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相關文章

回應馬斯克的謬誤:沒有主權就沒有產權與人權

回應馬斯克的謬誤:沒有主權就沒有產權與人權

近來,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發言,引起極大爭議。(法新社檔案照) 林佳龍/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 近來,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發言,引起極大爭議。除主張聯合國應重組烏國遭侵略地區的公投、克里米亞應割讓給俄羅斯外,他還提出若發生戰爭,他自己、蘋果,還有其他公司都會受到很大損失,因此台灣應成為像香港一樣的中國特別行政區,方能避免死傷慘重的戰爭並換取和平的看法。 其實這個「將台灣劃為中國特區以換取和平與繁榮」的論證本身有個明顯的邏輯謬誤︰若為避免中共侵台造成特斯拉與蘋果等大廠蒙受損失,主張台灣應劃為中國的特區,那就是等同主張將能製造優良晶片的台灣,變成中國紅色供應鍊的一部分。但過去國際大廠正因為想避開紅色供應鏈,因此資金不斷遠離香港與中國,一旦台灣成為中國特區,外資也勢必離開,而特斯拉與蘋果亦將無法獲得受國際所信賴、品質更勝過中國製造的晶片,這豈不將蒙受更巨大的損失? 姑且不論上述邏輯謬誤,由於馬斯克的言論,對比當初義助烏克蘭的行動反差太大,以至各方都對他發言產生某種程度的認知失調,中國外交部在第一時間本能地回應說這是中國內政問題,不容外勢干涉,直到隔天才改變態度,正面呼應馬斯克的說法。其實,過去不少人就曾質疑自稱「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的馬斯克,在面對中國巨大市場時有過於討好中國之嫌。而觀察馬斯克的個人意見,更足見其看重商業利益遠超過對民主自由的關懷。 或許馬斯克仍會辯稱,犧牲一部分人的人權與他們所主張的主權,就能帶來世界和平與經濟繁榮,將是理性且划算的交易。但事實上這更是個謬誤,因為唯有擁有主權,才能確保產權;也只有真正擁有主權,自由與民主等人權才能獲得真正的保障。雖然目前中國看來比任何國家更奉行資本主義,但中國的基因仍舊是共產主義,所有產權最終仍屬國家,只有獲得國家同意,人民才能擁有被允許的產權。這是為何即便土地有著所謂最高七十年的使用權,到期可續約,但中國政府隨時可收回土地與地上建築物的理由。 過去中國曾擔心美國產的特斯拉,會利用車上配備的鏡頭蒐集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資料,因此嚴禁特斯拉車輛在軍事與政治敏感地點附近進出,甚至立法要求外國電動車廠商在中國蒐集到的資料必須全部保留在中國境內。這是因為電動車產業所發展出最重要的新形態資產,是透過車聯網所獲得的「資料經濟」。在民主國家,個資受到法律嚴格保障,資料經濟不會被惡用,甚至是良善治理的基礎。但自由市場的這些資料經濟並無法見容於中共所統治的地區,甚至成為中共數位極權所控制與侵犯的對象,也因此中國不願意讓其他國家持有中國境內的這些資訊。 而從中國目前所採的清零封控模式中,我們可確定資料經濟在中國,最終是由國家機器所掌控並成為監控人民的工具。特別是在習近平主導下,即將召開決定未來五年領導班子、旗幟與道路的中共二十大,讓中國朝更極權國家邁進的可能性大增。而之前香港的遭遇已讓世人看見,即使與中國有著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約定,但沒有主權就無法保障香港人的人權。這使得台灣仍有少數人堅持的「九二共識」,越來越像是自欺欺人的話術。 罔顧產權與人權的極權中國,與守護產權與人權的民主國家,有著無法相容的組織差異。衝突與掠奪是中共的顯性基因,未來中國的發展模式,就像電影《捍衛戰警》(Speed)中那台無法剎車的公車,橫衝直撞卻隨時可能爆炸;也像電影《異形》系列中那個無法控制嗜血殺戮本性的怪物,毫無人性地到處掠奪。 台灣則透過蔡總統所強調的四個堅持向世界證明,台灣是擁有主權的自由民主國家、是個韌性之島,我們可以保護自己的產權與人權。而過去三年多的肺炎疫情讓全球經濟重構,台灣的角色也被世界看重與需要,國際局勢更對台灣相對有利,民主國家意識到必須團結來面對極權國家的集結,台灣不應成為世界民主秩序的破口,世界各國也正積極地跟台灣交往,維持與台灣正常的關係。 正因如此,中國急著想解決「台灣問題」,而從現在開始到二○二七年,也就是習近平第三個任期內,台灣將面臨到中國極大的軍事威脅與挑戰。而年底地方選舉的結果,勢必將影響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看法,世界都在關注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的下半場,能否有更堅實的基礎來帶領本土政權力抗中國與保護台灣。 台灣人民絕對能做民主台灣的最大後盾,我們不僅要讓國際友人清楚看到,民主台灣的人民力抗威權中國的立場,也要讓世界了解,台灣絕對有能力為區域安全、為世界和平、為全球經濟盡一份心力。我們相信,年底選舉的結果,將讓台灣朝更正常的國家來邁進!
林佳龍 2022-10-16
安倍與李登輝 「正常國家」的未盡之夢

