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凱相關文章

本身就是「藐視國會」的「藐視國會罪」提案

本身就是「藐視國會」的「藐視國會罪」提案

【本身就是「藐視國會」的「藐視國會罪」提案】   眼前這個「藐視國會罪」修法提案,只能說荒唐到了極點。如果真要說世界上有什麼行為是藐視國會的話,「提出這種法案」就是。   立法機關繞過憲法規定、自行立法擴權,這本身就已經有憲政自肥的爭議了。撇開這一點不談,這種提案等於是授予立法委員包山包海的權力,可以任意探問公務機關所知的資訊,被質詢人不得拒絕答復,也不能拒絕提供資料。僅有的限制,就只是一則含混模糊的「除對國安有立即明顯的危害,或依法應祕密的事項」,實際上跟毫無限制相差無幾。   然而,司法院釋字第585號解釋明白揭示: 「立法院調查權所得調查之對象或事項,並非毫無限制。除所欲調查之事項必須與其行使憲法所賦予之職權有重大關聯者外,凡國家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受憲法之保障者,即非立法院所得調查之事物範圍。又如行政首長依其行政權固有之權能,對於可能影響或干預行政部門有效運作之資訊,均有決定不予公開之權力,乃屬行政權本質所具有之行政特權。」   以上解釋文雖然是針對立法院的「調查」而非「質詢」,但同樣為立法院的權力劃下了一條不容逾越的界線,而且明確指出一個重點:行政首長對於可能影響或干預行政部門有效運作之資訊,有權決定不予公開。這是國家的憲法架構,又怎麼能夠因為行政官員行使憲政職權,就扣上一個「藐視國會」的罪名?這樣的修法提案,很明顯就是違憲。   更有甚者,提案有云「被質詢人質詢的答復,不得超過質詢範圍」,這個意思等於是說:被質詢人若對問題的背景脈絡提供補充說明,都可能算是違法。只讓質詢人提問,不讓被質詢人澄清,天下寧有是理?   這是一個充滿操作空間的提案。只要有心,就可以輕易運用這樣的法案,給所有接受質詢的官員扣上一個「違法」甚至「犯罪」的大帽子。即使最後沒有定罪,單單是中間的法律程序,也足以造成巨大的負擔,嚴重干擾政府的正常運作。這樣的「改革」一旦通過,在實務上絕對會引發災難。   或者說,會作出這種提案的人,真正想要的也許就是災難。還是那句老話:真正讓國會受到藐視的人,向來都是國會議員自己。   報導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03040145.aspx...... CNA.COM.TW 國民黨團提國會改革草案 藐視國會最重關3年 | 政治 | 中央社 CNA 國民黨團提國會改革草案 藐視國會最重關3年 | 政治 | 中央社 CNA
陳怡凱 2024-03-04
《晶片戰爭》回顧

《晶片戰爭》回顧

Chris Miller,《晶片戰爭》(頁325至326): 「中國政府所支持的『大基金』宣布向紫光投入首批資金逾10億美元的計畫,這代表政府認可該公司的策略。於是,趙偉國把目光轉向海外,只擁有中國的無晶圓廠公司或吸引外國公司到中國投資是不夠的,他想掌控世界晶片業的制高點⋯ 趙偉國真正感興趣的是購買台灣的重要企業:聯發科(美國以外的頂尖晶片設計公司)與台積電(全球幾乎所有無廠房晶片公司都依賴的代工企業)。」 「把台灣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賣給一個有政府資助的中國投資者完全不合理,而且將導致台灣受制於中國。除了廢除台灣軍隊或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台灣以外,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方式比這種交易更嚴重破壞台灣的自主權了。」 「然而,台灣政府的立場似乎搖擺不定。台灣的經濟部長鄧振中建議放寬台灣對於中國投資晶片業所設下的限制。在中國的壓力下,他暗示,中國加強對台灣晶片業的控制是無可避免的。他告訴記者:『你無法逃避這個議題。』不過,當時台灣面臨一場競爭激烈的總統選舉,政府延遲了任何政策調整。」   當時(2015年前後)對台灣科技業抱持類似觀點者,確實不乏其人。許多人覺得「反正北京遲早會追上來,不如趁現在打包賣個好價錢」。我在那個時候接觸到的一些產業人士,想法差不多就是這樣。 假如當時走向那條歷史路徑,台灣在世界經濟的戰略地位就會大不相同。現在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台灣科技企業,是走向世界、馳騁海外的巨人,但在不到十年之前,它們還很有可能會淪為北京盤中的餐點。即使到了現在,這種可能性距離我們也不算遙遠。 至於當年那位氣勢洶洶的趙先生?去他該去的地方了。 註:引文出自Chris Miller,《晶片戰爭》,洪慧芳譯,天下2023。      
陳怡凱 2024-02-24
不一定會有再來一次抗爭的機會

