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板塊已位移


朱立倫。資料照片

     
王業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第14任總統、副總統及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已經落幕。此次大選除了產生了第一位女性總統、第三次政權輪替以及民進黨在立法院首度過半外,台灣的藍綠政黨板塊產生了重大的位移,也是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
 
從1992年第2屆立委全面改選至今,雖然歷經了二次的政權輪替,我國國會中的政治生態,始終呈現著藍大於綠的「超穩定結構」,但經過前年的太陽花學運及九合一選舉的衝擊,此種一向被視為超穩定的政黨板塊已漸有鬆動的跡象,終於在今年的大選中,國民黨遭致全面性的潰敗,藍綠政黨板塊產生了重大的位移。
 
國民黨何以會遭致如此全面性的潰敗?選票何以會在短短數年間產生如此大規模的流失?其整體性的根本原因,當然是馬政府的執政績效未能獲得多數民眾的肯定,以及國民黨本身的中心思想陷入迷航,並與台灣的主流民意逐漸脫節。就較為微觀的層次而言,國民黨過去支撐並維繫其穩定的政黨板塊,下列幾項基層組織動員體系其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們分別是: 地方派系、地方黨部、軍公教系統、眷村票、客家票。
 
如今,國民黨與地方派系間在過去威權時代存在的恩侍關係早已瓦解,而地方派系本身的人際關係動員網絡也漸趨式微。其次,國民黨過去堅強的地方黨部在組織一再精簡後現在缺人、缺錢,在競選過程中基層黨工心有餘而力不足。而軍公教系統在歷經兩次中央政權輪替以及民進黨在許多縣市長期執政後,也不再是國民黨的鐵票,再加上退休人員福利的一再縮水,他們對於國民黨的支持也逐漸心灰意冷。
 
另外傳統的眷村人口逐漸凋零,外來人口的移入致使眷村鐵票也逐漸生鏽。最後在客家票部分,除了高屏地區早已變綠外,桃竹地區的客家票近年來在民進黨用心的基層經營下,也產生了大幅鬆動,今年桃園市的立委選舉結果便是最佳的證明。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傳統上國民黨的支持者,主要是來自於中、老年世代,而在年輕人或首投族的選票上,國民黨的支持度一向偏低。而在太陽花學運及高中課綱爭議後,國民黨在年輕選票的爭取上,更是如雪崩般的潰決。在既有的支持者逐漸減少或凋零,而又無法開拓新的選票來源的情況下,國民黨政黨板塊的逐漸縮水便成為很難翻轉的趨勢。
 
未來的國民黨是否能「浴火重生」、「少康中興」?中興要以人才為本,首先要問的是:國民黨的「少康」在哪裡?甚至是國民黨版的「蔡英文」在哪裡?下一任的黨主席,真的要從中生代手中再還給六、七十歲的大老們嗎? 其次,面對未來的政黨競爭,國民黨在中生代戰將的培養上,已出現重大的人才斷層甚至真空。試問,在兩年後的直轄市及縣市長選舉中,面對民進黨兵強馬壯的中生代戰將,國民黨還要繼續在老將、敗將或地方派系中尋覓「人才」嗎?如果在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的政黨板塊再度的大量流失,國民黨還有2020嗎?
 
在今年的大選後,台灣的藍綠政黨板塊的確產生了重大的位移,但此種傳統藍綠政黨板塊的概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完全的解構與重構。而台灣未來政黨政治的發展,會不會出現另外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我們且拭目以待。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