安倍與李登輝 「正常國家」的未盡之夢

安倍晉三在2010年訪台時,曾親自前往翠山莊拜會前總統李登輝,在2020年李前總統過世後,一直希望來台悼念,可惜未能如願。(資料照) 林佳龍/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 李登輝前總統離世雖已二年,但他巨大的影響力卻持續遺留在人間。他曾說:「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不能永遠被歷史所束縛,但也不能脫離自己所經歷的歷史時空背景。」他認為,一個「正常國家」的人民必然會依據其歷史經驗與地理環境,以「自己為主體」作為思考出發點,找出一條最有利的發展途徑。若看二次世界大戰後台、日兩國的政治發展,我們不得不同意他的觀點,特別是兩國推動「國家正常化」的努力,不僅讓台日民主持續翻新,也讓兩國得以告別「戰後」,進而躍上世界舞台。 二戰後伴隨民主政治發展,台灣人民想要脫離雙重殖民情境做自己國家的主人、日本人民則期盼能徹底拋去軍國主義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兩國在努力朝「正常國家」目標邁進的同時,高層菁英也相互交流砥礪。不久前不幸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一九九四年在其從政初期以自民黨青年局成員身分來台訪問時,就獲得李前總統許多鼓勵,因而開啟堅定推動日本國家正常化的決心。透過參與李前總統與陳前總統時期非公開的美日台三邊安全對話,安倍前首相逐漸形成以價值同盟來確保集體安全的想法。 二○○六年安倍初次擔任首相時提出「四方安全對話」與「自由與繁榮安全之弧」的前瞻構想;二○一二年再次就任首相後,則倡議美日印澳包圍中國的「安全鑽石」。他主張以「民主、法治與尊重人權」的共同承諾,期盼建立開放、自由與民主價值的區域秩序。這個想法最終獲美國、澳洲與印度等國的認同,最終形成目前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所共同支持的印太戰略架構。 而安倍以享有「共同價值」來鏈結民主同盟的構想,不僅創造出新的時代精神,讓日本得以告別「戰後體制」,同時也讓日本重新站上全球領導者的角色。以此觀之,安倍是引領當代民主日本的時代精神,體現戰後日本歷史意識的偉大政治領導人物。 二○一八年李前總統在受日媒訪問時表示,日本的安全保障不能過度依賴美國,必須發展出自己的能力以控制局面,因此期許安倍首相完成修憲大業。而安倍即使二次卸下首相重任,為了讓日本徹底告別二戰成為正常國家,他持續推動修憲,走上街頭為有相同理念的候選人宣講,也為此不幸犧牲。日本人認為:「花為櫻花,人為武士」。安倍的一生是日本大和魂的體現,就像櫻花一樣在最為絢爛的時候,繁華落盡回歸塵土。雖不幸遇刺,但促使執政聯盟最終獲超過三分之二的國會席次,提高修憲的可能性。未來若日憲第九條修改成功,我們可視之為「安倍條款」,這將是日本脫離「戰後體制」,邁向正常國家的重大里程。 台灣與日本命運相似之處在於,二戰結束後都被迫擁有不正常的《憲法》,台日也都試圖用民主方式來改變這個不正常的現象。《中華民國憲法》在解嚴前用在台灣,像穿了件不合身的大衣。由協商式轉型所推動的漸進式民主改革,因必須妥協之故,至今仍多有不盡完善之處。這是為何李登輝前總統在卸任後,仍致力推動二次民主改革與國家正常化運動的原因。 近來隨著美中競爭加劇、烏俄戰爭持久化,加上中國對台武力威脅日增,台灣除需具備足夠國防力量外,還得面對與解決內部認同問題,同時必須致力於提升整體綜合國力,全力阻止中國入侵的任何可能性。而台灣必須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才能應對來自中國不間斷的各種浸透與威嚇。 民進黨在二○○七年全代會通過的「國家正常化決議文」中指出,台灣面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與「政黨競爭」等五大國家不正常現象。如今,民主政治雖已深根台灣,這些不正常現象也多少有些改善,但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不僅認同分歧尚未完全解決,地方仍有派系操弄、黑金問題亦未根除。也因此,國家正常化理念應持續扎根地方,同時必須持續推動二次民主改革,方能確保台灣民主的永續發展。 隨著邊境限制逐步放寬,國際交流日漸恢復,台灣應盤點國家正常化的推動進程,思考如何順應國際局勢,重新設定國家正常化的目標與選擇發展的道路。特別是在中共即將舉行第廿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正以升高的外交與軍事手段持續打壓台灣之際,台灣即將舉行的地方選舉結果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期盼台灣社會能用選票支持正常國家運動,一同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 哲人已逝,安倍首相用他的生命換來日本修憲的契機。與日本命運連動的台灣,更應把握一次又一次的民主選舉過程,形塑新的台灣認同,推動台灣成為正常的國家。寄望未來台日兩國能實現李前總統與安倍前首相的夢想,持續深化合作、共同守護民主果實,攜手邁向正常國家,成為促進區域繁榮與維護區域和平的安定力量!
林佳龍 2022-07-31
真相與品格

真相與品格

  昨天因為恩恩爸沒有受邀出席新北市政府祈福法會,媒體問了我看法。在這樣的脈絡下,我也回答了,如果我當選市長,將會公佈恩恩案的真相。因為我相信對恩恩家人來講,追求真相比辦不辦祈福法會,更為重要。 每一次社會發生類似事件,追求真相是必然的,這代表我們的社會有是非,重視公義。今天社會之所以引發兩極化的歧見,追根究底,是一個權力者沒有在第一時間以「責任」進行了解,以「誠信」面對社會,因此才導致社會撕裂。恩恩爸不過是一個規矩的上班族,沒有任何一個平凡的老百姓,會希望走向對抗政府的路,這是何其辛苦的事,這也讓我想起洪仲丘案。 真相出現前經常是謊言先行。當權力者掌握真相,對社會揭櫫事實,便是基本義務,這個過程,社會也會檢驗權力者的品格,跟危機處理的態度和能力。 這個事件,原先我跟大家一樣,只是從旁關心。但今天我參與選舉,要透過民主程序成為一個權力者,被問及相關事件時,我認為必須對人民展現立場。 追求真相,不是為了批鬥,而是為了不再犯同樣的錯。當體制必須被變革,我們就努力改革,讓制度為人服務,讓制度為道理服務。 民主社會面對公共事務有意見分歧時如何溝通對話,了解差異進而尋找共識的過程,也是社會集體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今天我接到了台灣基進黨主席陳奕齊的電話,他對我表達歉意,但其實我完全沒有將博洋的發言放在心上,也希望他轉達我的勉勵,希望他和一些基進的年輕朋友們能夠不斷的批判和自我批判,也樂於接受別人的批判。身為一個年輕時就衝撞體制的人,我很了解少年人面對社會不公不義的心情,我們衝撞,總是因為內心懷抱一點理想的火苗,這不該熄滅。 很久以前有一部日劇,叫做《太陽不西沉》,那個孤單追求真相的少年最後在他內心問著在天國的母親「媽媽!我的奮戰妳覺得如何?」但是,枉死的母親再也無法回應他。母親之死,讓他看見權力者的傲慢,還有官官相衛的腐敗。 今天,恩恩爸爸追求真相的過程,社會之所以該持續關心,不僅僅是因為同情,或者不讓他孤單,而是他不放棄追求真相的身影,不斷要我們看見體制的缺失,還有要權力者面對自己的價值觀,以及在私利和公益之間的拔河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恩恩案已經是我們無法忘記的不幸事件。這次,台灣社會若能再次反思關於對「誠實」與「品格」的重視,台灣人的集體意識才能再向上提升,恩恩的離開也才能轉換成社會的大愛。且讓我們一起祈福,就從誠實的面對彼此開始!
林佳龍 2022-07-18
接受徵召,決戰雙北!

接受徵召,決戰雙北!

  今天佳龍接受民進黨選對會的決議,接受徵召,代表民進黨參選2022年新北市市長,承擔責任! 這段時間,佳龍曾經多次公開表態,不會投入新北市選舉,而是積極準備台北市長的選舉。對這樣的轉折,有人熱切支持,也有人困惑不解,情緒發展劇烈,隨著今天的徵召拍板,塵埃落定。 我必須對所有關心這場選舉的人說明。佳龍的從政歷史,都在尋找為台灣人民做事的機會跟場域,我的價值理想,從學生時代,一路走來始終堅定而執著。 從2005年,我40歲出頭,首次從台北到台中參選,便一直留在台中耕耘。爾後,我有機會成為台中選出的立委、有機會成為台中選出的市長,有機會把自己從一個學者、政務官,蛻變為實戰的政治工作者,我要感謝台中給的養分,讓我接受了民主的洗鍊,也擁有了磨練城市治理的寶貴經驗。 2019年,我回到中央行政團隊,到交通部服務,儘管我們努力做了許多事,卻在我任內發生令國人心碎的太魯閣號列車事故,這是我從政生涯裡最難承受的傷痛。今後,不管是回頭望還是往前看,這個痛永遠不會消失,而是將成為我持續實踐參政與推動改革的決心。 政治永遠是影響人民生活最大的本源。我積極爭取參選台北市長的機會,並非僅僅因為我來自台北,而是在我擔任台中市長時,曾積極促進縣市合併升格及升級,推動成立中彰投苗治理平台,不分藍綠,落實周邊城市聯合治理,人民共好。我從「跨域治理」與「數位治理」的思維出發,聚焦以台北為中心的首都圈治理研究,同時積極表達參選意願,是希望能夠帶動首都生活圏的整體升級及近千萬人民的更大福祉! 今天,非常感謝蔡英文 Tsai Ing-wen主席及黨內同志,支持佳龍所推出的北台灣首都圈願景,並且認為雙北雙箭頭能同步帶動首都圈治理,促進北北基桃的繁榮與進步,而新北市的人口最多,其行政區域範圍更為龐大,正需要佳龍結合過去的治理經驗,才能加速發動北台灣的發展引擎。 我的一生都在磨劍,我的價值理想,執著甚至頑固,戰場在哪,我就在哪! 號角響起,我們揮劍出征! 決戰雙北,與陳時中部長並肩作戰! 為大台北首都圏而戰!為台灣人民而戰!
林佳龍 2022-07-10
競爭是為了更好的民主,團結是為了更好的台灣!