不一定會有再來一次抗爭的機會

【不一定會有再來一次抗爭的機會】 假如,我是說假如:假如「他們」真的回來建立政權,那麼,這一次站上街頭抗爭的代價,就不會只是像上次那種程度而已。 對於北京而言,倘若代理人政權在臺北建立,就是期待已久的良機,裡應外合拿下臺灣的機會終於再次出現。十年前,他們已經錯過一次機會了。人生能有幾個十年?更何況,中南海那個老人已經步入垂暮之年,不見得還會再有等待的耐心。 從那個老人的角度來說,一旦機會到來,就會有強烈的動機把臺灣盡快拿下,以免另生他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會向代理人施加最大的壓力,動用所有可能的手段鎮壓抗爭、排除抵抗。血流成河,在所不惜。 換言之,這一次站上街頭抗爭的人,面臨的鎮壓強度會比2014年高得多,非常多,而且抗爭還很可能不會成功。只要代理人政權下定決心動用武力,抗爭最可能的結果,就是什麼都不是。回頭來看,太陽花運動其實是一場意外,勝率本來微乎其微,不能合理期待這種幸運的意外會再次發生。 再來一次抗爭? 實際上,不一定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我們被迫需要抗爭之前出來投票,讓代理人(不管是哪一個)沒有建立政權的機會。不用抗爭、不用流血、不用送命,只要投票就好。事後作再多努力,都比不上那一票。 世界上有許多人,冒生命危險都不一定有機會改變命運,我們卻只要投票就可以達到目標。這是我們的幸運,非常簡單,也非常奢侈。  
陳怡凱 2024-01-08
新興宗教怪談

新興宗教怪談

【新興宗教怪談】 課綱(課程綱要)不是「課本」,課綱只是提供一個教科書編選及課程教學的指引框架。至於在這個框架下要把什麼材料放進課本?那是教科書編選者的事。 換句話說,課綱並不會去「刪除」什麼文章,頂多只會推薦一些可以放進教科書的文章(如下圖),其他方面就百花齊放。書商編成教科書之後,再由學校選用。如果一個教師覺得他欣賞的文章未獲收錄,可以向學校反映、可以向書商建議、可以向學生推廣,但這不關課綱的事。聲稱教育部用課綱刪除了什麼文章,這個說法完全不知所云。這沒有必要上升到「要不要教文言文」這個層次去討論,而是連批評的基本前提就是錯的。 無論如何,現在並不是像上個世紀那種統一採用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的時代。好的語文作品很多,教什麼?怎麼教?這本來就可以讓不同的教育工作者自己去發揮。 至於說舊版國編本教科書選的文章有多好?身為那個時代的親歷者,恕老夫直言,只怕未必。就算不是完全沒有教學價值,也不是一定要看那些文章才能學到有用的東西。即使以古典漢文而言,好的作品也太多太多。會說不看〈 廉恥〉就不知廉恥,不看〈臺灣通史序〉就會不知臺灣人祖先的精神,這種說法完全莫名其妙。彷彿舊版教科書是某種不容更改的神聖文本,不照著誦讀就是褻瀆神靈的滔天大罪。天綱絕、地軸折、人理滅。 這是什麼新興宗教嗎? 說穿了,這種會出來歇斯底里的人,舊版教科書的內容,大概就是他們文史知識的全部了,既沒有更新,也沒有擴充。倘若一定要說教育部有做錯什麼,那大概就是未能把這些不適任的教師積極淘汰。只不過,在這個國家僵固的公教體系下,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學生只能自求多福了。 (附圖課綱引文出處請見留言) 註:附帶一提,以古典漢文而言,我倒是蠻推薦看蘇軾,但不是像〈記承天寺夜遊 〉這種小品文,而是他的政論,其架構佈局有不少值得學習之處;至於近代,則是李鴻章。然而,我也知道這些東西教科書不會選,有興趣的人自己看就可以了。 課綱引用出處: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80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pdf
陳怡凱 2023-12-08
時空裂縫與未來

