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榮相關文章

回頭看開吳音寧的第一槍

回頭看開吳音寧的第一槍

前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日前在個人臉書上PO文批評吳音寧的父親吳晟,邊喊台獨,邊將其作品送往中國大陸,賺取人民幣。蔡某同名同姓之誤,被網友反批「手段之拙劣、頭腦之無知」。 細數吳音寧「罪狀」,從看不懂財報、花公款買殘菜為表哥鄉長綁樁、送洋酒給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如今都逐漸水落石出,證實是政治惡鬥下的加工品。但有心人開的第一槍—「過多休假導致菜價崩跌」—更有回頭檢視的必要,因為打吳的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是從這裡開始的。 今年二月二十四日(農曆初九天公生),台北農產運銷公司連休三天,二十七日開市發生蔬菜供應量暴增,導致交易價大跌及滯銷。此新聞大肆炒作後,各大媒體在這個基礎下,接連報導,如「十一天(十六至二十七日)休八天」菜價跌;「二十天(十六至隔月的三月七日)休市十一天」菜價崩跌…,不斷做球,接球的有:李來希批吳音寧不在乎農民死活!大家開始懷念韓國瑜了;韓國瑜說:人禍比天災讓農民無言,以上只是列舉一二。狀況外和想撇清關係的有柯文哲:放假不能太多;農委會:市場不會再連休三日。 事實上,今年的休假,是去年的七月,由台北市市場處循慣例召集了產銷共十七個單位開會,所得出的共識決(多數決),並早已公告周知。再說,淡水河之隔的新北市果菜市場,農曆過年後期間的休假日安排完全一樣,何以新北果菜公司總經理江惠貞沒事?如果二月的菜價和休市天數有高度相關,何以今年的九天,天要塌,二○一六年的十一天卻沒有新聞? 蔡正元臉書的吳晟是「太陽花vs.香蕉」的復刻版,這是一個人的「手段拙劣、頭腦無知」,但休市vs.價崩,則是集體的墮落。 把吳當提款機的藍營,沒有見好就收,現在可能開始要支付利息了。曾被前立委羅淑蕾公開指控洗錢,公然教唆、協助他人逃漏稅的柯文哲,無法感同身受,刻意劃清界線甚至被質疑落井下石,大損其形象。綠營看戲的人多,勞動黨主席挺身終止破窗效應,卻已經傷痕累累。類似事件若再發生,支持者將會轉為冷漠或流失。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8-06-11
「衛生紙管不好」是假議題

「衛生紙管不好」是假議題

綜觀這兩日來的最大聚焦,明顯是想形塑政府的無能,因為連衛生紙都管不好;但換個角度,不就是因為看不到無能之事,只好拿擦屁股的事兒來大作文章。
林尚榮 2018-02-28
新南向破功?還是媒體破功?

新南向破功?還是媒體破功?

日前經濟部投審會發布每月新聞稿,公布今年前九月的投資統計。這次不同於過往,除了例行對陸資來台和我國對中國大陸投資說明之外,還特別針對新南向國家做了報告。 新南向是政府的大政策,投審會之前並未特別著墨,其統計月報至今也還沒有配合調整,亞洲地區的國家別統計僅列日、韓、香港、新加坡,可見負責的單位並沒有將國家政策的展開與自己的工作做連結。 新聞稿這次開始談南向,也是被動因應,因為發布的三天前,國民黨立委林麗蟬,舉馬來西亞二○一六年對台投資比上一年度減少新台幣二十三億等為例,質詢政府的南向推動成效不好,並希望能更明確的定位,過程理性。但蘋果日報的即時新聞以「破功動畫」報導,之後包含TVBS、東森、公視、客家電視台、蘋果、中廣、Yahoo奇摩、PChome…各類媒體,均不約而同使用了「新南向破功?」聳動字眼。三天後,投審會發布新聞稿,這些媒體卻多選擇了沉默。幸好極少數媒體以「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增25%」報導(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1178/2769743),其中被拿來炒作「破功」的印尼、馬來西亞,對台投資分別成長一三○%、一一七%最為顯著;算是另類的「平衡報導」吧! 中國「世界工廠」風光不再。今年二月,世界著名會計事務所德勤的一項調查指出,「MITI-V」(按其國家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排列)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和越南,在未來五年中,將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以台灣企業來說,無緣參加區域經濟整合下,被迫選擇在中國、東南亞等海外投資生產,來減少FTA及未來RCEP的衝擊,而落腳東南亞,除了發展機會,還有避免將雞蛋都放在同一個(中國)籃子的風險。因此,政府現階段新南向最重要的KPI當然是台灣在這些國家的投資成長。 一至九月統計,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三十億○八七九萬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九十六%,對中國投資六十億九四七一萬美元,衰退近十四%。新南向國家來台投資二億○九一七萬美元,成長近二十五%,而中國對台僅一億六九八○萬美元,衰退二十%。這幾個數據可以看出是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新南向」是一六年的九月才正式啟動,林立委拿一六年和一五年比,是操之過急。再說新南向的國家大多還是開發中國家,有能力出來投資的企業不多,拿印尼、馬來西亞(而不是全體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的消長是以偏概全,更是劃錯了重點!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7-10-24
政治眼光看台股萬點

