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台灣晶片具3大優勢 他國很難做到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應邀在國際法官協會年會進行專題演講。(記者楊國文攝)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台灣晶片製造的優勢何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今自豪表示,優秀的人才、低離職率與便捷交通3大優勢,這是很多國家比不上的,「台灣必須捍衛此項優勢」。

張忠謀今天應邀出席「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第65屆年會暨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時,受邀以「台灣晶圓製造的競爭優勢」(Taiwan's Advantages in Wafer Fabrication)進行專題演講,詳細介紹晶片的歷史、演進和分工,並說明台灣優勢。

雖然演講和年會主題無關、且歷時約半小時,仍吸引各國法官會員聚精會神聆聽,毫無冷場。

張忠謀從AT&T於1947年開發出電晶體,取代真空管,並於1952年將電晶體技術授權給IBM等公司,開始生產電晶體等晶片歷史說起,接著提及英特爾(Intel)創辦人摩爾(Gordon Moore)於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1.5年至2年會翻倍,讓與會者眼睛為之一亮,也更聚精會神聽講。

張忠謀說,時至今日,電晶體隨著成本降低,應用也更加廣泛,晶片幾乎無所不在,從國防導彈到智慧手機和汽車都使用晶片,智慧型手機也不例外。

張忠謀表示,他回國於1987年在台灣設立台積電,開創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會和客戶競爭,讓晶片設計者得以專注於設計晶片。

提及台灣晶片製造的優勢,張忠謀說,美國於50、60年代在晶圓製造有非常好的競爭優勢,不過已物換星移,目前台灣在晶圓製造具有優勢。

張忠謀指出,半導體的工時長、且在晶圓廠的無塵室的工作環境中必須穿著類似太空衣的工作服工作,很辛苦,台灣因為有優秀、高品質、敬業的工程師,且流動率低,台積電每年員工的離職率僅4%至5%;另外,台灣交通方便,台灣竹科、中科、南科等地可透過高鐵聯結,做很好的移動、聯結,甚至可通勤上下班,這是我們的優勢,其他國家很難做到。

張表示,反觀美國70、80年代離職率達15%至20%,而訓練工程師需要數年時間,「流動率超過10%以上,怎會能訓練出人才、有好成績?」。

張認為,晶片製造很重要,台灣目前是晶片製造的領導者,台積電生產的晶片佔全球5成,先進晶片更高達9成,「台灣必須捍衛此項優勢」。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即時新聞〉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