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偉相關文章

美中台近期局勢風險分析:從李克強過世後的民間反應談起

美中台近期局勢風險分析:從李克強過世後的民間反應談起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意外離世,引起各界相當大的震撼,特別是對習近平當前執政諸多不滿,民間各界更湧現緬懷李克強的人潮。當前中國外長王毅正在美國訪問,但卻刻意低調處理李克強逝世消息,對習近平出席APEC峰會又將造成何種影響。尤其是台灣正處於總統大選熱潮高峰,藍白合、富士康查稅以及對台介選的各種效應,習近平要如何阻止李克強過世的民間反應,可能對中國內部形成的社會運動,甚至避免群眾聚集形成六四再起,都將是接下來觀察的重點。 首先,美中關係正處於轉折的關鍵期,雖然以色列與哈瑪斯在加薩走廊的衝突,中國和美國立場不同,甚至有反以色列的傾向,但站在對美國角度來說,讓美中關係重新恢復與以色列議題可以分開來談,因此我們沒有看到拜登要求中國對以色列衝突有正面表態,反而是拜習能否在APEC見面才更為關鍵。但耐人尋味的就在於,白宮新聞稿指出:「拜登總統對前總理李克強表達哀悼之意」(President Biden expressed his condolences on the passing of former Premier Li Keqiang.)但在中國外交部刊出的新聞稿,卻意外的消失了,只強調「拜登對習近平表示問候」,卻不見李克強。 在這緊要敏感時間點,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字句,都是精心設計的官方立場,不見李克強已經可以看出,中國官方有意對李克強過世議題降溫,尤其不願意讓國內知道西方社會對此看法,以免增添其他「意外事件」。對中國來說,習近平連任後的國際大局,美中關係依然是中國在意的關鍵,美中脫鉤此刻仍不符中國利益,至少不能讓美國徹底絕望,甚至讓美國斷然放棄習近平出席APEC可能,這將讓美中對談全面撤守,未來美國只可能加大力度對中制裁。唯有能讓美國維持對中國保有希望的態度,這才有討價空間,也才符合中國利益。而李克強過世,若讓美國人民因此想起習近平當前施政的封閉,恐因此壞了美中關係的大局,也由此可見中國多擔憂李克強事件干擾美中關係的進程。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意外離世,引起各界相當大的震撼,特別是對習近平當前執政諸多不滿,民間各界更湧現緬懷李克強的人潮。(路透社)   但另一方面,從台灣內部輿論來看,李克強猝逝,對各陣營恐帶來不同程度的反思。一方面,由於中國並未公布李克強死因「細節」,僅說「搶救無效」,很難說服多數台灣人,必然添增聯想空間。加上近期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前國防部長李尚福接連遭到免職,習近平是否正在進行內部大清洗,甚至不分親疏遠近,輕則下台、重責有生命危險,都是台灣人民可能想到的。而藍白正在協商談判之際,中國內部出現劇烈動盪,連富士康都遭查稅劍指郭台銘,藍白若不合,北京是否可能出手報復「辦事不力」者,還是再出重手羞辱執政黨,給藍白合作添柴火,將是接續我們不可忽略的方向。 最後要注意的,還是中國內部的動盪,有沒有可能干擾中國對局勢的研判,甚至擴大對外衝突來轉移民間對李克強哀悼。因此,即便中國政府已經明令,禁止群眾聚集活動弔唁,仍有大批民眾自主獻花、或在網路上製造譏諷習近平的言論,都凸顯民間的不滿,民氣正在醞釀。 雖然有許多人認為,此刻氣氛不同於1980年代末期的改革開放,鼓勵民眾發表言論,但縱使如此,壓得越緊、反彈越大,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周恩來過世時,1976年尚處於文革時期,北京都能出現反毛的四五運動,何以現在網路、新聞傳播力無法擴散至中國群眾。但另一方面較讓人擔憂的,還是習近平為轉移內部壓力的選擇策略。美國智庫專家葛來儀近期在紐時發文表示,習近平短期之內沒有犯台可能,並假設除非四種情境。然而,對獨裁者而言,說打就打,從來不需理由。普丁忽然發動的烏克蘭戰爭,也讓兩國瞬間就徹底翻臉,習近平是否在遇到內部壓力,以及國際上正逢以巴、烏俄兩大戰場,中國有無可能認定這是讓美國最無暇他顧的時刻,因此經過計算而突襲,雖無人可知但絕對是可供參考的路徑。 李克強過世會對中國內部造成多大壓力,我們仍須持續觀察。但台灣人民必須謹記的仍是,守好自己的家園,不要寄託期望於他人身上,更不要輕信中國介選的謊言。美中台局勢發展變化將越來越頻繁,絕不能忽視李克強過世後可能帶來的國際巨變。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10-31
中國對台介選的大刀已經開始揮舞

中國對台介選的大刀已經開始揮舞

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公司,日前遭到中國大舉查稅。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受訪時表示,「台灣企業在中國享受成長紅利,獲得發展的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社會責任,並且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正面作用。」這句話已經赤裸揭示,中國把政治與經濟完全連結,還有人想說中國在台灣選舉會保持中立,或是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都可以休矣。政治經濟可以互不隸屬,只存在於符合北京利益的大前提下,當台灣政局朝北京所不樂見方向發展,大刀將毫不留情的向任何人揮來。 中國對台商的赤裸清算,早就不是新聞。但過去國台辦或中國相關單位的貿易制裁、懲罰性課稅等作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政治獻金捐款問題上,也就是中國不接受台商賺取中國貿易利益,卻回頭支持綠營。但這種做法,完全背離民主政治的運作常態,然而也因為打擊面小,不直接妨礙台灣選舉,台灣人久而久之也就麻痺習慣,但這次富士康查稅風波則大不相同。 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公司,日前遭到中國大舉查稅。(EPA)   台灣的參選向來是憲法高度保障的自由,政府不能以不正手段禁止人民參選,更不可能因為特定人參選,政府就進行報復措施。但郭台銘作為鴻海創辦人,富士康又是鴻海旗下重要公司,任誰都知道,北京之舉就是為了干擾郭台銘的參選動向,希望他念在曾於「中國享受成長紅利」,所以就應該配合北京的立場。中國最近一系列動作,都讓人嗅出有意藉看不見得手,促成藍白合且要逼郭台銘退選,這種惡意逼退台灣人參選總統的作法,在1996年總統民選之後,根本前所未聞。 我們更可以想像到的是,若北京這次得逞,未來必定食髓知味,從候選人本人或是周遭親友財務狀況做威脅,只要違背北京利益就制裁,以期達成逼退參選的反民主現象。過去,馬英九等國民黨人士多次抗議美國介入台灣內部選舉,但事實上這幾年來,美國只有在中國議題上對台示警,但卻從未有查稅或各種不正行政手段來意圖改變台灣選舉結果。國民黨反而應該想的是,一手指著美國介選罵,有沒有想過另一邊對台介選既赤裸還很有效呢?未曾抗議的原因,是否因為中國對台介選的結果,也符合該黨利益,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近期還有媒體揭露,中國對台介選作法越來越細緻、越來越貼近民意,關鍵就在北京很懂「虛心受教」,會定期邀請台灣特定人士訪中,交流選舉策略、議題發酵、節目運作方式等等,以期達成「教學相長」的效果。例如蔓延數周的雞蛋攻防,就讓人懷疑有特定人士幕後操控的影子,而且層級之高可以干預台灣媒體高層方向,這才叫做赤裸介選。 我認為中國至今介選台灣總統選舉快30年,技術操作必然越來越細膩,台灣絕不可以低估各種介選效應。尤其是議題冷門、看似民生,出處來源怪異,似是而非「三分真七分假」的各種論調,應該養成查證習慣,強化知識判斷力,政府也要強化澄清論述,中國對台介選成功率必然下降。也盼國安、檢警單位要更加嚴密的查處這次中國介選的各種事證,維護台灣民主有獨立自主運作的乾淨空間!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10-26
馬英九不要當趕走台積電的推手

馬英九不要當趕走台積電的推手

前總統馬英九日前訪美時,跟其恩師、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孔傑榮(Jeremy Cohen)對談之際表示,有部份美國人士意圖把台積電當武器,甚至是介入台灣的選舉。此話一出果然震驚台灣內外,因為這是標準赤裸的北京用語。台積電在台灣的護國神山地位,是在這幾年遇到晶片荒之後,各國缺晶片才紛紛震驚台灣地位如此重要。沒想到,馬英九卻當作戰爭風險,是北京最愛的類比。 圖為前總統馬英九於美東時間16日下午在美國紐約大學(NYU)發表演說。(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最近台積電的議題很熱門,這來自於台積電2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已確定不會落腳桃園,因此中南部各縣市紛紛提出邀請,特別是高雄市的立委們更是全員出動,呼籲台積電應該根留台灣,把最先進製程來到高雄。我在前幾天的質詢,已經有提過高雄的優勢,特別是我選區內的橋科二期白埔產業園區,從供水、用電角度思考都是首選,經濟部也表示會跟台積電表示高雄歡迎的意願。 我要強調的是,台積電對台灣的重要性,有二大關鍵,一個是其經濟效果,在這幾年台灣的稅收成績。根據今年的統計,台積電已經多年蟬連台灣企業的繳稅王,今年繳稅數字更一舉突破千億,對台灣財政有重要貢獻。更不說台積電在國內聘僱的員工,同時更帶動周邊上下游相關廠商,從設備到封裝廠的就業機會,對台灣經濟貢獻不在話下。 另一個關鍵,就是台積電的戰略地位。美國許多戰略學者之所以會提出台灣的矽盾(Silicon Shield)地位,在於晶片對於全世界科技乃至國防都有舉足輕重影響,張忠謀接受美國專訪時認為,若台積電遭摧毀,世界也將重傷,中國武力犯台後果應該仔細想想。當然,我也不認為,中國會因為矽盾問題就不犯台,就跟石油國家依然戰爭不斷,這其實還是取決領導者意志,不全然是一個產業或一個企業所能單獨影響。但重點是,台積電的戰略地位,已經是美國、日本、德國都相當關注,先進製程更是保留在台灣,馬英九的戰爭之說只會把台積電往外推,是相當不智的說法。 我們更看到台積電這幾年,其實也扮演台灣國際關係的推手。例如日本首相岸田就特別邀台積電董事長訪日,討論日本半導體問題。美國總統拜登,也親自出席台積電在亞利桑那的移機典禮,雖然有媒體認為拜登未在活動上提到台灣,但台積電來自台灣、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以最大單一股東國發基金的法人董事身分出席,都顯示台灣的重要性。更不用說張忠謀已經多年代表台灣出席APEC,和世界各國領袖互動,都一再顯示台積電在世界此刻重要性。 馬英九該做的,應該是幫台積電駁斥戰爭傳聞,而非配合北京語境起舞,甚至台積電許多競爭同業,也喜歡將台積電的戰爭風險講的煞有其事,馬英九該做的應該是一位前元首的高度,強調企業在台灣絕對安全。美國這幾年對台軍售增加,強化台美的國防互助,這都是美國無意用台積電作為戰爭槓桿的證據,無須再散播戰爭可能論。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為台積電先進製程留在台灣來努力,而不是講耳邊風傷害企業形象,更是重損台美關係。卸任元首在國外就應該為台灣利益著想,不要經常做出傷害台灣的事情,尤其是傷害台美關係、傷害台積電根留台灣,這都是台灣全民所最不樂見之事!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10-22
從以巴衝突看台灣:國內並非珍珠港事件前夕氣氛

