國會調查權,根本就是跟檢調類似的調查權,本意就是再創立一個調查單位,然後由一些沒受過什麼訓練的人擔任。最終的目的就是政治追殺而已。 把手段變成目的,有一點法學素養的人應該都不會犯這種錯誤,結果聽說提出的好幾個法學教授。 --- 藐視國會罪的提出也是一團糟。 一個作為輔助的國會調查權,在無法執行的時候要用刑責,基本上就是把國會調查權當作立委主要權力了,如果是這樣,那就修憲。 然而,就算如此,如果立委為了職權需要而做調查,如果調查的不是違法行為,只是釐清事實,那麼被調查的人不配合,充其量就是罰鍰,要限制人身自由(拘提),或者說謊的刑責(有期徒刑),那就是要修憲更改立委權力+法律保留。事實上,在早期討論這些案子的時候,只有一個黨提出來要刑責,根本就是亂七八糟。結果現在變成大家一起亂七八糟。 諸位立委,如果想當檢察官,就去參加國家考試,我可以免費教如何寫考卷,好歹我真的教過許多考上的學生。 真的如果要訂藐視國會,從法益的觀點,以及台灣目前的需求,我反而覺得應該聚焦在內部議場秩序的遵守,立委才是最常藐視國會的,藐視國會保護的是「國會」,不是立委的面子。國外的藐視國會其實範圍很廣,搭配的立院型態也不同,值得做點功課好好討論。但用國會改革來包裝完全法理上講不通的東西,真的沒必要。 想到國親八年貢獻多少釋字,是不是又要回到那個時代了...
沈伯洋 2024-02-17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台灣做好什麼準備?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台灣做好什麼準備?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台灣做好什麼準備了? 我現在演講很常被問這個問題,因此我做了一個圖,把中國整體作戰幾個大方向列舉出來,藉此來看看台灣做好準備了沒。 1. #純軍事威脅:要應對這個,當然就是靠國軍。國防的改革雖然緩慢,但至少是現在進行式。不過我仍然非常悲觀。目前民間的力量偏弱,無法造成壓力。 2. #網路攻擊:中國駭客的能力非常強,高於世界平均,而資安不是只有政府要做,是全民都要做。目前台灣這一塊來說,大家對於資安的不設防可說是突破天際。我們能做的就只有不斷宣導。必要的時候,可能必須立法。 3. #統戰工作:因為兩國龐大的交流紅利與聲量,使得反制統戰工作非常麻煩。連徐春鶯這種明擺著跟統戰部聯絡的,都還可以被考慮當不分區立委,然後我們台灣人還沒什麼反應。我跟朋友當時推的代理人法案就是這樣,即使得到不少立委支持,但各選區反彈的力道大到沒有辦法推,這就是社會現實。 4. #外交戰:台灣的邦交國不斷被策反,能做的就是用非官方方式交盟友,並用一定的法律框架反擊,這牽涉到最後一個法律戰。對此我稍微比較樂觀一點,因為台灣官方和盟友都很努力。而我們民間能夠做的,就是串連更多盟友,讓全世界「認識中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台灣民主實驗室要每年做全球中國指數(China Index)的最重要原因:根據最近研究,大家會當台灣的盟友,不是因為多「認識台灣」,而是因為「認清中國」。 5. #經濟戰:對於中資的審查仍然嚴重不足,中國繞道投資太多,更不要說地方經濟與中國的依賴經濟。台灣每次地方選舉大家都以為沒有中國因素,殊不知中國統戰重點就是地方。選錯了人,就是把地方直接推向與中國經濟結盟的深淵。這邊民間最努力的是經濟民主聯合,是當年反服貿成立的團體,也是最符合反服貿精神的團體(與中國的經濟協議),結果318之後,大家跑去追的政治明星現在對經濟戰的態度是長成什麼樣子,XXX。 