時空裂縫與未來

【時空裂縫與未來】   某種意義上,2024年選舉的抉擇,是決定要用選票讓臺灣走向未來,還是把票投給時空裂縫?   時空裂縫有兩種,一種是卡在今年11月23日君悅事件之前的意氣風發,堅持師傅被設局、師傅是對的、師傅沒有輸。至於那位師傅,大概會越來越像《天龍八部》結尾的慕容復一樣語無倫次,陷在破滅的富貴夢裡醒不過來。   至於另一種時空裂縫,則是卡在後冷戰和平的黃金歲月,想要穿越時空,把日曆逆轉到2014年之前。他們永遠卡在那個中國貌似欣欣向榮、兩岸彷彿日漸融合的時代,覺得只要促進臺灣跟中國更大程度的整合,他們就可以前景一片大好,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貨出去、人進來、發大財」。   實際上當然不是這樣。   姑不論當年如何,眼前的中國,就是一片經濟凋敝、失業嚴重、社會動盪不安、政治危機四伏的土地,而且還遭受美日諸國的戰略圍堵。   在這種情況下跟那個國家作整合,臺灣的社會很快會被稀釋、資源很快會被榨乾,還會招來美日諸國的反制措施。發財無望,敗家有分。別的不說,美國單單是祭出制裁,臺灣的科技產業勢必就會毀掉一大半。剩下的工作,也會被如飢似渴的中國失業勞工大軍所瓜分。   當年那段黃金歲月之所以能夠存在,前提是美日諸國的資金、技術與市場對中國保持高度開放,而這一點又是以北京對美國維持戰略合作為前提。然而,一旦北京自認羽翼漸豐,開始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夢付諸實行,黃金歲月就一定會落幕。   說穿了,後冷戰和平的黃金歲月,本來就是建立在一個不具長久可持續性的養虎貽患模式之上,並以預支後繼世代的和平安穩為代價。那段歲月已經消逝了、沒有了,跟李克強一樣再也不會活回來了。繼續陷溺在那段已經永成絕響的Belle Époque,對未來也不會有任何幫助。   但是那些卡在時空裂縫的人們似乎不明白這一點。
陳怡凱 2023-11-28
「台灣經濟最黑暗的5年」

「台灣經濟最黑暗的5年」

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 「從1946到1950年,是20世紀的一百年裡,台灣經濟最黑暗的5年」(頁285) 「再兩天之後(1946年3月14日),(國府軍少將)蔡繼琨命軍隊30餘名,各持短槍包圍霧峰農倉,運走米穀…在長官的帶領下,軍隊持槍搶奪糧食,這並非唯一的一次。1946年臺中縣參議會致省參議會請求救濟米荒之呈文中說,台中縣下糧米『被蔡少將以恐怖手段強迫運去二萬五千餘包』。」(頁293) 「1947年2月12日,英國駐淡水的代理領事丁果向南京的領事館提出一份報告,其中說長官公署設立許多機構與民爭利,這些機構具有獨占地位,利潤極高。雖然有這些機構的盈餘挹注,但長官公署仍然缺錢,原因是『台灣被中央政府榨乾』。這句話一針見血地講出,台灣被國民政府接收之後經濟上的處境。」(頁301) 「1947年2月28日出刊的《民報》…:『昨省垣忽又發生查緝私煙警員開槍擊斃人命:事緣二十七日晚八時許,專賣局緝私隊及警察大隊約有二十餘名,馳卡車到天馬茶行附近,開始緝私煙小販。其時查緝情況:據傍邊目擊人稱,聲勢洶湧如虎似狼咄咄迫人,將在場所有香煙甚至小販手中現款悉數強奪。』」(頁297) 附帶一提,民報社長林茂生,在1947年3月11日從自宅被便衣帶走,從此消失無蹤,遺體至今下落不明。 儘管作了這麼多不堪聞問的勾當,這個政黨卻直到現在,還在趾高氣昂大言不慚。對於他們有福氣在這塊土地上過著體面的生活,完全沒有半點感謝,甚至攻擊民主化之後的執政黨像是「土匪進京」、「燒□擄掠」。 好喔。 註:以上引文出自吳聰敏,《台灣經濟四百年》,春山2023。
陳怡凱 2023-11-27
不讓人家試試看怎麼會知道?

不讓人家試試看怎麼會知道?

