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器新聞 媒體的墮落

 

因近來讓座糾紛不斷,台灣開始討論是否廢除公共運輸工具上的博愛座。但真正該討論的並非博愛座存廢與否,而是台灣因新聞媒體怠惰所造成的道德暴力現象。

在台灣,博愛座的存在至少超過二十年以上,過去未曾因讓座與否引起這麼偌大的波瀾。因為,在過往沒有手機錄影的時代,裝睡不讓座的人頂多被同車的人竊竊私語、冷嘲熱諷一番,大不了有個正義之士走過來勸人讓座,下了車,一切煙消雲散。可是,進入手機錄像的時代,不讓座的人穿著明星學校制服,或是明明是個精壯男,被錄下後放上網路,立刻被人肉搜索、群起攻之,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現象?就是當今「三器新聞」橫行的結果。什麼是「三器新聞」?就是由網路瀏覽器、行車紀錄器和街邊監視器所組成的電視新聞,只要上網搜尋網路瀏覽熱門影像,再到事發現場訪問幾個路人,最後就能定罪任何人。舉凡攤商漲價、行車糾紛、日常生活等,全面通殺,一網打盡。

各位讀者,看看你能在各家新聞台一小時新聞中,抓到幾則三器新聞。網路的匿名性與表象性,原本就不容易呈現「真相」,以報導真相為第一要務的新聞媒體,大肆渲染真相未定的畫面訊息,然後以集體道德暴力定罪個人,這是前現代的私刑文化作祟,「洗門風」、「遊街示眾」這種清末民初才有的場景,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媒體依然存在。

隨網路起舞報導雞毛蒜皮小事,這是媒體的墮落,媒體懶散、不用功,加上網路使用者缺乏自我約束,卻要犧牲原本立意良善的「博愛座」設計,真是本末倒置。

(作者為宜蘭社區大學社團講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