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憲相關文章

「崇拜祖先」

「崇拜祖先」

「崇拜祖先」 最近清明節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掃墓,掃墓是因為慎終追遠,吃果子拜樹頭,人應該要感恩,一個小孩沒有受到任何的照顧沒有辦法自己長大成人,我們都是因為受到人家的照顧和教育才能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所以一年選一天去掃墓的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崇拜祖先的德文是「Ahnenkult」,「Ahnen」的意思是「袓先」,「Kult」指的是一種習俗,通常有一點負面的意思。這種崇拜祖先的習慣各地都有,但是華人的世界裡面特別重視,崇敬的祖先不見得有什麼重要的核心價值終身奉行或傳遞下來,辛辛苦苦地準備這麼豐盛祭拜的食物,主要目的當然是祈求祖先保佑自己身體健康、升官發財,保佑自己的小孩能夠成績進步、升學順利、甚至考個狀元回來,能夠做到這些事的祖先才是好的祖先,至於他生前做過什麼事情,好像並不是非常重要。 以前上德文課時候學過一句格言,「Ein Zoobesuch Ist Unbewusster Ahnenkult.」,「參觀動物園就是不知不覺間的祖先崇拜」,剛開始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看那些歐洲的同學們笑的人仰馬翻,現在我好像有點懂這個意思了。 我想如果人的一生只能含混過日子,也沒有任何的價值取向,當成為祖先的時候,後代子孫來祭拜,也只是一種應酬。準備好很多好料的,墳墓上放滿了各種精美的紙紮工藝現代物品,燒了非常多的紙錢,我想我們應該收不到。我們的功能就是在於保佑子孫平平安安、考上狀元、升官發財,我想我們應該也做不到。如果掃墓是一場應酬,那又何必呢?沒有歷史,就沒有文化,沒有文化就沒有核心價值,一個國家民族就沒有任何安身立命的東西。
李忠憲 2018-04-06
「獲取權力、執行政策」

「獲取權力、執行政策」

「獲取權力、執行政策」 一個好的政治人物要把兩件事情做好,第一件就是「獲取權力」,如果沒有辦法在權力的競技場上獲得勝利,順利在政治鬥爭之中脫穎而出,不要說「好的政治人物」,甚至根本也不能稱之為「政治人物」。拿到權力之後,第二件事情就是「執行政策」,如果不能夠執行自己的治國藍圖,創造出令人稱羨的政績,到頭來只是白忙一場、毫無建樹,可惜自己千辛萬苦從眾多競爭者當中所拿到的國家權力。 台灣的憲政體制混亂,國家認同分歧,社會分配不均,歷史事件記憶模糊、毫無還原,再加上中國因素干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在一堆只重視經濟發展,內建和稀泥儒家文化的人民之中,想要進行轉型正義,更是難上加難。台灣每每講到轉型正義,就直接想要仿效德國的例子,希望能夠達到那樣的效果,我覺得真的是天方夜譚。 德國戰後的重建,可是從一堆瓦礫廢墟之中一小塊一小塊拼湊起來,為了自己的歷史文化,所有的建築都要仿照被轟炸之前的原貌復原,花多少時間和力氣都不在乎,因為德國人知道這是他們的立國根本,一個不重視歷史的民族,必定沒有深厚的優良文化基礎,因此也很難成為偉大的國家。最近去了京都清水寺,清水寺正在整修,看到日本人整建古蹟維持原貌的嚴謹態度,就想到以前剛回台灣的往事,那時候因為從德國回來會講德文又菜,往往會被指派幫忙接待從德國來的教授,有一次到了台南市的赤崁樓,某個德國教授問我,台灣現在是不是已經沒有竹子了,或是竹子在台灣非常難以取得,原來他發現地上踩的竹梯是用水泥做成的,我頓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解釋,我當然知道台灣還有竹子,但是我無法跟他解釋台灣這種成本考量第一、做事應付敷衍、不重視文化歷史的移民心態。在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接待德國教授這種苦差事,我是一概敬謝不敏,真的不曉得帶老德去看什麼東西,又不會傷害自己弱小的心靈。 德國的轉型正義套句台灣的術語來講,是9.2的後代自己做的,想起來真的非常可怕,我們的9.2還在街頭,為了自己被砍了之後,還是一般年輕人薪水好不少的退休金而奮鬥,許多9.2的後代甚至還依賴這些退休金而活。要有什麼深厚的哲學思想和反省的文化,才能這樣徹底貫徹轉型正義的理性行為?想到這裡這幾天的不平之氣才稍微緩和。台灣怎麼可能執行德國那樣子的轉型正義,連日本這樣的國家都做不到,文青治國的想法真的會誤國。 為了獲取權力,禮讓時代力量爭取年輕人的支持,的確是最大化選票的理性考量,讓所有的縣市長都可以競選連任,保證自己的低支持度不會在黨內有任何挑戰的對手,放棄提名台北市長人選,避免稍有閃失,創造黨外唯一對自己可能造成挑戰的敵人,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是一般的政治人物正常的邏輯思考。只要能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這條線,本來我覺得也已經足夠,直到黃煌雄要成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還沒有調查公布任何真相之前就開始高舉和解共生,讓我產生懷疑,覺得不承認九二共識這件事情,好像也沒有那麼牢靠,是不是會換一個名字起死回生。 一個好的政治人物要獲取權力,同時也要執行政策,台灣的總統通常第二任比第一任做的差。如果不能執行政策,獲取權力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許答案就在儒家思想的文化裡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最上位者所要承擔的責任是十分的重大,我們無法理解,如果君不再是君,那就什麼事情都完蛋了!斯斯有兩種,政治人物也有兩種,兩種都靠中國,一種馬英九,一種蔡英文。
李忠憲 2018-04-03
「法治的國家」

