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林飛帆)
林飛帆相關文章
爭論會過去,公斷會在人民心裡
一、 謝謝家純與許多朋友這段時間的提醒,我想就藉這個機會完整回應。 二、 【先說服貿】 其實,一個月前,柯文哲提出重啟服貿的議題,我除了有種怎麼十年前的爛題目,居然還會在2023年出現的荒誕感之外,我也很慎重的和我的團隊討論過,應不應該站到第一線駁斥這種論調。 在運動上,毫無疑問,我有責任。 但我們同時也沙推過。 在幾個禮拜前的那個當下,若我第一時間跳出來批評柯文哲,柯的網軍一定將我的駁斥,扭曲、歪樓成「性騷黑箱包庇還敢出來反服貿」等。(即便本黨是,對性平事件最完整提出制度性改正措施(https://reurl.cc/lDpzYY),並且上至總統下至督導主管都出面致歉,並且最嚴謹的進行調查,釐清責任,提出調查報告的政黨。請參考:https://reurl.cc/AA9Mbe ) 對,這些對手可以歪樓、轉移焦點的話,我們都已經預想過一遍了。 最後綜合衡量,讓同一個世代的夥伴發言,恐怕比因為我發言而讓這個議題再度失焦,要來得合適。 那麼,這時候為何又決定站出來回應呢? 因為我相信經過這段時間,大家都已看得更清楚,各黨面對事件的態度,我們是用怎樣的標準來回應社會。 爭論會過去,但公斷會在人民心裡! 三、 【應該重啟服貿嗎?】 當然不應該! 了解國際經貿趨勢的朋友都很清楚。世界自由民主陣營都在試圖對中國進行de-risk 或 decoupling,意即嘗試從中國經濟脫鉤。 每個國家的速度和路徑,各自不同,但方向基本上一致。 為何趨勢是如此? 因爲世界各國紛紛意識到,中國利用他國對中的經濟依賴,大肆運用所謂的Economic Statecraft,操作「以商逼政」、「以經逼政」,試圖用經濟力,脅迫他國在政治上的對中讓步、妥協。 從澳洲的紅酒、龍蝦,對台灣農產品的無理限制,再到對歐洲以其經濟力脅迫歐洲各國在政治上不得支持台灣,世界各國都深有所感。 同時,更關鍵的,中國經濟情勢持續下滑,特別是,中國青年的失業率正以「非常嚴峻的速度」持續攀升。 根據最新的「保守估計」,今年五月份,中國青年人口16-24歲的失業率已達20.8%,換算近600萬年輕人現正失業中。(而2022年OECD國家的青年人口平均失業率是12.8%)(請參考:https://reurl.cc/LA2aDa) 而國際社會也希望台灣繼續降低對中經濟依賴的政策。 例如,今年三月經濟學人以It is time to divert Taiwan’s trade and investment from China為題,報導主張台灣應該要將貿易和投資從中國轉移,以降低受中國經濟脅迫的風險(請參考:https://reurl.cc/y7ORXy)。 另外,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在上個月發表的台美關係報告中也明確點出,台灣的對中的經濟依存,不利於台灣建構對中國有效威懾力 deterrence。(請參考:https://reurl.cc/nDpmAn) 這正是為什麼民進黨2016年上任後,積極佈局「新南向政策」,並積極強化台美經貿合作,也在最近成功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的原因。 這些都是漸進式、穩健的,佈局台灣對外經貿,更健康的環境。(請參考:https://reurl.cc/r50EMx ) (對,我相信講到這裡,應該馬上又有柯網軍會說,那還不馬上廢掉ECFA? 這種滑波的邏輯。) 簡言之,此時,去加深與中國經濟的依賴與連帶,台灣沒有更慘,只有最慘! 穩健地脫離對中經貿依賴,健全化國際多元市場佈局,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方向! 四、 【為何還有318到底是要「反服貿」,還是「反黑箱」的爭論?】 這個命題,本身就是柯文哲刻意設定的框架。 柯文哲此刻喊重啟服貿的用意: 除了趁侯友宜民調積弱不振時,攫取深藍支持,抓住那些當初支持馬英九的鐵藍, 第二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試圖將九年前「318反服貿運動」的支持力量分化成「反黑箱派」與「反服貿派」,並且要操作,讓兩者對立起來。 而接下來我們幾乎可以預期,柯要把「反黑箱」標誌為「堅守程序正義」,然後把「反服貿」本身標誌為意識形態掛帥的逢中必反。 趁著318運動九年過去,20歲世代對此事印象不深下,再向年輕世代吹一股「堅守程序正義,反對意識形態掛帥」的形象。 用拆解318反服貿運動(太陽花運動),來攫取包牌式的政治紅利,一面喊著程序,一面喊著重啟服貿,無論怎樣互相矛盾,他的目的就是看看有沒有機會多撈到一些票,也試著將進步本土的力量拆卸分解。 但,這樣的作為不會成功,我們不會讓他成功。 