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名從東京奧運開始

日發起台灣正名參加2020東京奧運。資料照片
      

李中志/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會員

台灣參與奧運的辛酸史一言難盡。IOC (國際奧委會) 成立於1894年,同年爆發中日第一次戰爭,隔年台灣併入日本帝國。戰後台灣改由國民政府代表,民主化後仍以「中華台北」紋身,無國號、無國旗、無國歌,地位更次於香港、巴勒斯坦,等同難民身分。這樣的待遇其實也不能完全怪罪IOC。真正讓台灣淪為如今這個尷尬地位的是蔣家父子,為了統治的正當性,寧為冷戰對抗的砲灰,也不予台灣一點機會。

「兩個中國」的紛爭自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起就沒止歇過,1960年羅馬奧運,IOC再也受不了國府自稱代表中國,要求台灣隊以福爾摩沙之名參加。其實這是中國更不能接受的名稱,但美國自認此舉是為中共入會鋪路,為了防堵中國,慫恿台灣退出抗議。最後國民政府決定在開幕進場時舉牌抗議,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公然將政治鬥爭搬上運動場。

1976年蒙特婁奧運,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下令拒發台灣代表隊簽證,除非保證不以ROC之名參加。此突來之舉立刻引起軒然大波,不但IOC毫無準備,美國也大跳其腳,揚言共同抵制。最後在各方的斡旋下,達成對台灣極寬厚的協議,只要台灣放棄使用ROC,改以台灣或福爾摩沙之名參加,就可保有現行國旗與國歌的使用。

儘管中國強烈反對,此方案既能反映國際現實,也能照顧台灣島內當權者的政治利益與國旗、國歌的政治神話,就算以今日國內的政治眼光來看,都是一個絕大多數人能接受的方案。

可惜這個全世界為台灣找到的出路,不到24小時就被當家不久的蔣二世(蔣經國)否決,全隊退出抗議。蒙特婁奧運後ROC從此消失,8年後再度回到奧運場上,不但國號不保,國旗、國歌也一併消失。中國則成為IOC的中國唯一代表,而當初表現一副兩肋插刀力挺的美國也與中國建交。更可惜的是,世界從此看不見台灣,對台灣政治的轉型與本土化也視而不見。當由難民運動員組成的奧運隊出現在里約奧運開幕式,贏得全場的起立致敬時,被當成無國、無旗、無歌的台灣隊仍然被忽略在一邊,這是何等諷刺?

當年捲起千堆雪的杜魯多組閣的口號之一為「第三種選擇」,希望在美蘇兩強之間走出冷戰格局,而揭穿「自由中國」這件國王的新衣只是一個開始。不禁想到2020年的東京奧運與首相安倍,安倍要扭轉戰後日本外交侏儒形象的企圖十分明顯,和杜魯多當年的企圖類似,也許可以師法杜魯多,在奧運場上強力為台灣正名。

杜魯多要面對的是美國的暴跳如雷,安倍則要面對中國;而不同的是,安倍只要重提當年IOC的決議,不是什麼駭人之舉,IOC無立場強力反對,台灣人必然也會欣然接受。而我們自己的政府呢?就看新政府願不願意向IOC主張自己國家的權利,還是得過且過,一切維持現狀?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