「法治的國家」

「法治的國家」 今天是四月一日,柯文哲「法治的國家」概念實在是愚人節最難笑的笑話,法治國家的概念來自德國,在法治國家裡,國家的力量受制憲法的約束,為了保護公民的基本權利,整部憲法的規定都是在限制國家機器的暴力範圍,保障人民基本人權、自由、公平、安全等等,柯的「法治的國家」比較像是獨裁的國家,憲法和法律是在牧民,而非限制國家暴力機器,中國就是最好的典範,尤其中國在今天4/1 正式禁止所有亂七八糟的 VPN,這樣淨空之下,中國的網路空間就和台北市街頭一樣,乾乾淨淨毫無污染! 「Rechtsstaatlichkeit bedeutet, daß die Ausübung staatlicher Macht nur auf der Grundlage der Verfassung und von formell und materiell verfassungsmäßig erlassenen Gesetzen mit dem Ziel der Gewährleistung von Menschenwürde, Freiheit, Gerechtigkeit und Rechtssicherheit zulässig ist.」
李忠憲 2018-04-01
「施塾教育」

「施塾教育」

「施塾教育」 一早起來看到好幾個朋友分享施明徳施塾教育的文章,施明德兩個女兒大概在小三、小四的年紀回家自學,因為他是施明德所以可以幫她們找些非常棒的老師在家裡教小朋友,兩個女兒也順利地進入美國的常春藤名校。當家長的朋友評論,不外乎以下兩種,一種是羨慕,如果我能夠幫我的小孩弄到這麼多好的老師來教他有多好。另一種是批判(嫉妒),這根本是科舉時代放榜的心態,而且因為你是施明德,所以你才能夠請到這麼多好的老師,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炫富。年輕人看到這則貼文,一定有會有一種投錯胎的感受。 我看到這篇貼文,只是覺得感慨和可笑,感慨的是台灣這些革命家,看到社會的不公不義,充滿特權和不平等,起身與之對抗,背後的動機和最終的目標,往往不是希望建立一個公平、正義、平等的世界,只是想取而代之,不爽的不是不公平而是特權階級不是我。 自學方案當然有很多優點,我覺得它最大的缺點是「逃避社會制度的折磨和這塊土地的其他人沒有共同的生活經驗」,在無塵室裡長大的小孩對病菌是沒有任何抵抗的能力,尤其剝奪他身為一般人的生活經驗,這是種非常殘酷的事情。 至於給那些看到這篇文章沮喪的年輕人,最近我熱衷於跑馬拉松,人生和跑馬拉松成功重要的關鍵並不是你有沒有一個好的父母和環境,而是對自己的信念,接受挑戰和不怕困難的毅力,這是別人給不了你的。我加入一個Line的族群,裡面的人有一部分跑完全馬是低於四小時,許多跑四個半小時的人,非常羨慕嫉妒這一些人,之間有相當多的對話,而我這種現實音量這麼大的人,跑在五個半小時之後,只能坐冷板凳,當然會羨慕嫉妒別人,也沒什麼好說的。這個世界非常寬廣,如果只有單一的價值非常狹隘,也浪費了自己太多的人生,每個人各有一片天地不用去羨慕別人怎麼樣,在唸書方面是一個留德博士、國立大學的教授,在於運動方面卻是一個跑六個小時的遜咖,這才是真實的人生。 至於可笑的部分在哪裡,我覺得施明德這個爸爸,真的沒有智慧,非常自私,一心只想到自己,他想要告訴大家她對小孩付出了多少愛,讓小孩不用接受無情的台灣教育制度的摧殘,幫小孩聘請這麼多有名的老師,小孩也非常聽話受敎,總算都進了美國常春藤名校,這是一個多麼令人羨慕美好的故事。 如果我是那兩個小孩,一定恨死這個爸爸,在競爭的世界裡面,在我的腳下墊了三個箱子,讓我比別人高,卻還昭告天下,作弊還怕別人不知道。年輕人應該都看過心靈捕手這部電影,裡面的主角不是常春藤的學生,是學校裡面的工友,這些用幾百萬幾百萬糊起來的學生,比不上麥特戴蒙用兩塊五去買了一本書自修的結果,還有電影裡面那種貧窮人之間真實的朋友感情,在有錢人的世界往往很難找到。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面,連兩塊五都不需要,在這樣高度資訊化的現代世界裡面,看到一篇把自己小孩圈養起來,害怕跟骯髒社會接觸和躲避問題重重的教育體制,因此成功的貴族教育故事,難道不可笑嗎?何況上了美國常春藤的名校,這樣就算成功嗎?
李忠憲 2018-03-30
「歷史的分叉路」

「歷史的分叉路」

「歷史的分叉路」 這一期德國經濟週報的封面是一隻戴著賓士金項鍊可惡的熊貓流氓,一手拿槍,一手拿著德國的高鐵列車,文字是「敵意接收」! 中國惡意併購德國企業,從機器人、汽車、化工等,也利用華為搶佔歐洲電信基礎建設,孔子學院從事政治宣傳,德國在中公司被迫資料不准回傳德國,伺服器要建置在中國核准的平台,嚴格的網路監控和言論檢查,柯林頓的名言「在牆上釘布丁」,中國真的做到了,西方國家尤其德國天真地以為「用經濟改造中國」,完全落空。 回頭看看中國對台灣的經濟讓利,尤其服貿協議,不只是針對台灣,而是全球大戰略的一環,想想自己有幸能參與反服貿電信和反中資入股IC設計的運動,真是十分欣慰,當初有一個論述:「台灣是要加入中國的小聯盟,還是要加入美歐日的大聯盟?」現在完全驗證當年的確是在這項選擇的歷史分叉路。 「德國沒有台灣的困難處境」,不知道中國的本質,太過天真,為了經濟利益和中國水乳交融的情況,可以稱是世界第一,如果再不覺醒,恐將自食惡果,這可是德國人自己反省的結論!
李忠憲 2018-03-28
「民主和社群媒體」