政治眼光看台股萬點

政黨輪替、蔡英文總統就任後,台股走勢紅火,一年多來漲了兩千多點,並觸及萬點。回想二○一六年大選前一日(元月十五日),台股收七七六二點,大跌一三二點。三天後,《新新聞》雜誌名家專欄這樣看待台股:《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台股恐「坐六望五」》,預言從小英就任到一七年底,台股可能會一步步跌到六五○○點、甚至更低;倘若因國際因素致使出現反彈,八二○○點附近就有壓力了。 作者坦承自己是深藍選民,但強調周遭有偏綠的人士也在做空台股,言下是全民共識,下瀉之勢不可當。 許多投資者未必有藍綠立場,但像這位「名家」一樣,慣性用「政治眼光」看股市,而政治人物過去也喜歡用「股市上萬點」來連結其施政,三不五時就會跳針放送。 二○○六年四月,馬英九以黨主席身分表示,如果開放兩岸直航,股市萬點可期。隔年七月,馬以總統候選人身分參訪彰化某企業時,更加碼目標應放在兩萬點。 二○○八年馬執政,經濟部長尹啟銘高喊台股可上看兩萬點,但就任不到四十個營業日,指數就從高點(九三○九)跌了兩千兩百多點,跌幅為同期全球之冠,十一月更來到三九五五的低點。部分股民篤信政府而慘遭套牢,甚至自殺的個案,當時財長李述德回應,「錢是你的,你自己要做一個比較睿智的抉擇」,遭股民大張撻伐。 馬政府記取教訓,此後萬點代言留給分析師和專家。 二○一○年三月,高盛亞太首席策略分析師預言「ECFA利多,台股上萬點」,隔年一月一日,ECFA生效,《二○一一理財年鑑》大膽預言「台股黃金十年才剛起步」,呂宗耀更樂觀表示,台股從萬點起跳,指數一萬二六八二以下都是買點。但事實是,ECFA蜜月期的二月八日,台股來到年度最高點九二二○後就消風了,最低點是十二月的六六○九。 對於這次台股史上的第五次萬點,中央社的報導是:股民哀嚎,原來萬點會賠錢;股民對於台股上萬點罵聲連連,不但有人覺得自己的持股根本是廢物外,還有人大喊「我的虧損創新高」。 原來,萬點是不好的! 酸民背後的心態,套用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的話,這波「台股的表現不是看經濟表現好不好,而是被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干擾,台灣人陷入集體性的自卑與不認同」。這不但是台股的挑戰,更是台灣的挑戰。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7-05-10
誰啟動時間停止器?

誰啟動時間停止器?

  六月號《兩岸經貿》,一篇遲來的「近期大陸投資環境變遷之調查研究」摘要文,顛覆了前執政黨和特定媒體所灌輸國人的兩岸經濟認知。 這份由行政院陸委會委託研究的計畫,執行期間從二○一五年的一至九月,除了問卷之外,還分別在台灣、大陸各舉辦兩場和廿一場的座談會。報告於去年十一月完成,但公開於普羅大眾,已歷經政黨輪替,遲來了七個多月! 誰啟動時間停止器?不在話下。但其原因的合理解讀,應當與調查結果打臉馬英九、時機接近總統大選有關。 報告指出,在「兩岸政府政策」衡量項目上,媒體炒作一時的「一帶一路」,平均值僅有0.092(調查中以3、2、1分別表示正面影響很大、大、有點大,0表沒有影響,-3、-2、-1分別表負面影響很大、大、有點大);等同九成一認為沒有影響。訪談中,絕大多數台商表示參與「一帶一路」的機會很有限,特別是中小企業。而「自由貿易區」平均值也是極低,多數台商關心其發展,但能否帶來商機(要進駐)又是另一回事。 馬所強調的自由貿易協定,「大陸與韓國簽訂FTA」、「大陸與其它國簽訂FTA」,在投資環境變遷四十個衡量項目中,敬陪末座排名第三七和三九。隱喻民進黨執政就不利台商在中國發展,而以「台灣九合一選舉」為衡量項目,排名三八,也不在大多數台商的眼裡。 當時沸沸揚揚的「服貿卡關」,約當於七成二認為沒有影響、二成八認為有點負面影響,而「貨貿後續協商」平均值更低,等同有九成六認為沒有影響。根據台商訪談,多數希望服貿能夠通過,但畢竟服貿卡關還是可透過各種方式進軍大陸市場,只是較為麻煩而已。而貨貿後續協商也因ECFA早期清單已定且中韓FTA也未見太大衝擊,被認為可有可無。 小英政府應當好好拜讀這份報告,了解台商真正的需求和困境,對於後續的兩岸協商事項,也有助拿捏輕重緩急。至於扭曲國人認知的「專業人士」和名嘴們,馬已經下台,這些臭酸的舊議題就請別再吞食和炒作了。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6-06-25
鴻夏與台灣「三個過度」