【不讓人家試試看怎麼會知道?】   經過這幾天的鬧劇,基本上已經可以斷定:只有一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具有維持局勢穩定的能力。至於其他人?不論他們如何分合,但既然連選前的政黨協商都可以弄得這樣烏煙瘴氣,自然更不可能在選後組成有能力穩定治理的政府,遑論外交;就算勉強組成政府,也會是內部傾軋嚴重的互害組合。倘若此輩勝出,臺灣在選後大概很快就會陷入混亂。   況且,這還沒有考慮到極其險惡的外部局勢。   就此而言,這場選舉的抉擇並不困難。如果只有一組船員能讓船隻維持在水面上,只要乘客不想落海,就沒有選擇其他人的餘地。既然其他人連讓船好好開著都作不到,那就談不上什麼花天墜地的偉大航道。有些選舉涉及到複雜的價值判斷,要在不同取向的優秀人選之間作出見仁見智的艱難選擇,但這場選舉並不是。或者浮,或者沉,就是那麼簡單。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能讓船開下去的人必定會勝出。自古以來,自己把船弄沉的民主政體就不勝枚舉。從一開始,臺灣最大的危險,就是臺灣人本身的自毀傾向。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外敵只是在操弄這種既有的內部弱點罷了。某種程度上,臺灣這個免疫力不足的新生民主政體,充當了讓北京練習如何從內部破壞民主的實驗場,恰如他們在香港練習如何操弄普通法的法律體系。   當然,我這樣講,肯定有人會說:這是危言聳聽啊,怎麼知道別人一定會把船弄沉啊,你不讓人家試試看怎麼會知道啊?   嗯,也是。   我想,那些想著可以發大財而誤上賊船,結果卻被抓去摘器官的人,死前大概也是這麼想的。 --- 註:附圖為與本文無直接關聯,只是隨手找一張有船的照片來放。圖中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於日俄戰爭的旗艦「三笠」,筆者於2016年總統選舉翌日拍攝於橫須賀軍港(投完票才去機場)。
陳怡凱 2023-11-21
前清流的黑色幽默故事

前清流的黑色幽默故事

【前清流的黑色幽默故事】   關於某位曾經以清流形象示人的前法學界人物,有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事實是:在政治上,他本來大可以擁有比較好的出路。   回到大約十年前的馬朝天下,當時民怨四起,臺灣的社會力量逐漸湧現,新一代的政治人物開始踏上舞臺。這位頂著法學博士與中研院光環的新秀,隨著風起雲湧的時勢,以貌似才子之姿躍入公眾眼簾。在那個時候,他也算是背負一時物望。倘若他願意穩紮穩打,用比較正經的方式好好發展十幾年,他在政治領域的份量,應該會比現在的實際狀況高得多。   但他沒有這樣作。   他的興趣與精力,主要集中在一個目標上,那就是吸引目光、提高聲量,用誇張的道德表演風格追求舞臺效果,享受信眾的簇擁與崇拜。他的心靈似乎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達到最適狀態。至於需要長久費力投入的政治基礎工作,像是選區深耕、組織經營、或是政策溝通等等,他卻一概興趣缺缺。   對於政治人物而言,這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作法,不論對於自己或社會皆然。馬克思•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曾經說過,政治人物有一個必須持續克服的大敵,那就是虛榮。顯然,這位仁兄是韋伯學說的典型案例。   於是,他的政治道路越走越窄,越來越沒有發展性。巧詐不如拙誠,別人是穩紮穩打,他卻是穩砸穩打,不斷搞砸自己曾經擁有的機會、打壞曾經擁有的前景。這樣鬧了幾年下來,昔年比他次要的人物,有些已經逐漸嶄露頭角,他的政治行情卻持續走跌。   這個事態發展完全合理,充分反映了上帝(如果有的話)的公正。   然而,對於虛榮心強烈的人來說,這種際遇卻肯定是很不好受,大概就跟有蟲子在咬嚙大腦差不多。於是,他的言行變得益發荒腔走板,為了求官飢不擇食、口不擇言。別人拿出紅蘿蔔在他面前搖晃一下,都可以輕易撩撥他來一段讓人哈哈大笑的表演,像是什麼「當法務部長是要去掃蕩」之類的話,不要說法學博士,只要是對我國法制稍微有點概念的人,聽到都可能會把茶水噴出來。   問題是,變成這樣,他就能求到他想要的嗎?   我想不會。   即使他現在投靠的一方勝選,新主也知道他的腐蝕性有多強。會用「剋蟑」來比喻他,言下之意就是這個人有毒。他的言行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對所屬組織的危害,讓他擔當大任,那是自找麻煩。就算先給他一個位子,那頂多也只是敷衍敷衍,等到時機合適,就可以把他當成消耗品換掉。要是能夠順便讓他背上一些責任,發揮最後的利用價值,那更好。   尤其富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只要他當初不走旁門左道,根本不需要為了求官變成這樣。有些人踏上旁門左道是因為沒有正路可走,有些人卻是明明有正路擺在眼前,但不走旁門左道就渾身不對勁。   那是能怪誰呢?
陳怡凱 2023-11-17
偉大領袖XXX,指引我們向前進

