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之間 政黨合作的日本經驗

黃重諺 小英教育基金會政策組主任

第三勢力及小黨林立,如何與大黨合作?可參考日本經驗。(合成圖片)

1996年是日本小黨最難熬的一年。

從那一年起,日本眾議院的新選制,正式從中選區制(或稱: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NTV)改為單一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每個選區只選出一個席次,政黨票則另外選出比例代表。這樣的選制改革,讓小黨幾乎難有立足之地,當年不少政治觀察家甚至認為,新的選制出台,就是小黨的末日。不過,以佛教團體「創價學會」為支持基礎的公明黨,18年來,經過7次國會改選,卻始終能在國會維持相當席位,並且自1999年起,與大黨自民黨多次聯合執政,號稱「自公體制」。同樣面臨選制變革的海嘯,公明黨是怎麼熬過來的?

對公民黨這樣的小黨來說,單一選區的制度,實在是面難以跨越的巨大障壁。一來既然是小黨,經費、人才都有限,光是要在每一個單一選區裡都提名人選,本身就是個難題,加上選區內大黨的競爭,候選人要出線的機會根本渺茫。同樣的道理,以這樣的政黨規模,打算要靠政黨票來拿比例代表的席位,面對大黨的優勢競爭,又談何容易。

因此,當年的公明黨在黨魁神崎武法的領導下,有了不同於過去政黨只是對立競爭的作法。他選擇和當年小渕惠三帶領的自民黨合作,以聯合爭取國會過半為目標,將公明黨定位在「執政政權中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當時在黨內不少質疑聲下,神崎這位黨主席,一方面爭取與自民黨在選區上協調空間,一方面也透過這樣的合作,讓公明黨有機會成為聯合執政中的執政黨,他認為只有這樣,公民黨才有機會存活,而公明黨的理念才有機會實現。

於是,公明黨在1999年10月5日正式加入自民黨與自由黨的跨黨合作計畫,簽署了「三黨聯合政權同意書」,並且明確規範「三黨派於下屆眾議院選舉時在小選舉區進行候選人的協調作業」。計畫大概的樣態是:在單一選區上,公明黨若有現任者,則自民黨不另外提名,改為支持公明黨的候選人。在自民黨、公明黨(或自由黨)都沒有現任者的選區,就以支持度調查等方式,共同提名最有勝選機會的人選。

經過這麼多年,隨著社會的多元,自民黨、民主黨等大黨的選票結構不再那麼堅實,但公明黨的支持基礎卻相形穩固。在日本政治學者的分析下,這樣的穩固,並不在於公明黨背後創價學會的支持,而在於選舉時對自民黨的支持,並在聯合執政中,同時獲得「政權公約」實現的機會。依照公明黨在自己官方網頁裡「政策與實績」項目中,就明白刊出自己多達100多項的「政權公約」(政見承諾)有九成以上都在聯合政權當中獲得實現。小黨可以很小,但價值、目標,加上正確的策略,越是缺一不可。

< 資料來源:橫嶺側峰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