「民主和社群媒體」

「民主和社群媒體」 不久之前臉書還是言論自由的象徵,許多人把阿拉伯之春的革命,稱之為臉書革命。臉書是直接民主,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發言權,不再被獨裁者和政客操控舞弄,是言論自由的神聖殿堂。 曾幾何時,這個大家所感謝的數位天堂,突然從天空墜落,商業思考導向,操控選舉、拑制言論,整個平台上充滿的假消息、假新聞和假商品。 臉書是個烏托邦,想要讓人們彼此更加親近,訊息交流方便更加快速,親戚、朋友和同學等社群藉由這個平台可以快速聯繫分享,分散在四海各地的人們,好像在同一個虛擬時空之下。但是這樣的數位烏托邦畢竟只是個想像中完美的世界,就像是現實的阿拉伯之春中的敘利亞,理想的烏托邦世界變成現實生活中的人間地獄。 阿拉伯之春是阿拉伯人的問題,當臉書影響到英國退出歐盟和美國的選舉,這個問題就不能等閑視之。劍橋分析公司的臉書事件明白展現出如何利用臉書的資料進行各種操控選舉的手段,這件事情已經引起眾怒,也成為臉書生死的關鍵轉淚點。西方的企業很重視品牌,同時也強調所謂的社會責任,品牌內在價值就是一種信任,失去信任和尊敬的同時,這個品牌也將面臨死亡的威脅。 每個臉書的使用者,要自己衡量把自己的資料和隱私餵進臉書的資料庫所造成的後果。袓克柏將會面臨許多國會的監督和調查,臉書不暁得會不會調整它的方向,現在只要有錢就能在臉書上推文操控的商業模式,不管錢從哪裡來,目的是什麼,完全都不在乎。這種商業運作模式對西方的民主的確造成重大傷害,尤其面對美國即將要到來的期中選舉,臉書的商業模式將會是一個影響政治和選舉重要的議題。 許多人認為台灣的民主是半吊子,因而推崇起中國的習大大的稱帝,其實美國的民主也是半吊子,德國的民主更是半吊子。臉書所發生的問題,中國的臉書微博絕對不會有同樣的問題,這就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奧妙之處,絕對不會讓你傷不應該傷的腦筋,每個人都非常快樂的活著,不管在真實或是虛擬的世界當中,大家都很幸福,不用抵抗也不用反抗,還要用暗示或操控的方法來進行言論的偏壓(bias),實在有夠弱。只要和我意見不同的言論,連出現的機會都沒有,西方的民主實在太遜,還是中國式的民主比較強,沒有問題有時候只是不知道問題,並不表示問題並不存在。
李忠憲 2018-03-24
「賈維與柯文哲」

「賈維與柯文哲」

公投盟的帳篷在立法院前面已經十年,在柯文哲判定非法之前,都是合法申請,多次受到攻擊,也沒有受到台北市政府的公權力保護。公投盟的前輩們年紀一般來說都很大,一心一意為了台灣的未來發展努力,希望能夠獨立建國。
李忠憲 2018-03-25
「兩岸一家親」

「兩岸一家親」

「兩岸一家親」 許多人提到兩岸的關係,喜歡用兩岸一家親的概念來加以描述,一家人的關係不是夫妻,就是兄弟姐妹,還有父母和子女這三種關係。以中國主觀的概念來看,心裡想的這種一家人的關係是父子,中國這麼大,台灣這麼小,不是父子關係,不然會是什麼?從香港一國兩制的經驗看來,沒有人可以跟中國平起平坐,不是夫妻,也不是兄弟,是父子,而且是一個手握經濟大權決定一切的父親和一個年幼不可以有自己想法的小孩。 以台灣某些人的概念看起來,中國和台灣的關係應該是兄弟或是夫妻,如果是兩個長大的兄弟之間,雖然有血緣的關係,但是還是獨立的個體,親不親主要在於緣分和彼此之間的氣味是不是相投。 這些強調一家親的人,常常用經濟依賴的因素來解釋,夫妻的關係可能比較貼切這些人的想法,而且是這種傳統的夫妻關係中妻的角色。但是中國不會把這種關係中的台灣看成妻,而會是現行後宮中33個嬪妃還要新納的一位。如果是妻,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娶過來,有朋友算過台灣一個人發一千萬台幣,也只不過是20個中國工商銀行的市值,少建幾條高鐵就可以,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立刻就可以進行,可見中國沒有把台灣當成妻,如果讓台灣變成中國的妻,其他33個女人要怎麼辦?所以這種買的方式也是應付上級交代,能混就混、能撈就撈、能騙就騙。 下次人家如果説他支持兩岸一家親,要請他清楚說明是什麼樣子的一家親,中國和台灣各自是什麼角色,高壓逼迫的父子關係,兒子會出走自立門戶,家暴連連的夫妻關係,太太會離開尋找幸福,沒有緣份客觀條件相差太遠的兄弟,可能幾年都不會見面,到底是那一種一家親?只用話術回「一家親總比一家仇好」,這樣也可以過關,台灣人也太好呼嚨!
李忠憲 2018-03-21
「IT 鐵幕」

「IT 鐵幕」

「IT 鐵幕」 幾年前當我提到中國的芝麻積分,就是中國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許多人認為這是科幻小說或天方夜譚,中國人沒有那麼奴,資訊系統承載不了那麼大的負載。今天中國十四億人即將進入這個社會評價系統,信用分數不夠不能貸款,不能進好的學校唸書,不能服公職,甚至不能搭乘高鐵或飛機,也不能出國。街頭巷尾林立的攝影機和警察隨身佩戴的監視眼鏡,人工智慧的影像辨識快速運算,加上中國最新修憲通過的國家檢察委員會,可以不經法官批准帶槍押人六個月進行調查,這些場景比英國科幻驚悚影集「黑鏡」所描述之下的可怕景象,有過之而無不及。 小時候我們作文都會寫,要「反攻大陸,解救在鐵幕內的大陸同胞」,今天中國利用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以及網路長城等人類智慧的結晶,建構嚴密監控的信用評價系統,並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差別化的待遇。這已經超越了人類歷史上所有歧視的極限,不管是男女、黑白、種族或同性戀的歧視,跟這個巨大的系統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這樣監控的社會評價系統,我姑且稱它為 「IT 鐵幕」,這樣的鐵幕國家,不要說要跟它統一,甚至要到鐵幕去工作或是旅遊,應該都要三思而後行。台灣有許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希望和這樣的鐵幕國家統一,這些人通常年紀都比較大一點,小時候念書絕對念過反攻大陸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類的教材,尤其課本常常強調要大家去拯救鐵幕內的大陸同胞。我們應該拯救不了鐵幕內的大陸同胞,但是也不應該愚蠢到要把自己和自己的台灣同胞推入鐵幕之內。
李忠憲 2018-03-18
言論審查:連翻白眼也不行