從以巴衝突看台灣:國內並非珍珠港事件前夕氣氛

  以色列在本月7日忽然遭到哈瑪斯組織的瘋狂攻擊,造成數百人立即死傷。由於事出突然,毫無預警,外界紛紛稱之為贖罪日戰爭以來,最嚴重的突襲事件。諷刺的是,攻擊事件同時也是贖罪日戰爭五十年,這個日子注定成為以色列難以揮去的陰影。但台灣千萬不可大意的是,因為事出突然,甚至讓以色列當局誤會衝突機率偏低的地區,竟成最危險地帶,台灣同樣不可大意。不過,至少值得慶幸的是,當前不是馬政府執政,不會有珍珠港前夕的迷惑。 台灣對於中國高度警覺,從潛艦國造到國際空前挺台,台海和平獲國際矚目重點,反而會是中共出手猶豫的關鍵。 當世人所熟知的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美國曾經是國際社會中立國代表,並且以《中立法案》(Neutrality Act)作為美國不介入戰爭的法源依據。但隨著歐洲、亞洲戰事的爆發,美國若仍持續和戰爭發動者貿易,國際形象和輿論亦不佳。因此,雖然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決定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但至少美國仍不放棄和日本對話的可能性,特別是希望日本不擴大侵犯到美國利益。然而,在冗長對話過程中,日本明著說要和平,暗著卻意識到石油禁運已造成重大危機,必須發動一場突襲搶奪太平洋地區的資源,而珍珠港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就是關鍵。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看到,美國遭到奇襲重創,和平對談不會降低有攻擊企圖的對手。 以色列在7日遭到哈瑪斯組織攻擊,是贖罪日戰爭以來,最嚴重的突襲事件。(AP)     若講回到中東局勢,這次哈瑪斯行動,背後有許多人指出伊朗的角色。這不禁也讓人想到1979年伊朗人質事件,美國低估伊朗革命組織的行動,迅雷不及掩耳推翻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最終釀成美國駐伊大使館遭佔領達444天,扣留數十名人質,間接造成美國總統卡特連任失敗。又如同九一一事前,美國雖然有意識到中東局勢不穩定,但絕未料到一場由伊斯蘭恐怖份子正悄悄進入美國本土。更何況其首腦,當年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行動,還曾是美國暗中支持的對象。美國縱使有意識到,部分反美人士可能有揚言要對美國進行破壞式行動,但絕難料到時間。 因此,從以色列過去強調的情報戰優勢,這次更令外界意外的是,以色列這次並不認為哈瑪斯具威脅。尤其是每天有許多巴勒斯坦人從加薩走廊進入以色列工作,這樣的地區爆發攻擊行動讓人不解。這概念就如何兩岸往來最密切的金馬地區,或是最多台商工作的中國境內省分或經濟特區,是否反而可能成為對手認定的弱區。不論如何,我們絕不可低估的是,只要敵人想發動戰爭,想要以此達成何種政治企圖,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 過去,馬英九政府時代經常宣傳先經後政,只要有經濟利益就沒有戰爭風險,這絕對是自欺欺人的溫水煮青蛙騙術。中國一日不放棄武力犯台,縱使簽了和平協議,台灣依然不能高枕無憂。而蔡總統領導下的政府,這些年在國內已經強化國防與敵我意識,國內主流民意對九二共識都棄如敝屣,甚至連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都要說,國民黨不是親中政黨。我相信,政府更不會這種時候開啟談判,或認為這是鬆懈對中防禦的好時機。 明年總統的重要性不只台灣,國際社會都將高度矚目。很多人可能都還記得,2021年5月,《經濟學人》封面點名台灣是最危險的地方(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結果2022年先爆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2023年10月是以巴衝突,台海目前雖然尚稱和平,但去年也已經爆發台海第三次危機。 我們不能慶幸《經濟學人》的預測錯誤,反過來說,要更謹慎留意中國輕舉妄動的可能。我們看到拜登總統,和副總統、國務卿在記者會上強調,美國支持以色列外,也同時警告各方勢力絕不可在此刻藉機惹事。這不只是說給中東國家聽,更是說給中國的強烈警示。在蔡總統執政下,我相信台灣不會重蹈珍珠港前夕的和平迷惑,堅定備戰,清楚中國的敵意手段一日不減,不輕忽國內親中勢力的蠢動,是此刻台灣人最重要的優先任務!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10-13
中國介選與在地協力者動作頻頻,國人務必提高警覺

中國介選與在地協力者動作頻頻,國人務必提高警覺

國安局長蔡明彥針對我明年總統大選,中國近期動作頻頻提出示警。他更提出中國藉由在地協力者的協助,意圖公布有目的性的民調,來達到操作選舉的目的。這背後有無涉及金流,或甚至是部分業者在中國的利益,都是檢警調務必重點查緝項目。更令人憂心的是,近期台灣人赴中風險劇增,外加過去半年許多媒體不尋常的錯假報導事件,都令人懷疑未來台灣的總統暨立委選舉情勢,恐怕不容樂觀,需要各界審慎以對。 事實上,中國介選早非頭一遭,打從1996年台灣進行總統民選以來,中國基於對民主政治的恐懼,更害怕民主會造就台灣離中國更遠,因此試圖在台灣內部帶來各種輕重程度不一的威脅,始終是中國的頭號任務。例如1995-96年的台海危機,2000年總統大選時中國國務院朱鎔基總理的公開威脅台獨,但到了2008年後中國的介選力道就逐漸化明為暗,更透過兩岸加強經商貿易往來,掐住許多業主的軟肋以後,中國介選的力道變得更強,但其實也讓台灣的民主抗體進化。 國安局長蔡明彥針對我明年總統大選,中國近期動作頻頻提出示警。(報社合成/資料照、中央社)     就以2018年的高雄市長選舉來說,從各種跡象顯示,台灣內部恐有不尋常的金流或任務性的資源,刻意灌注在單一候選人身上,目的就是要將其聲勢拉高。當時雖苦無證據,但各界多懷疑不尋常的廣告及大筆資源挹注,來源恐與中國高度相關。韓國瑜不只在選舉過程前後,持續強調九二共識、醜化台獨,更在當選之後立刻赴香港中聯辦拜會,許多親中業主也都逐漸出現在高雄,若非疫情與罷免,紅色勢力將如何改造高雄,令人不寒而慄。 中國介選是在持續進步的,最有效的力道就是看不見紅影痕跡的操作,而這需要的就是在地協力者的幫助。過去,在國民黨威權統治的年代,「服從領袖、反共抗俄、保密防諜」的口號都喊的震天響。如今,在台灣已經民主化的年代,政黨輪替多次以後,有些人將內心的失落重新投射至對岸,並且成功的被民族主義洗腦,甚至更令人髮指的是,以向中國服務為傲,令人極為心寒。 特別是有特定媒體系統,過去半年以來,不停炮製錯假資訊,意圖引導國人對政府施政或不存在的會議進行質疑。民進黨作為街頭運動出身的政黨,更曾扮演在野黨多年,但民進黨對國民黨的質疑,對政府政策不滿都有理念為前提。以過去國民黨長期戒嚴、禁止國會改選、總統民選,從黨外到民進黨,都是基於民主普世價值來做質疑與監督。縱使到馬政府時代,意圖將台灣拉近中國,民進黨仍扮演最嚴厲的監督角色,不論是服貿或和平協議,始終都強力監督、力保中國國民黨不會與中國開啟統一時程談判。 但這些年,國民黨對於政府的名為監督實為惡意中傷,有太多時候都與事實無關。甚至在豬肉或福島食品問題上,意圖撕裂台美、台日關係也在所不惜。甚至有多位藍營媒體甚至民代,跑到中國政論節目上唱衰台灣,這不就是標準徹底的協力者,還是我特別多次質詢陸委會,才讓違法錄製政論節目的中國記者離開台灣。 最近潛艦國造終於有第一艘「海鯤號」完成,過去藍營媒體甚至民代,阻擋購買潛艦的預算,甚至疑似洩密等問題終於被拿到檯面上討論,到底背後有無中國干預指導,還待檢調查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最不樂見台灣國防實力提升的,絕對只有對岸中國。 所以,我的結論要提醒國人的是,不管是民生還是國防,請大家務必在選舉期間停、看、聽,不要急著配合情緒煽動,就加入恐慌憤怒之列,否則最後只是大型翻車,傷害的也是奉公守法的多數國人權益,更傷害民主政治。我們都希望不論哪場選舉,都能以理相爭、共辯國策,而不是盡走偏鋒,以無助於民主的方式討論政策,最後傷害台灣的國際民主形象,更讓中國成為最大贏家!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10-06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在今日的意義