五、 【關於國昌】 我跟國昌曾經是很好的戰友。 他的轉變,我沒有什麼資格說難過。 畢竟在2019年,我加入民進黨,而他對支持蔡總統連任的態度未明,我們就分道揚鑣了。 就算未必能夠彼此祝福,也始終不對彼此口出惡言。 這也是我的個性。 對於近日他對反服貿運動的立場,我非常不贊同他的表述。 當然,對他的決定,我也不感到意外。 六、 【回到我個人】 這段時間,在退選之後,我沈澱自己,也反思了很多,包括自己從政路途中,在專業上的累積,以及自己的不足。(這部分未來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除了沉澱反省,我也重新拾起,原本在接受徵召以前,答應美國智庫的邀約所要完成的文章,因此這幾個禮拜都在書寫、編輯。 同時,近期有幾個關注台灣情勢的外媒、智庫研究員來訪,我也在能力範圍內,接受他們的訪問,協助他們了解台灣的情勢。 認識我的人,或在這四年與我共事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除了我本來的個性使然,這幾年的我也受到工作上,幕僚訓練的影響甚深。 很多事情,我習慣反覆討論再討論,反覆推敲再推敲,也或多或少養成了惜字如金的個性。 沒有確定的事情,我不輕易對外說或接受訪問;也養成了,先在團隊內部確定角色,確定分工後再行動,而不是自己隨心所欲的習慣。 退選之後,許多朋友持續關心,我感記在心。 雖然戰鬥位置有所變化,但我會持續一起為台灣努力。 七、 【結論】 對於這篇晚來的回應,背景就是這樣,希望大家海涵。 而對於那些高喊重啟服貿的政客,以及跟喊重啟服貿的政客攪和在一起的人,我們一起努力淘汰他們。
林飛帆
2023-07-09
國民黨要倒了嗎?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現服替代役中 民進黨將要執政,國會也預計會產生台灣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輪替,即「非國民黨陣營」將可能贏得過半席次(事實上,民進黨也很可能會獨立過半),中央執政權、國會多數都要翻轉。這些年下來,許多人夢寐以求,期盼這一天到來,擺脫長期以來的國民黨統治。但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口號下,我們要更進一步思考的是,國民黨倒了之後,台灣如何更好? 台灣如何更好? 而這裡所談的讓國民黨「倒」,或者許多第三勢力政黨與公民團體所喊出的「淘汰」國民黨,大部份所指的意思,都是將其從統治權力位置上拉下來,但尚無較細緻的分析「國民黨」所代表的意涵,以及其所代表的社會結構與基礎。 國民黨過去仰賴的地方派系,與中央黨國權貴、和近十多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兩岸)政商權貴集團」,分別掌控了台灣的政治、經濟體系,透過國民黨取得中央執政權,國會多數,並以恩庇侍從方式,鞏固其統治權力經濟與經濟利益。當然,隨著民主化、司法改革的部分成果,國民黨對於地方派系掌控與組織動員能力,可能已經相對減弱,在國民黨內的權鬥激烈下,地方派系、黨國權貴間的矛盾也更形劇烈,但這陣子這個過程中,倒是有一群人挺安靜的,甚至悄悄地轉向民進黨,也沒有太大張旗鼓的表態。在去年底一一二九大選中,我們看見新的變數壓倒國民黨,從各式民調中未被計算進去的青年選民,成為決定性的關鍵力量。不僅民進黨執政縣市大幅擴張,部分第三勢力政黨,例如綠黨,也獲得幾席縣市議員席位,改變了地方政治板塊。 只是,國民黨的統治基礎,以及支持它的社會結構,是否已經改變?我們不敢有把握,而其實,這股力量恐怕不是那麼輕易就得以削弱的。 尋找另一宿主? 過去支撐國民黨的社會、經濟基礎,無論是「地方派系」還是「(兩岸)政商權貴集團」,要如何被瓦解,而不是迅速地找尋另一個(可寄生的)宿主,則是我們想問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應該也不會輕易地相信,二○一六之後的民進黨執政,地方派系對於地方政治、經濟的利益結構就會直接瓦解破除,兩岸權貴資本集團就會放棄他們的利益吧。那麼,他們去那裡?民進黨如何處理及面對他們? 民進黨作為一個異質性頗高、組成多元的政黨,過去與地方派系的合作,也當然鞏固起了另一個系統,而在政商關係之間,能夠斡旋、協調的,也自然有其代表人物與背後支持他們的系統。尷尬的是,在民進黨內,這些人或這些力量,多是毀譽參半,時而扮演起關鍵角色,卻又時常搓掉或阻礙眾多重要改革議程,庇護許多既得利益。致使許多人無法輕易地決定,到底該支持還是該放棄他們,而在「讓民進黨過半」、「打倒國民黨」的號召下,時常讓人忘了什麼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真正要瓦解的權力與利益結構。 但我們真的能夠在「打倒國民黨」的口號下感覺滿足嗎?又或者在「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口號下,相信政黨輪替與國會多數黨輪替後,美好的未來就必然來臨嗎?與其喊口號,我們現在應該要問兩個問題:一、未來的執政黨與國會多數黨中,哪些人可能承繼了過去我們所厭惡或誓言要打倒的結構與利益?二、我們又要如何在公民社會裡,建構起一套足以抗衡這些舊結構、舊利益、舊政治的新體系、新制度與新的政治邏輯?這兩個問題,不僅要問將要執政的民進黨,也要問所有第三勢力政黨,更要問,身為台灣公民的我們自己。