言論審查:連翻白眼也不行

「言論審查:連翻白眼也不行」 中國兩會部長記者會藍衣女對紅衣女的提問發言,不耐煩翻白眼的影片在中國網路上瘋傳。 德國每日新聞:「一個來自中國投資的外媒電視台記者,整個發問的過程,用低聲的語氣,帶著微笑和可能來自共產黨的政治宣傳部語言。」這段影片在網路上流傳,幾小時之後被中國共產黨下架,藍衣女的微博帳號也被刪除! 與德媒不同,台灣媒體用花絮笑鬧的方式報導這則消息,報紙標題強調是「問題超長」,什麼最佳女主角,藍衣女演技一流,真的是小確幸的角度。中國有中國的玩法,沒有言論自由的環境:「全面封鎖,刪除微博」,台灣有台灣的玩法,統戰之下不能得罪老闆:「把嚴肅的議題弄成娛樂新聞」! 糗!陸女記者兩會翻白眼 央視全程播出 大陸兩會多半是嚴肅議題,不過今天有段影片,引起大陸網友高度討論,原來記者會提問時,有兩會氣質姐稱號的女記者… YOUTUBE.COM  
李忠憲 2018-03-15
「統戰和包圍」

「統戰和包圍」

「統戰和包圍」 今天報紙的頭條又在講中國挖角台灣教授,亂槍打鳥開價百萬人民幣。中國人統戰的確成為台灣的日常生活,這樣的政治宣傳訊習無時無刻不在台灣的報紙、電視、Line的群組、臉書、名嘴,甚至些特定政黨的人士口中不斷地出現。 當年希特勒統一奧地利,有一個表面形式的樣版公民投票,但是也有許多奧地利人對於大德國的政治宣傳訴求,真誠地抱持一種歡迎和接受的態度,當納粹的軍隊進入維也納的時候,不少的人真的是欣喜若狂,以為美好的世界就將來臨。奧地利接近百分之百支持與德國統一的公投,當然像中國人大代表通過取消任期和成立東廠的修憲投票一樣,是經過嚴密的掌控。 許多政治學者都非常希望知道在當時真正支持統一的奧地利人比例有多少,就跟現在許多人想要知道中國人大代表裡面到底有多少真正比例支持習近平稱帝的做法,甚至希望能夠了解全中國人民的想法到底有多少比率真正支持這樣的做法,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研究議題,可是跟奧地利公投一樣,在獨裁威權體制下的人民意志行為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未來都不可能有人去研究真正的支持度是多少。 當年支持和德國統一的奧地利人不只是中下階級,也包含了不少所謂的高級知識分子,根據我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有二,第一是對救世主的期待,以為和希特勒統一的奧地利相會對奧地利帶來無限的福祉,絕對是利遠大於弊,這是千秋萬載良好的時刻,去那裡找一個像希特勒這麼有高度道德、改革決心和領袖魅力的救世主來拯救奧地利。第二是對所謂大國的憧憬,一個積弱不振的世界邊陲小國如果有機會能夠成為統一的大德意志帝國,這是多麼令人振奮、抬頭挺胸的一件大事,有機會成為強者的一部分是當年許多奧地利的知識分子所樂觀看待。 眾所週知目前中國海歸學者現在要進入中國的學術界,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為什麼獨厚台灣,用屁股想也知道,這當然是眾多統戰中的一環。許多我的台派朋友都非常希望台灣能夠有具體的實質獨立進程,也用這樣的態度來要求蔡英文和民進黨的政府,我非常能夠了解那樣的心情。但是如果有像我這樣多跟政府打交道的經驗,應該不會有這樣樂觀的期待。許多台派或學術界的朋友都非常體諒台北市賈維的言行舉止,認為這是一種務實的做法,是欺敵、轉進,呼籠共產黨的統戰,打擊國民黨主要敵人的方式,但對蔡英文的要求卻全然不同。台灣這種雙重的標準,藍綠有相同狀況,習近平可以永久擔任國家領導者,蔣介石可以戒嚴安定台灣社會,如果講到蔡英文那是另外一回事。 世界的局勢現在大概是這樣,台灣被中國包圍,用經濟手段和武力恐嚇,媒體、名嘴、藍色政黨和共諜形成各種圈圈,團團的圍住台灣。然後在中國的外面,美國歐洲、日本等等對於中國人的霸權再起,抱持警戒的狀態,利用西方民主和經濟自由,以國家戰略為後盾,大辣辣購買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這些以國家為力量的併購、一帶一路和南海爭議等已經造成西方世界的警惕,尤其資本主義並沒有改變中國獨裁共產主義的本質,這些國家在中國外面形成一個包圍圈。台灣被中國包圍,中國被西方世界包圍,在這樣層層包圍的情況之下,反中國統戰和持盈保泰才是最重要的工作。眼光要看遠,目標要明確堅定,行動要審度時局、堅強刻苦、充滿智慧,另外當然要有勇敢面對的態度,對於個人是這樣,國家的未來也是這樣。
李忠憲 2018-03-13
習帝登基,兩票反對