競爭是為了更好的民主,團結是為了更好的台灣!

競爭是為了更好的民主, 團結是為了更好的台灣! 自從佳龍公開表示自己正在為台北市長選舉做準備後,陸續聽到了很多評論的聲音,甚至批判我這樣的表態。 其實,民主進步黨是一個以民主為核心價值骨幹的政黨,此次民進黨的六都市長提名改採全徵召機制,雖然有別以往的初選辦法,但也有制度來產生最後的提名人選。民主時代,百家爭鳴是常態,我一直相信台灣能成為亞洲民主國家的典範,正是因為我們願意在劣勢的環境中,爭取看似不可能的機會。 一位奧運選手必須經過四年的準備,才能上場與其他選手一較高下,上場之前還要先過資格賽。我們不會因為不看好一個選手,而說服他放棄參賽的權利。奧運精神可貴之處,就在於鍛鍊準備、超越極限、全力以赴、接受結果,然後尊敬你的對手。民主選舉,也是如此。 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許多人期待陳時中部長披上戰袍為民進黨出征,我也認為陳部長是很好的人才。我的表態並非是要撕裂民進黨,而是想為黨和台北市民增加一個可能性。最後假如選對會跟黨中央評估,決定由陳時中部長或其他人選出馬,我也會悉心戮力支持,並將研究好的首都願景,交予黨中央,做為公共財,希望自己的政策研究能幫助到台北市民。 捐出自己的政策研究我12年前就做過一次了。2010年時,雖然當時的我已經為參選台中市長蹲點準備5年了,但當黨中央決定改由蘇嘉全上陣時,我便立刻將準備五年的台中政策全部獻給嘉全兄,並擔任他的競選總幹事,全力輔選,嘉全兄最後僅以3萬票略輸胡志強市長。秉持著這始終如一的精神,這次民進黨一旦決定由陳時中部長上陣,我也必定會全力支持,團結爭取勝選。 請各位關心徵召提名的朋友可以放心,佳龍一直是有運動家精神的人,也相信「競爭是為了更好的民主,團結是為了更好的台灣」。衷心希望台灣的民主價值能高於黨派和個人利益,唯有如此,我們的民主才會如奧運般,充滿感動的力量。
林佳龍 2022-07-06
三大關鍵 服務業國際化的數位新南向

三大關鍵 服務業國際化的數位新南向

  過去卅年,全球化在產業出現分工現象,即開發中國家以製造業產品輸出,歐美已開發國家則以服務業國際化為經濟成長模式。而各國的國際比較利益,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更加凸顯,台灣的科技產業則受國際注目,其中美國以Mataverse,Google與Mircosoft等數位服務公司執全球牛耳,可說是消費性數位服務的全球市場寡占者與網路外部性的最大贏家,而德、日、韓國則居其中,在製造業產品與相關服務的國際化輸出,打造成長雙引擎。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曾不斷呼籲台灣要積極推動服務業國際化,並認為國際市場將有千倍機會,主要著眼於服務業市場在各國產業結構的高比重,以及可發展附加價值的機會。但他同樣提到服務業國際化要比製造業輸出難上百倍,不但服務創新具有較高難度,且其經營所需資源亦普遍高於製造業,這是台灣推動數位新南向工作時,必須隨時不斷檢視的教戰守則。 目前,由於台灣的數位科技與軟體實力已逐漸拉近與硬體間的差距,以機器視覺為例,過去在硬體思維下,會朝光學技術發展,但現在後端的AI機器學習,能讓硬體不需隨時升級下,維持成本競爭力,並替客戶創造多元附加價值。由此,台灣推動服務業國際化為思維的數位新南向,存在三個核心關鍵。第一個關鍵,是台灣數位科技與軟體的應用舞台必須寬廣,接受更多挑戰,培養經驗,進而累積軟硬整合經驗與數位科技本身的深度,如此才能具備初步的服務規模經濟中的「經驗規模」。 其次,必須拉近與歐美間人才「質量規模」的差距,包括專業領域與國際業務拓展的人才。在台灣,大部分的人才已多被科技業所用,因此政府必須盡快加速引進國際人才,提升高教國際化量能,並思考中長期的移民政策。至於在市場結構上,可多用政策促進數位轉型成功的科技業者,將其內部數位人才獨立為一定規模的SI系統服務公司,並與新創緊密結合,甚至透過國際併購或策略聯盟組成聯合艦隊,充實數位服務人才到一定規模以上,方能有利與歐美大廠在國際上合作與競爭。 第三,是以高規格的資金「後勤規模」,優化台灣企業內部管理與薪酬制度,藉以面對國際人才競爭。過去製造業思維的新南向,往往著眼於降低人事成本,但推動數位新南向的服務業國際化,必須接軌國際並有競爭力的薪酬與管理模式,方能吸引先進國家與在地市場的人才,因應知識人力密集化的營運需求,並強化前述兩個關鍵成功要素。資金面則接軌國際資本市場與策略性投資人,並導入更為前瞻的公司治理制度,也將是台灣推動各項智慧領域服務國際化,需同時建構的配套環境。 (作者是無任所大使)
林佳龍 2022-04-27
選舉是為了爭取為民服務的機會

