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壞事也變成壞事的教訓

 

立法院週二院會,在國民黨主導下,通過廢止證所稅的課徵,宣布自明年元旦起正式終結馬英九總統在二○一二年主導下三讀通過的政策,立法院長王金平在敲槌之後,大嘆「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為這三年多來造成政壇與股市的紛擾,做出了總結。

類似證所稅的事件,並不是個案,恐怕是這些年來政府施政作為的一個通例,通俗地說,就是:不是壞事也被做成了壞事。因為,證所稅最早之所以提出來討論,發想是基於有所得即須課稅的租稅公平概念,薪資扣稅一毛跑不掉,那麼資本利得怎就不必課稅呢?在公平正義的大旗下,於是朝野各黨派紛紛在國會提出各式的版本。結果,馬先生以國民黨主席身分介入了,最後國民黨團以席次優勢通過了八千五天險門檻案,並且宣稱是大改革。

不料馬氏國民黨版經過實踐,立即造成影響股市的重大心理因素,成交量因此衰竭,萎縮了四分之一,不僅投資者哀鴻遍野,股票市場做為正常融資管道的功能受傷,甚至上市公司本益比偏低也引發其他各種後遺症,更重要的是,證所稅非但沒有如預期課到,證交稅也因此減少,三年下來短收了八百億元。於是,國民黨為了減輕損害,前後又在立法院歷經了三次修改,現在則是決定一切先歸零再說。這一番折騰,幾乎橫跨了馬先生的第二任,應驗了台灣諺語,對於台灣的經濟,這個政府「生雞蛋沒有,放雞屎有」,好好一隻豬,被殺成這樣,豈不徒呼奈何!

兩岸領導人制度化會面,何嘗不是如此?如果兩國政治領袖可以經常坐下來交換意見,化解歧見,減少誤判,避免干戈,當然是符合文明標準的好事,但是這等大事交到了馬先生手上,卻搞成偷偷摸摸,一人暗爽,生人迴避的怪事;於是既挑動了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也因決策不周延而致演出失常,再次重創了民意的信賴。多項民調一致顯示,多數民眾不反對進行馬習會,但對馬先生這次的表現,卻超過半數以上表示失望,不就是不是壞事,都被做成了壞事的明證?

對外與國際經貿連結,更是這樣。台灣是一個以外貿為導向的海洋國家,不是侷限一隅的邊陲,應是以全世界為市場的智慧與勇氣之島,在這個發展的脈絡下,多數國人都支持與主要貿易國家廣簽自由貿易協定,降低關稅壁壘,促進人員與貨物流通;在創造利潤之後,經由合理的租稅制度,讓紅利得為全民所共享。這麼一個治理國家的ABC,卻在馬先生的第一任期中,先是在二○○九年的放寬美國牛肉進口政策上,未與國會協商,罔顧國際協定須由立法院審議才可通過的憲政關係,即逕行與美方私簽議定書,造成政壇與社會強烈反彈;不料,二○一○年馬先生竟重施故技,以拯救台灣經濟危機為名,在未獲充分共識下,又宣布與中國簽訂ECFA,而後的服貿協議更在去年引爆學運。這一連串的作為,其實是同個模式,就是獨裁、黑箱、搞砸,三部曲。

民主,未必一定無效率,關鍵在溝通誠意與執行能力,要治理好一個國家,這二者缺一不可。經歷過去七年多政府自己所發動的內耗,真是人民何辜、台灣何辜?面對台灣的低潮與困境,特別是經濟振興的首要問題,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同意,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如何才能達到目標的多元申論題,二三○○萬人的目標應該就是安居樂業、不虞匱乏、相互扶持、和平穩定、共創幸福,因此對話與合作非常重要。

一國總統,絕不是自己關在總統府高深莫測,少數親信蒙著頭幹,而後要大家硬吞接受;稱職的元首要有遠見,像個桶箍,能夠把各方意見整合在一起,形成較佳方案,說服大家同意一起邁進。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把不是壞事都做成壞事的惡性循環,就此終結。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