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在今日的意義

  1964年9月20日「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在戒嚴鐵籠的台灣中發表,不只改寫了台大政治系教授彭明敏、謝聰敏、魏廷朝三人的命運,更重要的是這場胎死腹中的寧靜革命,在過去一甲子中持續給予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勇氣。時至今日,追求民主已經在台灣逐漸開花結果,反攻大陸更已是神話,但如何有新憲法、如何重新加入聯合國,將是我等不能放棄的未竟之業。 1964年放在世界史來看,甘迺迪總統過世不久,越戰處於爆發的邊緣,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依然密切。但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開始險峻,因為法國在年初選擇與中共建交,當時蔣政權拒不接受雙重代表選項,以致於誰才能代表唯一中國在國際上已經出現顯著破口,國民黨的統治正當性開始受到動搖。站在台灣的內部來看,蔣介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國光計畫,以大量國防預算打算反攻大陸。台灣有許多資源配置都受到排擠,自由民主更成為奢談,這是自救宣言重要的背景。 而彭明敏等人在這份自救宣言後被國民黨關押,謝聰敏、魏廷朝等人的命運也從此改變。但彭明敏在戒嚴時代,那個高度監控的警察治國時代,他能夠躲過特務監視,在層層包圍下變裝逃往瑞典,讓國民黨顏面無光。放在今日的專制國家來看,都是足以激勵無數人追求自由的感人故事。他勇敢對抗國民黨的勇氣,代價自然是讓家人受累,卻鼓舞許多世代的台灣人。 而彭明敏對於台灣的關心,也沒有只停留在1964年,不論是在美國,或往後參選總統,再到成為陳水扁政府的資政,他對台灣、對土地關懷沒間斷。到2016年民進黨二次執政後,他在自由時報的一篇題為:〈為台灣祈福再祈福〉的文章說,「小英當選,應該祈福而再祈福。但其處境豈止於「不羨慕」而已。國家未定位,認同混亂,前有中共老虎,後有國民黨毒蛇,內外夾殺,所承受乃空前龐大債務(台灣嬰兒一出生即負債一百萬)、軍公教特權年金無比優越,經濟蕭條,出口及稅收銳減,失業且低薪,教育失敗,經濟依靠中國跡近亡國,軍備落伍,國軍高層與中言和、中層共諜繼出、下層事故頻發,全國被中共徹底滲透,食安不保,環境污染,電源爭論等等。」回顧今日台灣政局,這些都依然是台灣千斤重的大問題,值得我輩深思。 彭明敏對於台灣的關心,並沒有只停留在1964年,不論是在美國,或往後參選總統,再到成為陳水扁政府的資政,他對台灣、對土地關懷沒間斷。(資料照)   2020年彭明敏發表的:〈「台灣人民自救宣言」續文〉,其中特別提到持續加入聯合國、跟中國對等互動等觀念,我認為是當今非常重要的提醒。換言之,把一甲子前的自救宣言,放到今日來看,兩岸互不隸屬,國家認同不可錯亂,親中勢力不能利用台灣的自由民主來造成我們內部動亂,這都是值得我們未來四年、八年乃至於數十年努力的目標。我們萬不能低估,當加強國防同時,精神層次的保家愛台、不能錯亂敵我意識的基本觀念。 本周日在台灣大學圖書館將舉辦彭明敏教授紀念研討會,談論台灣自救宣言的啟發與未竟之業,我也鼓勵大家若對台灣這塊土地仍有希望,對國家未來藍圖有想法的朋友們,一同到現場對話。台灣自救宣言放到今日時空,如何看待我們的國家定位,了解台灣的處境,都將是永不過時的課題。特別是讓國家定位正常化,聯合國大會也將進行最關鍵的總辯論議程,有關台灣入聯的問題,再受國際矚目。不論最後結果如何,讓台灣能夠早日加入聯合國,是我們永不放棄的目標。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09-20
敬覆馬斯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敬覆馬斯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特斯拉執行長、X公司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日在「All-In Podcast」提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更指其地位宛若夏威夷和美國的關係。還指稱台海兵兇戰危,美國在太平洋軍力不如中國云云,且建議台灣應該和中國談發展為特區。馬斯克先生在全球是著名商人,台灣也有許多供應商,更有許多消費者。我們對其商場上的成就沒有意見,但其發表的言論類比不倫,是中國常年散播的錯誤資訊,台灣絕不樂見這樣的資訊持續流傳,因此不得不撰寫此文以做澄清。 在過去百年的時間,日本曾統治台灣外,以及1945至1949年基於《舊金山和約》尚未簽訂,所以台灣地位尚不明確,因此交給中華民國政府代為管理。這些資訊,都可以在蔣介石的相關檔案,以及蔣介石曾撰文給台灣省主席陳誠的書信中看見,已經是公開資訊。縱使是日本和清朝政府簽訂《馬關條約》,也是代表中國早已放棄台灣,之後的新約也從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沒半點關聯。作為享譽國際的企業家,應該要有最基本的查證,不能空口說話,或是聽信中國統戰言論。 馬斯克近日在「All-In Podcast」提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更指其地位宛若夏威夷和美國的關係。(路透、法新社資料照;合成)   接著,馬斯克先生還說台灣地位如夏威夷。但是,夏威夷縱使被美國以武力兼併,也必須到1959年透過公投來決定其地位,且是由夏威夷人民來決定。但台灣若想辦理主權公投,總被中國視為台獨公投,不惜以武力沒收。更是多次揚言,若有任何公投案應該把中國十幾億人一起納入投票。我們就先不說,中國連民主投票都不存,根本沒有真正的普選,更過分的是,夏威夷辦理公投時,美國政府有以槍管威脅,只要投票結果不如意就將武力入侵嗎?甚至中國底線是辦理任何投票,都視為是台獨而動武,美國政府可不是這樣面對夏威夷公投案。 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全美曾為夏威夷而戰,而當時夏威夷還只是美國的領地,不是獨立州。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對夏威夷珍珠港的猛烈攻擊,造成2403人陣亡、1,247人受傷,美國馬上對日本宣戰外,同時開啟二戰反攻的序幕,發動歐洲與亞洲兩面作戰,最終取得勝利。日本還未實質侵占夏威夷,美國已經就做出激烈表態,我們可以問的是,若台灣就是夏威夷,那中國怎麼成天對台灣恐嚇威脅,派出軍機、軍艦繞台。中國不但沒有一天是願意尊重台灣的主權地位,更根本不在乎台灣安危,實際的台海危機發動者,不就是馬斯克最念茲在茲的中國市場。 最後,我還想要提醒馬斯克的是,固然目前中國銷售額、中國上海廠為其帶來豐厚收益,但待人處事不能忘記飲水思源。2005年時,當特斯拉草創之初,沒有大廠願意協助,缺乏供應商,是台灣的經濟部牽線下,找到台灣數家業者,願意全心協助製造、生產特斯拉馬達,更為特斯拉需求,獨門製作許多技術,一起為電動車市場打下良好根基。若沒有當初台灣的援手,特斯拉恐怕今日還是紙上的草圖,缺乏關鍵成品、哪來今日輝煌。台灣是飲水思源的國家,台灣人民也是,而我們對自己的國家主權的意志,同樣沒有一絲一毫退壤妥協的空間。 馬斯克可能對台灣政治發展不瞭解,我們對於一國兩制的反對,是超越意識形態,即便是獨裁者蔣經國,到歷任民選總統,都沒有任何一位同意。我們也都很清楚,台灣絕不走香港道路,我們的民主是血淚爭取而來,是一場場抗爭而來,不是憑空掉下的禮物。或許中國現在對特斯拉仍願容忍,但我要提醒馬斯克的是,在專制共產政權做生意,只要一點風吹草動,沒收財產絕對輕而易舉。看看馬雲吧,中國連對國人如此,未來對外商還有多少容忍空間?可不要到時才回頭想起台灣的好!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09-15
從南海事件到AIT擴建:反美疑美論者的再進化

從南海事件到AIT擴建:反美疑美論者的再進化

近期有一系列的對外事件延燒,乍看事件內容不盡相同,但操作方法之精細已經和過往大有不同。過去直接明言反美或是親中遠美,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或缺具體事證因此難取信於人。但這週以來,從南海工作會議紀錄事件及AIT擴建出現的爭議,其實很大程度也是另一種反美與疑美論述,但因為事件具體化而常讓人誤會其動機本質。我們都以台灣利益至上為念,但若一再刻意中傷我國堅定盟友關係,挑撥台美互信,將有損我國信譽。我也願意不厭其煩撰文提醒國人,留意反美疑美論者的細緻操作。 在社會科學領域有一本著名的書叫《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The Dictator’s Learning Curve: Inside the Global Battle for Democracy),作者用清楚的敘事與案例說明,現代獨裁者的進化與收編方式,如何達到其政治利益。甚至是舉辦號稱民主選舉投票,卻仍舊是獨裁者一人得志。該書明顯指的就是俄羅斯總統普廷,當書出版時尚未爆發烏俄戰爭,但如今讓人驚訝發現,獨裁者的進化不只不會變的更民主,甚至會發生戰爭。 若回到台灣的案例來看,中國這幾十年來,暫時無法武力統一台灣後,改採攻心策略,用買的、用兼併的、用收購的,想辦法打進台灣內部,以達成入島、入戶、入心的策略。但不直說,反而用各種手段營造輿論,乍看似乎是在反對某件事,乍看似乎在反對某些人選或政策,本質就是反美、就是希望台灣能親中支持統一。 AIT台北館當初設置,與台灣簽訂99年的租約象徵對台灣的信心。使館面積全球第三大,應該也是表達該使館,其實等同於實質的「大使館」地位。(資料照) 以AIT內湖使館的擴建案來看,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AIT台北館當初設置,與台灣簽訂99年的租約象徵對台灣的信心。使館面積全球第三大,應該也是表達該使館,其實等同於實質的「大使館」地位。AIT入門處更放上了國務院的象徵標誌,美國派出前眾議院前議長Paul Ryan出席開幕儀式,都顯示美國政府的重視,當時更視為台美關係的象徵。我們可以試想,誰最不樂見台美關係強健?為何有媒體卻配合操作此議題,值得我們反思。 另一方面,利用假造的「南海工作會議紀錄」事件,一方面是指控行政院在公部門討論黨的選情,作為推動政務方向。但另一方面,卻又暗示我國國防生化相關的政策,受到美方指示規劃推動。然而,這會議紀錄既沒文號,也無出席人員的相關紀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出現許多中國才有的「軍事用語」,不禁讓人懷疑這又是一次中國錯假資訊在台滲透的可能,甚至圖謀利用政府的澄清或是進而提告方式,逼得政府得要提出現階段真實發展的國防政策,達到特定人士索求資訊的目的。 總而言之,台灣內部始終有一群人,不樂見台美關係強化,甚至有輿論指責台灣是美國殖民地或是美國不願意與台灣建交。但同樣一群人可知道,若美國公開強調駐軍或建交,中國很可能立即作為出兵台灣的藉口。這些人口口聲聲說台灣不可以當大國棋子,別讓孩子上戰場,自己卻不停給中國製造戰爭機會,豈不謬哉! 若真有人討厭對美關係強化,或是根本性的親中遠美,其實也不妨大方說出,不必如此遮掩。若AIT使館在內湖擴建有任何困難,我做為高雄民代,絕對歡迎美國政府擴大來高雄建設,增強台美關係絕對是保障台灣安全的關鍵!我們不樂見反美疑美論者的再進化,只要建設性的討論有助於公益,我們都支持,但若明顯傷及外交或國安,令人難以接受,本人也將繼續撰文呼籲國人警醒,絕不讓中國成為最大得利者。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07-15
藍營的問題不只是疑美,而是從不疑中