習帝登基,兩票反對

中國修憲成功,2958 票贊成、2 票反對,夏明老師說反對修憲那兩張票應該就是習近平和王歧山,真的非常有道理,能夠在獨裁體系成為幫兇的人,絕大部分會審度時局順勢而為,金庸筆下的韋小寶就是中國儒家哲學超完美道德要求的實踐者,幾乎百分之百的贊成票原因就在這裡。此外,即使有不同意見的人大代表,在全面數位監控 IT 獨裁之下,有哪一個人大代表敢表達自己真心的想法,尤其修憲取消任期的同時,也確認成立中國國家監察委員會,這個古代東廠的機制,投反對票不是自己不要命了嗎?夏老師認為這兩張票應該是習近平和王岐山所投,我也覺得八九不離十。 圖片來源:作者翻攝 明明想要修憲延長自己任期,沒有公開表態論述,不容許反對意見,沒有任何討論空間,甚至利用科技的控制手段,封鎖任何相關的可能訊息,甚至連字母「N」一度都被禁止在網路上出現,只因為這個字很可能聯想到下個任期 Next 這個字眼,在這樣獨裁預防一切可能反對勢力的氛圍和環境下,想想也只有習王兩人有投下反對票的勇氣。 民主是不好的制度,但是沒有一個制度比它還好,獨裁非常有效,但是一旦政策有偏差,沒有制衡的機制,造成的災難不可想像。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於對於政治體制的反省,即是「不要相信有任何救世主,包括政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權力分散,避免權力集中於一人」,這樣才能確保不會再次發生大災難。 明明想的不得了,害怕百分之百贊成票數,自己投下反對票,這樣到底是什麼心態?夏明老師說這個是政治厚黑學,表明賢君謙讓的一種態度。我認為是這樣,大家都非常明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100% 和99.986% 其實一點差別也沒有,這是中國儒家文化的極致表現:「假到最高點,自己也欺騙」。梅西耶的里斯本夜車中,提到一段話: 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 不管是政治人物或是一般人都要面對人生路上的許多選擇,我們現在所決定步上的道路,只是無數選擇路線的其中一種。西方的哲學希望思考在不同的道路上面的選擇,會有什麼樣差異的面貌,進而交叉反省,如果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但是中國的哲學並不是這樣,強調高度困難道德的道路才是唯一選擇,這種世間沒有實現可能的道路,在自我矛盾的情況之下,如此一來只能自我欺騙,勇敢地繼續走下去。 昨天其實是個影響世界重大的日子,但是似乎異常平靜,改變的一刻和想像中的並不一樣,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氛圍或感覺。「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成為義務」,文化革命沒有成功的中國,不知如何改變儒家奴化文化思想的命運,這件事情可能會為世界帶來難以想像的災難!   相關連結: 李忠憲臉書  
李忠憲 2018-03-12
「臉書封鎖」

「臉書封鎖」

「臉書封鎖」 最近有許多台派的朋友臉書被封鎖,有的是因為支持蔣陵潑漆的活動,有的是因為用「支那」、「426」等字眼,這些被臉書判定違反使用規則,因此被加以封鎖。臉書的老闆祖克柏娶中國老婆,在霾害嚴重的北京天安門跑步,拼命抱習近平的大腿,天真地想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負責台灣的臉書主管是中國人,大家感到非常的反感。 根據最近的一份報告,商業和廣告的訊息佔據臉書版面,臉書脫離主要原始功能,不再是朋友社群之間訊息交換平台,臉書遊戲和應用程式介面設計不受歡迎,商業和支付服務營運不如理想,假新聞和假貨品到處充斥。臉書在世界已開發國家使用人數逐年下降,年輕人不再使用臉書,唯一成長的地方只有在未開發和開發中國家,尤其中國是完全尚未開發的處女地,這也是祖克柏正在打的如意算盤。 臉書當然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作品,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溝通交換訊息的平台。臉書並不是第一個這樣的平台,在臉書之前的社群平台之王是 MySpace,大家還記得當年如日中天的 MySpace 是怎麼死的嗎?被梅鐸的新聞集團收購。收購時梅鐸所謂的「不會多加干涉」,最後成了一句空話,當資訊溝通的平台失去原有自由開放的本質就是開始走向死亡之路,再怎麼樣大都脫離不了這樣的命運。 另外有關於228和蔣陵潑漆的事件被各種勢力打壓的情況,雖然在每天的臉書上都有這樣的訊息,我個人覺得打壓的情況是被放大,相較在以往白色恐怖、報禁、黨禁、戒嚴時代的全面封鎖,這種現象當然值得觀察但目前還不到離開臉書的時候。 鍵盤久了,以為言論自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土耳其裔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批判亞美尼亞的大屠殺,遭到死亡威脅至今仍未消除。只要台灣還有自由民主,我們還有勇氣去捍衛自己的言論,臉書如果繼續這麼做,它只是自取滅亡而已。
李忠憲 2018-03-11
不是反年改是反台獨?

不是反年改是反台獨?

那年我當兵退伍的時候,長官要我去指揮部拿退伍令,跟承辦的一位中校拿退伍令的時候,我還記得他跟我說的話:「年紀輕輕的就當到副連長,前途無量,為什麼不簽下去?」我笑笑的沒有回答。後來在某個機會遇過一個和我同期的預官、台大的同學,當年他簽了下去,那時候他是上校,後來不知道有沒有升到將軍。 國民黨軍方的系統比政治官僚體制封閉一元化,服從長官命令是升官的重大要素,官大學問大的情況是軍隊的日常。理論上,軍事是一種非常專業的領域,但是在學長、學弟的長幼尊卑文化下,專業蕩然無存。作戰計劃是擬來呼嚨上級,吃飯喝酒才是重點,武器準則是預官翻譯美軍文件,聲音洪量、軍事動作標準和血統純正才能一帆風順,具備思考邏輯和創意在整個系統是淘汰的保證。同梯的預官最後得以在軍校發展,也拿到博士學位,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發展,血統不純正只能被當成樣版。 反年改的五百壯士大多是軍方高階退伍的軍官,裏面也有不少的將軍,這些以前在軍中高高在上、叱吒風雲的人物所構成的團體,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完全比不上許多甚至沒有出過社會的年輕朋友所構成的團體。沒有中心思想,毫無戰略目標,缺乏後勤支援,帶頭人物毫無領袖魅力,發言人一開口就準備令人嘲笑,尤其沒有審度局勢的能力,毫無談判計劃和妥協可接受的方案,完全成為國共兩黨政治角力和統戰的棋子。 反軍人年改團體遊行至獨派帳棚時欲拆除獨派旗幟,更試圖爬上帳棚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一群所謂軍方的精英出來展現給社會大眾了解部隊訓練一生之後的成果,面對這樣的狀況,國防部不知道怎麼有說服力來募到兵源。慶幸自己當年沒有簽下去,簽下去的同梯至少也是大學教授,這些人沒有帶領軍隊打仗。 至於「不是反年改是反台獨」當然是真的,在軍中還有什麼東西不可能, 除了生小孩做不到,什麼都可以做到! 絕對的威權體制導致絕對的腐敗,也導致絕對缺乏思考和邏輯的愚蠢!   原文出自李忠憲臉書
李忠憲 2018-03-07
「大象和螞蟻」