選舉是為了爭取為民服務的機會

民進黨選對會通過徵召提名蔡其昌副院長代表民進黨競選2022台中市長。我相信其昌會全力以赴,而民進黨也將團結贏回台中。大道多歧,這是民進黨的文化,過程儘管再多紛擾,我們始終懂得團結為台灣。 這三年多的時間,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回台中選?對於我的決定,各種正面的、負面的聲音我都聽見了。比如「從哪跌倒就從哪站起來」、「叫小賀就回台中選」、「你除了台中沒有別的地方了」、「台中需要你」、「台中都選不上了,還要選台北」等等。 今天徵召提名已經確定,我也必須跟一路關心我的台中朋友說明。我的想法很單純,並不參雜任何政治算計,可惜所有的純粹,碰到政治就必須要參雜各種陰謀才顯得精彩。 2005年,我從台北到台中參選,挑戰如日中天的胡志強市長。17年來,我一直都是在台中跌了又起,起了又跌。十年磨一劍的故事,隨著2014年選上台中市長來到最高峰,也隨著2018年沒有連任,降到冰點。 到現在,我仍常常想,假如2018年能連任,現在的我或者現在的台中將會如何?但這世上沒有小叮噹的「如果電話亭」,生命只能線性前進。我的父母來自雲林,我在台北出生、求學、成長、工作,我跟台中的緣份始於選舉,看著這張圖,我回想起初次到台中承擔重任時的一無所有,到現在我能說,台中已給予我太多。我所交到的好朋友,那些曾經給我鼓勵打氣的陌生支持者,我打從心底感謝你們的每一句「加油」! 時間過得很快,17年過去了,2005年我競選台中市長敗給胡志強、2012年我在台中當選立委,台中縣市合併後,我終於在2014年擊敗我可敬的對手胡志強,卻在2018年敗給我的新對手盧秀燕。這中間,我也曾和蘇嘉全,嘉全兄互相成全禮讓,彼此團結,攜手打過兩次台中市長選舉。 回顧我的台中選舉路,固然有起有落,但是我把握住治理台中的每一天,甚至在擔任交通部長期間,我仍偏厚台中的交通建設。在我市長任內,已經制定規劃通過縣市合併之後的台中市區域計劃,並且打好了大台中發展的奠基工程。 佳龍生命中的精華時間,獻給我所摯愛的第二故鄉,台中,我無愧也無憾這些年的付出,因為台中人值得真心的對待,台中既給了我機會,也豐富了我的生命。 去年9月,我即跟台中地方大老及所有立委表明,將不會參選下屆市長。我很高興民進黨在台中已經耕耘出一片天。這次台中市長選舉,蔡其昌、何欣純、王義川表態參選,這代表我們在台中人才輩出,也是我們努力有成,後繼有人。因此,林佳龍不必一選再選,而應該將棒子往下傳遞,讓人才接力跑下去,這是我不再競選的原因。我是大台中合併後的第一任民進黨籍市長,我已承先啟後,也樂見有繼往開來之人,繼續為台中這座百年城市播撒希望種子。 許多人也許還記得我的2014年競選歌「台中的希望」,我心中有對台中的愛與希望,在這裡我得到最寶貴的機會,流下生命中最激動的淚水。昨天,疼惜我的前輩張光瑤國策顧問的一篇媒體投書-《林佳龍沒有嗆賭的歷史紀錄》,他說:「我曾擔任佳龍的副市長,我看著他如何沒日沒夜投入市政工作,他沒有連任,也許有種種原因,但是沒有人能否認,他是一個認真做事的人。身為一個老台中人,我們很清楚他執政時如何努力將台中升級為更高層次的城市,沒有能力沒有熱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深知他對台中的付出,也不捨他離開台中,但我認為佳龍 17 年來對台中的奉獻,已告一段落,應有能力承擔更重大的任務。」 能獲得諸多台中前輩與支持者的濃情厚愛,我滿懷感謝。雖然不擅表達,但這麼多年的革命情感深藏心底。而今後,我與台中將永遠彼此祝福,因為除了我出生成長的台北,台中永遠是我的家。 選舉是為了爭取為民服務的機會,台中地方派系政治仍有未盡之事,而唯有團結,並提出城市治理的遠景,我們才能繼續書寫關於希望的故事。欣純跟義川都是優秀之人,年輕有活力、有實力,江湖崢嶸,來日方長,上天自有最好的安排。 台中,繼續前進,其昌加油!  
林佳龍 2022-04-24
民意不會站在謊言的一方

民意不會站在謊言的一方

今天盧秀燕市長針對我而來,那麼我也有些話回應。 盧秀燕市長今天在議會答詢時,指自己的捷運藍線綜合規劃就是依據胡志強時代版本,一路走台灣大道。她強調「我任內沒有變(路線),是林市長(林佳龍)變了,說要與沙鹿火車站共構,事實上站址卻設在重劃區」,她強調自己「開大門走大路」,反而是林佳龍變更路線的動機「啟人疑竇」。 這些話聽在耳裡,感到不可置信。一位市長,要負責的對象是市民,而不是某一位前任市長。 捷運攸關全體台中市民的福祉。當初佳龍領軍的市府團隊,在路線的設計上,我們廣納各種專業意見,最大化全體市民利益需求,我們問心無愧,盧市長已執政將近四年,握有龐大市府資料,但在議會答詢,無法回答台中捷運的演化,佳龍就簡單整理事件簿給盧市長下次備詢時運用。 1. 胡志強市長在2014年規劃六條BRT。先在選前推出BRT藍線,自我放棄捷運藍線,在爭取交通部補助時,白紙黑字寫明放棄捷運路線,後續包括藍線和橘線的規劃全部停止。 2. BRT的真假,是不是正確的交通建設,有沒有造成塞車及其他交通不便,台中市民自有評斷。佳龍上任之後,先將BRT優化成公車專用道,才讓台中捷運藍線有重啟的曙光。 3. 2018年行政院正式核定台中捷運藍線的可行性研究,佳龍並在任內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的補助。 4. 盧秀燕市長上任後,推翻費盡千辛萬苦而來的捷運藍線路線,不明原因變更路線,引起社會譁然。 5. 高雄捷運延伸路網黃線,比台中捷運藍線晚半年通過可行性評估,現在高雄捷運黃線年底要動工了,反觀台中? 捷運是全台中市的捷運,我們希望能加速建設。可惜在中二選區立委補選的過程,反而看見原來拉動捷運路線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執政近四年的盧秀燕市長,請您正視市民的憤怒,顛倒黑白的甩鍋言論,不但無助捷運藍線的問世,也無法回應市民的期待。一句啟人疑竇反而讓盧秀燕市長疑竇叢生,一再企圖誤導的也終究是紙包不住火,民意更不會站在謊言的一方。如果有需要,佳龍也願意跟您坐下來討論捷運藍線的未來。
林佳龍 2022-04-18
向彭明敏教授 致敬