藍營的問題不只是疑美,而是從不疑中

近日因為疑美論的問題,在台灣政壇掀起各種爭論,究竟能不能疑美?為何要疑美?這些存在已久的爭議,必須好好的被釐清。不能拿著言論自由大帽,放送謠言帶給台灣重大危害。美國是台灣安全、經濟上最重要的盟友,也是台灣能跟中國平起平坐的關鍵,任何人都可以指責美國曾有過食言的紀錄,但藍營政客們絕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情是,若1949年以後沒有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中華民國難以立足台灣這麼長久,台灣的民主發展也不會是眼前的發展成果。 幾天前,美國總統拜登在國會發表了他上任以來第二次的國情咨文,在文件開頭就提及,美國在二戰後成立了北約,是象徵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同時,他也向中國強調,要競爭可以,但是美國絕不容許中國侵犯其主權,並對習近平喊話不要測試美國底線。從過往紀錄來看,美國對於自己的政治承諾,有一定程度的堅持,尤其是針對台灣地位,更是有足夠的安全承諾,我們能在中國威脅下依然能站穩腳跟,絕對都和美方態度有關。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國會發表了他上任以來第二次的國情咨文,在文件開頭就提及,美國在二戰後成立了北約,是象徵美國對歐洲安全的承諾。(Bloomberg)   1949年以後,原先在台灣已經是風雨飄搖的蔣介石政權,若不是在韓戰後美國下令第七艦隊進入台海巡弋,解放軍可能早就渡海入侵。美國更在1950-1979年期間,長期派駐美軍在台,對台灣的安全保障不言而喻。更不用說美國在戰後恢復期間,對台灣提供長期的美援,從1951年到1965年6月,美國對台援助近15億美金,對當年政府的總體花費助益甚多。連當前的護國神山台積電等半導體廠,其技術來源最早也都是來自美國的技術轉移。美國對台灣的這些協助與支持,是台灣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盟友,又何須動輒扭曲美國的對台動機?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不能諒解,美國在1971年先是因為尼克森訪問中國,讓中華民國政府被逐出聯合國,更在1979年進一步對台北政權斷交,將北京政權視為正統。這些都是歷史事實,但也不能全然歸咎於美方,其責任關鍵還是在蔣氏父子不願意接受雙重承認,不願意正視對岸政權的合法性,堅持反攻大陸的法統政策,終落得一敗塗地,國際形勢逆轉就完全無力回天。試問當前我國的邦交國少,第一個骨牌不就是從1972年開始,這些責任不能視而不見。 此外,在1979年斷交後,美國國會強力主導的《臺灣關係法》明確承諾美國對台灣的軍援及對於中國破壞台海現狀的關切,這些造成中共極大不滿,卻也是讓中國即便知道美國已自台灣撤軍,至今依然不敢輕舉妄動的關鍵。若沒有臺灣關係法,台灣的安全、國防軍武可能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放眼世界,除了美國還有哪一個國家能夠明確的抵抗中國威脅,並堅定軍售台灣? 美國並不完美,在歷史上雖然曾創下打贏二次世界大戰的紀錄,但也確實在韓戰無法全勝、越戰更是永遠的傷痛。但台灣即便因為美國的對台政策改變,我們仍能夠在美方的支持下,依然在海峽兩岸中保持獨立自主的現況。美國不完美,但中國難道有比美國更理想嗎?美國曾經對台動武過嗎?再說要不是美國一再對蔣家政權施壓,獨裁政權抗拒民主的時間,恐還會拉得更長。 我們必須要強調的是,美國縱使受質疑,或要強調美國不能全信,站在我們國家利益角度出發,這些也都很合乎情理,只要不超乎正常邏輯,對美國的指正皆可論辯。但藍營這幾年常做的事情是,把中國威脅視為理所當然,將中國對台灣釋出看似優惠政策,就好像尋獲珍寶。回頭再對美國棄如敝屣,從不譴責中國對台灣的出爾反爾,這才是我們國家生存的根本問題。 希望藍營政治人物深思,美國對台灣食言次數多?還是中國?美國有沒有對台灣有主權領土的要求?有沒有在台海附近實行軍事演習?有沒有天天派戰機在台灣附近徘徊?有沒有阻撓台灣參加國際組織、杯葛疫苗來台灣?但面對這些問題,卻很少聽見藍營的抗議或反彈,倒是對未有上述行為的美國,充斥冷嘲熱諷、懷疑動機,這實在非台灣人民之福,更會帶台灣走向更兇險的處境!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3-02-11
談台灣的民主戰略清晰

談台灣的民主戰略清晰

不到一個月,九合一大選及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即將登場,在這也要呼籲大家,把握時間購買返鄉的車票。實踐民主,找出心目中最理想的「頭家」。台灣地方自治史非常長,從1950年開始縣市長就能民選,雖然過去是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但實施直接民選縣市長,台灣已經有一甲子以上的時間。這麼多年來,我們對民主的堅持絲毫沒有退卻,從沒有走向逆流,這是台灣面向國際社會最堅定不移的戰略清晰。 不到一個月,九合一大選及十八歲公民權修憲案即將登場,在這也要呼籲大家,把握時間購買返鄉的車票。圖為少年陳其邁出「抓漏」看板,呼籲抓漏青春、力挺十八歲公民權。(資料照)     其實,很令人感慨的是,海峽兩岸各自互不隸屬的國家,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是分屬兩個獨裁政權在統治,其中一個國家不過是與美國堅持相同的意識形態,但其實根本稱不上民主。但這一路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前人篳路藍縷,不曾言苦,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換得台灣今日已不必在橋上舉布條呼喊要選票。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已上映,很多人似乎淡忘台灣曾經有個戒嚴獨裁、讀錯書、講錯話,甚至交錯朋友都會因此坐牢、喪命的年代。所以,我呼籲大家都應該進戲院看看這部電影,尤其是解嚴世代後出生的年輕朋友,更需要進入戲院了解這段歷史。民主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更不是領導人的恩賜,正因為有人在黑暗中堅持亮光,不放棄對自由民主的渴求,才有今日對民主制度堅定不移的台灣。 這部電影上映同時,正巧是中共二十大閉幕後。看看習近平可以在舉世矚目之下,在中國這個大家稱之為世界工廠的土地上,登基稱帝。若說在毛澤東時代,中國人民普遍知識程度不足,或是與西方社會接觸不足,才因此堅守獨裁體制。 但現在中國不但已經蛻變為跟世界交往頻繁的國家,過去20多年來,中國更在聯合國為首的國際組織,肆無忌憚的擴張影響力,甚至有學者憂慮,中國可能藉聯合國之便,試圖繞過聯合國憲章,進行對外武裝行動。我們也可看到,中國留學生數長年都居歐美各國的前段,那為何習近平今日之舉還能在中國發生?主因還是在中國人民對自由民主的渴求不足以撼動中共,多數人甚至認為誰當家沒差、與自己生活並無關係,但這卻是與台灣社會最大不同之處。我們在乎生活、也在乎政治,絕不接受被糟糕的人統治。因為蘇格拉底曾說:「害怕被更糟糕的人統治,是讓真正合格的統治者願意貢獻所長。」 10月28日,陸委會舉辦國際研討會,討論中共二十大後的趨勢,來自美國、歐洲的專家學者都對中國再毛化感憂慮。也對習近平對抗西方,試圖走出中國道路的決心感到憂慮,更擔心會因此出現不理性的行動,造成兩岸衝突局面。歐洲的烏俄戰爭已經發生,全球沒有人希望台海也出現相同情況。但唯一大家都肯定的是,台灣民主制度不會動搖,民主台灣的安全必須獲得國際重視。 這次選舉,外界常說選情非常冷,甚至返鄉的搶票熱度似乎也不如過往。我很憂慮因為投票率過低,台灣又走回只剩下傳統政治動員,不復過往幾年公民參與政治的熱情。我們不能走回頭路,這次地方九合一大選非常重要、也很關鍵,特別是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象徵的是台灣正進一步從民主制度改革,要朝向深化民主的道路上邁進。請各位無論如何,務必要站出來堅定投下手中的選票,讓台灣民主政治更好,也讓台灣的未來更有希望!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10-31
「難道共產黨的話你也信?」談倪匡、香港、台灣

「難道共產黨的話你也信?」談倪匡、香港、台灣

香港著名科幻作家倪匡病逝,他生前除了在小說、電影等方面的貢獻為人所熟知外,更著名的是他在公眾面前從不畏懼的批評中共,甚至是以幽默的方式,來讓人知道自己對中共政權的反感。倪匡生前受訪時,曾多次以看似幽默其實很嚴肅的說到:「難道共產黨的話你也信?」,這句話不單是談中共,也是在勸諫香港人民。這幾年,除了倪匡之外,黎智英、余英時等人,都對香港影響很深,他們也都是從中國逃出來,甚至倪匡、余英時都強調此生不再入中國,但香港真能成為他們永恆的居地嗎?這些都與香港令人難以樂觀的未來息息相關。 黎智英、余英時、倪匡三人,放在近代中國與香港的歷史長流來看,都是在年輕時經歷共黨統治,以行動離開中國,甚至帶著許多不堪的回憶,被迫離開自己生長的故鄉。因此,對於這世代離開中國而到香港的人,很多會將香港視為中國最後的淨土,因為香港離中國近,1997年以前又不歸中國政府管理。倪匡曾經形容自己逃離中國時,在香港的第一晚躺在一個公園上,第一次知道何謂自由的空氣。 香港著名科幻作家倪匡。(資料照/香港明報提供)   這三位離開中國的脈絡,都和1949年以前,為追隨國民黨政權而離開有相當大不同,他們都是親歷、親見共產黨的統治,帶著憂懼而離開中國。例如黎智英是因為看到家人受批鬥迫害、倪匡是因厭倦中共的階級意識及鬥爭文化、余英時則曾經是在大學時一度受中共思想吸引,最後深覺不妥而離開中國。他們都是先從香港找到最初的立足機會,最後在香港、美國先後成就一番事業。 但這裡有個關鍵值得台灣留意。許多人在1949年離開中國來台,由於未曾親見或親歷共產黨統治,對於中共的核心本質並不理解,對於中共的想像全部來自於國民黨宣傳。因此,我們會發現有大批人在1980-1990年代,隨中共改革開放,以經濟外殼包裝極權統治,不少人竟就迷惑了,甚至甘於投共,成為另一種形式的中共支持者。 相較之下,倪匡、余英時等文人就令人可敬多了。他們不信中共假象,從不把中國那套當作可操作的內涵,倪匡生前受訪片段近日被人翻出,發現他在30年前講的預測,至今有用,甚至港人到現在才打算開始發聲。例如倪匡看到1989年學運時,一針見血點出學運抗爭連「打倒共產黨」都說不出口,還可被定位是「反革命暴動」,以後中國會如何看香港,簡直不堪設想。他當時就說,香港若要在這安身立命排拒中共統治,只有革命,甚至呼籲聯合國、美國的救援與支持。可惜當年氛圍並不認為這是有意義的。對照今日香港命運,確實令人有無限的感嘆。 余英時則說得更透徹,他甚至把中國的概念提升到,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國,所謂「無處非中」的概念。這道理最主要就是對抗中共利用返鄉親懷,呼籲大家都到中國來,而要對抗這誘惑,唯有提醒自己,中國的概念並非只有地理上,甚至可以是概念上、心理上、思想上的層次。 至於媒體大亨黎智英雖反共,但他曾試圖想透過報業改變中國,這是其天真的一面。雖然他終究為了香港前途,事業遭受到中國致命打擊,但我想他對中國的最後一點幻覺,大概也全然消失殆盡。相較之下,倪匡就從未對中國寄有幻想,反倒是用嘻笑方式,看待中共對香港的統戰口號。 「難道共產黨的話你也信?」這句話,我希望隨著倪匡的離世,可以再重新送給台灣政界、社會多想想。國民黨至今仍有多數人執念,只要九二共識就可換取中共和平承諾,都令人不禁想問「難道共產黨話你也信?」難道我們石斑魚、芒果被無厘頭的禁,真都是中國講的那套,還有人去細究中國講得有沒有道理,「難道共產黨的話你也信?」或是中國的台海內海說,也有人去翻國際法試圖為中共說項,強調學理上站得住腳,共產黨是討論學術嗎?「難道共產黨的話你也信?」 香港的前途令人擔憂,但台灣作為力抗中國入侵的第一線,我們實在沒有太多本錢,去給予中國社會更多開放空間,尤其台灣絕不是中國最後的淨土,台灣就是全球自由民主陣營的台灣。近期我們才獲證實,台灣內部真有政黨透過吸收來台的部分中國人,拿中國國台辦提供的資金,成為反民進黨的工具。這種敵人明目張膽到境內發展組織的時刻,對照倪匡生前對中共的評價,正因為我們不信共產黨,台灣更該固守國門,成為民主自由永遠的精神堡壘!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7-06
彭明敏帶給我們這世代的功課:從華航正名案談起