「大象和螞蟻」

「大象和螞蟻」 報紙的頭條是中國軍事經費大幅增加超過五兆,習近平修憲取消國家主席兩屆十年的任期限制,加上美國川普打算強力進行的關稅貿易戰爭,看起來真的怵目驚心,台灣就像在中美兩隻大象旁邊的小螞蟻,大象打架的時候,小螞蟻會遭殃,大象做愛的時候,小螞蟻可能也會遭殃。 習近平取消任期限制的做法,一手摧毁鄧小平為中國設計幾十年來隔代接班的穩定制度,中國本來是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國家,中國共產黨一黨控制軍事、行政、經濟、司法、立法所有的國家機關,本來體制上還有一個七人常委的設計,現在一黨之上,還有一人專斷獨行,可以做任何決策和決定,沒有其他制衡和對抗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做出錯誤的判斷,沒有自行修正的可能,這樣會造成中國和世界巨大的災難。 習近平的做法和中國所有的帝王,一樣會面臨到老年體力衰退時的接班問題,帝制最大的問題就是接班人的問題,再英明睿智聰明絕頂的領袖,總有體力和智力衰退迎接死亡的一天。帝王在身強力壯的時候指定的接班人,與年老力衰的時候所想要的接班人往往不一樣,尤其人有私心和盲點,所重視的核心價值不一定是國家的利益,這也是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體制之下,沒有其他辦法,勉強創造出來的隔代接班聰明的穩定架構。 除了接班的問題,另外一個效應就是「比照辦理」,這種效應在政治上是非常有效而且說服力很強,前陣子有機會和某位老謀深算的政治領袖對談,他説的非常直白,所有的人都是政客,連嘉義市長黨都可以無條件提名連任參選,對照之下不是非常明顯,總統當然也是同樣辦理。雖然我對他不是十分欣賞,但他的話也不無道理。習近平這樣的做法,對於權力的既得利益者是一種鼓舞,國家主席可以去掉任期限制,小一號的政治人物和軍方將領為什麼不可以?雖然沒有辦法做到總書記那麼大的位子,但是在個人掌握的權力範圍之內,每個人一定會想辦法繼續留下來,總書記自己這樣也無法嚴厲看待這些事情。屆時社會上各個領域很難新陳代謝,更加保守、腐敗和圈地戀棧。 除此之外,中國在網路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地向外擴張,蘋果把iCloud資料庫的最終加密金鑰交給中國政府,Google無法進入中國營運,臉書言論審查不准台灣出現「支那」,賓士因為達賴喇嘛的格言兩度向中國道歉,中國百萬大軍綿密構成的網路監控部隊,街頭巷尾密集的網路攝影機、影像辨識和人工智慧,警察帶著臉孔辨識技術的眼鏡,還有已經在進行中的中國信用評等制度,芝麻積分,中國已經由原來的一黨IT專政變成一人IT獨裁。 所有共產主義的國家最後都變成一人獨裁的國家,沒有上帝存在的理想公平分配,當然就是一個人擁有國家,然後再由他來分配給所有的人,這樣最為合理有效率。西方世界一直以為中國在經濟成長之後會帶來民主自由,想不到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只是帶著面具的帝制思想。幾千年儒家的奴化教育,只要吃飽像豬狗一樣的圈養活著都無所謂的心態,年輕、中年和老年自我戰鬥的意見領袖,這是西方無法體會的人民和所謂的知識份子。 小螞蟻在這些大象之間一定要格外小心,以前大象關係好的時候興奮之餘,小螞蟻會被踩死,現在大象可能會打架,小螞蟻更不得不謹慎。
李忠憲 2018-03-06
「希特勒的鐘和蔣陵潑漆」

「希特勒的鐘和蔣陵潑漆」

「希特勒的鐘和蔣陵潑漆」 在昨天228的紀念日,獨派青年向老蔣的靈柩潑漆,看我台派臉友的反應有人極力稱讚,有人非常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極度挑釁和作秀的行為,老蔣活生生的時候,你不敢對他怎樣,只敢欺負一個躺在棺材裡的死人。同一天喜樂島公投大聯盟集結幾乎所有台派政黨的力量,認為現在是台灣獨立公投加入聯合國的最好時機,美國總統川普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台灣都是史上最友好的領袖,民進黨全面執政,正是公投加入聯合國,正式獨立的最好時機。另外也有台派的朋友表示支持但是非常憂心,認為目前世界孤立主義盛行,聯合國功能不彰,許多人研議應該加以廢除並且成立新組織,尤其在習近平要正式稱帝之時,這樣舉球被殺是否明智,獨立建國豈有如此容易,十年能完成就算光速,尤其獨立公投若不能通過,台灣將會走向何處? 公投問題實在太複雜,實非我這種一小時通勤政治評論家所能明白闡述清楚,但是對老蔣棺材潑漆的事情倒是可以稍微討論一下。舉凡社會和政治運動是否可以得到迴響和支持,之前有一個朋友寫過一篇文章,他所列舉的三項原則非常具體,「緊急」、「重大」、「不可逆」。棺木噴漆這件事情算是重大,二二八的元凶箭頭都指向蔣介石和國民黨,這也是吳敦義的國民黨不敢劇烈反應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台灣人還要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看守這些棺木,的確是一件荒謬的事情。可是這件事情一點也不緊急,老蔣棺木放在那邊已經幾十年,人都死了還有什麼緊急的事情,另外老蔣不是殭屍,也不會像馬英九那樣從棺木裡面跳出來說我將再起,所以也沒有不可逆的情形發生,不必再去棺木上施法鎮魔。這件事情有合理性和正當性但不大,可以理解但能夠獲得的迴響有限。 德國黑爾克斯海姆鎮一座教堂有個希特勒署名「一切為了祖國」的大鐘,許多人結婚生子在這個鐘聲下見證眾人的祝福,感覺毛毛的,教會希望置換這個希特勒的鐘。德國人不像我們一大堆人跑去中正廟拍婚紗,尋求殺人魔的祝福卻不知不覺。前幾天議會以10比3票數,拒絕教會撤換銅鐘的提議,決定保留這個銅鐘,以「促進和解與抵制暴力和不公正」,但是在旁邊要附上一個詳細的碑文,來描述納粹那一段歷史。 我相信沒有任何德國的進步青年想要對這個鐘潑紅漆,因為這幾乎是德國僅存的希特勒歷史遺跡,德國轉型正義明白清楚審視的歷史上的責任問題。我相信如果德國沒有轉型正義,歷史重大事件不清不楚,到處都是中正路、中正國小、中正國中、中正高中、中正大學、中正廟、和中正帝王陵寢等等,卻無可奈何,同樣的潑漆事件應該也會發生。如果台灣有做好轉型正義,沒有這些日常生活的中正魔咒,只剩下某個廟裡面蔣中正一個匾額「反共必成、建國必成」,有誰會無聊到去上面潑紅漆。不過一個會搶衛生紙搶成這樣的社會,應該很難理性去看待這些事情。  
李忠憲 2018-03-01
樂觀面對人類的未來