偉大領袖XXX,指引我們向前進

【偉大領袖XXX,指引我們向前進 】 在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如果有想要擔任國會議員的人,被發現在成年後有歌頌極權主義魔頭的言行,而且還不是反串,這通常會引來嚴重後果。打個比方:要是有歐洲的公眾人物竟然集合一票人打著近似XXX青年團的黑領巾,高唱讚美某位奧地利失意畫家的歌曲,基本上就等於是政治生命的終結。 這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而是憲政民主的底線不容染指。「自由」跟「掌權」是兩回事。你愛有什麼言論儘管自便,沒人想理,但有這種言行的人,絕不能掌握政治權力。你有言論自由,別人也有大加撻伐的自由,以及不把票投給你的自由。 或許有人會說:要「多元」、要「寬容」。這種言行的人也是社會上的一種聲音,要讓這種人在國會有「代言人」。 這種想法,是對於憲政民主秩序的誤解。自由主義憲政民主絕不可能建立在價值虛無的基礎上,必定要以一定的價值底線為前提。對什麼東西都「寬容多元」,就意味著多元的終結。野狼的「無限自由」等於羊群的毀滅。讓支持極權主義的政客有恣意妄為的自由,最終就沒有人能夠保有自由。 至於在事情被發現之後,就把自己打扮成受虐兒,聲稱這只是「戴上紅領巾唱兒歌」、是「兒時回憶」? 那麼,就在自己的世界裡慢慢追憶似水年華吧,當什麼立委?要是讓這種人掌握權力,大家可能就要在現實生活中躬逢其盛,親自體驗她的兒時回憶了。 網路流傳一段影片,徐春鶯打扮成紅衛兵,與中配高唱共產歌曲歌頌毛澤東。對此她痛批「認同台灣就不能有兒時的回憶嗎?為什麼要殘忍抹紅我們?誰沒有童年、誰沒有回憶?」
陳怡凱 2023-11-04
不是「沒有廚餘」,而是「沒有意識到廚餘」

不是「沒有廚餘」,而是「沒有意識到廚餘」

【不是「沒有廚餘」,而是「沒有意識到廚餘」】   「吃飯沒有廚餘」基本上是不具持續可能性的事。即使不考慮菜餚過剩的因素,食材也一定要去除不能吃的部分。蚵有壞蚵要挑除,魚有骨頭要丟棄,就連香蕉也有香蕉皮。這種事不需要多會做菜才能理解,而是基本的生活常識。   如果有人可以真心講出「我吃飯從來沒有什麼廚餘」這種話,若不論精神異常的可能性,大概就只有一個解釋:此人從來都不需要經手廚餘處理的環節,也未曾意識到有人幫他做了這些事,所以完全沒有「吃東西會產生廚餘」的認知。   而且,這樣的人對於日常生活的現實感,顯然非常扭曲。   廚餘多寡是小事,但會講出這樣的話,頗能反映所謂「新政治」的一個特色,也就是對於社會秩序得以維繫的成本與前提,極度缺乏應有的認知。「新政治」的支持者往往沒有意識到,正是因為有人不惜弄髒自己的手,承擔起「處理廚餘」這類辛苦費事的dirty job,所以社會秩序才能維持下去。   他們自己不去做這些工作,久而久之,就以為這些事不需要存在,甚至還對幫忙處理廚餘的人大加撻伐,聲稱這個社會之所以會有廚餘存在,都是這些「別有居心」的人弄出來的。然而,他們卻忘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一盤誘人的菜餚得以端到秩序消費者面前,正是因為有人「處理廚餘」。   對於秩序的成本與前提沒有認知,跟「沒有責任感」基本上是同一回事。所謂「新政治」的一大特色,就是對於社會秩序沒有責任感。他們盡情地揮霍秩序,以為有無限的食物可以大快朵頤,宛如林夕的那句歌詞: 「離時代遠遠,沒人間煙火,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然後,有一天,這種「新政治」的代表人物,出來得意洋洋聲稱自己曾經否決掉廚餘處理廠的計畫,因為他自覺「吃飯從來沒有什麼廚餘」。   這真是一個充滿象徵意味的隱喻。 註:附圖蚵並非壞蚵。
陳怡凱 2023-11-01
放在立法院的哪裡都是問題

放在立法院的哪裡都是問題

假如那個人沒問題,就不會有「不要去哪裡」的問題。 既然那個人有問題,放在立法院的哪裡都是問題。 追根究柢,想把這樣的人送進立法院的那號人物,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   沈伯洋  柯文哲說,既然徐春鶯有爭議,那就不要去國防外交委員會,去內政委員會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 海巡、民防、警政、消防、戶政、役政、選舉、陸委會都在這裡,然後反滲透法、國籍法、兩國條例都也在這裡。到底是哪裡不會有太大問題?統戰系統更想去內政委員會吧? 中國對台灣的進攻,除了傳統陸海空之外,包含認知領域作戰、心戰、情報戰、網路戰、外交戰、法律戰、統戰(宗教文化教育等)、經濟戰、電子戰等,既然有疑慮,放在哪裡都是問題,請不要誤導群眾。
陳怡凱 2023-10-30
被流量腐蝕