向彭明敏教授 致敬

  昨天下午,佳龍主持一場討論未來台灣國家對外戰略的閉門會議。會議中,討論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國際局勢變動時,佳龍向與會學者專家們分享去年10月底拜訪彭明敏教授時,年近百歲的彭教授給我們的諸多提醒。沒想到今天一早,便收到彭明敏教授仙逝的消息。彭教授年事已高,雖然心裡已有所準備,但仍舊是感到萬分不捨。 彭明敏教授不僅是位先知先覺者,更是言行合一的台灣紳士。他以具體的行動,啟蒙了許多台灣青年。佳龍出生的1964年,彭教授於其所發表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中主張「一個中國,一個台灣」是鐵一般的事實,同時也預見「反攻大陸」是絕無可能。當時他為了「建設新國家、成立新政府」提出了多項具體主張,今日看來,那些都是讓台灣得以邁向一個正常國家的具體建言。而他不僅先知先覺,在那個連思想都可以入罪的年代,更是以具體的行動,號召台灣人民共同實踐國家的正常化。 而在發表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20年後,《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這本當時的禁書,則是讓佳龍政治啟蒙與投入學生運動的關鍵書籍。記得當時,我在一天內讀完此書,確立了自己追尋台灣成為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國家的台灣史觀。 1992年11月,結束23年流亡生涯返台的彭明敏教授,其後加入民進黨,同時成為1996年的總統候選人,參與台灣民主化後首次的總統直選。在該次選舉中,彭明敏與李登輝兩人透過君子之爭,合計得到75%的選票。這意謂著在面對中共的文攻武嚇之下,台灣人民用民主的方式,確立台灣已是台灣人的台灣。 去年彭教授出版《絕筆集》後,我就與他相約要去他家請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去年10月29日我在約定時間抵達時,看到年近百歲的彭教授,已在旁人的攙扶協助下,於家門口等候著我。當時彭教授因年事已高,談話期間偶有身體不適必須稍做休息,但在將近80分鐘的對談期間,我們相談甚歡、欲罷不能,聊了許多重要的議題。而在訪問結束要告別時,已略有疲態的彭教授,仍堅持要起身送客,在旁人的攙扶之下,走到門口與我告別。彭教授就是如此地優雅,如此地有台灣紳士風範。 去年佳龍的這篇投書,是我與彭明敏教授最後一次見面之後的心得報告,也是他提醒台灣人應該要努力共同完成的歷史作業:邁向正常國家! 期許我們後繼的台灣人,以行動來完成邁向正常國家的最後一哩路,做為對這位知行合一的台灣紳士最好的懷念。 謹以此敬致台灣人的英雄,一代先知,彭明敏先生! 祈願彭教授化作千風,守護美麗台灣!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88321   TALK.LTN.COM.TW 自由共和國》林佳龍/台灣要自救 民主需接棒!來自彭明敏教授的訊息 - 自由評論網 自由共和國》林佳龍/台灣要自救 民主需接棒!來自彭明敏教授的訊息 - 自由評論網      
林佳龍 2022-04-08
台灣要自救,民主需接棒!

台灣要自救,民主需接棒!

今天在自由時報上,登載一篇佳龍的投書,紀錄不久前佳龍拜訪彭明敏教授後的心得所感:台灣要自救,民主需接棒! 長久以來,彭明敏教授的知識與氣度,始終是我景仰與效法的對象。也因此在我辭去官職開始規劃光合之行後,就計畫要拜訪彭教授並向他請益。今年高壽98歲的他因健康因素,近來其實已不大接受訪客,但知道我想拜訪,不僅表示歡迎,還花超過1個小時與我促膝長談。 年事雖高但至今仍舊筆耕不斷、每天聽國際新聞關心時事的彭教授,最關心的還是台灣的國家安全議題。眼見這位參與台灣近百年歷史的老前輩,至今仍如此關心台灣的國家安全與前途未來,一方面感到萬分慶幸,另一方面也感到責任重大。 我所屬的野百合學運世代目前已在各領域中發揮影響,必須更努力地號召青年關心政治,同時連結不同世代,讓所有台灣人都能共同來回應挑戰,一起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在全球疫情之下,民主台灣已充分展現自身應對外部挑戰的「免疫系統」能力,我們必須更善用台灣的資訊力、創新力跟民主力,積極因應來自對岸數位極權的挑戰,還有包括疫後生活、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等時代課題。 這正是我在台灣智庫20週年紀念論壇上發起「挑戰2032---台灣國家新願景計畫」的原因:期盼能透過智庫作為平台號召有志之士,共同思考如何以「安全、創新、包容、協和與韌性」等五大主軸來連結青年、聚集人才與創出政策,以集體之力因應未來的變局與挑戰。危機其實也是轉機,期待未來台灣的領導人與台灣人民能把握時代機運,讓民主台灣的歷史能一棒一棒接下去,走出更康莊的大道。 投書全文請見: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88321 思想坦克 Voicettank #彭明敏基金會 #李登輝學 #光合之行 #台灣智庫  
林佳龍 2021-12-05
從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 看數位新南向的包容性新思維

從產業最適棲息地理論 看數位新南向的包容性新思維

林佳龍/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 印太地區重回世界舞台上的台灣進入一個關鍵時代,這個關鍵性涵蓋了地緣政治與國際經濟兩個面向,而台灣問題已經國際化,從過去的兩岸關係轉變為印太整體戰略下的一環。當我們擘劃台灣未來發展藍圖,必須將世界格局變化納入戰略思維。隨美、中全面對抗牽動世界局勢,國際上對台灣的定位逐漸從過去的模糊戰略轉向清晰,台灣應該順勢而為,爭取國家最大利益,而新南向政策,就是一個具體的行動。 南向政策始於李登輝前總統的一九九○年代,蔡英文總統則在二○一六年提出新南向政策,然而台灣的產業結構與競爭力,在兩次南向政策的時空環境下有所不同。一九九○年代的台灣產業創新力並不特別受世界矚目,受的是傳統雁行理論的指導,必須因應廣場協議後台幣大幅升值的推力,與開發中國家要素價格均等化的拉力;二○一六年時的台灣產業則已歷長足發展,不但國內製造業已經逐步服務業化,國際市場需要台灣輸出的高附加價值產品,也朝向跨技術整合的系統產品邁進。 但就在這短短的幾年之間,世界局勢又變了。二○一八年後美、日主導的印太戰略架構開始形成,除與中國在關鍵科技上採取「小院高牆」的堅壁清野策略外,在供應鏈管理與數位科技應用上,也採取乾淨網路的橫切式策略,確保美國的非傳統安全利益。 台灣智庫曾經在二○一四年提出城市為主體,促進次區域經濟整合以推動新南向政策,當時側重於地緣政治的角度,今則在國際經濟的新需求趨勢下,提出數位優勢奠基的新南向二.○戰略。其特徵為跨領域的系統產品,不但運用矩陣創新方式達成,且數位科技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加上資訊安全,將成為台灣區隔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重要利基,讓台灣產業加速服務化與國際化。 此外,若能掌握契機,數位新南向戰略亦能對國內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帶動質變。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曾提出技術拆解重組的創新理論,若將這種動態協作用生態學來比喻,就像一個好的棲息地,能夠讓各物種在其中共存,共生,並持續相互演化。因此新南向的數位契機,不但是國際市場腹地的擴大,更帶動多元在地需求的刺激,因此能夠創造一個新的棲息地,讓台灣北中南三個科學園區所輻射擴散的產業聚落,找到更大的國際舞台,長期練兵與優化轉型。 然而,這種以生態學形容的產業棲息地理論,其居民(Inhabitant)不會僅限於台灣業者,更包括印太市場的當地產業,因此有助於台灣深化印太地區的多邊與雙邊關係,建立「包容性」的人本主義價值。這樣的戰略思維,建立在台灣企業的「凝聚力」與當地國之間的「認同」(identity)。因此,我認為台灣新南向政策的成功關鍵,是以「包容性」為基礎的經濟合作,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加深、加廣當地市場的胃納量,以利長遠帶動國內業者的國際化發展。 這樣的戰略,自然不會是容易之事,並與以往傳統雁行理論,建立銷往歐美市場的同質性來料加工生產基地,大異其趣。印太諸國的社會結構與利益所在不同,數位新南向戰略,未來必須在考量各國的異質性下,在「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智慧醫療」以及「智慧城市」等領域中,尋找既有關鍵共通,亦可客製化加值的數位應用商業模式,且同時與當地產業「共創」與「共好」,才能可長可久。相信這不會是單純的貿易推廣政策所能畢盡全功,必須要在旗艦型的關鍵個案合作上,單點突破,實踐落地投資,打開局面,才能夠形塑與延伸台灣產業的國際產業棲息地,並包容性的嘉惠國內與在地的傳統產業。
林佳龍 2022-01-02
台灣要自救 民主需接棒!來自彭明敏教授的訊息