林飛帆
2015-10-02
二二八,青年再起
林飛帆/島國前進發起人、現服替代役中上個週末,正是二二八事件的六十八週年紀念日,在台北令人注目的,除了台北市長柯文哲先生在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上的致詞外,就是當日下午在自由廣場由一群青年學生自發籌辦的「第三屆共生音樂節」,以「青年再起」為主題。主辦單位在活動介紹中提到,之所以命名為「青年再起」,主要是「希望傳承二二八追求自由與正義的精神,強調積極、行動的一面」。的確,過去一年,確實讓人感覺,這個世代的青年正迅速的崛起,在政治、社會與經濟領域上逐步展現出重奪自己的話語權以及重掌自身命運決定權的企圖心。然而,距離事件發生六十八年之後的此刻,作為青年後輩的我們,或許還是會感覺二二八與我們相距遙遠,當青年談論著二二八事件,也時常因為所能觸及的歷史真相在當前歷史教育中被偏頗地轉述,而難以琢磨所謂的「二二八精神」。然而,要與二二八事件產生真正強烈的共鳴,對我而言,卻是相當晚近的經驗。二○一二年二月廿八日凌晨,我跟著成大零貳社的學弟妹們,在當時社長、工設系學妹陳以箴的帶領下,來到成大成功湖畔的蔣介石銅像前,大夥七手八腳地開始拿出各式工具、顏料將蔣介石銅像妝點一番,並在銅像上,掛上成大與台南地區的二二八事件死難者名單。那一年,我才真正讀到成大校園裡的二二八故事。置身於成大,我將自己貼近於這段歷史,而妝點那尊校園裡未被掃除的威權象徵則荒謬地成為橋樑,讓我與這段歷史銜接上。那一年,我讀到成大《世紀回眸》校史中,所記載的二二八歷史。這是一段許多成大學生都鮮少得以觸及的歷史。一九四七年二月廿八日,當事件在台北爆發之後,國民黨的軍警、特務開始掃蕩,各地民眾亦開始反抗。三月一日,由北部返校準備開學的學生將各地動盪的訊息帶回當時的台南工學院(成大前身),學生們整天開會,並在三月三日發表〈告台南市民書〉,接管警察局槍枝,全副武裝,並開著工學院的卡車,宣佈巡守台南市區維持治安,沿路受到市民的夾道歡迎。三月五日各地武裝隊伍在嘉義水上機場進行圍堵國民黨軍隊的行動,台南工學院的學生也率隊響應,加入圍堵,與國民黨軍隊駁火,圍困在機場內的國民黨軍隊。三月十一日,彭孟緝包圍台南市議會及工學院,收繳武器,十三日開始進入校園逮捕教授及學生…。台南工學院學生的二二八反抗史,並非該時代青年的少數特例,而是許多該時代青年的共同經驗。透過檔案文獻與口訪追查,也有學者發現二二八事件死難者中,青年罹難者可能逾半。但過去,在國民黨片面解釋與扭曲的歷史教育中,我們僅能在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讀到「二二八是因語言和文化不同所致衝突…」這類輕描淡寫的語句。但,二二八事件的起因和該時代的主旋律,絕非如此單薄!二二八事件的結果,雖然悲傷,許多受難者後代家屬的傷痛、無奈,也仍待撫平。但二二八的時代旋律,也絕不只有傷痛,它同時也擁有著一個世代的青年和各階層的民眾,在殖民政權更替的大時代下,企圖追求自己命運決定權,不可被抹滅的壯闊和浪漫。百年追尋 至死方休 成大《世紀回眸》的校史中,再寫下了這句話:「你們從中國來,要我們回日本去。日本、中國來來去去,本來就不是我們這一代之錯過。也不是我們前輩的過失。而且每次來去,台灣人都是最大的受害者。」 「青年再起,要傳承二二八的精神」在這個時代裡,意味著什麼?或許不是讓傷痛感再度溢滿而出,而是讓做為青年後輩的我們,和前輩一樣,醒覺自己無法全然掌握自己命運的現實,仍奮力追求於這個追尋百年而未得的夢想,並且至死方休的持續行動。
林飛帆
2015-03-02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要和屎尿文明融合嗎? 香港大學:請勿在垃圾筒內大便
林保華
爭補助喊中央「放下屠刀」盧秀燕臉書被刷留言
蘇孟娟
新版財劃法爭議 國民黨團認有瑕疵:將盡快修法
劉宛琳
經長︰不可能、也不需分區供電
鍾麗華
亂世界的歷史投影
李敏勇
王家貞的「禮義廉」
李筱峰
抗日魔劇:民族主義的惡性發展
林保華
滲透無所不在 台灣最大隱患
林保華
核三重啟公投 屏東農漁、觀光界喊不同意
葉永騫
總統府憲兵、電指部 4軍人當共諜重判
楊國文
台灣的自由之路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