被流量腐蝕

【被流量腐蝕】 個人觀察,像是網紅、KOL這類網路名人身份,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格風險。在這種風險下曝露久了,有些人的為人行事,就會變得荒腔走板。 這些身份的特質,就是旁人的關注,在社群媒體時代以流量的形式呈現。不過,「旁人的關注」其實是一種具有腐蝕性的力量,對於人格可能會有不健康的影響。倘若持續吸引到流量,有些人就會自我膨脹,言行變得忘乎所以(像是遭到批評就叫嚷沒有言論自由之類);反之,要是流量不再,有些人就會像陷入戒斷症狀的毒癮患者一樣,失魂落魄。 這是一種被流量腐蝕的症狀。實體人格被網路身份所侵蝕。 在社群媒體時代來臨之前,類似的問題就已經存在,畢竟自古名士多荒唐,這也不是有了社群媒體才開始。像是Paul Johnson那本《所謂的知識分子》,就記載了近代一大堆知識名人的破事。 然而,社群媒體大幅降低了獲得旁人關注的門檻,大大擴張了言論發表者吸引到一定受眾的可能性。這樣一來,也就讓這種原本只限於一小部分名人的症狀,變得更加普遍。 不是所有獲得流量的人都會被腐蝕,有些人的人格就是充實堅穩,流量來來去去都影響不了他,旁人的讚賞與批評通通付諸一笑。但這種寵辱不驚的人格定力需要長期培養,而且能培養出來的人註定不會太多,趕不上流量的浪花造就新一代網路名人的速度。滾滾流量東逝水,浪花淘盡網紅。 於是,我們就會一再看到網路名人出現、被腐蝕、言行荒腔走板,然後失去吸引關注的能力,逐漸消失;又或者,仍然保有吸引關注的能力,繼續表演荒腔走板。 這是一個有趣的時代。 當然,有些人早在獲得流量之前,人格可能早就已經爛掉。這些人的問題,就是另一回事了。 註:圖文無太大關聯,只是隨手找一張有浪花的照片而已。筆者攝於臺東海岸。  
陳怡凱 2023-10-21
「民選皇帝」:不倫不類的說詞

「民選皇帝」:不倫不類的說詞

【「民選皇帝」:不倫不類的說詞】 「民選皇帝」是一個說不通的概念。 既需民選,其權力基礎即與皇帝大相逕庭;若是皇帝,就不需要選民授予民主正當性,更不需要接受民選程序的檢驗。「民選皇帝」這個說法,是徹底的自相矛盾、不倫不類。以這種自相矛盾的說詞來稱呼現行憲制的總統職位,無非只是要混淆視聽而已。 總之,內閣制與總統制各有優劣,但以「反對民選皇帝」這種混淆視聽之詞作為提倡內閣制的論述基礎,顯然不可能打造出合乎法理、切乎實際的內閣制。更何況,想要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的修憲門檻,更非易事。 當然,假如說這番話的人自認可以當選總統,就絕不會提倡內閣制自廢武功,就好像他在市長任內也不曾覺得民選首長有哪裡不對,更沒有倡言由市議會議長治理市政。要是他真心覺得民選首長很邪惡、由議會掌握行政權才是王道的話,他早就有機會身體力行推動改變,但他沒有。 說穿了,這背後的權謀心術,就是自知總統選舉很可能無法獲勝,所以藉由「民選皇帝」這番說詞,預先醜化總統大選當選人的民主正當性,以便為日後透過國會杯葛行政權的操作鋪路。換言之,他不是真的想要內閣制,而是想要盡量弱化他拿不到的行政權,讓行政機關什麼事都作不成,創造出一種治理癱瘓的狀態。既然當不上駕駛,那就把方向盤弄壞,讓任何人都沒辦法好好開這臺車。正所謂「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要是明年的國會選舉讓他的政黨躍為關鍵少數,這就是會上演的戲碼。假如臺灣在地緣戰略上有充分的安全餘裕,這種操作或許就只不過是虛擲四年的光陰,只是民主體制漫長試錯過程當中的一個小小插曲。 但以臺灣身處的險境而言,這種操作方式就跟在懸崖邊緣弄壞車子沒兩樣,很有可能會導致車毀人亡。
陳怡凱 2023-10-09
誰是雞蛋?誰是高牆?