6. #情報戰:自從馬英九時代把國安人員從中國叫回來,然後開放中國各單位自由來台灣之後,情報戰可以說是輸到脫褲,等到之後要彌補的時候又發生國安人員的資料外洩(駭客攻擊)。現在要彌補,就是乾脆讓全民能夠有蒐集情報的能力作反制,這也是黑熊學院現在在努力的事,然後我現在和研究統戰的同伴也在編寫情報蒐集的教科書。 7. #輿論戰(認知作戰):不用我說,台灣最慘的領域。一方面跟統戰不設防有關,因為從1949年開始,中國在台灣放謠言不是書面而已,而是在地方上到處透過代理人放謠言,後來才慢慢開始變成買報紙、買媒體、買地下電台,到現在的買粉專、經營中國社群平台,並搭配駭客攻擊。我們民主實驗室從四年多前成立到現在都在研究這些,但礙於資源,無法去發展太多反制方法。 政府雖然針對假消息有一套,但是對於陰謀論可說是很難反擊。這邊能夠做的其實必須跟前面的能力搭配:當大家都能夠有基本的情搜能力,自然就容易辨別有沒有中國在背後操作。必須注意,傳統的媒體識讀可以應對承平時期的資訊識別,但完全無法應對戰爭等級的資訊操作。現在為了能夠更快速地讓大家進入蒐集情報以及反制的狀態,我們已經在開發工具,請大家拭目以待。先講會被中國反攻。 8. #法律戰:台灣基本上應對超級不足,但中國的教科書明擺著就是在打法律戰。那為何應對不足,很簡單,因為沒人研究,所以根本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目前的法律戰,都是五眼聯盟在幫忙打... 最後,要真的反制作戰,事實上要具備一定的 #敵我意識。比如說,沒有敵我意識,國軍有再強的武器也沒用;沒有敵我意識,反制統戰也不會有效果;沒有敵我意識,反制輿論戰也推不起來。敵我意識包含兩個層次:對自己的認識(轉型正義)跟對中國的認識(理解敵人)。 我兩年多前發現這個問題,也因此和朋友創了黑熊學院,為的就是建立最基本的認知,否則講什麼都是空談。這條路走得異常艱辛,甚至一度要放棄,要不是曹興誠董事長大力幫忙,協助建置基礎設施,以及最早的1400多位伙伴伸出援手,我們應該直接滅在半路。 以台灣現在的狀況而言,有太多要做的事,我連帶女兒玩沙溜滑梯的時候,都在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快一點。黑熊學院主要在建立對敵人的認知和基本防禦的工作(後勤),但因為我能力不足,很多人還是不夠認識,更不要說造謠的聲音從不間斷;法律戰基本上沒太多人要做(我看可能直接體制內最快,但需要搭配學者),情報搜集團隊雖然已經在建立,但總覺害怕會趕不上戰爭(而且中國這方面很強大);輿論戰的部份Tiktok成為主戰場已經很麻煩了,更不要講一堆在地協力者;中資相關議題得不到民眾關注,大家可能還更喜歡聽政治人物開直播和跳舞?外交戰算是比較能夠撐住,但需要盟友的士氣持續(不要小看中國策反其他國家的能力);反制統戰可說是一敗塗地,如果大家對這點再不醒來,第五縱隊和假消息就足夠滅掉我們。至於國防,很多軍人是值得尊敬的,國防的問題是在制度,所以可能必須在體制內改革,並且搭配民間已經建立的能量,最後關於資安,我覺得目前只能...聽天由命? 我的工作就是不斷建立這個防禦網,然後不斷地跟國際交流。到今年來說,自認為算是擋了不少,但沒擋的絕對更多。還是希望大家多多幫忙,至少讓身邊的人知道「台灣的處境」,唯有如此,這些改革才能繼續。否則,當大家對現實越不瞭解,我們阻礙就越多,最後就是中國對我們全面壓制與血洗。如果覺得講這些很傷感情,請千萬記得,一時的鄉愿,犧牲掉的是你我身邊的自由與性命。 生為台灣人是很辛苦,但我們台灣是絕對不會倒的。
沈伯洋 2023-11-01
我們家巷口有個惡鄰居

我們家巷口有個惡鄰居