彭明敏帶給我們這世代的功課:從華航正名案談起

近日,隨著本人在立法院總質詢詢問華航正名進度,讓外界再度注意到了華航正名問題。華航與交通部不出所料,再度回答了許多我們早已知道的答案,包含中國打壓,飛機營運調度等答覆。更令人難過的是,明知華航機隊的問題,是出在中國打壓,不少藍營人士還配合中國起鬨訕笑,令人難解。 這也讓我想起,近日剛過世的政壇前輩彭明敏先生,在最壞的年代,能夠堅持良知說出台灣人民的內心話,追求民主自由,堅持台灣應以正確的方式參加聯合國。在其最後的著作《絕筆集》一書中,仍惦記台灣的主權困境,實在令人動容。 若台灣人在華航問題上不能自救,還會遭人吃豆腐,甚至損害台灣地位。(資料照,華航提供) 在談華航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自由的滋味》這本書。此書為彭明敏先生生前的回憶錄,更可說是其個人學思歷程的早期回顧,對台灣早年面對內外交迫,尤其彭明敏在當年,作為國民黨力圖重點栽培的本土菁英,許多內心的焦慮與矛盾,在該書中都有詳細記載。而民進黨執政至今,也有許多矛盾與困惑,難以解開,非常適合在該書中找到答案。 彭明敏提到,自己在台大任教時,多次獲得兩蔣父子接見,甚至許多國民黨高官爭相拉攏,還派其出任聯合國代表團顧問,尤其負責捍衛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國際法地位。但越是集榮寵一身,越是讓彭明敏感到不安,他深知國民黨的政策是錯的,也能理解許多台獨運動者在海外抗爭的苦衷,在兩種矛盾的情緒下,他選擇外人、甚至親人都難解的道路,寫下台灣應走的出路宣言。 而華航的問題就跟聯合國問題一樣,都是早解決比晚解決好,有解決比沒解決好。聯合國問題可能影響的不單是台灣,連美日等盟國都會涉入,台灣在這的強硬立場,必須兼顧盱衡國際情勢,尚且可以讓人理解。但華航問題,就完全是國內自己的問題,除了更名增加台灣意象,可能遭到中國抵制,影響我國航權的問題之外。先前也曾有過立委建議,如「中華郵政」的英文名字,是採拼音的:Chunghwa Post。而中華航空公司,若真有心要將China的混淆問題去除,是否也可考慮和郵局一樣,改以「Chunghwa」的方式稱之。雖然可能對外人而言,會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來自何方,但至少確定,不會再有人以為這是來自於北京的中國航空。 大家可別忘了,「China」航空這名字,台灣若沒拿出決心修改,是會在國際社會上帶給台灣辨識上的巨大損害。《英國廣播公司》(BBC)就曾在2020年報導中國新聞時,誤植華航的照片作為背景。2018年時,前香港特首梁振英反駁《金融時報》挺台文章時,竟引用華航叫做「China Airlines」為例,說明台灣還有不少人不認同「台灣與中國屬於不同的司法管轄實體」。種種案例都顯示,若台灣人在華航問題上不能自救,還會遭人吃豆腐,甚至損害台灣地位。 本人之所以提起彭明敏早年的一段自述,主要原因在於本人也深知,民進黨在台灣認同的不少議題上,與長年由中國國民黨執政所生的國營事業、憲政體制,是有諸多扞格。但不能因為有困難,自我退縮,甚至讓國民黨與中國一起訕笑民進黨政府的政策,甚至有損政府在國人心目中的威信。當然最不該的就是國民黨,不協助解決問題就罷了,還要和中國沆瀣一氣幫倒忙,真是如曹興誠董事長所說的,「這種政黨沒救了」! 望行政院、交通部及華航公司能再多做努力,路是人走出來的,方法是人找出來的,彭明敏在最險惡的環境下能寫出《台灣自救運動宣言》,現在國際挺台力道強盛,台灣更該無所畏懼,替台灣找回該有的尊嚴!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4-14
日本311地震11周年,台日關係再寫新頁

日本311地震11周年,台日關係再寫新頁

311東日本大地震迄今已屆11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釋出了《台灣的朋友,你們好嗎?》回顧台灣在11年前,對日本伸出援手,日本感念至今的溫馨短片。台灣在2年前,武漢肺炎疫情高峰之際,台灣捐助日本口罩,去年日本回贈台灣數百萬的疫苗,緩解台灣人對疫情升溫的恐懼。台灣也在今年開放福島五縣市食品,透過良性的往來,台日關係必能成國際外交的重要典範。 台灣在2年前,武漢肺炎疫情高峰之際,台灣捐助日本口罩,去年日本回贈台灣數百萬的疫苗,緩解台灣人對疫情升溫的恐懼。(資料照) 台灣與日本之間,基於歷史、經濟的因素,兩國並不因外交關係的形式,而改變雙方互動的堅定情誼。日本因為在地震發生當下,遇到空前的複合式災難,全球都束手無策,日本扛起重建的艱鉅工作,台灣伸手援助,捐款日本200億日幣,高居世界之冠。日本珍惜這份真情,在往後11年持續表達對台灣的謝意。 令人印象深刻的,2013年台灣赴日本參加世界棒球經典賽,日本球迷主動為日本、台灣兩隊加油,台日兩國僵持到最後,台灣最終以1分之差落敗時,觀眾不單為日本勝利喜悅,同時也展現日本對台灣致謝的熱烈掌聲。台灣選手也向場邊的觀眾鞠躬致謝,台日兩國的友誼超越比賽勝負,是國民外交、體育外交上最好的典範。 在台灣近年遇到地震時,我們也見到日本民眾主動提出的善款,以及登報為台灣打氣等行動。去年台鐵太魯閣號發生重大死傷意外,日本網友紛紛動員打氣。 2020年東京奧運,台灣選手有了來自地主國日本的許多支持,奧運選手紛紛創下史上最佳的成績。我相信,兩國的友誼是發自內心的,是相互理解的,是由下而上的溫情。 除了在台日兩國人民的互相扶持,台灣與日本在產業上的合作,過去11年來也更形密切。台灣高鐵是日本新幹線首次輸往海外的交通建設,2020年公視與NHK聯手推出的重量級戲劇:⟪路–台灣Express⟫,便是以高鐵作為背景,分享日本的鐵路技術輸往台灣的點滴。該劇的劇本封面就寫著:「我們不會忘記台灣人在311時展現出的友情」。該劇導演松浦善之助自承,決定拍這部戲的起因,就是來自於311台灣對日本展現的友情,讓他想透過拍一部戲劇致謝。 台灣與日本之間的互動,從個人層次,再到產業面上的合作,橫跨了交通運輸與戲劇。近期,我們也看到台積電決定與SONY合作,赴日本熊本縣設置22/28奈米(nm)製程的晶圓廠。預計創造1700個先進人才的就業機會,日本政府也決定補助4000億日圓,甚至為解決該地的交通問題,調整鐵路路線。這是台灣罕見的透過自有技術,提供日本就業機會的新型合作案例,讓台日兩國的互動層次邁向新的里程碑。 最後,也是我們這些年來最關心的,就是台灣加入CPTPP的問題。其中扮演台日兩國互動的障礙之一,也和日本11年前的大地震有關,過去近11年,台灣都以產地為由,禁止進口福島五縣市的食品。但這些年來,武漢肺炎疫情之前,台灣赴日旅客在2019年創下491萬人的高峰,且在2011年後,台灣赴日旅客人數持續創高。既然台灣人大方赴日旅遊,也吃該地食品,卻回頭禁止國內食用部分日本產地的食品,邏輯上也說不通。 在武漢肺炎之前,我曾帶領台灣的國會議員赴日訪問,並會見多位重量級日本國會議員,當時我接受到許多的陳情,最主要就是台灣竟還是世界少數阻擋日本食品的國家。因此,我在國會議事殿堂,多次質詢官員,要求我國應該秉持科學基礎,針對真有輻射問題的食品隔絕,而非以產地做為禁止標準。 非常欣慰的,行政院已經正式宣布開放福島五縣市食品,並以科學標準檢視。我們也希望透過日本的幫忙,我國從去年就遞件申請加入CPTPP,盼能早日成為正式會員,可以不缺席重要的區域經貿組織,並再次展現台日兩國堅定、共患難的友情。 這些年來,我們已經多次看到歷任日本首相,當台灣遇到風災、地震或重大災難時,日本多次表示慰問。在國際場域,當台灣遇到中國打壓,日本願意大方表態對台灣的支持,甚至在中國軍事擾台行徑不停之際,站出來呼籲台灣有難,日本不能置身事外。2017年日本更主動宣布,交流協會正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具體展現日本對台灣的重視。台日之間的互動,從個人微觀層次,提升到國家層級,甚至將兩國的生死與共,視作共同體。 我相信日本311大地震,台日兩國所展現溫馨、真摯的互動,過去11年只是兩國感情升溫的起點。期盼下個11年,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可以持續穩定上升,讓台日人民與政府的往來,擴展至各個層面。我堅信台日關係的未來必定精彩!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3-12
台電意外接二連三,重創人民供電信心