樂觀面對人類的未來

因為看了最近明鏡週刊對於史蒂芬.平克的專訪,又去買了兩本厚厚的書,中文九百頁,英文五百頁,看書的速度遠遠比不上買書的速度! 不過看這兩本書應該對人類的未來會比較樂觀! 史蒂芬.平克: 1. 當今世界的財富大約是兩百年前的一百倍,財富卻在不同國家和人民群眾更加均勻地分佈。 2. 以人在戰爭中死亡的比例來說,今天大約是80年代的四分之一,70年代初期的六分之一,50年代初的十六分之一。 3. 在100年前,富裕國家用他們財富的百分之一左右支持窮人、兒童和老人,今天大約是四分之一左右。 4. 在90年代初期,當時世界上只有52個民主國家,今天有103 個民主國家。  5. 2016年是西歐恐怖主義橫行的一年,造成238人死亡。但是30年前更糟,有440人死亡。 Steven Pinker: 1. Die Welt ist heute etwa hundertmal so reich wie vor zwei Jahrhunderten, und der Reichtum wird gleichmäßiger auf Länder und Menschen verteilt. 2. Der Anteil der Menschen, die pro Jahr in Kriegen um kommen, liegt heute bei etwa einem Viertel gegenüber den Achtzigerjahren, einem Sechstel gegenüber den frü- hen Siebzigerjahren, einem Sechzehntel gegenüber den frühen Fünfzigerjahren. 3. Vor 100 Jahren setzte vermögende Länder etwa ein Prozent ihres Reichtums zur Unterstützung von Armen, Kindern und Alten ein, heute sind es rund 25 Prozent. 4. Anfang der Neunzigerjahre gab es nur 52 Demokratien auf der Welt, heute gibt es 103 davon. 5. 2016 war bekanntlich ein schreckliches Jahr des Terro- rismus in Westeuropa mit 238 Toten. 30 Jahre zuvor aber ar es noch viel schlimmer es gab 440 Todesopfer.
李忠憲 2018-02-25
「內閣制或總統制」

「內閣制或總統制」

「內閣制或總統制」 梅克爾正在籌組中的大聯盟聯邦政府包括CDU/CSU(Union)和SPD,這兩個政黨在1970年代共有超過90%的支持選票,但是在最近的民調,只剩下49%。內閣制的國家中,德國一般被認為是模範生,日本和義大利的國會常常倒閣,總理一直在更換,國家的政局非常不穩定,尤其在亂世沒有共識之時,群龍無首會更加混亂。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義大利總共換了30個總理,61次內閣改組,在同樣的七十幾年之內,德國只換過8個總理執政,但是現在看起來本來是內閣制模範生的德國政府,可能會步上所有內閣制國家的後塵。 內閣制一般是理想左派最推崇的制度,每個人在國會之中,都會有聲音,藉由展現民意的各種聲音,理性的討論得到共識之後,所形成的政策才是國家最需要的,總統制贏者全拿,看起來容易走向專制獨裁,一直不是左派文青最欣賞的制度,以前我也覺得內閣制比較好的制度,但是現在我認為在台灣這樣的狀況之下,共識分歧加上中國併吞的意圖和大量資源所進行的統戰,內閣制在沒有共識會更加混亂的這種系統特性,我認為一點也不適合台灣。會不會造成專制獨裁主要還是制衡的機制,所謂 check and balance,以往台灣在國民黨掌握所有的資源,黨政軍特和司法等等等,才會造成專制極權和腐敗的情況,這個結果和總統制或內閣制的選擇並不直接相關。 梅克爾難民政策現在看起來的確是一個失敗的決定,德國人的理性、友善,基本上沒有辦法到理想國的層次,極右派政黨得以進入德國聯邦議會,現在甚至民調超過 SPD,除了世界政治的左右鐘擺,國家保護主義的興起,主要的原因還是梅克爾的難民政策,現在德國的國會之中有支持納粹的民意代表。台灣人常常講「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德國的例子是「納粹黨不倒,德國不會好」,現在梅克爾讓納粹回來了,一個最會拼經濟的總理,把德國的 GDP 推向頂峰的領導者,因為沒有拿捏好左派的界線和德國人善良的程度,就這樣因為政治的問題變得搖搖欲墜。 政治和社會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不是工程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特色當然是複雜非線性,不存在最佳化的答案,而且也沒有辦法用漸近最佳化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前往問題解答正確的一小步,可能是死無葬身之地的退後一大步。內閣制當然是一種理想的制度,可以呈現各種聲音,納入各種利益團體,當公民素質高有共識,運做得很好的時候會更好,可是當沒共識的時候,國家會一團混亂。突然想到教育和個人的選擇也有些類似,自由的先決條件是自律,沒有自律現在的自由只是放任和頹廢,左派的先決條件是社會的同理心,公民的素質沒有到理想國的階段,無法承擔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有自律的自由才是自由,考慮現實的左派社會才能真正往左走,沒有自律不考慮現實的左派文藝青年強調高舉自由和平等,或許這就是蠢左的定義。在沒有足夠的理性和高素質思考的公民社會,內閣制往往會出現極左或極右的政黨,而且會造成小黨林立,德國現在有七個政黨在聯邦議會中有席次,看起來好像會步入義大利的後塵,天佑內閣制模範生!
李忠憲 2018-02-25
「雷克與畢靜翰」