誰是雞蛋?誰是高牆?

2023年6月14日,中巴聯合聲明: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重申不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堅定支持中方在涉港問題上的立場,支持中方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維護國家安全的努力,堅定認為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強烈譴責外部勢力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非法行徑」 「涉疆問題根本不是人權問題,而是反暴恐、去極端化和反分裂問題,巴方堅決反對藉口涉疆問題干涉中國內政。」 既然如此,那麼,別人支持以色列「反暴恐」、「去極端化」、「強烈譴責外部勢力干涉以色列內政」,那也只是禮尚往來而已。 誰是雞蛋?誰是高牆?對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比較關注的問題是:誰是我國的敵人?以及誰支持我國的敵人? 畢竟,烽火的骨牌可能很快就會燒到我們這邊了。沒有太多餘裕為敵人那邊的雞蛋傷春悲秋。   出處: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6316.htm 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勒斯坦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文)__中国政府网
陳怡凱 2023-10-08
「貶低別人」與「墊高自己」

「貶低別人」與「墊高自己」

沒有人出來提醒,是很自然的。 如果提醒,要提醒什麼? 提醒他不要這樣貶低別人,說得好像別人毫無成果? 提醒他不要這樣墊高自己,講得好像自己一枝獨秀? 不可能嘛。 「貶低別人」與「墊高自己」,乃是此人話術的核心要訣。他的品牌定位,就是販賣自我膨脹的優越感,也就註定他會用這種方式說話。並不是只有在漫畫領域如此,而是在各種領域皆然,只是這次踩到的是漫畫界而已,因為他要出漫畫。 假如幕僚提醒他在這個議題上不要這樣寫,那以後其他議題怎麼辦? 這不僅只是文字修辭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品牌的基本路線。要是有幕僚敢於出聲提醒,那就等於是在否定老闆的品牌定位。你什麼意思?是不是想墊高自己? 所以說,不會有人出來提醒。 對於幕僚而言,直接脫離那個團隊比較省事。     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680792542/posts/10159750074057543/?mibextid=cr9u03  
陳怡凱 2023-10-07
回首來時路,二十餘年如一夢

回首來時路,二十餘年如一夢

今天,第一艘國造潛艦「海鯤」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 回首來時路,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這個國家竟然到現在還沒被那些人整倒,甚至還能走到這一步,說來也真不容易。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5011831436/posts/611649404345449/?mibextid=cr9u03   一個律師的筆記本 在近世臺灣的政策紛擾當中,有一點讓我極為惋惜,那就是大約二十年前潛艦軍購案的挫敗。 強化水下艦隊,是海軍多年的夢想。如果臺灣真能籌獲八艘潛艦,敵軍渡海進攻的難度,就勢必會大幅提升。 也正因為這是攸關國家重器的大事,於是在2001年美國同意出售潛艦之後,潛艦的採購與否,就成為朝野的一大攻防重點。 然而,反對軍購的政黨當時在國會握有多數。在朝小野大的局面下,潛艦預算遲遲無法通過。社會上也瀰漫著對軍購案輕忽、乃至於嘲弄的氛圍。再者,有些「知識份子」更是推波助瀾,極力把風向往反軍購的方向帶。 舉例而言,由新儒家哲學大將勞思光領銜的11名中研院院士,就在2004年發佈題為《認識危機,消弭災難》的共同聲明,聲稱要「破除『依賴軍備以防止戰爭』的迷執」、並倡言「這種迷執的破除也是消除戰爭危機的先決條件」云云,意思似乎是說,聽他們的話「破除迷執」,就不會有戰爭。哲學大師法力無邊,消災解厄,令人嘖嘖稱奇。 在這樣的政治格局與社會氛圍之下,潛艦案遲遲無法取得突破。到了2007年,潛艦預算又遭刪除,美國人也失去了耐心,全案擱淺。 可以說,北京不費一彈,就除掉了渡海進攻的一大障礙。相對的,則是讓臺灣全體曝露在更大的風險面前。臺灣水下戰力的強化,因此延宕多年。 直到2016年後,水下艦隊計劃才又以「國造潛艦」的路徑開始急起直追。然而,潛艦戰力的培養,本來就是十分困難的事。不論是艦艇設計、製造、測試,抑或人員培訓,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而當年的反軍購行動,恰好就是浪費了臺灣最寶貴的一個有限資源:時間。 到了今年,第一艘國造潛艦若能下水,就已經是快到不可思議。這是跟時間賽跑,能不能在圖窮匕現的那一天到來之前,把當年錯失的進度補回來,沒有人說得準。而且,只要臺灣人又犯下選擇錯誤,一切又都會化為烏有。 但願還來得及。  
陳怡凱 2023-09-28
流氓崇拜