台電意外接二連三,重創人民供電信心

台灣再度遇到全國大停電,起因初判是興達電廠的供電問題,龍崎超高壓變電所以南機組跳脫,導致全國皆陷入黑暗。台灣在去年5月13日、5月17日,已經二度大規模的全國性停電,這次是第三次,尚不計入2017年815停電事故。更甚者是,全國大停電竟有連續三次皆與興達電廠事故有關。在同一處跌跤三次,已經非意外所能交代過去。興達電廠又在本人選區,三次出意外都在興達,台電公司務必要能清楚說明,如何解決一再跳電的困境,勿讓政府能源政策一再受到打擊。 全國大停電竟有連續三次皆與興達電廠事故有關。在同一處跌跤三次,已經非意外所能交代過去。(資料照) 3月3日為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訪台首日,其友台表現一直深獲台灣人民的感謝,總統也在府內特別接見並贈勳致謝。萬沒想到,同一時間台電便出重大意外,導致全國各地大停電,尤其高雄首當其衝。在外國貴客來訪當日,出這樣意外,有損我國聲譽,也打擊政府形象,雖不致影響外交實質成果,但龐皮歐還會與我國企業代表會面,供電穩定一向是政府重要承諾,卻在這時出意外,長遠來看,甚至可能影響美國對投資台灣的信心,干擾未來經濟發展動能。 電力供應穩定問題,是企業投資台灣的基本要求,這要求並不過分。台電在當前台灣遇到經濟成長、台商回流等經濟利多同時,便應該要針對電力供給穩定提出配套政策。總不能政府在前線招商,替台灣人創造就業機會同時,台電卻無法提供相對應的穩定供電機制。若最後導致企業不願來台投資,傷的將不單是政府顏面,事實上政府顏面事小,人民的就業生活才事關重大,不但連就業機會沒有,現在連生活電力都有疑慮,雙重壓力下,人民對政府的能源政策將毫無信心。 若我們翻開去年9月,台電報請經濟部核定提出的「513及517停電事故檢討報告」,牽涉技術層面問題外,台電公司認為大自然問題,包含降雨減少、水力發電不足、因降雨少導致炎熱,進而使用電大增,終造成用電吃緊而闖禍。但這次33大停電,上述問題不但不存在,甚至近期降雨量還大增,卻出現同樣停電結果,不禁令人質疑這份報告的充足性。 另外,在163頁的檢討報告中指稱:「充裕發電機組及儲能設施,是未來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後的重要電力調度工具。」、「大潭、興達及台中電廠加速興建啟動及升載快速之機組,務必如期如質完成,以維供電穩定」這些文句,台電公司不知檢討進度為何?尤其是興達電廠相關機組設備,處理進度到哪?冬、春季尚且非用電高峰,現在就停電,如何讓人有信心再遇到夏季用電高峰時,台電是否又要再寫差不多理由的報告? 其實,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台北市萬隆一次變電所因為發生火災,就導致雙北不少人停電問題,該檢討報告至今經濟部都尚未核定,馬上又要再交一份。有媒體指出,是因為內部變壓器監控標準過時,導致喪失預警效果,是事故之關鍵,是否顯示台電的內部預警也失靈,才一再闖禍,簡直快成該公司的系統性風險。 我們才在去年底,針對三接、核四的能源問題做過公投,當時政府給予人民不缺電、供電穩定承諾,如今時隔3個月不到,台電便再出重大事故,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能源問題,政府的責任都必須一間扛起。否則當時公投,我們喊得聲嘶力竭,如今若未將民眾情緒做回應,年底大選才讓人民回應,後果才更為嚴重。 電力供應問題很嚴肅,也很專業。本人長期深耕經濟委員會,一直以來我們都相當尊重台電公司的決策,但我希望台電公司務必要反躬自省,2016年以來,連4次的大規模停電,是否過於頻繁了一點?到底問題是機械問題而已,還是內部監管機制的螺絲都鬆了。 經濟部更務必要督導台電,公營事業是政府授權、受立法院監督的單位,對人民負責是最基本的要求。請台電公司,應該定期提出用電計畫及執行報告書,且要上網公布,並供國會監督,也向人民負責。另外,針對公司治理問題,以及技術上的防呆機制,應當也要提出外部監管的檢討報告,為何一再出現人為失當,導致全國大跳電的意外?這都應該從整體組織文化與系統性作為上檢討,請經濟部應該立即成立中央層級的「台電總體檢專案小組」,比照台鐵檢討報告,做台電的總體檢,並將相關的檢討作為提交國會審議。 台電不要再只檢討技術層面的問題,應當從監管細項到整體公司文化細節,做通盤檢討,提出具體報告,才可對人民負責!電力供應穩定問題,不單是整理國安問題,更是國力的展現,一個國力成熟穩定的國家,不該有動輒停電的風險。請政府務必從國安危機角度檢視台電問題,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3-05
談高雄城市治理者的條件

談高雄城市治理者的條件

這幾天隨著本黨部分縣市初選即將開始,各種各樣的縣市長選舉新聞滿天飛。我倒是想從前交通部長林佳龍所提到縣市長的條件,「不應陷入個人輸贏或是黨的政治地盤消長,讓城市治理回歸人民為本」來談起。高雄市長將由陳其邁繼續帶領我們走下去,但對於高雄市的城市治理者條件,我想再多跟大家分享本人的看法,希望拋磚引玉,激起更多人為高雄的下一步來做思考。 高雄市長陳其邁(左)及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右)。(資料照/報社合成) 首先,我們應該先思考高雄這個城市本身的條件。高雄縣市經歷了十多年的合併,現在大高雄的版圖,幅員廣闊,過去舊高雄縣的地理優勢,從北高雄現在透過橋頭科學園區的日益茁壯,讓人看到高雄的新風貌。而南高雄的亞洲新灣區,也有越來越多科技廠商進駐,尤其是以新創公司為主,這都是高雄成長的新動力。 另一方面,高雄有海港、國際機場,海空優勢兼具。作為一個從日治時期就定位的南進城市,自蔡總統上任以來,提出新南向政策,高雄更應該是首選的南進城市。但新南向政策有沒有發揮出高雄的優勢,這是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的課題。 此外,高雄居住的條件,相對中、北部親民,又有雙北以外最完善的大眾運輸建設,不但有捷運還有輕軌,鐵路地下化後高雄的運輸又更便利,台鐵車站朝向捷運化。我們如何透過這些優勢,吸引更多年輕人或中老年人口,來高雄定居,這也是我們接續的挑戰。畢竟,高雄從戰後以來,一直就是個移民社會為主的城市,許多年輕人自外縣市移居來高雄打拼,進而落地生根,才逐步奠定高雄成為第二個直轄市的基礎,如今高雄發展需要轉型,我們也必須要持續努力。 談完高雄的優勢之後,再來,我們應檢視一下,針對上述的條件,作為一個好的城市治理者,如何讓高雄市長的角色能發揮得更好。 第1, 我認為必須要有深厚的國會問政經驗,而且問政經驗必須受肯定。高雄市長格局必須要大,要有能夠充分理解國家發展脈動,能了解高雄在整個國家藍圖上的定位,找出高雄的優勢,與中央政策做連結。畢竟,高雄的許多大型產業,包含鋼鐵、石油、科學園區等,幾乎都涉及中央政策與法規,若有與中央政府交手的經驗,且有很好的互動溝通基礎,將能做好高雄市長的角色。 第2, 高雄市長必須要能有與產業界溝通互動的深厚經驗。高雄正面臨關鍵的城市轉型時刻,除了地景風貌的轉變外,高雄當前面臨的是就業機會的困境。高雄許多大型老字號的企業,這幾年固然也有新人缺口,但人數不及許多年輕人的需求,導致求學或就業北移,讓人口增長亮起紅燈。 陳市長在去年爭取到台積電來高雄設廠,預計迎來1,500人就業機會,隨著半導體產業鏈成形,預計吸引4至5萬戶家庭。高雄市府表示,希望建立起南部半導體材料S廊帶研發製造核心。由此可知,建立半導體的產業來高雄,市長就必須能有與產業互動的經驗。以北高雄目前發展的狀況,隨著美中貿易戰未停,台灣在全球科技地位愈形重要,我十分看好未來北高能作為高雄新的產業火車頭,打造高雄的雙核心。未來的城市治理者,要能抓住高雄的發展機遇,才不會錯失高雄轉型的關鍵良機。 第3, 高雄市長必須具備國際視野,能夠與國際城市或各國政要互動的能力。高雄在台灣具有重要地位,以全球各國在台灣的駐館來看,除了台北之外,第二多的就是高雄。台灣重要的盟友美國、日本,都在高雄設有第二辦事處,就可知高雄在國際地位的重要。 既然如此,作為高雄市長就要能與國際互動,要能充分讓世界各國了解高雄的價值,不只是從台灣的座標來看,更要擺到全球的地位來檢視,以美中貿易戰來說,高雄的區域條件優勢是什麼,能夠對國際民主陣營提供哪些貢獻,高雄市長不但要能提的出來,更需要能夠「主動」走出去,向國際行銷台灣。 第4, 最後但同樣相當重要的,就是要能讓國人對高雄永遠充滿好奇。這點不但需要由良好的行銷能力,還須要能夠有足夠的人脈,以及圓融、親切的溝通能力,讓人能一下就聽懂且喜歡上高雄。 以這次高雄燈會來說,高雄市打造出雙主場,將愛河灣及衛武營兩個主場結合在一起,把高雄最新打造的兩座大型音樂廳呈現在國人眼前,又用充滿科技的無人機及燈光秀表演,讓人看到不同過往的高雄燈會,這就是高雄市的行銷力。我也看到了高雄市的正副市長,接受不少媒體訪問暢談高雄的燈會,在兼顧防疫同時,又能行銷高雄。而這項能力必須繼續下去,才可讓國人永遠注意到高雄! 以這次高雄燈會來說,高雄市打造出雙主場,將愛河灣及衛武營兩個主場結合在一起,把高雄最新打造的兩座大型音樂廳呈現在國人眼前,又用充滿科技的無人機及燈光秀表演,讓人看到不同過往的高雄燈會,這就是高雄市的行銷力。(民進黨臉書) 從林佳龍所說的縣市長選舉「不應陷入個人輸贏或是黨的政治地盤消長,讓城市治理回歸人民為本」,希望各界減少政治口水,更關注城市治理的本色,靜心去思考每個城市的需求。我所提出的四面向,也是希望在政治之餘,更多人關注高雄,思考高雄的治理條件,需要什麼樣的市長人選,才可讓高雄成為全國最宜居的城市。並且能打造高雄為全亞洲,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城市治理典範! (高雄市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2-21
烏克蘭危機對國際與台海衝擊的歷史分析