我家的房子大概是1980年代買的,也有所有權狀,但是我們家巷口有個惡鄰居,他一直說我們的房子是他曾祖父住過的地方,所以這個房子應該是他的,他只不過先讓給我們住一下而已。 我們有幾次跟他說這房子不可能是他的,結果他數次在我們門口潑漆嗆聲,我們最後只好報警,並加裝監視器,沒想到不到幾天,監視器竟然又被破壞。因為這個鄰居家大業大,社區許多人跟他有生意的往來,所以警察每次也都是儘量勸和,不想惹事。 最近有個朋友來拜訪我們,得知此事,説要來主持公道,主要也是因為這個惡鄰也影響到他們了。想問問大家,因為目前不可能搬家,所以我應該: 1. 找全家族來連署,叫朋友安靜一點,不要挑釁。 2. 聲明以後絕對不裝監視器,並且把聲明貼在廁所提醒自己。 3. 逼迫爸媽不準購買防身設備與新的監視器,並且聲明家裡預算都應該用在買蛋和青菜。 4. 對外聲明我們與朋友和鄰居都會保持一樣的距離並形成三角形。 5. 妹妹一直說要正面抵抗惡鄰居,所以我打算出一件T-shirt上面寫我妹在認知作戰,這樣我就不會有事。 6. 好好保護並壯大自己,聯合抵抗力量,升高惡鄰攻擊的成本。 我自己是想用第六個方法,但是今天好幾個教授都跟我說前四個才是最好的方案,然後Y T上面有人在用第五種方式抵抗。我書讀得比較少,我想這些知識分子跟網紅一定有什麼理由才是。
沈伯洋 2023-03-13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這可能是我第一次在選舉完沒有特別想要討論民進黨,反而是想要討論國民黨。 以總票數*投票率來說,兩黨事實上跟2018沒有什麼差距(國民黨甚至少了更多一點,但應該只是因為民眾黨/無黨籍分票)。說簡單一點,就是回歸地方選舉的常態,唯一比較不一樣是投票率又更低了一點。 國民黨身為反對黨,其實不太把主軸放在全國議題(如抗中),迴避了中國的任何討論。以往地方選舉還會有一些中國因素(比如說自經區、與中國進出口MOU等等),這次完全略過。如此一來,投票率一低,真的就是回歸地方基本盤。而勝敗就看兩黨各自的地方整合能力了。 事實上這發展這未必是壞事。 我所擔心的點,反而跟兩大黨沒什麼關係。 1. 中國一致的敘事,是弱化、取笑抗中的任何論述。從文化面(文物、演藝)到經濟面(台積電)等等,算是今年整年一直到選前中國主打的論述。有趣的是,這種打法其實並沒有針對任何一個候選人打,而是以廣泛的主題「取消」/「取笑」任何抗中論述。 這原本沒什麼好擔心的,畢竟讓台灣「對抵抗麻痺」是完全可以想像的戰術,也不是什麼不能解開的謎題,接下來的黑熊工作持續努力對抗即可。 我擔心的是,正如我前幾天鎖文分享:跟著中國一起取笑這個論述的,在台灣是以小黨為主。這些小黨把支持者往哪裡帶,是有那麼一層隱憂。然後如果這讓有些政治人物誤以為「不要討論抗中是不是比較好」的話,大概就是更大的隱憂。戰術出錯不代表戰略有問題啊。 2. 我幾個禮拜前說過,中國在大量YT被刪除之後,事實上能做的事情變少很多。中國從去年五月開始,花非常大的力氣打我們的疾管署以及防疫政策,但是到二月就整個停了(整個攻擊從頭到尾為時約9個月),從二月以後開始,全部都是台灣自己內部反民進黨的力量在延續這些話題,而中國二月之後主打的議題都只是一些國安、國防的議題(持續弱化抗中論述,製造逃跑論等等,有點像烏俄初期俄羅斯打的那種論述)。 然而,中國這種作法,受到影響的人事實上就是原本不太支持目前政府的群眾,算是把原本非民進黨支持者中,因為前期疫情覺得「這次政府還ok」的人,洗回來變成「幹政府還是超不ok啊」那種感覺。而國安議題,或許多少會影響中間選民,但效果也稱不上顯著。充其量就是延續那種反民進黨或反美的情緒而已,而且國民黨選戰操作上也不太買單反美論述。總而言之,中國的干預即使有一些過往的長期成效,但在這次地方選舉也踢到了鐵板。就這點來說我反而是樂觀的。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應該會想回去走傳統媒體以及地面統戰路線,剛好國境也準備開放了。