流氓崇拜

【流氓崇拜】 「你若是一個小國家,你旁邊有一個大國,然後他是個流氓的時候,你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惹他。」 其實,光是「小國家」跟「他是個流氓」這兩個修辭,就已經惹到他了。這句話本身,就是「不要惹他」這一招徒勞無功的證明。在「什麼是惹」全由對方決定的情況下,想要「不惹他」註定是沒有意義的事。說這種話,實際上就是要受眾「任由流氓宰割」的意思。 再者,明明美國也是個大國,而且是更強的大國,但他們卻不會說「不要去惹美國」,反而大力反對美國。因為他們心裡很清楚美國不流氓,至少在相對意義上。 要說這些人崇拜強權?倒也不盡然,他們真正崇拜的不是強權,而是流氓。美國雖強,但不夠流氓,所以無法博得這些人的青睞。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對著流氓搖尾乞憐,然後再向相對克制的強權指手畫腳,展現自己身為知識分子「不畏強權」的「脊樑風骨」。 一個社會如果讓這種人佔到上風,最有可能的命運,就是先被流氓奴役宰割,再隨著流氓一起被真正的強權打爆。倘若最後沒有落到這個下場,那也只能說是運氣好。 但我不確定是否永遠會有這樣的好運。
陳怡凱 2023-09-21
石原思想的山寨劣化版

石原思想的山寨劣化版

九一八事變的重要策動者石原莞爾,其戰略要旨在於統合東亞,建立由日本主導的「東亞聯盟」,藉此把東亞諸國的資源整合起來,為「皇國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決勝戰」作準備。盼望有朝一日,能夠打破英美的優勢地位。 這位日本陸軍的天才戰略家,瞭解東亞相較於英美的巨大差距。他知道,短期內跟美國硬碰硬必敗無疑。他所設想的對美開戰時點,不是1941年,而是在1970年左右。在此之前,他希望「以東亞數億人口團結一致來發揮最大的力量」,用數十年的時間來厚植實力,以求超英趕美、彎道超車。 問題是,一旦越過紅線、打破平衡,又怎麼能指望有幾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 事實上就是很難,日本帝國在1945年就被打爆,稱霸無望,滅國有份。石原的構想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他本人也在1949年病死。 後來的紅色中國,其戰略構想與此大同小異,可以說只是石原思想的山寨劣化版而已。而且,他們還真的有不少人相信,當年日本帝國作不到的事情,他們作得到。 所以說,有些會發生的事情,就是會發生。 註:引文及附圖出自石原莞爾,《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郭介懿譯,廣場2015。      
陳怡凱 2023-09-18
他們要毀掉農業部長的充分理由

他們要毀掉農業部長的充分理由

「2022年台灣生鮮水果銷日的占比大幅提升至51%,日本成為台灣水果最大的出口市場。鳳梨等重要果品也因銷往日本高端市場,2022年國內產地價格反而提高。 台灣在積極拓展外銷新興市場的努力下,2022年台灣農產品外銷中國以外市場的金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新台幣1354億元,比2021年增加6.3%。2022年美國、日本更超越中國,成為台灣農產品外銷前兩大市場。」 單單是這一點,就已經構成他們要毀掉農業部長的充分理由。 當然,他們的理由不會只有這一個;但是對於那些人而言,這個理由就完全足夠了。 註:報導出處請見留言。 出處: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9170043.aspx CNA.COM.TW 文總TAIWAN PLUS東京起跑 陳添壽宣傳台灣農產品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文總TAIWAN PLUS東京起跑 陳添壽宣傳台灣農產品 | 生活 | 中央社 CNA  
陳怡凱 2023-09-18
東方不敗當真欺人太甚

東方不敗當真欺人太甚

《笑傲江湖》第三十章: 「令狐沖尋思:『這上官長老在教中職位著實不低,可是上得崖來,人人沒將他放在眼裡,倒似一個廝養侍僕也比他威風些。那楊總管是甚麼人?多半便是那楊蓮亭了,原來他只是個總管,那是打理雜務瑣事的僕役頭兒,可是日月教的白虎堂長老,竟要恭恭敬敬的站著,靜候他到來。東方不敗當真欺人太甚!』」 這當然不是東方教主的問題,是上官長老擅自接觸楊先生。東方教主即日起責成日月教全體要員,不得在未報備情況下與楊先生有任何往來,若有私下接觸、未經報備,查證屬實將嚴處,絕不寬貸。 某人的發言差不多就像這樣。  
陳怡凱 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