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第一個民選縣長──楊仲鯨

 
 
台灣史上第一個民選縣長──楊仲鯨
楊仲鯨本為高雄右昌人,其家族在右昌也是相當的有名,清末時期也出了不少秀才。

 

楊仲鯨本為高雄右昌人,其家族在右昌也是相當的有名,清末時期也出了不少秀才。畢業於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礦物系,返台後,便到花蓮居住,由於其喜好自然,常於原住民接觸,更學會了阿美族語,他的打扮在當時頗為特殊,留蓄長鬍,拄著銅制拐杖,與當地居民及原住民都相處非常融洽,之後也曾擔任花蓮農業職業學校校長。1945年曾擔任花蓮港廳接管委員會專員,之後擔任花蓮區署長,隔年 (1946) 轉任民政廳專員。

戰後地方自治的傳奇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二二八處委會所提出的《三十二條處理大綱》,其中政治方面處理之一,「縣市長於本年六月以前實施民選」,但首任縣市長公民直選還是拖到1950年共分八期,第一期就是由後山的花蓮、台東開始。此任縣市長共有三位社會人士競選成功,分別是花蓮縣的楊仲鯨、台北市的吳三連、台中市的楊基先。

楊仲鯨代表中國民主社會黨參選,與其他五名對手競爭,其中實力最堅強的就是代表中國國民黨的花蓮縣議會副議長林茂盛,經過兩輪投票後,以4千多票差距終於擊敗對手當選首任公民直選縣長。根據楊家後人的回憶,楊縣長參選的登記費用,是賣了兩頭豬才湊足400元的登記費。由於楊仲鯨長期與庶民接觸,自然會有許多民眾願意免費幫他宣傳助選,由於其形象良好,民眾在坊間口耳相傳,投給「有鬍子」的。這種無形的力量,或許就是其選票會高於他的對手,最大且最重要的因素。花蓮首位民選縣長-楊仲鯨,所得到的當選證書還寫著「台縣選舉字第零零壹號」,換言之,這是改制後所頒發的第一張的當選證書,更巧合的還是由一位「非國民黨籍」的縣長所拿到。楊縣長上任不久,即碰到花蓮大地震,舊市區受到震災影響頗大,便開始進行土地重劃及官署重建,楊縣長為官剛正、一介不取,三年後卸任後,還是租屋而居,也因此雖時隔一甲子,至今仍為花蓮人所傳誦懷念。

地方自治的萌芽與斷裂

1935年日本總督府曾在台灣舉辦「第一屆市會及街莊協議會員選舉」,雖然這是有財產限制及限制男性才有投票權。但選賢與能這個概念,已逐漸在台灣社會生根,這在日後雷震發表在《自由中國》的〈今日的司法〉就有提及到,日治時期,選風良好,官方也不敢隨便干涉選舉,也沒有選舉舞弊的狀況。同時,也建立起相當程度的法治精神,也栽培不少法律人才,對台灣往後民主的發展,打下不少基礎。

終戰後二二八事件前,台灣人民對於投入省參議員選舉相當踴躍,這也是台灣人對民主渴望與期待。之後,雖然因發生二二八,人民逐漸對政治感到失望,不過但還是有像楊仲鯨縣長這樣的人,願意再度投入縣長選舉,加上其為人正直,得到選民的肯定。雖然東部開發較西部為晚,但民主的觀念卻在花蓮打開第一砲。

民主曙光再現

近年來,民智逐漸啟迪,花蓮開始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也希望能藉由楊縣長的故事,讓更多的人思索,民主的真諦,應該回歸到以民為本,落實地方的發展,而非建立在少數個人利益之上。尤其花蓮相較西部還是開發較少,且保留相當多的自然資源,除了呼應地方需求外,將這些資源好好規畫,而成為當地的特色。現今多元族群議題被關注,原住民自治與傳統領域的議題恢復,這應該也是現代民主化的重要課題。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6年/第14期(九月號)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