然而,這次選舉的結果,會讓地面出現超多統戰空間,這點令人憂心。但也不是沒有可應對之處,畢竟相較於社群操作,對於地面統戰,民眾的警覺性不會太低。 總的來說,我選前的想法沒什麼改變:中國長期鋪陳的陰謀論有循序漸進的效果,但在這次選舉中,對民進黨和國民黨支持者反而沒有什麼衝擊性的改變(2018對國民黨有衝擊性改變),比較多的應該是對小黨支持者或者中間選民的效果而已。 把選民的現象「都」怪罪給中國,就有點像是把現象「都」歸罪給側翼一樣,都是一種「自我使用社群媒體的感覺」,然後完全不看不同時間點這些群體所製造的量體以及受影響的族群,真心奉勸學者們不要再生產這種論述。人家一代一線就不是這樣打的。我們今天也做了出口訪調,之後分析完之後再放上來給各位。 --- 最後,要努力的,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持續地抵抗弱化台灣意志的手法,加速現有計畫讓不同力量整合,確保在2025以前做好國土與區域的防衛。而在這塊土地上,最大程度認同自由與民主的,都是台灣的靈魂。生為台灣人,死為台灣魂,請意志堅強的各位,不要為了只是不斷repeat的地方基本盤選舉感到沮喪。 公民有公民的任務,政黨有政黨的任務,政府有政府的任務。狄更斯的話應該倒過來講,「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沈伯洋 2022-11-27
台灣的媒體為何總是會起舞

台灣的媒體為何總是會起舞

林智堅論文的事情,從爆發到退選大概40多天。這40天裡面FB上,文章數是7萬多篇,其中2萬來自粉專,5萬來自社團。 高虹安從資策會的事情到現在也是40多天,剛好做一個比較,文章數是3萬多篇,其中1萬來自粉專,2萬來自社團。 兩邊的差距來自於不正常的社團流量,此為其一。另一個就是粉專的差距,這個差距主要來自於新聞報導本身,因為粉專會跟著新聞走。 如果以73個新聞的粉專來看,高虹安是2千多篇,林智堅是6千。如果再從各個新聞媒體的各別新聞量來看,在某些媒體都是1.8-2倍多的差距(自由時報差距就小了)。 由於社團也會轉貼粉專,所以社團文章數量差距會被粉專引導,但通常差距會拉近,至於為何兩邊的社團聲量差那麼多,大概就是我們平常會去注意的。以上。 --- 我前面說過了,目前主打的都還是不信任、冷感、陰謀論,這大概也會是往後的主要形式。總統府、國安局、國防部、疾管署是主要被攻擊的目標,其他很多都是附帶的。至於台灣的媒體到底為何總是會起舞,hmmm 沈伯洋  深夜雜感。 沒有想到今天會波那麼多文,希望夜深了沒什麼人了。 首先,謝謝留言的朋友與前輩,我是運氣好,有北大犯研這個自由發揮的學術場所,希望自己以後仍然可以對學術有一點貢獻,雖然真的有點累,哈哈。 另外,關於林智堅、高虹安的文章,我寫得很清楚,是台灣媒體在選擇上的偏差造成的。中國的影響力在這個議題上只能在社團創造空間。然而,也不能因為這樣小看中國影響,因為中國目前主打的原本就不是這個議題,而是其他議題的陰謀論。我以為我寫的算清楚,沒想到有幾個留言我看到真的是黑人問號。如果有人是覺得議題、母數、選前氣氛等造成的,請自己想一下,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應該是高虹安的更多才對啊?有機會大家也可以看YT頻道或政論,那個差距更驚人。 為什麼我這個時候想對台灣媒體(雖然有些到底算不算台灣媒體我是存疑啦...)做討論,主要是因為明天剛好要接受一個紀錄片訪談,是關於黃芳彥醫師的。雖然這幾個月有超過10個紀錄片的訪談邀約,但我特別想要參與的就是這一個,因為他觸及我心底非常敏感的記憶:阿扁。 我公開寫過阿扁判決評釋的文章,網路上應該都還找得到。