台灣要自救 民主需接棒!來自彭明敏教授的訊息

至今仍每天聽國際新聞、關心時事的彭明敏教授,最關心的還是台灣的國家安全議題。(資料照) 林佳龍/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 歷史是一場接力賽,必須一棒接著一棒的傳承下去。去年李登輝前總統過世後,我花一年的時間籌辦一系列「李登輝學」活動同時出版專書。而當我們討論李登輝前總統時,許多人都不約而同地想到與他同一世代,不論知識底蘊抑或國際視野都堪為翹首的另一位台灣本土知識菁英——彭明敏教授。 彭明敏教授與我有幾個特別的交集。一九六四我出生的那一年,他送給台灣人《臺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這個珍貴禮物。彭教授和他的學生魏廷朝與謝聰敏,主張以建設新國家、制定新憲法、加入聯合國等方式,回應當時台灣國家不正常的處境。現在看來,五十七年前的這些主張,仍是當前推動台灣國家正常化時所努力的目標。一九八四年他出版回憶錄《自由的滋味》,這本當年必須要躲起來看的禁書,既生動又與台灣的現實政治和國際處境結合,啟蒙大學時期對政治學求知若渴的我。而二○○五年得知我決定參選台中市長,彭教授主動去拜託台中新民高中的劉昭惠董事長,請她務必要幫忙與照顧我,顯見他提攜後進的不餘遺力。 長久以來,彭明敏教授的知識與氣度,始終是眾人景仰的對象,是以在我離開政府,規劃光合之行的民間訪問行程時,就計畫向他問安請益。今年高壽九十八歲的彭教授因健康因素,近來已不大接受訪客。但知道我想向他請益,彭教授不僅表示歡迎,提筆簽名送我集結其近年媒體投書而成的新書《絕筆集》,更花超過一個小時與我促膝長談。 至今仍每天聽國際新聞、關心時事的彭教授,在與我的對談之中,最關心的還是台灣的國家安全議題。一方面,他擔憂台灣內部極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滲透,特別是當中共以打飛彈或軍事衝突製造事端時,恐會有人裡應外合地在國內另組人民政府,主張和平談判,挑戰政府領導威信。他認為,反滲透的相關法令若不夠嚴謹、相關處罰若不夠嚴格時,勢必將導致國安出現破口,因此期待台灣的國家領導人,必須有處理滲透議題的能力與決心。另一方面,他認為就算美國有意出兵保護台灣,但台灣人民仍舊要先有保衛自己的決心,必須做好備戰的準備。也因此,他十分關心以下幾個具體問題:台灣的軍隊是否有鬥志?台灣的政府是否能堅守寸土不讓?台灣青年是否有保國護土的覺悟?台灣的基礎建設是否能支撐戰爭?以及最重要的是,當兩岸發生軍事衝突面臨內憂外患時,台灣的國家領導人是否能當機立斷,迅速掌握局勢並強硬處置,領導人民以穩住政局? 彭教授對台灣國家安全的關心與憂心,出於其對國際局勢的理解與對台灣政治的認識。事實上,在目前美中關係發生典範性移轉的狀況下,對因公衛醫療與資安產業的重要性逐漸被世界看見的台灣來說,既是難得的機會,也面臨著巨大的安全挑戰。面對中國對台操作「灰色地帶」威脅,不僅網路戰與認知戰可能鬆動民心,中國的軍事行動亦有可能從試探底線到逐步形成包圍的態勢。而在美中競爭日益激烈下,難保中國不會有製造事端與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台灣必須為目前的「準戰爭狀態」做好完全的備戰準備,台灣人也必須先展現自救的決心,才能獲得國際更多的聲援與支持。唯有自助才能人助。唯有不惜付出付出代價,才能守護好台灣,和台灣人擁有的一切。 眼見這位參與台灣近百年歷史的長者,至今仍如此關心國家安全與前途未來,一方面感到萬分慶幸,台灣能有像彭明敏教授如此優秀的老前輩不斷地提醒與指點著我們;另一方面則感到責任重大,台灣需要有更多的後進接棒,在前輩們所打下的基礎上繼續前行。而我所屬的野百合學運世代目前已在各領域中發揮影響力,必須更努力地號召青年關心政治與連結不同世代,集結眾人力量讓所有台灣人共同回應挑戰,一起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 在全球疫情之下,民主台灣已充分展現自身應對外部挑戰的「免疫系統」能力,我們必須更善用台灣的資訊力、創新力與民主力,積極因應來自對岸數位極權的挑戰,同時回應包括疫後生活、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等時代課題。危機其實也是轉機,未來台灣的領導人與台灣人民必須把握時代機運、解決時代課題,讓民主台灣的歷史能一棒一棒接下去,走出更康莊的大道。
林佳龍 2021-12-05
在從政的路上,所有的路都不會白走

在從政的路上,所有的路都不會白走

罷免案已經通過,心中雖有遺憾,但我們尊重人民的決定。 柏惟的承擔以及奮戰精神值得肯定,佳龍想告訴柏惟和台灣基進黨,在從政的路上有風有雨在所難免,不管是成功或失敗,所有的路都不會白走,人生也是如此。 只要不忘踏上政治道路的初心,不忘心裡那股改革的熱情,凌雲壯志終有實踐的場所。台灣民主仍須有一波又一波年輕一輩的投入,才能催生出新的未來。 請不要放棄,請為台灣繼續努力! -  照片來源: 3Qi.tw 陳柏惟
林佳龍 2021-10-23
罷免不應是選舉的延長戰

罷免不應是選舉的延長戰

  憲法賦予人民選舉與罷免的基本權利。罷免權的設計,在於監督及汰換不適任之民選公職人員。但若罷免未能有充分的理由,甚至成為選舉的延長賽,或政治惡鬥的工具,便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政治人物當然需要接受民意考驗。年輕的政治人物,除了對於台灣土地的熱情,專業上更需要透過時間來累積及學習。柏惟打過一場艱難的選戰,最後得到台中第二選區多數民意支持,成為台灣基進黨第一位當選的立法委員,這是台灣社會願意給年輕人,給小黨機會服務的展現,也是民主偉大之處。既然社會願意給機會,為何不能多給他多一點時間歷練? 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柏惟尚未有足夠的時間服務地方,即遭受反對黨與地方派系以不正當的理由進行鋪天蓋地的罷免。惡意罷免對於鼓勵年輕人投入政治,服務地方,是嚴重的打擊,更是政治生命的扼殺。如今,加上中國勢力介入,這場惡意罷免不只沒有正當性,更已複雜化成地方政治勢力的反撲。 佳龍懇請,所有票投柏惟的朋友們,共同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這場罷免是否只是2020年選舉的延伸? 如果是,那就再贏一次吧!
林佳龍 2021-10-12
誰能讓台灣變「正常國家」?

誰能讓台灣變「正常國家」?