「雷克與畢靜翰」

「雷克與畢靜翰」 中國的雷克和台灣的畢靜翰都是因為是白人男性,精通中文,在中台兩地有不少的粉絲,但是兩者有一種奇妙的對比。雷克一開始是在微博和中國人民日報寫文章,他寫一些西方人對於中國文化的仰慕和東西文化不同之類的趣味文章開始,當時中國刻意要捧雷克,他那個時候的文章風格和現在的畢靜翰有點像,老外看事情有中國人的角度,由政治正確的方向描寫東西文化的不同,從語言、飲食、男女等軟性的文章開始,一個白人男子講這麼好的中文,幽默又有趣,真是一個天上掉下來洋人慕中的樣板。 後來雷克慢慢地轉向對中國的社會和政治體制的批判,尤其他把毛澤東類比為希特勒,於是中國再也在忍受不住,不再維持表面的言論自由,本來只用五毛攻擊他的方式,直接禁止他在中國言論市場的出現,他當時因為被五毛攻擊的太厲害,於是自己取了一個叫做「自干五」(自願干為五毛)的諷刺綽號。 雷克在被中國趕出言論市場之後,曾經接受法國國家廣播公司的訪問,這個訪問的文章在網路上找得到,標題就是「拒絕收買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雷克這樣說 :我自稱自己是洋五毛,當然是出於諷刺的原因。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立場,不管這個立場是否正確,不管這個立場是否很幼稚可笑,但他必須是你自己的立場,如果別人能夠收買你的話,那我就不可能再尊重你。我覺得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雷克也曾經和畢靜翰一樣,比較台灣和中國的不同,他說的是這樣:「其實,我認識的中國人很想過台灣那種人與人之間有基本信任的日子,而中國因為體制的問題(缺乏這種東西),這不是中國的特殊性,伊朗、哈薩克等專制國家都有。台灣的人活得很輕鬆,沒有太大生活壓力。而在中國,即使是土豪,也沒有安全感。」 雷克和畢靜翰都是白人男性,兩人都精通中文,雷克在中國,畢靜翰在台灣。雷克寫語言、社會、男女、文化和馬拉松(其實這項沒有),而且更重要的一點,他也寫政治,然後他強調「拒絕收買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最後被趕出中國。 所以我常常說:我寫語言、飲食、社會、男女、文化、教育和跑步等等,尤其我也寫政治,如果沒有寫後面的那個,刻意避開政治,前面的那些感覺就會假假的。或許雷克和畢靜翰還有一點不同,德國也會有像賓士那樣向中國下跪的公司,但雷克是德國人!
李忠憲 2018-02-20
馬拉松和資本主義

馬拉松和資本主義

「馬拉松和資本主義」 馬拉松運動通常盛行於資本主義下的中產階級,醫生、教師、中高階主管、上班族和大學生等等,這些人平常的工作基本上不會從事身體的勞動,整天坐在辦公室文書處理或是使用腦力,最常見的運動可能就是手指敲敲鍵盤。我的父母是勞動階級,平常工作有夠辛苦,要他們休息的時間來運動,真的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小時候我很羨慕那些小朋友,他們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去運動,不管是打球、游泳或是跑步,我除了和我父親有一起去做童工的經驗以外,沒有和他從事過什麼樣的運動,跑馬拉松這樣對身體辛苦的事情,基本上不會發生在藍領階級的身上。 馬拉松的比賽和資本主義很像,有勝利者,也有失敗者。勝利者拿到奬杯和奬金高高興興地得到眾人的歡呼,失敗者接受失敗的結果但不放棄希望,繼續努力期待下一次比賽的來臨,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穫,不會退出馬拉松的比賽,即使是像我這種永遠不可能拿到獎杯和奬金的人,也會有繼續比賽的願望,只要跟自己比較,越跑速度越快,身體會越來越健康,於是沒有人會退出這個資本主義的賽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這個遊戲可以永遠繼續進行下去。 馬拉松比賽按照年齡分組的方式以及奬金的設計,和資本主義的法律、制度、規則的制定十分類似,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及以上的人按照10年和男女分為一組,表面上看起來遊戲規則非常的公平,奬品和奬金也有足夠的誘因讓人願意參加。這和資本主義的表像公平非常相似,法律制度的設計不是針對個人大家一體適用,但是魔鬼藏在細節裏,既得利益的家族或團體永遠會佔在上風。馬拉松的分組為什麼不按照以往的成績來加以分類?60歲的人不見得跑得比20歲慢。如果依這樣分組的方式,只有第一組成為焦點,其他各組失去了「競爭」的因素,也失去了資本主義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馬拉松比賽不像奧運,通常希望最大化參與的人數,進入的門檻不可以太高,否則參與的意願會大幅下降,辦成菁英賽跑會失去原有馬拉松比賽經營者的利基,也失去了資本主義驅動的最大動力就是賺錢。按照年齡和性別來分組是種最可靠又保險的做法,這是自然而不是人為的分法,然後按照這些組別,來選擇競爭的勝利者加以鼓勵,授予奬牌和奬金,好像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除了分組競賽前面勝利者的奬杯和獎金,當然每一個參與者能夠在關門時間之內跑進去,還有一個參與活動的馬拉松奬牌,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本主義似的設計,有些人喜歡收集名牌珠寶,有些人喜歡收集名牌汽車,有些人喜歡收集名牌衣服,這種資本主義下的邏輯思考,當然也有人收集馬拉松的參賽奬牌,這些完全都是資本主義所設計的陷阱,千萬不要中計,哈哈哈! 大年初一怎麼這麼無聊,只因為增加了一個組別,就寫一篇馬拉松與資本主義的文章。 祝大家新春愉快!
李忠憲 2018-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