曾經好多次因為阿扁的案子睡不著覺,對於當時的司法感到心冷,對於當時的媒體感到憤恨。當時跟我一樣憤怒的同學,還一度一直說要衝去劫獄。我對於當時排山倒海的學界批判感到驚訝,更對媒體的瘋狂追殺無法忍受。那是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媒體的力量,而且看到身邊的人不斷不斷地被洗走,彼時社群媒體還沒有佔據重要的位置,但那種撲天蓋地的攻擊,絕對不會比現在差。這後來也是為何我博士最後想作媒體分析的原因。 長時間以轉型正義作為研究興趣的我,原本是想說做一個改善台灣媒體環境的研究,結果在陰錯陽差之下,才發現中國在2008年以前就已經繞道投資台灣17家媒體。然後也才研究到2005年發動的高雄捷運黑金事件,再進展到對阿扁的追殺。2008年以後更不用說了,完全不用繞道投資,直接開大門走大路,買下台灣媒體。一直一路到2016年,解放軍軍改轉換戰術,開始社群媒體戰。 這不代表現在中國不做傳統媒體了,而是傳統媒體在2016,甚至2008的時候已經做完了。2014的太陽花是最大的反撲,但最後延伸出來的發展,卻已經跟中國因素無關了,雖然令人沮喪,但或許就是台灣的宿命。 想到前陣子我遇到某立委,不知道聊到什麼,我說我是扁迷,對方有點驚訝。事實上我對阿扁有很多不滿,即使礙於制度性因素很多時候綁手綁腳,但無論如何,一些決策真的影響了歷史的方向。但當時我更不滿的是那個大環境,彼時作為一個憤青,對於台灣為何還不能站起來覺得很焦躁,然後又遇到了2008馬英九執政,台灣門戶洞開,整個變得很頹喪,也一度在台灣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猶豫,覺得自己是不是就好好專注在本土環境的改善就好了,管外面那麼多幹麻。 事實上這個心態到我回台灣初期都還在擺盪。後來是學長跟我說了一句話,讓我重新振作起來。他跟我說,如果你覺得這個議題很多人做,那你就去休息、保養活力;如果你覺得這個議題少了你會很不利,那你就去做吧。 最後我就抱著這個少一人會差很多的心態開始做下去。到了一年多前吧,我覺得這些議題有沒有我已經沒什麼了。但頭已經洗下去了,就繼續吧。很多前輩們對我選的路不是很諒解,我也只能說很抱歉。 結果文章寫到最後,FB連跳三次通知跟我說帳號可能被駭客鎖定,駭客你讓我波完文章好不好。
沈伯洋 2022-11-16
還在亡國感?先從台灣體質來修補

還在亡國感?先從台灣體質來修補

關於亡國感 在中國旁邊沒有亡國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但是問題是亡國的原因會有千千百百種: 所以問題應該是,台灣體質上哪裡不健全,我們就應該就那個部分來修補。 比如說,我們選舉制度立委減半/兩票制一事,容易造成民粹危機,因此要修正才不會那麼容易歪斜;我們社會照護體制要建立,才有可能讓年輕人有辦法銜接產業,我們經濟轉型必須依靠更多東西,甚至必須做好外交,才能有加乘效果,否則就是被敵國商業整碗端去。 更不要說我們資安危機,以及中華民國體制僵化+滲透問題,會導致對立無法在第一時間解決。台灣的情況其實比一些國家好,是因為我們資訊不容易「鎖地區」,但是這卻也是另一個層面的劣勢。要怎麼修補,都是每天大家在想、在做的事。這不是鍵盤嘴泡可以解決的,而是一個月要燒很多錢的研究才有辦法解決的。 台灣獨立不是喊了就有,而是有很多工程──不然只是獨立沒人承認有什麼用?亡國感也不是喊了就沒有,而是要知道敵人的戰略是什麼,以及我們短期、長期應對的方案有哪些。 我以前壓根沒有想過亡國感這件事,是因為我以為這是在台灣人的基因裡面,沒什麼好談的。後來才知道自己有多無知。 