二○○七年九月三十日,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積極回應台灣在國際關係、憲政體制、國家認同、社會公義、政黨競爭等五方面的國家不正常狀態。今天,希望台灣變正常國家已成主流民意。 由於台灣的民主化是採取協商來推動轉型,導致過去三十年間,須由政府援引社會力來分期推動改革,償還轉型欠款。但漸進式改革無法系統性解決問題。在民進黨完全執政,加上國際對台灣的支持日益高漲之下,目前正是主動付清轉型尾款,推動正常國家運動,促成「第二次民主改革」的最佳時機。而台灣民眾更是清楚舊體制所帶來的限制與課題,開始由下而上呼應改革訴求。 例如近來新竹縣、市合併議題受到廣泛討論,原因在其反映舊政治體制與新政治實踐相互牴觸與掣肘的現象。除須重新檢討中央地方關係、思考財政劃分的公正性外,也須改變過去只想利用交通建設來解決城鄉差距的單向思維。數位時代導致國土空間與人際關係發生革命性變化,應納入國土改造的討論中。進一步思考,我們可發現,包括:一、國土改造與行政區劃;二、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三、行政與立法關係;四、選舉制度改革等,都須要在憲政層次上進行配套討論。 但從過去修憲經驗來看,即便完全執政,充分地朝野溝通與社會對話,仍是實踐憲改的必要過程。這也是李登輝前總統發起國是會議的理由。因為國是會議能提供一個更無拘束、不訴諸選舉和國會實力的政治溝通平台。台灣要邁向正常國家、規劃奠定長治久安的願景藍圖與實踐步驟,需要這種系統性討論國家課題的機會。 身兼國家元首與執政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若能透過國是會議的召開,主動網羅公民力量,無私地凝聚社會與政治共識,並設法於體制內落實,相信更有助實現台灣國家正常化之目標。而健康的民主社會需要正常的、順應民意、具有執政能力的在野黨作為忠誠的反對黨,是以憲改過程中,應納入更多像:降低國會比例代表制的政黨門檻、推動地方議會政黨比例席次等,讓更多政黨有參政機會與健全政黨政治的討論。 我們也期許國民黨在選出朱立倫為新黨主席後,能貼近主流民意,思考如何進行政黨與國家的體制改革。衷心希望,在朝野共同努力下,透過國是會議的討論與社會溝通,把握難得的憲改時刻,讓台灣成為真正的正常國家。 (作者為台灣智庫共同創辦人)
林佳龍 2021-09-30
特務風雲-林佳龍篇

特務風雲-林佳龍篇

今天早上我到台北市安和路上的促轉會,翻閱一些關於國民黨政府監視我長達十年以上的資料。這些資料鉅細靡遺地紀錄我在大學、軍中以及海外的言行,其中也包含了當時身旁戰友所回報給國民黨政府的機密資料。我要感謝促轉會前主委楊翠的主動邀請,也謝謝促轉會同仁辛苦地整理。 打開資料夾,映入眼簾的是不法份子考管-林佳龍案、安苑專案大新社案、安苑專案台大「自由之愛」研討會、台大等校學生中正紀念堂前學生運動、台大「大陸社」案、台大研究生協會案、台灣學生教授制憲聯盟、全國學生運動聯盟案、民主學生聯盟案、學自聯案、台灣大學代聯會案、台大代聯會「直接選舉」案,還有警政署將軍方有關我的報告檔案移交給學校當局的紀錄。隨著我出國到美國耶魯大學攻讀博士,監視工作移轉給政府海外單位及國民黨海外特務持續進行,天涯海角追追追。 其中一份文件也顯示,政府埋在我身邊的三位內線,在專案的績效表現良好,提報發給20000元的工作費用。分為原報者、轉報者,蒐集方法註明為親蒐,傳遞方法為親遞。由資料時間判斷,這個「偵考」任務恐怕從1984年持續到至少1993年。 我不能說我們在衝撞體制的時候,沒有警惕身邊可能有特務或者間諜存在,但看到這些歷史資料上真實的紀錄以及熟悉的名字,仍不免怵目驚心。年輕時從事學術工作,這些資料對我來說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這樣的意識很快地將我的理智拉回,我在促轉會的閱讀室待上三個小時,但仍只看到檔案的冰山一角。 檔案中不乏將我描述成偏激份子、分離份子、不法學生組織領導人、學運領袖及未來台獨組織重要成員的字眼。從大陸社、自由之愛、野百合學運、獨台會、軍中到海外,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有眼睛盯著並且作成紀錄回報給黨國政權。資料中也敘明在我當兵期間,我的起居處如何被搜查,以及搜查到的物品,信件和電話被監看聽,生活習慣以及蒐集剪報等等也都在紀錄與分析範圍。一頁頁回顧那個衝撞體制的時代,我看到許多戰友的名字,也看到他們青春的身影,如今他們有的選擇在政壇、有的選擇在學界或社會團體,仍持續著我們未盡的理想志業。 轉型正義從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開始推動,一步一步我們接力走到這裡,終於能看到埋在黑箱深處的檔案。步出促轉會,我懷念起已故老朋友汪平雲律師在台灣智庫開記者會畫面,台灣智庫也出版了轉型正義的專書,沒有他關鍵的推動與堅持,無法敲響轉型正義的鐘,他那鏗鏘有力的筆鋒,甚是令人想念。平雲,你在天有靈,應看得到這一切。我們的青春伴隨台灣民主發展一路走到今天,來日,也將持續厚植台灣民主實力,這是我們這個世代不悔的使命,也是責無旁貸的任務。 這些如諜報電影特務情節的資料,是年輕世代難以想像的過去,我們必須一再提醒自己,民主得來不易,過去國民黨威權統治的面貌史料斑斑記載。面對中國的文攻武赫,唯有堅定民主信念,對霸權斷然說不,才能守住我們的國家,台灣!    
林佳龍 2021-08-30
永懷黃天麟前輩

