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亟需一套合宜國服

 
【專文】台灣亟需一套合宜國服
台灣文化長期遭受外來統治者霸凌,文化部的責任重大。曾經留學法國巴黎的文化部長鄭麗君,穿著類似小鳳仙裝的主祭官服飾,心裡一定有很多想法。期待先從國服作起,讓台灣文化重現它的光彩。(圖:彰化縣政府)

 

今年鹿港慶端陽活動中,有一項「魯班公宴~巧聖先師祀典儀式」,主祭官是文化部長鄭麗君。據主辦單位表示,魯班公宴創辦於1996年,時間不算長,剛好20年。

 台灣各寺廟(包括孔廟)的祭典,都有一定的制服,大抵是長袍馬褂,或是只有長袍,男女都一樣。有的大寺廟為慎重起見(或是標新立異?),還要戴帽子。那帽子很特別,最像古裝劇裡的殭屍帽,只差額頭沒有貼上符咒。(前總統馬英九則喜歡戴瓜皮帽,據說是有「六合一統,天下歸一」的意思)。唯有鹿港的巧聖先師祀典,特別為女性主祭官準備了一套紅色禮服,算是一種貼心的禮數。

 只是,不知曾留學時尚之都法國巴黎的鄭麗君,穿上那套主祭官禮服時,內心作何感想?

 如果把背景及主角的臉遮住,試問問路人,答案不外「像以前的新娘服」、「古裝劇照」、「小鳳仙裝」...,越來越聽不下去了,堂堂國家政務官,被說成青樓小鳳仙,實在讓人無言。

 日本時代日本人也祭孔,但日本人有自己的禮服。國民黨據台之後,強力去日本化,當然不能再穿日本時代的祭孔禮服,於是就把清國的長袍馬褂拿出來,國民政府官員忘掉那是韃虜的服飾,就這麼沿用迄今。

 反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比較在意,革命成功後特意不穿異族的服飾,卻是學習蘇聯的列寧裝改成毛裝,改革開放之後順勢就把台灣這一套移植過去,於是旗袍又開始成為中國國服,只剩下一些文化界人士大呼荒唐,說時下流行的旗袍其實是民初妓女的服飾。

 台灣的各不同宗教之中,除了孔廟之外,只有道教有邀請政治人物當主祭官的習慣。

 根據內政部訂頒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及紀念要點」中規定:「釋奠典禮,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採用古禮祀孔儀節。(二)主祭及與祭人員著中式禮服。」

 什麼是中式禮服?從前蔣介石在推行「復興中華文化」運動時,有明確規定,經過陳水扁執政時期被改過來了,現在查內政部的相關規定,只說「衣著應得體,式樣不宜怪異,並保持整潔、樸素。」而陳水扁執政時,副總統呂秀蓮曾在2003年推廣幾套「台灣衫」,卻因為了無新意,也看不出什麼美感而不了了之。

 許多參加國際性活動的人士都有類似的尷尬經驗,活動中必定會來一場各國特色服裝或特殊活動的表演等,無論歐美各國,甚至常被台灣人輕視的弱小國家,都可以展現他們國家各自的特色,只有台灣,連穿著都毫無特色。

 這讓人聯想到印尼,多年前曾因國服「巴廸克」差點被馬來西亞申登世界文化遺產,導致印尼人全國上下,重新把即將被他們抛棄不穿的「巴廸克」服發揚光大,一時之間印尼傳統服裝大行其道,終於讓印尼成功將「巴廸克」蜡染技術申登為世界文化遺產。

 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文化的原素,例如五二○總統就職大典中原住民小朋友的服飾,不就是台灣獨有的特色服裝?台灣也有很多國際知名的服裝設計人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夫人蜜雪兒,就曾多次在重要場合中穿台裔設計師的服裝,比起十年前的環境與條件,結合台灣各項元素,來設計一套真正屬於台灣的國服不但不難,而且越早做越好。希望它是讓台灣人的美學觀念提昇的第一步。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