但是我極度不喜歡拿亡國感開玩笑的人:雖然這只是我個人喜好,但我認為這種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geralt 關於網軍 網軍有很多,我曾經提過多次,內憂外患之下,我是主張要先解決外患的那一派。至於內部民主對立,說老實話,沒時間管。 例如泛藍的密訊好了,你往前追就是追到台南,然後呢?就沒了。當然你可以看到中國一些低劣的技術去衝密訊的流量,但是問題是那是間接的,而我們看到是直接的影響。所以對我來說,密訊不那麼重要。 回過頭來也是,在無法證明特定政治人物網軍和中國的金流/命令關係之前,我認為那個都不是我們現在的重點。網軍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真的只在護主而已,我遇過好幾個明明是接中國案子的朋友,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在接中國的案子。 換句話說,自己老闆今天是看誰的臉色,網軍(應該說台灣的水軍)可能完全不知道。這個時候雖然仍然會對台灣民主造成傷害(畢竟傷害不需要惡意),但是在沒有證據之前,你要去動這些都沒有太多的意義,更不要說大部分都是地下匯兌,甚至是宗教的對價關係而已。台商的問題更麻煩。 對我來說,敵人不是網路水軍,也不是內賊(雖然他們會誤導偵察),而是統戰部、解放軍、國台辦、政協和共青團。 事情其實很複雜,要簡化他們並且跟民眾宣傳是有危險性的,這也是為什麼我的演講越來越長,資訊越來越雜。網路影片再怎麼短,現在也至少要弄個十集左右,並且還要補充新資訊,因為整件事情就是那麼複雜難解。 針對個體戶真的沒什麼太大意思,除非這個個體戶是結構的一環。單純個體戶在台灣體質不變之前,會不斷繁殖。我的建議是,要治本,不要治標。更不要去做讓這些事情惡化的任務──這也是提醒我自己。 原文出自 Puma Shen 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沈伯洋 2019-09-14
上場救援的阿罵

上場救援的阿罵

【上場救援的阿罵】 朱立倫說他因為聽到某位不認識的阿罵的一句話而參選,真是令人感動。 這讓我想到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嘴,在節目上不斷地攻擊陳幸妤在紐約開戶洗錢,被提告誹謗之後,法院認為指涉別人洗錢必須要有一定的證據,否則就是誹謗罪。這位名嘴的律師當年的抗辯大致是這樣的: 之所以說陳幸妤洗錢,是因為這位名嘴的 ‪#‎朋友‬ 在台中火車站門口遇到兩個不認識的 ‪#‎路人‬,這兩位路人跟他說他們在紐約 ‪#‎看到另一個朋友‬帶陳幸妤在開戶(當時陳幸妤在美國唸書)。 法院根據這個 ‪#‎朋友遇到的路人在紐約看到的朋友‬ 之概念,最後判名嘴無罪。 所以我說,這種「傾聽人民聲音」的說法早就經過法院認證了。從淡水到台中火車站到紐約,人民的聲音都嘛聽得一清二楚。 你以為路邊的阿罵只是競選用的嗎?錯了,他們以後在法院還可以常常上場救援呢! 啊忘了說,被告律師叫做羅瑩雪。 -------- 【後記】 其實這個判決還有更妙的地方。法院有跑去查證陳幸妤當時在美國唸書「有沒有缺課」,結果證明陳幸妤有缺過半天課,然後法院就說,你看!這個缺課時間去銀行開戶,蠻有道理的嘛!最後據此判誹謗無罪。 重點在洗錢的誹謗,你法院一直討論開戶是怎樣... 那個時間點左右跟扁家相關的判決都可以好好看一看,很多判決反應了當時的政治氛圍(追殺扁家),事實上,從蛛絲馬跡可見,好幾個承審法官也不否認這個政治氛圍對名嘴的影響。簡單來說,打落水狗在某一段時間是被寬容允許的。當然,這種判決現在就少很多了。
沈伯洋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