烏克蘭危機對國際與台海衝擊的歷史分析

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隨著美國宣布將啟動撤僑計畫來看,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危機已經是箭在弦上。北京冬季奧運於2月4日開始,2月20日閉幕。20日後極可能為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關鍵時點,若烏克蘭戰爭真的爆發,將是本世紀自美國中東戰爭之後,最關鍵的一場戰役。 俄羅斯總統普丁出身蘇聯時代,重新找回蘇聯版圖榮景,不但能提升俄羅斯人民對自己的信心,更對於普丁持續保有執政優勢有極高助益。因此,普丁對東歐的企圖,又是否可能止於烏克蘭?北約若捲入戰端,美國可能都會被迫出兵,若屆時美俄戰端開啟,甚至極有可能,將會是場比二戰還可怕的災難,各方均應該更為冷靜克制,以和平為念。 烏克蘭危機愈演愈烈,隨著美國宣布將啟動撤僑計畫來看,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危機已經是箭在弦上。(AP)   慕尼黑協定的徒勞無功警訊,提醒北約無法對俄羅斯放鬆 雖然普丁與當年希特勒試圖在歐洲擴張的計畫,仍有一定程度的落差,但若有意發動戰事或擴張領土的大國,已經起心動念的時候,再多談判籌碼與讓步,恐怕皆為徒勞無功。英國當年認定,德國只是希望捷克蘇德台區因為民族語言關係,希望回歸德國,以此讓步換取和平。沒想到德國只是以兵不血刃的方式,透過邊境壓力就奪取捷克領土。下一步,就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奪取捷克全境,並進攻波蘭,英、法等國才自覺上當受騙。 此刻北約所面臨的危機也與2014年有高度相似之處。俄羅斯先是在克里米亞問題上,靠著親俄公投,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克里米亞的控制權。如今,是想如法炮製將類似情境複製到烏克蘭問題上。烏克蘭在克里米亞危機上已經吃過虧,這次執政的親美政權,大概也不可能對俄做出讓步。但真正危機在於,北約成員國是否有意識到,就算是烏克蘭也不會是終點。當初的克里米亞就宛若1938年的蘇德台地區,但最後也是捷克全境遭兼併,之後災難也就不必再多言。本人也相信,北約國家對俄羅斯企圖,不敢掉以輕心。 烏克蘭若起衝突,反可能讓中國不敢在台海冒進 不過,當年美國是到了全歐洲幾乎淪陷,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才正式介入歐洲戰場。此刻烏克蘭危機,也有許多人將台灣與中國潛在軍事衝突危機,列入評比的可能。美國目前正處於阿富汗撤退後,輿論反戰的狀態。即便如此,俄羅斯大概也不會樂見中國在台海另起衝突,打亂俄羅斯的計畫。從1958年金門823砲戰時,蘇聯與中國的互動來看,當蘇聯有更為優先的政策之際,中國若有不與蘇聯知會的對外行動,只會惹惱蘇聯,並破壞中蘇關係。 因此,當烏克蘭危機演的最烈之際,台灣是否反而出現危機,或許未必完全如此。假使,烏克蘭與台海危機同時爆發衝突,或是先後爆發衝突,美國都選擇袖手旁觀,或只進行撤僑行動,不單是美國人民會對總統不滿,包含北約與日本等盟國,都會給予美國強大的壓力。 不過,以上許多歷史經驗的分析,僅僅是對局勢走向做出各種可能的推斷。但真正能化解危機的關鍵,還是要各國領導人能以蒼生為念,為全球人民福祉所想,不要以軍事衝突導致生靈塗炭,也不應該以威嚇手段逼迫獨立國家放棄自己的主權。 本人深信,本世紀已經有中東戰爭帶來巨大歷史傷痛,美國也因此元氣大傷,而中東紛擾事實上也未因而停歇。若真要解決烏克蘭危機,戰爭絕對是最下之策,尊重各國主權與人民意願,才是領導者所最應該做的當務之急。台灣也必須從中記取經驗,面對危機來臨時,務必要以團結抗敵為念,不可投機或僥倖,紮實準備才能應對各種國安考驗。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1-29
香港新聞自由正敲喪鐘,中國的承諾已經一文不值

香港新聞自由正敲喪鐘,中國的承諾已經一文不值

2022年1月2日,曾拍攝香港學運紀錄片的《眾新聞》宣布停刊,去年2021年12月29日在香港敢言的《立場新聞》,也在與國安法纏鬥數月後宣布停刊。若再加上香港《蘋果日報》2021年6月24日因資金遭凍結,被迫宣布停刊,香港在短短一年內,重量級的香港自由派媒體皆逃不出停刊命運。 從言論自由角度看,當前香港已無實質的兩制,中英聯合聲明如今已名存實亡。中國過去或許顧忌一國兩制的名號,還想以各種手段,藉分化或滲透等方式,圖謀改變這些媒體。如今中國政府直接以各種斷其金流、迫人安危等方式,導致香港媒體無力抵抗而停刊,省事又粗暴,使得一國兩制已無功能。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長的許家屯,在1990年前曾是中共實質在港領導,他對一國兩制的警言,台灣人務必時時警戒。 過去香港媒體曾在台灣呼風喚雨,雖然香港無民主但有法治,言論自由獲得合法保障,香港媒體對輿論八卦的操作、細膩,曾震懾許多台灣媒體。但香港的言論自由是建立在前殖民地政府英國,以及特區中央政府中國的恩許之下。這不是民主國家的承諾,也不是有意義的白紙黑字,更非香港人民能要求政府遵守千萬年不變的法律規章。 香港在短短一年內,重量級的香港自由派媒體皆逃不出停刊命運。(法新社) 過去馬政府時期,我國與中國政府簽訂許多協議,我們自認在農業、經濟等領域上可以獲得中國長久不變的承諾,但換政府執政之後,承諾立即轉為由中國政府片面主導。台灣若再有人認為,兩岸關係可以藉由與中國政府好好的談,就能獲得承諾,就能改善台灣境遇,就能加入國際組織,終究只會變成中國口惠而實不至的橡皮圖章,甚至是皮影戲的布偶,失去國格,喪失尊嚴。 前李登輝總統時期的幕僚張榮豐先生曾拜會許家屯,許所提出的警告:「有關和中共當局簽訂白紙黑字的協議,例如「和平協定」之類的想法…...這是西方人「契約」的概念。和中共打交道,就算把一國兩制具體內容寫清楚,簽下協定也沒用。到時候公開宣稱的是一套,真正執行的又是一套,而鄧小平心裡想的可能又是一套。」簡言之,與人治國家談白紙黑字,本來就是緣木求魚。 最近過世的史學泰斗余英時,曾在2014年受訪時,針對香港處境表示到:「我抗議我也知道你不會馬上改變,不會讓我們自由提名選舉,但你(指港人)不能做乖孫子了,不然下一個又來一個命令,你又做乖孫子,第三次又是如此,最後你不變成百分之百的奴隸了嗎?」余教授重點在強調反抗壓迫的重要。 而新聞出版的言論自由,長期就是香港抵禦中國破壞一國兩制的最好防線,如今幾乎蕩然無存。 不論許家屯或是余英時,他們都曾經或長期與香港有互動經歷,深知香港當前處境是因為誤信中國所致,更要隨時勇於對中國說不!我們台灣處在兩岸往來的浪尖上,更應該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與言論自由。 當然,我們更是絕不容許,以民主自由之旗,在台灣從事危害國安者,假新聞的滲透,是民進黨政府上台以來,不斷需要克服的心頭之患。不只要修國安相關法令,大家的觀念也要正確,若不能把紅色滲透的案例搞懂,沒看清楚香港前車之鑑,還信中國傳播的對台資訊,台灣又豈有獨活的可能?香港部分人曾對台灣政治環境不以為然,如今情勢明朗,台灣不可妄自菲薄。 香港三家媒體結束營業,言論自由的傾倒,是誤信中國承諾,更對中共進逼警覺不足。台灣人要珍惜自己得來不易的環境,在選舉過程中,隨時都是對中國表態,任何決定其實都對國安有程度不等之影響。台灣人要把握能維持自由民主生活的任何機會,投票或發表言論皆然,我們要隨時讓中國知道,對台統戰絕不可能得逞!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2-01-09
立陶宛議員訪台的意義

