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政見辯論的看頭

 

這個週末假期,「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總統、副總統政見辯論終於要登場了。在投票倒數計時時刻,對於將影響今後四年國家發展方向、施政品質良窳、政策效果優劣的重要大選,我們不僅寄予厚望,同時更要給予嚴肅的鞭策。

因此,準備參加這場辯論考試的三組候選人,必須理解這個時刻,闡述我們這個執政團隊究竟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已經不能再「猶抱琵琶半遮面」,而須利用與競爭對手難得同台交鋒的時刻,「說盡心中無限事」,至少向選民達到二個對話目標,一、我對台灣當前主要困境的認識是什麼?二、就這些優先問題,我提出什麼解決方案?

換句話說,給了馬英九總統八年的時間,多數國民現在期待改變,但是要改變什麼,以及如何改變?一個國家的政治領袖不外就是要處理這兩大基本命題,處理得好,登高可以致遠;處理得不好,爬得愈高摔得愈重。所謂的歷史評價全繫於此。

最近,有關總統辯論的討論,社會上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一說指:超過五成的網民,就此興趣缺缺,只有四成五表態想看大選辯論;或者副總統辯論的新鮮度可能高過總統辯論。另一方面,則有商界老闆一改四年前鼓吹「九二共識」等政治口號的判斷,這回率先向各黨總統候選人喊話,要求就GDP、薪資等提出承諾,訂出經濟「硬指標」。

這些局部聲音,或可顯示某些族群的期望值並不高,某些人修正務虛、轉向務實;但政治人物的承諾能值幾文錢?二○○八年的「六三三」不早就是硬指標,一任做不到,兩任也做不到,又如何?這恐怕才是今天從政者最大的危機所在。因此,與其再開自己都不確定是否可以兌現的支票,不如好好談談幾個大家必須承受的「共業」要如何消弭,才是對題。

擺在眼前的迫切要務,若要列舉三者,多數人應該會同意一是國家定位,這裡是一個主權國家,沒有統一問題,只有被併吞的各型挑戰,我們必須有攻守方略;二是經濟發展,唯有健康發展,帶動繁榮,才有利於共商分配,否則很容易導致階級對抗,一起沉淪;三是世代正義,因此年金問題必須達成共識結論,不能再持續拖延、債留子孫。這些基本問題,從前一段競選期間的表現,沒有總統候選人不清楚,但到現在,卻未見有人把詳細藍圖攤開來,辯論會的意義就在看誰願意在前言時,就能開門見山,直接破題。

準總統對於國政的熟稔程度,除了要說清楚自己的具體方案,還要能講明白對手的方案有何利弊得失,也就是對於各種角度的政策討論都已通透瞭解;如果能拉高到這種層次,就能超越所謂口才、機鋒、神回的附帶性效果。台灣已經舉辦總統辯論多年,不要低估選民對口水辦不了實事的切膚之痛。

這次出來參選的三位總統候選人皆身兼政黨的領導人,幾乎含括了國內主要的政治板塊與勢力,這些各自在黨內歷經拚鬥出來的政治菁英,背後也分別擁有著相當的群眾基礎,可以說是二○一六這個時代的代表性臉譜,因此有爭戰,也有責任。故而蔡英文、朱立倫、宋楚瑜三位上了擂台,不只是逐一針對政策路線的當仁不讓、切磋競技,更重要的是,彼此是否能藉此展示關懷國家生存前景的格局與高度,不僅共同挽救政治工作者所剩無幾的信賴基礎,更讓這個社會可以重新喚起希望。因為,可以預見,明年開票揭曉,三位候選人不管此役勝敗,都仍將在政壇扮演不同的角色,並不會因此謝幕離場;既然都是構成未來政局的一部分,怎麼可以沒有佈長線的胸襟與眼光呢!

總結至此,各位總統候選人不用擔心有多少人觀看辯論,因為觀看者才是關鍵選票。面對著挑剔的選民,只有拿出真本事,才能說服:我們可以終結舊時代,開創新未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