永懷黃天麟前輩

總統府前國策顧問黃天麟仙逝消息傳來,心中悲傷難平。黃前輩從第一銀行基層行員做起,後成為第一銀行董事長,一生關心台灣國政。雖也曾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及國策顧問,但他最重要的身分是扮演知識份子的良心,這份良心既輔佐也批判當權者,樹立堅毅的典範,當令世人永懷追念。 前國策顧問、一銀董事長黃天麟下午病逝,享壽93歲(資料照)   最後一次見到前輩是今年一月在交通部。台灣國家聯盟前來探訪,席間,黃天麟、姚嘉文、吳樹民等前輩給予我許多提點與鼓勵。三月,黃前輩出版《金融鬥士》,口述他的一生,讀來宛如進入台灣金融發展的時光隧道。前輩贈書,我將其置放於光合基金會的精選書架上。 李登輝總統的年代,黃前輩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是我在國安會的前輩。解嚴與開放兩岸交流後,台商急欲西進。然而,前輩篤知中國長期磁吸,除了令台灣經濟失去自主性外,將使台灣陷入產業空洞化危機。於是他上書李總統,提出對中國的投資要有比例的限制,高科技、基礎建設、五千萬美元以上大型投資案不能放行,爾後都成為戒急用忍政策的關鍵內容。在台灣智庫李登輝學的研討會上,與會者曾多次提及黃前輩的貢獻。 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筆記型電腦、八吋晶圓等電子產業,甚至是金融業,再次拋出西進壓力。前輩多次參與台灣智庫會議,與林鐘雄董事長、吳榮義董事長、陳博志教授等先進奔走奮戰,整合知識界力量,提出制定對中國投資的總量管制比重,在歷史的關鍵轉折點,為台灣守住了半導體發展的命脈。 馬英九上任推出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強行推動兩岸服貿協議,導致太陽花學運爆發。期間,黃前輩雖已八十多歲高齡,仍秉持其對守護台灣經濟路線的堅持,他筆鋒如劍,擲地有聲,以知識為經,良心為緯,在混亂的時代,屹立如昔。 在美中戰略競爭日熾的今天,與同價值理念國家建構可信任產業鏈,成為主流。但這樣的觀點在五、六年前卻被視若敝屣,難以撼動當時期望連結中國走向世界,打造大中華經濟圈的風潮。這也凸顯了當年黃前輩顧本強台政策主張的先見之明,與其不憂讒畏譏,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知識責任感。 在世人認為沒有騎士的時代,黃前輩從一而終,一以貫之的主張,似乎與許多既得利益者格格不入。我則感念他是一位守道者,一生堅守台灣主體價值,是一位愛台知中的金融領袖,貢獻無法盡數。長老們雖陸續先走一步,後生晚輩的步伐當更堅定,莫辜負前人昂然闊步所留下的資產。 (作者為前交通部長、台灣智庫發起人)
林佳龍 2021-05-21
中捷從無到有,感謝陳水扁前總統

中捷從無到有,感謝陳水扁前總統

搭乘台中捷運,這座我心中偉大的城市,終於等到了這條軌道。許多人說我們等了13年,但事實上,中捷從無到有,已經過了20年。 歷史都有一個起點。我也要感謝前總統陳水扁,在2000年提出擘劃台中的「三個第三」,包括第三個科學園區、第三個國際機場、及第三個直轄市,於是2001年有了綠線捷運的計畫核定,前行政院長游錫堃也在2002年,將台中捷運列入「挑戰2008六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遠見,是國家進步的動力,也定義了城市的格局。 交通建設絕對是城市繁榮的關鍵。佳龍有幸能在2014-2018年間,為台中服務,加碼爭取捷運藍線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擴大中捷的服務。 BRT影響了藍線的核定,我們將其改為優化公車系統,作為繼續爭取藍線捷運的條件。交通部長任內,佳龍也加速核准台中捷運綠線營運及延伸,還有捷運藍線、機場捷運及大平霧捷運等路網計畫。 現在,山線鐵路豐原到大慶段已經高架化,下環微笑線成功到追分段也已完成雙軌化,海線雙軌高架化若能達成中央與地方共識,未來再將大甲與后里的鐵路串聯,快速帶動北台中開發,促進都市發展,也促進交通平權,相信能帶動台中的鐵道運輸與觀光。 當年規劃山手線環狀路網,盼搭配捷運綠線及藍線構成的十字軸線,類似日本東京山手線發展模式,仍期盼能被實現。 感謝盧秀燕市長的邀請,雖未能出席通車,但心與台中市民同喜,我們知道這是台中的希望,也是希望的台中。 期許中捷在安全的基礎上,便利乘客幸福生活的每一天。    
林佳龍 2021-04-27
給台鐵人的一封信

給台鐵人的一封信

《給台鐵人的一封信》 前年的小年夜,我與許多台鐵第一線執勤的同仁,擠在七堵調車場狹窄的辦公室裡共進晚餐,慰勞大家春節留守的辛勞。我記得那天外頭濕濕冷冷的,但當時每一對交會的眼神,以及你們炯炯有神的雙眼,我到現在都還感受得到溫暖。 那時的台鐵,才剛經歷一場嚴重的挫折,我記得你們講話總是很害羞,對這位「新來的交通部長」看似有期待、但想必也有疑問和觀望。而我則在心中提醒自己,應該背負起改革台鐵責任的,是我、是政府、是整個台灣社會,而不單是辛勤付出的台鐵同仁。 這些日子以來,多虧了許多台鐵同仁的努力,我們一起爭取到生活津貼、員工待遇與薪資結構合理化的改善,並展開全國軌道安全大巡檢、邊坡防護加強、改善準點率及行車事故等;我們也在歷經一年的爭取,終於從今年初展開列控4.0的改善計畫。 然而,短短三年之間,台鐵發生了兩次嚴重的事故,悲劇過大,不只家屬親友心碎,社會的悲痛很深,每一位乘客和國人的無助與憂慮更是沈重。 有人怪台鐵、罵台鐵。但我知道,在這麼辛苦的努力下,發生這樣的悲劇、甚至痛失最優秀的夥伴,對每一位台鐵人來說,何嘗不是難以承受的傷痛。傷痛之後,必須痛定思痛。台鐵的改革已經展開,但從事故率來看,改革顯然不夠好、不夠快。這些責任,本應由我承擔。 台鐵有很多默默工作的夥伴,是台鐵最寶貴的資產,值得被善待。在改革的路上,必須傾聽基層的心聲,由下而上。我也認同,在組織改造之前,要先改革;而這次的改革,當然也必須包括交通部在內率先以身作則。 我從小在艋舺車頭旁長大,還曾住在緊鄰中華路軌道旁的木造房子閣樓上,每個夜裡和清晨,在火車呼嘯而過的咚咚聲中睡著和醒來。孩提時代的我,跟許多人一樣,都曾把帥氣的列車長和台鐵服務人員視為偶像。長大後,入伍、就業、返鄉等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多少分離與重逢,也都曾在台鐵的車站或月台上留下歲月的印記。 數十年來,台鐵溫柔地陪伴台灣走過多少風雨;如今它年紀大了,需要重獲新生,給它最大的支持和勇氣,是你我共同的使命。 我在善後工作告一段落後,堅持辭去交通部長的職務,除了是為了希望對社會、也對自己的良心負責,更盼能喚起各界和政府對台鐵投入更大的支持並加速改革,以告慰逝者、撫平傷者,伴隨台灣人民一起走出災難事故的陰影,並且確保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但請各位放心,未來在改革的路上,不會讓你們孤軍奮戰,我會繼續努力,與你們作伴。 佳龍 敬上    
林佳龍 2021-04-13
改革的列車已經啟動

改革的列車已經啟動

上午9:28台鐵所有列車同時鳴笛,向兩位殉職的年輕司機員致敬,感佩他們的英勇,敬送兩條英魂。我想勉勵台鐵全體同仁,各位還有更多任務要接續完成,儘管創痛仍在,儘管艱難,我們依然必須堅守每一天的工作,肩負所有服務乘客與安全的職責。 台鐵同仁正積極修復軌道、電力及號誌設施,預計兩天完成,之後試運轉。16日,應可完成隧道結構安全檢測,並進行第三方複檢。在20日前,達到符合通車的條件。 今天,也是罹難者頭七,下午回到花蓮出席法會,我們祈求逝者安息,更希望社會陪伴生者走出傷痛。 我已請台鐵局成立「台鐵太魯閣408次列車事故權益保障關懷小組」,單一窗口協助罹難者家屬及傷患,爭取各種醫療、賠償、提供法律上服務等事宜,確保他們的權益都能獲得保障。 改革的列車已經啟動,未來台灣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林佳龍 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