鴻夏與台灣「三個過度」

鴻海購併夏普終於塵埃落定,看似錯綜複雜的曲折過程,換個角度清晰透徹,雞蛋/籃子的邏輯可以解讀泰半。 蘋果分散代工(雞蛋),不再由鴻海獨攬,找了和碩、仁寶等(籃子)。自知一半營收(雞蛋)放在蘋果的鴻海,也有過度集中的風險,想看好蘋果(籃子),取得夏普是最佳解決方案,所以歷經四年不棄。 夏普面板有獨霸全球的技術,是蘋果目前所仰賴的三大面板廠之一;將來也是。掌握夏普,鴻海提供「一條龍」式的完整服務,既擺脫競爭對手,又擴大代工範圍,是郭董「讓蘋果離不開鴻海」的錦囊。當然,鴻海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事實仍在,風險只是移轉到未來如何整合這家日本的百年企業,實踐其購併的綜效。 夏普的淪落,諸多因素之一是把資源集中在一個籃子。相較Sony橫跨消費性電子產品、半導體元件、行動通訊、遊戲主機、媒體娛樂、金融產品,夏普的本業集中在電子,液晶面板、電子設備佔八成以上。夏普內部曾自我批判,「液晶之後還是液晶」,沒有在成功之後,開創下一個成長機會。而Sony的多「籃」策略,也是代工為主的鴻海正在轉型的方向。 台灣經濟的整體或個體,都可以從雞蛋/籃子中找尋問題與答案,以大選前後最夯的話題「中客限縮」為例,台灣觀光近半依靠中國觀光客,是中國開放、台灣業者一路猛踩油門的「成果」;馬政府更以此沾沾自喜,來彰顯其兩岸政策的成就。但,鄰近的日本,去年中國客佔了二十五%,首次躍居首位時,日經新聞就以社論指出「日本觀光立國不能只靠中國」;而非敲鑼打鼓、吹捧安倍的匯率政策奏效(日幣貶值,是中客暴增的原因之一)。 中客個案,正是台灣經濟發展陷入瓶頸的縮影,對於過度集中與集「中」的無知與無視:我們的經濟成長過度依賴出口;出口的產業過度集中於電子業;出口地區又過於偏重中國。這三個過度,充分解釋了台灣的困境及風險;結構傾斜、風險分散不足、緊扣中國的經濟體,自然容易受到國際景氣、中國經濟走勢與政治干預的衝擊。 鴻海面臨「轉型生存戰」,台灣整體處境又何嘗不是?郭董成功跨出第一步,但願「台灣」這家公司也能。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6-03-31
誠品熄燈 怪阿扁還是阿九?

誠品熄燈 怪阿扁還是阿九?

  在天母商圈開業十九年的誠品書店,最近吹了熄燈號。業者表示,人潮不如預期,加上剛好租約到了,因此告別這個據點,但也承諾會再回來。 天母沒落,非一朝一夕,這一個案,沒人把它連結到馬總統近八年的執政不佳。但親馬的媒體日前社論指出,天母沒落的關鍵點,是在二○○七年。當時陳水扁政府採取閉關自守的兩岸政策,讓台灣作為外資經略中國及東亞的營運中心計畫難以實現。與此同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形勢崛起,定居天母的外僑、台商、企業經理人遂大量出走,寫下天母光環褪色的轉捩點。 事實和邏輯是如此嗎?早在二○○六年初,網路上就有人以「沒落的商圈」為題,感慨當時的天母,網友回應,已沒落好幾年了。換言之,定罪阿扁二○○七年「作惡」前,商圈(當時馬還是市長)已走下坡了。 天母熱絡不再,其一是特色漸失,商圈外移:舶來品與精品的集散地、令人趨之若鶩的特色漸失,而北市能逛的地方變多,如信義計畫區等(相同的邏輯推論,東區的人潮也是阿扁「害的」);其二是交通問題,捷運無法到達,加上Sogo把人潮拉到中山北路六段/德行東路/承德路一帶,也因離捷運近,吸引更多人潮,讓過去外來型商圈變成社區型商圈;其三是高房租,不肯降租,商家只好結束營業。以上三個因素「成就」了今日的天母(久居天母的家妹和表姊,認為居住品質倒是提升了)。 天母的人潮,不是老外在撐;但不可否認,外國人變少了,部分原因是從集中(天母)到分散(北市)。另跨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一是本土化,二是從舉家來台,變成單身赴調。然台北市日僑學校、台北美國學校仍在,因此沒落無關老外。 回到社論嚴肅的控訴:二○○七年阿扁讓營運中心計畫難以實現。但別忘了,隔年不就是六三三的馬總統完全執政?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林尚榮 2015-12-25
洪秀柱歪打正著馬英九