立陶宛議員訪台的意義

非常高興在本周見到立陶宛議員來訪台灣。先前我致函邀立陶宛的國會議員們來台訪問,不但相當快收到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回函,而且答應在12月願意來台訪問。 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國會議員團正訪問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昨日中午設宴款待,表達歡迎並感謝3國議員展現對台灣及自由民主的堅定支持。(外交部提供)   立陶宛在台灣備受中國欺凌打壓的關鍵時刻,不畏中國恫嚇,不但讓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掛牌成立,同時也以實際行動來台送暖。我認為值此時刻,立國國會議員來台灣訪問,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1、 立陶宛的「台灣時刻」將成典範:過去,因為冰島率先承認立陶宛,讓世界各國跟進承認立國,這項外交典範成為立陶宛人感念的「冰島時刻」(Iceland moment)。如今,立陶宛將冰島時刻的溫情,重新帶到了台灣。 立陶宛率先打破中國長期在國際社會錯誤形塑的「一中原則」,讓台灣得以成立以「台灣為名」的辦事處,同時中國大使館也不敢撤銷對立陶宛外交承認,在國際上塑造一中一台共存的首例。 我們也相信,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鋼鐵般的事實。立陶宛正視兩國的不同,我堅信必能成為未來的外交典範。立陶宛對台灣的友誼,不畏中國外交壓力形塑出的「台灣時刻」,也將鼓舞世上所有受中國壓迫的人,要堅信自己能力抗獨裁威權的勇氣! 2、 立陶宛的「太陽時刻」: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劉冠廷,27日在金馬頒獎典禮上表示:「隨著世界的變化,生活節奏變得很快,溫暖、愛很重要,能讓人脫掉外套的不是北風,而是溫暖太陽。」相較於中國上週對台商的打壓,立陶宛不畏中國壓力的舉動,勇敢來台訪問,更讓人感到溫暖,也更讓人感受到誰才能敞開心胸,誰又才是台灣忠實真摯的盟友。因為,北風跟太陽,永遠是太陽才會讓人真心敞開心胸。用北風或颶風逼人回頭,必然是條絕路。 3、 台灣與立陶宛是雙邊互惠的堅定盟友:立陶宛在在太空、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實力,均是台灣可以互惠交流的對象。在近期國發會、經濟部等部會的訪問團中,立陶宛與台灣共簽署6項MOU,在半導體、太空、金融、生技等領域上與立陶宛展開堅實的合作。 立陶宛和台灣一樣國土面積不大,但我們抵抗強權欺凌,同樣都有鋼鐵般的意志。此外,我們不只是基於理念合作,在許多領域上雙方都能互惠成長,以堅韌的實力基礎,突破獨裁政權的封鎖。 4、 患難見真情的具體實踐:台灣在去年捐10萬片醫療級口罩給立陶宛,立陶宛在今年回贈台灣2萬劑疫苗。同時,立陶宛還加碼回饋台灣,讓台灣設立準外交性質的「台灣」代表處,且可在館牌及館內懸掛正是國旗,幾乎與台灣正式的駐外大使館並無差異。 過去,我在立陶宛教書時,就曾感受過立陶宛人民的濃濃人情味。在維爾紐斯大學擔任一學期講座教授時,我就注意到立陶宛與台灣同樣作為威權國家的最前線,立陶宛不但是北約成員,也是美國在歐洲重要的盟友。由於其國土面積及國際形勢與台灣相似,當年教授兩岸關係課程時就獲得很熱烈共鳴。我當時就堅信,總有一日台立關係必能更上層樓。 如今,立陶宛國會議員在台灣備受中國欺凌的關鍵時刻來訪,給台灣加油打氣,台灣人民絕不會忘記立陶宛的這份真情。台灣人向來忠實厚道,「食人一口 還人一斗」。未來立陶宛若有任何需要台灣協助之處,我們必定也會扮演立陶宛的「忠實盟友」。 最後我也謹代表立法院波羅的海友好協會、以及台灣人民,向來訪的立陶宛國會議員致上我最誠摯的祝福。我要再次引用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劉冠廷的話,來感謝立陶宛國際友人的溫暖情誼:「溫暖、愛很重要,能讓仍脫掉外套的不是北風,而是溫暖太陽。」 立陶宛就是國際社會的溫暖太陽,台灣人民都會永遠感念在心頭。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1-11-30
拜習會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

拜習會對台灣的機遇與挑戰

眾所矚目的美中領導人「線上會面」登場。這次是拜登與習近平兩位領導人,在二次電話會談之後,首次透過大螢幕見面。雙方領導人在這次會面上,雖然美中沒有真的擦出火花,卻對台灣的政治、經貿乃至於台灣加入CPTPP的問題都來深遠影響。 首先,雙方領袖此刻的權力地位,其實是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時刻。美國總統拜登因為阿富汗問題之後,國內聲勢一路低迷,同時又希望透過美中峰會展現自己對外交的長才,反而讓中國有些占上風。川普首次川習會是在美國舉行,但此刻習近平不只足不出戶,且剛經歷六中全會加持,權力穩固,中共第三次歷史決議全文,更是在拜習會後當日公布全文,更顯習近平對自己的自信。 再者這次會談的形式上而論,根據報導指出:美國派出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安顧問蘇利文(Jacob Jeremiah Sullivan)、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 而中國代表則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外交部副部長謝鋒等人。 眾所矚目的美中領導人「線上會面」登場。這次是拜登與習近平兩位領導人,在二次電話會談之後,首次透過大螢幕見面。(法新社) 雙方都各自都派出五位代表,領域橫跨外交、國安、中美關係、經貿等領域的首席代表。從這五位代表可以看出,這是美中一場非常正式,而且有制度經驗老手的過招。雙方都對彼此非熟悉,但此刻美中關係在緊張尷尬的關鍵時刻,反而因此對台灣造成外溢效果,製造以下關鍵的機遇與挑戰; 機遇一:美國清楚中國底線與伎倆,但美國更知道台灣議題不能失分 美中會後聲明對台灣沒有共識。中國新華社曲解美方意旨,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獨。不過在白宮記者會後聲明,並無相關文字。此外,中方再度強硬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一反過去較溫和使用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過,美方並未理睬中國這樣的立場,反而強調會遵守《台灣關係法》、六大保證,並強烈反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美國即使希望與中國重啟會談,但未在台灣議題上做出讓步,且在習近平面前正式表態對台海和平重視。 機遇二:美中並未在貿易問題上取得共識,貿易戰仍會延續 美國在會後聲明仍強調,美國重視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與經濟問題,並且不讓美國勞工與製造業等因此受害。這基本上仍是延續川普時期的貿易戰路線,而台灣去在過去這幾年,受惠美中貿易戰,許多台商大舉自中國撤資,鮭魚返鄉、資金回流。從雙方在貿易問題上「暫時」缺乏交集上而論,台灣務必要把握這項歷史機遇,充實全球貿易,並穩固台美經貿關係。 挑戰一:美中關係若逐漸緩和,恐衝擊美台關係,甚至改變各國對台觀感 美國總統拜登是台美中關係老手,長期屬於知台但不友台派。而拜登更是長年自詡「知中派」,從拜登和習近平會面開場,拜登表示很少在這樣正式場合與習近平會談。顯見,拜登自認與習熟識,即使當前拜登仍對中態度未放軟,但有了這次會面,美中關係極可能重新升溫,這時台灣議題的讓步空間,便急需憂慮。 此外,我們不能忘記1971年國民黨政權被驅逐出聯合國,就是因為時任美國國家安全助理季辛吉密訪中,最後一定程度衝擊外界對台灣支持力道。因此,當台灣現在申請加入CPTPP之際,尚有部分國家對台灣有疑慮,甚至對中友好,美國態度更顯關鍵。台灣能否如願加入CPTPP,美中關係是否升溫必然是指標。 挑戰二:美中關係走緩,經貿復談,台灣卻可能因反美豬而重創美台關係 從這場會談,美國派出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中國派出參與美中貿易談判甚深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會,可以想見美中雙方都對經貿議題高度重視。雖然白宮事後聲明未明寫,但諸多分析認為,美國極可能透過要求中國遵守某些貿易協議,進而降低對中關稅與貿易制裁。 然而,就在此時中國國民黨發起的反美豬公投,卻不斷製造輿論表示美豬有問題,甚至無視可能重創美台關係的風險,無視馬政府開放美牛的歷史事實,踐踏台美經貿關係。我們高度憂慮,萬一美中真的在貿易取得共識,台灣卻反美豬,美國不但可能停止台美TIFA談判,更可能對台灣進行貿易制裁。甚至因為衝擊我們在開放國際市場的決心,中斷我國加入CPTPP的可能。 美中會談未來必然將持續進行,對台灣的影響將是國人矚目焦點。雖然美中當前氛圍,美國不敢輕放對台灣安全承諾。但在經貿上,我們絕不希望一旦美中貿易取得共識,台灣卻在經貿議題自亂陣腳。國民黨反美豬行動公投一旦成真,恐重創台美經貿關係,甚至衝擊我國加入CPTPP可能!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1-11-17
張高麗事件是黨國獨裁體制下,必然會發生的悲劇

張高麗事件是黨國獨裁體制下,必然會發生的悲劇

前中國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張高麗,遭中國網球天后控訴曾對其權勢性侵,成為近日國際媒體頭條。這讓外界首度看清中共複雜的政治結構下,黨政高官敗壞人權的紀錄,不單是對庶民百姓下手,連網壇國際好手都不會放過。這樣的人間悲劇,絕不是中共獨裁體制所獨有,也非中國專屬,而是這套威權體制只要出現在任何國家,都可能釀成這樣的人倫慘劇。 前中國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張高麗(左),遭中國網球天后彭帥(右)控訴曾對其權勢性侵,成為近日國際媒體頭條。(合成/美聯社、法新社)   毛澤東是人倫悲劇的始作用者,中共上下有樣學樣 在多本權威著作包含:《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毛澤東和他的女人們》都清楚提到毛澤東對女性的不尊重,甚至周旋無數女子間,連未成年女子都不放過。毛澤東作為一個中國首位國家領導人,主宰中共黨政至死,這樣的人主掌黨國體制,所做出的惡行,是這套獨裁體制所授予的特權,把自己視作皇帝,將異性視若工具性產物,不單是黎民百姓的不幸,更讓全國上下的中共官員有樣學樣,成為中共黨國系統下的「悲劇性常態」。 根據指控,張高麗事件發生之初都已六十多歲,竟能對二十餘歲的網球天后權勢性侵,這代表即便過了半世紀,中共體制沒有半點成長,人權紀錄依然敗壞。甚至讓人不寒而慄的是,難道想上位者,不分領域皆須服從於中共淫威,否則沒有半點機會?這樣的體系,在近年的性別運動當中,已經被多次報導,包含:學術、演藝、新聞等場域皆已發生類似的「張高麗事件」,系統性犯罪在中國發展已是不可忽視的弊害。 這次中共「正國級」官員,高居黨和國家級領導人涉入嚴重的刑事案件,我們也必須沉重提醒國人,在中國這樣扭曲的政治結構下,若遭到中共政治威脅恐嚇,不論哪個行業,你將會是半點機會都沒有。只要中共政治體制一日不改變,這樣的問題將一日不會消失。 我也非常反對僅將這樣的權勢犯罪問題,視若高層政治的權力鬥爭。這樣的權勢犯罪,其實並不專屬哪個派系,而是專屬於制度問題。就算是派系鬥爭,剷除某一派系的所有相關人等,也不代表勝出派系就不會演出相同人倫悲劇。因為這是制度賦予的邪惡誘惑,是在不尊重人的體制下,必然上演的罪行。甚至,這樣的人可能還沒有任何「罪惡感」,因為黨官人盡皆是,又有誰敢喊冤? 張高麗事件發生之初都已六十多歲,竟能對二十餘歲的網球天后權勢性侵,這代表即便過了半世紀,中共體制沒有半點成長,人權紀錄依然敗壞。(中央社)   中共十六中全會將舉行,走往習皇帝體制的中國令人恐懼 就在本月八號開始,中國北京將召開關鍵的中共十六中全會,並以經過中共中央政局定調,將要在該會上針對歷史經驗決議做定調。這將是給予習近平成為皇帝登基的重要歷史文件,但這當中如何總結或回應中共過去迫害人權的歷史,甚至反省政治不夠民主等,我想是沒有半點機會。明年很可能就要登基的習近平,注定要讓中共走向更恐怖的極權統治,中國人民是連半點自由的機會都沒有。 看到張高麗事件令人鼻酸,台灣人應該要對自己的國家制度更有信心,我們是活在一個可以憑藉個人努力,取得成就。不必受高官或政黨威嚇恐懼,不必為某一個體服務,不必擔心出事無事發聲。這都是台灣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不同,兩國互不隸屬的最佳鐵證! (立法委員)
邱志偉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