洪秀柱歪打正著馬英九

洪秀柱引用「學歷不等於能力」來回應眾人的質疑,順便也將了一軍學歷比她高的小英,但意外中槍的竟是老英!可見刻板印象已經形成。何以哈佛、一國之尊也適用此言? 學歷是人們在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學習經歷,因此,護洪人士說她的學歷是真,無可厚非。能否被教育部承認?能否做為立委、總統候選人學歷登錄之用,是法律或政治問題。 和誠信相比,洪的「學力」更好檢驗。學力是指一個人接受、理解和運用某一特定領域知識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學習階段結束後,所得到的能力。把「終身學習」的概念納進來,學歷可能很快就終止,但學力會不斷累積。因此,「學歷」高,未必有高「學力」。 依洪的同學張思敏說法,五個月(兩個暑假加一個寒假)時間短、學分少,洪又忙於議事,自行鑽研的時間有限,加上張自曝其短地說學校安排助教翻譯(避談托福、GRE的心虛),證明這樣取得的學歷,其學力不高;再驗證她教育界出身,又在教育委員會翻滾二十多年,沒有提出讓人驚艷的法案或高見,其教育碩士的學力如何,已不用多說。 馬英九以港僑生身分進建中、台大,獲國民黨「中山獎學金」入哈佛,是否與正常管道進入的同學有學力差異,不得而知。以他的學力擔任教授、英文秘書或有餘,但市長能力已被質疑,卻最終成了台灣總統。 總統做為「學歷不等於能力」的看板人物雖然諷刺,但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的《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 可合理解釋;在企業界也司空見慣。即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如馬英九當年的俊美、洪秀柱的辣椒性格)或特殊才能,令他被擢升到他不能勝任的職位,最後反成了組織的障礙或負資產。馬的被擢升,是透過夾雜了媒體包裝和意識形態的民主選舉,當關注洪秀柱的學歷爭議時,這恐怕是選民更要睜大眼睛的。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5-06-29
馬英九德政 得不償失

馬英九德政 得不償失

  大幅降低遺贈稅,是馬執政後的第一個重大政策「改革」。由最高稅率五十%一舉調降為十%單一稅率。同時免稅額大幅調升,遺產稅為一千兩百萬元,調高約五成;贈與稅為兩百廿萬元,幾乎倍增。馬的理由是要吸引富人停泊海外的資金回台投資;富人不避稅,政府收到的稅金也不會減少。 當時稅賦改革委員朱敬一等人,極力反對,並怒斥透過降遺贈稅吸引回來的資金沒地方去,會造成炒房、房地產價格高漲等不良後果。事後證明,這幾年來民間投資沒有因此受惠,反而房價一飛沖天,社會不公(富二代滿街走)、貧富差距拉大,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劉兆玄幾個月前出書時為自己辯解,說稅率訂得高不一定「課得到」,而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則是因當年他卸任後六大新興產業不成功,否則資金就會投入其中,不會造成現在房價高漲的後果。 劉的盲點是一相情願。這些資金非政府所有,商人不會聽話投入回收時間長又高風險的新興產業(就算有)。但劉沒有切割大降富人稅與高房價的因果關係,還算厚道。反而當年為劉背書的財政部長李述德、現在抗拒調高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卻睜眼說瞎話「降遺贈稅後稅收增加了」。 媒體指出,平均每年以十%稅率繳交的遺贈稅只有百億多元,較舊稅率時代幾乎腰斬!二○一○年收到的四○三億,主要是靠王永慶的遺產稅一百廿億入帳,而其適用的正是舊稅率最高的五十%。財政部明顯在玩「入帳時間」與「發生時間」的遊戲。 去年張忠謀在一次論壇中就提到,二○○九調降遺贈稅是錯誤的政策。他認為,遺產與贈與,並不是薪資報酬和工作所得,基於均衡的稅制原則,不應該調降。而這次提議調高的委員之一曾巨威,也是國民黨的不分區立委,經濟學博士。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所鋪成的」。馬的諸多施政(如22K),均是如此寫照。贖罪也罷,善後處理也罷,馬此時該出來為遺贈稅說說話吧。 (作者為上市公司高階主管)
林尚榮 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